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桂冠工人诗人,军人,医生,诗人,那个是不同类的。

有名的军人,政治家,罪犯,诗人,医生有成为英灵的可能性吗?【fate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3,017贴子:
有名的军人,政治家,罪犯,诗人,医生有成为英灵的可能性吗?
上班族学生党闲暇之余就可以玩的页游,无需下载客户端.骑士王的剑,恭候您的光临!
虫龙蜻蜓切
压力山大算军人不
军队最高统帅你说算不算- -
我朝的就不算
开膛手杰克
鸭梨山大突然鸭梨很大……
威廉。华莱士
天朝的能算英灵的还是有几个的,比如。。。后羿神马的,稳妥妥三骑士之一啊
yalisiduode
说起来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确实不是军人- -
青须罪犯妥妥的
呼延灼,吴用,时迁,萧让,安道全全了,可以吗?
华佗或者扁鹊么- -
回复13楼:yuanzhui
我觉得按你的说法静下心来玩最多只是会对打斗和剧情感兴趣不感情投入对日常对话很感无聊啊
没人提项羽么真正名副其实的霸王
只要是有名声的,都有可能
觉的既然extra里会有天朝英灵那么天朝英灵可以有,起码我认为项羽明显符合参赛的标准。
召唤出文学家们来吧,宝具就是写什么就有什么
…东木不能不代表没有……
洒家想知道为什么没有洒家= =还有吴用用什么战斗?嘴炮么?
军人——太多了,已经出现不少军人出身的英灵了。政治家——亚瑟的政治能力不弱吧?既然一个人能够有多种不同的称号,比如说**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毛爷爷……罪犯——吉尔·德·雷妥妥的罪犯……诗人——……李白,你来一下。听说你除了诗仙之外,还有剑仙的名号来着……医生——……李时珍……你拿着你的本草纲目来凑活凑活吧……
三国里多了去了。布爷某游戏有了。关二爷、飞哥、子龙什么的saber、lancer稳吃。忠果断archer。超rider必须的。诸葛caster去- -。
让貂蝉来吧.......
回复19楼:对头,赞一个!!
我想知道那些人物会成为恶灵
楼主说的罪犯很多就可以吧-_-|||当然也有士郎这样成为守护者的可能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俄举办活动悼念政治迫害遇难者
林立人弱弱问一下:伟大的中国什么时候才有纪念政治受难者日?实现奥运精神“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俄举办活动悼念政治迫害遇难者
据美国之音中文网报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活动,悼念前苏联共产党政权政治迫害的遇难者。俄罗斯社会活动人士说,百万人在斯大林恐怖政治迫害中遇难,俄罗斯还需做出巨大努力清除斯大林影响。*政治迫害遇难者日*10月30日是俄罗斯纪念政治迫害遇难者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举行活动,悼念共产党政权政治迫害的遇难者。在白俄罗斯,当地人权人士和反对派星期五在首都明斯克郊外的几个公墓中举行了悼念活动。日到30日,苏联秘密警察在明斯克郊外处决了100多名白俄罗斯著名知识界人士。这些人的埋葬地点至今没人知道。白俄罗斯活动人士说,斯大林政权处决白俄罗斯最优秀知识精英,这是对白俄罗斯实施民族灭绝。*悼念活动多在墓地举行*在俄罗斯中部的梁赞市,活动人士星期五在当地的一个公墓中点燃烛悼念受害者。1937年到1939年,被秘密警察处决的大批政治犯被集体埋葬这里。人权组织还举办了有关共产党政治迫害对当今俄国社会影响的讨论会。在圣彼得堡,天主教会和社会组织在名叫列瓦绍夫的荒地中举行悼念了活动。1930年到1950年期间被秘密警察处决的大约5万人埋葬在这里,这期中包括数千名天主教徒,以及12名天主教神父。在俄罗斯南部城市沃罗涅日,当地官员和东正教会星期五参加了被处决的政治犯遗骨重新安葬仪式。在沃罗涅日郊外当年斯大林秘密警察的靶场中,人们不久前意外发现共有234人被处决后集体埋葬在那里。*前克格勃广场宣读名单*在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前克格勃、目前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前的广场上,星期五也举行了悼念活动。数百人冒着寒风和雨雪,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轮流走到麦克风前,宣读当年被处决人的名单。一名妇女说:“阿列尼科夫-彼得-斯杰潘诺维奇,当年从莫斯科被派遣到萨拉托夫州,他曾是当地的汽车和拖拉机站站长。他也是当地一个区的区委书记。他在日被枪决。他当时仅37岁。他就是我父亲。”*大清洗制造无数家庭悲剧*每个人在念完名单后点燃蜡烛,并献上鲜花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被宣读的死者名单中包括了工人,农民,医生、军人,官员、学者等等。人权组织还现场举办了照片展览。其中的一组照片描述了图马尼扬一家的悲剧。图马尼扬父亲是亚美尼亚著名诗人,当时是莫斯科一所大学教师的图马尼扬和他的几名兄弟1937年以叛国罪被捕,兄弟几人随后被处决。*努力清除斯大林影响*参加悼念活动的俄罗斯人权事务全权代表鲁金表示,俄罗斯需做出巨大努力,才能清除斯大林的影响。鲁金说:“我认为,我参加这个重要、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是我的责任。因为我们尚未结束清除斯大林主义的工作。”*呼吁公开谴责共产党罪行*在斯大林大清洗中,有3万到4万莫斯科人被处决。人权机构组织人们参观了莫斯科当年处决政治犯和关押政治犯的地点。纪念碑人权组织领导人拉金斯基说,俄国当局应把斯大林政权称为犯罪政权,并对此公开谴责。拉金斯基说:“我们必须对过去的那段历史给予法律方面的评价。我们无法对那些已不在人世、犯下罪行的独裁者提出刑事指控,并审判斯大林和他的同伙。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公开他们犯下的罪行,并对此谴责。”*梅德韦杰夫表态*在去年纪念政治迫害遇难者日的活动中,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百万人因为虚假指控在恐怖中遇难,这些人甚至不能按照人的尊严被正常安葬。所谓的国家发展和成就等等,都不能建立在人们的痛苦和牺牲之上。任何事务都不能高于人的生命价值,决不允许为政治迫害辩解。*政治迫害遇难者日历史*日,前苏联两个劳改营中的政治犯首次以绝食和点燃蜡烛的方式纪念政治迫害遇难者。日,一批苏联持不同政见者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的带领下,首次在克格勃总部前广场举行纪念政治迫害遇难者活动,那次活动未遭苏联警察驱散。从1991年起,俄罗斯每年10月30日都举行类似的悼念活动。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
我的图书馆
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
======本书由一舟书库整理http://book.guyizhou.cn,仅供试阅,请及时删除,勿作商用=======《白求恩传》 题记历史溯源& & 这本书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渊源已有半个世纪。该书英文版第一版由利特尔·布朗公司出版,巴金先生和萧珊女士推荐给巫宁坤先生翻译,1954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前身之一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1955年重版。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再次出版此书。1973年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修订版,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修订版。2005年,本书再次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修订,根据内容,从加拿大近年发现的大量资料中精选大量的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现白求恩不平凡的一生,并请译者撰写了新版的译后记。 & && & 宣传文字 & && & 这部传记由巴金与萧珊推荐翻译,宋庆龄作序。作者泰德·阿兰是白求恩的好友,塞德奈·戈登一直关注白求恩的事业,他们用朴实生动的笔调真实地叙述白求恩传奇、独特、丰富的一生。本书译者著名翻译家巫宁坤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现居美国。这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典译作,历久弥新。 & && & 传记从白求恩充满冒险精神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开始,着重展现了白求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场生活、事业发展和情感经历。第一次大战爆发时,二十四岁的白求恩在加拿大宣战的当天参军。一战之后,他的精神世界遭遇了幻灭。在他遇到恬静的弗朗西斯并与之结婚后,就在底特律开始了行医生涯,亲自体验了给穷人和富人看病的天壤之别,不安分的内心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可是,当他患上肺结核(当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又主动要求与弗朗西斯离婚。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白求恩找到一种极端的治疗方法,并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他再一次和弗朗西斯结婚,但他们的婚姻仍以失败告终,而他在医学界的声誉却越来越高。白求恩注意到公共卫生和医疗制度问题,他毫不踌躇地宣称社会化医疗制是一种能使医学得到解放、全民公平得到医疗机会的制度。当他积极地实施自己的理论时,西班牙战争爆发了,他毫不犹豫地动身前往西班牙。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白求恩又来到中国,投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中,夜以继日地为伤员做手术,撰写医疗小册子,培养医护人员,写信寻求国外资金援助……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白求恩写下遗嘱,将所有物品遗赠给中国的战友和医疗机构,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照顾他的前妻弗朗西斯,他写道,在中国的这两年是他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 && &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虽然白求恩起初是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得到国际声誉的,但他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也是一个画家、诗人、军人、批评家、教师、演说家、发明家、医学著作家兼理论家”。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发明家兼理论家,他不断地探索与写作,对科学的钻研精神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作为一名画家和诗人,一名古董鉴别者和经营者,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观;作为一名批评家、教师和演说家,他直面社会的丑陋,提出医疗制度改革,怀抱一颗公正平等的心去传播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真正是一个为那种要去体验和丰富全部生活的迫切需要所驱策的新文艺复兴时期式的人物。” & && & 这是一部读来令人动容、潸然泪下的传记好读本。 & && & 经典评价 & && &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 && & 他是那些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人中的一位。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 && & ——宋庆龄 & && & 白求恩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加拿大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然而他也是由他的国家和当代世界所形成的。他真正是一个为那种要去体验和丰富全部生活的迫切需要所驱策的新文艺复兴时期式的人物。 & && & 虽然白求恩起初是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得到国际声誉的,但他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也是一个画家、诗人、军人、批评家、教师、演说家、发明家、医学著作家兼理论家。 & && & 对于白求恩来说,中国人民是亲如骨肉的。他真诚而深挚地热爱中国人民。愿他的献身精神和自我牺牲的榜样继续鼓舞伟大的中国人民。 & && & ——〔加〕泰德·阿兰 &塞德奈·戈登 & && & 半个多世纪以前,巴金先生和萧珊女士向我推荐这部白求恩传记的英文原著。这位加拿大友人,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英雄事迹令我感动不已。 & && & 这部传记记录了白求恩成长的全过程:白求恩的一生是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真理中不断成长,又为真理而慷慨献身。它所塑造的白求恩不是一个钢筋铁骨的传奇式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而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凡人。 & && & ——巫宁坤《白求恩传》 题记译后记& & 半个多世纪以前,巴金先生和萧珊女士向我推荐这部白求恩传记的英文原著。这位加拿大友人,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英雄事迹令我感动不已。后来他们盛情嘱我把它译成中文,我从来没有译过这样大部头的著作,但感到义不容辞,就斗胆应命了。幸运的是,我的译文经过萧珊的精心润饰,就在1954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了,采用的书名是《外科的解剖刀就是剑》,副标题为《白求恩大夫的故事》。1955年重版时改用副标题为书名。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版仍以此为书名。1979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修订版,纪念白求恩逝世40周年,采用的书名是《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大夫的故事》。文革期间,白求恩曾经是一个家喻户晓、无争议的英雄人物,时过境迁,许多人今天对他的名字可能会感到陌生了。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这部传记现在又要和新一代的读者见面了,改用《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为书名,也可告慰萧珊的在天之灵于万一。 & && &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传记。它所塑造的白求恩不是一个钢筋铁骨的传奇式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而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凡人。他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那条道路的终点,树立着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 & && & 这部传记记录了白求恩成长的全过程:白求恩的一生是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真理中不断成长,又为真理而慷慨献身。白求恩不怕鬼,不信神,勇于探索,勇于追求。因而不论在医学领域,还是在思想、政治领域,他都能冲破一个又一个禁区,从一个境界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 & && & 在一个异国生疏而又无比艰苦的战场上,他没有丝毫“洋专家”的架子,搞什么特殊化,而是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同行军,同战斗,救死扶伤,患难与共。为了对这位不远万里前来支援八路军抗日的著名外科大夫稍加照顾,毛泽东在发给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一封电报里指示:“请每月付给白求恩大夫一百元。”白求恩立即婉言谢绝了给他的特殊津贴,坚持把这笔钱“留作烟草费,专供伤员购置烟草及纸烟之用”。他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 && & 他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人。他往往爬到最高的山顶上去救治受伤的战士。在他还没有给伤员想尽一切办法以前,他决不肯离开。他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而不需要休息。他只有在没有一点工作剩下来的时候才去睡觉——有时在露天,有时在乡村的茅屋里,有时在窑洞中。如果他的工作给耽搁了,或者他看到别人的工作没效率,他会大发雷霆,把他左右的人吓得浑身发抖。但是对于他医治的战士,他眼睛里却流露出慈爱。对于所有的伤员,他劈头第一句,总是用中国话说:“我的孩子……” & && & 白求恩不仅全心全意献身眼前的战斗,而且高瞻远瞩关心中国的未来。在他创建的战地模范医院盛大的开幕典礼上,他语重心长地向中国战友们指出: & && & 我们需要领导人,尤其是小领导人,作为起萌芽作用的核心,去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唤醒他们,让他们认清现实,并且向他们指出摆脱贫困,愚昧和苦难的道路。正因为缺乏这类小领导人,所以才有独裁者,才有那些自以为我们应该佩服、崇拜,并且像羔羊一般地服从的所谓“伟大人物”、“伟大英雄”。 & && & 言犹在耳,白求恩已经离开我们65个年头了。重新回顾他所走过的道路,重温他那些用斗争实践检验过的充满生命力的思想,来激励我们献身建设自由民主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也许是对他的最有意义的纪念。 & && &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曾得到杨善荃先生的协助。虽然全书经过我统一审校,仍不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1979年由三联书店再版前曾根据原著1973年修订版作了必要的订正,此次新版又作了一些修改。 & && & 巫宁坤 & && & 日《白求恩传》 题记白求恩:不可磨灭的爱恋& & ——读《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版) & && & 一 & && & 白求恩是一个艺术家。他画画,他收集古董,他甚至靠倒卖古董发了财,并大方地资助需要钱财的艺术家,同时混迹于艺术圈与演艺圈。这些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会惊讶于他那迷醉人生的放浪姿态。通过很多途径找到白求恩的图片,其中有一幅图片上,白求恩坐在椅子上抽烟,神态上充满了对人生的不屑,这正是那段时间的写照。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几年前,快要大学毕业的他一听到一战爆发,国家征兵,马上就响应了号召参军了。然而战场教会了他认识死亡,觉悟生命,还感到政治空虚,一切不过是寡头们的娱乐而已。 & && & 他回归到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一个慷慨的女人埃丽诺•德尔夫人用她的金钱成就了他,一个羞涩的女人弗朗西丝用她的爱情拯救了他。前者资助了他的事业,让他有机会无负担地在医学上不断精进,而后者成了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女人,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贵女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生活总是要溢出轨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当时这个病症是绝症,白求恩不能让年轻的妻子看着自己死去,坚决地要求离婚。离婚之后,他孤身一人到特鲁多疗养院,等待死亡。 & && & 传记对这段经历的描述很冷静。这时的白求恩内心彻底孤独,天覆地彻,孑然一身,爱人是他自己逼走的,弗朗西丝怎么哀求他都不同意,坚持离婚,坚持孤独地走完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他面对的是身边战友的死亡,这一次他面对的是自己的死亡,这死亡还不紧不慢,存在却不马上兑现。他在病房里画了很多壁画,与病友交谈,照常抽烟——有图片为证,明知道抽烟会对疾病不利,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心愿,与死亡接吻。他想念他的妻子,虽然他们已经离婚。 & && & 如果这次疾病夺走了白求恩的生命,造物主并不感到光荣,造物主给了他一次机会。白求恩在病房中依然阅读医学杂志和书籍,并从中找到一线生机:动手术解决肺结核病症。理论文章具有前沿性,固执的白求恩坚持用自己的生命赌博一下。他居然奇迹般康复了。作为一名医生,他的研究对象变得格外明晰:肺结核。他成了传奇式的人物。他再次向弗朗西丝求婚,弗朗西丝马上答应,他们再次结婚了。 & && & 二 & && & 这一次,相爱的人并不幸运,嫁给一个工作狂并不幸福,弗朗西丝提出离婚,传记中并没有详细地说明缘由。这是一个很深奥也很简单的问题,他们两人的性格并不适合:一个理想主义、饱含激情,另一个恬静、渴望平淡生活。很可能是他们没有孩子,白求恩很喜欢洋娃娃,最后他面对失败的婚姻说:多年的爱恋只剩下一个洋娃娃。没有细节表明白求恩受到多大影响,他只是愈加热衷于继续做画、做雕刻,照顾当地的无名艺术家,出钱买他们的作品,还建了一所儿童美术学校。这和当年在伦敦的放浪生涯不同,虽然他再次通过艺术来缓解自己的内心。1935年秋季他在蒙特利尔举办了个人画展。那些年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全世界医学界都有人慕名到圣心来观摩他的工作。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社交界的红人、有结婚条件的单身汉,然而他与这身外的一切格格不入。 & && & 他发觉了生活的气息不对,周遭的世界不妥。当他只是为穷人看病的时候,他一名不文,也没有地位。当他为有钱人卖力,然后他成了有钱人;他为有身份的人治病,然后他成了有身份的人。可是金钱、身份地位并不让他愉快,却让他觉得不对。他开始接近穷人,为穷人看病。一种道德的善,兴许可以让他遗忘生活的痛。他的平民出身,更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斑驳,受苦的总是贫穷的人,而不是富人。1935年他去了苏联,作为加拿大医学界的代表到列宁格勒,参加那里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了解那里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终于他找到一种理想,那就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人人都能够得到平等医疗机会的制度。 & && & 1935年的白求恩,1935年的罗曼•罗兰。在罗曼·罗兰封存的《莫斯科日记》中他写到:“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笔记。”与罗曼·罗兰不同,白求恩的旅途只是一次学术会议的短暂停留,看到的一切令他十分兴奋。一个带着神性的双鱼座人,见到如此令他心折的人间天堂,难怪他在日后的岁月中会不断地演说,去描绘和实现那个伟大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二战爆发,他来到中国,并不仅是解救伤员,还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而中国正需要他。他临行前给弗朗西丝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说他要到中国去,背井离乡时心里想的还是她。 & && & 三 & && & 白求恩来到中国,第一次见识了古老文明的种种,这与他一直生活的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冲突。他性格暴烈,很没有耐心,同事中常有人被他骂哭。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步之遥。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不断写信到国外寻求物资支援。也许物质的贫乏并不是最为难他的因素,毛泽东评价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诚然;现实环境中缺乏交流和沟通,才是他最大痛苦。不过,他都一一克服了,甚至对同事表达歉意,与他们和谐相处。然而,这一个上帝放到凡间的精灵人物,最终因为缺乏药物而感染致死,死在中国,虽然他本来早就规划好了回国演讲并带回物资的旅程,终究因为现实中各种关系的耽搁,没有成行,过度的疲劳与药物的缺乏,他没有将顽强的生命进行下去,他死在中国,获得了最高领导人的赞誉,继而获得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国民全体的热爱和尊敬。 & && & 白求恩并不看重名利。从传记中可以看到他在中国生活的两年时间里的收获:在文化冲突之外获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他建立的医院,成了新中国医院模式的雏形。在一个贫瘠的年代,我们的国家曾经存在过一种相对完美的医疗制度!当时中国条件十分艰苦,身处其中的白求恩自然也十分艰苦。在本书出版后,出版家丁景唐先生认为没有采纳沙飞的摄影作品,十分可惜。沙飞《铁色见证》里有一张照片,白求恩赤裸着游泳,神采飞扬,这说明他在古老的中国曾经绽放过天使般无拘无束的笑容。 & && & 此外,白求恩是一个相当英俊的人,事实如此,有照片为证。图书的封面上,他凝视前方,眼神丰富,令人难忘。弗朗西丝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供后人追访,她得到了白求恩最深沉的爱情——即便在白求恩弥留之际,他仍然在遗书中强调,无论如何请给他的离婚妻弗朗西丝一笔钱,表达对她的歉意。婚姻不幸而爱情可贵。 & && & 四 & && & 白求恩成了一个遥远的政治符号,实际上他只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一个生在乱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一个情感丰富与同一个女人结了两次婚的人,一个痛恨战争厌恶创伤却不得不面对战争面对创伤的人。 & && & 秦玉兰 &《白求恩传》 题记一个真实的白求恩(1)& & 引子 & && & 没有接触《白求恩传》之前,我对白求恩的认识停留在“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阶段。正是这个相当政治化的盖棺定论式的词语,阻挡了很多人的眼睛,看不到一个真实的白求恩。由此,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对人的遮蔽,尤其是对人的性情的遮蔽。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因缘的巧合,我做了这本书的责编,恐怕也很难接触到这个头罩光环的人物丰富而痛苦的内心。 & && & 在给译者巫宁坤先生的邮件中,我写道:“白求恩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巫老表示赞同。巫老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借助于同事、技术与网络,我在高安路的八楼之远,得以和这位西南联大仅存的硕果之一用文字沟通,我提到穆旦并把诗评发过去,巫老便立即答应,甚至连自己的另一本心血之作也交付与我。老社长、上海版协主席江曾培先生在崇明国家森林公园的大道上,说起阅读这本书时热泪盈眶,因此推荐郏宗培先生出版,以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每想到如此重托,如同知己一般的信任,我就想,这一切因缘,都来自一个被神化实际上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白求恩,他的真性情是跨越时代的,而正是由于政治的遮蔽,这种真性情竟然很难描述和评说,因此很难扭转人们的常规认识。只有说,请读一下这本书吧,在这个不读书的时代,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我想要表达什么。 & && & 一 & && & 白求恩是一个艺术家。他画画,他收集古董,他甚至靠倒卖古董发了财,并大方地资助需要钱财的艺术家,同时混迹于艺术圈与演艺圈。这些事情,我原先并不知道,所以很惊讶,尤其惊讶他那迷醉人生的放浪姿态。通过很多途径找到白求恩的图片,其中有一幅图片上,白求恩坐在椅子上抽烟,神态上充满了对人生的不屑,这正是那段时间的写照。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几年前,快要大学毕业的他一听到一战爆发,国家征兵,马上就响应了号召参军了。然而战场教会了他认识死亡,觉悟生命,还感到政治空虚,一切不过是寡头们的娱乐而已。 & && & 终于他还是回归到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一个慷慨的女人埃丽诺•德尔夫人用她的金钱成就了他,一个羞涩的女人弗朗西丝用她的爱情拯救了他。前者资助了他的事业,让他有机会无负担地在医学上不断精进,而后者成了他一生中不可磨灭的女人,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贵女给了他内心的平静,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生活总是要溢出轨道,白求恩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当时这个病症是绝症,白求恩不能让年轻的妻子看着自己死去,坚决地要求离婚。离婚之后,他孤身一人到特鲁多疗养院,等待死亡。 & && & 每次看到这本由加拿大人撰写的传记中轻描淡写地描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我都痛恨文字的冷静。这时的白求恩,内心彻底孤独,天覆地彻,孑然一身,爱人是他自己逼走的,弗朗西丝怎么哀求他都不同意,坚持离婚,坚持孤独地走完人生。我想到《丁庄梦》里那些得了艾滋病的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绝症患者,他们对待自己未患病的爱人的态度,与白求恩比较起来的确是判若云泥。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他面对的是身边战友的死亡,这一次他面对的是自己的死亡,这死亡还不紧不慢,存在却不马上兑现。他在病房里面画了很多壁画,与病友交谈,照常抽烟——有图片为证,明知道抽烟会对疾病不利,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心愿,与死亡接吻。他想念他的妻子,虽然他们已经离婚。婚姻并不是爱情的保证,但是没有了婚姻,他的孤独既合理又彻底,相反没有了恩怨,这种思念更加纯净了。 & && & 如果这次疾病夺走了白求恩的生命,造物主并不感到光荣,造物主给了他一次机会。白求恩在病房中依然阅读医学杂志和书籍(对于一个能读能写的人而言,摩挲书籍是最大的安慰),在这些书籍中,白求恩发现了一线生机:可以动手术来解决肺结核病症。理论文章都是有点前沿性质,固执的白求恩坚持用自己的生命赌博一下。真的,他居然奇迹般康复了。作为一名医生,他的研究对象变得格外明晰:肺结核。他成了传奇式的人物。他再次向弗朗西丝求婚,弗朗西丝马上答应了,他们再次结婚了。 & && & 二 & && & 这一次,相爱的人并不幸运,嫁给一个工作狂并不幸福,弗朗西丝提出了离婚,传记中并没有详细地说明缘由——两个人分手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很深奥也很简单的问题。他们两人的性格并不适合,一个理想主义、饱含激情;另一个恬静、渴望平淡生活。这一次婚姻的失败,我看得惊心。很可能是他们没有孩子,白求恩很喜欢洋娃娃,最后他面对失败的婚姻说:多年的爱恋只剩下一个洋娃娃。没有细节表明白求恩受到多大影响,他只是愈加热衷于继续做画、做雕刻,照顾当地的无名艺术家,出钱买他们的作品,还建了一所儿童美术学校。这和当年在伦敦的放浪生涯不同,虽然他再次通过艺术来缓解自己的内心。1935年秋季他在蒙特利尔举办了个人画展。那些年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全世界医学界都有人慕名到圣心来观摩他的工作。一个成功的外科医生、社交界的红人、有结婚条件的单身汉,然而他与这身外的一切格格不入。 & && & 他发觉了生活的气息不对,周遭的世界不妥。当他只是为穷人看病的时候,他一名不文,也没有地位。当他为有钱人卖力,然后他成了有钱人;他为有身份的人治病,然后他成了有身份的人。可是金钱、身份地位并不让他愉快,却让他觉得不对。他开始接近穷人,为穷人看病。一种道德的善,兴许可以让他遗忘生活的痛。他的平民出身,更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斑驳,受苦的总是贫穷的人,而不是富人。1935年他去了苏联,作为加拿大医学界的代表到列宁格勒,参加那里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了解那里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终于他找到一种理想,那就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人人都能够得到平等医疗机会的制度。 & && & 1935年的白求恩,1935年的罗曼•罗兰。我想起来书架上那本《莫斯科日记》,一本被封存过的书——“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笔记。”罗曼•罗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也是“十月革命”坚定的支持者。1935年他应高尔基的邀请,记问了苏联。在与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他看到蒸蒸日上的表象背后的众多阴暗面,但是他封存了对苏联事业的内心隐痛长达50年!白求恩的旅途只是一次学术会议的短暂停留,看到的一切令他十分兴奋。一个带着神性的双鱼座人,见到如此令他心折的人间天堂,我很懂得他为什么在日后的岁月中不断地演说,去描绘和实现那个伟大的“社会化的医疗制度”。二战爆发,他来到中国,并不仅是解救伤员,还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而中国正需要他。他临行前给弗朗西丝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说他要到中国去。他终于要背井离乡,心里想的还是她。《白求恩传》 题记一个真实的白求恩(2)& & 三 & && & 白求恩来到中国,第一次见识了古老文明的种种,这与他一直生活的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冲突。他性格暴烈,很没有耐心,同事中常有人被他骂哭。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步之遥。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不断写信到国外寻求物资支援。也许物质的贫乏并不是最为难他的因素,毛泽东评价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诚然;现实环境中缺乏交流和沟通,才是他最大痛苦。不过,他都一一克服了,甚至对同事表达歉意,与他们和谐相处。然而,这一个上帝放到凡间的精灵人物,最终因为缺乏药物而感染致死,死在中国,虽然他本来早就规划好了回国演讲并带回物资的旅程,终究因为现实中各种关系的耽搁,没有成行,过度的疲劳与药物的缺乏,他没有将顽强的生命进行下去,他死在中国,获得了最高领导人的赞誉,继而获得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国民全体的热爱和尊敬。 & && & 这些名利,我一直在想,对于白求恩而言,有什么意义呢?他并不是看重名利的人,尽管没有得到名利之前可能虚荣,但是他已经超越了那个境界。从传记中我很欣慰地理解他在中国生活的两年时间里的收获:在文化冲突之外获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他建立的医院,成了新中国医院模式的雏形。在一个贫瘠的年代,我们的国家竟然曾经存在过一种相对完美的医疗制度!十足惊奇。在本书出版后,出版家丁景唐先生认为我没有采纳沙飞的摄影作品,十分可惜。在丁景唐先生书架上的《铁色见证》里,在沙飞拍摄的白求恩中,我看到了一张照片,白求恩赤裸着游泳,神采飞扬。这一张照片让我释怀,这说明他在古老的中国,曾经绽放过天使般无拘无束的笑容。 & && & 此外,白求恩是一个相当英俊的人,事实如此,有照片为证。用他的照片做图书的封面,获得了所有人的赞赏。他的眼神充满着丰富的含义,一眼难忘。我很想了解一个人——弗朗西丝——这个女人得到了白求恩最深沉的爱情,即便是在白求恩弥留之际,他仍然在遗书中强调,无论如何请给他的离婚妻弗朗西丝一笔钱,表达对她的歉意。弗朗西丝的资料不多,很难查找。 & && & 虽然婚姻不幸,但是爱情可贵。虽然生命匆忙,但是精神可贵。 & && & 四 & && & 时值今日,“社会化的医疗制度”仍是中国医疗制度的基本诉求,穷人看不起病,连中产的白领也未必看得起病,有啥也别有病,遇到公共危机传染事件更是举国皆惊。全中国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不那么贫穷了,却看不起病了,药价和房价一样贵得离谱,我们成了貌似富裕的穷人,房子有了,不过要花半辈子来还债;医院进不得,治疗一个感冒需要两百元,而一个当快递的农民工从城南到城北风雨日晒不过挣十来块钱。我们的内心也虚空得很,热闹得很,却不知道要追求什么。 & && & 白求恩也成了一个遥远的政治符号,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性情的人,一个生在乱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一个情感丰富与同一个女人结了两次婚的人,一个痛恨战争厌恶创伤却不得不面对战争面对创伤的人。让人读一读《白求恩传》,成了一件挺费力的事情,到后来我就推荐读一读本书最后一章白求恩写的一篇文章《创伤》,短文一篇,功力深厚。只是我们不相信高尚了,也不理解高尚了。我们不再去考虑这个世界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也不去想穷人为什么总是受穷,富人们永远逍遥,更不可能满怀着改变世界的激情,去倡导更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复杂的头脑中想着名利,想着自身的权利得失,忘记了这个世界值得人活下去的原因,是要建立一个更平等、公正的社会,让我们的后辈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 && & 秦玉兰 &《白求恩传》 题记序言①& & &①本文作于1952年,系由英文转译,译文经本人审阅。——译注 & && & 宋庆龄 & && & 和过去的人类世界相比,我们的世界极其复杂。由于交通极其发达,在地球上每一部分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均有密切的联系。没有孤立的灾难,也没有一种进步不是会促成全面进步的。 & && & 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人们的思想内容在范围和复杂的程度上现在也具有世界性。一个为自己的人民和国家谋福利的人若单单联系毗邻的国家来考虑本国的形势是不够的。世界大势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投身其中并有所贡献才能够左右自己的前途。今天人类最崇高的任务是:认清反动和死亡的势力,并同它进行斗争,加强并实现今天的世界所提供的、以前的世界从未有过的、给所有的人一个美满的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 && &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今天这些任务是世界性的,因此当代英雄——无论是在本国或外国工作——也是世界英雄,非但在历史上是如此,而且现在也是如此。 & && & 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曾在三个国家里生活、工作和斗争——在加拿大,他的祖国;在西班牙,各国高瞻远瞩的人士曾成群结队地去那儿参加人民反抗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黑暗势力的、第一次伟大的斗争;在中国,他曾在这儿协助我们的游击队,在日本法西斯军人自以为已经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夺取并建立了民族自由与民主的新根据地,并且协助我们锻炼出终于解放了全中国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他属于这三个国家的人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属于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压迫进行斗争的一切人。 & && & 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医生,他曾用他所最熟悉的武器在医务方面进行斗争。在他本人的科学范围内,他是一位专家和创导者——他把他的武器保持得锋利如新。而且他,自觉而一贯地,把他的伟大的技能贡献给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的先锋。对他来说,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比任何其他疾病对人类危害更大的疾病,一种摧毁千千万万人的身心的疫病,并且它既否认人的价值,也就是否认了一切为人的健康、活力和生长服务的科学的价值。 & && & 诺尔曼·白求恩在日军炮火之下传授给中国学生的技术的价值,决定于它们使用的目的。德国和日本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因为它们曾为人类进步的敌人所领导,它们的科学与技术只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人民的战士有掌握最高的专门技术的责任,因为只有在他们的手中技术才能够真正为人类服务。 & && & 白求恩大夫是第一个把血库送到战场上去的医生,他的输血工作曾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救了数以百计的战士的生命。在中国,他提出并实践了这个口号:“医生们!到伤员那儿去!不要等他们来找你们。”在一个与西班牙完全不同的而且远比西班牙落后的环境里,他组织了一种游击队的医疗机构,挽救了成千成万的我国最优秀最英勇的战士。他的计划和实践不仅建立在医疗的科学和经验的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对军事和政治的研究以及人民战争中战场上的经验之上。在西班牙和中国的白求恩是医学战场上的一员先锋。 & && & 他充分了解了这种斗争的形势、战略、战术和地势,同时他也知道,对于那些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前途而与其他自由的人们并肩作战的自由的医务工作者,人们可以抱着什么希望。他训练出来的医生、护士、护理员在他的教导之下,不仅将自己看作技术助理人员,而且看作前线战士,和战斗部队担负着同样重大的任务。 & && & 这些工作白求恩是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一个医生对自己的任务如果没有多方面的认识是决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的。他在中国最落后的地区的山村里完成了这些工作,事前对中国语言及中国人民几乎一无所知,而且在他自己为肺病侵蚀的身体里,除了他的炽热的信心和钢铁的意志以外别无其他力量。 & && & 是什么杀害了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大夫是在反抗法西斯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当中牺牲的,他为那个斗争献出了他的热情,技能和力量。他工作的地区当时不仅被日寇封锁,而且同时被蒋介石的反动政府封锁,那个政府始终宁可与敌人妥协,放弃胜利,而不愿进行人民的战争。白求恩为之斗争的那些人不仅被认为不配使用武器弹药,甚至不配使用医药器材来救治伤员。他们因为得不到现代的抗毒药品而死于传染病。 & && & 白求恩死于败血病,这是动手术未戴橡皮手套而又无磺胺制剂可用以医疗的结果。 & && & 白求恩大夫创立的国际和平医院,现在在中国终于获得了自由的新情况下进行工作的。但是白求恩死后,曾和他在西班牙共同工作的吉西大夫奉派继任,却被蒋介石的封锁阻止而未能到任。印度医疗队的柯棣华大夫终于担任了白求恩大夫设立的一个医院的院长,英勇地继续了他的工作,后来也死在岗位上——也是因为缺乏可用来为他医治的药品。白求恩大夫和柯棣华大夫是许多牺牲者中的两位,这些牺牲者,如果当时没有封锁,可能现在仍旧活着为全世界自由人民的事业进行斗争。 & && & 我很荣幸来介绍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的生平,让为数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这位当代英雄——他如此崇高地象征着所有人民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的共同利害。他的生、死和他所遗留的事业与我个人关系特别密切,这不仅由于他对我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贡献,而且由于我个人在由我任主席的保卫中国同盟①内的工作。保卫中国同盟正在为继续白求恩的事业的白求恩和平医院及白求恩医学院获得援助而工作。 & && & ①:保卫中国同盟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组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又于日改称中国福利会。 & && & 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他是那些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人中的一位。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 && & 致中国读者 & && & 我觉得这个中译本新版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恰当的时刻出版的。白求恩本人以及这本书都继续为人们所怀念,我感到不胜欣喜。我几乎可以听到白求恩在说:我们肯定地必须学习掌握技术,否则我们就要倒退,但是同时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发扬我们的自我牺牲,献身他人,以及热爱同志的精神。 & && & 诺尔曼·白求恩自己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令人鼓舞的榜样。如果他今天还健在,他一定会为中国目前掌握各种技术的努力,为中国目前的目标和抱负,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他也会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作为一个新社会的创始者的其他伟大抱负。 & && & 对于白求恩来说,中国人民是亲如骨肉的。他真诚而深挚地热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鼓舞他作出了伟大的事业。愿他的献身精神和自我牺牲的榜样继续鼓舞伟大的中国人民。 & && & 日于美国《白求恩传》 题记修订版前言& & 《手术刀就是武器》,自从在加拿大和美国问世以来的二十年中,已经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它已经用二十种文字出版,从希伯来文到中文都有。我们再也不能说各大洲已经有多少万人读过这本书了。 & && & 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他的生平和他的事业,已经为北美的学生、英国的工人、德国的医生、意大利的知识分子,为印度的一无所有的劳苦大众,为非洲的自由战士,为中国的亿万人民,当作他们自己的遗产的一部分所接受。 & && & 白求恩一生的故事在全世界产生了如此惊人的影响,这是什么缘故?答案最好到本书中去寻找。不过在这里,不妨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 && & 白求恩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加拿大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然而他也是由他的国家和当代世界所形成的。他真正是一个为那种要去体验和丰富全部生活的迫切需要所驱策的新文艺复兴时期式的人物。对于他来说,陈旧的框框是愚蠢的;爱是一种强烈的渴求和对人生的肯定;内科和外科是他的艺术,是他的工作,是他的承诺;我们这个世界上日益增长的残暴是一种个人的创伤。最后,他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一战士一游击队员而视死如归,这是对那些挨饿的人们,那些被践踏的人们,以及一切争取自由的战场上那些勇敢的人们的呼唤所作出的自然的响应。 & && & 白求恩是一个对自己的弱点获得了痛苦的认识的人。但是他并没有向它们屈服,而是战胜了它们,从而表现出他的伟大。他背弃了寻欢作乐、酒色征逐的生活,而成为前线的医生、穿草鞋的游击队员、革命者——对于他来说,生活意味着和人民之间的同志情谊、每天几把大米以及在那些流血的和现在已著名的战役当中所施行的外科手术。他在他那巨大的改造世界的梦想中找到了他最后的、不可摧毁的力量。最后,他个人的生命与世界人民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了。今天,哪里人民的事业取得了胜利,他在那里就受到尊崇;哪里人民的事业还有待于取得胜利,他在那里就是一面旗帜,一声战斗的号令。 & && & 关于本书还有几句话。 & && & 这个为美国发行的新版本使作者面临增订和修改的问题。遗憾的是,事实证明不可能深入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发现,初版以来的二十年不仅在世界上产生了许多改组,而且在两个作者之间在若干问题上也造成了意见分歧。我们发现,如果要在修订工作的许多方面取得一致,就会需要比世界的步伐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时间。我们认为,把白求恩的故事介绍给更广大的新读者,其重要性超过等到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取得一致,并且把每一个评价都根据事后聪明的认识加以修正。读者将作出自己的判断,何况白求恩本人的生平和思想才是他最雄辩的证书。 & && & 我们当然包括了许多根据新资料所作的明显的订正。这部白求恩的故事,正如白求恩本人一样,已经为过去二十年的历史所肯定,这一事实使我们感到欢欣鼓舞。 & && & 作者 & && & 1973年《白求恩传》 题记第一版前言& & 这本传记所根据的材料是在历时十一年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搜集的,这项研究工作遍历了白求恩大夫的一生:从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经过加拿大大多数的城市,美国的主要城市,到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苏联,最后到中国。我们两人都得去了解白求恩的加拿大背景,西班牙战争()的起因,现代中国的演变发展,许多错综复杂的世界大事——它们曾有助于决定白求恩一生的进程,他也曾以他个人特有的方式对它们起了反应。虽然白求恩起初是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得到国际声誉的,但他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也是一个画家、诗人、军人、批评家、教师、演说家、发明家、医学著作家兼理论家。他曾生活在许多境界里,有过许多种经历,与许多人发生过密切的关系,而且成为当代一些决定性事件的先驱。 & && & 我们两个人中间,泰德·阿兰与白求恩相知甚深,并且曾和他一起体验过西班牙战争的痛苦。塞德奈·戈登仅曾在蒙特利尔与他有泛泛之交,但直到他逝世为止始终密切注意着他的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很幸运能够兼有一个好友的主观的深刻认识,和一个旁观者的公平的客观精神。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说,我们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了解了白求恩。 & && & 他留下了很多生动的回忆录、日记、书信以及其他著作,因此对本书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工作。一般来说,我们避免用注解,因为我们在为书中的叙述、谈话和事件查明出处的时候,发现我们的脚注多得几乎可以构成另外一本书了!因此,凡是没有注明出处的地方,我们希望读者了解:书中所有的谈话有的是由我们两人中的一个亲耳听见的,有的是从他的书信中摘录的,有的是由他的密友回忆起来的。 & && & 在书中,我们往往提到白求恩的思想:他的内心的感情。在每一处,我们或是根据他自己的话改写,或是从他的书信和日记里引用原文,或是引用他对本书作者或某一个友人所说的话。在书后的谢词里,我们列举了帮助我们写成这本书的许多人。但是在这儿,我们觉得必须提出几个人的名字来,可是并没有任何分别轩轾的意思。这中间包括他的先母,伊丽莎白·安·白求恩夫人,他的已故的弟弟,马尔科姆·白求恩,以及他的姐姐珍妮特·斯特尔斯夫人,他们三位供给了我们一切必需的早期家庭资料。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白求恩的离婚妻子,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不可能用其他方法得来的。 & && & 白求恩在中国的生活的材料在许多方面都是最详细和有充分文件根据的,关于这个事实我们得感谢四个人。董越千,白求恩的“化身”、翻译兼朋友——他在白求恩在中国期间的极大部分时间里和白求恩在一起——供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私人札记。宋庆龄——她为本书写了序文——帮助我们获得了白求恩在中国期间的全部书信文稿和日记。伊斯雷尔·艾泼斯坦——他所写的关于现代中国的背景的书①也许是英文中最好的一本——不惮烦劳地搜集了白求恩的书信文稿,值得我们特别感谢。若是没有他在中国所做的工作以及宋庆龄所供给的其他书信文稿,就会很难叙述白求恩一生的最后的、高潮的两年。 & && & ①指《中国的未完成的革命》。——原注 & && & 此外,中国作家周而复的《白求恩大夫》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周而复的第一手的叙述对于白求恩本人的日记是重要的旁证材料,尤其是关于那些还没有用任何文字在其他任何地方叙述过的事件。周而复的著作,以及其他未出版的中文材料,都是由陈为熙给我们翻译的。 & && & 另外,本书得到了白求恩的医界同事的热忱协助,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各自工作的范围内都是世界知名的了。我们所指的特别是在下列各机构任职的他的同事:美国结核病学会、美国胸外科学会理事会、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特鲁多疗养院(纽约州萨兰纳克湖)、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蒙特利尔)、圣心医院、加拿大卫生及养老金部,以及蒙特利尔内外科学会。本书经过七位医生校阅,但如有任何医学上的错误完全由我们负责。 & && & 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远离他的故乡的许多国土上是一个英雄。五亿中国人民、亚洲其他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抵抗法西斯主义对民主西班牙的第一次攻击的老战士、南北美洲和欧洲的医生、那些已经知道他的业绩的人们,都歌颂他的名字。他的一生跨越全世界。他把他的才能慷慨地献给了所有的人。他是为国际主义的事业而牺牲的。作为加拿大同胞,我们因为能向全世界报道他的故事而感到骄傲。 & && & 作者 & && & 1952年于多伦多《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一部分第一部 死与生(1)& & 一 & && & 中国北部,河北…… & && & 他们沿着蜿蜒的羊肠小道把他从山里送了出来。在那些小道上敌人是不敢插脚的,马儿也不能骑,只能让人牵着走。 & && & 他们把他抬在一副载伤员的担架上。起先他曾生气地摇摇头,让担架员走开,跨上了他的栗红色的马,耷拉着左臂坐在鞍子上。但是他们从摩天岭走了没有多少里路,他就昏迷过去了。等到他醒了过来,发觉自己给抬在一副担架上,随担架员的动作有节奏地移动着,他只转转眼睛望着他们,没有表示反对。 & && & 他们这一队沉默而顽强的人员和骡马,在河北西部山地的荒原上爬上爬下走了一天一夜。白天,11月的太阳仿佛是一只孤零零的大眼睛,蒙着一层泪水,透过密云的愁眉凝视着他们。夜晚,星星低垂在悬崖的上空,仿佛以一种有寒意的温暖抚摸他们,并给他们照路。不分白天黑夜,他们似乎只要一伸手就可以碰到天空。背后仍然回响着像远雷似的炮声,他们踏着尘土向前行进,穿过了笼罩在山谷上的像银色小湖似的浓雾,从悬崖峭壁中辟出的小路,以及寸步难行的丛林。然后他们脱离了崇山峻岭。矮胖的董翻译,这时骑在栗红色的马上带着队,他举起了手。他们站住了,凝望着下面开阔的山谷。 & && & “那儿就是黄石村了,”方医生指着下面说,接着他们便开始下山。 & && & 他们在山腰上转来转去地向下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可以清楚地看见黄石村棕褐色的房屋和从地里往回跑的很小的身影。等到他们到达山谷,已经有一群人聚集在村子的北口了;他们快到村子的时候,一阵兴高采烈的欢呼声响彻了山谷。 & && & “白求恩!白求恩!” & && & 在村边,人们高呼着这个名字,喜笑颜开地挥动着手。但是当栗红色的马到达村口,队伍进村的时候,欢呼声从他们的嘴边消失了。他们满脸不安地望着方——他身子向前骑在马上,低着头,眼睛里充满了痛苦和颓丧的神情。他们闪开让方过去,同时他们自己嘀咕起来。白求恩在哪儿?为什么队伍这样沉默地走进村子?为什么担架员走路时眼睛盯着地上?然后他们看着担架慢吞吞地进入村子,他们由于烦恼和惊愕都变得愁眉苦脸了。 & && & 董勒住马,队伍停了下来,担架员跪下去小心翼翼地把担架放到地上,低着头,仿佛他们感到把他这样抬回来是他们的过失似的。 & && & 村里的人慢慢聚集在担架周围。是的,是白求恩,外国人,白求恩。两星期以前,他刚刚像一阵旋风似的经过村子,昂着雪白的头,领着队伍向山中疾驰而去。两星期以前,他刚刚出发到前方去,而现在他躺在他们面前,头向后仰,眼睛闭着,胡子朝天。他们一言不发地看着,摸不着头脑。是的,是白求恩,但是这怎么可能呢——他竟会像死人一样躺在这儿?在所有解放了的地区,他曾经创造过许多奇迹。他的面貌照亮了山西的村庄。他穿越过中原,穿越过河北和陕西。甚至在沦陷区他还捉弄过侵略者。他的名字好像刺向敌人的一把剑。这可能吗? & && & 他们朝董看看,想得到一个平安无事的表示,接着又回头瞧着白求恩。在他所创造的所有奇迹当中,他一定还给自己留下一个吧;过一会儿他一定就会站起来,笔直笔挺的,像一柱火一样威严有力;白发高耸,胳臂伸出来叫大家放心,绿色的眼睛像往常一样地微笑。但是就在他们望着的时候,他突然痛苦地扭动了一下,把毯子从身上扯开了,于是他们看到了绷带,和一条一直肿到肩膀上、颜色变得难看的、肿胀的肌肉。 & && & 他们啊呀一声向后退开,孩子们抱着大人的腿,担架员也畏缩地退了一步。 & && & 白求恩睁开了眼睛,仿佛从沉睡中醒来,他撑着一只胳臂肘抬起身来,四下里看看,找到了董。他用只有董听得懂的外国话讲了几句,又疲惫地倒了下去。 & && & 董下了马,面对着村里的人。“我们一定得在这儿停留,”他沉重地说,“我们从前方来,一天一夜没停过。他不能再走了。他一定得休息一番才能度过这场大病。” & && & 一个年长的人走了出来,到担架前面按河北的传统规矩恭敬地鞠了一躬。“起先我们以为也许是敌人从山里出来,可把我们急坏了,”他说,“后来认出了栗红色马和担架员,我们就高兴极了。现在我们非常难过……就是敌人来啦,就是‘坚壁清野’,就是我们的家这会儿都烧得精光,我们的家人都分散在山里,也比您这样病着回来强得多。” & && & 白求恩转过头来,迷迷糊糊地伸出了手。 & && & “我们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地方呆下来,”董说,“等到我们能够移动他的时候再走。” & && & 那个老人直起身来。“到于地主家。他家的房子是全村最好的了。” & && & 他们跟着担架到了于家院子里,在外面等着,同时孩子们瞅着大人,从父母脸上的表情,他们敏锐地感觉到现在笼罩着这山谷,笼罩着河北的丛山以及全中国辽阔国土的威胁,他们为这个远比曾在村子里投下阴影的敌人还可怕的不幸而感到惊愕…… & && & 傍晚,村里又惊动了一次。这次是一个通讯员从军区司令部翻山越岭赶到这儿来。前一天,司令部一收到前方拍去的无线电报,他就得到聂司令员本人的命令马上出发。这个消息使得大家极为震惊,并且立刻就转到延安给毛泽东了。聂司令员接到延安来的一封一封的急电,命令他随时向朱德和毛泽东报告病情,并且要不惜任何代价设法把白求恩送到军区司令部。通讯员虽然因为赶了路又累又饿,却没有心思吃东西。“白求恩病着,在五台山和延安,他们都在等着消息,”他说,“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知道我们的人会说什么吗?而你们还让我吃饭?我马上要见他。” & && & 方把聂的代表带进了房子里去,他想安慰白求恩一下,让他知道不但在这儿,在于家的炕旁边,不但在黄石村,不但在摩天岭,在战士们曾看着他抱病离开的那个地方,而且在整个晋察冀边区,所有的人都关注着他的病况。 & && & 村里的人等候着消息,可是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两个人还没从房子里出来,他们就悄悄地走开了。男人们回到地里去干活,还常常回过身来,把手放在眼睛上面挡住阳光,心事重重地看着村子。妇女们从她们少得可怜的食物里拿出小鸡、小米煎饼、鸡蛋、蔬菜,用篮子盛着放在于家门口。孩子们在村里唯一的布满车辙的街上游戏时,互相警告不许吵闹。小鬼①蹑手蹑脚地走到白求恩的屋子门口,再也不肯走开,并且问所有进出的人:“明天他能好得离开这儿吗?我给他拿点儿吃的来好吗?我可以问问他想不想吃东西吗?” & && & ①指白求恩的勤务员。——译注 & && & 方整夜呆在那个屋子里。清早他出来的时候,他的长脸上带着一副烦乱的神情,并且急急忙忙跑出了村子。董在村口外面找到了他,看见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呆呆地盯着远方出神。董一声不响地在他旁边蹲下,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浮土里画来画去。太阳这时还隐藏在山背后。从村里隐隐约约传来日常活动开始的声音。 & && & “他现在怎么样?”董没抬头,问了这个问题。《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一部分第一部 死与生(2)& & 方用手蒙着脸。“起先我因为能来护理我们的导师,心里非常高兴。现在我心里难过极了。他的病很重,可是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他抬起头来,“我们怎样去向聂司令员和毛主席报告呢?” & && & “他管我叫做他的‘化身’,”董说,“现在我仿佛也在死去。我们一定得回到他那儿去。我们决不能让他死。” & && & 董在院子里找到一条粗板凳,放在白求恩的屋子窗户底下,继续守护。 & && & 夜晚来了。一个人影悄悄地走进院子。“白求恩是在这房子里躺着吗?”一个声音轻轻地问道。 & && & “是的。”董掉过头来,看到一个穿着游击队蓝布棉制服的年轻人。 & && & “我们是人民自卫队的队伍,”那战士说,“我们路过这儿上摩天岭去。在村子里我们听到了这沉痛的消息。为了白求恩。我们抱定自我牺牲的决心。我们全体保证:到前方以后,我们愿意接受任何任务,给别人树立榜样——决心自我牺牲到底……请你告诉白求恩好吗?” & && & “好,”董说,“我一定告诉他。” & && & 这个战士敬了个礼,随即在黑夜中沉默地走开了。接着,方走过来在董旁边坐下问道:“他叫过人吗?” & && & “没有,”董说,“他安静地躺着哩。起来过一次,到桌子前面坐着写东西……” & && & “真奇怪,他还有气力爬起来,到桌子前面坐着。”方坐在那儿思索起来,望着殷红的炕火照耀着的屋子。“他现在会写什么呢?我纳闷他心里想些什么?” & && & “也许想他所记得的痛苦事情,”董说,“今天晚上星星很多,正像他往常喜欢的夜晚一样,而我曾听他讲过像星星一样多的无数往事。在山里,夜晚的天空看起来像寺院里涂金的天花板的时候,他往往对我说:‘我的化身,这些河北的夜晚就像我小时候在我本国所看到的夜晚一样……’口口声声不离他的化身……刚才有一个战士在这儿……从一个过路部队来的。为了白求恩,他们抱着自我牺牲的决心出发了。所以他们也是他的化身……” & && & “我——你——他们……咱们进去吧……我们决不能再离开他了……” & && & 董默默地哭了起来,一点也不怕难为情。“我一会儿就进来……原谅我的软弱的眼泪。它们不久就会流干的。死对于他比对所有我见过的其他人更痛苦。如果他死去,他将是第二次死了。而他才四十九岁。你明白吗?每个人都要死的——许多我们自己人都死了——但是我们大家只有一个生命和一次死亡,而他曾有过许多个生命,这次将是他的第二次死。你知道吗?——这是他第二次死啦,全中国的眼泪也不够来哀悼他的第二次死的……” & && & 方沉重地站了起来。“全中国的眼泪也不够,”他说,“不够,董同志,全世界的眼泪也不够的……” & && & 二 & && & 美国,底特律——1926年…… & && & 他三十六岁,而从他的症状看来,他已离死不远了。 & && & 他躺在床上,细想一生是怎么开始的,而现在就要结束了。 & && & 他想历史上连他的名字都不会提起。他不知道,就在1926年,历史已经在部署伟大的国家和无名的人们从事战争、暴动、屠杀和英雄行为。他也不知道他还要再尝一次死亡的苦味;不知道有一天四分之一的人类会用“白求恩”这个名字来歌颂他;更不知道在一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山野里,一个姓董的人会守护着他,会想起这一次,他的第一次“死”。 & && & 有那么一天他自己会写下:“并没有多少人有机会面对死亡,并在面对死亡中认识自己一生的真相——然后又活下去。”但是现在他只知道自己快死了,而他一生的岁月都付诸东流了。他对自己说他一点儿也不在乎。但是他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 && & 他窗下大街上的声音和灯火增加了底特律长夜的凄凉,他在床上翻来覆去,时梦时醒,痛苦不堪,他检查他杂乱无章的一生,咬紧牙关不许自哀自怜,他不断探索他失败的原因,并把这种探索当作自己唯一有意义的遗嘱。 & && & 他记起了许多面貌、城市、伤心的事,虚荣的事。他记起了家、大战、放浪形骸的生活、荒唐的游荡和过度的兴奋、工作、手摸着黏泥和人体时的快感、霉烂了的爱情、强烈的渴望、癫狂、绝望。在那叫做“生活”的旷野里,他是在什么地方迷了路?又是为什么迷了路? & && & 三 & && & 牧师住宅,木板盖的教堂、他喜欢在里面游泳的那些湖泊、他追赶过蝴蝶的那些小山——这些都是他的出生地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和他的童年的一部分。 & && & 图片16 &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赫斯特镇的一所楼房。 & && & 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诞生在这里。现经加拿大政府修复,开辟为白求恩纪念馆。 & && & 这一切他全记得,还有那些关于十六世纪中叶从法国北部移居到苏格兰的白求恩族的传说。他们是法国的胡格诺①教徒——早在三百年前他们就不是同流合污的俗人,他想起这件事来往往暗中得意。以后两个世纪中,他们给苏格兰提供了许多医生、教师和牧师,其中有几个做了斯开岛②爵主的世袭医生。后来,在十八世纪,他们迁移到加拿大去,在那儿白求恩族出了一个英国国教的主教,他是多少代长老会教徒以后的第一个国教徒。白求恩族的另外一个人做了麦吉尔大学校长。还有一个,就是诺尔曼的祖父,行起医来,成为多伦多杰出的外科医生。 & && & ①胡格诺,十六七世纪的法国新教徒。——译注 & && & ②斯开岛,苏格兰西北海面的小岛。——译注 & && & 他记得关于他祖父的许多故事——他的激烈的见解、非正统的言行和对科学的爱好——以及这些事曾如何成为他童年向往的目标。他尤其记得他那热爱语言文字的父亲,还有那又温柔又刚强的母亲,她一直私下相信她的儿子是注定了要做一番事业的。 & && & 他的父亲马尔科姆·尼科尔森·白求恩,在二十一岁的时候,抛弃了行医、传道和教书的家庭传统,去从事比较庸俗的商业。1880年他和哥哥安格斯一道乘船去夏威夷,准备买一片橘树林来发财。但是在檀香山他认识了伊丽莎白·安·古德温,一个长老会的传教士。他们的相识整个儿改变了他的一生。 & && & 古德温小姐是一个英国家具技师③的女儿。她十岁时就在故乡伦敦的街上散发宗教小册子,二十一岁离开英国到夏威夷传教。她充满了对人类的博爱,胸怀着拯救异教徒、传布基督福音的伟大决心。她把说服的本领用在马尔科姆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改信了自己祖先的教派,并在她的感召之下回到多伦多,完全抛弃了买橘林发财的念头,而不断地写信到檀香山向她求婚。 & && & ③即亨利·古德温。——原注《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一部分第一部 死与生(3)& & 他的说服的本领也不亚于她。她不久就去加拿大跟他结了婚。 & && & 1888年,他们的婚姻生活里有了双重喜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珍妮特出世,同时马尔科姆进了诺克斯神学院准备做牧师。他一生中的转变,始于夏威夷,现在则完成了。他被任命为牧师以后,便把他的小家庭搬到安大略省北部的小镇格雷文赫斯特,在那儿初次执行牧师的职务。就是在这儿,在1890年3月狂风暴雨的一天,在长老会的牧师住宅里(那是从木板盖的教堂顺着一条土路走一百码就到的),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世了——他们的第一个男孩子。① & && & ①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马尔科姆在三年后出世。——原注 & && & 作为一个传教士,马尔科姆·白求恩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虽然后来因为讲道动人受到超乎寻常的赞赏,他却拒绝了所有有钱会众的聘任。他说:“富人太庸俗了。”他只肯在那些他认为居民比较接近他的基督教徒生活准则的地方当牧师。结果,随着牧师职务的调动,他一家接二连三地从安大略的一个小城搬到另一个小城。 & && & 诺尔曼两岁的时候,马尔科姆·白求恩牧师调到比弗顿,然后到多伦多,在以后若干年中,还到过艾尔默、盲河、苏·圣玛丽、欧文桑德,最后又回到多伦多。可是有许多年诺尔曼都在格雷文赫斯特过夏天。这儿,在马斯科卡湖里,他养成了对游泳的爱好。也是在这儿,他开始显露出对森林和夏日天空的爱好。 & && & 图片18 &父亲和三个孩子。白求恩骑在马上。 & && & 白求恩家无论搬到哪儿,家庭生活总很活跃、丰富而且温暖。有好多年全家爱玩一种识字游戏。大家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哪个孩子能正确地念出一个生词并且说出生词的意思,就得五分钱作为奖励。通常总是诺尔曼得奖,可是他总把得到的钱跟姐姐和弟弟平分。另一种游戏是诺尔曼一个人玩的:搬动家具。他喜欢按照自己对形状和色彩的想法重新布置每个房间。家里人认为他担任室内装饰师未免太早了一点,但是仍然耐心地任从他这种嗜好。 & && & 从最早的时候起,他的冒险精神和做外科医生的志向就被认为当然的事。刚八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做一种肮脏但科学上是必要的工作——解剖苍蝇和鸡骨头。后来他在解剖方面的调查研究逼得他的母亲也做了一番调查工作。有一天下午,满屋子突然都是刺鼻的气味。她一直找到阁楼上,发觉诺尔曼正在那儿很细心地从他刚煮过的一条牛腿上把肉切掉。“你在干什么?”她吃惊地问他。他简略地回答:“我在把肉弄下来,好察看骨头。这些骨头可以做成很好的标本。”她急忙走开,让他继续搞科学研究。那天,他后来把牛骨头放在后院的篱笆旁边晾干。也是在八岁的时候,他郑重其事地宣布大家不许再叫他亨利了,而要叫他诺尔曼,并且把和他同名的祖父的外科医生铜名牌挂在自己卧室的门上。 & && & 他家初次在多伦多定居的时候,他才七岁。可是他非常喜欢那个大城市。有一次他跟母亲上街买东西的时候溜走了,过了好几个小时给一个警察送回家。他母亲都急坏了,问他是怎么回事。他淘气地笑了笑。“我想知道迷了路是什么滋味。我就走到警察面前告诉他我迷路了。真好玩。” & && & 以后几年中,他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表现得更大胆了。他居然把捉蝴蝶的田园消遣变成了一种危险的游戏。有一次,在格雷文赫斯特郊外,他看到一个陡峭的悬崖顶上有一只蝴蝶,就领着弟弟马尔科姆往上爬。爬到半中腰的时候,路太难走了,他便叫马尔科姆在那儿等他。他一面抓着石头、树根、灌木,连拽带爬到了顶上,马尔科姆一面吓得大喊大叫。他下来的时候,一手拿着蝴蝶,气喘喘地说:“马尔科姆,捉蝴蝶有两方面。首先是捉,其次是蝴蝶本身。”有两次,在类似的冒险行为中,他摔断了腿。他十岁的时候,全家在佐治亚湾①上休假,他看着他的父亲在蜜港横渡海湾。第二天他自己也试了一下,亏得他父亲坐船赶到,刚刚来得及把他从海里救起。可是第二年诺尔曼游过了港湾。 & && & ①佐治亚湾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休伦湖上。——译注 & && & 他父亲因为他这样不怕危险而愈来愈为他担心,不过,他母亲的比较冷静的看法占了上风。“他应该学习去冒风险!”她说,“他爱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那样他才能学习。” & && & 图片8 &白求恩在欧文桑德城高级中学时参加了足球队。 & && & 他在许多城市的不同学校里受了早期教育,但最后在多伦多的杰斯·凯察姆公立学校和欧文桑德城的高级中学毕业。他快要进大学的时候,白求恩夫妇搬回到多伦多,以便让诺尔曼,以及不久以后让马尔科姆,能够进多伦多大学。 & && & 图片11 &白求恩(左三)和他的母亲、姐姐、弟弟合影于1904年。 & && & 新思潮正在从海外传入这个自治领。就在诺尔曼出世的那一年,横贯加拿大辽阔疆土的第一条铁路完成了。在诺尔曼的童年,威尔弗雷德·洛里埃爵士②崭露头角,他用愈来愈明确的语言表明加拿大成为独立国家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工业在全国蓬勃发展,吸引着亿万美元的英美投资。来自欧洲的大批移民给西部无人的平原带来了农民,给东部的工厂带来了工人。在五大湖③上,轮船把大草原出产的上等小麦运到圣劳伦斯河④,然后这丰盛的产物又从那儿流向全世界的港口。工业、移民和开拓,也带进了促进现代文明的技术、与世界大势愈来愈密切的关系以及新思想的种子,这些新思想不久就要使白求恩夫妇感到不安,同时向他们的儿子提出挑战。 & && & ②洛里埃爵士(),加拿大自由党领袖(),曾任加拿大首相()。——译注 & && & ③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五个大湖,即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译注 & && & ④圣劳伦斯河在加拿大东南部,经安大略湖流入圣劳伦斯海湾。——译注 & && & 小白求恩当时在大学里吸收的新思想中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于他的父母来说,达尔文主义就是反基督的同义词。当时芝加哥著名的传道家德瓦特·穆迪竭力反对在美国学校里教授进化论,而白求恩夫妇是穆迪在安大略省的主要信徒。白求恩夫人在诺尔曼的教科书中发现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她大为惊恐,便开始把宗教小册子夹在他的科学书籍里,以抵销那本似乎亵渎神明的书。 & && & 诺尔曼很愉快地把这些小册子看了一阵,后来有一天晚上,在他母亲睡着以后,他溜进了父母的卧室,把一本《物种起源》塞在她枕头底下。他的玩笑使她的宽容受到了不可忍受的考验:她在厨房炉子里把这书烧了。他认了错,可是她看得出他是作为一个好儿子向她赔罪的,而作为一个快成年的人,他却以典型的、顽皮的幽默表示了反抗。《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一部分第一部 死与生(4)& & 虽然他们生活过得还算宽裕,可是一个长老会牧师的薪水决不够供给两个儿子上大学。诺尔曼在多年前靠送报挣过零用钱,现在又去工作挣钱来缴学费。他在大学食堂里当侍者,挣的钱付了一年级的费用。以后又在五大湖的一艘轮船上当了一夏天火夫。 & && & 接着又在温索尔①干了一阵新闻记者,其间他发现把字串成文章不但容易而且挺有意思。有一年他没有上学,在安大略省埃奇利城教书,挣够了下学期用的钱。他教有些年纪比他还大的学生读、写、算,这样净赚到三百元钱。另外他还教过一个圣经班,并且在安大略省北部的森林里当过伐木工人。在那儿做工使他的骨架长宽,肌肉长结实了。他讲起当过伐木工人总很自豪,并且多年来珍藏着那时候的一张相片,那是他和四个“真正的”伐木工人的合影,他们都比他高大得多,都有六英尺来高,并且肌肉都很发达。 & && & ①温索尔,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的城市。——译注 & && & 图片19 &1911年秋冬,白求恩(中立插腰者)在苏必利尔湖附近的边疆学院当伐木工人兼教员。他白天在林中劳动,夜晚为工人上课。 & && & 他现在二十四岁了。他的小鼻子、宽下巴和金黄色头发像母亲,宽脑门和蓝绿色的眼睛像父亲。“母亲给了我一个传道家的性格,”他喜欢这么说,“父亲给了我一股要行动、要干的热劲。”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养成了对绘画和雕刻的爱好。他的手长得又长又坚实,使他得意非凡。 & && & 他也养成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他用手指捏塑的黏泥,涂在画布上的颜料、任何使他看了喜欢的东西、通过教科书和讲堂在他面前展开的愈来愈广阔的天地——这一切都是美好的,青春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 & && & 就在这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粉碎了他的种种梦想和计划,正如对于所有憧憬未来的二十四岁的年轻人一样。 & && & 他还有一年就可以得医学博士,但是加拿大宣战的那天他随即参加了军队,在多伦多是第十个入伍的人。他出发到法国去,在加拿大第一师的战地救护队当担架员。 & && & 图片12 &一战爆发后,白求恩参军。 & && & 当时在法族加拿大①有反对“他们的战争”的怨言。在魁北克②的大街上,成群结队的民众谴责“帝国主义者”,反对征兵。但是对于白求恩来说,就像对于安大略省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没有什么疑虑,也没有什么良心的责备。普遍的兴奋使得他激动,而且在法国有着富于刺激性的事物——新奇的国土、新奇的人、新奇的风光、新奇的经验。 & && & ①加拿大东部诸省的居民大多是法国移民的后裔,至今仍操法语,这些区域称为法族加拿大。——译注 & && & ②魁北克,加拿大东部魁北克省的首府。——译注 & && & 可是不久以后,法国就不再是“美国的法兰西”,而是一所大停尸房了。他在伤员中间奔走,抬着残废的人和已经不像人的废物,地上和手上都是血,他当了死亡的学员和那些还想活下去的人的战友。远离了政客的滔滔雄辩和躲在国内的爱国者的激昂慷慨的高调,他看到的只是一幅破坏、泥浆、徒劳和大屠杀的图画。他开始大喝其酒了。他给一个国内朋友的信①里写着:“这场屠杀已经开始使我感到震骇了。我已经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值得。在医疗队里,我看不到战争的光荣,只看到战争的破坏。”后来在伊普雷②,当加军大批地在敌人炮火下死伤的时候,他给一颗榴霰弹打倒了,左大腿炸得露出了骨头。这回该轮到他从战场上给抬走了。由于失血而十分虚弱,头脑里留下了伤员的呻吟和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使他往后在睡梦中也忘记不了。 & && & ①给A.F.的信。——原注 & && & ②伊普雷,在比利时西北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多次发生激战的著名战场。——译注 & && & 他在法国和英国的医院里住了六个月,然后作为伤员遣送回国。对他来说,战争已经算完了。 & && & 两三个星期以后,他回到大学里准备取得学位。毕业的时候,多伦多的一家陆军医院给了他一个实习医生的位置,但是他拒绝了。他从战场回来的时候,怀疑在屠杀和破坏的后面是不是还有别的东西;不过他也只是怀疑而已。他找不到答案,甚至也提不出明确的疑问。他只知道别人还在那儿;且不管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总不情愿坐在边上旁观,而觉得有一种和他们在一起的需要。 & && & 图片20 &1917年白求恩加入英国海军。 & && & 他加入了英国海军,在“飞马号”军舰上当上尉军医,一直到1918年。停战以前六个月,经他自己请求,被调到驻在法国的加拿大航空队里当军医。 & && & 德国投降的时候他正在法国。庆祝胜利以后,他和朋友们坐在一家巴黎小酒馆里,大家都纳闷,不知道现在会发生什么事了。他二十八岁,两鬓未老先衰地露出了白发;大好青春已经付诸流水了。大战在白求恩的学生时代后面加了一个句点。现在又在白求恩的成人时代前面画下了一个问号。他突然感觉到衰老,不知所措——模模糊糊地开始向往新鲜的事物。 & && & 年轻的时候他只认识加拿大;成年以后他只认识欧洲。他发觉自己成了一个没有归宿的人,彷徨歧途,走投无路,只是丧失的时间需要去追补。他感到幻灭,那就是西方小说家在以后二三十年中要在西方世界传布的幻灭……他留起了胡子,在英国退了伍。 & && & 四 & && & 后来,他回想起战后的伦敦岁月,总说自己是“海外戆人”①。 & && & ①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欧洲游记取名《海外戆人》,讽刺美国游客盲目崇拜欧洲的文物。——译注 & && & 他到达伦敦的时候身边只有空军的军饷;可是不久他就很阔绰地过起日子来了。“我没钱,”他这样解释,“但是喜欢艺术。我不久就发觉一件很妙的事:许多很有钱的人对艺术却一窍不通。我就利用起我的鉴定的本领来了。” & && & 他到法国和西班牙去,利用鉴定的本领,在艺术家的工作室和艺术品铺子里,以及灰蒙蒙的货栈里搜罗货色,拿到伦敦去卖,赚一笔厚利。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总共只有一百英镑本钱,都是向朋友们借来的。他带回来许多好货色和精巧的艺术品,卖给伦敦的艺术品商人,净赚了两百英镑。每到存款不多的时候,他就渡过英吉利海峡。有两年他就这样挣了足够的钱来买最好的衣服,最好的食物、最好的酒、无数的书,别人借钱有求必应,并给自己备办了粘泥、颜料和画布。 & && & 在儿童医院以及后来在热病医院共事的那些实习医生,因为不知道他的“商业旅行”,把他当作一个有钱的加拿大大牧场主的少爷。他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觉,因为他觉得这事有意思得很:他来自一个生活简朴的家庭,而他们却以为他一直过惯了奢华的生活。只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儿子才能那样瞧不起钱。当初上大学的时候,他把所挣的每一分钱都省下缴学费,现在他是在补偿那么多年所受的苦。 & && & 他走在街上的时候,摆动着一根手杖,胡子和灰白的两鬓使他显得比实在的年纪老些,做工极讲究的衣服使他显得很英挺。他出入梭瑚区①的公寓,那样子真引人注目。在那个公寓里,他和一个在法国认识的澳大利亚医生住在一起。他们在这儿,在梭瑚区的中心过尽了放浪形骸的生活。《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一部分第一部 死与生(5)& & ①梭瑚区是伦敦放浪形骸的艺术家聚居的地区。——译注 & && & 他的公寓里堆满了奇异的雕刻品——石膏的心脏、肾脏、脑子、卷曲的肠子、骨头、腿、手和手指。他喜欢人体的外形,对于各器官和内脏也极有兴趣。“我住的地方就像一家血淋淋的肉铺子,”他后来回想起来这样说。 & && & 他在这个“肉铺子”里接待宾客,为一群年轻的崇拜者,一些作家、美术家和音乐家所围绕,他们每晚聚集在这里听他高谈阔论,同时放量饮酒。在战后的波动里,在和平带来的争端以及纷乱的世界的恐惧、麻木和幻灭中,他向他们大谈他的人生观。 & && & 图片23 & && & 当他夸夸其谈款待宾客的时候,别外的人们却正在认真地为他们的重大的怀疑寻找答案。随着各种流行的狂热、各种教派、爵士音乐和不加标点的诗,新的先知的名字也进入了公众的意识。有些人梦想以威尔逊的“十四点”①作为新世界的指南;有些人梦想费边社会主义;有些人借西格门·弗洛伊德②的名字把“无意识界”供奉了起来;有些人在卡尔·马克思的旗帜下行动了起来。 & && & ①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第一次大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所谓和平原则“十四点”。——译注 & && & ②弗洛伊德(),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译注 & && & 当时正是乔治·萧伯纳最出风头的时候,但是他的剧本和费边主义的见解居然没有引起白求恩的注意。在二十年代早期的伦敦,这实在得有点儿本领,而白求恩却做到了,后来他变成萧的崇拜者的时候觉得很难为情。 & && & 白求恩也有他自己的先知,那是在英国文学界一度影响极大而当时几乎已默默无闻的一个人。这个人是奥斯卡·王尔德③精神上的父亲。他的名字是瓦特·佩特:教授,作家,批评家,提倡感官、兴味、快乐的先知;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许多大学生所崇奉的文化英雄。他正合白求恩的口味,白求恩彻头彻尾应用上了他的名言:“目的不在经验的成果,而在经验的本身……永远用炽烈的、宝石般的火焰燃烧,并且保持这种欢狂的境界,这便是人生中的成功了。” & && & ③王尔德(),英国作家。——译注 & && & 在二十年代早期的伦敦,白求恩拼了命去追求瓦特·佩特所说的“成功”。 & && & 这位年轻的医生沉浸在战后伦敦放荡的气氛里,他一面在医院工作,一面学习,一面通宵狂饮。目的是要体验一切。战争让他认识到生命不值钱,死起来很快,而人能用来体味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事物的时间却很少。 & && & 与此同时,他母亲经常给他写信,劝他要牢记《圣经》,要做礼拜,要避免犯罪。他很孝顺地写回信,向她报告自己做实习医生的进展。 & && & 一连三年他忙着做外科手术、绘画、雕刻、结交新朋友、解释佩特的学说。他坚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外科医生,只不过是一个努力和时间的问题罢了。三年以后他的实习期满,便在伦敦东区的一家私人诊所里任职。 & && & “啊,命运之神,命运之神,”关于这个时期他后来写道,“她们是以两个女子的形式出现的。” & && & 第一个女子是埃利诺·德尔①大夫,她的丈夫是一个富有的英国实业家,她本人也极富有。她就是白求恩在其中工作的那个东区诊所的所长,后来做了他的朋友兼资助人。在她的敦促指导之下,他努力进修,准备参加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的考试。一个年轻的医生要进修就得有钱,比他去法国和西班牙做买卖所能挣的还要多的钱。德尔大夫供给他钱,白求恩大夫记下数目,好在日后全部还清。他答应德尔大夫到欧洲去继续进修两年,然后在她的赞助之下在伦敦挂牌行医。 & && & ①这是个假名。——原注 & && & 1923年秋天,他到爱丁堡去参加外科医学会的会员考试。在那儿他认识了第二个女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那是一听钟情,”他老爱这么说。弗朗西丝讲话时用一种柔和悦耳的爱丁堡声调。她的声音、美貌以及“一种不平凡的天真、不平凡的脱俗、加上不平凡的聪明”,全使他大为倾心。接着他热烈的追求也让她倾心了,于是在他考试以后两三个月,他们就在伦敦结婚了。 & && & 她当时二十二岁,是爱丁堡一个有名望的人家的独生女儿,英国和欧洲上流社会最好的精修学校①的产物。 & && & ①一种为有教养的上流社会年轻女子准备进社交界而设立的学校。——译注 & && & 图片7弗郎西丝个性恬静而羞怯。 & && & 他们婚后的第二天,他宣布身无分文,最好准备私人开业。在爱丁堡的时候,他向她提起过他打算到欧洲去进修。她问他为什么现在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回答好像很简单。他现在是结了婚的人,准备负起做丈夫的责任,不得不延搁一部分计划。但是弗朗西丝不懂这个道理。她宣布她有一小笔遗产,因此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可以继续进修。这一小笔遗产是新消息,好消息,不过他想动用其中一部分在伦敦开设诊所可能更好些。但是弗朗西丝不同意。她不愿意让他的医生事业因为结婚受到妨害。于是1924年春天,他们就到欧洲去了,一面度蜜月,一面求学。 & && & 弗朗西丝,年二十二岁,个性非常恬静而羞怯。白求恩,年三十四岁,为人非常直率,举止豪迈。他们彼此相爱,但是由于背景不同,发生了冲突。像当时许许多多上流社会的年轻妇女一样,弗朗西丝对于结婚生活的种种亲密关系怀着一种近乎病态的恐惧。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就经常闹别扭、吵架、发生隔膜,使彼此间的敬爱受到了损伤。白求恩的婚姻不久就成为他失败的象征,而战后欧洲混乱的气氛更增加了他的惶惑。 & && & 他心里的种种不快使他做出了没理性的行为,弗朗西丝感到害怕,因此就更加矜持。他们的关系成为一串吵架与和好、气恼与温存、责骂与悔恨的不幸的循环。他们曾分离过无数次,结果总是又回到一起,发誓说两人绝对不能分开生活。他一向急躁,而这种不幸的关系又惹起新的急躁、对她爱情的幼稚的考验,以及围绕种种真正的和想象的隔膜而产生的痛苦思量。有一次他在狂风暴雨中跳进了英吉利海峡,险些给淹死。他很难为情地向她解释说,他一直就想要在暴风雨来临时在这个海峡里游泳。而在她看来,他似乎是打定了主意要毁灭自己。 & && & 还有一次,他激她跳过一个很宽的峡谷,如果她失足的话,可能会受重伤或者送命。她跳了过去,然后就跑回旅馆,搭了最早的船去伦敦。他写信给她,求她原谅,对那一件他自己也不能理解的古怪行为表示惊愕。她回来以后,两人亲热了一个星期,接着又因为每天闹别扭和吵架而闹翻了。 & && & 又有一次,在意大利,看着觉陀①画的《圣芳济的一生》的时候,他得到一种他说是近乎天启的感觉,于是决定要修道。到维也纳以后,他的心情变了。他在那儿跟几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学习,那时候他肯定他非做外科医生不可。 & && & ①觉陀,十四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城著名画家、建筑家兼雕刻家。——译注 & && & 两三个星期以后,他觉得需要活动和刺激,于是他们就到瑞士去滑雪。他滑雪滑得很不错,但是他对刺激和活动的需要发挥得太过火了,以至于心脏机能疲劳,不得不在床上休息了三个星期,那是他在欧洲度过的日子里最安静的三星期。 & && & 他拼命喝酒,拼命进修,拼命过奢华的生活,这样在一年之内把弗朗西丝的遗产差不多都花光了。《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第一部分第一部 死与生(6)& & 这一年并没有虚度,因为他在巴黎、维也纳和柏林观摩了欧洲外科名医的手术,但是他总不愿意记起这一年。“我像一只对着一盏灯乱扑翅膀的蝴蝶,晃得头昏眼花,糊里糊涂地转圈子,生活没有目的,死也没有目的。”① & && & ①给弗朗西丝的信。——原注 & && & 他的蜜月是一场胡闹。他的婚姻是一场胡闹。他的生活是一场胡闹。当他们结束在欧洲的东奔西窜时,他就是这样认为的。 & && & 五 & && & 一年过去了,弗朗西丝的遗产只剩下了两百镑。他们用这笔钱回到伦敦,从伦敦到加拿大,又从加拿大到密执安州底特律城。 & && & 为什么去底特律呢?白求恩有他的道理…… & && & 图片6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底特律城。 & && & 当时那个紧接加拿大边界的城市已经非常活跃了。那儿已经是汽车工业的都城,美国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蓬勃发展的中心,冒险家的乐园,满心相信亨利·福特预言的人们的圣地。美国富极了,而它的大量财富像一股洪流经过底特律。美国正在走向以前连做梦也没想到的繁荣,而底特律正是无限前途的摇篮。在底特律有的是钱,有的是工作,只要在那儿肯干,肯努力。他告诉自己,在那儿他不必对任何人低声下气,不必对任何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老妇人折腰。那儿是美国灿烂前途的人为新疆界。他说:“我们要在底特律开设第一个诊所。” & && & 于是1924年暮冬,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夫妇在卡斯街和塞尔登街拐角处租了一套小公寓房子,两人总共只有二十四元钱,还有在欧洲买的旧锡蜡器皿和零散的古董,以及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和路易十四时期的椅子①。在弗朗西丝看来,底特律很沉闷、肮脏、讨厌,使人局促不安。而在白求恩看来,底特律就是二十世纪,就是一个机器时代的堡垒,在那儿机会敲着每一扇大门。 & && & 图片5白求恩与弗朗西丝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 && & ①路易十四,法国国王,年在位。当时法国家具以雕镂富丽著称。——译注 & && & 他挂出了祖父的行医招牌,等机会来敲门。他等了一年,机会只是很轻微地敲了一下门。 & && & 白求恩当初选择了卡斯街和塞尔登街的拐角处,因为那儿似乎是城里的闹区。不久,那儿果真比他所想象的还要热闹。 & && & 当时那儿是妓院区的中心。他借了一张桌子,买了一条褥子,开起业来以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希波克拉底②,医治着历史悠久的马德琳③。在城里其他地区,工商业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卡斯街和塞尔登街附近,卖淫随着时代盛行了起来。他的诊所里逐渐有病人来了,而其中出得起钱的多半是妓女。 & && & ②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59),古希腊名医,西方医学鼻祖。——译注 & && & ③马德琳,《路加福音》第七、八两章中提到的淫妇,耶稣曾为她治病。通常用作妓女的代名词。——译注 & && & 在他简陋的诊所里。他发现了一个事实,那是他在多伦多、伦敦、维也纳和柏林学的医学课程中所很少提起的:最需要医疗的人,正是最出不起医疗费的人。 & && & 有一天,他侥幸地被附近食品杂货店的老板请去给他妻子看病。那妇女有一条腿肿得非常难看。她丈夫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届桂冠工人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