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那么多游牧民族,为什么只有蒙古帝国中亚征服史征服了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下列有关匈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百度知道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下列有关匈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下列有关匈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的生活B.匈奴称首领为单于C.秦修筑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D.匈奴畜牧业兴旺,冶铁业也发展起...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采纳率:6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欧亚大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526被浏览483,363分享邀请回答499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K20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日渐消逝的蒙古游牧民族
来源:网易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当前位置:
>>>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
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人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对蒙古人征服战争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A 蒙古铁骑所到之处破城掠寨,涂炭生灵,充分暴露了游牧民族的野蛮与残忍B 战争总是残酷的,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常有的事,蒙古人的征服战争也不例外C 蒙古人征服战争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通的通道D 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已而掠夺定居的农耕民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 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具体到本题中就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判蒙古西征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主要考查你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盟旗制度 ,郑和下西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盟旗制度 郑和下西洋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岛。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并以台湾为跳板,不断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的强盗行径,一直极为愤慨。从起兵抗清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收复台湾。1661年乘清朝顺治皇帝病死、清军无暇征战之机,郑成功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这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25000名将士,100多艘战船,离开金门,经过澎湖,在台湾同胞的协助下,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在台湾强行登陆。经过激烈战斗,打败了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为盘踞台湾,曾以每年送给郑成功几万两饷银和土产为条件,要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断然拒绝,并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怀。1662年,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军队分到各地去屯田垦荒。他还派农师向台湾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郑成功及其后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斗争,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台湾当时叫夷州;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台湾当时叫琉球;元朝时,元政府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
清军进入台湾: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在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2、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3、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郑成功的孙子)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清设台湾府: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匈奴的兴起:1、社会状况(生产生活):生活于蒙古高原,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狩猎占重要地位。善骑射。宽裕则以畜牧狩猎为生,急困则四出攻掠后学会农业,从事农业生产。无文字,以言语为约束使用铁器,冶铁业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2、匈奴的统一:匈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东破东胡,西驱大月氏,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建立了以单于为君长的一整套职官军事体制。由于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且“所得卤获,因以与之,得人以为奴婢”,军事力量强大,他们对长城以内的农耕文明常有袭扰。至此,北方出现农牧业政权分立局面,时常发生两种文明的碰撞。其掠夺的目的是占据水草,掠夺人口、牲畜。严重威胁北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匈奴也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统一我国北方草原和开发北方起了重大作用。
是统治者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汉元帝与匈奴和亲比较:1、背景:汉初战败,被迫纳贡和亲;而昭君出塞,是匈奴称臣,请求和亲,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友好交往的象征。&&&&&2、结果:汉初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袭扰问题;而昭君出塞带来了友好的民族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
秦与两汉对匈奴政策比较:1、不同:秦:以武力解决匈奴的威胁。两汉:军事进攻与“和亲”政策并用。2、认识:国力强盛与否是两汉调整对匈奴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平交往、避免战争符合各民族的长远利益。 从战国到两汉,中央政权与匈奴的关系:1、战国时期:诸侯国忙于混战,面对匈奴的进攻,秦、赵、燕等国修建长城,消极防御。&&&&2、秦朝:①命蒙恬北击匈奴,取得河南地②徙民设郡&③修建万里长城& &&&&3、西汉:①汉初,“和亲”&&②汉武帝时期,军事反攻③汉元帝,“和亲”与经贸往来&&&&&4、东汉:军事斗争,最终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汉初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高祖死后,吕后当政,冒顿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曾想派兵攻打匈奴,但诸将说:“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于是吕后只得“复与匈奴和亲”(《史记·匈奴列传》)。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老上单于“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前锋)至雍甘泉”,威胁长安。后来,匈奴又从云中、上郡南下,西汉政府又陷入惊恐。汉景帝时,匈奴骑兵仍不断南下,北方边郡不安。
汉政权与匈奴之间的战争:1、两汉政权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内部成员的战争,是兄弟民族矛盾的体现,不能以侵略和反侵略性质定性,但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2、两汉时期匈奴经常南下掳掠中原地区的财产、人口,破坏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因而两汉对匈奴的反击是正义的战争。&&&&&&&& &&&&3、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的灾难,破坏了社会经济;但是客观上,战争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后人对汉武帝时西汉与匈奴大战的咏叹:宋朝李纲《念奴娇·汉武巡朔方》:“茂陵仙客,算真是,天与雄才宏略,猎取天骄驰卫、霍,如使鹰鹯驱雀,鏖战皋兰,犁庭龙碛,饮至行勋爵。中华强盛,坐令夷狄衰弱。追想当日巡行,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亲总貔貅,谈笑看,黠虏心惊胆落。寄语单于,两君相见,何苦逃沙漠。英风如在,卓然千万高著。”   
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汉昭帝时,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五单于并立,相互混战不休,“死者以万数,畜产大耗什八九,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最后,郅支单于打败了呼韩邪单于,占据了单于庭和漠北广大地区。呼韩邪单于率众迁至漠南,接受左伊秩訾“事汉则安”的建议,决定投靠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他亲来长安,谒见宣帝,“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上”,并“赐以冠带、衣裳、黄金玺”(《汉书·匈奴传》),承认他是匈奴的单于。汉宣帝派军队北上“留卫单于,助诛不服”,还供给他大量粮食。呼韩邪单于的势力逐渐恢复。郅支单于感到难以控制局势,乃率部西去。汉元帝永光元年(前43),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他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汉书·匈奴传》)。汉元帝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汉书·匈奴传》)。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昭君故里今属湖北兴山)人。当时,她主动“请掖庭令(管理后宫的官员)求行”。入匈奴后,呼韩邪单于为王昭君加尊号为“宁胡阏氏”,认为匈奴得之,国以安宁。他们的儿子伊屠智牙师,后来是匈奴的右日逐王。昭君的子女,以及她在内地的兄弟,也都为汉与匈奴的和睦友好做出过贡献。昭君出塞以后的几十年里,“边城晏(很晚)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盟旗制度: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政治制度。年推行于蒙古族地区。在蒙古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参照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建立。旗为军政合一单位,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数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长、盟长。对稳定蒙古社会秩序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废除,只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地区,旗相当于县。旗的划分:旗的划分大致以过去的封建领地鄂托克(otok,地域集团)、爱马克(aimak,血缘集团)等为基础,尽可能予以分割,划一部为多旗。只有少数部得就原部编为一旗。由于统治上的考虑和历史、地理的原因,旗分两类:①清中央委派大臣、都统、将军直接节制的总管旗,统称“内藩蒙古”,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新巴尔虎、陈巴尔虎以及分散于热河、新疆境内的蒙古诸旗属之,共六十一旗。②清中央理藩院监督的札萨克(jasak)旗,统称“外藩蒙古”。漠南蒙古(又称内蒙古)六盟二十四部五十一旗、漠北蒙古(又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四盟四部八十六旗、漠西蒙古(即西套蒙古)八盟四部六十四旗属之,共十八盟、三十二部、二百零一旗。札萨克旗又有“内札萨克”、“外札萨克”之分,漠南蒙古诸札萨克旗属“内札萨克”,漠北、漠西蒙古诸札萨克旗属“外札萨克”。其区分同样出于统治上的考虑,两者的职权、体制也因之略有差异。
旗的性质:旗为军事、行政合一单位,由清中央就旗内王公中任命札萨克为其长,可以世袭;其职权为战时动员本旗兵丁出战,平时总揽本旗行政、司法、税收等项事务;下设协理台吉(tosalakitaiji,札萨克之副职)、管旗章京(hoigugijahiroki-janggi,次于台吉之管旗官)等僚属,协助札萨克治事。旗以下置佐(或称“箭”,蒙古语为“苏木”som),设佐领。佐原为基本军事单位,后逐渐成为旗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佐领不仅领本佐兵丁,还办理清册、收税、征夫等事。佐的多少标志着一旗的兵力状况。原则上,佐由一百五十名壮丁组成,但实际上有增有减。凡年在十八岁至六十岁之间的蒙古男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内札萨克建旗少而置佐多,外札萨克建旗多而置佐少,有的旗甚至只置一佐。
盟为旗的会盟组织:  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每盟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原由盟内各旗札萨克在会盟时推举,后改由理藩院就盟内各旗札萨克中签请皇帝派人兼摄。喀尔喀蒙古各盟是在部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部长又是盟长。盟并非一级行政机构,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三年一次的会盟召集人,履行比丁、练兵、清查钱谷、审理重大刑名案件等职责,但无发兵权,不能直接干涉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向各旗发布命令,只是对盟内各旗札萨克实行监督,有责任随时告发札萨克的不法或叛逆行为。厄鲁特蒙古各盟则不设盟长,其盟务由该管地区将军或办事大臣直接掌管。
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①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蒙古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②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蒙古草原的管理;③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④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⑤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多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郑和():云南人,回族,本姓马。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外洋的一些情况。明军平定云南时他被掳,成为燕王朱棣的太监。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立功,明成祖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1405年,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
西洋: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国家统一(2)中国航海技术的发达 (3)明朝政府采取了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明初郑和下西洋经过:(1)时间:年(比欧洲远航早半个多世纪)。(2)次数:7次。(3)规模:A.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B.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C.人数:每次出海2.7万-2.8万人(4)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明初郑和下西洋与15—16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比较:
1、目的不同点:新航路开辟是适应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趋使。其目的是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物,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即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具体表现为:(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其影响和后果不同点: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3、郑和下西洋鲜明的特点:(1)时间早:前者比后者早半个多世纪;(2)规模大:郑和船队船多、船大、人多,远远超过后者;(3)次数多:郑和7次下西洋,是开辟新航路无法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终止原因及启示:1、终止原因:(1)耗费浩繁,国库枯竭,财政短缺;(2)朝贡贸易违背经济规律;(3)明末禁海的闭关政策。2、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积极意义:(1)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广泛的传播了中华文明;(3)把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4)古代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开放的态度,和平友好的原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郑和下西洋局限性: (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不计经济利益,缺乏持久的内在推动力;(3)没有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更不具备近代意义。
发现相似题
与“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04502038802399462070952694432022912008年第5期总第26卷(总第100期)毕节学;
2008年第5期总第26卷(总第100期)毕节学院学报JOURNALOFBIJIEUNIVERSnYNO.5,2008V01.26GeneralNo.100蒙古对全罗斯统治的策略及崩溃原因王义全,胡玲娜(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蒙古于1243年建立了东达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到高加索、北抵罗斯境内的金帐汗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统治策略,维持了其统治200多年。最终,金帐汗国由于其统治者的贪掠、统治集团的内讧以及莫斯科公国的发展壮大而逐渐衰落以至崩溃。关键词:蒙古人;罗斯;统治方式;崩溃原因中图分类号:H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059(2008)05―0109一07蒙古征服并统治罗斯是亚欧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蒙古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方式则是亚欧史研究和俄罗斯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从13世纪蒙古对罗斯的占领到15世纪统治崩溃这一段时间中,蒙古对罗斯的具体统治方式和最终统治失败的原因。一、统治前的占领1235年,太宗窝阔台大汗在哈刺合林召开大会,决定征讨里海以北降服国家。他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参谋长和实际总指挥,率领15万大军开始第二次西征(1218―1223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曾一度进攻罗斯,但在伏尔加河被保加尔人击败而退回蒙古)。按照察合台“长子出征人马众多,威势盛大”的提议,诸王、万户、千户、百户、那颜等的长子参加这次出征,故称“长子军出征”。参加出征的有术赤的儿子拔都、斡儿答?昔班和唐兀惕,察合台的儿子拜答儿,孙子布里,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合丹,托雷的儿子蒙哥、拔绰以及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等。1236年,蒙古大军越过乌拉尔山进入卡马河流域,为雪前耻,军队首先占领了保加尔城,彻底摧毁了保加尔人地区。1237年冬,大军开始进兵罗斯。军队经过莫尔多瓦地区进入梁赞公国,他们先达到离梁赞城不远的普化斯克城,从那里派出使者,劝梁赞王公投降,并要求“无论百姓还是王公都要交纳其全部财产的十分之一作为贡赋”…。梁赞王公尤里?伊戈烈维奇拒绝了此要求并坚决实行抵抗,他派使者向弗拉基米尔王公和契尔尼哥夫王公求援,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帮助。梁赞军孤军奋战5天,1237年12月21日,梁赞陷落,城被焚毁,居民被屠杀。接着,军队又攻占了科洛姆纳。1238年2月,拔都大军进逼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公国,并在此从四面八方修筑了足够三、四辆大马车并排而行的道路以备攻城用。弗拉基米尔居民誓死守城,王公宣称“我们宁肯死在城门口,也不让蒙古人进城”【2】。2月6日,大军开始攻城,激战数日,弗拉基米尔沦陷。该城的所有居民,包括大公的家族统统变为了刀下之鬼。军队占领弗拉基米尔后,又向东北方向进军,占领了罗斯14座城。不到一个月,整个东北罗斯处在蒙古的铁蹄之下。1238年4月,拔都率军想西北挺进。诺夫哥德罗危在旦夕,诺夫哥德罗严阵以待,准备决一死战。但因为沼泽地多,行进困难,拔都只占领了斯莫棱斯克和契尔尼哥夫便返回到钦察草原的斡尔朵(行宫)。收稿日期:2008―05-01作者简介:王义全(1956一),男,贵州遵义人,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胡玲娜(19跖一)。女。四川渠县人,绵阳师范学院实习教师。研究方向;世界古代史。?109?万方数据 在1239年,拔都军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修和补充后,开始对西南罗斯的征服,并于年末占领了克里米亚。“至于大城基铺,蒙哥曾派人侦察虚实,但他的密探都被处死”【3J。1240年,拔都的主力部队占领佩列雅斯拉夫尔,进抵基铺。基铺王公米哈伊尔闻风而逃,守将季米特里承担防城任务,他带领全城军民拼死抵抗,拔都军队动用许多防城器,日夜不停地轰击城墙。1240年11月19日,基铺沦陷。至此,全部罗斯领土被拔都军队所占领。随后,拔都继续西征,但因沿途居民反抗激烈,军队疲于战事,损失很大而不得不退回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地带。1243年,拔都定都萨莱,建立起金帐汗国。蒙古征服罗斯各公国后,并没有把它们直接划入金帐汗国的疆域内,二者尚属藩属关系。但蒙古人却统治着罗斯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蒙古人对罗斯各方面的统治策略。二、具体统治策略1、政治前面已经说过,罗斯与金帐汗国属藩属关系,因而蒙古统治者并不直接统治罗斯,而是保留了罗斯公国政治上的自治权,也未改变罗斯原有的政治实体和管理体制。金帐汗对罗斯的统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当地王公继续维持封建割据的政权,采用人质、杀害、欺骗、拉拢等手段,在罗斯各王公中间,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又在那些认为可靠的公爵之间制造不和,使每个公爵无法增加实力,处于不安状态中,做不到联合反抗而效忠自己。蒙古统治者利用罗斯的分裂局面征服了罗斯,但分裂的局面又不利于他们的统治,所以又需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政权,对此,蒙古统治者们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金帐汗从公国王公中挑选实力较强者,授予特殊的大公敕令,即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自己在罗斯统治的“代理人”,并要求罗斯其他王公服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领导。对那些反抗和不服的大公则坚决清除,1245年,契尔尼哥夫王公米哈伊尔?弗塞沃洛多维奇因不屈服于弗拉基米尔大公,被拔都召至萨莱后杀害。这对不屈服大公的人一个很好的警示,并且很管用。受封者负责征收全罗斯对金帐汗国的贡赋,有权将弗拉基米尔城四周并入自己的领地,由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特殊地位,成为众王公争夺的目标,蒙古统治者也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名义上统治着整个罗斯,但权利却受金帐汗极大的限制。弗拉基米尔大公和其他王公须得到金帐汗的恩准才能即位,并且处于汗政权的监督之下。每当罗斯王公即位时,金帐汗要指定罗斯大主教或委派汗的全权代理人支持即位仪式。用汗庭的名义立为王公的人,须受汗委派的八思哈监督,并负责本国的人口登记以确定向汗庭纳贡的数量,除了贡赋外,还要为汗庭提供车辆、饲料、服驿役和兵役等,并不定期地给汗、汗妃及近臣门馈赠贵重礼物。全罗斯大公和其他王公可以说是金帐汗在罗斯的统治傀儡,在自己的臣民面前,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威严的统治者,迫使臣民纳税、服役;而在蒙古统治者面前,他们则成了卑躬屈膝的“统治奴才”。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替金帐汗收取贡赋、镇压反抗的人民,他们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金帐汗以确保他们的地位与性命。他们不想成为另一个米哈伊尔?弗塞沃洛多维奇。蒙古统治者在这一统治方法上显得非常聪明。除了册封弗拉基米尔统治罗斯外,金帐汗还在罗斯仿照蒙古帝国设置了新的税收制度、邮驿制度、户口制度、军事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并以一套中国式的封建礼仪去约束诸王公,让王公视汗为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以至绝对效忠。2、经济蒙古军队的大规模入侵以及疯狂掠夺给罗斯的农业、商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金帐汗统治了罗斯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尽快恢复发展生产,而是剥削。蒙古人除了把古代罗斯的各种课税办法都继承下来,还采用中国式的税收制度,在罗斯清查户口、编造名单。因为蒙古统治者每年都会向罗斯各公国按人口征收什一税和商税,即贡赋。别儿哥汗和忙哥帖木儿汗在位时,曾在罗斯公国进行过两次人口登记,以确定纳贡数量。税收通常采取承包形式进行征收。“金帐汗派一位官员对居民进行登记,一部分居民被挑出来送去充当奴隶,其余的居民须交纳实赋税,如毛皮、车辆、饲料、蜂蜜等”【4】。而这些官员便成了包税人,他们承包征税事宜后,将百姓搞得家破人亡,除了包收赋税之外,他们还在百姓中放高利贷,使那些无偿还能力的人沦为奴隶。在蒙哥执政(1251―1259)的50年代初期,蒙古国在被征服国家实行的国库政策开始走上了正规化,金帐汗在汗庭设民政官员“维西尔”(宰相)和主管国际税收的达鲁花赤,均由蒙古人担任。据《元史》记载:1253年与1257年,蒙哥曾两次命达鲁花赤到罗斯“括斡罗斯户口,负责征收赋?110?万方数据 税”,但户籍登记官员并不亲自收税,只在罗斯委任了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而后返回金帐汗国。这就是著名的八思哈组织,此组织中的成员主要是当地居民,但由蒙古人统率。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居民按期缴纳贡赋。若有反抗或拒不交纳者,将会受到他们的残酷惩罚。“无力缴纳的,本人或妻子儿女就要被沦为奴隶”"1。沉重的赋税负担压在罗斯劳动人民的头上,使他们喘不过气来。终于,人民开始起来反抗了。最初的骚动发生在诺夫哥德罗。1257年冬季,蒙古使者来到该城正式宣布了交纳“塔姆加税”和“什一税”,但诺夫哥德罗人拒绝了这一要求。1259年,诺夫哥德罗人从去过苏兹达尔地方的贵族口中得到消息说,如果他们不同意向汗国交纳税赋并进行登记,则将受到武力强制。贵族政府听到这个消息,惊慌至极,同意进行登记。但“老百姓则因不满录事勒索图思合7(即向使者和其他国家官吏奉献食品和礼物)而爆发了起义,而且声势浩大”【6J。面对人民群众的反抗,录事开始玩起欺骗手段来,他们扬言若不让他们进行户口登记,他们就马上离开诺夫哥德罗城,但同时,他们却在该城的封建领主的支持下准备两面夹击城市。人民不屈从于录事,宁死也不许敌人建立新的税收制度。但统治阶级(即贵族)则害怕了,他们强迫人民屈服并向征服者交税。1262年,东北罗斯各城也爆发了起义并蔓延到西南罗斯,在人民反抗运动的压力下,蒙古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对罗斯的统治方式,在14世纪,金帐汗废除了八思哈制度,而把这个任务交由“全罗斯大公”去完成,负责征缴全罗斯对金帐汗国的贡赋,而“全罗斯大公”则把任务分派到各个王公身上。于是,各国王公开始自行在自己的公国内进行人口调查。除了这些“正常的由政府规定交纳”赋税外,蒙古军队还经常顺手牵羊老百姓的财物,有时甚至像强盗一般赤裸裸地抢劫,而人民却无力抵抗,更不敢反抗。但此间罗斯的经济发展却不错,蒙古统治者虽未做出什么积极措施发展经济,但也未加阻碍,亦不重农轻商。这一时期东西方商人往来比较频繁,从汗国出发有通往西欧、地中海沿岸及中国的商道。商人在金帐汗国占有特殊地位,当时有许多商人还兼任汗国使节。此时,还发展了许多大的商业城市,如萨莱、克里木、马札儿城等。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还把中国宋代高度发达的“榷务”带到了罗斯,这更加促使了商业的发展。3、军事金帐汗国是一个封建君主制国家,军队在国家机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对罗斯的军事统治也极为重要。在汗庭内部,军队组织形式是“怯薛军”,但在罗斯却是实行的“八思哈”制度,在前面经济统治策略中,我们也提到过此组织,它的任务是负责向罗斯人民征税,但它其实是一种军事政治制度。“八思哈”是突厥语镇守官之意,它把当地居民按军事组织组织起来,下设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由蒙古军统率。它虽为军事政治制度,但主要任务是负责征收赋税,对罗斯王公进行监督并永远效忠于蒙古统治者。其实质是用武力维持蒙古人在罗斯的统治秩序。后来因为人民的反抗于14世纪废除。那为什么“怯薛军”没在此地区实行呢?罗斯是一个藩属国,政治上的自治使罗斯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自由。而作为金帐汗国蒙古军队的骨干力量的“怯薛军”则必须由蒙古人及其后裔充当,这样更能保证军队的忠诚度,罗斯属于外族人,显然并不适合这一职务。除“八思哈”制度外,蒙古统治者在罗斯还实行十丁抽一的征兵和募兵法。对罗斯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军事制度,“十丁抽一”顾名思义即十个人抽一人(僧人除外)服兵役,募兵法则是以招募的形式征兵。这也形成蒙古军队中“四等人”中的色目人。4、宗教蒙古人自身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因而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大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但对罗斯的宗教政策却要分两个阶段:征服时期和统治时期。(1)、征服时期蒙古的入侵给罗斯的宗教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蒙古人侵罗斯之初,对待普通居民和宗教人士,对待低级宗教人士和高级宗教人士没有区别。首先,宗教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在第一个遭到侵略的城市――梁赞,主教逃走后,蒙古侵略者把“男女修道士用剑杀死,用箭射死和用火烧”,“别列雅斯拉夫主教西蒙在1239年和其他别列雅斯拉夫人一起在蒙古人攻城时被杀害¨7】49。在弗拉基米尔,“从圣母诞生修道院到救世主修道院,修道院长、修道士、神甫、辅祭,从小到老,几乎都被杀叭¨孔。在苏兹达尔、多日卡等地同样可以看到蒙古侵略者屠杀当地居民和宗教人士的场面。面对屠杀的威胁,罗斯的主教与其他宗教人员不得不逃往国外。其次,蒙古侵略还给罗斯教会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教堂、修道院被洗劫一空。“攻下别列雅斯拉夫后,蒙古人抢劫、破坏了米哈伊尔教堂”¨邶。万方数据 教会教堂遭到严重破坏,书籍、圣像被烧毁,一些物资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是文化珍宝。正因为蒙古的入侵对教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构成了威胁,所以,罗斯主教逃走后,在“此后几十年当中,罗斯没有希腊神甫。而过去,他们很乐意前来担任外快很多而又受人尊敬的教会职务”"p。(2)、统治时期的宗教政策宗教历来都是一个很有用的统治工具,蒙古统治者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罗斯的统治确立后,他们开始改变在征服过程中对教会人员的那种残暴的做法。1239年,契尔尼哥夫主教被俘,但他并未遭到杀害而被送去了格鲁霍夫,这成为改变的开端,为以后蒙古对东正教会实施宽容政策奠定了基础。由于1257年开始的诺夫哥罗德骚动,蒙古人既需要教会人士不参与反抗斗争,又需要教会帮助安抚罗斯人民,使他们安于蒙古的剥削和压迫。毕竟“牧师”这个职位的作用是蒙古人无法起到的。因而,从13世纪50年代开始,,蒙古统治者给教会免税的特权。据《元史》记载:在15世纪50年代,蒙哥曾两次命达鲁花赤到罗斯,“户籍登记官员来到罗斯,在苏兹达尔、梁赞和穆罗姆整个地区进行登记,只有教会人员免于纳税”【8J。1259年,蒙古人向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征税时,免除了“修士大司祭、修道院长、神甫、修道士、唱诗僧和所有其他神职人员”的赋税。在此基础上,1267年,蒙古可汗向教会颁布特许状,教会由此获得了许多特权。“僧侣免纳贡赋,教会的各种不动产宣布一律不得侵犯。而且在宣布以前如已有侵犯者,应立即发还。僧侣免除一切劳役,而且还有他们的所有家庭成员和管家”,“教会的工匠、马匹、教会书籍、器皿也受到金帐汗的保护”,“战争一起,当下令从我们的兀鲁思征兵服役时,教堂及彼得大主教处的所有的人和僧侣都不得征兵”【9J。这样,宗教人员获得了免人员登记、免贡赋和服役的特权,并且这种特权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而得到可靠的保障。同时,教会人员还享有一定的司法权,大汗委派总主教为所有教会人事的法官,不受世俗王公法庭的约束。而王公的赏赐书把更多的司法权和监察权交给教会,“不派我的地方地方长官到那些人处,不审判他们,除了杀人、抢劫,传令员不得根据任何理由进到他们处”[sol。世袭领地的教会封建主亲自管理和审判自己的全体臣民,“发号施令”,只有杀人、抢劫和有物证的盗窃案由王公法庭审理。这足以表明蒙古统治者把僧侣摆在不同于其余所有罗斯居民的特殊地位,对教会和僧侣表示敬意。“只是在这时,希腊神甫才又重新希望领导罗斯教会”【11I。教会和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很快建立了联系并成为蒙古在罗斯的统治助手。王公们的赏赐证书使教会封建主拥有了对自己属民的征税权、司法监察权,几乎使后者变成了世袭领地中真正的、独立的君主。这时的东正教会也日益演变为大土地所有者。教会土地比较优惠的经济条件鼓励了大批农民加人,王公们也把出现隐僧修道院和荒郊寺院土地赏赐给各寺院,这些寺院后来逐渐演变为大寺院,周围农民及土地和可用地都逐渐归属于寺院。寺院添购土地,并常由于“捐赠”而取得土地。在蒙古人和罗斯王公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东正教会在金帐汗国时期取得了十分强大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成为一个享有特权的统治阶层。但奇怪的是,金帐汗国历代许多汗确是伊斯兰教徒,1257年,拔都的弟弟别儿哥登上金帐汗国汗位,他为了从伊儿汗国手中夺回富饶的阿塞拜疆牧场,便与埃及的马卡鲁克王朝发生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以南北夹击伊儿汗国,为了争取埃及对金帐汗国的支持,别儿哥在埃及国王的要求下皈依了伊斯兰教,这是金帐汗国伊斯兰教化的开端。后帖木儿在察合汗国西部兴起后,灭伊儿汗国,金帐汗国建立帖木儿汗国,也独尊伊斯兰教。继帖木儿后,金帐汗国历经脱脱、秃刺不花、脱脱蒙哥几位大汗的统治,这期间独尊伊斯兰教的政策曾几经蒙古贵族的抵制,但在脱脱蒙哥去世后登上汗位的月即别汗“不仅是一位伊斯兰教徒,而且正式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金帐汗国彻底地走上了伊斯兰教化的道路”【1引,但这丝毫不影响东正教在金帐汗国的优越地位。三、蒙古人统治的衰落及原因蒙古人在罗斯地区的统治整整持续了200多年。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开始强大起来,莫斯科公国自十四世纪开始,便逐渐展开对邻近公国的兼并,到达尼尔在位时(1293―1303)莫斯科公国的土地面积几乎扩大了两倍,国家势力也大大增强,到伊凡三世统治时(1462―1505)势力进一步增强。相对而言,金帐汗国却在走下坡路,最终在1480年,罗斯挣脱金帐汗国的桎梏,获得独立。究其蒙古人在此地区统治最终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从金帐汗国内部看。?112?万方数据 1、统治者的贪欲和掠夺使农业、手工业、商业遭严重破坏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人对农业、都市经济和城市文明一无所知,他们的征服活动让定居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每征服一地,他们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把城市夷为平地,破坏农田成为草原,把在文明的门槛边缘和农耕边缘掠夺当作极大乐趣,这是游牧民上千年的传统,成吉思汗有话可以为证,“男子最大之乐事,莫过于压服乱众或战胜敌人,将其根绝,尽夺取其所有,迫使其痛苦,纳其美貌之妻妾”¨3J112。他本人在征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后来他的子孙四处征战的行为更无时无刻不在演绎这句话。1218年,因商队纠纷原因,成吉思汗下令征讨花刺子模,两军第一个交战城市是讹答刺,蒙军包围了很久之后才攻取这个地方,并洗劫了整个城市。接着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顺锡尔河而下,占领了塞格纳克和毡的,当然,这两座城市也遭掠夺,另外5000蒙军溯锡尔河而上,灭了帖木尔灭里,占领别纳客忒,拿下忽毡并大肆掠夺。1220年2月,成吉思汗和他的少子拖雷率领大军向不拉花进军,不拉花的突厥士兵欲突破一个缺口而逃,但结果加剧了自己溃败,居民看到军队试行逃走,为之气沮,于是开城门迎降于蒙古人,蒙古兵进城后,退守城内的400突厥骑兵全部被杀,对意欲反抗的居民(尤其是教长)更是大肆屠杀,其他居民则被迫献出全部财产,并遭到种种迫害。最后,蒙古军在抢劫了该城后一把火烧了该城的一部分。然后蒙军向撒马尔罕进军,撒马尔罕的突厥兵是新近招募而来的佣兵,对于花拉子模国王算端缺乏坚定的意志,他们希望编入成吉思汗的大军因而未做任何抵抗,成吉思汗伪装应允,然而守兵投降之后,他们却将士兵全部残杀,原因是成吉思汗认为他们背叛了算端。至于守城的居民,他们很勇敢的组织了一场突围,但最终失败。蒙古人迁走了该城的工匠,赦免了宗教人士和法官,守军和居民绝大多数被屠杀,“幸存的人运往不满城市的一角”¨副肼,城里的财物也被蒙军洗劫一空。1221年4月,蒙军围攻花拉子模原都城乌尔牛建赤,蒙军残酷地引所姆河水淹了该城,取得胜利,城市被洗劫。城里居民除有工匠的资格者外一概屠杀。除此之外,蒙军还在征战过程中沿途抢劫百姓,致使民不聊生,金帐汗国中亚原属花拉子模的地区经成吉思汗的侵略已是满目疮痍,一片凋敝,而汗国北边也同样因速不台和哲别的征战以及拔都的第二次西征而遭严重破坏。在这样的一个政治、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的汗国,它的国家情况并不乐观。但蒙古人建国后,却加紧盘剥。政治上的占领、经济上的掠夺、军事上的统治使汗国居民境况更加糟糕,对蒙古人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而汗国的统治者们似乎并没觉察到这一点,无止境的欲望使他们变得更加贪婪,贪婪使他们更加疯狂的掠夺财物,丰富的财物则在不知不觉中腐化了这些昔日勇猛的征服者,导致官场腐败,军队日益堕落、腐化,“当初追随开国皇帝们南征北战,锐不可挡的怯薛军,后来竟白天守卫,晚上到郊外抢劫,形同土匪。镇戍地方的军队也不习武事,以至战官不知战事,士兵不知挽弓射箭”,国家力量终于一天天地衰落下去。2、统治集团内讧不已。相继分裂成几个汗国。国家力量大大削弱1255年,拔都去世。1257年其弟别儿哥即位。他在位时,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汗国已经成为独立国。1266年,别儿哥去世,拔都的曾孙忙哥帖木尔即位,他统治至1280年。出于维护蒙古传统的原因,他继续反对忽必烈。以后的金帐汗们几乎都延续这种做法。这使金帐汗国与忽必烈政权对立起来,矛盾也由此开始。而在金帐汗国内部也不太平。拔都的十三个兄弟及其后裔在汗庭内都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这为日后汗国内的分裂埋下了隐患。蒙古军事贵族统辖的万户、千户、十户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拔都的兄弟斡儿答及其后裔据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其弟昔班因征服匈牙利有功,被赐封乌拉尔地,形成了蓝帐汗国。随着势力的增强,金帐汗国各万户几乎逐渐演变成为独立的王国,形成与汗庭相抗衡的力量。1255年,拔都去世。1257年其弟NJL哥即位。1360年后,金帐汗国陷于混乱,术赤的后人们为争夺金帐汗位打得不可开交。万户门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汗庭权利日渐削弱,从1357到1381年间,共更换了20个汗,一个金帐汗王马麦汗于1361―1380年成为汗国的实际统治者。蒙古人的内乱,使得诸罗斯小国开始叛乱。正在这时,白帐汗国脱脱迷失在帖木尔帝国的支持下,夺得白帐汗位。1378年,脱脱迷失汗倾朝出动,出征金帐汗国。脱脱迷失是拔都和NJL哥的弟弟秃海铁木尔的后裔。马麦汗陷于罗斯人和白帐汗的两面夹击之下。在黑海北岸,马麦汗被脱脱迷失击败,死于克里米亚。因后来脱脱迷失与铁木尔发生冲突,双方于1387―1398年数次展开大战。铁木尔大军两次攻人?l】3?万方数据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96兴起于亚洲东北部的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对欧洲东部的东斯拉夫国家全罗斯统治的策略及崩溃原因等内容。 
 建立蒙古国,标志着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已形成一个以原蒙 古部为核心的民族共同...,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 基辅,是为基辅罗斯,即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封建国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