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为了“扶贫”还是为了“所得税申报表填表说明”

& & & & 正文
魏永刚:精准扶贫不是“精准填表”
核心提示:相关统计数据能直观地说明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但回顾扶贫成效绝不能局限于数据。如果仅仅盯着表格上的数据,就难免出现简单化倾向。从操作层面看,扶贫统计表格最好少而精,且要符合农村实际。
在扶贫实践中,表格化地认识贫困户的情况,弄清楚每家每户的状态,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扶贫推进的前期摸底阶段,很多基层干部都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情况。但是,要真正推动脱贫,绝不能局限于表格上的一系列数据。从操作层面看,扶贫统计表格最好少而精,且要符合农村实际,实现&精准&统计。此外,党员干部还要把贫困户的情况精准地记在心上,把具体的政策措施精准地运用好、落实好
年终岁末,不少脱贫攻坚地区都在盘点一年工作成效,为贫困户脱贫做最后验收。但笔者却听一位正在驻村扶贫的朋友抱怨,他说最辛苦的是加班加点填表,一个村上百户脱贫户的表格,加起来数百张、上千个填写项。不仅要填的表格数量多,每家每户还都有好几张,时常忙到深夜也填不完,而且,每张表格填多个不同项目,费尽口舌向农民都解释不清,有的表格填了一次又一次,来回重复。这样下去,年末的精准扶贫验收大有向&精准填表&演变之势。
精准扶贫,好就好在&精准&二字。精准了解情况、精准提出对策、精准推动工作,使得贫困地区找准了工作着力点,采取了很多颇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打心眼里称赞&精准&好。在实践中,表格化地认识贫困户的情况,弄清楚每家每户的状态,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扶贫推进的前期摸底阶段,很多基层干部都用这种方式来了解情况。但是,要真正推动脱贫,仅有表格项目&精准&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要把贫困户的情况精准地记在心上,把具体的政策措施精准地运用好、落实好。精准扶贫,从一开始就不是&精准填表&。
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精准脱贫必须在了解清楚每一个贫困户的基础上精准发力。因此,靠一剂药方治多家贫困户的病症是不现实的。真正有效的扶贫举措,都是针对贫困户实际采取的灵活多样的措施。精准脱贫政策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表现为收入的提高,也表现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更体现在人们精神面貌的改观。检验脱贫成效,回顾一年工作,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要用几张表格整齐划一地表现出来确实有些困难。
说到底,相关统计数据能直观地说明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但回顾扶贫成效绝不能局限于数据。如果仅仅盯着表格上的数据,就难免出现简单化倾向。从操作层面看,扶贫统计表格最好少而精,且要符合农村实际。填表统计的目的是为了看得失、找差距,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来年的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如果靠下发各种表格来总结工作,让基层干部加班加点忙于填表应付,他们就难以有更多精力来认真回顾这一年的脱贫实践,难以精准地看到不足,也就达不到总结工作的目的了。
因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在农村,很多表格需要农民亲自填报,所以,表格项目还是要尽可能通俗一些,至少应该让农民看得懂,让他们知道填什么。一位驻村干部说,现在有些表格中的填报项目,单是收入就分出&工资收入&&劳务收入&&财产收入&等不同项目,大都是经济学名词,工作人员都得费很大劲才能弄懂,怎么再向农民轻松说明白?那些&高大上&的表格是难以真实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因此,精准脱贫不能被简单化为&精准填表&。
本文关键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好好的扶贫,能别被频繁填表耽搁吗?
别坑“扶贫”。
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扶贫填表问题引起不少委员关注。我曾经在某贫困县挂职,以我的经验来看,当地意见最大、反响最强烈的也莫过于搞“表格”式扶贫。
我曾听到一个驻村干部吐槽:这次搞的摸底调查,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回了,反正光“回头看”“再回头看”都已经搞了四次了。每一次摸底调查结束后,都要填写各种信息表,完了还要录入市、省和中央三级扶贫办信息系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填表、录入上了,铺路修桥、发展产业都只能见缝插针地干。
还有一些领导下基层检查扶贫工作,不是到田间地头看看劳动成果,到贫困户家里揭锅盖看看生活现状,而是直奔办公室,看看墙上挂的扶贫表格齐全与否,看看扶贫工作的资料做得多不多。
这种“表格”式扶贫背后仍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它耗费了扶贫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做点实事,反倒只能挤时间。这样一来,诸如易地搬迁、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主业”都容易给耽搁了。
其次,它挫伤了扶贫干部的工作热情。长时间做着重复性的填表报数工作,极容易导致畏难、厌烦以及挫败感等情绪。
最后,由于部分年龄大的扶贫干部和村三委干部无法胜任数据录入工作,信息录入工作基本都交给懂计算机使用的“大学生村官”,导致各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间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果。
精准扶贫,数据统计本是必须的环节,但“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表格落实表格”的形式主义做法,应尽量避免。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纸质的、重复的表格本可以电子化的方式获取、存档、转移。
脱贫工作也应该乘着信息技术的东风,让资料轻起来、智能起来,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的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同时推进扶贫信息共享,地方各级各地扶贫部门要充分利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而不是“另起炉灶”自建一套信息系统,做一些重复性、无意义的工作。
另外,考核的指挥棒也应找准方向,最准确的脱贫成果在田间地头、在屋檐厨房,而不是在一页页表格之上。而督察巡察和考核评估,要增加对脱贫时效的考察,减少对纸质档案的检查,同时要理顺管理机制,严禁各地层层增加填报频次,切实减轻脱贫一线的填表报数负担。
□李志明(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编辑:仲鸣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精准识贫,再精准再发力精准识贫,再精准再发力哈哈汪汪百家号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实力国利民的大事,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我们举双手支持。然而从省市到地方县乡,一级一级落实工作中,却让人有产生不少的困惑,基层的干部很辛苦,贫困群众很不理解,甚至产生了很多怨言和非议。一、精准扶贫到底是为了贫困户脱贫,还是为了填写各种表格?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到底有多少表册和材料,没有细致统计,但在贫困手里就有八样,每年八样。包括贫困攻坚公示牌、算账明白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脱贫攻坚干部帮扶双向承诺书、政策宣传单、增收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扶贫政策汇编。这些表册书本都要贫困户签名,四样贴在贫困户的墙上,四样装在贫困户的档案袋里放在贫困户的家里,每一样的表格都要贫困户签名,要贫困户了解。每次检查都要问贫困户这些内容,这些识字不多的农民,生怕记错了回答错了,让每次辛辛苦苦走村入户的包扶干部受到处分。一些贫困户说:填那么多表就能脱贫了?这是政府是怎么了?我们有时该去干点小活,包扶干部就来了,而且每月都来,填这表,签那字,我们确实不明白这是干什么?很多乡政府也为复印各种表格、资料所累。一位乡长说,一年光复印费就欠复印部二十多万呢。在村里,我看见村委会办公室,整箱复印资料,花费应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其实这还不算,包扶干部填的还要多,调查入户表,问卷调查表,扶贫日志,扶贫台账,多的不计其数。扶贫办的就更多了,各种表格、底册、档案,一应俱全,而这一切都说是精准扶贫的抓手,可是抓手有了,内容呢?二、干部包扶到底是方便群众,还是为了方便上级检查?笔者接触了一些包扶干部,这些基本都是各个单位的最基层的办事员,在单位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手头也没有什么资源,不能解决贫困户的任何问题。到贫困户家里,就是了解情况,宣传宣传政策,填写各种表册,完善各种档案。按照要求是每月一天入村入户,但是各种检查来时那是随时入村入户,而贫困户是不能每天都在家的,有的出去打工,有的临时有事请,有的在地里干活。一位包扶干部说:看见贫困户没有在家,我都不忍心打电话叫他回来,整天这样耗着他,不知道到底是帮助他脱贫,还是搅和他不得安生?虽然贫困户群众很憨厚很热情,但我的心就亏得慌。然而包扶干部所做的这些,无论是墙上贴的“四上墙”,还是各种档案资料,还是给百姓讲的各种政策,就是为了让上级督导看得到,摸得着,每次督导检查的时候,都是看档案是否完整、墙上是否有卡、群众是否有资料,填表是否逻辑一致,你咋不问群众怎么看我们的工作方式呢?看到此种情况,真的想问问,这些工作到底是方便贫困群众还是方便上级检查?都说作风浮夸,到底是谁在浮夸?咋都老在纸上做文章,啥时候能落到地上,落到群众身上?三、精准扶贫到底是为了群众脱贫,还是各级干部的政治作秀?进入贫困县,无论是巨型喷绘、广告牌、灯箱,都是精准扶贫的内容;电视上、报纸上,到处都是经验做法、典型报道。甚至上到了中央一级的媒体,一派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氛围。然而,在这些热热闹闹的背后,我们的群众怎么看?在采访新闻发生的那个村里,群众轻蔑的笑了:那是跟演电影一样,教的有词,说的和实际根本不一样,吹破天了;连翘一亩能收一万元?骗傻子吧,略微有一点农村知识的人都知道是吹牛,但有人信,呵呵。以前我们还经常看新闻,现在不看了,都是这样糊弄人的。为什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虽然我们也在宣传,但用的是唱歌顺口溜,石灰刷写的标语,即使这样的简陋,但群众拥护,因为说的是实话,做了才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群众是否满意,而现在,宣传用上了整齐的喷绘、电视报纸,是那么的高大上,但群众不信,因为说的比做的多,甚至只说不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上边是否满意,不管群众是否已经怨声载道。有些领导为了打造什么旅游乡村,不让群众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硬是让种向日葵。还让群众种什么技术根本不成熟的羊肚菌,把山上野生连翘都挖了栽在地里,说是让群众增收,以前农闲的时候还能去山上摘些连翘补贴家用,现在山上没了,庄稼地里却种成了连翘,还得用连翘去换粮食吃。群众都说,现在的领导想一出是一出,你来搞个这,我来搞个那,美其名曰帮我们脱贫,我们咋就看不到呢?啥时候才能听我们说说,给我们支持,而不给我们指手画脚的添乱,改改这只唯上,不唯实的作风,那才正是为我们服务呢!还说是为我们服务,都不看群众是否满意,如何能更好的服务群众呢?(作者无名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哈哈汪汪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要学会心平气和的面对兵荒马乱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填表式”扶贫不是个“黑色幽默”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反映,他们县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填表,各类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扶贫手册、整改台账……他说,为打印资料,他们村已经用坏了3台打印机。(6月1日 人民日报)
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小康,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靠的是真抓实干的“硬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一丝作秀。为了给脱贫加上考核的“硬杠杠”,加强督办监管,本没有错。然而,填表用坏3台打印机的“尴尬”,却着实让公众忧心忡忡。
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繁琐复杂,人少事多的“窘况”,让5+2、白+黑、8+N成为工作常态。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而地方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成为了基层干部的“三重大山”,而面对省市县不同标准,三番五次“改表式”迎检,更成为了基层干部说不出的痛。
而今,本就十分有限而珍贵的时间,却要花费在填表上,甚至为完成填表任务,出现第一书记在所在单位抽调了几十位同事流水作业的“闹剧”;忙得招架不住的“疲劳战术”。甚至用坏了3台打印机的“劳命伤财”,是考核走形式惹的祸,让基层干部很受伤,实在得不偿失!
诚然,为实现精准脱贫,掌握扶贫“大数据”,填报一定的表格与推进情况,无可厚非。然而,市县标准不同,省里模板有变,三番五次改变,要求重新算账、重新填写、重新上报,无疑是种折腾,更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浪费,甚至滋生“表格游戏”、“数字游戏”等形式主义,违背了检查考核的“初衷”。只有加强统筹安排,统一标准,减轻基层不必要的负担才是“对症良方”。
“填表式”扶贫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值得每位领导高度重视,反思反省,引以为戒。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扶贫措施实不实,扶贫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而要想了解扶贫的“真情况”,看表格、抽样表,显然不妥。考核就得下基层,问群众扶贫政策清不清楚,干部是否结对子,帮扶措施是否切合实际,脱贫效果究竟怎样?树立“重实干看实效”的工作导向,避免纸上游戏,无疑才是最好的“指挥棒”,而唯有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扶贫效果的“唯一标准”,才能真正给扶贫干部戴上“紧箍咒”,让党员干部甩开膀子,干出样子。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语言网页填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