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议论文论小说

拒绝访问 | www.wenzhangba.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enzhangba.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d743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大都描写家乡高邮地区已经逝去的传统日常生活,茶楼、米店、酱园的生活,更夫、地保、瓦匠、挑夫、锡匠、木匠等这些现代几乎不存在的职业,都进入了其审美的视野,这种审美的关照使作者笔下的传统日常生活带有了一抹诗意的光环。这种传统日常生活的诗意守候除了受其所受文化、个性气质影响外,最主要的在于作者艺术机制,这种艺术机制的核心观念就是对&和谐&矢志不移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汪曾祺,日常,诗意,和谐
(一)&我追求的是和谐&
&和谐&观念是汪曾祺的创作观念之一,这种观念直接来源于作者的人生观、生活观,受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文化传统所影响的。他曾说:&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1] 更深层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学总是表现着和谐、团圆,以及对和谐追求过程。&和&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中的极其重要的概念,它的内容和意义远不止于美学。它来自于先人们对于宇宙精神的认识与理解,是中华民族思想与行为的基本精神,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先人用它来衡量一切和规范一切。它是产生传统审美理想的文化背景,也构成了传统审美理想的基本内容、传统审美的标准。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2]这是儒家对过去圣王之世的表达,也是对自己理想政治的描述。其目的是要在礼的约束下,达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达到了和谐,才能说是&美&。儒家又把&和&的观念完全运用到社会人伦秩序上来了,将社会的美规定为社会人伦秩序的和谐。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谐也是汪曾祺作品一直所珍重的,其作品总是力求日常生活的和谐,具体表现为人跟人之间的友好关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融洽、和谐。《徙》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可贵的师生情,教师谈甓渔免费教授高北溟知识,高北溟知恩必报,有情有义,甚至以牺牲女儿的前途,倾全力为谈甓渔老先生刻文集。《鉴赏家》写叶三的儿子对父亲孝敬,担心父亲劳累,阻止父亲卖水果,叶三死后,儿子们遵从父亲的遗愿,把父亲一生钟爱的字画放进了棺材。《收字纸的老人》老白挨家挨户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给他一点钱,端午节送几个粽子,八月十五,几个月饼,年下,两升米,一方咸肉,民风如此的淳朴。《侯银匠》中女儿菊子结婚需要什么,侯银匠倾全力满足,但心灵手巧的女儿孝顺父亲,不要银首饰,她善于管理的才能使其在丈夫家得到公婆的喜欢,一家人和和睦睦。《受戒》大英子和小英子姐妹之间友爱融洽,这里邻里团结,忙农活忙不过来的时候互相帮忙。《晚饭花&三姊妹出嫁》三姊妹之间感情好,彼此提挈。《安乐居》酒友之间的关系融洽友好。《岁寒三友》中王瘦吾、陶虎臣和靳彝甫之间荣辱与共的朋友关系。《八月骄阳》写邻里三个老人之间最普通的相互之间的关心。《詹大胖子》一个学校打杂的与一个女教师之间善良的人道情怀。这些作品几乎都表现了,父慈母爱,子女孝顺,姐妹友爱,邻里的友好和睦,朋友间的仗义、相濡以沫。即使是看起来写的不和谐的作品,作者在处理的时候也尽力去淡化悲剧性,把不和谐降低到最低点,如《故乡三陈&陈小手》虽说写的是陈小手作为一个男性产科医生,救人两命,应该有个好的结果,事实上令人感到悲伤的是,反被得救女人的丈夫&&团长杀了,团长觉得自己的女人被陈小手摸了,觉得怪委屈。陈小手的死绝对是一个悲剧,但是作者却写的不动声色,尽量去淡化这悲剧,一个平凡的人死了也就死了,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伤的似的,作者尽力去维持这样一种和谐,因为他明白不和谐的太多了,所以和谐才是他所要张扬的。《复仇》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看题目似有一种不和谐的感觉,事实上,一番云遮雾罩之后,复仇者和仇人和解了,于是&宝剑在冷落里自然生锈的,骨头在世纪的内外也一定要腐烂或是变成了化石&,[3]仇恨泯灭,他们和谐的共处一事,共同凿一座山。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大淖记事》中大淖的优美景色,与生活在那里的人和谐共存着,《受戒》中芦花荡的美景和这里生活的人之间的和谐一体。这两篇是论者经常评论的篇目,在这两篇中确实能体现出很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在汪曾祺的其他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晚饭花&晚饭花》中那开得旺盛的晚饭花中坐着一个做针线的王玉英,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写意画式的描写中荡开来了。《黄油烙饼》中的萧胜刚到张家口以外的&坝上&,看到了大片的马兰花,&长得齐大人的腰那么高,开着巴掌大的蓝蝴蝶一样的花。一眼望不到边。&还有大片的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4]在这样的美丽环境中,&爸爸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大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5]到处能看到草地上的牛、马、羊,还可以采到很多蘑菇。《七里茶坊》写到坝上的风情,坝上养鸡没有鸡窝,白天把鸡放出去,吃一些虫子、草籽,到处下蛋。这里的人也不是每天去捡鸡蛋,而是十天半月,挑着箩筐,到处捡蛋,捡满为止。而且坝上的很多山包,山上没有石头,这里的有些山很奇怪,满山只长一样东西,韭菜山,满山都是韭菜,芍药山,满满一山芍药花&&这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那个物资极其缺乏的年代,人尽管生活的特别的艰难,却不缺少诗意的人生,在那样美的环境中,人活的自由自在。在日常的自然风景中,发现自然美是一种智慧。
(四)生命的和谐
和谐是汪曾祺小说的生命,和谐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直探世俗中的人生的和谐之最高处,即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的展示&,也就是&人的艺术的生存,或曰艺术的人生。&[6]这种观点是非常有见地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展示就是把人生当艺术,把艺术当人生,正如钱穆所说,&文学即人生,倘能人生而即文学,此则为人生之最高理想,最高艺术。&[7]汪曾祺就是把人生当文学来表现,把文学当人生的生存方式。文学上的和谐其实是作者人生态度和谐的美好意愿的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和谐,对生命和谐的高度认同必定执着于这样的艺术观念:&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加诗化。& [8]这可以看做是汪曾祺的艺术追求,这种文学观下的写作,必定是诗意的写作,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在汪曾祺看来,和谐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命的圆融与通达,也是一种审美的伦理诉求。和谐内化为作者的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和谐的世间图景就成为汪曾祺钟爱的感情偏好,这种情感的诉求,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俗世中发现美和爱。这种对世俗美与爱的张扬,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对生命的通达,显现的是一颗高贵而闵人之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
热门:&&&&汪曾祺小说文艺民俗审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汪曾祺小说文艺民俗审美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也随之进入了崭新时期,文艺理论界开始百家争鸣,“为政治服务”的“宪法性”口号遭到普遍唾弃,文学审美特性的研究、主体性的研究、文学语言的研究先后登场。期间,文艺民俗批评也竖起了理论大旗,旨在以民俗文化的新视野进行文艺理论架构,以拓宽文艺批评新路子、新方法。
汪曾祺小说一直被学界称为“风俗画”小说,汪曾祺本人也常有一些关于民俗与文学的言论。然而,对汪曾祺小说的研究,虽然多数论者注意到了“风俗画”特征,却还没人正式提出过文艺民俗的研究视角,更没有就这一视角进行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从文艺民俗学的角度对汪曾祺小说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把文艺学、美学和民俗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艺民俗批评,以阐释汪曾祺小说独特的审美特性,并揭示其小说在创作、欣赏中所蕴含的民俗机制,更清楚地了解其作品的社会底蕴和文化密码。
论文一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作家研究,主要从汪曾祺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对乡土风情的醉心描绘以及对民间人物的诗意刻画等几个方面,研究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民间审美立场。汪曾祺自称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道出了他的艺术精神之所在。他倾心于日常生活现象,关注现象的审美意义。他对生活的欣赏态度、对作品的审美把握、对作家的责任要求,都可见出其“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汪曾祺长期生活于民间,对乡土风情更是情有独钟,他不惜笔墨,甚至可以连篇累牍地叙述当地的民俗风情,把民风俗韵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谱写了一曲曲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赞歌,给读者带来特殊的审美享受。汪曾祺笔下多为凡夫俗子、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极少知识分子和官场人物,着意于表现普通人物身上的美和诗意。
第二章为作品研究,主要研究汪曾祺小说的民俗文艺叙事模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强调三要素,即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汪曾祺一心突破三要素的限制,提倡小说的诗化、散文化,被论者称为“诗体小说”、“笔记体小说”,甚至归入现代主义行列,认为其消解了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其实汪曾祺为了拓展小说的表现领域,喜欢尝试不同的叙事手段,他的叙事更接近于民俗文艺的特点,特别是民间文学作品,三要素往往只突出一个方面,要么写人物,要么写故事,汪曾祺小说也多如此,要么以塑造人物为主,要么以讲述故事为主,要么以描绘风俗为主,当然也不缺乏三要素共存的情况。
第三章为作品研究,主要探讨汪曾祺小说的文艺民俗审美范畴,对其作品中的民俗意象、民俗意境、民俗情节和冲突做了全方位的考察。长期积淀而成的民俗事象,作为意象引用到文艺作品中,即成为民俗意象。汪曾祺小说中,既有点缀于其间的单个民俗意象,也有贯穿于整篇小说的整体民俗意象,从人物的姓名称谓、肖像描写、性格刻画等方面,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民俗意境指因作品中民俗事象的感发,读者和作品中的场景发生了共鸣,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汪曾祺小说诗化、留白技法的应用,创造出了特有的民俗意境,吸引和感动着多数读者。汪曾祺小说中描写了大量民俗事件,有时作为情节的一环,有时成为情节链上的核心因素,有时即是情节的基本环节和根本骨架。汪曾祺小说表面看缺少“戏”味,但深层里却隐含着丰富的民俗冲突,他善于选择民俗文化作为素材,用经济的笔墨构建民俗冲突,小说故事性虽然不足,但直指深层的文化意蕴,涉及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易激起读者心灵的隐痛,引发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度思索。
第四章为比较研究,通过作家作品比较探讨汪曾祺小说的审美风格。在对待民俗生活上,鲁迅为了“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采取批判的态度,而汪曾祺认为小说“作用是滋润,而不是治疗”,则采取欣赏的视角,鲁迅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落后、愚昧、腐朽的一面,汪曾祺赞扬的是传统文化中进步、光明、优秀的一面,殊途同归,都是为了革除假恶丑的弊病,弘扬真善美的精神。汪曾祺的小说追求和谐,赵树理的小说要解决问题,在对民俗素材的处理上,汪曾祺以和谐着眼,以俗自乐,而赵树理关注的是民俗与新时期政策的冲突,与现代文明的对立。同是以日常生活为描绘对象,汪曾祺化俗为雅,处处散发着淡淡墨香,飘逸着文人雅趣,有些新写实小说则以俗写俗,粗俗的语言随处可见、丑陋的场景充斥作品。读汪曾祺的小说,如沐春风,暖意融融,而寻根文学中有些作品因对陋俗的描绘过分渲染和夸大,甚至血淋淋的展示,令读者惊骇、颤栗、寒心。
第五章为创作研究,主要考察从生活中的原生态民俗到作品中的文艺民俗,汪曾祺所进行的整合与构建。汪曾祺小说通过人生与民俗文化的融合,描绘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演绎出了优美和丰富的人性,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汪曾祺强调“春秋笔法”,倾向性多潜伏于字里行间,他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民俗生活内在的欢乐、淡淡的忧伤,以及对命运无可奈何时发出的带有苦味的嘲谑。汪曾祺的文艺民俗内容是经过审美选择和全新创化的,他倾向于感性主义伦理,尊重自然生命的元气,使民俗文化审美内涵得以丰富和扩展。
第六章为意义研究,主要探讨汪曾祺民俗审美理论和创作的影响和意义。汪曾祺小说以1980年代作品为主力,其审美思想既是对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继承,也是其综合传统儒释道思想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而对民间生活的重新解读。在80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文学大行其道时,汪曾祺小说只能算作文学殿堂一抹别样的色彩,日后寻根文学的蓬勃发展,无疑又受到汪曾祺开路先锋般的实践指引。而在学界大谈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今天,对传统民俗生活的审美关怀也应该有一席之地,聊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心灵栖息的家园,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I207.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靳新来;;[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杨红莉;[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钱理群;;[J];北京文学;1997年08期
杨凡周;[J];文谭;1983年11期
吴迎君;;[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行人;;[J];当代作家评论;1984年01期
蔡源煌;[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2期
杨剑龙;[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2期
张诵圣;[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春元;[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张爱波;[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王恒展;[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郑红翠;[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王晓文;[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李军锋,王恒展;[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霍巧莲;;[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张伟丽;;[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王晓光;;[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倪浓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晓伟;;[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程光炜;;[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苏颖;;[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呼致伟;;[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刘月岭;;[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白葵阳;;[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陶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张昀京;;[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聪;;[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王晓初;;[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一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龙飞;[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隋晓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魏晓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付明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文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饶传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苏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杨素秋;[D];苏州大学;2010年
周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耕耘;[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史秀利;[D];河北大学;2009年
曹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王腾飞;[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季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曲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关学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赵立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立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德怀特·李;罗伯特·贝克;焦佩锋;;[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9年00期
杨剑龙;[J];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02期
孙郁;;[J];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06期
胡河清;[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1期
南帆;;[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摩罗;[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5期
汪曾祺;;[J];读书;1982年08期
赵晓芳;;[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肖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许宗华;;[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学文;;[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国基;;[J];民俗研究;1989年04期
宋建峰;;[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任晓兵;;[J];求索;2010年10期
王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姜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卡丽比努尔·买买提;[J];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蒋旋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姜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张彦丽;闫新艳;;[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李景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涛;;[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葛涛;;[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曾令霞;;[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吴康;;[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徐晓杰;刘军;;[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邓俭;;[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许祖华;;[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杨洪承;;[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袁海风;;[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张雪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小立;[N];文艺报;2002年
老藤;[N];文艺报;2007年
慕苏儿;[N];衡水日报;2005年
沈逸斐;[N];绍兴日报;2010年
黄亚明;[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顾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徐丹丹;[N];中国文化报;2009年
刘平;[N];北京日报;2004年
范达明;[N];美术报;2007年
陈茁;[N];河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九仓;[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王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田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张红军;[D];辽宁大学;2011年
肖国栋;[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孙放远;[D];吉林大学;2012年
丁颖;[D];吉林大学;2010年
张亚骥;[D];苏州大学;2010年
严冰;[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吉善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若岩;[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高铭怡;[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张宇;[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王亚军;[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董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马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张燕;[D];渤海大学;2012年
李树来;[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郑洁;[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李洪;[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汪曾祺小说分享(一)——《薛大娘》 - 简书
汪曾祺小说分享(一)——《薛大娘》
第一次知道汪曾祺这个名字,是通过初中课本上那篇《端午的鸭蛋》。那颗鸭蛋的形象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普通的食物,经他之手,就显得尤为特别和可爱。今天分享一篇他写人的文章——《薛大娘》,虽是市井人物,但字句之间总能感受到她待人接物的真诚和善良。希望这篇文字能带给你一些动人的感受。薛大娘薛大娘是卖菜的。她住在螺蛳坝南面,占地相当大,房屋也宽敞,她的房子有点特别,正面、东面两边各有三间低低的瓦房,三处房子各自独立,不相连通。没有围墙,也没有院门,老远就能看见。正屋朝南,后枕臭河边的河水。河水是死水,但并不臭;当初不知怎么起了这么一个地名。有时雨水多,打通螺蛳坝到越塘之间的淤塞的旧河,就成了活水。正屋当中是“堂屋”,挂着一轴“家神菩萨”的画。这是逢年过节磕头烧香的地方,也是一家人吃饭的地方。正屋一侧是薛大娘的儿子大龙的卧室,另一侧是贮藏室,放着水桶、粪桶、扁担、勺子、菜种、草灰。正屋之南是一片菜园,种了不少菜。因为土好,用水方便——一下河坎就能装满一担水,菜长得很好。每天上午,从路边经过,总可以看到大龙洗菜、浇水、浇粪。他把两桶稀粪水用一个长柄的木勺子扇面似的均匀地洒开。太阳照着粪水,闪着金光,让人感到:这又是新的一天了。菜园的一边种了一畦韭菜,垄了一畦葱还有几架宽扁豆。韭菜、葱是自家吃的,扁豆则是种了好玩的。紫色的扁豆花一串一串,很好看。种菜给了大龙一种快乐。他二十岁了,腰腿矫健,还没有结婚。薛大娘的丈夫是个裁缝,人很老实,整天没有几句话。他住东边的三间,带着两个徒弟裁、剪、缝、连、锁边、打纽子。晚上就睡在这里。他在房事上不大行。西医说他“性功能不全”,有个江湖郎中说他“只能生子,不能取乐”。他在这上头也就看得很淡,不大有什么欲望。他很少向薛大娘提出要求,薛大娘也不勉强他。自从生了大龙,两口子就不大同房,实际上是分开过了。但也是和和睦睦的,没有听到过他们吵架。薛大娘自住在西边三间里。她卖菜。每天一早,大龙把青菜起出来,削去泥根,在两边扁圆的菜筐里码好,在臭河边的水里濯洗干净,薛大娘就担了两筐菜,大步流星地上市了。她的菜筐多半歇在保全药店的廊檐下。说不准薛大娘的年龄。按说总该过四十了,她的儿子都二十岁了嘛。但是看不出。她个子高高的,腰腿灵活,眼睛亮灼灼的。引人注意的是她一对奶子,尖尖耸耸的,在蓝布衫后面顶着。还不像一个有二十岁的儿子的人。没有人议论过薛大娘好看还是不好看,但是她眉宇间有点英气。算得上是个一丈青。她的菜肥嫩水足。很快就卖完了。卖完了菜,在保全堂店堂里坐坐,从茶壶焐子里倒一杯热茶,跟药店的“同事”说说话。然后上街买点零碎东西,回家做饭。她和丈夫虽然分开过,但并未分灶,饭还在一处吃。薛大娘有个“副业”,给青年男女拉关系——拉皮条。附近几条街上有一些“小莲子”——本地把年轻的女佣人叫做“小莲子”,她们都是十六七、十七八,都是从农村来的。这些农村姑娘到了这个不大的县城里,就觉得这是花花世界。她们的衣装打扮变了。比如,上衣掐了腰,合身抱体,这在农村里是没有的。她们也学会了搽脂抹粉。连走路的样子都变了,走起来扭扭答答的。不少小莲子认了薛大娘当干妈。街上有一些风流潇洒的年轻人,本地叫做“油儿”。这些“油儿”的眼睛总在小莲子身上转。有时跟在后面,自言自语,说一些调情的疯话:“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青春不再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小莲子大都脸色矜持,不理他。跟的次数多了,不免从眼角瞟几眼,觉得这人还不讨厌,慢慢地就能说说话了。“油儿”问小莲子是哪个乡的人,多大了,家里还有谁。小莲子都小声回答了他。“油儿”到觉得小莲子对他有意思了,就找到薛大娘,求她把小莲子弄到她家里来会会。薛大娘的三间屋就成了“台基”——本地把提供男女欢会的地方叫做“台基”。小莲子来了,薛大娘说:“你们好好谈吧,”就把门带上,从外面反锁了。她到熟人家坐半天,有一搭无一搭地聊聊,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才回来开锁推门。她问小莲子“好么?”小莲子满脸通红,低了头,小声说:“好,”——“好,以后常来。不要叫主家发现,扯个谎,就说在街上碰到了舅舅,陪他买了会东西。”欢会一次,“油儿”总要丢下一点钱,给小莲子,也包括给大娘的酬谢。钱一般不递给小莲子手上,由大娘分配。钱多钱少,并无定例。但大体上有个“时价”。臭河边还有另一处“台基”,大娘姓苗。苗大娘是要开价的。有一次一个“油儿”找一个小莲子,苗大娘索价二元。她对这两块钱作了合理的分配,对小莲子说:“枕头五毛炕五毛,大娘五毛你五毛。”薛大娘拉皮条,有人有议论。薛大娘说:“他们一个有情,一个愿意,我只是拉拉纤,这是积德的事,有什么不好?”薛大娘每天到保全堂来,和保全堂上上下下都很熟。保全堂的东家有一眯特别,他的店里都不用本地人,从上到下:管事(经理)、“同事”(本地把店员叫“同事”)、“刀上”(切药的)乃至挑水做饭的,全都是淮安人。这些淮安人一年有一个月假期。轮流回去,做传宗接代的事,其余十一个月吃住都在店里。他们一年要打十一个月的光棍。谁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假满回店,薛大娘都了如指掌。她对他们很同情,有心给他们拉拉纤上,找两个干女儿和他们认识,但是办不到。这些“同事”全都是拉家带口,没有余钱可以做一点风流事。保全堂调进一个新“管事”——老“管事”刘先生因病去世了,是从万全堂调过来的。保全堂、万全堂是一个东家。新“管事”姓吕,街上人都称之为吕先生,上了年纪的则称之为“吕三”——他行三,原是万全堂的“头柜”,因为人很志诚可靠,也精明能干,被东家看中,调过来了。按规矩,当了“管事”,就有“身股”,或称“人股”,算是股东之一。年底可以分红,因此“管事”都很用心尽职。也是缘分,薛大娘看到吕三,打心里喜欢他。吕三已经是“管事”了,但岁数并不大,才三十多岁。这样年轻就当了管事的,少有。“管事”大都是“板板六十四”的老头,“同事”、学生意的“相公”都对“管事”有点害怕。吕先生可不是这样,和店里的“同事”、来闲坐喝茶的街邻全都有说有笑,而且他的话都很有趣。薛大娘爱听他说话,爱跟他说话,见了他就眉开眼笑。薛大娘对吕先生的喜爱毫不遮掩。她心里好像开了一朵花。吕三也像药店的“同事”、“刀上”,每年回家一次,平常住在店里。他一个人住在后柜的单间里。后柜里除了现金、账薄,还有一些贵重的药:犀牛角、鹿茸、高丽参、藏红花……。吕先生离开万全堂到保全堂来了,他还是万全堂的老人,有时有事要和万全堂的“管事”老苏先生商量商量,请教请教。从保全堂到万全堂,要经过臭河边,薛大娘的家。有时他们就做伴一起走。有一次,薛大娘到了家门口,对吕三说:“你下午上我这儿来一趟。”吕先生从万全堂办完事回来,到了薛家,薛大娘一把把他拉进了屋里。进了屋,薛大娘就解开上衣,让吕三摸她的奶子。随即把浑身衣服都脱了,对吕三说:“来!”她问吕三:“快活吗?”——“快活。”——“那就弄吧,痛痛快快地弄!”薛大娘的儿子已经二十岁,但是她好像第一次真正做了女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薛大娘和吕三的事渐渐被人察觉,议论纷纷。薛大娘的老姊妹劝她不要再“偷”吕三,说:“你图个什么呢?”“不图什么,我喜欢他。他一年打十一个月光棍,我让他快活快活,——我也快活,这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对?谁爱嚼舌头,让她们嚼去吧!”薛大娘不爱穿鞋袜,除了下雪天,她都是赤脚穿草鞋,十个脚趾舒舒展展,无拘无束。她的脚总是洗得很干净。这是一双健康的,因而是很美的脚。薛大娘身心都很健康。她的性格没有被扭曲、被压抑。舒舒展展,无拘无束。这是一个彻底解放的,自由的人。
认真做一个生活的体验者,喜欢新鲜的事物,关注自己的成长。
一次和一位也嗜读汪曾祺的友人聊天,谈到最喜欢的汪曾祺笔下的人物,我开玩笑说是邱韵龙。我对邱韵龙的金句很激赏:“我宁可精精致致地过几个月,也不愿窝窝囊囊地过几年。” 小说里,邱韵龙是京剧团里唱二花脸的,是个很称职的二路。他高小毕业,在戏班子里文化程度算高的。邱韵龙精于算计,他...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
坚持做一件事100天,看看自己有什么改变。 D027,日
汪曾祺周 一、今日理论 “说服性沟通”:心理学家Zimbardo和Leippe(1991)认为,说服是你对别人产生影响的一种形式,它的目的是改变对方的信念或行为。 广义的说服包含社...
联故事(1) 本院昨晚听漏,三更五点五点三更,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错,更更不差:红罗帐内兴,黑夜牢中悲,看张生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犯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爻爻有准,卦卦有灵:白虎当头凶,青龙主事吉,望大人逢凶化吉,逢凶化吉。
过去,有一小官,叫张...
一天,一只狐狸正准备出门找午餐,小猪走错门闯了进来,狐狸大声叫道:“这真是我幸运的一天啊!”不用辛苦奔波,美味佳肴亲自送上门来了。
小猪听了狐狸的话之后,当时腿都吓软了,说:“哎呀我找错门了”。这时狐狸不顾一切,上前就去拖住小猪,小猪一边挣扎着一边尖叫。...
晚上我洗衣服,Q晾衣服。之前他也经常帮忙做这事儿。 晚上的阳台微风习习,于是我躺在躺椅上看他晒衣服。看他晾之前都会知道把衣服反面的弄成正面,晾好会把衣服捋平再挂在晾衣架上。 我:“有儿子真幸福!” Q:“是那,你这个妈妈就懒啪啪的。” 我笑问他什么是懒啪啪。 等他晾好,我问...
浓情巧克力
巧克力代表什么?
巧克力代表爱情,代表甜蜜,代表浪漫。
巧克力代表的是一种细腻的情感。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浪漫而有情调的法国人,总是善于在美食中体会到生活的浪漫味道,法国作为最奉行慢性饮食的国家,无可厚非最好的诠释了浪漫。
《浓情巧克力...
001.找到自己实现财富自由的渠道。 包括很多方面的引流,实现财富自由。对于普通人来说,本职工作以外的途径有待发掘。 002.七年左右实现财富自由。 真的么?怎么感觉白活了好多年,呜呜呜。 003.互联网生意。 公众号引流,首先要有客户人群。分析客户人群的需求,并且不断输出...
我现在还记得在合一大学时,很多中国学生在为香港、澳门和台湾被划为独立的国家和合一的指导老师争论的场景。争论的主题是:澳门、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不应该被划为独立的国家! 是的,我们的人一出生就被制约了,被制约成中国人、法国人、英国人。。。而灵性是说人与人之间是合一的,宇宙是合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受戒 汪曾祺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