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左手吃斋影视在线观看修行的地方

素食不仅仅在于吃,而是一场心的修行--学佛网
&素食不仅仅在于吃,而是一场心的修行
发布:善光&[ &]&& 日期: 23:10:00&&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  很简单吧,选择“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经是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瘾”,这种心瘾某种程度就是指一种长期的心烦意乱、内心不平静,也是长期吃肉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状态。  进一步看,不吃肉以后,不代表内心就一定平静。人的内心还是会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环境变化所影响,但因为素食者平素内心经常保持平静,容易察觉到外在影响,不会情欲被带走了而不自知,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平稳。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让自己心烦昏沉的食物,都尽量避免。  在儒家与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记载说当时每于求道、求学,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主张斋戒,如《南华真经》说:“颜+回问道于孔子,孔子曰:汝斋戒,吾将语汝。回曰:回居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斋,非心斋也。”  而在这段话里面,孔子更指出了一个观点叫“心斋”,就是说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斋”,就是指内心的洁净、安宁了,有这种心态,才容易学好大道。  由此可见,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斋”更深一层,素食并非单纯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让自己内心清净。  ?&素食是为了“身心合一”&?  透过饮食改变影响身心,这就告诉了人们,饮食并非单纯为了身体需要了。人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比较多考虑是否足够营养?是否能让身体健康?如何吃能帮助治病养生?……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的直接影响。  西方有一句话说:“You&are&what&you&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人会被食物的性质影响自己的性格,其实中国传统也有这种观点,就好像笔者在《评素食之六:中医如何看素食?》一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纵、骄傲、刚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对人性情的影响。  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是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动物在被杀之时的愤怒、痛苦、恐惧的情绪,人类吃下以后,也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因此所谓“荤食”,为何让人头脑昏沉,就是指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  素食改变人内心,倒过来说,决定素食已经是内心的转变。一个人要从非素食而改变为素食,本身已经是心先变了,立志转变自己,之后才决定在饮食上改变。而在饮食改变之后,内心又逐步随着身体洁净而变化,互为因果。  素食并非单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代表了前卫的绿色思想,亦是回归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欲望的满足,而是当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源泉。  这些年来,仍不断有人问:你为什么吃素啊?现在的回答越来越简单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吃吧。  要找原因的话,可以说上一大堆,但是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其实是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就好像有人喜欢画画,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有某种机缘让他开始去学,但是当他画了几十年后,哪个开始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喜欢的就去做吧,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快活嘛?  ?&素食是情志养生&?  素食调养情志的益处,对非素食者来说是很难体会的。我吃素到现在八年了,到后来才逐渐感受得到这个益处,是一开始所没有想过的。我可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你上了一辆充满塑料气味的旅游车上,一开始觉得不适应,但是过一会就习惯了,不觉得它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大部份凡夫俗子,头脑天天充满思虑,杂念自己跳出来控制不住,可是我们都没有察觉这些念头,随波逐流的跟着杂念走。吃素之后,由于没有了“荤”的烦,内心逐渐变得平静,于是就容易察觉自己的杂念了。  吃素的人能够做到“我行我素”,顺心而行,不拘束于世俗的看法,而独行己路又不害怕。不是这样嘛,素食者在现代的社会中还是占少数,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吃素,就知道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抗诱惑、舆论等外在的影响。  这就是“逆流而上”,“不随波逐流”了,假如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杂念,内心完全能够收到控制,那样也必然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达致“心想事成”,想甚么就做什麽的表里合一状态,能够如此顺心而行,不正是人生的最高层次嘛?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空老法师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谈素食,初尝素食的人都会很关注素食的问题,例如:怎么吃啊?吃甚么啊?如何吃得健康啊?……当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学会怎么素食了,这些事情就不在考虑之列,转而到真正开始素食的目的——每一个人选择吃素的目的都不同,有人为了健康治病、环保人权、保护动物……
作者:李宇铭
  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甚么其他的?当然不止了!  【李宇铭博士,在北京行医的香港人,坚持传统中医,分清中西医学;独尊仲景学说,临床只用经方;素食多年,崇尚简朴自然生活,主张全人医治,身心合一。著有《中医学神》、《中医不切西瓜》等书。】
  就好像驾车那样,一开始学习驾驶的人会问:如何开车?刹车?拐弯?车子坏了怎么办?……但是,当一个人学会驾车了,这些事情都不再考虑了,就会转而开始真正驾车的目的:节省时间到达目的地?为了谋生赚钱送货载客?为了驾驶郊游乐趣?……
  谈素食,初尝素食的人都会很关注素食的问题,例如:怎么吃啊?吃甚么啊?如何吃得健康啊?……当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学会怎么素食了,这些事情就不在考虑之列,转而到真正开始素食的目的——每一个人选择吃素的目的都不同,有人为了健康治病、环保人权、保护动物、宗教信仰……
  这篇文章,想指出一个所有素食者都能够体会到的共同目的:静心。
  素食并不止于不吃动物
  很多人以为,素食就是指不吃肉,只吃植物性食物。这虽然也是素食的基本定义,但是素食者还有不同看法。例如佛家的素食者,主张不吃五辛,即葱蒜韭菜等“植物”都不吃;又如印度修炼瑜伽者,主张不吃惰性食物,其中就包括了“菇菌类”。
  为何这些植物性的东西素食者不能吃?先说葱蒜,在《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说:“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薰之,营衞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灵枢
五味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葱、蒜、韭菜等辛味食物,多食则让人“洞心”,是指食物进入胃之后,其气上行太过,气有余而留在心下,故此出现一种不适感觉。“洞心”通俗一点讲,其实就是“心烦”,称为洞心是强调一种空虚感,胸中空洞不适感觉。
  至于说“惰性食物”,则是指吃了之后让人感觉怠倦乏力、迟钝昏沉的食物,就是让人“懒惰”的食物。这类食物之中以“菇菌类”为代表,各种香菇、木耳等的食物,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是从发霉腐烂的地方生长出来的,没有太阳照射,故此其性阴沉,不少菌类更是有毒性的,这就可以理解为阴性十分强烈了。菇菌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属于“寒湿”的食物,食后让人意志消沉。从修炼瑜伽者的角度看,惰性食物不单包括香菇,各种鱼肉、鸡蛋、葱蒜、烟酒、毒品、腐烂食品都包括在内。
  为何素食者受到五辛影响?
  素食者不吃五辛、惰性食物,其实就是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让人觉得心烦、昏沉。其实这些感觉,非素食者也会拥有,例如吃了洋葱之后觉得有口气,其实就是一种心烦,只是这种不适感觉在素食者身上尤为明显。
  为何非素食者感觉不出来?这就是“荤食”的作用影响了。这就好像一个人,进入一家很吵的酒吧里面去,一开始觉得很吵觉得心跳加速,但在里面几个小时之后就适应了,到离开踏出门口时才发现,原来外面世界十分宁静;又例如刚进入一个新装修的房子里面,有一股油漆的化学品气味,觉得十分难闻,但没多久之后就适应了,嗅觉没感觉到问题,要到下一次再进门时才闻得到。
  这就是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假如长期吃肉、吃这些五辛惰性食物的人,身体长期浸泡在“喧闹”、“气味浓烈”的环境,其实身体也有不适感觉,但是都被掩盖了,自己感觉不到。长期这种饮食的人,身体也有心烦昏沉的不舒服,只不过自己不察觉,更变成了自己一种性格,例如爱发脾气、意志消沉,甚至变成一种体质,长期疲乏劳累,却没有想过是饮食所致。
  由于素食者饮食清淡洁净,就好像长期在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里面生活,假如外面有一点噪音、一些臭气,就容易感觉得到。故此素食者就连五辛、香菇等食物,吃下去也容易感到不舒服,这并不是因为素食者的肠胃差了,而是素食者的身心比较灵敏,容易感觉到自己内心与外界的变化,更喜欢保持平静。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从这些角度看,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很简单吧,选择“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经是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瘾”,这种心瘾从某种程度就是指一种长期的心烦意乱、内心不平静,也是长期吃肉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状态。
  进一步看,不吃肉以后,不代表内心就一定平静。人的内心还是会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环境变化所影响,但因为素食者平素内心经常保持平静,容易察觉到外在影响,不会情欲带走了而不自知,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平稳。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假如让自己心烦昏沉的食物,都尽量避免了。
  在儒家与道家的典籍中,有不少记载说当时每于求道、求学,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主张斋戒,如《南华真经》说:“颜回问道于孔子,孔子曰:汝斋戒,吾将语汝。颜回曰:回居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斋,非心斋也。”而在这段话里面,孔子更指出了一个观点叫“心斋”,就是说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斋”,就是指内心的洁净、安宁了,有这种心态,才容易学好大道。
  由此可见,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斋”更深一层,素食并非单纯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让自己内心清净。
  素食是为了“身心合一”
  透过饮食改变影响身心,这就告诉了人们,饮食并非单纯为了身体需要。人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比较多考虑是否足够营养?是否能让身体健康?如何吃能帮助治病养生?……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直接影响。
  西方有一句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甚么,你就是甚么),人会被食物的性质影响自己的性格,其实中国传统也有这种观点,就好像笔者在《评素食之六:中医如何看素食?》一文中,指《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纵、骄傲、刚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对人性情的影响。
  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动物在被杀之时的愤怒、痛苦、恐惧的情绪,人类吃下以后,也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因此所谓“荤食”,为何让人头脑昏沉,就是指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
  素食改变人内心,倒过来说,决定素食已经是内心的转变。一个人要从非素食而改变为素食,本身已经是心先变了,立志转变自己,之后才决定在饮食上改变。而在饮食改变之后,内心又逐步随着身体洁净而内心变化,互为因果。
  素食并非单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代表了前卫的绿色思想,亦是回归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并非来欲望的满足,而是当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泉源。
(来源:中国佛教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  &净空法师开示:吃素念佛并不就是修行
   净空法师开示:吃素念佛并不就是修行!
1、什么叫修行?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从前我们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人给我们阐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本相,所以我们的设法错了,见地错了,我们说法、做法都错了,这是错误的行为。毛病的行为招来六道三途的果报,错误行为变现这个境界;当初我们清楚觉悟了,把这些错误行为修正过来。准确、错误的标准,我们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对佛法要树立坚决的信念。佛是过来人,我们不相信过来人的话,相信谁的话?所以佛说的一切经,就是我们修行的尺度。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与经典所说的相应,这是好的,是正确的;如果与经典讲的不相应,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我们错了。错了要赶紧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2、所以修行,诸位同修要记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磕多少大头,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个作法可以说是什么?信教。佛有四种经,「教理行果」,你只有一个;你自己修行的方式,「信解行证」,你也只有一个。
  3、我信教,理不懂,行没修,固然每天念经、念佛,还是痴心妄想,还是干一些损人利己,干这些事情。不但佛经里面讲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还在造罪业。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还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纵然没有证果,你决定不堕恶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没到家,到家就证果了;功夫没到家,虽不证果也必得人天福报,这是决定靠得住的。
  4、所以修行在我们全部学习进程当中,是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教,相信老师的教诲;第二个阶段是明理;第三个阶段是修行;第四个阶段是证果。佛说的教理行果,我们自己的工夫是信解行证,这是精进。这个精进跟前面五力的精进不一样,那是讲的天堑法门,这是讲的专门。你选择一个法门,你挑选一部经典,一门深入,这个精进是讲这个意思。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能不能有成就,这四个字是症结,「修行精进」四个是关键。
  5、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讲开悟,常讲觉悟,什么叫开悟?什么叫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觉悟,就叫做开悟;把自己缺点矫正过来就叫修行,就叫功夫。这些名词术语不能解错了,不能够解偏差了,我们发明有不少人说到修行,认为修行就是吃素,吃斋念佛那叫修行,这是很大的误会。吃斋念佛是修行的样子,他是不是在修还不知道。
  6、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斋念佛。佛家的法门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念佛只是其一,不必这个办法用别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一门深入,这才叫真精进。
  7、所以诸位就明了,世降生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一个真修行人,诸佛护念。诸佛如来五眼圆明,前面跟诸位讲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看不到的,没有听不到的。真正发心修行,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戴,连那些妖魔鬼怪都信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还有妖魔鬼怪来捣乱,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么功夫?连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重你,即使冤家债户也不敢惹你,这些事理我们都不难懂。
  净空法师开示:不要被别人耍得团团转
1、有同修来问我,他家里赡养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有人告知他,家里不能够供佛像,供了这个佛像,所有的缘分都不敢到家里来了。我说:“什么缘分?”他说:“升官发财、生儿生女。”
  2、我说:“谁告诉你的?”他说:“有人告诉我的。”“那告诉你的人是妖魔鬼怪。自古以来,或者是现前,多少人家供佛菩萨形像,一家是事事吉利如意。”
  3、你们去念《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供养佛菩萨,只有什么人不敢来?妖魔鬼怪不敢上门。谈话的人恰是妖魔鬼怪,愿望你把佛菩萨像拿掉,他好入门来。
  4、现在这些谎言太多,异端邪说,我们自己心里要明了。换句话说,学佛的人不要去算命看相、看风水,用不着!学佛的人没有一样不自由,没有一样不吉祥。什么是好风水?你看到,心里很欢喜、很满足,这就是好风水。
  5、听别人胡造流言,那是真可怜!被人家应用,说得不好听,被别人耍得团团转,那才叫愚痴。所以不要相信这些,要相信自己。念念身心清净,这个才对。不被境界转,要能转境界。
  6、我们学佛的人,还会去找鬼神、还去算命看相、还去找人看风水,搞这个,全都是障碍,换句话说,就是根本不相信佛菩萨。心里面搀杂不清洁,你虽然念佛,你怎么能得清净心?你怎么能得禅定?你怎么能开智慧?
  7、吉凶祸福是果报,起心动念是业因,实其实在说,只要你尽力断恶修善,你的心修到一定的纯度,一切境缘当中你一察看,自己将来的运气、因缘果报,你都能清清楚楚。
  8、因缘果报,谬误百出,你真正灵通明了这个道理,你一生的际遇,无论是顺境、是逆境,决定不会自怨自艾,为什么?因为你知道,命运是自己造的。
  净空法师开示:一门深刻,成就学识;至诚感通,造诣德行
   1、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过错的主意、见解、说法、做法加以修改。
2、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若我们视一切人为佛菩萨、善常识,我们自己的修行,便已到了相称水平。
3、任何身份、任何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修美满的菩萨道。只有心里时常想佛、念佛,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工作。
4、修行第一要紧的前提就是亲热善知识,就是要一个好老师。你学佛、学道真正能碰到一位好老师,你就决议成就了。
5、修行人首先要阔别人事的烦扰;人事的干扰比环境的干扰重大得多。
6、要把佛陀的教导,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把经典中的情理,变成自己的思维境界。
7、念念续佛慧命,念念为正法久住,十方一切诸佛都会来加持。
8、学佛的人,起心动念、语言造作,都要做社会民众的好榜样。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就能入佛境。
9、要常记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模范。我们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
10、德行、伦理道德,是做人的基本。与不同宗教信奉的人交换,相对不可自赞毁他,必定要谦逊、谦让。
11、我们到世间来是作客,就像住旅馆一样,世间事与我都不相关;用这种立场住在世间,心永远坚持清净、同等、觉醒,就不会退转。
12、修行不能着相,感到自己修得不错,即已着相。不着相,可断分离根。学佛,要断恶、修善、离相,这是无穷法门的总纲要。
13、学佛的人,对已往所做的事,无论善恶,都不必追悔;既往不咎,当前众善奉行就是
14、规行矩步地做人,把自己的天职事件做好,如理如法,这是积功累德、修善因结善果
15、我们应该当真修学,至少在灾难来时,自己绝对不惊不怖,晓得借此机遇,可以转换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16、一个人真修行,一家人都沾光,都得福。真正修持得好,岂但自己得度,堕落在地狱的家亲眷属都能得度。
17、把本人的妄想、弊病、懊恼习惯统统忏除,叫真修行。
18、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见世间过。他思考的时间越来越短,思考的程度也越来越淡漠
19、真修行人,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把佛菩萨的教导,落真实 未审生活中,落切实待人接物中,才是真学佛。
20、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不论别人,不想别人,不谈论别人,就不会腐化。
21、学佛,要靠自己的力气断惑辨真,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 22、修行,要靠自己;自己不肯真修,却盼望佛菩萨加持,那是妄想。
23、学佛,从十善业学起;没有把十善业学好,受任何戒都是假的。 24、没有把十善业学好,该怎么生逝世,就怎么生死!
25、天天念佛、念经,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与十善业相应,这就是真修行。
26、四十八愿,是净土的中心(基础实践)。修行,一定要抓到核心,控制到原理原则(总持法门)。
27、净宗同窗早课读诵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向阿弥陀佛学习;晚课读诵第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五戒十善),用这个来检核检束差错。
28、修行是个乐事,解行都透辟,生涯是很快活的,这就是佛家讲的“常生欢乐心”。
29、损人利己、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的念头淡薄,学佛就有利益。 30、有动机,就是无明;把无明放下,就是修行。
31、修行不是叫你不造作,不是叫你不思想。一样地思惟,一样有看法,一样有言语动作,那修的是什么?断烦恼,要断的是贪嗔痴慢。
32、修德有功的迹象是:烦恼轻、智慧长。思想、见解、言语、做作,所有行动里面不生烦恼,这就叫修行。
33、这毕生中,绝不占人廉价,绝不跟人结怨。吃亏受骗,没有恼恨心,没有报复心,就是修行。
34、古人经常教给我们,听经要“消归自性”,修行要“转识成智”,这是教给我们修学两个重要的纲领。我们修学毕竟能得到些什么,要害就在这两句话。
35、佛法要往自性里面去求,才是真正的佛法。修行修什么?不过是恢复自己的自性三宝(觉正净)罢了。把“阿弥陀佛”变成自己的自性,那你就明心见性。
36、修行讲转识成智,是从心肠上修,这是最上乘的修学法。 37、什么是“识”?“识”是迷情,妄图分别执着。
38、什么是智?“智”是清净心的照用。心里头一念不生,六根对六尘境界样样清晰、样样明了,那是智。
39、贪嗔痴慢、分辨执着是识心里面才有的货色,一接触就变成智慧,这叫转识成智。
40、转识成智是修行主要的原理准则,你转不外来,你是凡夫;你转过来了,你就是圣人。
41、佛,教我们“福慧双修”,把“福”放在“慧”的前面,就是说不福报,修行会有良多障碍。
42、真正修行人,不怕障碍;阻碍愈多,提高愈快。把全体的时光与精神,用在道上,就不会退转。
43、“一门深入”,成就知识;“至诚感通”,成就德行。 44、一切法,都是从诚敬中学。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行、福报。
45、可能精进不懈,不须要依众,在家里修行也是一样。
46、念佛人,生活务必简略朴素,拒绝一切不用要的交际应酬。若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不是为处死久住,毫不参加任何运动。
47、学佛,是学把妄念伏住;能把妄念伏住,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48、佛在经里面说得清明白楚,“末法时代,净土成就”。真正想得到修行的好处,一定要专。念的经要专,修行的法门也要专,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都用不着了。
   净空法师答疑: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提问:有人说现前众生业障深重,念阿弥陀佛太慢,来不迭帮助众生,念咒可以即时赞助众生,请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净空法师答疑: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念咒不如念佛”,急难的时候愈简单愈好,咒比名号多,名号好念,只有“阿弥陀佛”四字,紧迫关头时,“南无”二字都不要念了。
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记录,有人向他求教:“你老人家如何教人念佛?”大师说:“我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他又问:“您老人家自己怎么念佛?”大师说:“我念“阿弥陀佛”四字。”
他问:“为什么教人六字,自己念四字?”大师说:“别人未必这一生中求生极乐世界,加“南无”是皈依、礼敬,这是客气话。这一生决定请求生净土,客气话统统免了,就是这一句佛号。”
《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字,多简单!愈简单愈有力量,六字不如四字,四字比六字更有力量!咒更长,愈长你的心力就愈散,愈不能集中;愈简单,你心的力量愈集中,能力发生力量。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念咒不如念佛”。
念经不如念咒,由于经比咒长。 念一部《阿弥陀经》,哪里能比得上念一遍“往生咒”简单?
往生咒比《阿弥陀经》简单多了,佛号又比往生咒简单。记住!愈简单愈有力量,这个不能有困惑,不能有误解。
  净空法师:选择法门要靠智慧,否则很难成就
1、在我们整个修学过程当中,选择法门十分重要,这个法门不但要能合适自己的根性,同时还要不妨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这样,修起来才比拟方便,否则很不容易成就。
  2、取舍法门要靠智慧,否则很难成绩。佛法的修学是以清净心为主旨,假如有妨害,这心就不轻易得到喧扰。所以,在今天这个环境之下,咱们个别的根性,持名念佛是最便利、最稳当、最殊胜的,所以我们抉择这个法门。
  3、法门选择了,接着要选择老师。没有一个好老师帮助你、指点你,法门选对了也很难成就。我们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老师的关联太大!
  4、有了老师,还要选择同学。同学相互商讨揣摩,菩提道上有伴,这很重要。如果有老师,没有同学,比如你走路,你一个人没有伴侣,你会走得很辛劳。老师是指路的,同学是陪你走路的,不一样,这不可以不知道。
  5、另外就是选择修学环境,每个人一生福报不相同、根性不相同、缘分不相同,所以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果然是利根,那就方便多了,为什么?他恬淡,本性柔跟,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不管是顺境、逆境,他都能保持身心的安静,这是修道最好的条件。
  6、你是中等根性以上,如果遇到好的老师,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确,你能够听得懂、能懂得、能依教奉行,这就好。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把你中上根性,在这一生当中,晋升到上上根性,这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许多。
  7、有很多人问我,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我老老实实告诉他,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不是升官发财,不是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有位置、有势力,不是的,而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能一直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有意义、有价值。
  8、我们过去生中造了许许多多的业,自己虽然不知道,然而阿赖耶里面习气种子在,它不但影响这一生,而且影响来世,这是个麻烦事情!我们纵然能活一百岁,一弹指就过了,有什么意思?可是下世的时间长,六道里头,哪一道都比人性的时间长,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净空法师:法门无量,我只跟随阿弥陀佛
佛说无量法门,说的时候应机而说,机不同佛说法不同,因而我们要学那个法门,依靠那个经典,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而后才不至于错解如来实在义。譬如佛跟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有,我们修净土就依净土经典,佛在其它经典讲万法皆空,你要说一切皆空,西方极乐世界也空,佛曾经说过;好了,你就不信任,你不是把自己这一次机会错过了吗?学那个法门就按照这个法门经典来修学,与这个法门讲的不一样,那个经典决定不能依附。
  实在这个道理很浅,并不是很深,不难懂。像现在在大学里念书,你学那一个科系,一定要依照这个科系本科的课程,你不能学别的科;你学的其它的科目,跟你的科目不相同,不但不能有帮助反而要损坏,这不是一个道理吗?佛在经上常常以医王来作比喻,这个比方就更显明。大夫给病人诊断开的药方,开给你的药方别的人不敢吃,害的病不一样,你吃这个药一吃就好,别人一吃就吃死。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药方,度八万四千不同的病人,怎么可以随意乱吃?所以我们修往生的法门,一定要依据往生经。佛在《大藏经》里面三经一论叫往生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天亲菩萨的《往生论》,这三种。《普贤行愿品》、《大势至圆通章》后人加进去,加得很好,也可以依靠,决定没有问题,现在称为五经一论。我们念佛求往生要根据这个经典那就没错,不能依靠其它经典。其它经典里面所说,与我们经典理论、方法、境界相应可以参考,不相应决定不能读,决定不要去看,我们自己的功行才真正有掌握、才会有成就。
  如果你什么经都看、什么经都学,你的麻烦就大,不但你自己修学不能成就,你也不能教化众生。你教化众生这里扯一点、那里扯一点,会把众生搞得困惑颠倒。今天学佛非常非常艰苦,我为什么不教佛学院,道理就在此地。佛学院开了许多课程,请了许多法师,把这些学生每天讲得迷惑倒置,如醉如痴,收不到后果。我自己学佛得一点利益,好在是很荣幸遇到善知识,一个人教,接受一家之言,走一条路,这很单纯,不庞杂
,不会有怀疑,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以后我们才了解,儒家、佛家所讲的师承,就是这个意思。我跟一个老师学,听一个老师的话,这一个老师对我要负责任。如果我还要去跟别人学,那这个老师没方法教。真正亲近善知识,依照古人那个师承,你跟定这一个老师决定不可以跟第二个人学,不能听第二个人的教诲,你才会有成就。老师对你要负因果责任,这个责任很重,把你的路指错、带错,他要受恶报。可是你自己不接受,你要到处听别人,还要看别的东西,那这个老师对你不负义务。
  古代往后师承恐怕已经没有,不可能,所以能不能成就完全在个人。换句话说,没有对你认真负责这种老师,老师要找这样的学生着实讲也找不到,完整靠自己的觉悟。真正觉悟、真正成就仍是要走老门路,跟定一个人学。我劝勉大家,我们今天跟谁学?跟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在那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读《无量寿经》接收阿弥陀佛的教训,阿弥陀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阿弥陀佛不教我们做的,我们决定不做,我们只听阿弥陀佛,不放任何人,你这终生决定往生。另外这有一个大德可以辅助我们一把―印光巨匠,《印光大师文钞》字字句句与往生经相应,常常读诵印祖的《文钞》跟印祖为友,听他的教诲,服从他的领导,断恶修善,敦伦尽分、坚信因果、诚实念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求往生、求出离三界六道,除这一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
1、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有个七宝池。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亲密,为什么?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而莲花都生在七宝池当中。
  2、经上讲,我们一发求生极乐世界之心,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就一个花苞。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决定错不了,未来你往生,阿弥陀佛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
  3、换句话说,莲花是自己修的,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供给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自己不种莲花,阿弥陀佛不能变个莲花来给你。莲花是自己种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你看有很多人念佛的时候能见到莲花,可见得这个事情决定不假。
  4、我们这里一起心、一动念,发个真心,“我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5、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点。我跟诸位说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这是你真正能得到的。
  6、这个莲花,跟西方极乐世界其余的境界不雷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变现出来的,它没有从小长到大,没有生灭法;莲花是我们自己种的,它会缓缓长大,到我们往生那一天,就长到那一天为止。
  7、所以花在经上讲“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花就无比之大。
  8、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个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这不是阿弥陀佛不公正,是我们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样,所以才有这样的差异。明白了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这个脑筋里,不能想别的,一定要想阿弥陀佛,一定要想极乐世界!
  净空法师:见到阿弥陀佛光亮,照触其身,天然引发自己自性的智慧光明
   选自(净空法师)2010年净土大经解演义(无量寿经)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
  这几句讲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佛与大菩萨们德行的感召,你见到他们,你不能不受激动,你就会以真诚恭顺心跟他学习,他有这种摄受的能力。所以讲这些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去,见我光明,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光明相好,你跟他接触,这是什么?自性般若智慧流露了。自性的德相,你受它感召,照触其身,这现前,所以你自做作然被它引发你自己自性里面的智慧光明,被它引发动来了。所以「泛爱众,而亲仁」这一句话好,慈心作善就是泛爱众,性德现前,自天然然,像阿弥陀佛一样,像诸佛与大菩萨观音、势至一样,首先你自己得安泰,就是得法喜,然后你的慈善心就开展了,自利利他。
  我们看到这里就知道,所谓教学者一定先受教育,先把自己学好,你才干教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自己把自己教好了,自己成就的是究竟圆满,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跟他一接触就被他影响,什么起因?智慧德相的感召,感召气力强盛。你只要受感召,你确定就不想分开他。
我在年青的时候跟章嘉大师,他真的有这种摄受才能,我们现在人讲他的磁场特殊好,没有事情也乐意跟他在一起坐两个小时,即便不说话,那个感触都非常的圆满,觉得是异常受用。他白叟家说话很少,非常难得,末后的三年,每个礼拜给我两个小时,这是什么?言教。诸佛如来教化众生,身教为主,言教是帮助,你有问题来发问,他给懂得答,许许多问题在他言谈举止当中你就领悟到。
  净空法师:烦恼重的人要下信心,赶快到极乐世界,你才会有成就
   选自(净空法师)2010年净土大经解演义(无量寿经)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派平等,成熟善根」。
  莲池里面,你看到莲花,你听到莲池水流的音声,波扬无量奥妙音声,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在教养。这是性德圆满施展,你到极乐世界就完全看到了。听到这个声音,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的心清净。想想我们现前这个环境,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让你生烦恼,你所看到的让你什么?生贪�痴慢,让你生起想占领、想把持,生起自擅自利,生起自私自利,生起这些念头。
这两个世界不一样,你到极乐世界见色听见所看到的,生起什么?生起清净平等觉,不一样。你看清净心,其心清净,清净心现前;无诸分别,平等心现前;正直平等,觉心现前。正直就是真挚,真诚清净平等觉,他现这个。这是解释在极乐世界,你六根所接触的,眼见的、耳听的,你所闻到的宝香,你所尝到的、所接触到的,统统都可以增加清净平等觉,成熟清净平等觉。
  阿弥陀佛教化众生的大智、大德、大能,在极乐世界才圆满体现。因为那个地方没有障碍,那个地方没有不良的习气,所以到那个地方不成佛,烦恼习气没有断,也即是成佛。烦恼习气没有断,他那个世界里头不起现行,你的烦恼生不起来。极乐世界贪�痴都生不起来,没有东西好贪的,为什么?一切你需要的都圆满具足,你还想贪吗?其实我们生在这个环境当中,在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大家都不贪。最重要的想想是什么?空气。非常钟没有空气,命都没有了,这样重要的东西,比什么东西都重要,谁贪空气了?没有人贪,为什么?太多了。在极乐世界就是太多,你想贪黄金,黄金铺马路的,太多了;你想贪瑰宝,爱好珠宝,珠宝是建造材料,你要那些东西吗?太多了。资源之丰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你就不想要它了。
  房屋是为所欲为,住的房子,想什么样子,它就变成什么样子,想什么材料,它就变什么资料。你看看经上讲的,想在地上,屋子在地面上,想在空中,它就升到空中去。房子里面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你想要什么,东西就在,想换件衣服,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旧的,旧的没有了,不需要整理。哪要这里蕴藏、那个地方,不需要!所以屋宇都很简单,里面干干净净纤尘不染。你说寓居多自在,衣食住行你不会起贪婪。跟一切人往来,一切人都是那么样的和睦,都是那么样的可恶,你那个�恚心生不起来,我慢心生不起来。所以无论是人、无论是事、无论是环境,你在极乐世界决定不会起烦恼。所以烦恼重的人要下决心,赶快到极乐世界,你才会有成就。
  佛,还在心中吗?
   在修行人中有句打趣的俗话:“学佛一年,佛在面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跟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学佛之人在五欲六尘的熏染下慢慢忘失了自己当初为了了生脱死而走进佛门的初衷,许多念佛之人在五欲六尘的熏染下匆匆忘失了自己当初为了求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而念佛的初衷。
  我看到有些念佛十来年的莲友,复又沉沦于烟酒麻将种种欲乐之中;我看到有些过去修学精进的莲友,竟然又杀生堕胎、妄言恶口、邪淫绮语,种种恶行,毫无害怕;我看到有些曾为空门做过许多功德的莲友,执知名利,拉帮结派,骄慢多欲……就像开端气味相投的一大群人,热热烈闹地积累在山脚下,大张旗鼓地一起向山顶进发,成果才到山腰,回首一看,同志只剩寥寥无多少了。那种心境,很不是味道。
  所以,不要去人多热闹的处所。依戒为师、依苦为师、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常常扪心自问:佛,还在心中吗?
  自己操纵住自己,信心动摇,一贯专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此生必生西方及时行乐 摘自《原平居士的QQ 空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手吃斋影视在线观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