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格局形式是怎样的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是中国!
中国毅然决然投入朝鲜战争,实现了拒战争于国门之外的战略目的,这是近代中国所仅见的,一举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自此以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敢于设想武装侵略占领中国大陆!周恩来在中国决定参战之前进行最后的和平努力时说过;我们不希望战争,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的头上,那我们也只有勇敢地承担下来,让我们的子孙永享和平!周公此言真是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带来了国内的最终和平,国内社会各阶层无不宾服,甚至于残存的土匪也闻风丧胆,纷纷做鸟兽散,土匪头子则流窜香港海外余者皆被镇压,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二十年中不见匪踪!抚顺战犯管理所中苏联移交的日本战犯自此也老实了下来,再也没有了往日仍倔犟和傲气!国家工业化的国内和平条件也被创造了出来,挟抗美援朝的威势,已经脱离了中央政府管制四十年的雪域高原,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峰!
抗美援朝的胜利也极大地增强了新政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向心力!据李光耀回忆{此人是黄皮白心的香蕉政治家,政开时代竟然以先知者自居,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朝鲜战争期间,当他在英国海关接受检查时,突然发现海关工作人员态度大好十分奇怪,结果英国海关工作人员主动告诉他;你们中国人都把美国人打败了,谁敢小看你们啊?!当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海外留学生纷纷要求回国,成为了国家工业化及突破两弹一星的重要助力!
抗美援朝的进程见证了新中国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和人民的牺牲精神,而这些正是后进国家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朝鲜战争后六十年的世界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六十多年来除了原来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外,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甚至我们可以断言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大型国家{人口一亿以上!}实现工业化了,历史不会再给任何人机会!中国赶上了工业化浪潮的末班车!
抗美援朝的胜利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获得了大国地位{其标志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人人都明白这是注水的成色很差!但是抗美援朝中国力抗以联合国为名义的十六国军队而互有攻防,谁还敢讲中国不是大国?!中国大国的成色可比法国强太多了,日内瓦四大国会议就是明证!抗美援朝的胜利在东方阵营赢得的是一片欢呼,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平壤的消息传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的世界青年大会时,会场响起了中国乌拉中国人民志愿军乌拉的欢呼声声震屋瓦,近代中国只有悲情何曾有过这样万众欢呼的荣光时刻?!苏联人也确认了中国盟友的价值,新中国决不会是一个猪队友!自此苏联下定决心向中国进行全体系军重工业转移!也正是由于抗美援朝的胜利,斯大林之后的东方阵营双巨头体制隐约成型,中国的政治影响及于欧洲,几年后波匈事件发生时,慌了手脚的赫鲁晓夫不得不请求中国介入调停,而先王也不客气,狠狠地拿了赫鲁晓夫一把,迫使他向中国转移了原子弹导弹技术,虽然赫鲁晓夫很快就后悔了,但毕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留下了一定的基础,于是乎先王应邀第二次访苏,中苏关系达到了烈火烹油的顶峰!
自从现代资本主义在意大利南部孕育出美第奇僭主政权又经荷兰郁金香共和国进一步成长,世界上的落后民族尽皆残破,非洲因殖民者{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倭寇之流!}贩奴而社会瓦解而今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大陆,美洲大陆在西班牙人的火枪及天花细菌攻击下十不存一,余者男为苦力累死矿洞,女尽为妾奴,这就是拉丁美洲的血泪史!黄金白银尽皆流入欧洲又最后流入中国,全球化时代到来了!
自十八世纪贩奴者强盗金融资产阶级在英国发起工业革命之后,东方民族的大灾难到来了,先是奥斯曼帝国残破,百年之后瓦解龟缩到了今日的土耳其,求做西方的附庸而不可得!奥斯曼帝国瓦解后的中东北非成为了今日恐怖主义的输出地,那是伊斯兰民族文明衰败之后的绝望挣扎,他们除了输出恐怖主义之外又能怎么办呢?世界已经把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也只能从圣战的荣光中找到一些慰藉!接着印度莫卧儿{蒙古}也遭了大难,印度成为了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只不过次大陆的人民己经经历过无数的征服,看惯了现世的苦难,只能追求来世的荣光,圣雄甘地是他们心中的圣人,不要打扰他们,他们醒了会更痛苦的!东方最后的堡垒中华帝国的灾难也到来了,通过输入鸦片收买腐蚀权贵{今日是普世价值和金钱!},白银倒流了!林则徐痛陈;鸦片继续输入,则数十年后,再也可战之兵可筹之饷可用之才!但是古老腐败的帝国如何能够阻挡工业革命后如狼似虎的英国人,中国被迫改革开放了,自此以后东方民族无役不败无役不割地赔款,在普世阳光的照耀下快速地向地狱坠落!中国的人民革命逆转了形势,如果真的有什么东方的复兴中国梦,那么朝鲜战争及抗美援朝就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标志点,因为那是五百年来东方民族在反抗西方民族侵略征服中首次取得了胜利,必将彪炳千秋!如果普世阳光普照东方的复兴只是一场梦,新中国日益斑驳{已经够斑驳陆离了!}并最终随风飘零而去,抗美援朝当然也只能是一个转折{伟大不伟大不知道!}淹没无边的历史浮尘之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二战以后世界格局成什么样子的了_百度知道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成什么样子的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二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法西斯德国、日本成为战败国,法国和英国受到严重削弱,欧洲的政治中心地位基本丧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逐渐增长,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法西斯被消灭,美国和苏联两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加剧。两国由战时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随着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双方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争霸斗争。 80年代由于苏联长期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政策上的失误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苏联在长达69年中,未能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导致了两极力量对比失调,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苏联的解体,终于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苏联的巨大变化,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关系根本改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快。 当今世界的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美国从二战后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强国的优势,俄罗斯、日本、西欧、中国的力量均有不同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并且彼此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采纳率:8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_百度知道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陆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漆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吧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一)战后初期到贰0世纪陆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依.原因:经过二战,战败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完全被破坏;英、法等战胜国经济实力大大被削弱;苏联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唯独美国经济在战争中不仅未受到破坏,反而大大地膨胀起来。 贰.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具有绝对优势的表现。 (二)贰0世纪漆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进入漆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际金融体系在漆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依9漆依年依贰月、依9漆三年三月美元两次宣布贬值,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②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打乱了国际贸易旧有的价格体系 。 (三)吧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吧0年代,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低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促使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吧0年代末以来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采纳率:2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世界由多级变为两级,美苏争霸。演变到今天美国一家独大,虽然格局趋于稳定,但是随着美国的经济下滑、战略失误和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将不再和平。
采纳率:61%
二战后,人类为避免类似大规模战争再次发生,成立的联合国,由于二战战场主要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所以战后,欧洲和亚洲各国经济严重削弱,后来以美国为首成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以苏联为首的东欧、亚洲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1989年东欧剧变,一夜之间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90年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彻底瓦解,世界形成了美国独大的单级世界格局。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由单级向多级发展的趋势逐渐明显,其中欧洲为一级,俄罗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另外普京执政后该国经济迅速发展,也算一级,中国的连续30年快速稳定发展另全球刮目相看,成为重要一级,多级世界正在挑战美国主导的单级世界格局。
新世界格局是雅尔塔体系,又称两极格局(苏联与美国)
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中苏对抗,冷战开启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08-11-24 &
各国(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不平衡。 西欧各国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原子弹;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体系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苏联是二战中抗击德军的重要力量,战后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军队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东欧大片领土。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或粉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所谓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势力均势基础之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战后初期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而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演变,到20世纪90年代初最终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达成了谅解和协议。其实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与民主原则;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它具有美、苏、英三大国根据各自实力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损害了一些主权国家的主权和利益。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结束了欧洲在世界政治的中心地位,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二)两极政治格局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代替由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局面,独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1947年美国先后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9年5月策划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其他一些组织,形成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和威胁,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1947年9月成立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1月,苏联、东欧6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1950年2月《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与“北大西洋公约”对抗,这样欧洲便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并形成冷战局面。所谓“冷战”,是指除了公开的战争手段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诸如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推行政治孤立政策,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颠覆活动,煽动战争,进行原子战争讹诈和军事威胁等等。它是战后国际关系中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峙的一种重要形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开始。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抗的突出表现是1948年爆发的柏林危机;在亚洲则表现为“热战交锋”,突出表现为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政治上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意识形态上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1.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极格局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抗,其中虽然也含有美苏争霸的成分,但还不是主要的抗争因素。从6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逐步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开始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且越演越烈。如果说,美苏争霸态势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还是美攻苏守,那么到70年代就变为苏攻美守。直至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扩军抗苏”和“重振国威”的口号,美国又扭转了不利局面,加上苏联国力的下降,苏联的扩张势头得到了遏制。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开始从对抗走向对话,就一系列国际问题达成协议,使困扰世界的紧张局势出现了缓和局面。1989年12月,美苏两国首脑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2.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这主要是因为:   (1)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为第三世界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联合国的性质和作用,现在的联合国已成为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反霸斗争、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斗争的有利场所和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从1955年的万隆会议,经过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的建立和发展,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到70年代上半期,第三世界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大大冲击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   (2)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冲突和解体   由于苏联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最后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矛盾最早在1948年的苏南冲突中暴露出来,1956年爆发的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是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矛盾冲突又一次激化的表现。1968年,苏联侵捷事件是苏联大国主义发展到霸权主义的突出表现。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恶化是社会主义阵营矛盾激化和解体最重要的表现。   (3)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退,战后初期受到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出现了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寻求经济政治的联合自主。1958年戴高乐再次出任法国总统,提出“戴高乐主义”,在对外政策方面改变了一直依附美国的做法,坚持恢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和独立自主的方针。1969年,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积极推行“新东方政策”,奉行更符合本国利益的外交政策。1972年田中内阁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谋求“国际国家”地位。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至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原因是:①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②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提出“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国际国家”地位。③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70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④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1.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华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解体,导致雅尔塔体制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 2.新旧格局转换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打破了旧的力量的对比。 3.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1)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它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2)新旧格局转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3)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初中教材中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作了初步阐述,本单元前两课对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些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事问题。(二)内容分析本单元是政治文明模块之“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级化趋势”专题,本课是本模块最后一节内容,本单元有三课,分别是《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这三课主要讲述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1991年底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概况。本单元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编排的。学生既要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又要了解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和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原因。(注意: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是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重点、难点重点: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如何从图片、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二、教学策略设计(一)导入新课导语)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大量贫穷的东德移民,他们的瞬间都被历史记载了下来,他们的行为都与柏林墙的历史结下不解之缘。你能谈谈自己对这两张图片的理解吗?为什么柏林墙拆除后只有民主德国的居民大量涌向了联邦德国呢?要想真正了解问题的真相,那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打出本课子目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影响)(二)学习新课1.东欧剧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什么?(要注意点化: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引入东欧地图,一起简要回顾东欧的历史,在回顾中引导学生得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在此重点点拨德国统一的历史意义: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是德国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这是以放弃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而完成的,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挫折。)东欧发生剧变,是四十多年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它们在战后历史的发展,始终笼罩着苏联的影子。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改变了苏联的历史,也改写了东欧各国的命运。于是有人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它的罪魁祸首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果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苏联解体的史实。(倒叙)2.苏联解体请学生描述这张图片,从该图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根本原因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略)(教师总结)在二战后,曾经建立起了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从戈尔巴乔夫沮丧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落寞。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那场剧变不关心,它一定会给中国许多启示。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使社会主义事业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应该怎样从苏联的失败中寻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略)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略)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这是难点,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得出答案。答案略)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过渡)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腾飞,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在不断的增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对象分析初中教材中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作了初步阐述,本单元前两课对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些为学生学好本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中注重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深化,以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时事问题。(二)内容分析本单元是政治文明模块之“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级化趋势”专题,本课是本模块最后一节内容,本单元有三课,分别是《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这三课主要讲述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1991年底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概况。本单元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编排的。学生既要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又要了解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和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原因。(注意: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是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重点、难点重点: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如何从图片、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二、教学策略设计(一)导入新课导语)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大量贫穷的东德移民,他们的瞬间都被历史记载了下来,他们的行为都与柏林墙的历史结下不解之缘。你能谈谈自己对这两张图片的理解吗?为什么柏林墙拆除后只有民主德国的居民大量涌向了联邦德国呢?要想真正了解问题的真相,那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打出本课子目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影响)(二)学习新课1.东欧剧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指出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什么?(要注意点化: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引入东欧地图,一起简要回顾东欧的历史,在回顾中引导学生得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在此重点点拨德国统一的历史意义: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是德国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这是以放弃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而完成的,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挫折。)东欧发生剧变,是四十多年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它们在战后历史的发展,始终笼罩着苏联的影子。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改变了苏联的历史,也改写了东欧各国的命运。于是有人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它的罪魁祸首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果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苏联解体的史实。(倒叙)2.苏联解体请学生描述这张图片,从该图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请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根本原因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略)(教师总结)在二战后,曾经建立起了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从戈尔巴乔夫沮丧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落寞。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那场剧变不关心,它一定会给中国许多启示。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使社会主义事业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应该怎样从苏联的失败中寻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略)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略)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件?(这是难点,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得出答案。答案略)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过渡)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欧盟、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腾飞,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在不断的增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1?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联系国家和国际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二战后,国际组织发展迅速,原因是:(1)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一体化、全球化方向加快发展。(2)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其特点是:①数量剧增。②其活动遍及国际社会各个领域。③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日益加强。而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具有典型意义。根据雅尔塔协议,联合国于日建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现在联合国已有189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联合国的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在联合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它被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其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落实。20世纪60年代的联合国是美苏争霸的场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大批亚非拉加入联合国,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尤其是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它被少数大国操纵的状况。在冷战结束后,联合国成为单极势力和多极势力角逐的场所。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干扰,联合国的权威面临严峻的挑战。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其“单边主义”倾向急剧膨胀,美国不断向联合国的权威提出挑战。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开战,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使联合国的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除联合国外,欧盟、东盟、非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性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两大阵营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两极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与对抗。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上表现为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第二,经济上表现为两种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角逐;第三,军事上表现为两个集团——华约和北约的较量;第四,在意识形态上两种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对峙与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是与“热战”即军事冲突相对的概念,是指除了热战之外的一切对抗方式。3? 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具体说来,推动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原因有:①历史地看,多极化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没有改变这一大势。②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60%;此后其份量不断下降,到2001年,美国国内总产值只占世界的28%。据估算,15、20年后,该数字还会进一步降低到15%~20%左右。以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的份额试图控制其余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显然是做不到的。③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强大,并且越来越强大。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都是多极世界的主张者。可以说,美国的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违背人民的意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需要也构成了制约单极世界的现实力量。但是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美国凭借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阻碍世界多极化进程。克林顿政府明确将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战略的目标;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是实施其战略的重大步骤。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加强,“先发制人 ”军事战略具有极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退出“反导条约”,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都表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和行动在膨胀和加剧;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表明美国要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中东、巴尔干及中亚这些原来它没有控制的地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单极格局的图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简单否定多极化趋势是不对的。我们也要对实现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有正确的估量;盲目乐观或者放弃斗争也是错误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发展趋势只能在曲折中发展。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在“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敌对和对抗为主调。“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个大国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大国关系中出现了合作与斗争并存的新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调整及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多极化的发展。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影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是共同对付第三国的,而现在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时代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因此,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冷战”时期,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这个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冲突依然存在,加上近来美国频繁地对外用兵,这些都表明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依然对世界和平构成现实的威胁。在传统安全威胁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等被视为当今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具有威胁性的因素,尤其是恐怖主义。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表现还非常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把本国的意志、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意志、利益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9?11 事件之后,美国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安全的旗号,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政策,紧锣密鼓地对外用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没有充分理由和合法性的情况下,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有显著战略意义而它以前又无法控制的地区,表明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的状况下,美国的霸权主义进一步恶性膨胀。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