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服的界限:基督徒的顺服是一群自虐者吗

[转载]顺服的界限:基督徒是一群自虐者吗?
几年前,有一本在基督徒圈子流传颇广并在我的朋友中引起很大争议的书——《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而当我把最初的读后感地告诉朋友们时,他们几乎全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因为我说的是: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尽管书中充斥着许多让我生疑的方法论,但它的适时出现,在某个程度上改变了我的mindset。过去在说到两性关系时,我总是会过多的考虑:我想要一个怎样的人?却很少去想:我能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不管这是不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我却因此认识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愿意走出自我,开始做一个帮助者。
现在想来,我当时所做的评价还是非常简略和轻率的,而更糟糕的是,我还不加分说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更多人。微小的疑虑里常常隐藏着巨大的原因,而我当时却如此轻率地放过了自己的怀疑。比如,当作者黛比写道:“上帝通过我们的顺服与尊重给我们预备了一条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上帝会改变任何一个男人的心”,我不由想到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史。一个现代西方人,可能并不了解许多中国传统妇女的三从四德与逆来顺受,并没有给她们带来一个可靠、忠诚的婚姻,反而让她们的丈夫变本加厉。我试图说服自己:因为当时的社会并不是一夫一妻制,因为这些妇女不懂得如何跟上帝祷告,而她们嫁的男人也并不敬畏上帝……
那么,一个女人的完全顺服是否会真正带来丈夫与家庭的积极改变吗?
我认识的一对年长的夫妇,非常爱主,也在教会里殷勤服侍。丈夫以自己的婚姻观如此教导会众:做妻子的要无条件地顺从丈夫,妻子越是顺服丈夫,丈夫就越爱妻子。的确,这对夫妻非常的恩爱,结婚三十年,依然手牵着手上街,叫人羡慕。可是,他们的家庭并不真的美满。因为丈夫的一意孤行,使得一个本来富足的家庭陷入了很大的财务危机,直接影响到他们老年生活的质量;他们唯一的儿子长久生活在父亲的高压之下,变得非常反叛;做丈夫的对于事物一贯的掌控欲,也很自然地被带进了教会,惹来许多会众的反感……
作为一对爱主的夫妇,他们的故事仍然在继续,他们的生命也在逐渐改变——我不敢论断,可是在教会里,却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关于顺服的教导,愚昧并暗藏危险。
很久以前我听过一个台湾牧师的讲道,说到有一个不断虐待妻子的丈夫,妻子想要离婚却得不到教会支持,教会为之代祷,并鼓励她继续忍耐地守在丈夫的身边,后来,妻子终于活活被丈夫虐待至死。
这样的顺服,不免让人疑虑:基督徒到底是不是一群自虐者?撇开教会史上那些自我鞭挞、体罚的极端群体不说,现实生活里,确有许多敬虔的弟兄姊妹情愿生活在一些对他们身心造成许多困扰甚至伤害的环境里,并以为那样的忍耐和坚守才是符合上帝心意的。
然而,当耶稣基督说忍耐,说顺服,他真的希望我们这些人以这样低眉顺目的姿态去生活吗?
很久以来,我被一句经文困惑,就是当耶稣差遣门徒出去的时候,他说:“我差你们去,如果羊如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鸽子为吾辈所愿,可是蛇在基督徒的字典里,却是一种异常邪恶的动物。古蛇诱夏娃,直接造成了人的堕落。蛇既然是撒旦的象征,可是为什么基督却吩咐门徒要“灵巧像蛇”呢?并且他说“所以”,承接上面的“因为”,即“羊如狼群”;可见,像蛇这般灵巧又是基督徒一种必须的处世姿态。
教会十年,没有遇到一个牧师主动讲解这句经文的。我只有自己乱想蛇的特性——它既有能力诱惑夏娃,可见它深深知道夏娃的软弱。换言之,撒旦之所以能够引诱人,乃在于他对人性的洞悉。
其实,如果我们去回想耶稣在世上传福音的日子,他真的是兼具鸽子的驯良和蛇的灵巧的。福音书里常常记载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对于耶稣的故意试探,而耶稣也总能洞察他们的本意,一一拆解、应对。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例子是在《约翰福音》第八章,人们捉住一个行奸淫的妇女,根据惯例可以用石子打死她,可是他们却故意带她到耶稣的面前,想要看他怎么处理。耶稣并没有“顺服”所谓的律法,他的回应充满了狡黠与宽容:“你们中间谁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这样的回应,真是让我们今天这些跟从他的人心生惭愧。因为我们非但没有这样的智慧,甚至也不追求这样的智慧。
前些日子和一个不信主的朋友聊天,他说,我们的认知应该能够保护我们的情感。我非常同意,其实在圣经里也有一样的描述,腓利比书中,保罗说他祷告的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有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
知识、见识与常识,都是多么重要;但却又经常性地被很多基督的门徒忽略。我们的祷告,常常流于对一些超验经历和神迹奇事的追求(虽然上帝的确是奇妙策士),以为那样才是合神心意的信心彰显;但我们却并不祷告属神的智慧,让我们可以理解世界、洞悉人性,或让我们增长见闻、尊重常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督徒更像是一群相信童话,并以童话来抵挡现实世界的人。
然而耶稣从来不是那样活着——耶稣被钉十字架,告诉我们的,其实是现实的严峻、残酷以及罪的不可逆转。上帝如果真要给我们一个童话,那就是耶稣斥责彼得时说的:“你想我不能求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么?”耶稣选择上十字架,的确是对于顺服的最高演绎,然而,顺服的意义在于彰显上帝的心意和计划,而不是顺服罪的权柄。
很多人说基督徒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可是作为一个曾经的理想主义者,我的信仰却不断地教导我脚踏实地,深入实际。在信主以前,我几乎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不认识上帝与他人的人,其实也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加上天性敏感脆弱,所以在人际交往里,我常常是一个弱者。可是,上帝却一再把我拉入真实的人际关系之中,并一再让我看到撕裂的人性,让我一路跌跌撞撞地学习(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学会),如何去除内心过于天真的盼望,如何在失望中保护自己,如何依靠神刚强和忍耐……
回到那本《妻子,荣耀的帮助者》,如今我确实看到了书中许多不符合真理教导的地方。不过我依然感恩几年前自己mindset的转变,上帝通过一本有着诸多问题与局限的书,来引导我思考与改变。至于妻子应该如何顺服丈夫,或者一个基督徒应该如何顺服掌权者这类的话题,过多方法论的讨论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狭隘与谬误里。
豆瓣上有一篇针对该书的评论,引用了某位丈夫的读后感,极好——他说:“我不想要一个按照我的形象而造的妻子,我想要一个照着神的形象所造的妻子,使我远离那些故作媚态、安抚男人自我、唯唯诺诺只会说是的女人……”我觉得这位丈夫非常智慧地指明了人际关系里的界限,也指明了基督徒顺服的方向:我们都是一些按照上帝形象所造,却又随着世界堕落而迷失的人;我们无需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对方,但是我们却要学习如何用上帝的智慧让我们恩慈相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顺服的界限:基督徒是一群自虐者吗?(发表于2016年6月荣耀家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故事的人和故事里的人
那天,和一群小我十来岁的后生们去唱歌。多点了几首黄小琥,于是他们便转过头来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唱黄小琥的,都是有故事的人。我笑,像很多次不知如何作答的时候一样。
其实也没什么,人活到一定年纪,总不可能一穷二白。我的经历并不比别人更多,或者也并不更奇特;只是,好像卢梭在《爱弥尔》里说的: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我不敢以最高级自诩,可是毕竟还是敏感得多了一些。好几次,当别人告诉我他们的故事,听得我惊心动魄、翻江倒海。几番往复之后,彻底打消了我想成为职业心理顾问的念头:empathy
but not sympathy,可惜我做不到。
然而也是这几番往复,我才领受到听罢故事后的寂寞生冷。人们对你倾诉,并非因为你对他们有多重要、多特别,只不过他们需要倾诉,甚至也不乏利用之心。所有情绪真是大可不必。只是当时我不懂分辨,分辨之后也不懂分离。这是一种单向的关系,就像那些寂静无声的植物之于辛波斯卡:他们说完,他们走开,他们丝毫不了解你,甚至没有意思要做你的好朋友。
不过这种单向的关系,有时也会让我找到价值。因为人活着,总有一部分是要贡献给别人的。
大多数时候,我是不问结果的人,只在乎体验与感受,所谓自由和无用。可是可是,我终于成为一个具有紧迫感的中年人了。回家的路上,我想,如果厚积薄发,如果苦尽甘来,我是否就为一切的认真与执著、退让与等待,找到了合理的存在意义了呢?然而如果没有,我是否又能真正享受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呢?
超市里,排在我前面结帐的是两个中年男人,貌似单身,因为他们各自买了泡面与袋装牛奶,分开结帐。作为女性,在父母外出旅行的时候,我为自己买了生菜、芒果、柠檬、鲜牛奶与咸鸭蛋。
——这是我的夜晚和我的晚餐。而我却多么想听一个好故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关于我们的牧者,我们了解多少?
作为牧师那不被人知的秘密
(文章转载自:http://hi.baidu.com/yuhuo411/item/3c60e43634a7e)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已过世的领导学大师,曾经提到四个他认为美国最艰难的职业是(不照顺序排列):
1. 美国总统
2. 大学校长
3. 医院的总执行长(CEO)
这可能吗?牧师是爱上帝、关爱人的。他们为人们祷告、带领会众相信主耶稣基督并教导他们上帝的话语。
这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工作;你可以整天研读圣经、祷告、打打高尔夫球、然后讲一篇道。这样的工作,我也想干。
但这里有一个秘密:牧师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缺乏自信和胆怯的人是不能胜任的。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牧师的工作是247的(廿四小时、七天的工作时间),他们随时要面对各种特殊的挑战。
有些牧师为了帮助他人而将自己累垮。有些牧师因为太过专注于教会事工而伤害了自己的家庭。更多的是在事奉和家庭两者之间不断地切换着。
在美国85%的教会,会众人数不到200人。60%的教会,会众人数不到100人,根据伯那集团The Barna
Group(一个基督教事工顾问公司)的数据调查,美国教会的平均人数是89人。同工的人数很少,但是会众的需要却相当多。通常,一位牧师必须同时扮演下列角色:圣经教师、会计师、战略策划者,怀有异象的人,计算器工程技术员,心理辅导员,公众演讲者,崇拜指导,祈祷勇士,人生导师,领袖训练者和募捐活动策划人。
谁能身兼数职呢?
* 90%的牧师说,他们现在的工作与他们开始投入到事奉时所预期的截然不同。
* 70%说,他们的自我形象比刚开始事奉时降低了很多很多。
牧师们常要面对的一些独特问题:
1,被批评牧师可以被很多人,为了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原因而受到批评。
“崇拜时的音乐太大声了。敬拜的时间不够长。(或者)时间太长了。”
“讲道不够有深度。(或)讲道的时间太长了。”
“牧师认为他太重要了,为了能够约他谈话,我得等三个星期。”
“你太多谈到奉献钱的问题了。”
“…牧师,我可以跟你谈一分钟吗?”
这个简单的问题可能会让牧师有这样的反应:“天啊。现在要怎样面对?”
我们牧师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不将批评当做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并且从各种的批判中发现那些隐藏的真理。
教会成员会退出教会,同工和领袖会退出,甚至牧师的朋友也会离开。实际的情形是&&&总会有人离开教会。
对于小教会而言,有人退出会更加的明显。有些会众离开教会,是基于合理的决定,但更多的离开却是非常“无情而残忍”的。在大的教会里面也会有人退出,甚至会是成千上万的人退出。
有会众从TD杰克斯(TD Jakes)的教会退出,也有人从安迪斯丹利(Andy
Stanley)的教堂离开。(他们都是有名的牧师)
当我们的教会发展到大约150人时,有一些会员选择离开&&&这实在是令我灰心丧气。我会极力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自己:“这里可能只有十几个人离去,但在杰克·海福德(Jack
Hayford)的教会却会有成千的会众已经离开了。而海福德牧师是一为著名的牧师。” 可是这种想法仅能带来一分钟的安慰。
“我要离开了。”
“我们需要的是更深层的东西。”
“我的属灵需求没有在你这里得到满足。”
这些话听起来好象是对(牧师)个人的否定和拒绝。 每位牧师都听过类似的话,“我在这里得不到属灵的喂养。”比尔.海贝尔思(Bill Hybels)曾经听到过。韦恩·科尔德罗(Wayne
Cordero),迪诺.瑞佐(Dino Rizzo),埃德.杨(Ed
Young),克雷格.格勒舍尔(Craig Groeschel),史蒂芬.佛提克(Steven
Furtick)和马修·巴尼特(Matthew
Barnett)都听到过这样的话。(他们都是当今美国非常著名的牧者)
是真的吗?没有得到喂养?在那些超有名牧师的教会?这怎么可能呢?
(对于牧师而言),诸多难以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兼具 “不畏挫折的外表和柔软的内心”。一方面要爱每一位会友,一方面又要避免过于在乎来自他们的批评指责。 “……哦,好吧。求主来帮助我们。”
(牧师们)过于相信教会的成员,与他们分享了太多私人的话题,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他们可能会把牧师的个人问题向其他人传讲(甚至加上很多佐料)。牧师特别信任的同工和领袖可能反而会带着教会成员离开教会。那些有属灵恩赐、牧师信任或重用的人,会利用他们在教会的影响力,使其他会众离开教会。那“犹大之吻”。
教会的同工制造麻烦自然成为一种的背叛。牧师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支付你薪水,是要你来帮助解决问题的。但你却免费地带给我更多的新问题。我并不需要支付一个人的工资,来制造更多的麻烦。”
& 40%的牧者表示,与教会其他的成员每月至少有一次冲突。
& 85%的牧师说,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已经疲于面对制造问题的“问题人物”,如:心怀不满的长老,执事,诗班崇拜领袖,诗班成员,董事会成员,或是助理副牧师。
使牧师放弃牧会之职的第一原因是:教会的会众不认同牧师所定下方向和目标。牧师们相信上帝要引导会众走向一个同共的目标,但是会众却不肯跟从牧师的异象,更不愿意进行任何的调整和改变。
& 40%的牧师承认,在过去三个月里,他们曾经考虑过放弃他们的事奉工作。
我们身为牧师必须找到一种方法,用神的恩典去爱我们的会众,彷佛我们从来没有被人伤害过。
5. 寂寞谁是我的朋友?我能相信谁呢?身为牧师,如果我告诉另一个牧师我的问题,他会不会批评我,或把我的情况告诉别人,或者从此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我。
& 70%(的牧师)没有一个他们认为是亲密的朋友。
我的朋友真的是我的朋友吗?或者他只是一名教会的成员,只是一个临时的朋友,他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背叛)?
而健康的友谊是一个充实生活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一个稳定的牧师而言。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特别努力。
& 50%的传道人,事奉不会超过5年。
& 70%的牧师在他们的事工开始之前感觉到神对他的呼召和使命,但三年后,只有50%仍然还能感到神的呼召。
保持斗志,是一门艺术和科学……也是极其重要的。
当陷入疲劳状态时 -
信念可以瓦解。疲惫的情绪可以改变我们对于周遭一切的认知。缺乏适时的休息,不但会使我们对于一杯半满的水 - 不仅看成半空的,而且会觉得它骯脏,污染和无法饮用。
7. 挫折与失望 - 失望会以各种方式袭来。
因为在较小的教会,牧师的平均年薪是在$ 35,000 - $
40,000之间。所以在这种工资水平的牧师们,有很多东西是无法为他们的家人提供的,但是他们身边的人却是可以的。
而在事奉的诸多领域里,很难判断其是否“成功”。牧师可以把自己弄得很辛苦。在牧师的工作生涯里,辛勤的工作和努力并不一定会得到成功的保证。
许多牧师相当努力,但可能是缺少了某种临门一脚的“未知因素”。他们都是善良的人,虔诚的信徒,他们爱上帝,明白神的话语,他们的证道强而有力。但不知何故,这些正面的因素,就是无法达到有效的结果。这真是令人沮丧。
这就好像一个诗班的领导人,非常爱耶稣,也有美好的歌声,但不知何故,就是不能产生那种感动会众的崇拜经验。
有些日子里,教会领导人感觉他们似乎无法把任何事情做好。当教会的事工似乎有所进展,然后一个教会的领导者往往又会因为某些原因而跌倒。往往在一切都很顺利时,那位最支持你的夫妇却选择离开你的教会。
教会需要钱,但牧师也不希望把太多重点放在钱这方面,这并不是钱的问题 - 但这样的做法,确反而让它成为钱的问题。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无法招架
& 每年有4000间新教会建立,同时也有将近7000间教会关闭。
& 去年每个月有1700多位的牧师放弃了他们的事奉。
& 去年每天超过3500人离开教堂。
& 50%的牧师感到气馁,如果他们可以的话,他们想要离开事奉的工作,但确有没有其他谋生方式。
& 45.5%的牧师说,他们已经有忧郁症或职业倦怠的情形,他们需要请假或是暂时性的休息。
这并不是所有牧师都是如此,事实上,很多我认识的牧师,他们都已经成功的处理这些问题。
基督徒和教会的成员,要如何适时的提供帮助?
& 为你的牧师祷告
为神的导引、保护、健全的友情、为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祷告。
祈求圣灵的感动、恩膏,降临到全会众。也为事工的领导团队祷告,使他们团结并保持清新。
& 保护你的牧师
你可以尽你所能的不去参与无谓的闲话和批评论断。 想想你要怎么去减轻你的牧师的负担?
& 鼓励你的牧师
为了他的工作和事奉而献上感谢。感谢他们为了圣工所做的牺牲。 告诉他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你或你认识的人,在你的教会里经历了人生的改变。
向别人赞赏你的牧师。让你的牧师知道你在为他祷告。
据巴尔纳集团的调查 - “牧师”这个职业,是在众多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中,几乎是敬陪末坐的,只比“汽车销售员”好一点点。&&
文章转载自:http://hi.baidu.com/yuhuo411/item/3c60e43634a7e
除了为牧者祷告守望,鼓励以外,陶土推出新书《返璞归真的牧养艺术》,送给您的牧者
【作者介绍】
尤金·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生于1932年,是美国著名学者、作家和牧师,与傅士德(Richard
Foster)并列为北美两大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有“牧者中的牧者”之称。他的文笔内敛有力,深刻真挚而又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你会把屠夫的刀与放下自我联想在一起吗?你会用北极探险比喻永恆和完美,又从旧约的场景来写现代诗吗?尤金‧毕德生就是这么一位深具洞察力且诗意盎然的牧者。
本书是尤金‧毕德生对牧养艺术的深刻探索,充满思考和意象;也是任何一位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信仰根基、决心投身建造生命的人,都能从中受益的经典名著。
作者以其简朴、真诚、踏实的生命,经由反思和自身经历,立意在世俗、忙碌、讲求效果的社会和牧养文化中返璞归真,以不忙碌、颠覆和启示来重新定义牧者一词,阐述基于圣经的洞见,鼓励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深沉、安静和亲密的关系中,活出创造性的生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天国,努力进入,忍耐到底】part1
早上收到朋友的一条消息
{我当如何行才能进天国呢?"被召的人多,呼召的人少"--难道那日必有许多的人会哀哭切齿?、"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为主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耶稣对财主说,变卖一切跟随他"--怎样是变卖一切,定意舍身为福音,努力,忍耐到底呢?}
回到办公室,桌子前,我把这条短信的内容拆析分解了一下,列在本子上,方便我直观查看这问题背后的思路。
感谢主,被问这一系列问题还是第二次(第一次被我自己抢占了,),很多人往往都是单打独斗其中一个问题。可见这位朋友还是用心了,并深思熟虑过这些问题。而且,这些都是在用经文本身提问哦:)
---------------
我当如何行才能进天国呢?
"被召的人多,呼召的人少"--难道那日必有许多的人会哀哭切齿?
"天国是努力进入的"
"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为主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耶稣对财主说,变卖一切跟随他"--怎样是变卖一切,定意舍身为福音,努力,忍耐到底呢?
---------------
我的这朋友是在怀疑自己得救与否?
或是希望知道怎样回答别人的提问?
或是对接下来的跟随基督的生活有些不明方向?
我脑子里边也在盘算着他的出发点。
这个问题中有几个关键词和关键经文
“进天国”、“努力进入”、“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丧掉生命”、“得着生命”、“变卖一切”、“跟从我(耶稣)”、怎能少得了“财主”
太5:20 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太7:21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太18:3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太19:23 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
太11:12 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太10:22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同&可13:13)
太24:13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可16:16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约10:9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
箴6:32 与妇人行淫的,便是无知,行这事的,必丧掉生命。
太16:25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可8:35、路9:24、路17:33同)
箴19:23 敬畏耶和华的,得着生命,他必恒久知足,不遭祸患。&
太10:39 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约8:12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太13:44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他藏起来。欢欢喜喜的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
太19:23 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
太19:24 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同 可10:25、路18:25)
---太27:57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是什么让这个财主与那些灰溜溜离耶稣而去的财主不同?)&
太4:19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同 可1:17)
太8:22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太9:9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
& &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同
可2:14、路5:27)
太10:38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同 路14:27)
太16:24 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 & (同 可8:34、路9:23)
太19:21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
你还要来跟从我。”(同
可10:21、路18:22)
路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旧约里,神这样说-
民14:24惟独我的仆人迦勒,因他另有一个心志,专一跟从我,我就把他领进他所去过的那地;他的后裔也必得那地为业。
(同申1:36)
民32:11‘凡从埃及上来二十岁以外的人,断不得看见我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因为他们没有专心跟从我, (反例)
民32:12惟有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可以看见,因为他们专心跟从我。’ (正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生顺服主旨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