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弃坑梦幻西游手游然总弃坑有筋骨吗。目前系统只有一座,开了。不是很理想,不能找灵兽村的弄回蛋,如果有在哪儿说一下

优秀作文《实践的作文素材》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实践的作文素材》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实践的作文素材》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关注自我”之“创新与实践”的作文素材》7500字“关注自我”类之“创新与实践”作文素材
湛江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编印  2015.9.14
一、 话题阐释及高考指向
(略。请参看前两次的说明。)
二、素材集锦
(一)名人名言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邓小平
4.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
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6.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李可染
7.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钱学森
8.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无极限!——  乔布斯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10.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阿西莫夫
11.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贝尔
12.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亚瑟·柯斯勒
13.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  康有为
14.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15.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
(二) 典型事例
1.“嫦娥奔月”的创新亮点:“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相比于3年前的“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创新:第一,去得更快。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5天即到达月球轨道。第二,拍得
更清楚:空间解析度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第三,离得更近: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2. “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兴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张瑞敏回答的很简洁:海尔靠创新和速度。激情持久不竭的创新,正引领着海尔乘风破浪,在海上扬帆远航。海尔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中国企业在世界的代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尔现象”的解释只有四个字:速度、创新。
3.乔布斯,一路创新的苹果。对于工程技术领域,最大的难题就是如果提升产品的性能。对于乔布斯的产品,其挑战在于如何使产品实现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电池续航时间更长、存储空间更大、计算性能更强、用户使用更方便。乔布斯的创新在于,在多种因素互相制约的环境里,将产品的各项性能都发挥的最佳水平。从iPhone4到iPhone5再到iPhone6s他的产品厚度越来越最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电池续航时间越来越最长、用户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性能越来越好。
4. 宝钢集团变废为宝。2002年初,一艘满载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废旧钢材的货轮抵达上海,买家正是上海宝钢集团。宝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得了5万吨废钢。工作人员称,世贸大楼的钢材质量远高于普通废钢。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世贸废钢回炉炼钢以外,还准备将一部分保留制作成世贸大楼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纪念品等。
5.陈东升的捷径:尽管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地转型为了一个商人。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陈东升找到的一条捷径是,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
6.齐白石晚年变画法。1920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还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7.牛顿晚年趋于保守,未有建树。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
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8.王选与“方正”集团。北大“方正”的创办者王选院士,作为中国第一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当代毕昇”。1988年,北大“方正”在学校的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创业。王选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办实业的成功先例。这一切都是创新观念的结果。王选一向主张“顶天立地”,“顶天”即要有前瞻意识,立足国际成果的潮头。“立地”即立足市场前沿,开发与营销紧密结合,转化成果,形成产业。一流的科研队伍与强大的营销网络直接挂钩,寻求市场需求的刺激,启发创新构思,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全方位领先。
三、时评美文
1.新华网评:用创新引领中国发展前行        2015年03月07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对创新进行了强调。
在2014年6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有媒体统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创新”一词就出现了37次,出现频率达到10年来新高,而且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创新的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无论是中国经济的目标、任务、还是发展模式、发展取向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这就要求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过度依赖以要素、投资规模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是实施以科技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在中国经济“调速换挡”的新局面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创新被寄予了厚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客、草根创新,,,,这些报告上出现的新词,事实上都指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创新之基,在于改革。创新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空想,而是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变革,以此释放创新的活力与动力。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就清晰地点明了创新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关系。
创新,也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更在于中国发展前行的各个方面。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用创新的思维来引领,用创新的手段来处理。从这一点来看,创新也必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解决。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需要全社会都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气神,用创新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前行。
2.新华网评:给经济社会发展装上科技创新“引擎” 2014年10月1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了科技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科技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创新则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源泉。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导致全球政治、经济势力版图的重构。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世界经济中心无疑在东方,彼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但工业革命的到来,让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科技实力迅速提升。与此同时,仍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将科技创新视为奇技淫巧,甚至洪水猛兽。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失去创新活力的“中央帝国”与经历变革的欧洲,力量对比正悄然发生转变。1840年,在科技和军事实力上都占有压倒性优势的英国轻而易举地轰开了貌似强大的清王朝的国门,此后的百年历史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不高。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13至2014年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偏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说明我国的科研活动与市场的衔接还不够,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已经成为事关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经济活动中,市场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而企业对市场变化最敏感,反应也最迅速,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此基础之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聚集一大批有科研实力、创新意识的企业,通过国家扶持大型企业完成科研专项,中小企业对科研成果进行二次、三次拓展再创新的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动能。其次,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在税收、金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深度融合,让我国真正踏上创新驱动之路。
3.新华网评:以创新引领发展谋划未来         2015年3月6日
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也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者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伟大事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崭新发展阶段。没有一股子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也难以开辟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这是历史给予的深刻启示,也是从历史新起点扬帆奋进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惟有创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抓住和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取得创新发展新成就,交出改革发展新答卷。
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复杂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有效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勃勃生机。回顾曾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放眼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发展和创新,对于一个曾经辉煌、渴望复兴的国家和民族的今天和明天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不会有昨天的辉煌成就,也不会有明天的美好愿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创新实践充分开展,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巨轮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在综合国力竞争的风浪中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创新不易,但事在人为,关键在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围绕创新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创新,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广大人民从改革创新中不断获得更多利益。
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这个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期待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发汇聚起13亿多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树立更加巍峨的发展丰碑。
4.人民网评:惟创新者强    2015年01月10日
新年伊始,我国科技界又逢盛事,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硕果累累,群星璀璨,我们谨向全体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4年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深挚关怀。14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奋力攻关,收获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综合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创新”“中国创造”举世瞩目。
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处在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转方式调结构,需要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依靠创新支持,突出创新驱动。我们正面临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温饱奔向全面小康,多样化需求引领创新;基本商品供应充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高、结构更合理、产业更高端的增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
推动万众创新,关键是深化改革。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更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条件。改革开放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火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才能给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充分地激发和释放社会创造力。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企业也要勇挑创新重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创新在市场沃土中开花结果。
推动万众创新,核心是人才建设。我国有13亿人口,有2亿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创新潜力巨大。广大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潜心研究者心无旁骛,为创新创业者解后顾之忧;破除论资排辈、门户之见、头衔崇拜,以真才实学论英雄,多让年轻人挑大梁、出头彩;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制度,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要鼓励草根创新,使创新人才各展其能。同时,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推动万众创新,重点是创新要实。创新不是发论文、拿专利就大功告成,必须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打造新增长点,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祝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一年继续拼搏、勇于创新、再攀高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我们期待,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国家科技奖这面旗帜的激励下,全社会不断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万众创新将在中华大地热潮涌动、活力澎湃!
5.人民日报评论: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    2014年01月07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时刻。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写到了更高远的星空。 “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赞扬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卓越功勋,殷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奋斗是梦想的动力,创新是理想的风帆。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正是航天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玉兔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月面行走路线,靠新算法进行“高精度定位”,,,,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中国创造”已经与探月工程一起,载入世界航天事业的史册,成为道路自信、中国信心生动有力的注脚。
独立研究、独立制造、独立实验,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嫦娥探月的雄浑足音,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恢弘交响。东方红系列卫星翱翔太空,长征运载火箭100多次成功发射,10年来10名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正
是创新的要求,挺起了我国科技强国的坚强脊梁;正是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正是创新的品质,熔铸成“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让中国人的逐月之旅如此顺畅。   从“嫦娥”登月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奔涌,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探索中,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民族复兴征程上,向着现代化目标进军,每一次前行又何尝不需要创新的力量?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迢迢飞天路,悠悠中国梦。当嫦娥把五星红旗带上月球,让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让中国梦驶向更灿烂的明天。
四、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互联网江湖热闹非凡,在这当中,马云和马化腾的“二马”之争最为引人关注。腾讯与阿里不断开辟新战场,如今,两大巨头的战火终于烧到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理财领域。2014年开年短短15天,余额宝的规模就一举突破2500亿元,使天弘基金成为新的行业第一。紧随其后,腾讯微信理财通1月22日上线,作为继去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又一广受关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微信理财通正在将互联网金融旋风从PC端带向移动端,由此也掀起了一股移动理财风潮。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春节,中国人之间最热的话题是微信红包,仅除夕一个晚上,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微信红包的走红,对中国打造文化“新常态”有着积极借鉴意义。更关键的是,受“微信红包”的启发,之后各种“打车红包”、“流量红包”也开始流行,今年以来“红包闪耀中国”,抢红包成为中国企业黏住用户的一个必备手段,也成为2014年绕不开的关键词。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二:《“关注自我”之“创新与实践”的作文素材》7500字
“关注自我”类之“创新与实践”作文素材
湛江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编印  2015.9.14
一、话题阐释及高考指向
(略。请参看前两次的说明。)
二、素材集锦
(一)名人名言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
4.一个人想做点事业,非得走自己的路。要开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提出问题,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开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6.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7.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钱学森
8.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无极限!——乔布斯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
10.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11.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
12.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13.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14.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5.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二)典型事例
1.“嫦娥奔月”的创新亮点:“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相比于3年前的“嫦娥一号”来说,“嫦娥二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创新:第一,去得更快。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5天即到达月球轨道。第二,拍得更清楚:空间解析度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第三,离得更近: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2. “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兴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张瑞敏回答的很简洁:海尔靠创新和速度。激情持久不竭的创新,正引领着海尔乘风破浪,在海上扬帆远航。海尔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中国企业在世界的代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尔现象”的解释只有四个字:速度、创新。
3.乔布斯,一路创新的苹果。对于工程技术领域,最大的难题就是如果提升产品的性能。对于乔布斯的产品,其挑战在于如何使产品实现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电池续航时间更长、存储空间更大、计算性能更强、用户使用更方便。乔布斯的创新在于,在多种因素互相制约的环境里,将产品的各项性能都发挥的最佳水平。从iPhone4到iPhone5再到iPhone6s他的
产品厚度越来越最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电池续航时间越来越最长、用户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性能越来越好。
4. 宝钢集团变废为宝。2002年初,一艘满载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废旧钢材的货轮抵达上海,买家正是上海宝钢集团。宝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得了5万吨废钢。工作人员称,世贸大楼的钢材质量远高于普通废钢。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世贸废钢回炉炼钢以外,还准备将一部分保留制作成世贸大楼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纪念品等。
5.陈东升的捷径:尽管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地转型为了一个商人。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陈东升找到的一条捷径是,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
6.齐白石晚年变画法。1920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还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7.牛顿晚年趋于保守,未有建树。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8.王选与“方正”集团。北大“方正”的创办者王选院士,作为中国第一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当代毕昇”。1988年,北大“方正”在学校的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创业。王选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办实业的成功先例。这一切都是创新观念的结果。王选一向主张“顶天立地”,“顶天”即要有前瞻意识,立足国际成果的潮头。“立地”即立足市场前沿,开发与营销紧密结合,转化成果,形成产业。一流的科研队伍与强大的营销网络直接挂钩,寻求市场需求的刺激,启发创新构思,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全方位领先。
三、时评美文
1.新华网评:用创新引领中国发展前行        2015年03月07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对创新进行了强调。
在2014年6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有媒体统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创新”一词就出现了37次,出现频率达到10年来新高,而且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创新的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无论是中国经济的目标、任务、还是发展模式、发展取向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这就要求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过度依赖以要素、投资规模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是实施以科技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在中国经济“调速换挡”的新局面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创新被寄予了厚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客、草根创
新,,,,这些报告上出现的新词,事实上都指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创新之基,在于改革。创新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空想,而是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变革,以此释放创新的活力与动力。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就清晰地点明了创新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关系。
创新,也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更在于中国发展前行的各个方面。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用创新的思维来引领,用创新的手段来处理。从这一点来看,创新也必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解决。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需要全社会都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气神,用创新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前行。
2.新华网评:给经济社会发展装上科技创新“引擎” 2014年10月1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了科技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科技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低,创新则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源泉。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导致全球政治、经济势力版图的重构。工业革命之前,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世界经济中心无疑在东方,彼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但工业革命的到来,让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科技实力迅速提升。与此同时,仍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将科技创新视为奇技淫巧,甚至洪水猛兽。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失去创新活力的“中央帝国”与经历变革的欧洲,力量对比正悄然发生转变。1840年,在科技和军事实力上都占有压倒性优势的英国轻而易举地轰开了貌似强大的清王朝的国门,此后的百年历史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不高。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13至2014年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偏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说明我国的科研活动与市场的衔接还不够,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我国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已经成为事关我国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经济活动中,市场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而企业对市场变化最敏感,反应也最迅速,打通科技
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要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此基础之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聚集一大批有科研实力、创新意识的企业,通过国家扶持大型企业完成科研专项,中小企业对科研成果进行二次、三次拓展再创新的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源源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动能。其次,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在税收、金融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把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深度融合,让我国真正踏上创新驱动之路。
3.新华网评:以创新引领发展谋划未来         2015年3月6日
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也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者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伟大事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崭新发展阶段。没有一股子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就不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也难以开辟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这是历史给予的深刻启示,也是从历史新起点扬帆奋进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惟有创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抓住和用好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取得创新发展新成就,交出改革发展新答卷。
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复杂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有效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勃勃生机。回顾曾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放眼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发展和创新,对于一个曾经辉煌、渴望复兴的国家和民族的今天和明天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不会有昨天的辉煌成就,也不会有明天的美好愿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创新实践充分开展,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巨轮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在综合国力竞争的风浪中劈波斩浪、稳健前行。   创新不易,但事在人为,关键在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围绕创新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创新,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广大人民从改革创新中不断获得更多利益。
改革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这个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重要时刻,我们期待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激发汇聚起13亿多人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在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实践中树立更加巍峨的发展丰碑。
4.人民网评:惟创新者强    2015年01月10日
新年伊始,我国科技界又逢盛事,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硕果累累,群星璀璨,我们谨向全体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14年举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发展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深挚关怀。14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奋力攻关,收获
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综合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创新”“中国创造”举世瞩目。
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处在关键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转方式调结构,需要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依靠创新支持,突出创新驱动。我们正面临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温饱奔向全面小康,多样化需求引领创新;基本商品供应充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高、结构更合理、产业更高端的增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
推动万众创新,关键是深化改革。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更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条件。改革开放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火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才能给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充分地激发和释放社会创造力。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企业也要勇挑创新重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创新在市场沃土中开花结果。
推动万众创新,核心是人才建设。我国有13亿人口,有2亿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创新潜力巨大。广大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潜心研究者心无旁骛,为创新创业者解后顾之忧;破除论资排辈、门户之见、头衔崇拜,以真才实学论英雄,多让年轻人挑大梁、出头彩;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制度,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要鼓励草根创新,使创新人才各展其能。同时,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推动万众创新,重点是创新要实。创新不是发论文、拿专利就大功告成,必须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打造新增长点,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祝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一年继续拼搏、勇于创新、再攀高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我们期待,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国家科技奖这面旗帜的激励下,全社会不断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万众创新将在中华大地热潮涌动、活力澎湃!
5.人民日报评论: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    2014年01月07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时刻。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写到了更高远的星空。
“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赞扬他们为祖国立下的卓越功勋,殷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奋斗是梦想的动力,创新是理想的风帆。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正是航天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玉兔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月面行走路线,靠新算法进行“高精度定位”,,,,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中国创造”已经与探月工程一起,载入世界航天事业的史册,成为道路自信、中国信心生动有力的注脚。
独立研究、独立制造、独立实验,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
刷新了中国高度。嫦娥探月的雄浑足音,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半个多世纪自主创新的恢弘交响。东方红系列卫星翱翔太空,长征运载火箭100多次成功发射,10年来10名航天员天地往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走的是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正是创新的要求,挺起了我国科技强国的坚强脊梁;正是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科研力量;正是创新的品质,熔铸成“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血脉,让中国人的逐月之旅如此顺畅。
从“嫦娥”登月到“蛟龙”探海,从高铁飞驰到科技兴农,近年来,一系列创新突破提升了国家实力,也让世界惊叹“创新势头在地理上正向东方转移”。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奔涌,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探索中,向着未知领域进发,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精神;民族复兴征程上,向着现代化目标进军,每一次前行又何尝不需要创新的力量?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迢迢飞天路,悠悠中国梦。当嫦娥把五星红旗带上月球,让我们满怀信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以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让中国梦驶向更灿烂的明天。
四、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互联网江湖热闹非凡,在这当中,马云和马化腾的“二马”之争最为引人关注。腾讯与阿里不断开辟新战场,如今,两大巨头的战火终于烧到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理财领域。2014年开年短短15天,余额宝的规模就一举突破2500亿元,使天弘基金成为新的行业第
一。紧随其后,腾讯微信理财通1月22日上线,作为继去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又一广受关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微信理财通正在将互联网金融旋风从PC端带向移动端,由此也掀起了一股移动理财风潮。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年春节,中国人之间最热的话题是微信红包,仅除夕一个晚上,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微信红包的走红,对中国打造文化“新常态”有着积极借鉴意义。更关键的是,受“微信红包”的启发,之后各种“打车红包”、“流量红包”也开始流行,今年以来“红包闪耀中国”,抢红包成为中国企业黏住用户的一个必备手段,也成为2014年绕不开的关键词。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三:《初中生作文素材生活化的实践与反思》2500字【摘 要】作文回归生活是一个基于初中生作文现状和“新课标”要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主要从关注生活体验、教材内容转化、创设情境感悟三个方面对初中生作文素材生活化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作文;素材;生活化;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80-02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到的学生作文多半是内容千篇一律,情感体验大致雷同,更有甚者,布置一篇习作出现数篇撞车。这样的初中生作文写作现状,归根结底在于学生习作的素材缺乏。习作是一种对生活和自我情感的文字表达,不是基于生活的素材,如何表达自身的独特情感?只能是无病呻吟和抄袭剽窃!因此作文素材的生活化是解决当前初中生写作状况的一个主要途径。   素材的生活化就是以写作目标为指导,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获取材料来服务写作。素材的生活化可以是直接提取的生活点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积累。笔者在教学中对初中生作文素材的生活化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一、关注生活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是写作的灵魂。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素材,既可行又重要。   在教学中,笔者教给学生一个办法:专门准备一个本子,将每天发生的吸引自己眼球的事情记录下来,要求尽可能的完整和详细,叙事完整,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若是有感而发,可及时写上几句。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养成每天写点文字的习惯。   以下是学生的记载片段。   片段一:今天路过中心医院门口时,发现站台边又多了一位“乞讨者”(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称他为乞讨者),他看上去是一名中学生模样,穿着整洁的运动服,背着一个深蓝色的双肩包,低着头蹲在地上,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纸牌子,上面用工整的笔迹写着“回家车费被偷,请给点车费”。我笑了笑,心想: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给点钱回家,这回家得多少钱呢?就不能找同学、朋友先借一下吗?或者给爸妈打个电话来解决回家或车费问题吗?想到这,心里顿时觉得恶心起来……   片段二:今天晚上放学后,我一路开心地挽着妈妈的手,当走到“华祥板栗”门口时,被板栗的香味吸引住了,挪不开脚步,于是让妈妈给我买点板栗解解馋。买完板栗后,热情的老板娘盯着我和妈妈来回地看,我不解地问:“怎么,我们有什么问题吗?”老板娘笑着略显犹豫地说:“方不方便告诉我你们是什么关系啊?”“母女啊!”我脱口而出。老板娘马上惊讶地说:“啊!我还以为是姐妹呢,但从你们的对话中又感觉好像不是姐妹,妈妈太显年轻了哦!”妈妈开心地笑着说:“您真是会开玩笑!”一路上,我总是忍不住朝妈妈看,真的很漂亮,很年轻,我更加自豪地挽着妈妈往前走。   这两个片段关注到了身边的人,并且做了仔细的描述。有对“乞讨者”衣着姿势的描写,有对老板娘、母亲的神态的描写,这些都有别于以往习作中邋遢的乞丐形象和憔悴苍老的母亲形象,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原来自己眼中的生活真的和别人的不一样。不同的所见、所闻,当然有不一样的所感,如对“乞讨者”不再是一味地同情,有了自己的质疑和反感。这样的文字才是打动人心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才是有意义的文字。   这种训练,让学生收获不少。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每个人都有了一本“素材本”,这些记过的事,一定会沉淀在脑海中,每次作文训练时,便可随手拈来。一人一本素材记录本,一素材一感受,这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写作是有效的,这样的文字是有生命的。   二、教材内容的转化   在教学中,笔者还尝试利用教材内容,转化成学生作文的生活化素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老师”“学习”这两个关键词分不开,这样贴近初中生生活的课文是将其转化成学生作文素材的好文章。在教学时,笔者先是请学生就《我的老师》《王几何》综合起来为老师画肖像。几分钟后,看到他们的画作中,老师无一不是方头大耳,五短胖身材,嘴角都有一块黑痣。随后,又请了几位用文字表述的同学来分享,描述的形象也是如此。为什么大家对老师的描述竟会如此相同呢?究其原因,在于有着一个真实的存在,而真实便是生活化素材最大的特点。   于是,笔者乘机让学生写一写“我的老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作文任务布置时,居然没有学生唉声叹气,也没见到从前大片发呆犯萌的表情,大多数学生都在刷刷书写,似乎生怕写慢了,那想起来的事情和景象就会消失一样。   片段一:当我带着几分激动和紧张跑进七(四)班的教室时,一位面带微笑的女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我,并快速的朝我走来。近了,我发现老师居然长着两颗小虎牙,这一发现令我的那几分紧张顿时消失了,心想:长着虎牙的老师一定是温柔、慈爱的……(语文老师)   片段二:“立正!”一声中气十足的口令,让我瞬间收回了神游的心思,站在队伍前面的体育老师正用他犀利的眼神仔细地检查我们的站姿……(体育老师)   片段三:我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这金牌教练长啥样啊?一定很帅、很酷……突然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跑进了教室,一脸羞涩和抱歉的对大家说“不好意思,来迟了……”“不会吧!他是金牌教练?”心中疑惑,眨巴了两下眼睛,待我看清他的长相时,嘭!心里对数学的美好幻想瞬间崩塌了,因为老师是个其貌不扬的秃头!(数学老师)   通过教材中对老师外貌描写的启示,抓住了老师的各种特点,学生有了共鸣。在书本教材的启发下,抓住老师的典型特征进行写作,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进步也是明显的。   从教材中的写老师到习作的写老师,将课本中的老师“变成”自己的老师,为学生的习作开辟了素材来源的一条途径。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的影子,并将这生活中的影子搬进自己的习作中,便成了作文中有生活气息的素材,素材生活化了便成为了作文生活化的基石。   三、创设情境感悟   教师适时、恰当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作文素材生活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次习作课,笔者出示了“泪眼”图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提示: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会在哪些情况下落泪呢?这样设计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回忆或收集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人的关于“流泪”的故事。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一定是最有感触的,行于笔端也一定会是最能表现自己情感的。类似的情境创设还尝试过许多,有时候是利用图片,有时候是利用一段话,有时候甚至是一句歌词。   笔者在作文教学的素材生活化方面做了以上的一些尝试,并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看到了一些进步,这种可行的方式,将会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聂文霞.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潘丽丽.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思考和设想[J].才智,2015,(3).   [3]时光.初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4]王世发.作文序列训练教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2   [5]邹洁.谈谈中学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07,12(上旬刊).   (编辑:胡 璐)
作文四:《关于理论与实践的作文素材》3500字名言?
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2、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
3、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4、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语录》?
5、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6、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7、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0、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3、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
——萧伯纳(英)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歌德(德)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萨迪(波斯)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况(战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刘向(汉)
●百闻不如一见。
——班固(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宋)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陆游(宋)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王廷相(明)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林希元(明)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颜元(清)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李光地(清)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鲁迅(中)
●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
——巴人(中)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
——沈从文(中)
●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
——莎士比亚(英)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德)
●力行而后知之真。
——王夫之(清)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魏源(清)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陶行知(中)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中)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
——毛泽东(中)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泽东(中)
●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
——瞿秋白(中)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
——陈云(中)
●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芬奇(意)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
——克罗齐(意)
●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
——狄德罗
●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列宁(苏)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斯大林(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宋)
●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中)
●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
——徐特立(中)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中)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
——邹韬奋(中)
●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行动的功用。
——邹韬奋(中)
●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
——刘伯承(中)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
——陶铸(中)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
——廖沫沙(中)
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处】《论语·为政》。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出处】《墨子·修身》。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不下水,就无从学习游泳。—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事业是理论和实践的生动统一。——亚里士多德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
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
生活中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艾?赫胥黎
李四光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考察
(实践能改变错误的认识)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让事实说话”,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赵括的兵书读得很多,他父亲赵奢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曾经为赵国立下大功,兵书也读得不少,可是一谈起用兵打仗来,每每败在儿子的嘴下。他虽然无法说服赵括,但是他认为赵括将来一定会因为用兵误事,正因为如此,赵奢临终留下遗言:赵括千万不能率兵打仗!
赵奢死后,秦国大兵压境,赵王刚刚接位不久,年轻气盛,求胜心切,不顾客观情况,企图通过大败秦国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是当时统兵的大将是老将廉颇,不肯轻举妄动,不但未能打败秦军,还吃了几次小败仗。赵王不高兴了,准备换将。
秦军很害怕廉颇,所以四处散布谣言,说廉颇就要投降了,秦军就要大获全胜了,秦军不怕廉颇,怕就怕赵括!
这些话自然通过曲折的渠道传到赵王耳里。赵括还是当上了赵国的统兵元帅。但是,只会夸夸其谈,照着兵书用兵的赵括,中了秦国大将白起的妙计,最后身败名裂,战死疆场。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真正的本领是在实际的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
有一座小山旁边,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整天跟着妈妈,从来不肯离开一步。
有一天,老马让小马独自把一袋麦子背到磨房里去。从小马的家到磨房,要蹚过一条
小河。小马走到小河边,看见河水挡在前面哗啦哗啦地响着,心里有点怕了,犹豫起来。
一头老牛正在河边吃草,于是小马连忙跑过去问:“牛伯伯,请你告诉我,我能过河去吗?”
老牛回答说:“水很浅哪。还不到我的小腿那么深,怎么不能过去呢。”
小马听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喂!慢点跑,慢点跑!”小马停住脚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松鼠。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树上,摇着大尾巴,对小马说:“小马,你可别听老牛的话。水很深,一下水就会淹死的!昨天,我们的一个同伴过河,就给大水冲跑了!”
这下,小马没有主意了。它决定回去问妈妈。妈妈看见小马回来了,奇怪地问:“为什么回来了?”小马把事情说了一遍。妈妈说:“你为什么不自己试一试呢?”
小马觉得有道理,它一口气跑到河边,立刻跳到水里。河水刚好齐到小马的膝盖,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小松鼠说得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会对事物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吃狼桃的人
原来,蕃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秘鲁,当时它生长在丛林中,当地土人以 为它是一种剧毒植物,称之为“狼桃”。16世纪,英国俄罗达拉里公爵把它带回英国,献给 伊丽莎白女王但只限于观赏。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尝一下这“狼桃”的滋味。他 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有毒的说法,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戴好了全身 服装,直挺挺地躺着等死。但画家不但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欲大开,12个小时之后 ,他终于忍不住跳下床来又大吃一顿。从此,蕃茄不但成为重要的蔬果,还成为开胃食品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
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士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挑战亚里士多德
(科学的真理来源于实践)
16世纪的时候,古代思想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所有的人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做真理。 只有一位数学老师伽利略不这么认为,他公开说,要从自然中发现真理,而不是背诵亚里士多德的书本。
一天上课的时候,伽利略对学生们说:“站在楼顶上,左手拿着一个一磅重的铁球,右手拿着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同时扔下去,哪个先着地?”
学生们想了想,回答说:“亚里士多德说过,重的物体下降速度要比轻的快,所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伽利略摇摇头,说道:“不对,亚里士多德错了,应该是两个铁球一起着地。”学生们惊呆了,居然有人敢公开指出亚里士多德说得不对。大家议论纷纷,怀疑地看着伽利略。
于是,他拿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来到比萨斜塔的顶上。很快,人们看见铁球像伽利略说的那样,同时落到了地上。自从伽利略第一个站出来挑战亚里士多德以后,更多的人认识到亚里士多德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真理来自实践,而不是一些书本上凭空想像的理论。
作文五:《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实践》1000字高考经典作文素材:实践
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2、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
3、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4、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语录》
5、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6、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法.沃韦纳戈
7、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0、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3、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列宁
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把牛的尾巴画提往上翘起。一
个牧童看后指出:画错了。因为事实是两牛相斗全力用在角上,尾巴则夹在两条腿之间。吃狼桃的人
原来,蕃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秘鲁,当时它生长在丛林中,当地土人以
为它是一种剧毒植物,称之为“狼桃”。16世纪,英国俄罗达拉里公爵把它带回英国,献给
伊丽莎白女王但只限于观赏。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尝一下这“狼桃”的滋味。他
吃下一口之后,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有毒的说法,仍不免心惊肉跳,于是他穿戴好了全身
服装,直挺挺地躺着等死。但画家不但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欲大开,12个小时之后
,他终于忍不住跳下床来又大吃一顿。从此,蕃茄不但成为重要的蔬果,还成为开胃食品。哥伦布竖蛋
有人取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功绩,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深思了一会,取来一个鸡蛋,对这些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鸡蛋竖
着立起来吗?”人们愕然,不知所措。哥伦布轻轻敲破了鸡蛋顶部的壳,于是鸡蛋就立在桌
子上了。哥伦布平静地说:“这再简单不过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过了以后。 ”
《小马过河》这则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
,问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
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
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不浅,刚好过膝盖。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法双
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得很抽象、不具体,他决定亲自去上战场考察
一番。到了鲍罗京诺,他仔细巡视了这个历史战场的一切遗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记在心
里,还特地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条地平线和许多树林,标明各个村庄、河道的名称,及当年
会战时太阳移动的方向等。回到家里,又把自己观察到的印象同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材料联系
起来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边,重新写这段文字,这个会战场面, 写的不仅生动,且色调明朗、壮观。
作文六:《i高考作文素材库之实践》7600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实践可以充实、发展理论
实践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重视实践也不要轻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实践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
实践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能力
讲求实践反对空谈
实践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实践并不意味着蛮干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不下水,就无从学习游泳。——茅盾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事业是理论和实践的生动统一。——亚里士多德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歌德
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芬奇
生活中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艾·赫胥黎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惟一道路。——萧伯纳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实践出真知。——俗语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佚名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佚名
“带女儿去工作”
(在实践中磨砺人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风靡一种“带女儿去工作”的计划,凡9~15岁女孩都可以报名参加,而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女孩提前感觉一下工作的滋味。带女儿工作可以使得女孩们提前认识现实社会,克服许多心理障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活动在欧洲许多国家引起不同凡响,仅仅英国就有三百所学校开展了这一活动。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表示自己的女儿切尔西也要了解她的父亲是如何工作的。事实上,不只是女孩,男孩也需要锻炼。锻炼内容也不仅仅是工作实践,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如新近兴起的“磨难教育”、“学军学农”,在日本,甚至许多家长鼓励孩子从事冒险活动,其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多经历一些坎坷,多接触一些实践,这样可以培养锻炼孩子们具有顽强的意志,较强的生存能力。
注意实践磨炼是让孩子直接理解人生、融入社会、锻炼意志、培养自信的最重要手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李四光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考察
(实践能改变错误的认识)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让事实说话”,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盲人的启示
(实践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美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十七八岁时在埃达尔担任小学教员。他听说这里有一位约翰·戈夫先生学识渊博,就冒昧地前去拜访。
道尔顿紧紧地握住了戈夫的手,被眼前的情景弄糊涂了。原来这位当地人人称道的实验家,竟是个瞎子。
盲人自己站起来,走向一张大桌子。桌子上的试管仪器五花八门,但都放得井井有条。他毫不费力地取到所要的用具,把容器注满,没有洒出一滴药液,也没有碰倒和打碎一根最细的玻璃试管,就像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在作杰出的表演。在一系列熟练和准确的动作中,表现了知识的力量和顽强的意志。这使得早就打算做实验的道尔顿,受到了很大的教益。
就这样,道尔顿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从此终身不离实验室。1844年的一个晚上,78岁高龄的道尔顿,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他的实验室,时间,9点差一刻。57年来,他每晚都是这个时候记下当天的气象数据。他那微微颤抖的手拿起笔来,记下了晴雨表的读数和气温,并在最后一格里记下“微雨”。他满意地搁笔起身,忽然发现还没有签上日期,便又坐下去,,,,几个小时后,曙光照进道尔顿的实验室,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已经静静地安息了。
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实践需要勇气)
美国18世纪的杰出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以其发明避雷针等电学成就而被称为“电学之父”。
在富兰克林之前,人们对雷电一直没有正确的认识。富兰克林从一次电学实验中受到启发,断定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他决心把天空的雷电引下来。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他将一块大的丝绸手帕扎到杉木条十字支架上,做成一个风筝。风筝上面固定一根向上伸出几十厘米的细铁丝,细铁丝与放风筝的细麻绳相连,麻绳下端系丝绸带,绸带上挂了一把铜钥匙。风筝穿入带有雷电的云层中,闪电在风筝上闪烁。一道闪电掠过,富兰克林觉得自己拉着麻绳的手有些麻木。他把手指靠近铜钥匙时,突然,一道电火花向他手上击去。“天电”被引下来了。后来他又用莱顿瓶收集了“天电”去做试验,证明“天电”和地电一样能被金属传导,能熔化金属,能点燃酒精。从此,人们认识了闪电的本质就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富兰克林最早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并且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实用的避雷针。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赞扬他说:“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经典的创作
(实践是创造之源)
《战争与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书中战争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托尔斯泰的亲自考察。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
感到描写得很抽象、不具体,他决定亲自去战场考察一番。到了鲍罗京诺,他仔细巡视了这个历史战场的一切遗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记在心里,还特地画了一幅图,标上一条地平线和树林,标明各个村庄、河道的名称,及当年 会战时太阳移动的方向等。回到家里,又把自己观察到的印象同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材料联系起来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边,重新写这段文字,这个会战场面, 写得不仅生动,且色调明朗、壮观。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司马迁也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在动笔之前,司马迁游历过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寻访先人的遗迹。他曾经访问过夏禹的遗迹,眺望过范蠡泛舟的五湖,访求过韩信的故事,访问过刘邦、萧何的故乡,考察了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为撰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林肯的故事
(鼓足勇气去实践)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记者说:“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经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都没有签署它。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呢?”林肯回答说:“可能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林肯说完就匆匆地走了。记者一直没有弄明白这番话的含义。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以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的父亲曾经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地上有很多石头。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但是父亲说:‘如果这些石头可以搬走的话,那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会把地卖给我们了。这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哪里搬得完呢?’有一天,父亲进城买马去了,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她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就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的时间,我们就把石头搬光了。因为它们并不像父亲想像的那样,是一座座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的。”
哥伦布的难题
(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1493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从海上回到西班牙,成了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国王和王后把他待作上宾,封他做海军上将。有些贵族却瞧不起他,他们鼻子一哼:“这有什么稀罕!只要驾了船一直往西去,谁都会碰上那块陆地的。”
在一次宴会上,哥伦布又听到有人在讥讽他:“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就创造了大洋西边的那块陆地吗?发现,哼,这算得上个什么!”
哥伦布低着头默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一个鸡蛋,站起身来,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太太们,先生们,有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吗?”
鸡蛋从这个人手上传到那个人手上,所有的人都试了试,都把鸡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鸡
蛋立刻倒下了。最后,鸡蛋回到了哥伦布的手上。大厅里鸦雀无声,大家的眼光集中在他手上,都要看看他怎么能把鸡蛋竖起来。
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子上轻轻一敲,磕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这有什么稀罕?”宾客哄堂大笑起来。
“本来没有什么稀罕,”哥伦布说,“可是太太们,先生们,你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挑战亚里士多德
(科学的真理来源于实践)
16世纪的时候,古代思想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所有的人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做真理。 只有一位数学老师伽利略不这么认为,他公开说,要从自然中发现真理,而不是背诵亚里士多德的书本。
一天上课的时候,伽利略对学生们说:“站在楼顶上,左手拿着一个一磅重的铁球,右手拿着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同时扔下去,哪个先着地?”
学生们想了想,回答说:“亚里士多德说过,重的物体下降速度要比轻的快,所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伽利略摇摇头,说道:“不对,亚里士多德错了,应该是两个铁球一起着地。”学生们惊呆了,居然有人敢公开指出亚里士多德说得不对。大家议论纷纷,怀疑地看着伽利略。
于是,他拿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来到比萨斜塔的顶上。很快,人们看见铁球像伽利略说的那样,同时落到了地上。自从伽利略第一个站出来挑战亚里士多德以后,更多的人认识到亚里士多德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的真理来自实践,而不是一些书本上凭空想像的理论。
王清任著成《医林改错》
(修正理论错误需要实践)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其心得之作是《医林改错》。书中既有他从事解剖实践和医事活动的笔记式记录,又有他临床实践和诊疗经验的病案式总结,还有他谈医论道和评古说今的书评式叙述,凝结了作者一生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心得,他在一些领域里把祖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他在研究《黄帝内经》时,发现书中错误不少。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所以,他决心修正其中关于人体结构的部分。但是没有解剖用的尸体却成为困扰他的一大难题。当时,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尸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
王清任修正了《黄帝内经》中的有关错误,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并附上了25幅人体结构图。
李时珍和曼陀罗
(认识要靠实践来检验)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誉为“医圣”。他是明末清初重实践、重考查、重验证的实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编写了著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他为了探明究竟,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时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李时珍和曼陀罗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他经常身体力行地验证一些传说,改变了很多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以讹传讹的做法。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赵括的兵书读得很多,他父亲赵奢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曾经为赵国立下大功,兵书也读得不少,可是一谈起用兵打仗来,每每败在儿子的嘴下。他虽然无法说服赵括,但是他认为赵括将来一定会因为用兵误事, 正因为如此,赵奢临终留下遗言:赵括千万不能率兵打仗!
赵奢死后,秦国大兵压境,赵王刚刚接位不久,年轻气盛,求胜心切,不顾客观情况,企图通过大败秦国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可是当时统兵的大将是老将廉颇,不肯轻举妄动,不但未能打败秦军,还吃了几次小败仗。赵王不高兴了,准备换将。
秦军很害怕廉颇,所以四处散布谣言,说廉颇就要投降了,秦军就要大获全胜了,秦军不怕廉颇,怕就怕赵括!
这些话自然通过曲折的渠道传到赵王耳里。 赵括还是当上了赵国的统兵元帅。但是,只会夸夸其谈,照着兵书用兵的赵括,中了秦国大将白起的妙计,最后身败名裂,战死疆场。只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真正的本领是在实际的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代的时候,禅风盛行。人们主张在学习时脱离实际,参禅顿悟。有一位诗人吴可就这样认为:
学诗浑是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竹榻蒲团不计年”,就是要人们不接触实际,静心思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用此法学习,即便“自家了得”了,也不过是掌握了一些书本教条;用此法教人,就要误人子弟了。
而同时代的诗人陆游则反对这种风气,主张重视实践。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来教育他的儿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的后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渔王的儿子
古时候,有个渔人捕鱼技术很高,在当地被尊为渔王。但是,渔王的三个儿子捕鱼技术都很平庸。渔王很纳闷,就去向当地的智者请教:“我的捕鱼技术这么好,儿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差呢?从他们懂事起直到长大,凡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了。可是为什么他们的捕鱼技术还赶不上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呢?”智者听完他的倾诉,问道:“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渔王肯定地点了点头。智者说:“你的失误就在这里。你传授他们技术,却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捕鱼。”
渔王的失败在于只手把手地教给孩子顺利的一面,却从不教会孩子在实践中去经历挫折,吸取教训,直面失败。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像渔王这样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不愿看到孩子有一点点失败和挫折。殊不知这样做却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埋下了一个温柔的陷阱。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人的能力。
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牛。他的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得和谐一致,美妙动人。
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高声赞叹道:“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3年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现在我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西游手游然总弃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