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怎么评价将介石祖坟风水

冈村宁次组织日本军官帮助介石训练军队
环球时报刘宏
原载《环球时报》 日 第二十三版 白鹤亮、帅本源、范健、乔本……一个个典型的中国名字,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他们都是日本人,而且是高级别的日本军人!白鹤亮本名富田直亮,系日本陆军少将;帅本源本名山本亲雄,日本海军少将;范健本名本乡健,日本炮兵上校;乔本本名大桥策郎,日本陆军中校。这些人有几个共同点,都是日本军人,二战时绝大多数曾在中国战场活动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曾以“白团”的名义,在20世纪50—60年代直接参加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抗。日本中将指挥国民党军队守金门“白团”不算二战后最早帮助蒋介石的日本旧军人,此前有根本博。根本博,前日本侵华“华北方面军”兼驻蒙军中将司令官,日本投降后,曾无视投降命令,与苏蒙红军在张家口北部地区交战,并以武力抵抗八路军的接收。此人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有过交往。在国民党的庇护下,根本博没有被视作战争罪犯,得以平安回国,由此对国民党和蒋介石十分感恩。1949年春,根本博的家里来了一个人,自称是奉蒋介石之命请他出山,协助国民党军队对抗解放军。曾深受“礼遇”的根本博当即答应,变卖家产筹措旅费,组织了几个人以钓鱼为名,偷偷乘船出海。他们原本想到大陆,但因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南挺进,他们只好转去台湾。1949年8月,蒋介石将根本博介绍给在浙江沿海小岛指挥作战的汤恩伯,自此直到1952年3月,根本博一直以“个人顾问”身份,在汤恩伯军中参与对中国大陆进行骚扰作战。根本博最大的“功劳”是古宁头(金门岛的一个地方)之战帮助国民党军队保住金门。根本博说服汤恩伯把仍在大陆的部队尽快撤到沿海的一江山岛、大陈岛、金门、马祖,增强了国民党金门守军的实力。此外,据一名接受过“白团”教育的国民党军官称,当时实际指挥作战的是根本博。此后发生了根本博的手下吉川源三私吞经费事件,此事被媒体披露后,根本博的邪恶勾当慢慢曝光。当时日本处在美国占领下,占领军迫于舆论压力,开始调查此事,日本在野党也表示要追究吉田内阁的责任。根本博不得不于1952年回国。冈村宁次组织“白团”如果把根本博等人看作临时搭的戏班子,“白团”则是“正规军”。日,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东京的一间旅馆内,16个人举行秘密集会。为防美军检查,门外还有国民党当局驻日代表团成员把风。集会以原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原驻香港派遣军作战参谋长富田直亮、小笠原清(曾任冈村的参谋)等10多名日本旧军官为一方,国民党驻日代表团的曹士征等为另一方,双方联合签署了一个所谓的《打倒赤魔誓约》,叫嚣“值此赤魔在亚洲风靡之际,尊重日本和平与自由、坚信中日提携的两国同志应共同起来,共同保卫东亚的反共联合”云云。这是“白团”的正式开始。此一密会系曹士征与冈村宁次联手导演的。此前,曹曾请冈村协助招募日本军人,冈村制定的“援台计划”一度以3000人为目标,计划让这些人到台湾招兵组成10个师。蒋介石没有敢接受,搁置了该计划。后经过4个来回的讨论,双方同意以“外籍教官”方式组织日本军官赴台,这些日本军官的主要任务是军事培训和协助制定作战计划。双方达成的这份计划于1949年7月送到蒋介石手上。因冈村身体不好,且目标太大,他推荐富田直亮作为日本军官团团长,主要原因是希望配合国民党军队在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的作战,富田熟悉这一带。未料没几天国民党军队迅速溃败。国民党当局要富田直亮改名白鹤亮,“白”的意思是为了和“红色共军”对抗,“鹤”能飞翔万里,且代表学识丰富,“亮”是取自诸葛亮。“白团”也因白鹤亮而得名。前后共有94名日本人与“白团”签约,其中83人得以成行。为了保密,所有参与的日本人都要起个中文名。到达台湾后,这些人都住在“偕行社”日式宿舍里,由台湾保安司令部发放假身份证。1949年11月,白鹤亮随蒋介石前往重庆指挥作战。不过国民党大势已去,白鹤亮的“点子”救不了蒋介石。在了解当地国民党军队情况后,他也只能劝蒋介石尽早离开重庆,到台湾重整部队。“白团”办了不少培训班“白团”成立之初,国民党军队中没有几个人买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军”认为这些人是手下败将,凭什么来教他们;二是国民党军队中以孙立人为代表的亲美派军官看不起日式教育。凭着蒋介石的全力支持,他们才得以坚持下来。日,他们成立了国民党“革命实践院圆山军官训练班”,6月6日改称“圆山军官训练团”。为表示支持之意,蒋介石自任团长。为堵住国民党军队中的反对声浪,蒋介石要求富田于6月25—26日进行三军联合演习。演习以反登陆的防御作战为中心,动用了150架飞机。蒋介石率所有高级将领观看,演习还算成功。被视为亲美派的孙立人、陈诚对“白团”的看法大为改变,自此“白团”得到国民党军队的“承认”。“圆山军官训练团”共举办短期普通班(尉级军官为对象)10期,受训人员4056名;高级短训班3期,受训人员为黄埔军校、南京中央军校毕业的上校以上的军官,总计640名,另有161名旁听生。1951年5月,美军顾问团正式成立。为避美军耳目,1952年“白团”从圆山转移至石牌,“白团”进入“石牌实践学社”时代。“石牌实践学社”自1952年至1965年共存在了13年,被称为国民党军官的“地下大学”,主要培养高级人才。当时国民党军队里流传着一种说法,称“非实践学社出身者不能晋升至师长以上”。“联合作战研究班”共举办了12期,每期人数约在40—60人之间,据称蒋介石之子蒋纬国、后任“国防部长”的郝柏村等均接受过该班的“精英课程”培训。“战史研究班”主要学习战史,作为储备人才的手段,成员以少将级、没有担任现职的高级军官为主,共举办了4期。“高级兵学班”是以现役中将以上军衔者为对象的在职班,由“白团”团长富田直接负责,共举办了6期,每期人数10至20名不等。“战术教育研究班”3期,基本上由日本人背后协助,由国民党自己的教员上课。与“白团”相关联的是“富士俱乐部”。据专门研究“白团”的日本学者介绍,由于“白团”缺资料、教材,留守日本的冈村宁次等出面组织了一批旧日本军人,于1952年成立“军事研究所”,搜集战史、战略、战术资料。该“研究所”共有10多人,每周开会一次,为了掩护,这个机构挂了个“富士俱乐部”的“羊头”。同时,这帮人还成立了一个“哲学研究会”,目的在于整合政治与军事,请学者到冈村宁次家里讲课,“富士俱乐部”成员参加,该研究会共举办了65次活动。两个机构的讲义、资料都按时送交台湾的“白团”,因此“富士俱乐部”实际上成了“白团”的后方基地。被美军顾问团排挤“白团”的活动随着美军于1951年插手台湾而受到挤压,美军顾问团负责人明确要求“马上让他们回去”。蒋介石虽声称:“这些人在美国抛弃我们的时候来帮助,就像一起从中国大陆来的同志一样,绝对不能让他们走。”但在美军一再施压下,只得逐步妥协。起初蒋介石想让“白团”到金门去,被冈村宁次回绝。后来遂决定开设“石牌实践学社”,从事长期的高级人才培训,但所留人员减少。1963年底,因受周鸿庆事件影响(周系中国访日团翻译,私自脱队,申请避难,前往台湾),台日关系大大恶化,加上美军顾问团的压力,“白团”面临解散危机。1964年9月,冈村宁次的代表小笠原清前往台湾,与台湾当局商定再次大幅削减“白团”人数,后来只剩5人。1965年7月,“石牌实践学社”关闭,5名成员进入国民党“陆军指挥参谋大学”(陆大)任职,加上一些中国人,以“实践小组”名义活动,由蒋纬国担任联络人。1966年冈村死去,“白团”使命基本结束,1969年全体成员回日本,次年2月解散。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毛泽东是从战略战术上评价曾国藩的。并没有肯定他镇压太平天国的正确性。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3:22:27&)
0字(2095/19)
( 13:19:34)
( 17:17:01)
( 14:08:44)
20字(19/0)
( 14:08:18)
52字(91/0)
( 14:02:33)
35字(357/1)
( 14:14:03)
( 14:00:13)
34字(105/0)
( 13:56:32)
51字(806/0)
( 13:53:01)
78字(121/0)
( 13:52:19)
( 13:46:01)
11字(15/0)
( 13:44:20)
20字(27/1)
( 13:45:31)
( 13:46:48)
10字(19/0)
( 13:40:42)
12字(33/1)
( 13:58:25)
25字(13/0)
( 13:39:27)
11字(68/0)
( 13:35:27)
10字(24/1)
( 14:09:49)
20字(33/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或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如希望直接展示,可邮件联系我们(bang@aiweibang.com)秘上帝为什么造林*彪?蒋*介石竟这样评价!确实不一般!(上)
我的图书馆
秘上帝为什么造林*彪?蒋*介石竟这样评价!确实不一般!(上)
秘上帝为什么造林*彪?蒋*介石竟这样评价!确实不一般!(上)
点击蓝字查看更多精彩文章我要联赢:企业商家自助营销到交易一体化的直供直购S2C移动电商平台!“帮传统企业搬上移动互联网,做好互联网+”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像从来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个“鬼”字覆盖了的人。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除了“副统帅”从未当过副职的人。这是一个党史军史少了他,有的史实就会讲不明白,就会出现空白,就会留下问号,进而愈发挑逗起人们好奇、探究心理的人。这是一个不时要面对,又不敢面对,竭力要回避,又很难回避,轻不得,重不得,深不得,浅不得,稍不谨慎就要引起麻烦,已经死去40年了,依然异常敏感的人。这是一个人们私下里有不少议论,据说世界上也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上的人。谁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林彪”。毛泽东说:“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蒋介石说:“林彪是战争魔鬼。”斯大林说:“林彪是无敌元帅。”听到林彪死的消息时,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几乎一生仅见的当众号啕大哭,捶胸顿足,足足二十多分钟,而海峡对岸的蒋介石也流下痛惋的眼泪。林彪一般只管军事,每天看地图,罗荣桓称之为重点主义,林彪说话也只讲重点。1.林彪被邀请在延安党校讲马列课,大家都准备记录下抗日英雄的教导,许多人都准备了纸笔,可是林彪上来后只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是大家发财,讲完了”,说完走下讲台,众人目瞪口呆。2.在塔山阻击战中,我军伤亡惨重,程子华向林彪报告损伤情况,林彪听完后,对手下人平静的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3.在辽西追歼战中,我军部队建制打乱,指挥不灵,部下向林彪汇报,林彪听完后同样平静的说:“乱不乱我不管,找到廖耀湘就行。”4.六十年代,越南领导人向林彪请教如何赢得越南战争的胜利,林彪从嘴里只吐出了一个字:“熬”。越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5. 他对宗教的分析评价最出彩:佛教"修",基督教"信".言简意赅.6. 他嘱咐叶群:“话要少说,书要多读。不明白的事情,不应该说;真正明白了,就没有必要说了。所以,能说的话大都是无聊的重复。”7.他对建国后的解读耐人寻味:“开始打天下,是为了平等、公道、安全。打下天下后,才知道,世界上哪有这些东西。很可笑。”一、林彪永远是个谜他一半是白脸,一半是红脸;他是“两面派”,是“阴谋家”。他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堪当世之帅才,隔世之韩信。他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是时代的悲剧。他反映了制度的缺陷、社会的扭曲和民族性的劣根。他是现代中国最复杂最多面性的历史人物,林彪事件的发生是现代中国人觉醒的转折点,他的下场比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更悲惨,而且至今得不到的平反。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治的严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林彪在“文革”中确实干了些事,又属于“叛国投敌”的“铁案”。只不过国人健忘,又“为尊者讳”,又喜欢唱“窦娥冤”。二、林彪原本性格耿直。他不擅交际,喜欢独处聂荣臻说:元帅中只有林彪、彭德怀两人敢于顶撞毛泽东。林彪反对出兵朝鲜,甚至以有病为由拒绝率兵入朝;可是当斯大林收回出动16个团的苏联空军协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决定后,林彪在宴会上拒绝与斯大林碰杯。他曾对毛泽东说;“主席啊,苏联为什么不出兵?苏联老大哥建国几十年了,我们才建国几个月,需要休养生息。为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林彪绝不向毛泽东低头,第三次庐山会议林与毛决裂,但他不写半个字的检查,至死不认错。林彪曾想到贵州当省长,以避开政治旋涡。林彪反对“大跃进”,私下里说毛“凭空想胡来”,“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并说彭德怀的“万言书”是正确的,就是急了点。1959 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指责彭德怀在遵义会议后唆使林彪给中央写信,反对他。可是,林彪却说:那封信与彭德怀无关。还是在庐山会议上,林彪对彭德怀说:“只有毛主席能当大英雄,你我离得远得很,不要打这个主意,我有暮气,……缺点是有暮气。”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暮气,要他继续革命。从此,林彪才决定大干一场。三、林彪私下并不拿毛泽东当作神林彪在外面高喊“四个伟大”,在他的居处毛家湾却不挂毛泽东像,甚至印有毛主席语录和照片的报纸在林家厕所被当作卫生纸用,这在个人崇拜的狂热年代,如果发生在老百姓身上无疑是弥天大罪。毛泽东亲自召集主持的会议,林彪也敢称病不参加;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泽东让林彪当接班人,林却坚辞不受,还写了一份报告继续推辞。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作了批示,坚持让林彪作接班人,可是林彪竟然将主席的“钦批”报告撕碎扔进了痰盂。可见,林彪从内心来说对毛泽东极其反感。1971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上,林彪竟然给毛泽东来了个不辞而别……。但林彪也深刻领悟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道理。他的室内张挂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他处理文件的原则是“主席画圈我画圈”,只有毛表过态的,秘书才代他画圈,否则他总是把球踢回去,“呈主席批示。”他还让秘书模仿自己的笔迹批文件,写上“完全同意毛主席的批示。”他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尊敬,把“请主席阅”改为“呈主席阅”。林彪公开里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最大”,背地里却说:“刘少奇、邓小平是好同志,刘少奇和彭真都是有本事的人,拿掉刘没道理。”他还说:“刘少奇在理论上比毛主席讲得透。”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林彪最爱读。林彪曾经当面对聂荣臻说:“我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因为你是从组织上考虑问题,我是从政治上考虑问题”。林彪的所谓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就是谁正确就支持谁,谁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利他就支持谁。聂荣臻“组织观点强”,就是服从领导,谁当领导就服从谁,谁官大就支持谁,谁官大谁就是正确的。这大概就是林彪与聂荣臻最大的区别。这也是毛泽东信任林彪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老毛对自己的主张很有信心,他不愁不能获得林彪的支持。四、林彪是军事天才林彪可圈可点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1955年全军授衔,林彪赫然排在元帅第三位,足以说明他的军功。元帅排名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位居第一,无需争论,彭德怀第二,亦无话说,林彪位于第三,除了军事业绩把他推上此位,别的无可解释。论资格,他仅仅是黄埔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林彪是排长,而刘伯承、贺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林彪的直接上级;林也就比罗荣桓的资历强点。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级通通越了过去,凭什么?只有凭硬碰硬的战功,单凭毛泽东欣赏他是绝对不行的,要知道那时毛泽东还没有成神,也不那么一言堂,此外也得全军上下心服才行。至今从未听说有人对林彪的元帅排名位置公开表示过不满或疑问,另外四野的战绩也为全军所称道,尽管有时还有些不大不小的争论。刘伯承元帅排名元帅第四位,同样是由于赫赫战功,但刘帅没有说过一句对林彪有意见的话,而且还称赞过四野的好几个战例,如丁盛率四野8纵135师对白崇禧集团作战时的“腰斩七军”。其实共产党和所属军队前期的不倒,乃至后来的平型关这个转折点直至后期的全面战胜国民党,每一处关键危难时刻及全胜时期,都有林彪的影子。他是我军当时胜利的脊梁,是毛泽东及中央敢与蒋介石争斗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就是说毛泽东和林彪共同导演了当时的战争一点也不过。就军事而言,他是元帅外的元帅。如果林彪不是在抗战初期就被晋军误伤,他在抗战时期在军事上将有更多令日寇丧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上乘之作;如果由林彪人朝指挥志愿军,战绩至少不会低于彭老总,甚至更加辉煌。这样的“林彪”凭借他的赫赫战功,取代朱德,位列元帅军衔第一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如果“军事林彪”不当“政治林彪”,不淌“文革”这趟混水,他如今仍然是响当当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革命军事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五、林彪与毛泽东,是相互选择的结果,也是悲剧林彪的政治悟性、识人水平非常高,只是社交能力极差,无法自立为王。他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是绝佳的领袖助手,做不了皇帝。了解历史就会发现,不论林彪跑到哪里,各方对他的待遇都极高,甚至会超出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级别的人物。林彪去国民党那,老蒋总是会指定专人、反复关照、务必使林彪“如沐春风”。作为毛泽东头号嫡系,在毛失势时也没人敢动他,因为每一个领袖都需要林彪,林彪也并不是铁心跟着毛泽东。他也会迎合王明、李德他们,写了篇挂羊头卖狗肉的“论短促突击”替上面圆场。相比毛泽东铁了心想收住林彪(这是老毛的最大本钱),林彪的心思其实一直很活。老毛的短处是实力太弱,林一直试图找到实力更强的主子,他与张国焘、王明、叶挺、朱德、周恩来等各方都有过接触,但答案是:没有,那年代,毛泽东就是最强者!林彪一个照面就跑毛泽东那里去了(老毛见了他更是乐得屁颠屁颠,其眼光也很毒),他的老上司朱德,带的是顶级精锐,而毛泽东带的是秋收起义的杂碎,一个天一个地!显然他认为朱德没尿性,老毛行,毛泽东以自己时代伟人的魅力征服了林彪。红军会师,张国焘曾单独找过林彪,一方面军那时不到八千人,张国焘的四方面军八万人,林彪还是拒绝跟张国焘走。去重庆谈判,以老蒋当时的雄厚实力想收复林彪照样谈不拢,老蒋有心无力,周恩来只能佩服。任何时候,只要林彪离开毛泽东,历史上就不会有老毛这号人物,只有林彪在东北“壮得狠啊”的时候,毛泽东才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可见林彪,具有有超强的洞察力,看人,基本谈一次天就够。可以看看他麾下的四野将领,一个个生龙活虎,极具个性。林彪之能,是超出几乎所有人想象的,500年一出的超级帅才!“九大”是林彪失败的肇端,也是他与毛泽东公开分歧的开始。“九大”虽然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了党章,但毛泽东没有采纳林彪、陈伯达主持起草的“九大”政治报告,此事给了林彪以沉重的打击。林、陈的报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主张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毛泽东对此违背“阶级斗争为纲”的报告稿极其不满,决定另起炉灶,改由张春桥、姚文元起草。可林彪、陈伯达又修改了报告,呈递毛泽东,毛泽东连信封也不打开,写上“退陈伯达”。陈伯达随后即被打倒。林彪虽然保住了接班人的地位,可从此失去了毛泽东的信任。毛的政治家敏感性和对策、应变能力就是比别人棋高一着,学是学不来的。“天生大任于斯人”的政治家都是如此,老毛玩政治向来是滴水不漏,潜在的危险事件被他“扼杀”得半点发生的可能性都没有!不过,活得也够累的。也许对政治家来说,这不是累,而是“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林彪向来对张、姚“笔杆子”极其厌恶,这回他却要在“九大”念他们起草的报告,此事差点气炸了林彪的肺。林彪直到上台的最后一分钟也没看报告一眼,秘书说:“我给您讲解一下报告”,林彪却断然拒绝:“不听!”林彪念报告时脸色煞白,头也不抬起来一下,念完报告后回到家里,叶群说:“我真担心你念错了”,可林彪生气地说:“多念错一点才好!”在庐山会议上,林彪提出设国家主席,那也是天经地义。本来嘛,这么大一个国家,哪能没有国家元首而只有党首。毛泽东是“一朝被刘咬,十年怕主席”。此事是林彪大对,毛泽东大错。林彪风烛残年之际如果真像当年中央文件所说的:还一手策划“五七一工程纪要”,直接向毛泽东下手,真是豪气不减当年,更上一层楼!有人说林彪早年有功,晚年有罪。依笔者看,他晚年才真正活出了自我。说他“阳奉阴违”那是贬了他,他是阳奉阴整,哪是一个“违”字可概括。毛泽东的位置是自己在党内打出来的,林彪为啥不可以接过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自己再打一个位置呢?毛泽东的位置是历史形成的,历史同样也可以为林彪形成一个位置,更何况毛泽东那位置多半是林彪帮他“形成”的,而毛泽东坐上去后又不珍惜,老是胡来。故而,林彪此举完全不违反游戏规则。从“九一三”起,毛泽东势不可挡地见老,在这个意义上林彪并没有全输,他毕竟折了毛主席的寿。可以说,从林彪死去的这一天起,毛泽东也死了,周恩来也死了,文化大革命也死了。毛的形象、理论和脸面最终完全破灭,剩下的只是维持,维持自己的存在,维持这个党、这个政权和这个国家的存在。下面干什么呢?不知道。继续革命?你再动员号召,连白纸黑字写在党章上的接班人都成了“林贼”,成了敌人,有谁还真心信你的说教?你再说信任谁重用谁,“副统帅”和“亲密战友”都照样翻脸,死于非命,谁还敢一心跟着你走?这个党、这个国家还能以这种样子继续存在和运行下去吗?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思索,试图寻找答案。想一想,有多少曾经满怀革命豪情和理想、到老毛把他们赶入广阔天地仍念念不忘革命的年轻人是从林彪的死开始对革命的目的和手段产生幻灭,从而彻底重新认识领袖、党、国家、世界、社会、人生、理想和现实的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清醒就是从林彪的死开始。林彪以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接班人和副统帅身份与“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决裂并在此之后非正常死亡是他对中国做出的最大贡献。六、林彪思想独异个性怪僻林彪以其独异的思想、怪僻的个性、韬光养晦的手法、极端的吹捧语言,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团、无尽的思索空间。陈伯达诗赞林彪:“漫漫思想界,长夜有明灯。赖此导人类,探讨永无垠。”可以说,林彪是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谋略智慧和劣根性的集中反映。从林彪身上折射出民族心理、文化、政治制度、社会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弊端。因此,林彪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国家的悲剧。未完待续!(本文转自网络)
馆藏&20753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介石真姓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