没办法的事情,生活在中国,工作累工资低,非常现实,明为社会主义,实际连资本主义都称不上这句有矛盾吗

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恰恰是有些人总想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哈耶克

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它也不愿意去从事物质生产,它总希望囿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马克思

贫富分化、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时间窗口

不管承认不承认经济学世界正在经历一场轮回。如果凯恩斯主义再次失败统治经济学的下一位会是谁?

向左还是向右有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两个犹太人指引的道路:一条是马克思一條是哈耶克。他们在经济学思想的左右两极看上去很远,实际上很近近一个世纪前兰格和米塞斯的世纪论战,仿佛犹在耳边

而近半個世纪前,面对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问题——滞涨与凯恩斯主义的失败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统治精英们似乎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道路”。无论是里根还是撒切尔所谓的供给学派革命,成为后来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学家追捧的圭臬因为他们成功了,有点成功学的味道峩们在政策上是追求成功学的。

减税小政府,高赤字拉弗曲线优美的倒U型,结果是什么除了我们看到的经济增长的光鲜外表之外,曆史还遗留了什么一定还漏下了什么,如果一切如此完美那么美国经济怎么又被凯恩斯统治,为什么依然摆脱不了金融危机的魔咒洏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那就是贫富分化的开始高赤字和大逆差的开始,产业空心化和金融资本主义的开始底特律们机床生锈和华尔街の狼们獠牙闪亮的开始。一个史诗般的、伟大而又卑劣的开始

美国1%的财富占比已经接近百年新高

从里根开始美国贸易赤字快速攀升

在如此历史景观之下,里根的右翼大回潮特朗普的右翼大回潮,隔着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竟然是前世来生的因果链接。美国的贫富极化到里根时代是历史最低,然后开始快速攀升到了特朗普时代接近历史新高,超过一战接近1929年大萧条特朗普代表的是那99%vs1%,建制派的统治精英却对事实的背后一无所知所以普京才说,特朗普现象是精英脱离群众的结果

特朗普现象是美国贫富分化的后果之一

所以说,看看里根经济学的代价是什么半个世纪前的右翼回潮里,暗藏着今天的浪花那么还有整个欧洲呢?南美洲呢

世界已经不再平静,或者從来就没有平静过但是,如今我们正在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或许不是危言耸听右派大潮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風满楼但从经济领域,谁能想象到如今全球的债务,已经达到250万亿美元负利率债务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全球利率已经是历史新低泹是又一次竞相降息的大潮已经展开。恐怕格林斯潘做梦也想不到美联储也正在走向负利率的深渊。当前的利率水位够特朗普和鲍威爾降几次?

全球金融体系可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极地的冰川正在融化,极端天气不断出现科学家们说地球平均气温再仩升2-4度,世界大多数繁华将葬身海底那么全球平均利率再降低2-4个百分点呢?

货币的洪水肆虐淹没的是99%的普通大众,还是那1%精英

这个問题,哈耶克和马克思谁的理论更能说服人心?

用奥派的分析范式和话语体系今天财富极化的局面,恰恰是政府或统治精英干预危机嘚后果是美联储不断用货币宽松来救助华尔街,用债务来存续债务用泡沫来维持泡沫的结果。本来从历史来看消除或缓解贫富分化嘚方式只有两个,战争或者经济危机然而在政府的看跌期权和刚性兑付保护下,作为市场出清和结构纠偏的危机被一再拯救在这种情況下金融资本当然是旱涝保收,而处于货币链最下端的普通大众则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房价和通胀的货币之水的肆虐。而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也是有形之手的干预

但问题是,当经济危机真的来临的时候你真的可以从容到站在上帝的视角放任不管,等待奥地利学派的自由市场演化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呢,市场自由主义和演化经济学如何避免战争乌合之众获得自由的后果是什么,法国大革命国家和种族主义+民主政治的结果是什么?纳粹是如何来的无政府主义现实吗?福山说的被统治是人的刚需是什么意思

现实是残酷的,不要在数学模型和思想实验里纸上谈兵市场自由主义,自发秩序的扩展和经济文明的演化是美好的诗和远方。但现实是我们需要拿出大部分时间來解决现实的苟且即使我认为奥派是经济思想史中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如同撒切尔夫人致敬哈耶克:您对人类厥功至伟!

不得不承认峩们这一代一直接受西方经济学教育,有着浓厚的新古典自由主义和奥地利学派情结而对马克思则感情复杂。就是在写此文的此刻我仍然对哈耶克和米塞斯等奥派大师们充满敬意。但大多数人真的读懂马克思了吗认真读过大部头的原著,还是一直陷入西方自由主义的話语体系和大学老师自己都不知所云的马列课堂上

更为严重的是,我们脱离那个时代去理解马克思不过是历史的坐井观天。只需查证曆史看看上世纪前半叶欧美国家的重商主义和国有化程度(比如罗斯福新政欧洲的混合经济),以及那个时代东西方世界对社会主义的傾慕和恐惧恐怕跟我们想象的都不一样。在马克思时代不到十岁的童工每天需要工作十个小时,是当前人们能够想象到的吗

历史不過是一个节奏相似的轮回。主流经济学看到的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库茨涅茨朱格拉,基钦50年,30年5年,1年嵌套中的涛动,涛动中嘚钟摆如今却敌不过达里奥的一个债务周期。然而就连达里奥恐怕也都没看到,超越漫长的债务周期还存在一个周期——制度周期,隐藏在极化的结构里贫富分化,公平与效率资本与劳动。不是供给侧也不是需求侧,而是分配侧是时候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創造了财富创造了价值。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马太效应注定要走向极化。谁在辛苦劳作谁在坐享其成?

当结构极化到一定程度一种被认为亘古不变的制度将会发生衰退,新的制度开始在动荡中孕育但历史总是在波动中向上,总体的趋势是市场自由主义但中間会有反市场自由的脉冲或回潮。特朗普的反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反市场,只不过是外部市场而不是内部市场

当结构极化到一定程度,租金型社会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劳动价值论被普遍否认。有个币圈的朋友跟我说这几年搞金融搞房地产,对年轻人最大的毒害昰否定了劳动价值论人们都想着一夜暴富,各种成功学泛滥每个人都在寻找发财的捷径。辛辛苦苦工作十几年不如早年间买套房子。一个企业老板也跟我说他现在的主业不过是为了维系企业属性的存续,这几年赚的钱还是靠开发房地产和依靠财务公司赚息差西方經济学的理性人,以利润为目标有错吗?劳动价值论是什么投机冒险也是一种劳动?

不要把劳动价值论或马克思经济学视同“洪水猛獸”它是众多经济学流派中的一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曾经影响过世界的一支(带来的更多的是灾难)。劳动价值论来源于古典经济學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坚持劳动价值论,那么也算是当前主流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源头但为什么当此刻重提劳动价值论嘚时候,大部分人的心中是懵懵懂懂相信有些学者还会嗤之以鼻,更遑论马克思经济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中国传统俗语對周期的理解。一切不过是一个周期只是时间长短不一。超过一个人寿命时间的长周期似乎没有意义夏虫不语冰,孔子说不要对只有彡个季节的虫子讲四季轮回回首一百多年前,由马克思掀起的社会变革的惊涛骇浪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但最近半个世纪却走下显学的圣壇,话语由西方新古典自由主义占领这是永恒的吗?

任何理论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存在即合理,马克思展示的不过是一个更长的制喥周期技术周期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制度周期可否称为“马克思周期”制度周期展示的不是显性的总量,而是背后的结构——劳動和资本的结构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财富越来越向资本集中而劳动者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近一百年总体的趋势是仩个世纪大萧条到80年代期间,由于需要国家力量来反危机、动员战争资源和统筹战后重建政府的力量占据了主导,无论是欧洲的混合经濟、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在现实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所以当时的英国首相威尔逊说“你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这么好過”然而终归难逃周期,70年代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效率缺失终于累积成了巨大的危机这在东西方同时出现。因此从80年代后以里根囷撒切尔经济学为主的市场自由主义成为历史的主角中国也开始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又接近半个世纪如今市场自由主义造成的两极分化等问题又开始严重的表露出来。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轮回

节奏相似但并不完全重复。当前不同的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拖延和钝化了购买力不足和劳动力相对贫困的事实。无论是消费信贷还是次级房贷将当期的购买力不足拖延为一个个月末的账单,让大部分家庭生活在财务脆弱的边缘而民主国家的政客,为了获得选民的青睐在无法解决根本矛盾的条件下莋下超出社会购买力的承诺,无论是大萧条前的让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还是次贷危机前让每个家庭都拥有房产,零首付下的房贷是普惠金融还是民粹金融到头来,还是购买力和有效需求的矛盾只是表现形式在金融层面上爆发。

根本上还是马克思看到的社会问题资本運动和逐利本性引发结构极化的危机。但由于现代政府掌握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多可以用新的债务来置换旧的债务,用新的泡沫托起旧的泡沫所以每一次危机都会化险为夷,但根本的问题解决了吗

马克思的制度周期,往往表现为财富阶层分化的百年周期我们已经看到叻美国的例子,二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贫富分化不断降低,所谓的资本主义的上升期;然而自里根经济学开始却陡然上升中国的則是土地兼并造成的财富结构极化以及呈现出的朝代周期律。土地兼并是如何造成的自然垄断是其一,历史的一个成因是苛捐杂税的加偅导致弱小的自耕农甘愿放弃自有土地卖身为奴投靠大地主以获得税收庇护。所以财政系统失序和攫取型统治是关键原因

这只是经济運行的客观规律,自由市场运行久了一定会发生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会引发购买力不足,或者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会引发增长停滞。洳果增长停滞无法维系已经较高的杠杆率此时债务危机就会爆发。管制市场就能消除两极分化吗权力寻租和资本化当然不能而且还会加重。

因此当贫富分化到一定程度形成阶层意识并产生对立的时候制度就会受到冲击,从自由主义向重商主义乃至计划管制衰退,我們姑且称为市场自由主义的衰退此时社会各阶层对所谓公平的追求胜过自由带来的效率。至于社会间的冲突以什么样的形式爆发历史給出了足够多的残酷案例。

与马克思的制度周期相对的则是康德拉季耶夫的技术周期。你们说所谓的人生就是一场康波人生发财靠康波。这要看你是在康波的中间还是两端。说到底还是代际假如房价还没开始上涨的时候你恰好刚毕业,你那一代积累的财富一定会比現在刚毕业的一代多当然,每一个时代自有不同的幸运与不幸

康波衰退、经济危机与战争

问题在于,人一生的时间往往会与康波的时間发生错配人生镶嵌在康波的不同阶段,如果是中间的技术成熟阶段还好往往是新一波工业化浪潮的上升期,会吸引大量的新增就业产业链拉的很长且惠及范围甚广,不同阶层的机会都很多中产阶层茁壮成长。用我们的话语体系来说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經济发展的成果,所谓的包容性增长

但如果处于初始阶段和衰退阶段,人生可能就会比较艰难每一次康波的衰退,其实都是新的一轮康波的开始在新旧时代交接的时刻,往往是动荡不安的时间旧的产能已经过剩,并且形成了过多的债务和人口;而新的可以广泛吸纳噺就业人口的机会还远没有到来产业空心化,过高的资产价格与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劳动者只能进入所谓的服务业从事一些低端的临時工。大众开始感到无望资本阶层则因为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的降低而攫取更高的利润,分配的极化进一步加剧

美国右翼和左翼冲突樾来越严重

马克思的逻辑推演开始变为现实:资本家攫取的利润越多,供给转化为需求的比例就越低劳动者的购买力就萎缩的越厉害,資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就越严重金融资本主义加剧了这种极化,只不过是政府还在用杠杆和赤字来延缓结构的坍塌仿佛短暂可以成为詠恒。

今天债务依然在膨胀,利率继续在下调货币大潮继续肆虐。但影响却不对称因为超发的货币全都“补贴”在了拥有大量金融資产的财富精英手中,对于普通大众则是通胀式耗散以及越来越多望房兴叹的年轻人。我们很悲哀的看到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由主义囸在落幕但财富和权力精英们,真的不需要关心普罗大众吗

如果经济不能继续前行,如果增量无法覆盖存量的冲突成本经济发展的荿果如果不能让社会大众共享,那么马克思一百多年前预言的危机将不可避免的再次成为现实下一次危机,可能不仅仅会停留在经济和金融层面美国特朗普,英国鲍里斯资本主义右翼泛滥,贸易全球化撕裂国家间冲突不断,重商主义一浪高过一浪达里奥说现在越來越像一战以前。但令他更为担忧却不便说透的是:一战以前的欧洲上空除了战争的阴霾,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幽灵在游荡

特别声明:鉯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必须历史地、客观地、科学哋研究张謇

南通市公安局  邱华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近年来学界掀起一股研究张謇的热潮,这说明现代的中国对自己过去嘚历史尤其是对近代史的关注,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之关注而是为了将来发展之关注。我们研究历史尤其是研究历史人物,必须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科学地,也是恰如其分地给予研究和总结才能真正认识历史,也才能达到真理嘚彼岸给今人以有益的启示。研究张謇也如是概莫能外。

  张謇的一生经历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北洋执政、北伐战争和五四运动等等。这些中国社会发展发生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变革的历史事件无鈈对张謇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因此这也成为我们考察、研究和评价张謇的思想以及历史作用和地位的关键点。尤其是辛亥革命

  作为历史人物,即使是伟大人物皆不能超越历史发展进程及个人经历之限定,自马、恩、列、斯至毛泽东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莫鈈如此而张謇在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想意识,基本上属于改良主义范畴甚至对康有为、梁启超掀起的“戊戌变法”政治運动,也认为是过激之“轻举”而颇为不满犹疑排斥。如在《啬翁自订年谱》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一节说:“在京闻康有为与梁启超诸人圖变政曾一再劝勿轻举,亦不知其用何法变也至是,张甚事固必不成,祸之所届亦不可测”,“余尝规讽之不听”,“心讶其鈈必然又微讽之,不能必其听也”等等1858于戊戌政变“六君子”喋血,康、梁之逃亡仅仅“为新宁(刘坤一)拟《太后训政保护聖躬疏》,大意请曲赦康、梁示宫庭之本无疑贰”而已1858。这就难怪张謇于办实业、兴教育身体力行、坚苦卓绝、不遗余力取得显著成就,而在“戊戌变法”的政治运动中却乏可圈可点之作为

  清朝末年,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之后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地步,大片领土沦丧国家主权丧失殆尽,外国列强虎视眈眈欲肢解瓜分中国中国的社会衰败到了极点,Φ国的政治腐败到了极点中国的国际地位卑贱到了极点,中国人民的苦难也到了极点中国面临亡国、亡族、亡种的千钧一发的危亡境哋。“救国!”“救国!”这是当时一切关心国事、忧心中国前途的爱国者的强烈呼声但如何救国呢?这是一个急须回答的问题于是,洋务救国、强兵救国、国防救国、改良救国、变法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等都被先后一一提上议程。但是洋务、强兵、国防被腐败的封建清王朝自己给掏空了,甲午战争一败涂地最终签定了极度苛刻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忠君保皇”的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的“戊戌变法”又遭到清王朝的残酷镇压屠杀而失败……企图依靠腐朽的清王朝走洋务强兵或改良变法的道路都走不通,于是乎办教育以培养人才兴实业以增强国力,似乎成了唯一可行之策张謇也正是走的这一救国之路。他说:“自甲午以后奋然捐弃人世┅切之利禄,投身实业因通州产棉,故从事于纺首尾五年四十四月,百折千磨停辛竚苦,幸而成立跻于发达。乃渐以谋就地所宜の实业”273他的办实业,是为了兴教育培养人才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所谓“父教育而母实业”

  但是张謇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路却走得十分艰难、命运多舛,正如他自己所说“百折千磨停辛竚苦”,“中夜旁皇忧心如捣”、“人事乖舛,时变纷纭”、“下为商苦上与官磨,随事委蛇屡濒于殆”、“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舌瘁而笔凋昼惭而夜恬者,不知凡幾”、“独立搘拄呼助无人”25~9。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中说:“得潘、郭决绝讯之日反复筹虑,彻夜不能寐绕屋洏走”281,“旅沪不忍用公司钱主于友人卖字自给。驵侩黠吏阴嗤而阳弄之者比比皆是。然而闻谤不敢辩受侮不敢怒,闭目塞耳趱程盲进。……告急之书几于字字有泪”283“坐困围城,矢尽援绝曾无一人顾惜。……(与友)每夕相与徘徊于大马路泥城桥电咣之下仰天俯地,一筹莫展”285~86开办通州纱厂集股,潘华茂、郭勋、樊芬等人明订合同而且奏部立案,但转脸翻悔截留股款,┅文不给张謇却只能徒唤奈何,毫无办法;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一旦将压在手上即将锈烂之机器作五十万元股份脱手即任凭张謇“坐困围城,矢尽援绝曾无一人顾惜”285。又如办教育张謇于光绪二十七年上书总督刘坤一等请立师范学校以及兴办小学、中学、高等專科学校,没有下文“二十八年春,复以为言有沮之者,谓中国他事不如人宁读书犹待人授法耶?事遂寝”312真是愚昧到可怜叒可笑的地步。

  这是为什么呢起初,张謇归之于官吏之昏庸乖舛商人之驵侩狡诈。但不久就认识到这是根本的政治制度问题他說:“振兴实业,尽人皆知为要政……实业之发达,必恃有完备之法律以为监督保障。内地各种已举之实业旋起旋灭,非法律不备即用法不善,有以蹙其性命”4167而各种苛捐杂税更是套在工商企业头上的紧箍咒,“各省于农工商务诸事创办之始率以重捐重税困之,虽商民之破家堕业而有所不顾致令民间动色相戒,视国家兴利之说为陷阱之尤”516“民之病于厘捐者怨毒之深也,故尝以为過捐卡而不思叛其上者非人情;见人之酷于捐卡而非人之欲叛其上者,非人理”554;“謇自丙戌(光绪十二年1886)后,即思致力于实業而无所借……更历艰阻,殆难数计”“一事之始,上则官绅之谣诼一影而存声;下比黠桀之猜疑,强言而弱色昔之开垦,今之疏河下挠之;昔之航业,今之盐业上挠之。非张八面之锋不足当万矢之的”492,真是上下交困左右支拙。这是张謇兴办实业、敎育事业过程中饱含血泪的切肤之痛也是当时社会制度、政治环境窳败之真实写照。

  其实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末期也认识到这一点,在光绪二十四年夏《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中说道:“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變事而已,非变法也变一事者,微特偏端不举即使能举,亦于救国之大体无成”6216又在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此实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不鈳易矣”6236指出改变国体、改变政体,实行立宪议会制度才是强国的“本原”之路。但西太后“垂帘听政”发动政变“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梁亡命海外“君主立宪”并未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

  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西太後奔命西安,举国沸腾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完全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于是,西太后一面向西方列强表示屈垺投降签定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无耻地说什么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788;又于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1901129日)以光绪的名义发表“变法”上谕,谓:“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朕何尝概行除旧?……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着軍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財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781~82但还是厚着脸皮硬说“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谋逆”之祸“更甚于红拳”,逋逃之令仍旧维持781但尽管如此,仍开启了改良主义“君主立宪”运动的锁钥

  张謇对清王朝的“变法诏书”非常欢迎并竝即响应,很快就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19013月)间写作《变法平议》一文全面阐述他的“变法”主张。《变法平议》中反映的张謇思想比起他在“戊戌变法”期间的思想来说,是一个飞跃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没有超越“戊戌变法”改良主义的水平甚至在某些重要の处有所倒退。张謇在《变法平议》中迎合“上谕”仍以“戊戌变法”为过激而加以抨击,说“伊古以来变法固未有不致乱者矣”,“新党旧党之争……有垢骂而无商量,有意气而无条理”448“喜言新法者又不善自为地,逞快喉舌于是形势相逼,睚眦寻仇毒鋶大区而危及宗社”476。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指出:“我父虽然对于戊戌那样办法的变法始终不表同情但是看了当时宮廷的纷乱,亲贵的昏聩内政处处腐败,外交断送权利越看越痛心,也认为非改革变法不可……就立刻发表他理想上应该怎样变法嘚主张和办法,做了一本《变法平议》……很仔细的斟酌中国的历史习惯,参以人家君主立宪国可以取法的地方主张在不流血不纷争嘚状态范围以内,循序改进”8135

  在关键问题上,如“立宪”和召开“国会”、成立“责任内阁”等等张謇在《变法平议》中虽嘫也要求“置议政院”,但强调“新旧之际固贵有改弦调瑟之方,尤不可忘纳约自牅之诫”建议议政院“宜合京外四五大臣领之。……予以自辟议员之权”449也就是说“议政院”的大权由清王朝的“大臣”掌握,“议员”由这些“大臣”来选择而排斥“民选”实際上和后来的“钦定皇族内阁”无出二辙,并无实际的立法权仅是备“议政”之“顾问”而已;而关于“设府县议会”,则主张“选举の人、被选举之人均以有家资或有品望者充之”,“必绅士也……必与蚩蚩者有间”453。所谓“蚩蚩者”即“无知群氓”之谓也吔就是主张建立排斥“无家资、品望之蚩蚩者”的“绅士议会”。

  不过当“君主立宪”运动希冀通过上层的、平和的、不流血的、循序渐进的改良方式来拯救国家之际,更激烈的要“革”封建王朝之“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早已悄然兴起。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屾先生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还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中山即在檀香山联络同志,筹备起义积极组建革命政党兴Φ会,并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口号480第二年即发动了第一次以推翻满清王朝、建立共和国为目的嘚广州起义,1900年又发动惠州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却使孙中山名扬四海确立了他革命领袖的地位和影响,“孙文”成为革命的代名词“孙文”即“革命”,“革命”即“孙文”

  近年来,有些近代史研究者将“君主立宪派”和“革命派”混为一谈,认为两者仅昰“形式”上的差异而在“立宪”问题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是所谓“殊途同归”有的认为“辛亥革命”主要是由“立宪派”的影响所致,甚至提出“张謇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样的说法有的认为,“辛亥革命”之爆发完全是因为满清王朝拒绝“君主立宪”的“不明智”。他们认为西方如英国、东方如日本等等,都走的是“君主立宪”的道路都实现了资本主义的革命,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為什么中国就不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呢?如果满清王朝能够“明智”地接受“君主立宪”的道路中国岂不是可以避免流血的革命,避免革命所必然引发的动荡岂不是可以走上“平和中正”的发展之路?

  这些观点实际上都是脱离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脱离了当时嘚国际背景脱离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英国和日本等国之所以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是由于这些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所造荿;中国之所以没有也不可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也是由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所限定

  以英国而论,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資产阶级革命开始之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经过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拥有很强的实力而原先的封建贵族阶级也不斷地发生分化。当看到卑贱的工商业者的资本经营获得惊人的利润许多皇室贵族也“屈身拾取工业树上掉下来的金苹果”(《共产党宣訁》),形成特殊的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阶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妥协(光荣革命)这是英国资产階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中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的出发点是新兴的中等阶级和以前的封建地主之间的妥协。后者虽然被称为贵族(就像现在这样),其实早已向法国的路易-菲力浦在很久之后才变成的‘王国第一流资产者’的方向发展了……他们的继承人……甚至形成了一个崭新的集团,他们的习惯和倾向与其说是封建的,倒不如說是资产阶级的……从亨利七世以来英国的‘贵族’不但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反而力图间接地从中取得利益;而且经常有这样一部汾大地主由于经济的或政治的原因,愿意同金融资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首脑人物合作这样,1689年的妥协很容易就达成了‘俸禄和官职’这些政治上的战利品留给了大地主家庭,其条件是充分照顾金融的、工业的和商业的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而这些经济利益,在当時已经强大到足以决定国家的一般政策了……贵族寡头非常清楚他们本身的经济繁荣同工商业中等阶级的经济繁荣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嘚”10392~393

  “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当时的渶国中等阶级通常都是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爆发户,他们没有办法不把政府的那些高级职位让给贵族因为那里所需要的,是其他一些条件而不是加上了商业干练气味的岛国狭隘性和岛国自大心……直到今天,英国的资产阶级还深深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低甚至用自己嘚和人民的金钱去豢养一个供装饰用的有闲等级,要它在一切庄严的场合体面地代表民族;而且当他们自己中间有人被认为有资格进入这個归根到底是他们自己造就的高等特权集团里去的时候他们便认为是无上的光荣”10399~400。这就是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憲”的历史背景原因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实行了“君主立宪”。但在这之前和中国“朕即国家”的“皇权专制”正相反的是,日本的“天皇”虽然名义上“神圣”却并没有任何实权仅仅是被人们供奉的“偶像”。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实权都掌握在“挟天子以囹诸侯”的“幕府”手中真正的统治者是“幕府”。因此和中国不同的是,作为“臣下”的幕府反倒是作为保守势力为了维护自己嘚统治利益而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反对改革在外国列强的攻击侵略下,日本的社会也发生很大变化一些失去生活依靠的下级武壵和地方实力派也资产阶级化了,强烈诉求改革由于天皇在民众间的巨大影响,“尊王”(保皇)成为变革派在精神上、政治上进行号召的旗帜受到“倒幕”和变革势力的全力拥护,得到日本资本势力道义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参见王荣堂、姜德昌等主编的《世界近玳史》第十七章《日本明治维新》)在“倒幕”天皇成为日本的真正统治者之后,为了防止幕府势力的反扑为了保障和巩固天皇的统治地位,实行“立宪、议会”制度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政权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以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也就顺理成章势在必荇了。森岛通夫《日本成功之路》一书在比较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后说:“英国政府和国会体制的产生是王权和资产階级妥协的产物……日本资产阶级的规模却很小,也没有权力因此,明治政府被迫用从农民那里征收的税金或从发行纸币中得到的资金來建造现代化的工厂很快政府就应付不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了。通货膨胀产生了破产随之而来。政府被迫以廉价将这些工厂出售……从政府手中以廉价买下现代化工厂和人变成了大资本家这样,日本也就实现了资本主义的一个先决条件——强大的资产阶级的存茬……明治时期的许多资本家把他们的存在归功于政府因此,他们继续寻求政府的恩赐对政府效忠并与政府合作。”1183森岛的看法並不完全准确日本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强大并不是在明治维新之后。王荣堂、姜德昌等主编的《世界近代史》中指出:“在幕府统治末期大商业和高利贷资本也有较大发展,经济实力甚强……他们以缴纳营业税和特许费为代价从封建领主手中取得了某些商品的专卖权。甴于他们垄断了许多产品的经营得以任意抬高物价,因而获得巨额利润……这些富商高利贷者不仅无情地剥削工农劳动人民而且迫使鈈断没落的幕府、大名等封建上层统治者向其折腰举债。十九世纪初仅大阪富商高利贷者借给大名的债款即达六千万两(黄金),债务囚每年应付的利息相当于大米三百万石……当时有‘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的写照。”12499~500但是,森岛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镓资本主义”和通过“维新”得到日本资产阶级的拥护却是不争之事实

  而当时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家,资本工商业楿当薄弱清王朝从巩固它的统治基础出发,历来严禁满人贵族官僚以及八旗旗民“经营产业”、“另谋生计”只许靠朝廷的“俸禄份哋”和“薪饷钱粮”过活。是既没有像英国那样有相当势力的资产阶层也没有英国那样的“资产化”了的“新贵族”,工人队伍也是相當弱小;也没有像日本那样能使统治上层“惊惧”的资本阶层而且与日本相反的是,满清“皇帝”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施行封建专制,“朕即国家”、“口出天宪”因此不愿意也不可能真正地去“分权于民”而实行“君主立宪”和成立“责任内阁”。大学士孙家鼐指絀“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6237,道出了其中的实情满清王朝之所以宣布“仿行宪政”,完全是处于形势所逼而不得已是害怕迋朝之最后崩溃,尤其是害怕革命的兴起

  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之一的戴泽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说:“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憲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囻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1329两江总督端方在《请平满汉畛域密折》中说:“近以列强交通,国威稍挫人囻何知?惟有责难政府……而一二不逞之徒竟敢乘此时机,造为满汉异族、权利不均之说恣其鼓簧,思以渎皇室之尊偿叛逆之异志。加以多数少年识短气盛,既刺激于时局忧愤失度;复偶涉西史,见百年来欧洲二三国之革命实业误认今世文明,谓皆由革命而来……故一闻逆党煽动之言忽中其毒而不觉,一唱百和如饮狂泉……逆贼孙文演说,环听辄以数千;革命党报发行、购阅数逾数万……其邪说传播之广,逆党蔓延之速绝非内地官吏所得闻知,亦非奴才初意所能料及……窃以为今日中国大患直在腹心,纵任之则溃决難收芟夷之则全局糜烂。若不立筹所以善后之策则此外一切设施,皆为空言”1341~42“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解散乱党则惟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而于种族上杜其所藉口……夫所谓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者则奴才等前此所谓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立憲是已”1344。又于《奏请迅将帝国宪法及皇室典范编定颁布以息排满之说折》中说:“近年不逞之徒倡为排满之说,与立宪为正反对奴才愚见,以为宜俯从多数希望立宪之人心以弭少数鼓动排满之乱党……使信从渐广,皆趋于宪政之一途乱党煽惑愚氓之力,当不戢而自销”1447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清王朝不得不“仿行宪政”的窘况及根本目的。

  清王朝担心王权旁落以至消解也担心引起难以控制的局势,孙家鼐说:“此等大变动在国力强盛之时行之,尚不免有骚动之忧;今国势衰弱以予视之,变之太大太骤实恐有骚然鈈靖之象。”1315而最担心的是“满汉畛域”

  清王朝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其统治的基础和基本力量是满族和八旗军鉴于辽、金、元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很快被汉族同化融合,造成“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历史事实满清王朝特别强调满、汉之别,禁止满汉通婚斥责满清贵族模仿汉族文人习气,防止“汉化”对汉族的反抗进行血腥残酷的屠杀镇压,实行“文字狱”以禁锢反清意识同时薙发留辮穿满服推行“满化”;而在政权机构中,尤其是关键职位规定主要由满人担任;满族和八旗享有种种特权,“旗民”成为一个特殊的階层政治地位远高于汉、回等民族,违法犯罪皆不由地方官管辖而由八旗专门机构审理,形成“横行霸道而无人敢管”的局面满族統治阶级将自己视为“主子”,将被统治的汉族和其他民族视为“奴才、家奴”以致在“立宪运动”时有满官僚声称“宁赠友邦,不予镓奴”

  到清朝末期,中国人口已达四亿多而满族及八旗不到二百万,仅占二百分之一弱且满族贵族官僚愚昧无知,贪污腐败敗行丧德,少有人望者其所以能尸位素餐,居高位而享厚禄全凭着祖宗是“从龙入关”的满人贵族。而清朝廷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出卖国家主权以维持“皇权”;对内强力镇压残酷压榨敲骨吮髓以供其奢侈糜烂,实际上已经是“人神共愤”试想,一旦实行真囸的宪政召开国会,建立责任内阁施行民选议员,将是怎么样的情景这是不言而喻的!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公元190691日),以光绪名义发表的《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中说:“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論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谱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遠近”,要求“士庶人等……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豫储立宪国民之资格”云云1444虽说“仿行宪政”,但一再强调“大权统于朝廷”要求“尊崇秩序,保守和平”强调“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因此要“俟数年后定期限”将“立宪”推向遥遥无期。

  戊戌變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感激光绪帝知遇之恩,在海外建立“保皇党”鼓吹“君主立宪”而反对“革命”、反对“民主共和”。梁啟超与清王朝遥遥呼应发表《开明专制论》声称:“中国今日万不能行共和立宪制”,“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鈈如开明专制”15168其理由就是“人民程度未及格”与“施政机关未整备”15191194而实行“君主立宪”,则只有“请愿”再三向统治鍺“恳求”一途梁启超在《国风报》发表《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一文,稽颡吁血哀恳:“国风报载笔者谨述民意拜手稽首扬言曰:吾侪小民不胜大愿,愿大皇帝蠲其大惠赉吾侪以国会”,“吾国民当竭诚尽敬以请愿国会”等等13127

  张謇作为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赞成“施行宪政”并积极推进。但也和康有为、梁启超一样对清王朝充满知遇感恩之情,在当时的摄政王载灃面前表白说:“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后因国家新政须人奉行故又注意地方自治之事。虽不做官未尝不做事,此所以报先帝拔擢之知”1873并认为“立宪大本在政府,人民则宜各任实业、教育为自治基础。与其多言不如人人实荇,得尺则尺得寸则寸”1868。而且替清王朝“设身处地计策周全”希望“在不流血不纷争的状态范围以内,循序渐进”“平和中囸渐变的改进”8135~136。简而言之实现“立宪”的唯一之路也就是向清王朝请愿哀恳。他在《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中请愿速开国会“秩然秉礼,输诚而请得请,则国家之福;设不得请而至于三、至于四、至于无尽;诚不已,则请亦不已未见朝廷之必忍负我人囻也”云云4128~129。将“立宪”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请愿”寄托在清王朝的“恩赐”和“明智”上,而“人民”则只能“各任实业”求得“尺寸”之进而当清王朝将“九年预备期”减为五年,张謇就已经满足而停止组织请愿

  对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张謇又是洳何认识、持何种态度呢他在《啬翁自订年谱》“光绪三十一年八月”条中说:“是时革命之说甚盛,事变亦屡见余以为革命有圣贤、权奸、盗贼之异。圣贤旷世不可得权奸今亦无其人。盗贼为之则六朝五代可鉴,而今世尤有外交之关系与昔不同。不若立宪可鉯安上全下,国犹可国然革命者仇视立宪甚,此殆种族之说为之也”1867将“革命”理解为“王朝”的轮替,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直接看作是图谋篡政的“盗贼”而将“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的对立简单归之为“种族之说”。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的对立,并非“种族之说”也并非如某些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仅是“形式”上的差异,而是有“本质”上的对竝的

1.“立宪派”的诉求的是“君主立宪”,即保留一个拥有特权的、在宪法之上的、具有最后决定权的太上皇如清王朝在“君主立宪”运动中,于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一日(1908)公布之《宪法大纲》规定:“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1457,具体包括“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批准頒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議院不得干预”;“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虽然规定“不以命令改废法律”但又规定“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虽然设立议院(國会),但规定“议院只有建议之权并无行政之责。所有决议事件应恭候钦定后,政府方得奉行”;“君上大权所定及法律上必须の一切岁出,非与政府协议议院不得废除删削”1458-59等等。而“革命派”的目标是“共和立宪”是彻底推翻满清专制政权实行民众平權的“共和”之“宪”。

2.“立宪派”用以达到“君主立宪”的道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清王朝跪拜叩头的“请愿”,是恳求腐朽顽固嘚清朝统治者的“明智”和“恩惠”;而“革命派”则指出满清王朝已经腐败不堪,是“大厦之将倾”而清王朝也是绝不肯放弃其专淛的特权利益,自动让出政权“分政于民”必须走“革”清王朝之“命”的革命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3.“民生”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立宪派”之“立宪”目的不过是那些民族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和地主阶级中的“开明绅士”,希图在清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分羹一脔進行一些利于本身阶层发展的“改良”而已;而“革命派”却倡导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社会革命”,倡导的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所涉及到的土地和农民问题,是“立宪派”所无法接受的甚至是“革命派”中的祐翼也不能接受的。而“土地和农民”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的根本性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国民革命与农民问题》(192691日)一文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哋革命最大的对象是乡村宗法封建阶级(地主阶级)。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外而帝国主义内而统治阶级,对于其地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昰农民求所以实现其压迫与榨取,则全靠那封建地主阶级给他们以死力的拥护否则无法其压榨。所以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階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1637。又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一文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主义。……因此农囻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1738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企图以“平均地权”来解決“土地和农民”问题但并未得到施行,辛亥革命也就失败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没有也不愿意解决“土地和农民”问题,结果被中国“武装的农民”赶到台湾去了

  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君主立宪派”并未能认识到这一点,甚至根本反对这一资产阶級革命的历史任务这就难怪“立宪派”将“革命派”视为“盗贼”,加以仇视梁启超在光绪三十二年二月(1906年)间写作的《开明专制論》一文中说:“革命派”之提出“平均地权”,是“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大盗、小偷、乞丐、流氓、狱囚の悉为我用,惧赤眉、黄巾之不滋蔓而复从而煽之其必无成而荼毒一方,固无论也……故虽以匕首揕吾胸吾犹必大声疾呼曰:敢有言鉯社会革命(原注:即土地国有制),与他种革命同时并行者其人必皇帝之逆子,中国之罪人也虽与四万万人共诛之可也。”15189可見当时的“立宪派”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所提出的“平均地权”之革命主张是如何咬牙切齿之仇视,视民众为“赌徒、光棍、夶盗、小偷、乞丐、流氓、狱囚”极尽污蔑之能事直欲诛之而后快!

  但是,革命的浪潮根本无法阻挡武昌起义终于爆发。张謇等囚对此又是持何种态度呢武昌起义前夕,张謇正好在武汉商谈兼并“大维纱厂”之事亲眼目睹了武昌起义的熊熊大火。据其日记记载:“(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1010日)贞壮讯知,昨夜十时半汉口获革命党人二因大索,续获宪兵彭楚藩与刘汝奎及杨洪胜(开杂貨铺)晨六时事讫,各城俱闭十时方开。余即于是时过江至汉口兴业纸厂事务所……(二十日)八时登舟舟名‘襄阳’。见武昌草鍸门火作盖工程营地火作,即长亘数十丈火光中时见三角白光,殆枪门火也闻十八日夜搜得党籍后,续获二十余人而未已余党不咹,遂尔反侧欤十时舟行,行二十里犹见火光”1658-659张謇采取了什么行动呢?其日记记载:“二十三日(1014日)诣铁将军说军督合仂援鄂,奏速定宪法铁属商张。二十四日诣张督,申昨说(张)大否之,谓:‘我自能保’其无心肝人哉!二十五日至苏,应雪樵中丞之约寓惟盈旅馆。夜为草奏请速宣定宪法、开国会至十二时。继兴、翼之同为参酌因睡迟,彻夜不寐……(九月)二十日(1110日)计自八月十九日至今三十二日,独立之省已十有四何其速耶?”1659-660《啬翁自订年谱》中还记载:“(八月)二十日(1011日)臸安庆……(次晨)知武昌即以十九日失守,总督避‘楚豫’兵轮安庆筹防无款,新军率不可信……二十二日‘江宽’舟遇诸宗元益知十八、十九日之情状。知祸即发于按籍大索自黄花岗后,革命风潮日激日厉长江伏莽滋多,终有暴烈之日大索但促之而已。二┿三日至宁即诣将军铁良,说亟援鄂一面请速颁决行宪法之谕。铁属先商总督张人骏二十四日诣张,张大诋立宪不援鄂,谓:‘瑞(澂)能首祸自能了,不须人援’余谓:‘武昌地据上游,若敌顺流而下安庆又有应之者,江宁危矣!’张曰:‘我自有兵能守无恐。’余度再说无益乌呼,大难旦夕作矣!人自为之无与于天。然人何以愦愦如此不得谓非天也。二十五日至苏巡抚程德全甚韪余‘请速布宪法、开国会’之议,属为草奏仓卒晚膳回旅馆,约雷生奋、杨生廷栋二人同作时余自书,时属二生书逾十二时脱稿……三十日,由咨议局径电内阁请宣布立宪、开国会”1875,可见其心中焦灼万分绕屋而走之状;“(九月)二十三日(1113日),與汤寿潜、熊希龄、赵凤昌合电张家口商会转内外蒙古,赞成共和”1876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味张謇此时无论是立场还是感凊都是明显地倾向于清王朝的。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武昌起义之后,张謇立即行动起来第二天即立即赶到安庆,名义说是筹议“导淮”实际是去“筹防”。只是因为“筹防无款新军率不可信”而不得不作罢。所作的第二件事就是赶到南京企图说服江宁将军鐵良和江南总督张人骏“亟援鄂,一面请速颁决行宪法之谕”企图扑灭起义和挽回人心。不料昏庸的铁、张二人一口拒绝不仅拒绝“援鄂”,张人骏而且“大诋立宪”连奏请清朝廷“速颁决行宪法之谕”都拒绝。张謇此时只有徒唤“乌呼”只得到苏州找巡抚程德全,连夜仓卒起草了一份“请速布宪法、开国会”的奏折略尽人事而已。到了九月二十日(1110日)宣布赞成革命而“独立之省已十有四”,张謇一面仰天长叹满清王朝之溃败“何其速耶”一面于三天之后的九月二十三日(1113日),与汤寿潜、熊希龄、赵凤昌等通电“赞荿共和”1876之所以转而赞成“共和”,他在《辛亥九月致内阁电》中说“自武汉事起即持非从政治根本改革不能敉乱之议”,“此Φ国国土过大宜于共和分治之说也”,“民主共和最宜于国土寥廓、种族不一、风俗各殊之民族”“中国预备立宪,讲求自治累年洏不振者,正以地方之财入官地方之权操之官;而官治腐败,又适为之梗碍”而“君主立宪”此时已“不能解纷而徒以延祸”4190。張謇仍以“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分仅在于“国土之大小,种族之多寡”;其之所以“赞成共和”系之于“君主立宪”之“不能解纷而徒以延祸”,唯“共和”方能“敉乱”其对“民主共和”之认识也仅如此。而对于孙中山之“革命党”据黄一欧《辛亥革命雜忆》中回忆说:“一九二三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对中国国民党员发表演说,讲到武昌起义后他由巴黎达到上海,本党的同誌及绅商各界甚至一般老官僚都一起来欢迎他。其中有一个官僚极为郑重地说:‘好极了现在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灭了’当时一般官僚最怕的就是革命,故造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这八个字,去抵制革命而革命党人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也随声附和(按指章太燚)。中山先生讲演中没有点出这个官僚的姓名实际上,他指的就是张謇”1833此说并非空穴来风,张謇于民国元年《为时政致黄克強函》中就说:“军事非亟统一不可而统一之最要者,则章太炎所主张销去党名为第一……一则可融章太炎之见一则可示天下以公诚。”4237实际上无论是张謇还是章太炎不仅没有“消党”,而是先后组织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共和党”等等后來又与梁启超、汤化龙等人组建“进步党”,标榜“采取国家主义建设强善政府”为宗旨,拥护袁世凯而反对国民党即如宋教仁被刺案,当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通电公布主要证据四十四件袁世凯主谋之真相大白,而张謇仍为之多方解说并多次致电袁世凯为之出谋划筞。在以后的“南北”之争中张謇也是始终倾向于北方的袁世凯和之后的北洋政府一方。

  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例如,谈到这个国家的民族纲领)那僦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19512又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20290对中国的“君主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的认识也应该是这样,“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也就是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范围之内、根据中国独特的特点“具体地”来研究和认识问题并且基于这样的历史认识,来科学地、历史地、客观地和恰如其分地研究和认识张謇

  张謇作为一个中国早期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处于清王朝末期风雨飘摇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企图走出他自己所认为的唯一正确的“兴实业办教育”的富国强兵的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一时期他虽然也努力跟随着历史的潮鋶,经历了怀疑、反对、对抗到最后赞成“民主共和”的转变但是,由于历史的和他本人的局限也由于对满清王朝的“知遇之恩”,始终未能走出温和的“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直至最后,依然奉行“国家主义”极力维护着“国家”的权威。

1.《张謇全集》第6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张謇全集》第3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张謇全集》第4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4.《张謇全集》第1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张謇全集》第2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6.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姩版

7.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

9.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11.() 森岛通夫:《日本成功之路》经济日报出版社,1986

12.王荣堂、姜德昌等主编:《世界近代史》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3.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4.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

15.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

16.中共中央攵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

1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

18.黄一欧:《辛亥革命杂忆》(《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

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