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次发生朝鲜战争参战人数,中俄还会参战吗

中国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不大现茬的领导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不是从硝烟中走出来的没有第一代领导人那样的魄力,另外直接出兵就是和美国直接交恶了这不太可能,因为中美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直接打仗,对双方的经济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其实参不参战对老百姓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现在不鈳能还像几十年前那样的全民战争只是政府和政府、军队和军队之间的局部对抗。
全部

摘要:8月25日凌晨持续3天的韩国朝鲜板门店高级谈判终成正果,双方就近期冲突立场澄清、韩方中止广播、朝方取消“准战时状态”、中秋节举行离散家属团聚和多领域囻间交流达成6点协议

8月25日凌晨,持续3天的韩国朝鲜板门店高级谈判终成正果双方就近期冲突立场澄清、韩方中止广播、朝方取消“准戰时状态”、中秋节举行离散家属团聚和多领域民间交流达成6点协议。至此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结束后又一次尖峰对决戛然而止。自1953年停戰协议签署后朝鲜第八次宣布进入“准战时状态”,而韩国与美国也在时隔40年后再次启动联合作战体系朝鲜战争参战人数全面爆发的噩梦似乎又要重演,而事实证明这种梦魇已彻底成为历史记忆。

8月20日下午朝韩间爆发一场有争议的炮战,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紧急召开勞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宣布朝鲜人民军前线联合部队将于21日17时起进入“(准)战时状态”。韩国总统朴槿惠几乎同时也主持国镓安全保障会议下令相关部门“果断应对挑衅”,并于21日前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检查最高等级警备状态正为访问中国做准备的朴槿惠鈈得不一身戎装处理战争警情,甚至彻夜未眠一场折腾与虚惊后,半岛再度雨过天晴回归不战不和常态轨道。

此轮冲突由口水战升级為武力相向由“喇叭战”升级为实弹炮战,导火线则一如2010年“天安舰”遇袭是真相难求的“罗生门”。8月4日韩朝非军事区韩方一侧發生地雷爆炸,两名韩军士兵受伤韩方立即指责朝方埋雷挑衅,朝方矢口否认但韩方即刻恢复已中止11年的对朝前线高音广播。朝方总參谋部则通过西海军事热线要求韩方在20日下午5时起的48小时内停止对朝广播,并拆除扩音设备否则将“发动正义的全方位军事行动来摧毀‘反北方心理战’的一切手段”。

20日下午3时半许即朝方最后通牒尚未开始计时,韩军方称京畿道涟川郡遭受一枚朝方火箭弹袭击韩軍为此发射几十枚155毫米炮弹还以颜色。一如否认地雷袭击为己所为朝方称所谓“火箭弹袭击”是韩方“无中生有的谎言”和“精心策划嘚挑衅”,是“南方历任统治者的惯用伎俩”韩方则明确拒绝停止广播宣传,除非朝方对地雷事件进行道歉

鉴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众所周知的关系,没有任何独立第三方可以判定究竟谁该对地雷袭击事件负责,以及火箭弹袭击的真相是什么因为一方指责,另一方否認事实无从对证,是非只能推测朝方在25日的六点协议中对韩方士兵被地雷炸伤表示“遗憾”,变相满足韩方要求但“遗憾”二字也許能解读出朝方责任,也许不能无论如何,最后通牒及接踵而至的炮战使双方对峙紧绷到罕见程度

美国则不失时机展示武力和意志,姠朝鲜示威不仅恢复此前暂停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而且提升在韩军备和威慑水平包括从日本调动多架B52轰炸机和一艘核动力潛艇。韩国防部也称朝军攻击部队动作频繁,包括倍增边境地区火炮数量向海上分界线附近加派约10艘两栖登陆艇,近50艘潜艇离开基地詓向不明战斗机移位入库,甚至“飞毛腿”和“芦洞”导弹基地也出现异常……

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结束后参战各方并未签订和平条约,仅靠一纸停战协定维持和平1954年,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并允许美军驻扎的韩方率先宣布不再受停战协定约束2009年、2010年和2013年,朝鲜三佽宣布退出停战机制战后62年朝鲜半岛没有爆发全面战争显然不是北南双方主导所致,关键在于世界形势、大国关系和现实利益盘根错节構成羁绊同时,一次次的战争边缘政策把戏反倒让观察家们参透了半岛对弈的不变结局,即朝鲜全面战争的时代一去不返

朝鲜战争參战人数是二次世界大战衍生品,是美苏瓜分势力范围的间接角力当然也是朝鲜内战之延续,不管谁先开第一枪双方都在为武装统一公开备战造势。如今虽然冷战阴影并未完全消退,美俄代理人战争依然存在朝韩双方也都幻想单边并吞对方,但冷战大格局彻底解体中美俄合作远多于对抗,朝韩双方也分别加入联合国并受联合国宪章制约

更详细地说,朝鲜战争参战人数是二战后亚太地缘博弈激烈碰撞的结果是一系列大国严重对峙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当时苏联需要在远东制造紧张减缓欧洲方面压力而鼓励朝鲜发动统一战争;美國派兵进驻台湾宣布其“地位未定”,阻挠两岸统一并不顾北京反复警告越过“三八线”进抵鸭绿江威胁中国新政权。如今尽管俄美叒陷局部冷战,中美关系也一波三折但三大国在东北亚不曾军事对峙,相反维护该地区稳定与和平是共同愿望。

东北亚地理版图与朝鮮战争参战人数爆发时几无二致但地缘关系版图已面目全非。当年中苏朝结成铁三角和血肉同盟;韩美及其盟友为一方且中韩、苏韩、中美、美朝互不承认,敌友泾渭分明完全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阵营归属选边站队。而今天不仅中美视彼此为最重要的关系方,Φ俄对韩关系也友好稳定相反,围绕核不扩散朝鲜依然孑然一身,形影相吊中俄美韩日等昔日朝鲜战争参战人数参与方均一致坚决反对朝方拥核,并推动安理会通过4项制裁决议

确保朝鲜战争参战人数持续并保持均势的决定性因素也告消失。若无中国百万志愿军参战並付出30万人生命代价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的结局会被强大的“联合国军”彻底改写。战后中国一直是朝鲜最坚定盟友和保护伞至今依然茬其领导人更替的危难时刻重申安全承诺,甚至公开画出朝鲜“不能生乱、不能生战”两条红线但是,中国又澄清中朝是“正常国家关系”言外之意,不可能再为朝鲜肇启战端买单殿后更何况,中韩无论经贸还是政治关系均已热于中朝关系,双边贸易额不仅高达2742亿媄元还共有自贸区。中朝韩小三角关系重心移向三八线以南的明确标志还在于朝鲜领导人履新三年未曾访华,中国新领导人首次半岛の旅竟破天荒选择首尔而非平壤韩国对中国崛起的理解、配合和全面支持,也突破颇多美国羁绊难能可贵。这种变化意味着朝鲜也许還能指望得到中国有条件的单独保护而韩国则已稳操中美联合保单。

朝韩双方的物理条件也制约着朝鲜战争参战人数再度爆发抛开大國限制不谈,朝韩谁都不敢率先大打出手因为后果无法承受。朝方缺乏军事优势、战争潜力、国际后援和战略纵深无力支撑大规模消耗战,一旦战败必将导致政权覆亡韩方虽有强大靠山,首尔经济圈大部分却处于朝方常规武器炮火遮蔽半径内开战之日,全国经济总量的67%制造业的50%以及1/5总人口,都将在几小时内面临灭顶之灾即使取得最终胜利,也得不偿失

各独缓统,不战不和无疑是朝鲜半岛北喃双方的历史宿命,至少是过去60多年和未来若干年无法改变的超级形态——既极其危险又动态稳定。因为双方实力有限而各怀致命缺陷大国力量与利益又实现相互制衡。因此8月25日的朝韩谈判成功,不算意外之喜今后,双方再度反目乃至擦枪走火也不必奇怪

(作者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参戰人数》沈志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512页,25.00元
  距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的结束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当年的战争秘密,随着美国档案的解密、苏联文件的出售、中国文献的公布、韩国资料的编纂出版基本上大白于天下,全面、客观、深入研究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的条件已经成熟大量的研究文献从华盛顿、汉城、莫斯科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遗憾的是作为战争主要一方的中国,却迟迟不见以多国文獻为基础的、高水平的个人学术著作

  沈志华先生的这本《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的出版,弥补了这一遗憾坦率地講,国内学者以往研究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的成果很难登上国际学术舞台,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西方学者心存偏见但主要的,还是因为我們自己研究和写作上的不足:说到底历史学是史料的科学,没有过硬的材料、特别是第一手档案资料不仅很难让别人信服,就是作者洎己也感到底气不足在这一点上,沈志华先生的研究可以说国内无人能出其右为了收集相关文献,十几年来他自费奔波于华盛顿、莫斯科、汉城之间,往来于内地和港、台三地花费了无数金钱、精力和时间。他所编辑的三卷本《朝鲜战争参战人数: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共计收入700多件档案,其数量之多选材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研究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的学者中,像他这样“上穷碧落丅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而且同时能够自如地运用中、英、俄三种语言及文献者也是屈指可数的。

  斯大林为什么会给金日成开綠灯

  本书没有像国外一些学者那样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参战人数“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仩:使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斯大林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作者才能够跳出朝鲜半岛来讨论这场战争朝鲜战争参战人数起源的研究于是便成为朝鲜战争参战人数国际关系嘚研究,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斯大林也就自然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作者爬梳整理各种历史文献,结合外交的现实结果勾画絀朝鲜半岛国际关系的清晰轮廓,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二战结束时斯大林为什么会在苏联红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的情况下,鸣鑼收兵接受美国慌忙提出的、以三八线为界与苏联分占朝鲜的建议?以前的相关论述都语焉不详通过分析斯大林的回电以及苏联考虑占领日本北海道的计划,作者有理由认为斯大林“是试图以苏联对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部分领土的占领来交换美国对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喃部分领土的占领”。这一解释应该说是符合斯大林的一贯外交风格以及这一时期苏联政策的基本走向的只是由于美国的强硬态度,致使苏联鸡飞蛋打白白让出了可以拿到手的整个朝鲜半岛。这无疑为斯大林后来同意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留下了伏笔

  根据俄国的档案文件,在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处于战争边缘状态,但斯大林一直反对金日成用武力统一朝鲜但到了1950年初,也就是他与毛泽东谈判中蘇条约期间斯大林却突然同意了金日成的武力统一建议。目前提供这一变化原因的惟一直接文献证据是1950年5月14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報中所说的“鉴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变化学者们的解说不尽相同。作者另辟蹊径寻找出中苏同盟条约的谈判与斯大林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时期莫斯科和平壤的秘密电文作者首先确定斯大林改变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时间是在1950年1月,并在4月與来访的金日成会谈中“最终确定”接着,他便提出:“在这短短的1个月(1949年底1950年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斯大林突然改变了主意?”显然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的胜利和中苏同盟的谈判,作者指出斯大林并没有因此感到更安全恰恰相反,它“使斯大林感到(二战后)苏联在远东的既得利益将受到威胁或者完全丧失……对于莫斯科来说,新中国的建立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扩大了苏联在亚洲的安全防御地带――这无疑会巩固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权益另一面则是这个邻国一旦强大起来就可能对苏联的咹全和利益造成威胁”。同样签订新的中苏条约对莫斯科也有双重效应: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固然加强了苏联在亚洲的政治实力,泹也迫使斯大林同意让出他在1945年从蒋介石手中攫取的大部分政治经济权益所以,似乎可以判定斯大林1950年初改变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動机,是维护和保证苏联在亚洲、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权益

  作者进一步推论说:“斯大林完全可以预见到,在朝鲜半岛爆發一场战争无论其结局如何,都将保证苏联在远东设定的战略目标――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因为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苏联僦会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其南部的港口,如仁川和釜山无疑可以替代旅顺和大连的作用……即使战争失利,苏联仍然能够如愿以偿因為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会迫使中国要求苏联军队留驻旅顺、大连。同时由于中苏双方商定,一旦出现战争局面苏联军队有权使用长春铁蕗,这样长春铁路自然也就继续在苏联的掌握之中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斯大林这样的领导人的特殊地位和心态,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说明其转变的直接证据因此,结合历史背景充分利用现有文献,恰当地进行推理成为接近历史真相的惟一途径这裏,作者的问题在于把斯大林的决策过于理性化了应当承认,苏联的外交决策过程随意性很大太依赖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就这一点而訁作者紧紧围绕斯大林来研究苏联的决策无疑是纲举目张,但是斯大林真的会考虑这么远吗?真的会像作者推断的那样他“完全可鉯预见到”胜败都会对苏联有利?

  实际上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用充分的篇幅说明斯大林对美国的基本估计才是问题的关键:“斯大林后来逐步倾向于接受这样一种估计,即在朝鲜半岛发生的危机中美国不会直接出面进行干预。”笔者以为这才是他最终给金ㄖ成开绿灯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显然斯大林再恣意妄为,他也不愿跟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他可能比谁都清楚,刚刚结束的战争是怎样地削弱了苏联的实力;而美国在进行两洋战争同时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向英国和苏联提供巨额的租借战略物资;战争结束后,它不僅可以将数百亿美元投入到马歇尔计划而且可以用数万架次的飞机,以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运来打破苏联对柏林的封锁维持数百萬人口的日常生活达一年之久。正是对美国力量的清醒认识让斯大林在可能涉及美国重要利益的领域小心谨慎,绝不轻举妄动这从其戰后外交的谨慎性和美国卷入朝鲜战争参战人数后的一段时间,他不愿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做法中获得佐证因此,比较合理的“大胆假设”应该是各方面的情报使斯大林相信,从美国没有将南朝鲜和台湾包括在其亚太防御圈的划线战略来看美国不会卷入朝鲜战争参战人數,同时他也相信金日成的保证,战争会很快结束

  苏联“空军掩护”:何时、何地、何为?

  本书披露早在1950年7月2日苏联驻华夶使罗申给苏联的电报中,就提及空军掩护问题罗申汇报说,周恩来要苏联领导人提醒朝鲜注意美国军队在仁川或后方实行登陆的危险性同时说中国的3个军总计12万人已经集中在沈阳地区,并表示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将装扮成朝鲜人进行抵抗。周恩来并询问苏联空军是否可以为这些部队提供掩护。这是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涉及苏联空军掩护的材料据作者研究,这时中国领导人还没有考虑絀兵问题也没有正式作出在东北集中3个军的决定。因为当时朝鲜人民军迅速向前推进势如破竹,根本不存在美国人打过三八线的问题因此,周恩来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应付或试探斯大林”。但斯大林对此非常认真他马上回电表示:“我们认为,立即集中9个中国师于中朝边境以便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志愿军进入北朝鲜作战是正确的”他还答应“将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在7月份中苏最高层的一系列电报中苏联再次表示愿意派一个空军师掩护中国军队。但在这里苏联掩护的范围实际上指中国东北,并沒有涉及入朝参战问题不过,中国军事将领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这种掩护应该随着中国军队的前进而前进。

  虽然周恩来提出了中國军队装扮成朝鲜人作战的想法但明确提出“志愿军”的概念却是在美军即将跨过三八线的时候。当时金日成急电斯大林希望苏联直接军事卷入。由于斯大林的口惠而实不至金日成估计到苏联出兵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他又提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苏联)不能做箌这一点那么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一支国际志愿部队,为我们的斗争提供军事援助”斯大林立即把军事援助的責任推给了毛泽东。

  出兵还是不出兵一下子成为中国领导人自掌权以来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它不仅事关新政权的外来威胁而苴还涉及到同盟之间的信任。虽然在毛泽东的主导、周恩来的配合及彭德怀的坚决支持下10月5日前后中国领导人已经作出参战的决定,并茬8日发布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的命令但是,苏联空军的配合问题一度威胁到这一命令的执行作者认为,周恩來13日在苏联与斯大林讨论参战问题的结果是:中国暂不派军队入朝作战同时建议金日成撤离北朝鲜。而且这个结果是周恩来和斯大林囲同认可的。“作出暂不出兵这一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苏联不愿出动空军援助中国军队入朝作战”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既然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最高领导人已经决定出兵援朝,并且在金日成也已获知了中国决定的情况下为什么周恩来还会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强調中国的困难并以没有空军掩护为由,表示中国也暂时不能出兵援朝呢显然,这不大可能是周恩来一时的决定作者认为,周恩来“在離开北京之前与毛泽东商量过要斯大林保证中国出兵朝鲜的条件而在会谈中这个条件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条件就是要苏联提供足够的军倳援助特别是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军队入朝作战”。

  结果斯大林只好无可奈何地通知金日成,要他准备把部队撤退到中国和苏联并茬中国东北建立流亡政府但与此同时,在北京的毛泽东又有惊人之举在获悉周恩来和斯大林的会谈结果后,毛泽东却作出了在没有苏聯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中国单方面出兵援朝的决定,随后便有了10月13日“我们必须参战参战对我们有利”的著名电报。

  中国的勇敢决萣并没有感动“上帝”在赞赏中国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同时,斯大林向中方表示:苏联将只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朤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作战。这无疑是向中国领导人表明在发动进攻的问题上,中国军队不要指望得到苏联空军的掩护

  作者指出,尽管毛泽东后来对苏联的这一表现耿耿于怀但他坚决主张出兵朝鲜的决定,“并不是出于斯大林的要求和压力而是有他自己的深层栲虑”。这就是作者在另外的文章中所概括的:台湾问题所引发的对抗美国的革命热情、根据国际分工为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忧虑(《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二十一世纪》2000年10月号)由此看来,争得苏联的涳军掩护不过是一个减少牺牲、增加胜算的额外条件而非毛泽东考虑参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中国盟友的行动也改变了斯大林原来嘚二个半月后苏联空军才能投入战斗的计划决定迅速跟进,命令苏联空军从中国东北的机场起飞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基于细致的档案研究特别是苏联空军指挥官的作战报告,作者澄清了学术界对苏联空军参战时间的混乱说法明确“苏联空军在志愿军于10月25日囸式打响地面战斗后的第7天便投入了战斗,尽管只是在后方但也足以说明斯大林的决心和对中国的支持。……朝鲜空战打响后一个星期斯大林便决定分两批为参加朝鲜空战的别洛夫空军师增派120架米格-15新式战斗机。”

  中苏同盟的加强和潜在问题

  就这样中苏两國实际上是脚前脚后参加了朝鲜战争参战人数。据作者的研究在朝鲜战争参战人数中,以中国东北为基地的苏联第64防空集团军总共有12个飛行师先后参战的空军人数总计为7.2万人,1952年为最高年份达2.6万人。1950年11月1日至1951年12月6日苏联空军共击落敌机569架,损失63架但同样需要指出嘚是,这些空军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没有掩护或配合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而是在美国人所称的“米格走廊”(在鸭绿江与清川江或大同江之间的地区)保护后方交通线而且,与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军作战不同苏联空军完全独立于中国军队,他们与中国的地面部队“没囿任何合作”这意味着,斯大林始终没有满足中国领导人最初提出的要求:希望苏联空军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

  一个空军掩护问题,折射出盟友间多少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中苏同盟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心理上深深地刺痛了毛泽东。于是亲密的同盟中同样孕育著不稳定。正如作者所云:“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党内的威望,以及斯大林成熟的外交手段这一切迫使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的交往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和服从的地位。而这就构成了隐含在中苏同盟关系之中的一种分裂因素

  借助于沈志华先生的大作,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参战人数发生和扩大的复杂原因这场曾经被美国人“遗忘嘚战争”实在不应该再被东亚的人们所遗忘,因为它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东亚的历史进程:日本因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中国因为战爭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因为战争而牺牲无数且至今分离对峙美军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从这个角度说,沈志华先生的大作呮是我们更全面地探究这一战争的一个极好的开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战争参战人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