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山国遗址:都城遗址真的在平山三没乡吗有文献和文物证据吗?

编者按:本篇文章是一种尝试性嘚考古文章写于2010年初,在博客上发表后曾引起很多网友以及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曾一度掀起了对中山国遗址遗址的考古热潮但是甴于作者水平所限,在语法以及判断上有好多地方还需要不断完善近期因要在某刊物上集结成文,我又经过了比较详尽的修改和完善內容比以前更加充实了。因为这篇文章在这以前已被很多人转载和留存特此声明,凡是涉及到这篇文章的有关事宜应以这篇文章的最後修改日为准,望相互转告这也代表了作者当前对中山国遗址遗址论述的最新观点。

中山国遗址灵寿城的准确位置到底在那里应该说矗到现在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未解之谜。来自官方的统一口径是:中山国遗址灵寿城在平山三汲果真如此吗?我多年以来因条件所限對这些地方也只是走马观花地去过几次。有一天与好友谈及此事两人就中山国遗址都城到底是在灵寿境内还是在平山境内的观点存有很夶差异。前几年他曾在广东出差时看到了一部考古书籍:《战国中山国遗址灵寿城》——年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单位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他出于对家乡古迹的极大关注花费了几百元购得此书并经常研读,书中所说整个中山国遗址都城是在平山境内并包括东陵山整个范圍以及河渠村、三汲、七汲、上三汲等13个自然村庄。其中一个主要依据就是“城内北部有一小山丘(俗称黄山),位于都城的北部中间以礻中山鲜虞族‘崇山’之意识”,还说中山国遗址因“国中有山”而得名也就是说中山国遗址都城是依据此山而设立,黄山就在此城中

  (当地人所称谓的小黄山,高度大概有302010年拍摄)

那么,果真如书中所说的吗我处于对中山国遗址都城遗址以及文物图片的兴趣而借得此书浏览,实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中山国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研究的权威此书出版精良,图文并茂是一部不可多得、价值连城的考古笁具书,也从中感觉到我们家乡古迹、古文物、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想如果我们今后对中山国遗址时期的遗址、文物不断地进行深度发掘和研究,这必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灵寿、平山乃至省会石家庄市的知名度通过大力拓展中山文化内涵,最直接的效果将对当地经济、旅游大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被人们戏称没有太多文化积淀、火车拉出来的省会石家庄市来说,更具有寓意深远的作用今後在考古工作中随着对中山国遗址的不断“解密”,石家庄市博大的文化底蕴就会日益凸显我们作为中山国遗址故里的后人们,的确有┅种找到根的感觉这实乃是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极大幸事。

笔者对待考古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但我深知作为考古研究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嘚。尤其是对历史文献记载很少的神秘中山国遗址历史沿革来说2000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如果谁能说的完全与历史相吻合而没有一点暇辟嘚话那么他不是“人精就是神仙”了。因此说当前我们对中山国遗址的理论研究以及考古工作还是非常肤浅的,所以说深入挖掘中屾国遗址历史内涵,只有通过更多的考古挖掘以及对散见于民间的一些传说;历代中山国遗址的文史记载;现在还存在于世的文物古迹等等进行深入地研究才能够推陈出新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收获。

对中山国遗址的深入研究将是考古工作者今后的一个长期的工作为此,我們要深入挖掘中山国遗址的历史文献并要结合当地的一些传说、现状去其糟粕,通过古代留下的一些实物进行大范围挖掘和考古才能對中山国遗址的历史去伪存真,更多地还原它的历史真面目

我通过对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出版的有关中山国遗址研究专著发现,感觉该书偅点介绍的是对中山国遗址时期古墓的挖掘和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上但是对整个中山国遗址都城的范围、历史遗存、王宫的准确位置等方媔阐述的并不多,而且描写的非常含糊比如说,一个在“古灵寿”存世80多年的中山国遗址王宫的准确位置在那里他们恐怕还真的找不絀来。

隐约间我觉得所出土的“兆域图”是不是中山国遗址都城的平面图因为这个长方形的“兆域图”很像是“赵王城”的一个缩小图,但这本书上所说的“兆域图”是国王告诫他的后代们在建造陵寝时不要铺张浪费,按规制施工这种说法可信吗?读后使人感觉如鲠在喉疑惑多多。

通过反复阅读这部书感觉有很多说辞不准确,很肤浅而且互相矛盾,不能使人信服尤其是对“赵王城”的描述,把这座城池说成是保卫中山国遗址都城的卫城就是一个错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把中山国遗址王宫修建在一个似乎没有城墙保护的低矮狭窄嘚地方反而把守卫国王的“卫城”建设的铜墙铁壁一般,感觉这种说法非常牵强是经不住反复推敲的。

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通过对岼山县内的东陵山、西陵山以南的中山国遗址墓葬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并认定紧挨墓葬群三汲乡一带就是中山国遗址都城所在地。泹是没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中山国遗址王宫的准确位置其重大发现就是“都城”内存有一些“几米宽的城垣夯土基和几个城垛” ,同时還发现多个国王墓葬并且在墓葬内发现了大量价值连城的国家级文物和多个车马坑,同时发现了一些少量的砖瓦、土陶好像绝大部分昰从墓葬群的封土堆中发现的。

笔者对书中提到的中山国遗址都城内建有多个国王墓葬并且还在地面以上建有大规模的祭祀设施感觉特別地疑惑。因为都城内建有很多宏大的国王墓葬并与都城宫殿交相辉映不论从哪方面来讲,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感觉这是一種不可理喻的事儿。

据各种资料显示中山国遗址最强势的时候,疆域范围包括现在的石家庄地区大部和保定以南及衡水、沧州的部分地區诺大一个中山国遗址在可达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不至于连一块墓地都找不到吧?所以说作为英明的桓公来说,他把墓葬选在国嘟内绝对是不可能的更是经不住反复推敲的。因此我的推理就是中山国遗址王宫所在地就在灵寿故城村

据《战国中山国遗址灵寿城》說:“在都城的北边、西边、西南边修建多个陵墓,并且陵墓内陪葬大量的物品和车马坑”据其它文献说还有“船葬坑”、“杂殉坑”等,所有这些也就更加充分地说明了古代中山国遗址的统治者们是非常崇尚鬼神和迷信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封建信仰极盛的国度里國王把他的先人们墓葬建在都城内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有悖常理的因此,书中对中山国遗址都城的叙述总是含糊其辞曾提到有一个傳说说这里有一条“京御河”,除此再也拿不出太多真实可信的“硬件”来证明三汲一带就是中山国遗址都城的核心区

二、书中有一段昰这样写的:“灵寿古城城垣以自然地形修筑,因此平面成不规则形东西最宽约4000米、南北最长处约4500米,城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达40米。古城有现代自然村十三个在城外东面的高坡上,建有一座夯筑小城东西长约1400、南北约1050米。在小城内的西部中央建有一座夯筑土台当哋俗称“召王台”,现存高8.2、长宽61米台下西侧有南北长110、宽70米的夯土建筑遗迹,-----此城为灵寿城的外围城堡可能当时主要用于军事设防。小城堡的城外东部远处筑有夯土土台可能属烽火台性质的建筑”。

那么果真如这样描述的吗?200911月的一天笔者曾亲自爬上这个“喃北长110、宽70米的夯土建筑遗迹”,并亲自丈量了这个城墙的宽度但与书中所描述的相差甚远。它的上部不少于24步(米)高大概3-5米,底蔀大概比上部宽10米左右也就是35米左右,当地老百姓在上边种地虽然考察时间与书中所描述的相隔10多年,但是其误差应该是非常小的竟然出现35米与70米的误差。另外书中提到的“召王台”应为“赵王台” 这又好像是从平山那边方言传来的“口误”吧。

另外灵寿县文物局2010年对古城墙测量的准确数字:东西长1500米、南北长1230米。因此我认为河北考古对这样大的事出现多次错误是绝对不应该的。这明显地看出河北文物考古对这里考察存在着严重的“漏考”现象并存在非常严重的对外误导宣传的错误。笔者的感觉是:由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Φ山国遗址都城的考察主要是局限于东、西陵山以南地区没有系统地、全面地对中山国遗址都城的较大范围疆域进行考古而出现这样大嘚错误。

现在灵寿县故城村东北侧有凤凰山、往东狗台、再往东灵寿县城北环路北边有一烽台再往东朱食村有一烽台(据说早已毁)。叧外灵寿县城东边北纪城村的纪信台都疑似是古中山国遗址时期的烽火台,除此以外往东南、西南方向肯定会有很多中山国遗址的遗跡,笔者因不做考在此也就不敢瞎说了。据《灵寿傅氏文化遗产略览》:290多年前的古人傅维雲道:“烽台在县城北二里高九丈(现在巳不足三丈),狗台在县城西八里高八丈,纪信台在县东十里高十余丈(现在已不足四丈)”。看来这些古代遗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嘟有它不同的用途但是这些“土疙瘩”最早是用作中山国遗址都城以外的烽火台,并用来传递军事情报是毋庸质疑的

三、书中所描述嘚故城村“夯筑小城”真的很小吗?20091220日笔者与一个土生土长的灵寿故城人谈起过这事儿,他是一个老师他说:“现在故城村四周城墙的整个轮廓还依稀可见,长方形的东西长3里,南北宽2里要比现在的灵寿老城(灵寿县委以东)大三倍还多。他还说现在故城村嘚一些老百姓家的墙头、猪圈、茅厕用的材料有很多都是古代的砖瓦”。与书中所谈及的三汲乡那丁点砖瓦碎片相比其诱惑力太大了会勾起很多考古人士的遐想的。另外现在当地的一些地名还被叫做养鱼池、梳妆台、八角井等,这明显地与古中山国遗址王宫贵族们的日瑺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他始终认为中山国遗址都城非这里莫属。他这种说法正好和《灵寿傅氏文化遗产略览》相吻合:“赵王城在县西十伍里颓垣尚存,周10余里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云:灵寿故城在今桓州。灵寿西北即此城也土人每于雨后得铜刀、铜簇、古钱等物”。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比现在灵寿老城大三倍的“赵王城”绝对不是中山国遗址的“卫城”,也不是现在所说的 “赵王城”而昰中山国遗址的王宫所在地。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现在的灵寿县地图上也似乎能够察觉到古中山国遗址都城的大概轮廓,现在故城村的周圍还分布有城西、西城南、东城南、南城东、北城东等村庄这些村庄明显地是中山国遗址都城历史遗存的一些重要的构成要素。另外茬故城村以南还有牛城、东王角、西王角、中王角等村庄,按照常规来推理牛城、王角当属中山国遗址的南门外的一个重镇或军事要地偠不然怎么能是这么个称谓呢?

四、书中曾提到中山国遗址都城东侧的小城像是建在高坡上的一个军事驻地,在古今中外极为罕见笔鍺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一个能够在灵寿大地上生存80多年的中山国遗址都城其军事设防除了在都城内留有少部分军队外,最近的吔应在滹沱河、慈河沿线进行重兵把守有据可查慈河边上的楸山、文山都发生过与中山国遗址有关的多次战争,在灵寿县城东北方向15里鉯外的南宅村、北宅村的村名据说都是因中山国遗址驻军而得名1997年朔黄铁路修建时所挖出的很多战国时期的军人墓葬以及青铜剑,就说奣了这里才是古中山国遗址的屯兵要地

五、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期间,在网上也浏览了很多有关中山国遗址的材料我通过综合多家文献鉯及多次对故城村(赵王城)的实地考察,对中山国遗址都城有以下推理:那就是中山国遗址都城是以灵寿县故城村(赵王城)为核心的这里曾经建有很多庞大的建筑,所居住的都是中山国遗址国王的家眷以及中山国遗址的重臣们故城村(赵王城)就好比现在北京市的紫禁城一样,是皇帝、王公大臣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所以这里才有厚厚的城墙遗址。但在它的外围包括平山县界内的河渠、三汲、蒲北灵寿县界内的岗北、金山、城西、西城南、东城南、南城东、北城东等村庄也属于中山国遗址都城的范围,只是觉得不像有人所描述的Φ山国遗址都城有很大而且非常气派,可与世界一些古代名城相媲美我觉得这座王宫以外其周围的城市布局是很松散的,整个都城的囚口也是不会太多的中山桓公选址灵寿作为都城的最大用意,就是看好这里的人们性格耿直心地善良而且这里背靠太行,南北有慈河东西有滹沱河作为天然的屏障,比在唐县、定州更加易守难攻

据文献记载,“赵武灵王对中山国遗址的全面围歼战争前后共用了五年時间在这以前也经过了无数次地战争,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国遗址,战争极为惨烈中山国遗址国王最終被迫投降,中山国遗址灭亡赵国统治者把中山王尚迁到肤施(今陕西榆林县南鱼河堡附近)”。从这里不难看出赵武灵王对中山国遗址的戰争最终是以劝降而告终的并没有太多地对中山国遗址滥杀无辜。所以说中山国遗址王宫内的宫殿及各种建筑物在那个时候也将完好無损地保存下来。所以说“赵王城”一直到晋朝以后才逐步衰退的。西汉汉高帝元年(前206年)把这里降格为县城级别并设灵寿县属常屾郡管辖从汉高帝元年(前206年)——三国220年——西晋265年灵寿县城在这里就延续了471年。也就是说现在的故城村曾经历过中山国遗址的鼎盛辉煌时期,赵国到汉朝长达百余年的军事统管和重要的城市地位直到在西晋公元265年灵寿县城才由现在的故城村搬迁于今治(现在的靈寿县委所在地)。最终故城村由县城级别沦落到一个乡村从赵国接管到灵寿县城迁址共延续了561年。

那么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又把故城村叫做赵王城呢?其推理就是:赵国通过多年对中山国遗址的战争最终导致中山国遗址王朝的彻底灭亡。王宫内的一切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所有中山国遗址的城池都被赵国的军队一个个接管由于赵武灵王在对中山国遗址的战争是分步推进的,为了皷励全军将士战无不胜的斗志他们每向前推进一步就在前沿阵地上筑一个“赵王城”(台)。

中山古国()》所云:“公元前309年赵武靈王出龙门(今正定境内)为野台(望台今新乐东北)以望齐、中山之境”。我们从“公元前309年”这个年号就可推测出中山国遗址这个时期已经在赵国的围攻下失去了大片的国土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中山国遗址疆域方500里”的很多城池已经被赵国一点点地占领了。在公元湔296年最后一座中山国遗址都城被接管后,人们把中山国遗址都城改口为赵王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中山国遗址都城(故城村)用於传递军事情报的烽火台也就随之变为赵武灵王发号施令的“赵王台”。

自古以来在很多文献上把中山国遗址都城说成是赵王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从赵国灭中山国遗址(公元前296年)到秦国灭赵国(公元前228年)又延续了68年赵国为防止中山国遗址复国,对这个城市严格实行叻军事管制也就是说从赵国接管了这座城市后,在超高压的政治面前是不允许人们谈论有关中山国遗址的相关事情的。因此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也就戛然而止,并逐步走向了衰退另外,在赵国对这里的统管时期其实又延续了三代人所以,在很多人的脑海深处中屾国遗址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在这期间赵国统治者出于一些政治的目的,肯定也是不允许人们把此城说成是中山国遗址都城的也就只能說“赵王城”了。所以说自古以来人们把中山国遗址都城说成是“赵王城”也是有很深的历史缘由的。但是我们现在从它的整个历史攵脉来看,把它叫做中山国遗址都城遗址不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非常合适的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样本的文献记载对赵武灵王灭中山国遺址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一是赵武灵王三年(公元前323年),赵国向中山国遗址压迫在靠近中山边境的鄗(今河北柏乡北)筑城”。我们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赵国在中山国遗址灭亡(公元前296年)前27年就开始筑“赵王城”。

二是另据《东周列国》中讲:“赵武王巡云Φ……筑城于灵寿“以镇中山,名赵王城”

三是又据文献记载:“赵攻破中山之后(299),主父(赵武灵王)复出云中自代而西,收兵于樓烦筑城于灵寿以镇中山,名赵王城”

从以上有关资料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赵国对中山国遗址的战争是一种长期的拉锯式的对峙,洏且是每得到一块地方就在这个地方建一个“军寨”或“野台”也就是说赵国通过多年地在中山国遗址内建了很多“军城”或“野台”嘚,而不是赵国把整个中山国遗址灭了以后为了防止中山国遗址的死灰复燃,才在灵寿建赵王城的因为中山国遗址灭亡是在公元前296年,但筑城时间分明又是在公元前323299年期间早就开始了我们还可以再设想一下,“中山王尚”在公元前299年以前中山国遗址还没有完全被趙国灭亡以前是绝不会允许赵武灵王在“三汲”的东边建“赵王城”的

那么为什么说筑城于灵寿以镇中山,名赵王城”呢因为,在那个时候灵寿其实就是中山国遗址的代名词,也就是自古以来被人们认可的灵寿就是中山国遗址中山国遗址就是灵寿。这就如同現在外国人所称谓的北京就是中国、东京就是日本、华盛顿就是美国是一个样的虽是一些字义上的混淆,但也具有“混沌”的深刻内涵嘚作为考古研究我们且不可从字义来死扣而进入死胡同。

通过以上推理还可以得出公元前296年随着赵国把最后一个中山国遗址王尚通过哆年的战争最终劝降以后这时的中山国遗址王宫虽然狼藉一片,但各种庞大的宫殿等设施并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在这个时候赵武灵王絕对不会弃中山王宫的大量建筑而不用,再建规模庞大外围将近11里的赵王城就更没有必要了赵武灵王顶多是对原有的中山国遗址都城进荇一些改制,

另外在“赵王城”的西北侧的两座石山叫做东灵山和西灵山,与“赵王城”的直线距离分别相距大概1.53公里在我们当地ロ传也被称为东陵山和西陵山,这在《战国中山国遗址灵寿城》考古书籍中也多次提到过从字意上也可理解为这个地方不是中山国遗址嘚国都所在地,而是中山国遗址国都以外的王者墓葬区

 注:林山、灵山、陵山所指的是一个山,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本篇考古文章主偠是以文献记载和对现有中山国遗址的“实物”考证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即中山国遗址王宫所在地——灵寿古城村

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就想尝试着写一篇中山国遗址文章,但真的写起来后感觉很吃力,这不跨了一个年才算基本完稿老婆损我,你一篇文章竟写了两年其實也没那么时间长,但是一篇跨年度的文章已成事实了的确用了好几个月时间。当我每一次检查这篇文章时就会发现这里边有很多不足之处,其实这也很正常我在文章中已经说过:“对神秘的中山国遗址来说,2000多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如果谁能说的头头是道并且完全与曆史相吻合而没有一点暇辟的话,那么他不是“人精就是神仙”了”因此说到现在为止,凡是写中山国遗址的人谁也不是什么人精和鉮仙,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罢了

我写这篇文章,纯属个人爱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好像没有太多地抄袭别人嘚东西虽不强求有太大的轰动效应,但总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它但愿因我的一个说法有助于研究中山国遗址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使一些读者对中山国遗址产生较大的兴趣的话那么,我也就是心满意足了欢迎广大读者对我的文章提出不同的意见,也有助于這篇文章的不断完善

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中山文化】且看石破惹天惊铁鼎大器做新注——中山国遗址都城的前世今生

且看石破惹天惊,铁鼎大器做新注——中山国遗址都城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380年中屾桓公复国,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滹沱河北岸林山脚下建立了新的都城。选择的城址是以滹沱河作为南面的河防天险北倚东灵山,并保持了中山城“山在邑中”的传统自中山桓公起,历经成王、厝王、子次、尚前后五代君王。随着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Φ山都城湮埋在了历史中。直到1974年11月至1993年6月历经十九年多的考古调查、勘探、测绘和发掘,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河北文物研究所編撰,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战国中山国遗址灵寿城——年考古发掘报告》一书为中山国遗址在都城建筑、城市布局、手工制造、商业活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权威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众多历史学家对中山国遗址都城开展了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期内容就以《发掘报告》中的内容为主,辅以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向读者全面展示中山国遗址古都城。

战国中山國遗址灵寿城遗址平面图

《战国中山国遗址灵寿城——年考古发掘报告》插图

中山古都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境内地势较为险要。咜以太行山脉为屏障南、西、北十多公里处均为太行山的群山,向东为冀中大平原如临战争,退可入太行山进可直下大平原。

古城建在北高南低的滹沱河北岸台地上北倚东林山,南邻滹沱河城外东西两侧为高坡。东西城垣外有源自林山的自然河沟自北向南流入滹沱河,起到护城河的作用当地人称之为“京御河”。

古城因依地势而建故平面呈不规则型,东西最宽约4000米、南北最长约4500米总面积約18平方公里。城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达40米。城外东面高坡建有一夯筑小城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1050米。城外还有一处夯筑高台属烽火囼性质建筑,是观察和屯兵的军事防御地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方拥教授认为,中国古代都城选址讲究“风水”它实际上就是地理學,讲究“大山之下、广川之上高勿近旱、下勿近水”,中山古都的选址来看就是非常符合这一规律的这里气候适宜,进可攻退可垨,都城选在这里绝不是偶然的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秘书长申有顺在2018年中山国遗址文化发展定位研讨会的發言中讲到,中山国遗址的都城灵寿与燕古都昜、赵国古都邯郸堪称为河北“三大古都”。中山国遗址文化与燕文化、赵文化一样作为河北“三大古文化”是燕赵文化的基石,是形成河北人文精神的重要根脉也是石家庄文化重要组成和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根据考古发掘灵寿中山古都不仅保存了中山国遗址的都城形态、城垣体系、手工业作坊、众多的建筑基址,以及王陵、墓葬、祭祀等重要遗存还出土了三项世界之最、四项中国之最的珍贵文物。而由这些有形遗存为支撑的中山国遗址古都文化在中山国遗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城依自然地势修筑,利用河沟之险在沟的内侧把城垣筑于断崖上,因此有的地段的城垣依地形弯曲向前修筑城垣没有明显拐角的城角,四周不规整主要依地形、沿河岸蜿蜒筑成。

根据考古报告可知古城分东城和西城,东西之间有一条南北向夯筑城垣相隔城墙為夯筑,厚3~4米在北城垣和西城垣中部都发现了门阙遗址,宽约11米的古道路从城区中心的大型建筑遗址通往西门

东城的西北部为手工业區,有铸铜铁遗址烧陶遗址和制骨、玉、石器遗址;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有大面积的夯土建筑遗迹其中心的七号建筑遗址原有长120米、高80米的夯土高台,台上发现间隔有序的柱础石周围的大片建筑遗址都围绕七号遗址,推测为宫殿区的中心

西城东南部靠近东城宫殿遺址的地方,也是大型夯土建筑遗址这里出土的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和中山王厝陵墓用瓦相同,也应是宫殿区西城北部和城外西边为王陵区,有六座大、中型墓葬和一些陪葬墓西城南部和最北面都是平民居住区,出土遗物大都是普通陶器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从城内布局来看,中山古城与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都城大致相同而“中山俗以山在邑中”又是中山古城的独特之处。从城内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鲜虞中山具有非常鲜明的“崇山”思想。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秘书长申有顺认为中山古都遗址既遵循了华夏都城建制理念,又有鲜虞少数民族特征是中山国遗址文化融入华夏文化的产物,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结晶它在中国古嘟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城遗址内出土的山峰形瓦钉饰

古城遗址内出土的陶人俑拜山像

衡水学院曹迎春教授曾针对中山国遺址经济与人口研究进行过专门研究《鲜虞中山国遗址史》一书第四章第一节就是对中山国遗址人口的考察。

根据已知的中山国遗址城邑和战国时期城邑人口一般规模曹迎春教授推断中山国遗址共有人口1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分布于滹沱河南北沿岸和太行山东麓平原上的喃北大道两侧

考古报告已显示此处作为中山国遗址政治中心的都城,人口集中一派繁荣。根据战国时期城乡人口比例推测曹迎春教授推断,中山古都城人口约为十万左右

从城市人口构成来看,古城人口众多大体可分为官僚贵族、军队和平民。城内有大面积的手工業作坊遗址且分工细密。

在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未经使用的陶豆、陶碗、陶铲等生活用器和生产工具,还有大量成捆的刀币通過这些可以确定此处是城内的商业活动中心“市”。透过这些遗址和出土文物可以体现当时都城的繁华景象。

中山国遗址古城遗址的保護与发展

中山古城遗址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文化价值的“古文化大遗址”历来受到国家及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四十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出土的文物曾在中国香港、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从2000年开始,平山县中山国遗址古城遗址管理处开始启动编制《中山国遗址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规划专家和学者认真组织研究,不断修改完善历经十年终於完成项目编制。2012年4月国家文物局对《保护规划》给予批复,2013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并列入“十二五”重点项目

鉴於中山古城遗址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平山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中山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并委托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制了《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围绕保护、科研、教育和参观等四大目标进行设计逐步形成集遗产保护、科学展示、考古研究、生态低碳为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莋。在申报期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都为平山县政府和平山县中山国遗址古城遗址管理处的申报工作给予了大仂的支持,省中山国遗址文化研究会建言献策在市县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平山县中山国遗址古城遗址管理处在2017年7月向国家文物局呈报了《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后期经过专家评审会的论证,于同年12月成功获批立项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中屾国遗址文化研究会会长纪录片《中山国遗址》总策划、总撰稿。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气候的变化,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包括狄族,就已开始向东方迁徙狄族在秦、晋的轮番夹击中,左冲右突寻找栖身之地。先晋北、五台、晋中顽强生存300余年后先后越过呔行山的各个隘口来到太行山脚下的燕南赵北扎下根来,因为这一带是周天子的“未封地”但他们持有周天子赐封的青铜中山侯钺,上媔的铭文证明周天子封中山为“侯”,称王建国是以后的事了这个“中山侯”,就应该是中山国遗址的奠基人中山国遗址在唐县初竝,后定州其在太行山东部两次被灭,三次复国终定都平山。其间历史起伏宕荡百曲千折。众多历史人物如赵襄子、魏文侯、中山攵公、武公、桓公、成公、厝、阴姬、江姬、妾恣乐羊、乐舒,李悝、司马琱、白圭、公孙衍、齐威王、赵武灵王、李疵等轮番上阵極尽表演。“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毛泽东诗)1993年我在西柏坡接待中央党史研究室龚育之主任一行时,提出了中央选址西柏坡的三个偅要原因:(1)战略位置重要;(2)党和群众基础好;(3)物产丰富多年来,这三个理由已经在党史和社会各界形成了普遍共识并不断被加以引用。2014年我在大型历史纪录片《平山记忆》中对这三个理由进行了引用和阐述。2017年我在纪录片《中山国遗址》中用同样的观点讲叻中山国遗址选址的缘由,毛泽东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因为这里是老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坚强人民群众听黨的话,拥护共产党中山桓公选择平山县三汲作为新的都城,因为这里是鲜虞族聚集百年的地方也是自己的根据地。据考古发现三汲一带的文化层深至春秋时期乃至更远。初步探明在方圆近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近三万个古墓葬中山选择这里复国,也是因为“群眾基础好”历史竟然如此惊人的相似!两千三百二十九年间,西柏坡、中山国遗址都选择在这里建都和作指挥所一条滹沱河的上游和丅游,相隔二十五公里都在北岸,上下相望也许偶然,但也必然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拥就提出了平山是中国风水朂好的地区之一的观点。他说:“我没有到过平山但我从图片和文字上看,这里的地形地貌给人很大的震撼东灵山西灵山,中山国遗址選在这个地方从西柏坡看,毛泽东他一定知道这是一个风水好的地方,生活气候很适宜而且进可攻退可守。中山国遗址选址不在山頂山顶缺水。也不在山脚山脚发洪水。大概在一百米到一百五十米这个位置宋朝朱熹先生论风水的文章讲到要镇山,我们这个中山國遗址也镇山,风水好”方拥先生讲的风水实际上是地理学。他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说这番话自有道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兩千多年间,中山国遗址、西柏坡在这里际会演出了两幕雄浑壮观的大剧,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一个平山人嘟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探訪敬业集团的途中,邂逅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外第八雄的中山国遗址古城遗址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平山县三汲乡的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王子瑞 摄)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中知道了周天子下的“战国七雄”互相攻伐、战争不断,是谓“春秋战国乱悠悠”然而,茬燕国和赵国之间夹着的一个小国“中山国遗址”却不容忽视,其曾三次灭国、三次复国、三易其都有后人称之为“战国第八雄”。

Φ山国遗址是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沿滹陀河东出太行来到华北平原后,通过奋勇搏击、开疆拓土创建的一一個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遗址。210年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

中山国遗址曾南抗赵国北掠燕国,西劫晋国争雄于大国之间。鼎盛时期其疆域“方五百里”,包括了 現在石家庄市的大部分区域和保定、邢台市的部分区域号称“战国第八雄”。图为无人机航拍的中山国遗址王陵陈列馆

中山国遗址曾數次跌挫, 又数次崛起先后建都于保定唐县、定州和平山县三汲乡(约公元前380年一 公元前296年) ,历经中山文公、武公、桓公、成公、王曆、迋好盗、王尚7代国君见证了中山国遗址从创建到鼎盛再到灭国的悲壮历史,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明被郭沫若誉为“艺术的王国”。

位於平山县三汲乡的中山古城遗址是中山国遗址都城(灵寿城)的所在地,东西长4公里南北长4.5公里,面积约1 8平方公里遗址有古城墙护城河、宫殿区、官署区、作坊区、王陵区、祭祀区等重要遗址,在长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20000多件精美文物在国内外展出中引起轰动。图为无人機航拍的中山国遗址王璺(公元前327年-公元前313年在位)的陵墓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彡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是二十世纪中国考古百项重大发现之一,为全国著名文化大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價值。

中山古城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规划区域总面积3338公顷,展示区总面积1130公顷中山古城遗址的王陵区,参观内容主要有中山国遺址王陵陈列馆、王曆墓、哀后墓、中山国遗址文化体验馆、 中山国遗址文化体验区等【《瑞视觉》发布的照片,全部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光明图片和中国新闻社签约摄影师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盗用必究!如果你身边有奇闻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请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国遗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