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玄学成都rapper是谁谁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老翁山顶练功11年&看玄学书籍每天打坐半小时欲长生不老(组图)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老人山顶凿出一室一厅 独居11年欲长生不老
洞门开处,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厅堂,再往里走,才是真正掏挖出来的洞体。整个洞体呈长条形,宽有三米多、深约有三十多米,洞顶呈弧形,洞壁上另外掏挖了放置杂物的小洞,洞顶、洞壁均已用混凝土加固。徐文义对自己的这一“杰作”甚是满意。他说,与妻子离异后在山顶凿洞独居主要是为了清净,“躲避现实,还可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图为徐文义介绍窑洞的一处门框构件。
(责编:张子剑、林洪熙)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推荐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晚上打坐的时候感觉眉心有东西,最近还老被鬼压床(人格担保是真的),求各位朋友解释一下。【玄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0,506贴子:
晚上打坐的时候感觉眉心有东西,最近还老被鬼压床(人格担保是真
晚上打坐的时候感觉眉心有东西,最近还老被(人格担保是真的),求各位朋友解释一下。
被压时怕吗?
能不能感觉出压你的是什么!或者,你可以下次试试,被压时,别睁开眼,用力说一个《滚》字,方便话,感觉是人压你,再补一句《下次再来,别怪我灭了你》,个人意见,有错望大师指点,实用望新手谨记!
偶然的壹次看到有壹個貼友叫我下載问道大师app到9.9元活動服務去問。很準,平臺也有保障!樓主可以體驗喲~
你入魔了!并不是鬼压床!你打坐是在冥想,还是在修行心法?
别听他们瞎说~应该是打坐气经过眉心(三眼轮)一般的感觉是涨,压迫。这是在激活,可以提升直觉力。不需要害怕,正常现象~至于鬼压床一样无需害怕,鬼压床处在一种肉身沉睡,意识清醒的状态,这个时候会有灵视能力,乱瞄运气好还能看到阿飘,不需要害怕,这个时候深吸几口气,放松全身肌肉。放松下来就能动了。两个情况对身体都是没有坏处的。继续努力吧
打坐大兄弟,你小说看多了吧。躺那就不能冥想了?你这是血液流动不顺畅了
楼主,你这是野路子!这样继续下去,你会伤身的!眉心是上丹田,那里有道门,不能轻易打开,会有东西进去的,你打坐,用意太深了!会出事的!
看你的描述,绝对没有师父传授窍诀!你走错了!
打坐不能随意打的,我记得我老师说他以前打坐然后后背一身汗,虚了好几天,他就是没有老师指导
我睡觉也是老感觉眉心有东西对着的,所以经常用被子盖头的
没有传承就别打坐
关键是喊不出来,不能动还喊不出来,咋办?
鬼压床很好玩啊!刺激
视频来自:你看看这个视频,也许能给你在修炼过程中带来启发
鬼压床很正常啊,我从初中就开始出现鬼压床,到现在都10年了吧。前几天还鬼压床,不过自己都强行的起来了,虽说很累。只不过再躺下,还没睡着有被鬼压床了好几次,反反复复,折腾的自己实在动不了了,就睡过去了
葱、蒜、韭之类的蔬菜有没吃?
那是魂魄不稳
我有一次夏天在屋子里打坐三个小时,竟然受风感觉全身酸痛。挺邪了
看到这些评论我很诧异,,是蛇精病太多,还是我太无知?
不该碰的别碰,好奇心会害人,多多保重,指您,学些有用得,本人介绍些开悟之本,给您吧,(道德经),(道藏),(孙子兵法),现代(心理学),这些书籍可以改变您的人生,体悟吧,附赠句:人生本如道,性释世尘埃,回眸千层劫,生生根根惜!
没有方向的打坐,纯属狂妄,先把楞严经读一遍,读白话文的,古文的现在没几个看的懂
祝你打坐愉快 不过你打坐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修命、修性、打坐&——&关于修行的基本问题
(转载自融行博客)
感叹定数难逃作者:融行
  前几天看我数术师父的QQ空间,不觉得有点感叹,他说:
  我幼时初志玄学时,信人讲改命之说,有大师讲,学佛可以改变命运,改个名字可以改变命运,还有大师讲,出家人的命是算不准的,练气功的人可以调节五行场能,也是算不准的。
  我小,所以信了。
  不过我虽然从学玄学近二十年,从来对改命一事兴趣不大,虽然我一生也并不算稳顺,但总是提不起改变自己命运的兴趣来,天性使然。
  所以学习中,我无贪心在前,只为宿习喜爱。
  然,这些年,我见识过无数“高手”,其中不乏僧道名流,气功神人,法术高人,算命高手。风水大师。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天天的工作是帮人如何改运,改命。
  为什么说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因为很多人会和我吹嘘,我是学佛的,我是练气功的,我是出家人,我是学袁了凡的,我的命你是算不准的,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去算算看。不过至今为止,我还没有碰到过那个“高手”我算不准的。
  虽然说神准不至于,大体错不到那里去。你的命改到那里了?我没有看到。
  所以我在最近两年,开始质疑,究竟是我水平太高,还是你们的信仰出现了偏差。
  我质疑了了凡四训,我质疑了很多为改变命运而去学佛的人,包括你们所做的放生,烧香,念经为你们带来的功德。
  其实你们的命运也没有真的有多大变化。因为我完全照样给你算的准。你不用怀疑。
  我有疑情,这几年一直这个问题在困扰我,最近我有了标准答案:可以和你们分享。
  命真的是可以改变的,真的,真的,真的。
  你学了凡先生的,就要和他一样,一日三省吾身,今日有做过错事,说过错话么?时刻反省着自身。并能持咒一心不乱么?
  如果你能做到,改命也不难。
  如果你学佛,你真的能做到无我相,人相,众生,寿者相么?
  你是不是诸菩萨摩坷萨,不住色而行布施呢?
  是不是今天念完大悲咒,转过头上了酒席就又开始酒肉人生了 ?
  你持准提是不是就为了自己能升官发财,而诸旧习不敛,一旦念几天梦里面没有放光动地就开始怀疑?
  你真能做到,改命是很容易的,如果做不到,就很难说。
  你学易的,是不是从易能知道天地变化无常,众因缘和合不定,学易数者理应比别人更多的感悟到,实无有一件事、物可以恒而不变,一切都是阴阳二气的变幻而已。从而此入道,身心不持,自然通达。是不是通过算命可以知道,一切皆有定数,而定数从何而来,为何不起疑心去追究?都知道有好命歹命之别,为何别人出生的时辰就是比你的好,而你只天天骂娘生错了时辰,就不知道问问自己,你是何什么因缘?才会在这个倒霉的时候出生?难道是怪你娘么?
  如果能明白这些,做到这些,你的命运也一样容易改变。
  但,恕我直言,你们有谁能做到,所以你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很难很难。念几句经,找个大师加持下,弄点放生,事是对的,但你去做之前,你心里面有什么?求,已经落了下品。佛前三根香,帝王求的是铁桶江山万年不破,当官的求的是位高权重,生意人求钱财滚滚来,妇女求姻缘和合百年好,三根香,念几句,什么都想得到。贪字当头坐。人说舍得舍得,是真舍真得。问题是谁都舍不得。
  我这个师父在易学领域也算是顶尖高手,也有法术的传承,去年开始皈依佛门。在他的精算之下,也没有见过什么能超脱定数的人物,他的客户非常多,数过命卜过卦的多如牛毛,正如他说的那样,还没有见一个能改得了命运的。可见改命之难!
  一个人如果没有达到了凡先生那样的基础,也就是说与禅师对坐几日而不起一个念头的话,再加持准提咒与做功德才可见有一丝希望,不然,要说改命,那是痴人说梦。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多年的佛,或者练了多少气功,修了多少法门而沾沾自喜,认为这个命一定就改了,其实,你所认为改了的,恰恰不过是命中原来就有的。
  一般人的不知命,不了命,不知今日之事是何时的因缘,当然要知道,那修为要的太高,一般人基本没有这个希望,所以只能是多种种福田,等他机缘来时再来收割,这其实就是无明,因果的无明,如我一般的世人就是如此,不明因果,只是随缘而行。
  一个真开悟的人,至少也要明白自己的因果,看看六祖,有人来杀他了,他预先知道,就坐等着,而当刺客来时,连砍几刀,却毫发无伤。于是说:“只欠汝金,不负汝命。”于是给他金子,就了了一段公案。
  如何改命,得先知命,了知因果才能真正知道因果的厉害,理上明白当然也很好,可是如果在实相明白那就非常好了。如何了解实相?唯有真正的明白!愿与大家共勉。
  如何才能久坐?
  作者:融行
  大家在修行和修习过程中,免不了要打坐,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打坐有两个拦路虎,一是如何念头清;二是如何才能久坐。
  我先说第二,因为这个说的不用很多的话。第一个,因为各个门派都有自己的心法或者方法。以后再谈。
  如何才能久坐呢?我的经验如下“
  一是开始打坐是不要贪多,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一天坐多次,不要一次就坐几个小时,可以一次十来分钟,慢慢地把时间再延长,总之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
  二是打坐过程中难免不痛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忍,不过也不要太忍,一般来说,如果在前一次基础上再忍上十分钟应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这个时候,不要想去静了,只要是能坚持下来就是大功一件。
  三是有一个身心分离的过程,如果过了这个过程,就能久坐了。我的体会是有一天,我在打坐,脚很痛,而且痛得不可忍受,但是我想南师曾说,连腿都不能降服,还谈降服其心,所以一直坚持下来,那天真的痛得太厉害了,但是我就是忍,拼命地忍,而且心也一直在与痛作艰苦的斗争。在痛得最厉害的时候,我突然一下子心清静下来,痛仍旧是痛,可是心不再与痛相随了,出现了这种切然身心分离的感觉,也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过的体会,从这以后,我可以坐得久了,不过,时间长了,痛还是有的,但我不会为痛而牵肠挂肚了。
  你在坐什么
  作者:融行
  修行或修炼都离不开打坐,不管他是修什么门派,一定要有静定的功夫,哪怕只有一点也才,如果心理都是乱七八糟的一团乱麻,一定不会有什么功夫,要想得到功夫,打坐入静就是一个铁门槛。看看周围打坐的人,睁眼或闭眼,单盘或双盘,捏手印或持佛珠,看样子都是在打坐。不过看看武侠书或玄幻小说,都有什么内功心法或什么打坐秘诀之类的东西,是不是打坐真有什么秘密的窍门呢?
  如果你也在打坐,你坐的又是什么?
  打坐真正的法诀是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
  如果你离开这个口诀,那么迟早就会出问题。
  如果你觉得打坐打得很舒服,身体有一种轻盈的感觉,那么你是依了身,有这个感觉,也一定有坐中觉得腿痛头痛,或者内脏如刀割一样的痛苦,如果你执着这些苦与乐,那就是依了身,会不得自由,必起魔障。
  如果你打坐时在境界是出现你所祈求的神佛,或者不期然出现面露峥嵘的鬼怪,你就是执着了心,那个时候遇到了好的境界就会如痴如醉,遇到不好的境界就会惊惶失措,这样也必会起魔障。
  如果你打坐时心理有空的体会,心理也知道一切是空的,所以在打坐中见到的感到的,你都会知道这是空的,但是总以为空才是对的,你又执着了空,你就在了一个不依的理念在,所以在细微的烦恼中你也有一天会起魔障。
  只有不依身不依心,连不依也不依,这样才能真正地在坐,才能得到法身慧命,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从孔子学琴看念咒
  作者:融行
  载于《史记》里有一篇关于孔圣人学琴的故事。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进步,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有谁会写这首乐曲?”
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圣人学琴,并不是贪多不嚼,而是一门深入,就是老师认为他可以增加新的内容了,但他老人家就是一道曲子弹到黑,不乱改弦易张。这种精神,才是大修行者的境界。
  我们从圣人这个学琴故事还可以学到真正的念咒修行的方法与境界。念咒,尤其是佛教的咒语,常常是不明白何意的,于是师传或者法本上都是如此念下去,至于咒的真实含义、咒的境界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有很多修咒者经常要观想咒的本尊。但是我们看这个故事,孔夫子连作曲者是谁都不知道,也正是这种不知道,才使他真正的用功。不如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咒的本尊是谁,比如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圣号那就更清楚了。正由于有这些明示,所以境界就来得多,有人说一念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来了,一念佛号,阿弥陀佛就金光闪闪地站在面前了。所以倒不如老夫子那样,连这个曲名与作曲者是谁都不知道,才真正的断了你的臆想,这种用功后的明白才真正是明白,不是自己的那种臆想所造的境界。
  我修准提咒,我基本上不主张去观想准提菩萨的圣像,我主张的就是孔老夫子一样,你这个咒真的入了神,真的与准提菩萨感应道交了,自然得见菩萨真面目。自然也真的具有了菩萨的功德与慈心智慧。那种一面念,一面死劲地在想菩萨的面相,再观想菩萨站在自己头上加持放光,虽然也不失一种修法,但我更主张,一心净念,无为而念,终有一日,会使自己豁然大悟。
  道如何守静
  作者:融行
  修静是佛道修行的中心词,只要稍稍懂一点的,听你是学佛学道的,就会问你你能入静吗?或者问你能入定吗?这话没有错,问得很对,也问到了点子上,如果一个人欲望强烈,在静坐中或在生活中杂念纷至沓来,这一定是没有修持的人,根本上也没有进入修持的门径。但是很多人理解的静却是一思一物的空坐!这却是有点可惜。
  大凡从凡夫到圣人,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入静也不太可能一下就到那种空无一物的境界。其实如何入静却大有深义。
  我不太主张学者一来就开始静坐,坐在哪里百不思量,这种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很大的危害。而正道的佛道其实也是不主张这种方式。禅宗诃斥的默照禅比百不思量要高得多了但还是不认可的,更何况坐在那里如木头一样不思索的方法呢!南师曾说这种人修久了就会去畜牲道的,可见这种方法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
  最好的方法,先把身体调整好,可以做做导引,或者搞搞太极拳之类的运动,等身体调整好一些后,才上坐,开始习静。习静的方式,不是要求自己一味不想,而是有一定的方法,这个方法用得最多的是观或止。
  要说观或止,很容易引起误会,以为这是两个办法,其实这两个方法有着很大的联系。在摩诃止观里讲得很清楚,有心者可以细心查看。而我主张上手就有观的办法,因为这个方法更适用于现代的人。而观的方法我更推荐是静中忏悔之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不要求什么坐姿,就是随便坐,坐下来后,就是回想,慢慢想自己过去的所作所思,看看哪一些不符合道德法律,哪一些做得对,哪一些做得错,这种方法其实有很深的意趣,只要真做,那真是受益无穷。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修命,也可以修性,是一个最基础的性命双修的办法。
  更深层次的静定功夫,那就要观想更多的东西,如何观?多看看道教方面的经典就知道了。但我也不太主张,因为更高的东西,没有师传,最好还是不要去摸索。
  观,有很多人就是以为这就是去想,就是用全部心思去想,这种方法去观的人十有八九会头脑发涨,血压升高,危险极大。正确的观,要自己多多体会,观是不用心力的,这个方法叫妙观,不是叫你去一门心思去想。有人说了,我不去想了啊,但我观不起啊,非得用全部的心力去观好象才观起来。这其实是你没有细心的缘故,也就是你心不定的缘故,等你心静了,自然能观起来的。
  观的最为要害就是妙观,就是有意无意的“看”!但能识其意趣的人不多,知道的有体验的,那么差不多要入门了。
  谈功夫的积累  作者:融行
  功夫有很多人认为是时间加用功累积而成。这对一般来说是铁律,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也不尽然如此。
  很多人看丹书,讲筑基,第一步就要采取先天一气,如何采呢,就是静坐到极处,然后真阳自会降到身上,降到身上有一个体征,就是阳起的现象,然后不能动念,这样就会采到先天一气,否则你动了念,这个先天一气还是没有采着。从这里看来,如果一个练己不纯,那是休想采到先天一气了。一个人要在入静时真到一念不生的境界,这本身就非常的高了,一般人有几个人能成?
  有道友形容这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修行方式,靠的是时间和机遇。但是应当还有一种比这个更为捷径的办法。
  就我所知,这些办法也是有的,不过,一般来说都是秘传,不会流行到市面上。
  比如道家的符咒入门,它就有一个先天符,你用了这个先天符后杂念就会少得很多,会很快清静下来。也有步斗入门的,通过步斗,采取能量,这样也会迅速入门。还有一种天罡法,通过采取天罡之气,用来修道,那成效还会更快,这个罡气一至,可以使人改天换地,身心就会焕然一新。还有更神的,就是自己功德所致,就会得到空中玄师的加持,这个就会一步登天。佛家也有上师加持之法,有时上师见你机缘成熟了,对你说一句话,给你抚摸一下,你就会得到清凉,甚至会见到心地的本来面目。
  如何才能找到这些法门?方法无非就是两个,
  一是积功修德,要立大志,发大愿,然后身体力行,这样的人最易得到这些法门,而且是殊胜的法门。
  二是寻找明师。虽然有人说是师找弟子,但是能有这种机遇的人并不多,所以得自己去主动寻师,自己的诚心到了,说不定师父就会来了,高明的师父不在于与你距离的远近,他哪怕是隔了千山万水,也会知道一个人修道的因缘是不是成熟了,而这个因缘就是你的努力程度。
  如何心安
  作者:融行
  中土禅宗初祖对二祖神光说:将来予来,为汝安心。
  二祖说:了心觅不可得。
  这时达摩大师说:我与汝安心竟。
  这是一等的师父对一等的弟子说的方法。这个心你都没有了,还安什么?但这只是如后世的六祖一样,二祖苦行多年后才有这么一个安心的地方。六祖同样是欠筛来筛一下,这个时候就如二祖一样,初祖只是对二祖给筛一下。这样才算了有了一个趣处。
  平常人如何安心?
  大根器人,只要当下转身,就明白本空的道理,并在心地上有所实际的悟入,这个只管保任,没有任何其它的葛蓬来断。
  但没有佛法的修习,也没有一定的魄力,如何做?这时只得借助于渐悟了。对于这个思路,最好的经典莫过于《楞严经》,里面的佛陀对于阿难讲于七处征心八处还辨,是最好的悟处,如果真看懂了,那就是豁然明白,就会得到法乐,假以时日的修习,一定会有所证入。
  一般的人总说是妄念太多,其实细细数一个你的妄念,认真去观照,然后把这些妄念分门别类,一一用这个七处征心八处还辨去对照,你就会得到力量,如果哪一天,有了定见,心下当不再回转,那就有消息了。
  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建议,就是你得死认这个因果学说,如果你对因果真的生起确信与定见,那你的妄念就会少了很多,解脱一定没有问题。难就难在对于因果有定见。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如果真能起心动念眷顾你这个当下的因果,开悟一定与你有缘。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深信因果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深信因果,你就会俗念太多,出世法很难得有所成就,就是世法与难得有所成就。在人际关系、为人处事方面一定会有障碍,也一定会心气不平,牢骚满腹。如是的人,如何谈修学佛法?
  断食的感觉
  作者:融行
  去年临近年关,我有一次为期近一周的断食体会,现大略记录如下:
  一、全天只喝少量水,其它的不食任何东西,在第二天有一点饥饿感,但是略加一些安般法,这种感觉立即全无。
  二、前两天没有大便,第三天大便异常,后几天全无。小便正常,因为还喝水的原故。
  三、禁止洗热水澡,这点我一直注意着。
  四、期间一直没有疲倦感,后几天还比以前好一些。
  五、期间出现翻病现象,有宿疾出现。
  六、走路如象如轻风一样,有点眩晕的感觉。
  七、没有打坐,只是偶尔用一下安般法,但是身体敏感较为明显。
  经验:
  一、平时安般功夫要深一些,这样,不至于有更多的困扰。
  二、平时的习气妄念这时全出来了,一定要不要认妄为真,这个要有定力与智慧。
  三、要争取家里的同意,好在我家里还是很配合的,这点很重要。
  四、特别要注意在恢复时,不要乱吃东西。我指导下的一个居士断食时没有问我,擅自恢复,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
  修道的意义
  作者:融行
  以前流行练气功时,有很多人不管风霜雪雨,放弃了娱乐和玩耍,呆呆地站桩或打坐。现在流行修行了,又有很多人带上钱粮,三步一跪,赶去西藏求活佛灌顶。再看看身边的人,他们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中舒展歌喉,在声色犬马中纵情放飞。一边是典型的苦行者,一边是时髦的享乐者,如果不是有了更好的生存意义,如果不是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做这个苦行?!
  但看看身边的修行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否真的明白了修行的意义?其实修行者的目的是各有千秋,按佛语说是循业所现。有求神仙庇护的,有求升官发财的,有求平平安安的,有求神功异能的,有求白日飞升的,有求即生成佛的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看来,修炼的意义何在呢?
  一是为了解决死的问题。人生如何再辉煌再落魄,总也难免一死,死是平等的,不分富贵平贱,不分男女老幼,也是每一个人最害怕的,所以如何对付死就是人生最大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滋生了各种不同的人生解答。道家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说法,佛法有不生不死的彻悟。如果没有宗教,也就没死的回答。因而在世界各国,关于死的解答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宗教教义,所以修炼首要目的应为了解决死从何去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那只是围绕这个目的修习之后的副产品。比如避凶趋吉,比如神功异能。一个修行的目的不能解决死,那么不论你如何修得风风光光,也就如俗世中做事业、做生意一样,死后一无所得,一无所有,也一无所知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一生也是浑浑噩噩,只能听命运的摆布,没有丝毫的自由,也不能洞察人生的真相,一生被苦恼与烦恼所俘,没有丝毫的解脱。人生又是何等的悲哀!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亲证,要不断求索。要想不死,除非死过。所以在要真正死之前,就有死的经历,有死的体会,这样才会从容不迫地面对死。有很多人知道了不生也不死的道理,但最终生命还是不自由,试看古今以来,多少修行者,多少高僧大德,在月落三十时,有几个人真能作得了主,真正能自由生死?
  二是为了更好地生的问题。只有解决上述第一个问题后,才能谈得上这个话题。知道了死从何去,那么就知道这一生生活的意义,也就知道了平时所作所为的意义何在。才会能自在地生存,无所不为而不逾矩。这个时候避凶趋吉、神功异能才有意义,这个时候富可敌国也可安于红锦帷薄,行乞四方也可幕天席地。生活随意,随意生活,自由自在,可居庙堂,可游江湖,纵横四海,真的才是逍遥天下!
  先出世学佛得道,再入世度众生
  作者:融行
  我曾说过,对于佛法来说,最易令人误解的是“空”,总以为空了,就是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不用管了。因而很多人认为佛学的消极的,所以遁入空门,也就是不再管红尘万丈的事,也就总是息心除妄想,一心称弥陀了。
  不过,这是对佛法的最大误解。佛法向来是很积极的。佛教里说的“空”,是说世间万物与概念,都是戏论,没有自性,也就是说不可能常在,总在因缘生而因缘灭。佛法要的是普度众生,如何普度?如果只是一味地在禅堂静坐,又有谁来可度?佛门广为传诵的四宏愿中就可以看出佛法是何等地提倡入世。大家可以看看,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四大菩萨,也只有地藏王菩萨才是出家相,其它的三个呢,都是粉饰其身,打扮得漂漂亮亮,显的是在家相。
  但是要想度众生,一定要打铁还需本身硬,如果自己不能远离五毒,没有悟到无生的道理,或没有一丝证相,只怕是反被众生所度,一齐滚进六道里,难以出身。
  佛家提倡的是大死大活。先要大死,才能大活,如果没有大死,一定不能大活,只能是半死不活了,如是半死不活,哪还有一点出尘之气?一般的人要么唱高调,吃喝嫖赌一齐来,美名是度众生;要么是唱低调,一心在求不动心,坐在那里,一动不也敢动,一心除妄想,这哪能真悟道?一定要中庸,远离这二过,但要离也一定要明白这个次弟,先大死,再大活。
  没有明师指点,如何学佛修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作者:融行
  现在很多人对于玄学越来越感兴趣,终究其原因,大约是生命对于个人来说太扑溯迷离,在竞争越来越厉害的今天,没有一个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那种太偶然的因素在现在看来也许只有从玄学来可以解释,如佛家的因果与轮回、道家的算命与卜卦等等。有很多人也因为看这些东西多了,便深信这些很玄学的东西,是可信还是不可信,也许用佛道的根器来说吧,有人因兴趣多些,入了门进而深造了,有些人浅尝辄止,仅是感兴趣而已。
  有很多的人因感于佛道的神奇,很想学习,但是由于身边没有好的老师,很是苦恼。那么对于身边没有明师指点的人,如何能够学下去呢?
  一句话: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首先要穷理。
  我见过太多的学佛学道者,很容易上当受骗,也因上当而放弃,也因上当而再去骗别人。穷其根源,无非是不明路,不知理。搞销售的都知道,消费者不是专家,买卖双方在卖与买时是一种博弈。如果消费者是专家了,那么这种博弈的结构就会最合理。所以我一向主张,没有好的师傅在身边指点的话,一定要穷理,要多看经典,多看现代科学的理论,要多比较,要深入钻研,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不要被那种看来很对的什么一门深入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因为你理都不明白,一门深入太容易进入迷宫。那么穷理到何种程度后才可以开始实修了呢?我认为,你的理要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不论是佛、是道、是儒,还是民间的种种现象,你都可以用你所认识的理来解释,来圆融。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开始用你的理论来指导实修了。不过,你的这种理论还应随着实修的进展,进一步深化,也不可固步自封。
  其次要尽性。  有句话,想修行的都知道,性命双修。但对于先修命还是先修性,历史以来就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与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前面的文章就谈过,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主张先修性。如果性修好了,可以披及命,至少不会糊涂过日子,性修好了,智慧开发了,人生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得到法乐,就会少了无数的无明和不快乐。其实,幸福在根本上说,是一种感觉,物质的东西不可能使一个人真正得到幸福。只有精神的富有、人生观的正确树立才是真正的幸福与大快乐。要想有这种幸福与快乐的感觉,尽性是最完善最快捷的方法。
  最后要修命。  一个人心情快乐,但如果同一般人一样,老了一切也就老了,不再年青,头发白了,牙齿松了,腿走不动了,病也来了,无法抵当常人看来的痛苦,同时死也快来了,你说人生还有什么感觉?总之老、病、死的难题无法解决。这个时候就要早明白,修命也很重要。要通一定的方法,使自己不老不病不死,这个才是大气派、大成就。这个也是无数先辈千百年来的追求与探索。
  道路就是这样,修学的次第也就是这样,但具体如何去做,也就是如何去穷理,如何去尽性,如何去修命,那就是看各人的努力与机缘了。
  性贵自悟的意义何在?
  作者:融行
  性贵自悟的意义何在?
  这是我一位朋友来访时提出的问题。我说,虽然说“性贵自悟”,但没有明师的指引,恐怕也难以自悟。自悟悟个什么?
  传统的修行有句大家都知道的话:命要传,性要悟。为什么命要传性要悟?我的理解就是,修命的方法是要师传的,你自己悟的方法很可能有风险,毕竟修命的方法是经过很多人很多代经验的积累而成的,况且很多人为了这个经验甚至丢掉了性命,所以经验弥足珍贵。而性要悟呢,因为性这一件事,是自己心境的事,要自己明白自己,别人帮助,那作用也是有限得紧,所以性贵悟。
  性是不是一定要靠悟呢,也不一定,看看密宗,就有上师给你指出性的记载。也就是具格上师,用他的方法与能力给你暂时见到性,使你能明白性是什么。在禅宗公案里,也有类似的记载。但都是当机说法,行者不能靠这个暂时的明悟,而要保任,直至使自己完全彻悟。
  悟什么?其实,悟不是很神秘,也不是无从着手,这个悟还是有迹可寻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悟佛道经典上所讲的理,等这些理,都在你自己的身心上再现时,你所悟也就圆满了。比如,佛经上讲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没有自性。这个理一听好象也明白,但真的明白吗?不见得。因为这只是佛经讲的,是你悟的一种增上缘。你好象也看到花开花落、云开雾散,好象也看到了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也明白了这个虚幻不实的道理。但是呢?你却经常为钱、为权、为职称、为儿女、为生病等等不一而足的问题而困惑而烦恼而生气而愤怒。所以你说你真的视一切如幻了吗?真的看成虚幻了,你就不执着了,不会为眼前、过去、将来的一切而烦恼炽盛了。所以,只要你有一丝的烦恼在,就说明你只是理上有点点明白,真正的悟还与你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看看列子上面的那个记载: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三年不告。也就是说尹文三年都不告知幻术是如何成功的。老成子感觉无望了,不得不退学了。一个人学了三年,三年里,老师一点东西都没有教他,这个就是道家的磨性。学生要走了,老师才不得不对学生说: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者,谓之生,谓之死。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
  这段话看了好象也明白,但是你的明白与老成子的明白却是天壤之别。老成子听了这段话后,深思了三个月,然后呢,就很强很厉害了: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诸位,有谁深思这段话三个月,就能达到老成子这样的水平?这才是真悟,如果没有这个本事,那个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丝毫不起作用。
  悟了后,佛教讲威音王后,自悟还要找明师印证,所以不能自我勘悟,这就是六祖坛经里讲的一宿觉那样,师与生两者丝丝入扣,如是如是,这才圆满。
  何为性命双修?
  作者:融行
  何为性?何为命?何谓尽性?何谓了命?如何在生活里达到性命双修?性命双修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一次陈老师提的问题就很专业了,上次所提的基本上是对于爱好者所提的,而这次所提了九个问题就是针对真正修学者而提的,当然要回答起来,就更难了,同样也非一言两语就回答得全面与精准。
  性命之学,是修学的最为核心问题之一,而且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是修学的目标,你如果连修学的目标都不明白,那就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了。
  何为性?何为命?千百年来,各种说法都见之于佛道经典,我则简单地理解性为智慧之学,命为生命之学,性为心法,命为色法。修性是为了明白形而上之的学问,而修命是为了解决形而下之的问题。
  具体来说,修性是为了明白什么呢?修命又是想了达什么?这就是何谓尽性、何谓了命的问题。
  先说尽性。我引用圆觉经的一段话:
  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这个境界太难用语言来描述。我只说其中一点,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也就是十方无一不能觉照到,并且后面说了无数的佛世界里,你也能照到,并且在那些地方你也能做到让那里的世界也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那么如何到达这个地步?这本佛经前面有一段很长的话,我简单地概括一下:
  先修得六根清净,再修到六尘清净,再修到四大清净,接下来就是修的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到了这个地步才算是真正的尽性。其实这里每一步都很难,比如第一步修的六根清净,你真正六根清净了,至少可以六根互用,你眼睛可以了知味道与声音,同样你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可以看见世出世间的任何东西。这个第一步,世间人有几人修到?六尘清净就更难了,四大清净呢,你做到了,在空中漫步,在地中遨游,那是小儿科的事。
  至于如何在生活中修性?一句话,要你清净。你如果不清净,妄动纷呈,如何能六根清净?那么第一步要如何做?这在佛经里也讲得很清楚:
  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佛经讲的第一步,其实要你理明,先要从理上明白,这四大假合,心为虚妄,然后一心清净,不为这个假相所动,但是要求很高,要你坚持禁戒,宴坐静室,恒作是念。也就是要你一心精进,以此心来摄心净心,先要求你要远离世俗,即坚持佛家的戒律,然后静坐悟心观心观身观幻灭。
  所以有些人主张在生活中也可以悟道,这个说法没错,但是从经文上看,你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条件,一味耽于红尘,绝不可能有所成就,除非你根器很好,一闻即悟,一悟彻底。否则,远离一段红尘,等你的这个悟有一定的功力后,再来红尘观幻,才能有点把握。我从来没见过有一边在红尘泡泡妞,喝喝酒,打打牌,聊聊天,一边就开悟的先例。看看古来的大德,哪一个不是在罕见的努力下才能有点心得的?
  接着说了命。什么是了命境界?我同样引用佛经楞严经:
  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佛经讲到了能破除色阴区宇的人,才能超越命浊,也就是说了命了,如何了命了?
  上面的经文讲得很清楚。你能了知十方十二类众生的生命来由,而我们呢,这一方的众生生命是如何来的都不清楚。了知这些众生如何来的后,再观知那个生命的本源,于是不再受各种生命歧途的影响,也就诸类不召,感应悬绝,因为生命是就业感而招来的,你了知了生命的源头,同时,你不再受到业力的牵扰,这时,你的生命才是真自由,你这时才真正的内外明彻。
  道家修法也同样差不多,不过在表述上可能不全一致。上清派是出神仙很多的门派,后世的道教深受其影响,其中的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就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坐忘论》非常有代表性。
  他将修道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
  里面讲到了长生也就是命功的极致:形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之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形,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
  所以道家同样要求,你想有大成就,出世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古来的高道,无一不是真正远离红尘用功的,他们后来的仙迹都是建立在远离红尘修行的基础之上的。
  司马道长的断缘、收心就是这个要求的体现。道长同样说了:人怀道,形体得之永固。资蒸日久,变质同神,练神入微,与道冥一。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智照无边,形超有际,总色空以为用,合造化以为功,真应无方,信惟道德。这与佛经的讲法有异曲同功之妙的。
  同样要问如何在红尘中了命?
  这个真的太难,司马道长说:然虚心之道,力有深浅,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其心。被形者,则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已,身不克谢。也就是说你在平时生活坚持各种戒律,坚持各种修心修行,静心打坐,或者专注一心做事,当然也有功夫,也会有定力,但这个虚心之道,力有深浅的,一般的呢,是唯及其心,也就是说平时不会烦恼炽盛,比平常人能更宽心静气修养较好,更上一层的呢,是小智开发,可以能人之善察,究倘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更深的就难了,想形神合一,那是太难太难的事,那是专业修行的,不是我们红尘中把修行当作爱好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所以这是较为专业的问题,我的回答引用的经典多一点,因为只有经典才能印证大家的修学,没有经典的印证,你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不是真正的修道。
  谈实修与学理
  作者:融行
  前一段时间里,过春节,每天东跑西走,没有时间写,后来静下来想写了,偏偏新浪博客抽风,无法写。今天来写时,灵感早就没了,当初要写的题目都不记得了。我越来越觉得写东西,当下的感觉最重要,过了一段,没有要写的要说的感觉,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前一段时间,群里有一个朋友,与他两舌战了很久,我有点感叹,因而临时写了这个题。
  现有人老是主张实修,问他实修什么呢?就是打坐啊,念咒,念佛号,只要功夫成片,只要功夫到了,就能大则打开心地,小则定力增强,神通开显,自然胜过千言万语,不要学什么深的理论,就是学了也没有用处。持这种见解的人很多,但是事实上如何呢?
  学佛学道讲修持最重要的是不要走岔路,如果一旦走岔了,一般来说是十头牛也拉不转的。我的一个朋友,他当年我一块进走这个圈子,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他陷入了FLG邪教之中不可自拨,在狱中坐了三年,出来后,前任妻子离异,后任女朋友还没有结婚,就被他的说教所盅惑,也进去了,判了一年。据他说他的父母还在搞这个,我实在有点担心,在不久或许也会亲手把他父母也送进去。但是反观他呢,他觉得这是在度他们,是帮他们,帮他们生前消业以便死后能顺利走到他信奉那个天国。我莫名悲哀,我曾建议他多看佛道的经典,希望他能回头,但是他说他们的师父是宇宙最高的佛了,他讲的远胜过了佛经。我无话可说。
  遇到类似的人我还能说什么呢,就如我群里的一些朋友,知少为足,看了几本佛经,就以为就很懂佛法了,谈空谈有,好象就很懂了,可真谈深一点,又一无所知,等我稍讲一点深的佛法常理,他们就认为我在搬弄理论,对于实修无益,不要听我的说教,我实在也无话可说。谈到后来,有一位就引神通来说明功夫的深浅,反问我神通到了第几层,有没有五眼六通。我狂晕,经典上明说过,哪怕是罗汉,也有不会神通的呢,岂能以神通来说明实修的进步?
  我还有一些朋友,功夫也扎实,但是他以为自己也差不多了,我后来建议他再看经典,就是讲境界的比如楞严经、十地经之类的来印证一下,等他看了这些后才明白,自己的那点东西基本上还没算入门。
  我一向主张博览群书,特别是佛道的经典,这种先弄明正道,看似要花多年的时间来弄懂道理,哪怕是没有打坐,没有念咒,没有念佛号,但是只要学理深了,真的明白路了,再来实修,进步一定不会慢,这是实迂反捷的路子,特别适合那种身边没有明师的人,更何况,在这个时代,明师越来越少,也很难得有机会遇到,不如广博经典,经典在,佛就在,看经典,就等于在听佛、老子在说道,你哪还会走错路呢。
  其实弄懂佛道的正路,学理,也不用太久的时间。以我的经验来看,你坚持每天看佛道经典两个小时,不到一年,基本上会理上明白大概。但我不主张看开示,我主张阅经典,当然最好是原文,如果看原文有难度的,就看一些公认的高僧大德高道讲的解释。虽然开示也很好,但是开示基本上是对机而言的话,对于佛道的概貌会讲不全,所以远不如看经典,一部经典有一部经典的特色,看懂了,就可明白了一个面也不再是一个点。
  理就如明灯,你有了明灯的指引,就不会掉进悬崖,也不会南辕北辙。你在原地打转三年,远不如去花一年的时间来点一盏明灯实惠。
  谈出偏 ——
神通与神经是两兄弟
  作者:融行
  修炼,会不会出偏?这是一个极为紧要的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对于修炼望而却步。几十年来,我自己也是这样走过,对于的身心健康还是觉得过得去,但是也遇到过一些出偏的例子。
  在高中时,就时不时在听说有人练气功出偏的。但是仅是耳听为虚,算不得数。后在大学时,碰巧真的遇上了一个。那时有一人把信寄错,寄到我们班上的邮箱,去信箱取信的哥们当时无聊,于是把信拆开,阴差阳错,我就结识这个出偏人。由于年已久远,现在已不记得她的名字与地址了,后来大学毕业后,还给我写过一封信,但是十多年过去,消息杳然,不知所踪。她出偏的特征就是耳边常有人跟她说话,而且这个“人”说是她前世的情人。她与“他”交流了十多年,但一直没法解脱而整天烦恼,以致学业爱情都受到极为深刻的影响。
  再后来我遇到了一个网上的朋友,是一个军人,他出偏的情况就是漏精,每天都漏,只要稍一合眼,一下子就漏了,身心受到极大的创伤,后来到处就医,而且也找了很多修行人,但是境况还是不太好。这人我也有几年没有联系了,不知他近况如何。
  去年我又遇到一个,这个出偏二十多年了,人基本已成白痴,生活上只能基本自理。曾莫明其妙出走过,家人以为人不在了,可是后来又回家了。当我面对他时,他只是呆笑,问及他曾有的朋友,好象还能依稀记得。
  这些都是练功后产生的后遗症。在没有练功前还是很好的,但是一练功就出了问题,有的身心疲惫,有的丧失了生活能力。我还认识一些人,我建议他们不要去修,因为我明白这类人一修,就会出问题。这类人基本上是很敏感,易受暗示,而且容易陷入境界之中,以境界为乐,这类人迟早会出问题。但是我只能劝劝,对于他们的迷恋,我无能为力。
  大凡出偏的,心或身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他们都不能主动寻求经典的指导,只是相信某法师、某师父、某书。他们不明白正道,或者在理上也好象知道应不执着幻象,但是在下意识里还是津津有味地体会着自己的潜质。
  就我自己而言,在我这么多年里出现了很多难以解释的神秘现象,但我一直不为所迷,我只认为那只是个例,不是自己神通通天,也不是自己的根器如何好,那只是偶然,不是必然,更不可当作功夫来炫耀。我虽然也曾特意修过一些出功能的方法,但是我基本上没有坚持下去。南师说过神通与神经是两兄弟,我极为警醒这句话。
  不要刻意去求神通异能,不要轻易相信天上师父的教诲,不要迷信什么男女双修,不要把修行当名利双收的工具,反观凡抱着以上思想来修的,大多会有障碍。这是我看人阅事的经验。
  从朋友出家而想到出家话题
  作者:融行
  在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出家,而且大多是高素质的人,有些是博士,有些是硕士,有些是文字功底电脑水平较高的人,有些在家中是独子,有些也有兄弟姐妹。有的年轻,也有的中年或者老年,各种情况不一而足……
  对于身边的朋友在出家人大多同我商量过,阿弥陀佛,我先忏悔,大多我曾说过反对意见。我当然知道阻人出家的罪过,但是我是实话实说,我不太主张一个人轻易出家。
  出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这是出世与入世的分界点,是一种完全不同生活的起点与终点,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所以应极为慎重。
  作为一个众生的心灵导师或者指导者,出家人就是承担着如来家业,是专业弘扬佛法者。但是如我前面的博文而言,度众生者自身的修为要高一些,而要想把修为提升,专业修行是最需要的,在这个时代,如果想有所证入,必须要有一段离群索居闭关修行的时间,只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心灵锻炼,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当然闭关修行不一定就是出家人才可以,居士只要时间许可,同样可以。
  如果为了献身佛法,为了今生能解脱生死,决定出家修行,那么我主张最好在出家之前对下面的事情要有些认知:
  一是不可能每个人今生修行就会有成就,哪怕是你出家专业修行。因为根器原因,因为缘起的因素,都有可能使你今生没有成就,甚至来不及解脱生死。
  二是先要了解出家的生活,并不是出家就是打坐修行,出家的生活其实还有很多的时间很多的杂事使你不太可能专心于修行,特别是现在的寺院状态,大多数成为旅游区,还有很多的寺院在修建,常常会牵涉在修建寺院的繁重体力或者脑力劳动之中而不能使你专心修行。当然有人说不一定打坐就是修行,但是一般人,特别是刚出家修行人,有几人能动静如一的?
  三是修行这种专修,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指点。没有师父来指点,要想有成就其实很难。
  我上面所说出家的发心就是两个:
  一是今生决定献身于佛教而没有丝毫后悔;
  二是想今生能了生脱死。
  除此两个发心外,其它的,比如为了调养身体、躲避情感、逃避灾难、难理世事等等原因出家,那一定是“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有人说“一人出家,德超九祖”。我想这句话里的出家,应是出家修行有成,如果出家还不如一个凡夫,或者只是形式出家,心没有出家,没有多少功德可言,哪里还会德超九祖?俗语说地狱门前僧众多,就是说出家后不精进修行,不务世务,吃众生供养,成为一蠹虫,哪还有什么功德?而真想修行有所成,岂止出家就一定能修得好的?
  再说出家之前,我一向主张先要完成人伦。父母含莘如苦养你长大,不一定指望你光宗耀祖,但是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至少是指望自己的儿女能到自己老了,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但是一旦出家了,如何再能奉养老亲?
  有人说如你这么说,中国就会没有虚老了。这话没错。我其实很认可陈全林的观点,他也是不太主张虚老结了婚,却又上两个妻子独守空房,虽然两个妻子都学佛了。
  如果是再来度众生的大菩萨,那么这种出家当然也是有情可原。至于你是不是大菩萨转世而来,你心里一定清楚。所以真正的大菩萨,虽然一时迷于世,而一旦明白了自己来处就出家修行了,比如傅大士,当他明白了自己的事情后,连同妻子都出家修行,而两人都有成就。
  以上为一家之言,有逆刺的味道,不同于我的观点,也是没有错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apper杨老三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