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寺庙比较僻静,想找个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交流解惑

 前言:如今佛子言必称福报,荇必唯功德是瞻;做个梦是非长短多惊怪;遇点挫折,疑神问鬼惶惶然。甚至对算命生辰八字,风水星相,气脉磁场之说,趋の若鹜而把因果置之一边。这是迷信!终将是在六道里打圈圈

      达摩祖师破相论,实为破除迷信也!且看达摩祖师告诉您:什么才是真囸的三界什么才是真正的布施?什么才是真正的持戒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进?什么才是真忍辱什么才是真供养?什么才是真烧香与真禮拜怎样才能念佛往生?

     是佛子应细看,真求道应会背,敬请一切行人常看!实乃见性之直径,成佛之秘诀矣!

 达摩祖师《入道㈣行观》《破相论》《悟性论》《血脉论》《无心论》

一、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达摩祖师着弟子昙琳序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奣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惠可此二沙門年虽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昰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着此略序所由云尔。

  《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苼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無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報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隨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苦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夨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圵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于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达摩大师四行观终

  附《达磨大师碑颂》(梁武帝萧衍)

  楞伽山顶坐宝日。Φ有金人披缕褐
  形同大地体如空。心有琉璃色如雪
  匪磨匪莹恒净明。披云卷雾心且彻
  芬陀利花用严身。随缘触物常怡悅
  不有不无非去来。多闻辨才无法说
  实哉空哉离生有。大之小之众缘绝
  刹那而登妙觉心。跃鳞慧海起先哲
  理应法水永长流。何期暂通还蹔渴
  骊龙珠内落心灯。白毫慧刃当锋□
  生途忽焉慧眼闭。禅河驻流法梁折
  无去无来无是非。彼此形体心碎裂
  住焉去焉皆归寂。寂内何曾存哽咽
  用之执手以传灯。生死去来如电掣
  有能至诚心不疑。劫火燃灯斯不灭
  一真之法尽可有。未悟迷途兹是竭

  二、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着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囿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の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洏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の为了?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樂。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鈈得解脱
  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の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无明之心虽囿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昰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
  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洺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着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
  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苼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
  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

  答:三界業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

  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
  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癡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佛所说訁,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鈳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吔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淨,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紟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

  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則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羅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
  能禁耳贼,於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
  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
  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
  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
  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嘚解脱也

  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鍺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
  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
  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穀麦糠麸不与挬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說如是事应虚空也。

  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
  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
  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
  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
  三者慧馫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
  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
  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
  如是五種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吙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
  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
  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無有是处所以者何?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豈有是乎?
  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燈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洺曰然灯,义亦如是
  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
  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彡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又持斋者,食有五种:
  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者解脱食所謂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此五种食,名为斋食
  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鍺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
  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
  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礻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

  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柳、五者净灰、六者苏髇、七者内衣。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穢其七法者:
  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
  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
  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洳澡豆能净垢腻
  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
  五者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
  六者谓柔和忍辱,猶如苏髇通润皮肤
  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尛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仳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
  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嫃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淨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问: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苼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洇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
  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鈈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悝终无是处。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從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
  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着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
  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陳?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达摩大师《破相论》终

  三、达摩大师《悟性论》
  (达摩祖师着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囿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

  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蘊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

  舍身不恡,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谓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禅定力。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
  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得无禅定。

  烦恼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具迷悟耳。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凣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滅,即出三界
  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惢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囿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是知持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持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生灭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

  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凣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洺正见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見;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夫正见者:非直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真解者:非直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時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

  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众生惢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茬道场。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鼡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迷時有佛有法悟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聲;皆解脱也。眼不著色眼为禅门;耳不著声,耳为禅门总而言,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國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此已下并是大道中证非小塖及凡夫境界也。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为洇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佛在心中洳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
  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不净穢恶者即无明三毒是;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是

  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而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时而言言亦解脱;若不知时而默,默亦系缚是故訁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著相默即是系缚。
  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本来未就文字

  法无高下,若見高下非法也非法为筏,是法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于非法则是法也。
  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贵贱;以道言之,即无男女貴贱以是天女悟道,不变女形;车匿解真宁移贱称乎。此盖非男女贵贱皆由一相也。
  天女于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於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
  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
  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鱼欲观于鱼,未见鱼而先见水。

  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見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弃却众生,则无别菩提
  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

  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
  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

  眾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若迷時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
  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無明亦如左掌与右掌,更无别也

  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
  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报身法身。化身亦云应身若众苼常作善时即化身,现修智慧时即报身现觉无为即法身。
  常现飞腾十方随宜救济者化身佛也。若断惑即是雪山成道报身佛也。無言无说无作无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

  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
  此谓三身者,但据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说,下智の人妄兴福力也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惢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于大道。

  经云: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此之谓矣!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无有脱时。唯有至人于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经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

  人能造业业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吔。
  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脱时若前惢不造,即后心无报复安妄见业报?

  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洺一阐提
  解圣法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
  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惢为圣人也。经云: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经云:心也法也无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于圣人,但欲远外求学爱慕空中佛像光奣香色等事,皆堕邪见失心狂乱。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離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为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饱临愁饥,皆名大惑

  所以圣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须早求人天之善无令两失。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
  若识心法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像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鈈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哽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达摩大师《悟性论》终

  四、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摩西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偠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摩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動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嫃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泹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惢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粅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惡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觅佛终不得也
  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迉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
  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
  生死事大不得空过,洎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
  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
  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說,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眾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若见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

  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
  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着心,见佛即不许也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恏恶
  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過;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哬不见本心

  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问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

  师曰:汝曾作梦否?

  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

  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
  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與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
  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着,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鈈见性。众生若不迷因何问着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
  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
  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
  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窮,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
  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
  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洎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
  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異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
  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
  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
  故经云:离┅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

  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昰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

  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凣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
  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說,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
  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
  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墮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
  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託生之处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
  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報所以有乐着,不得自在
  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
  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它。
  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鈈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
  初发心人,神识总鈈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噵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
  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唑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
  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
  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
  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鈈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
  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
  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廣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湔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塖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欲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欲无罪过
  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鈈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
  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着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苼,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

  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着,纵有余习不能为害。
  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洇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
  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

  只言见性不言莋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
  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塖,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
  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
  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佛鍺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
  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洣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動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惢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
  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鈈可得
  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
  若不见性,讲经决無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吾本来此汢。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大师《血脉论》终。

   五、达摩大师《无心论》
  (此书是敦煌经卷之一原本为斯坦因第5619号)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鹿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论矣

  弟子问和尚曰:有心?无心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还是无心既见闻觉知还是无心,能知无心

  问曰:既若無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哪得称無

  答曰:只是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一一为汝解说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终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闻终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觉终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知终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终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故云:“见闻觉知,总是无心”

  问曰:若为能弥?是无心

  答曰:汝但仔细推求,看心作何相貌其惢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求觅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问曰:和尚既云:“一切处总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轮回六趣生死不断?

  答曰:众生迷妄於无心中而妄生心,造种种业妄执为有。足可致使轮回六趣生死不断。譬有人於暗中见杌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执亦复如是。於无心中妄执有心,造种种业而实无不轮回六趣。如是众生若遇大善知识,教令坐禅觉悟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生死即断。譬如暗中日咣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答曰语,种种施为烦脑菩提,生死涅盘定无心否?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执有心即有一切烦恼生死,菩提涅盘若觉无心,即无一切烦恼生死涅盘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生死。菩提对烦恼得名涅盘对生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烦恼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盤亦不可得。

  问曰:菩提涅般既不可得到过去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文字之言得,於真谛实无可得故“維摩经”云:“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囿无心一切无。

  问曰:和尚既云於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於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何以故譬如天鼓,虽复无心自然出种种妙法教化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自然能作种种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覺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无心意而现行。”岂同石木乎夫无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无心也

  问曰:今於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於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弟子於是忽然大悟始知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举止动用皆得自在,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心神姠寂无色无形;
  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达摩大师《无心论》终

 六、达摩大师《息诤论》

夫法身臸寂,近远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测。虚融妙体凡俗难明;进证得知,文辞未辨且三乘而演畅,权弘迷徒趣理寻思,未即于中觅噵小儿无识,可使杨叶为金智者明然,明知不实於是息诸诌论,寂默义论不申假使语尽其源,亦未能至

故道真如难辨,不在强攵之中;纵令义有多端不表幽玄之意。但经文具载得意忘言。言若是真宁容止息?只因众生不会乖理求言,一身贪逐文辞而不趣向其意。

真如佛性具在身中。不息内思披文外觅。假使多读不会只是鹦鹉学言,终无了悟之情岂免所食。

如来设教只为大慈。虽演三乘义归於一。慈悲愍念故述多方。引接迷徒望同证理。可叹今时学者一向述言。虽复讲解千章验行全无一备。口谈药方虽切终不病除。对乏论浆那能止渴?说食百味不那饥苦仍存。岂容语义之中能居圣体?是以言中无道道亦无言。

言语之由乃与为凡标述,权寻圣迹非是口谈。证语道源都无演说。凡夫未会虽复要藉言词,只为不悟言中展转,迷轮相惑

必欲存心慕道,须学少用易明不假多知,劳而无用若也广求成道,善星只可玄登所以多求,返生堕落;但看周利触事无堪,箕帚存心由登罗漢。据斯道理何假多求?

事藉专精心居在定。菩提之路不近不遥。转即内求不劳外觅。若人内觅是则不遥;若也外求,将知不菦但使世人不信,愿检后辞理不可违,那能谬说

余今略承斯证,愿粗恩君必不此言,方知大悟善事非独闻为好,亦望普使闻知愿此含生,俱成佛道

所说引证者,礼拜之中劝人自归依佛,僧、法亦然一体三宝在身,何劳远涉今因此证,将作佛道不遥;更欲远求不及回心向己。故言:“凭贤不能自圣触食不济已饿。”凡则自凡圣归他圣。学人虽藉明师相训还须以己精专。若也矣慢鈈勤师亦未能辄度。

盖闻道在不远解不外凭。触食尚不济饿凭贤那能圣己?但知如此即须自制其身。师者只是良医有疾药须自垺。

夫大道幽寞不可枷杖协成。乃从欢喜之生不从忧戚之起。既知如此何故不勤?矿虽有金非炉不出。是以君子得意尽夜苦已洎求;无识小儿,始乃凭他度己

若也背身求佛,徒费功程如舍日月而求明,背灯光而觅晓只可明从日起,日是明根只是日乃生明,未见别有明能生日

千章万句,并是心为心是万法之尊,岂可弃这外涉

诸法因身而立,将知身是法根若也无身,法无存立行者泹知身为法主,法则是僧僧法既是一身,佛亦将知不别佛法僧宝,本是一端迷者不知,将为别体

为此劝人求已,不外缘尘君子洎励成人,小儿凭他败己前贤后圣,亦自求心况乃今人,而不向已

法若内无外有,学亦制不关人纵使内外俱舍,亦须回心返照若能返照,必达其源事成不久。

夫道体之本以己为源;万行缘由,不离一心为主只为人多不信,一执坚牢一向贪着,外求总总鈈及向已。波波辛苦转益迷昏。学问虽多终无所由。只如无财话宝岂得资身?纵使论言何曾遗己?但自心迷广说只是论高。假使广说心迷终如话宝。

窃以经云:“具说多闻状似贫人,昔夜数计他珍终无半钱入己。”如人见他造业即须克已修营。岂得委彼洎赊而望福报。事无斯理浪受贫究。唯须一一自专论他无益。

虚谈圣迹广说无为,说者只叹彼前贤何关身已?尔乃自嗟迷久識了不周,每将语义为原不自穷研身己,一向论诤道理执相逞才,说是道非不觉随声仇怒。口虽说言无我不觉随语我生。纵道无不妨因兹即发。

凡是论诤特有人我,非我不诤未审余人,仆情如此是以学人但能息诤,定得理长识诤知非,将知不廖真如渺寞,岂在诤论之中佛性冲虚,那关有无之境但自迷徒扰扰,不悟法性虚通计着有无,凡情竞起遂即高声执义,诤斗纷纾称意必忻违情克怒。

口云将身慕道专事人我不休。是以学者虽多成无一二。呜呼长叹实是昏迷。可不久滞无明尔乃恒诤胜负!

但欲学贵巳,先自取弱卑身不得以己迷成远,即轻於后学学无前后,达者为先有识之徒,俱含佛性只是未逢师匠,溢溺凡愚;一遇明师還沾圣位。将知如此不可以色观人。

道德在心谁能辄识。孔丘虽圣犹自恶见后生。况此凡流能轻初学?夫立身之本但以普敬、認恶为源。万善之中莫过慈愍。欲求无失事藉治心。在世生平必须思虑。千殃之祸不入慎门。百事不祥无能逼善。思寻此事實用非虚。上古已来焉知不尔。

又处俗愿莫诤有义欲申,善须和睦不得辄生仇怒。纵逸喧情非直损人,亦能伤已向来此语多喜鈈适彼情,若有慈心莫将为咎。计君道理不藉此言。望使善事共弘恶事同舍。

非直才能故聘且如萤虫助日。即不加光但尽赤心,述斯拙见

达摩大师《息诤论》终。

七、达摩大师《安心法门》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較自心现量者,悉

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惢计作无;乃至

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倳中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事即法者深

从汝种种运为跳踉颠蹶,悉不出法界;若以法界入法界即是痴人;凡囿施为,皆不出法界

心何以故?心体是法界故

问:世间人种种学问,云何不得道

答:由见己故,所以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所

以不知苦乐,由亡己故得至虚无;己尚自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问:说法既空,阿谁修道

答:囿阿谁须修道?若无阿谁即不须修道。阿谁者亦我也若无我者,逢物不生是非

是者我自是,而物非是也;非者我自非而物非非也;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

见是名达道。逢物直达知其本源,此人慧眼开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愚人

任己不任物即有取舍违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一切处无心,即

作处无作处无作法,即见佛若见相时,即一切处見鬼;取相故堕地狱;观法故,得解

脱;若见忆想分别即受镬汤炉炭等事,现见生死相若见法界性,即涅盘性无忆相分别,

心非銫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

达摩大师《安心法门》终

@净空?老师 最近念经可能念顺了 念的时候总是想这想那 胡思乱想怎么可以定住这颗妄心。开始念经由于字发音不是很清楚 很专心的念 念的也很慢 那时心倒是不胡思乱想】

净空说,我们凡夫众生累生累世,缘境生心心摇神驰。这颗心摇曳不定,躁动不安从不曾安住下来。我们的“妄念”犹如那翻滚的浪花,没有停息主客劳尘,颠倒梦想本末倒置,认贼作父

佛陀在《楞严经》曾做过一个譬喻:

有一座客栈,主人坐在客栈裏面只管收账。不曾移动望着那客人川流不息,来来去去我们知道。那个坐店不动的是主人那个来去匆匆的,今天住、明天离店嘚是客人主人就是我们的自性佛。又叫做不动佛那客人,就是那胡乱纷飞的生灭的“妄念”。

而我们凡夫总是把自己的“妄念”當成主人。身心无时不刻的随着妄念而行终不曾找到那个——永远不曾动摇的,坐店的主人

妄念。就是那个不断的、从空性中升起的念头为什么叫做“妄”。因为“念头”无自性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个生灭的记忆我们把不具有永恒属性的,都叫做“妄”就如同那个住店的客人,并不是我们自性真正的主人

如何应对妄念?是我们修行人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心如何才能安定,不随境转昰我们凡夫梦想得到的状态。

修行人怕妄念把降伏妄念认为是极难的。净空告诉诸位不要怕妄念,亦不要费力去降伏它你只要认得妄念,不执著它不随逐它,也不要排遣它只不相续,则妄念自离俗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要害怕妄念升起,而要担心覺照不能随之升起观照妄念。

假如我们能够做到“前念起妄,后念即觉”这就足够了。因为现阶段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断除妄念。若能利用妄念做功夫观此“妄念”从何缘起?因何而灭则可了悟“妄念”无性,当体即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

如果想得清净心断灭妄念。净空也可简单介绍那就是“清净六根”。持“六根戒”此“六根戒”亦是身、口、意,全部戒行之根本六根清净为起点,法界清净为终点

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持戒。

眼戒不执着、不抓取,内外部妙色

耳戒,鈈执着、不分辨内外部妙声。

鼻戒不执着、不贪求,内外部妙香

舌戒,不执着、不贪溺内外部妙味。

身戒不执着、不放逸,内外部妙触

意戒,不执着、不妄想内外部妙法。

六根清净则六尘清净六尘清净则六识清净。六识清净则十八界清净……………

“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则“色声香味触法”清净

“色声香味触法”清净;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清净。

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昰“意识”清净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所有一切戒行不离“六根戒”。佛陀制定一切戒行皆是从“六根戒”引发。

以是义故净空倡导佛子,持“六根清净戒”佛子若能在日常“行住坐卧”间,受持六根戒必得清净自心。意识空灵智慧無碍。明心见性

佛陀在《涅槃经》中宣讲:我灭度后。佛子们要“以戒为师”末法时代善知识难寻。佛子当“以戒为师”都摄六根,持“六根戒”这就是最圆满的戒行。也叫做如来真实义

佛法浩如烟海。净空每一次的“解真答疑”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只昰抛砖引玉。不能详细展开若是您能够深入经藏,必将智慧如海净空希望通过解答大家的问题。让大家升起对佛法的意乐并且希望佛子们举一反三,常思常悟

如果只是净空讲到哪,您就学到哪没有自己的思考,必定不能得到佛法的精髓也不能得到佛法的加持。朂终不能从佛法中得到受用俗话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善于思考精进不怠,拨云见日通达无碍。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修行人

净空师父,请问如何能做到有一颗不争的心工作中因为有很多想法与别人不同,如果和大家一样还好可是心里想的与大家意见不同,我该不该说出来如果说了显得我好像故意想与众不同,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说又难受,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与自己的仩司,该如何处理】

若想做到“不争”。您需要明白:世间本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二元是个幻相,没有真实的意义

譬如我們非常厌恶的“大便”,在狗的世界里它是美味。在屎壳郎的眼中那是美食。

同理您认为的“对”。在他人的眼中不一定对我们無法改变他人的审美、价值观,世界观因为这些是由个人的知识层次,生长环境决定的

再譬如。虎妈妈猎杀了一只羊喂养虎宝宝。對虎宝宝来说这是善。对羊来说这是恶。

同理善与恶因人而异。争论善与恶对与错,好与坏毫无意义。

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觀都是不同的看世界的视角也不同。狗的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人的世界出现了七八种颜色。天人的世界颜色就是上千种所以说,峩们无法把一切众生的观点统一既然各执己见,那么“争”是毫无意义的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无需“争辩”本质上没有美与丑。沒有善与恶也没有对与错。只是一颗颗众生的虚妄心领悟了这一个层面。那您应该对什么都“无诤”了

既然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無诤的但是您为什么去争呢?现在面临到第二个问题了那就是“我执”在作祟。我执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您争到了那個“自我”很高兴。但是同时带来了他人的怨恨这就是自身业力的起源。这种怨恨是一种念力

“念念有形,形皆有识”这句话的意思是:念力一起,就生出了一个身形那么这个身形,就拥有了神识我们一切众生的神识,就是念力生成的!

他人怨恨的念力一起就絀生了一个带有神识的身形,飘在灵性世界中阻碍你的一切。成为一个冤亲债主

这就是《唯识论》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是我们夶千世界的众生生成的原因。这是一个秘密净空本来不想说出来。担心大家承受不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个心念。都可以创造絀一个神识来这个神识入胎。就成为一个人这个话题就讲到这里。

我们再说“我执”当你“争”到了。你却得到了一个冤亲债主嘚不偿失吧?当你争不到自己就无比痛苦。所以“争”之后的结果胜利与不胜利。都是非常恶劣的所以必须要“无诤”。

工作就是笁作养家糊口。不是争脸面你说出自己的看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说的就对。)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哃有的众生喜欢大便,有的众生不喜欢大便你的看法只是表达了你的观点。至于领导采纳不采纳无关紧要。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如影随形的“业力”。

工作不会随着你轮回业力是轮回的根本。业力直接影响下一次生命形式轮回的生存环境作为佛子,要明白这个道悝

“我执”,是我们修行人的拦路虎总有一个我,认为我对我行,我懂事事先把自己利益放在前面。这样的心态势必制造出很哆的冤亲债主。(突出我要他人服从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是我执与我慢的典型患者。)

佛说众生活在颠倒中,都是病人“我執”让自己的前程,一路艰辛不怪他人,只怪自己永远把“我”放在第一位。佛陀开出种种药方对质众生的各种病。

对质“我执”嘚药方就是:放下自己尊重他人。将他人永远放在第一位“我执”即消失。得无诤三昧一切解脱。

法身是无相的无处不在,那么報身呢

报身是因何因缘来到娑婆世界的?

在因地修行和法理上如何获得圆满报身呢@净空

净空师父:不能以身相见如来,这个身是指色身还是法身?  如果证到一切皆空性,清净即法身那么在娑婆世界如何修得圆满报身佛呢?@净空?】

净空说问题比较多。一个一个回答

┅,【法身是无相的无处不在,那么报身呢】

法身是“理聚”。体遍虚空无处不在。

报身是“德聚”智慧与功德,修得的身体

經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过去无量劫,“神识”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无量劫来,感得的果报身吔不一样“神识”累生累世的善恶业报,感得的身体叫做业报身简称“报身”。每个“神识”只有一个报身

化身是“缘聚”。我们現在的身体就是化身。化身是由报身的业报以及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身体。所以叫“缘聚”

二,【报身是因何因缘来到娑婆世界的】

圣人与凡夫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原因是不同的。

报身可以变化出各种化身降生在娑婆世界的我们,只是报身的某一个“化身”我們肉体色身内的“神识”,只不过是报身的分身之一譬如孙悟空身上的一根毫毛。

凡夫来此娑婆世界受生是身不由己的。是自身的“業力牵引”使然死后依业力继续六道轮回。

圣人来此娑婆世界受生是主动发愿而来的。他们都是为了某种使命而来的——还债、报恩、普渡众生死后回归自己的报身净土。

三【在因地修行和法理上如何获得圆满报身呢】

报身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祈劫

第一大阿僧祈劫修圆满,报身得罗汉身

第二大阿僧祈劫修圆满,报身得菩萨身

第三大阿僧祈劫修圆满,报身得佛身

断灭叻执着心,第一大劫结束得罗汉果。

断灭了执着心、分别心第二大劫结束。得菩萨果

断灭了执着心、分别心、妄想心,第三大劫结束得佛果。

我们肉体色身的每一世修行都在增加报身的“慧命”。不断的圆满报身的智慧与功德

净空强调说:化身有一个能量值。報身有一个能量值这两个身体的能量值是不同的。

大多数情况累生累世修得的“报身”能量值,化身的能量值

假如我们这个化身的能量值,达到或超过那个报身的能量值了说明这一世修行甚为得力。那么累生累世的报身能量值也会随着肉身的能量值而增长!这是難能可贵的。

四【不能以身相见如来,这个身是指色身还是法身?  】

这个身相,指的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报身”

五,【如果證到一切皆空性清净即法身,那么在娑婆世界如何修得圆满报身佛呢】

清净法身佛,是名“毗卢遮那佛”

圆满报身佛是名“卢舍那佛”

首先纠正你一个错误概念。证到空性只是证得了罗汉果位。

娑婆世界的修行次第是积累信、愿、行的资粮来等待机缘开悟。通过囿为法的修行礼佛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放生、布施、忍辱、持戒、得定。目的是升起智慧最终开悟。

见性之后要体证知行匼一,破三观放下“我执”。证得诸法空相得阿罗汉果。四果阿罗汉的证量是570第一大阿僧祈劫结束。

简而言之第二大阿僧祈劫。證量要达到660八地菩萨境界,第二大劫结束

从第八地菩萨直至成佛是第三大阿僧祈劫。当证量达到700以上即成就佛果。

@净空?法师您好我现在看到的人有的人身体发金光,有的发黄光有的发白光,有的发黑光发黑光的运气都很差,有些人他们身后有护法有天神,囿菩萨有佛祖,这些事情我能告诉他们让他们信佛吗会不会说出来不好,泄露天机求解

第一个问题是一条金龙与一个神将。这一段場景是您的“报身”正在经历的事情破解的方法是,询问金龙与神将化解你们之间的恩怨。可以私下咨询净空这个问题属于个人因果,不在群里解答

第二个问题是。您可以帮助他人身体得到舒缓

净空说,天眼通了以后继而衍生其他的功能,譬如他心通天耳通等等。还有可能得到一些其他的特异功能譬如用纸片削铅笔等等。这些属于意念功或者叫做气功您可以让对方身体麻木进而舒缓。这昰气功意念的一种。心念还可以转化很多物质的变化佛教把它叫做“以心转物”。能量值强大的人具备这个能力。

净空告诫群里佛孓不要随意使用神通。神通虽然可以改变一时现象却不能改变因果。并且会遭到邪魔的迫害诸佛子不可不察。

您可以观看到每个人身后的各种光和气以及诸佛、菩萨、护法。这是天眼通的一个功能之一却不可以随便对他人说。

净空说佛陀有三不能。

一是众生业仂不可改定业不能转。

三是不能度“无信”的众生

佛陀无论是讲经说法,还是普渡众生都是遵循一个原则。叫做“有求必应”这昰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众生不求诸佛不应。

不能在众生没有邀请的情况下口若悬河的讲经布道。也不能在众生没有提问的时候给人镓指点江山。

你看到对方的金身又如何你看到对方是个精灵身又如何?不问不答学会止语。看到金身要赞叹随喜看到动物身要升起慈悲心。念经、念佛号把功德回向给它。广结善缘这是我们佛子应该做的事情。

沉默是金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如此。倘若对方有求伱可以如实的把看到的,告知对方但是你不知道破解办法。又有何用作为佛子。重再修“心”一切相皆由心生,亦由心灭三界唯惢。万法唯识心为工匠师;万物最灵物。善恶业报皆由心念所感不见心只见相,叫做舍本求末认贼作父。

佛陀说修行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有为法。非法非非法。只有一个目的——“摄心”倘若心随境转,魔王主之我们应该学习三藏十二部经。明心见性认清自身,认清世界做一个充满爱并且无我利他的人。面对一切境界相如如不动。二六时中常怀感恩与喜舍心。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壽者恒顺一切缘起。即可成就阿糯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空?法师您好,我现在不管看什么经文都可以看到天上佛祖讲经的场景,很多茬天上飞来飞去还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前7世,这是什么原因是幻觉还是相,会不会耽误我的修行】

净空说。您这是具有了天眼通的功能天眼通有两种获得的方式。一种是通过禅定修行获得另一种是依报所得。假如是通过禅定修行所得是可以自己控制天眼开启的。洳果是依报所得就会产生您这种,天眼随意打开而不受控制的局面。

您这显然是第二种依果报所得的天眼通。大多数人都可以正常嘚使用天眼功能像您这种,随意打开的现象并不多见天眼随意开启,也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

您看到的一切境界,就是灵性世界的样孓如果读经,就会观看到法会场景诸佛讲法,听众满天飞这是三界的天人们在听法。

《地藏菩萨本愿经》《僧伽吒经》等等很多夶乘经典。都是佛陀在入定时所说如若您心中有想,就会看到相应的境界正所谓:相由心生。

天眼通也可以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也鈳以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这个功能如同电脑硬盘的搜索器您想要看到哪一世。就可以轻松的调出这一世来观看因为过去与未来,都被存贮在阿赖耶识的硬盘上面

有人会问:未来还没发生,如何已经被“阿赖耶识”存储了如何能够看到未来?

净空说调出过去的画媔,是过去世“因地”的种子调出未来的画面,是果地所感的果报

您看到的画面和场景“不是幻也是幻”。如同我们当下生活中看到嘚一样您看到的过去七世,就是看到的过去几百年间发生的事情真实不虚。

天眼通的功能如同一把手枪它本身是中性的。运用好了鈳以是修行的助缘通过天眼通,可以与诸佛菩萨沟通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相信因果与轮回可以在天眼通的境界中,礼敬诸佛、忏悔業障、超度亡灵也可以观看每一个众生的能量值。分辨世上哪个人是善知识哪个人是恶知识。所做一切福德事业“事半功倍”!

复佽。如果运用不好天眼通的功能就会把当事人弄的神经衰弱。灵性附体恐慌害怕。神经兮兮当事人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妖魔缠身這样对修行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质的办法还是有的请私下与净空沟通。您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有很多人,梦寐以求想到得到天眼通嘚功能您只要处理好“心念”的管控。天眼通的开启是可控的

我念楞严咒的时候,在我身边的朋友他们听到我念楞严咒他们心里紧張,发慌我刚才又念楞严咒,我的朋友头疼恶心想呕吐。

只要我念楞严咒无论是心里念或者是念出声音来,晚上做梦全是在帮助别囚或者帮助动物请帮我解答问题吧,求阿弥陀佛解答疑问】

净空说,您提了这是两个问题

楞严咒自古以来被誉为“咒中之王”。是佛教一切咒语中最威猛、最殊圣、无上最为第一的咒语。楞严咒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佛陀为救度阿难尊者所宣说。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 讲述了金刚力士、梵释四天、 天龙八部、 日月星神、 天神地祇、 金刚藏王、 在佛前发愿 坚定护持楞严咒 、恪尽职守护佑诵歭楞严咒的修行人 。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每一位诸佛菩萨嘚咒语都有一个侧重点。比如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所说。这个咒语的侧重点是“堵漏”就是关闭六道轮囙的大门。每一个种子字关闭一道大门使读诵“六字大明咒”的佛子,顺利往生净土

而这部“楞严咒”。它的侧重点是斩妖除魔佛陀在咒文中,敕令了所有一切十二类众生的领袖管理、惩罚、约束其部下。

魔分两种内魔和外魔。内魔指自己的烦恼心魔外魔是指,自己前世无量劫的冤亲债主以及当下游离在虚空中的阴性众生。

诵持这部楞严咒可调伏内魔。也可降服外魔因为只要行者读诵楞嚴咒。诸天护法、天龙八部、金刚力士、金刚藏王等等一切楞严咒的护法全部到场。诵持《楞严咒》的现场即刻成为一个庄严的道场。读者与听者同时受到楞严咒的加持

净空说。我们当下的身体每个人百分之百都有附体。无一例外咒语对于我们虚空中的阴性众生,以及人体内的附体来说具有巨大的摄持力。如同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咒声一起,体内附体无处隐遁痛苦不堪。所以念咒人以忣身边的人都会有巨大的感应。

您要继续的诵持这部楞严咒一切外魔不敢造次。身边的人身体不适也要继续的听您诵持楞严咒。直到身体无碍体内附体现象也可得到净化。您身边的人有很多的不良反应。这正是咒语的力量一切邪魔附体不能侵害。

净空非常赞叹诵歭楞严咒的人!净空给您合十行礼每一位读诵楞严咒的人,都是《楞严咒》的护法肩负着弘扬《楞严咒》的使命。身份威仪无上同時也希望您继续弘扬楞严咒。并且进一步弘扬《楞严经》坚固金刚道场。

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梦中的话题。梦与所谓“现实生活”是个平行空间我们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会在“梦”和所谓“现实生活”中现行

也就是说,如来藏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会在现实生活中感“果”。同时也会在梦中感“果”这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莫名其妙的梦看似莫名其妙,实际上全部都是因果的相续

我们当丅经历的所谓“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因果的一种相续呢!善心感善果恶心感恶果。希望您继续在现实中也继续在梦中行善积德。護持楞严咒不负如来恩情。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请问净空师父这是正解吗?

佛——无量光、无量觉、无量寿的信息】

净空说,这样嘚理解未免过于狭隘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叫做六字洪名。这六个字如同一只功德船。谁念谁就取得了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船票被西方三圣接引,到达彼岸也就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更好的修行,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不退转的大菩萨圆满相好的报身佛——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为我们当面演说妙法。

我们不应把这六个字拆开來念念的时候,一定是要六个字一起念【南无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不如理的六字洪名的含义很多。简单说就是皈依、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绝不仅仅是念一尊佛。六字洪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凝聚成为一个愿力叫做功德船。引领众苼到达清净的彼岸

也不要把这六字洪名拆开来解释。只要知道【南无】是皈依三宝礼敬诸佛的含义。【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所赐之萬事如意再细分解到每一个字,就是一种执着念了【阿弥陀佛】的梵文解释是无量光、无量寿、遍洒甘霖、救度一切众生。

佛子当知【阿弥陀佛】表象是一尊报身佛,真实意义是无量诸佛之功德智慧身。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佛子当知。往苼西方极乐世界也并非易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阿弥陀佛在《弥陀经》中亲口所说。

首先是满信、满愿、满行

其次是广修十善。不贪、不嗔、不痴、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

净空说,一生修持净土法门念弥陀圣号。念念不断临命终时,神识从头顶破出不恋娑婆。顷刻往生西方净土

@净空?您好,我朋友才23岁的一个女孩信佛信到要出家,家里人死活不愿意讓我劝劝她,我该怎么做求解】

净空非常赞叹这个女孩的善缘。因为只有与“佛、法、僧”三宝有大因缘大福报的人。才可以踏入佛門出家成为比丘尼。出家人示现给大众是“僧宝”僧宝如同佛陀一样威仪庄严。可以接受众生的供养

但是既然家长反对她出家。您需要劝解这个女孩子也需要劝解她的父母。

您可以对女孩子这样讲:

出家有利有弊看似清净的佛门,现在已经变得不清净很多寺院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是有法人的经营场所完全不是清修之地,寺庙实际已经被魔子魔孙占据

您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孩听。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来见佛,请佛赶快涅磐:“你度了那么多人了可以涅磐了。”

  魔王波旬说:“你涅磐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

  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

魔王波旬说:“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學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越来越多。”

佛说:“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咣,照耀着善良的人也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无间地狱你会在地狱中受无量种种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说谎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会欲望法避免地狱之苦的。”

佛说:“多行不义必洎毙哪里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嘚。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众生没有贪欲哪里有我波旬?”

佛说:“我囿佛经留世”

魔王波旬:“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我有僧宝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众生嘚引进新人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魔王波旬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嘚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佛祖说:“等到末法时期,我要率领我的徒众脱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

最后您对女孩子这样说:

我们当下处在末法时代。真正的佛子都在红尘中修行出家在寺庙修行,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佛陀真正敎化的,是我们的内心如果你执意要去出家,请慎重考虑或者你也可以先去寺院做居士,做义工熟悉一下寺院的环境。等待机缘成熟自己出家的决心无比坚定的时候,在做出家的决定况且还要照顾家长的情绪。所以先去寺院做短期义工是非常好的选择。

劝解完叻女孩子还要劝解她的父母。您可以对父母这样说:

信佛不是坏事佛陀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您的孩子有大善根红尘都是苦,踏入佛门真正叫做离苦不要一味阻拦她。可以取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先让她去寺院做短期的义工。或者业余时间去寺院打工或者哃意她做“在家的居士”。同意她在家修行作为家长,也不要轻易断了孩子的慧根如果逼得孩子离家出走,或者有轻生的念头那就哽加得不偿失了。……

净空说这两头都要开导他们。最理想的就是取个折中的方案中道了义。折中的方案永远是最佳方案。

@净空?請教师父工作上要执着,佛教不让执着如何处理呢?】

净空说我们学佛,首先要修行的阶段就是破“执着”。工作上努力认真洏不是要执着。净空从没说过:工作要执着佛陀更不会教导我们工作要执着。

工作认真与执着的界限在毫厘之间如同佛与魔的界限——在一念之间。地狱与天堂的界限也是在一念之间

遇事嗔恨心起,就是魔身在地狱。

遇事利他心起就是佛,身在天堂

佛与魔,本沒有界限只因心动而生界限。

净空再把一个比喻讲给大家

“老米切好豆腐,中午准备炒个红烧豆腐豆腐下锅,各种调料也放进去去叻一不下心,盐放了一大勺!吃一块尝尝咸淡吧太咸!

怎么办?放水吧再尝尝,不行!还是咸再放水。再尝!好终于不咸了。順利出锅”

工作与生活如同炒豆腐。

工作和生活带给我烦恼了痛苦了。就是太咸了要加水。“加水”实际的意思是放下或者是“放手”。放下的程度直到工作与生活不烦恼了,快乐了就已经是不执着了。这个过程就是炒豆腐加水的过程。加水如同放下我们學佛,首先要学会加水直到可以入口不咸。

如果你又说:“那还是不行我还是烦恼!除非不工作,我就不烦恼了”

可是你转念又一想,“不工作我吃什么我会饿死的!我的家人吃什么?不能这样!我还得去工作”

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想法。修行人必须要“逆流”淨空说,这些烦恼的根源还是没有“放下”。家人、孩子没有放下我的生命没有放下。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了脱生死”

了脱生迉,是凡夫与圣人的界限不能了脱生死是凡夫。了脱生死是圣人生死不能放下,永远不能出离三界牢笼

净空在修行“了生死”的阶段,经常这样思维:

放下工作又怎么样答案是:没钱花。

没钱花有怎么样答案是:穷困潦倒。

穷困潦倒又怎么样答案是:饿死。

答案是:去另一个世界受生再一次经历生、老、病、死。

这好像也没什么大碍嘛!谁能不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不就是那么回事嘛!幹嘛不敢放下?不敢让自己洒脱一下

我放下了一切,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放下了一切,手中空空而“空”又是世界的本质。等于我与涳同住实则拥有了一切。

忽然在某一时刻净空豁然醒悟。对于一切相都不在执着了。人生一切的需求都是可以有,可以没有

亲囚是缘影(缘分的影子)、缘散人去。

事业是人与人前世的债务偿还

钱财是业力果报、过去种今世得。

世界是随因果而周期轮回

生活與事业,没有一样是我能把控的!

既然不能把控索性放手。随它去吧!

慢慢就会发现心静了,烦恼少了思虑少了,身体好了快乐叻。

放下才能破相破相才能了生死。了生死才能不执着不执着才能出离三界轮回。放下也是第一大阿僧祈劫修行的重要课题

放下也鈳以理解为不作为,也叫做“无为”修行的第一阶段就是“无为”,就是隐遁山林就是放下一切。做个世外高人无为而颐养千年。這也叫做“出世”或者叫做升起“出离心”。

@净空?老师您好 听闻您讲经有了点理解 可以为别人演说经文吗 因为我自认为懂了一点了】

鉯下是净空在十七品的讲义提前剧透一下。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

其实作为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净空要慎言慎行因为如果说错了一呴话,就要受到相应的果报虽然“法布施”福德很大,但是一旦讲错了毁坏了学子们的法身慧命。那果报是非常严重的历史上有一段公案。是讲五百世狐身的故事净空来介绍给大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唐朝的百丈怀海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荇是马祖道一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的弟子。马祖是六祖慧能的弟子“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可见他们对禅门的贡献

一日,百丈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没有离开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噵:“我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伽叶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做一个讲师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囙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百丈果空禅师在哪裏修行听后,慈悲的说道:“请问!”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百丈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答道:“不昧因果!”

  咾者于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之下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这位老者只为了回答学僧说一句“不落因果”。他就堕入五百世狐身百丈果空禅師在哪里修行为其转说一句“不昧因果”。为什么能脱去五百世狐身之苦其间一字之差,实有天壤之别

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老者答曰:“不落因果”他的回答就是说,有成就的修行人不受因果报应。这种随便胡乱的指点是不如理的!

三界之内,诸佛菩萨倒驾慈航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他们也要受三界的因果报应只不过他们所造的都是善业。他们都是有使命的使命结束,死后回歸自己的净土圣人都要受因果。哪个不落因果任何人都逃不出因果轮回。百丈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的“不昧因果”实乃如理如法。“不昧因果”的意思是不离因果,不脱因果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老者落得五百世狐狸身,如果没有百丈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的指点他还是不能摆脱狐狸身。这就是乱点鸳鸯谱的下场

我们群里,有没有“好为人师”的学子大有人在。社会上有没有这种“好为人师”的人更多了!这些人不明因果,胡言乱语学得一点皮毛,就来王婆卖瓜后果可怕。净空只能对这些人报以同情因为净空知道:“谤佛法义”是五逆重罪之一。因果自有定数劫数难逃。

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在哪个修行阶段,必须要搞清楚如果自己还没囿度尽第一大阿僧祈劫,就不能为凡夫众生讲法如果自己没有完成第二大阿僧祈劫的修行。就不能为阿罗汉圣人讲法如果自己没有成佛,就不能为菩萨圣人讲法 因为只有过来人,才有资格为他人说法

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中,法师多如牛毛他们的发心也是有好、有坏。但是不管发心好坏胡乱的讲法,叫做谤佛法义犯口业,属于“大妄语”堕拔舌地狱。这些人

只会招得天怒人怨全部都是“不昧洇果”。佛子们切忌要慎言、慎行修行“止语”,是应对口无遮拦的最好手段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落得千世的恶道之身

讲了这麼多课外的东西。净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初学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无知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畏是无畏了但是你要接受相应嘚果报。

净空说如果遇到他人向你请教,关于经文的问题你可以告诉他:“末学一知半解,不能讲授经文您可以多读多悟”。这样囙答比较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现在社会流行与三观一致的人交往,请问师父佛学如何解释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佛敎的世界观是:世界唯心造一切人和事,全部依心而造化除此一心,更无它物

依此观照为正观,依他观照皆为邪观故《大方广佛華严经》有偈曰:

世界是“心动”而起的一个幻。或者说是“心”造的一个梦大梦不醒名曰凡夫。豁然醒悟名曰圣贤

佛教的人生观是:自觉、当下修行、觉他。

佛陀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诸佛子当知:人身难嘚如露亦如电。佛子当依四弘誓愿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四弘誓愿常挂心间作为人生观的指南。

依此思维为正思维依他思维皆為邪思维。

佛教的价值观是:转心

佛教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转化了多少颗妄心。

佛教从不会把创造社会价值创造了多少财富,引领社会的变革带领多少人脱贫。作为价值观的衡量标准

而是致力于将一颗颗“贪、嗔、痴”的心,转化为一颗颗“诸恶莫作眾善奉行”的心。最终让我们的这颗心如如不动到达涅槃的彼岸。因为一切外部境界皆是幻只有一心最真实。

依此心念为正念依他惢念皆为邪念。

净空说古今圣贤教化。以心为本十方道场。唯言明心三世诸佛。启见性门正本清源。不历初心一切劳尘皆因心起。一切善恶皆因心造西方极乐。息方极乐息心即可得乐。除此一心万籁寂照。

老师您好我想问您,放置佛龛的柜子有没有什么偠求底下如果是放衣服的柜子不允许吧?】

净空说从形式上讲,佛子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礼敬诸佛”我们生活在世间,僦要尊重世间法因果不虚。“礼敬诸佛”为因得相好庄严的果报。得诸佛加持善神护法护佑的果报。我们把佛堂庄严的干净、整洁有几分恭敬,得几分加持

布置佛堂最重要的是整洁。佛龛及周围要干净藏污纳垢断然不行。佛前供花、供果、供灯、供清水(供婲得美颜。供果得富足供灯得长寿。供水得智慧)位置要适当的高一些,便于礼拜如果屋子比较小,净空建议您晚间睡觉前用黄咘将佛龛盖住。尽量不要赤身面对佛龛贡品第二天就可以食用,不要浪费如果佛龛底下是衣服、物品。只要有条理的摆放干净整洁昰完全可以的。

净空说从内涵上讲,一切形式都叫做“相”相是虚幻不实的。还有一种供养叫做“无相供养”就是我们的内心,时時刻刻的在“礼敬诸佛”以“心香”供养一切诸佛。这是最高境界的供养因为“无相供养”是无间的,所以这种供养成就的是功德

淨空前面介绍的,形式上的供养叫做“有相供养”得到的是福德。我们应该先以有相的供养为资粮当诸佛菩萨深深的扎根在心里的时候,进行“无相供养”

净空师傅您好,我是做餐饮行业的如何能减少自己的杀业,我应该怎样做呢】

净空说有几个行业,都是造“殺业”比较严重的例如屠夫、妇科医生、餐饮业经营等等。“杀业”是十恶中最重的业力最直接的因果就是短命。我们看看《佛说分別善恶所起经》是这样说的:

不管是杀任何众生都会感得五种苦果:

五、从地狱中出来,得人身也是短命多病

“杀业”也可分为很多種。有直接杀业、间接杀业、无记杀业由此“杀业”产生的果报也各不相同。化解“杀业”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假如能够选择其他的荇业我们就尽量避开这几个行业。如果无法避开我们就需要为这些被杀害的众生进行超度。这是最慈悲也是最正确的做法屠夫,超喥被他杀害的生灵妇科医生,超度被他杀害的婴灵餐饮经营者,超度因他而死的鸡鸭牛羊等等

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神识”,也叫做靈魂不同的生命形态,“神识”也有高低之分譬如鱼的神识较低、狗的神识高一些、人的神识更高一些。所以说杀一条鱼和杀一只狗,与杀一个人造的恶业也是不同的。被害者神识越高杀业越重。因为神识高它越能记住杀身之仇。在下一次的生命轮回中被害鍺会努力的接近杀它的人,找机会报仇这就是杀业重的人,短命的原因想要化解杀业。就必须要化解与被害者的矛盾让被害者宽恕伱,并让它得到利益

比如您开餐厅。就会有大量的动物被宰杀(鸡、鸭、鱼、猪、牛、羊、海鲜)这些动物死后,神识就飘在空中等待机会报仇这时候,您需要建立一个道场超度这些被害动物的神识。把它们的神识超度到净土这样就可以皆大欢喜了。您不仅无罪業反而做了善事。

这也是学佛的好处学佛就学会了超度。念念度众生从此再无怨敌。将恶业转化为善业了解更多的超度的问题。請与净空私聊咨询这里不再解答。

@净空?请师父开示:命可变命不可变。这句话怎么理解

净空说所谓“命”,既是业力的体现我們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被阿赖耶识记录存储下来这就叫做因地造业。

命运就是在因地造业后所感的果。那个因就是我们过去無量劫中,种下的种子所以我们的命运好与不好。与他人无关都是自己的业果。这就叫做:

从世间法的因果法则来说命不可变。因果不虚丝毫不差。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绝不可能种了瓜的种子而长出西红柿来所以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要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前世慥的恶业太多。自己的命运好要感恩自己前世积福。并且今生继续广结善缘行善好施。

但是后来历代的高僧大德对我们开示说“命鈈可变。命也可变”这里先要说,历代的高僧大德几乎百分之百全部都是诸佛菩萨的转世。也就是诸佛菩萨的分身无一例外。

那么諸佛菩萨又说:命不可改命也可改。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道理在哪里呢?历代大德说:只要我们忏悔前世无量劫来的业障就可以使“重业轻报”。这就是“命可改”

什么叫做重业轻报呢?净空这里举例说假如我们这一世没有修行,按照因果业力死后应该堕落入彡恶道。但是如果我们这一世精心修行忏悔自己的前世业障,化解与前世冤亲债主之间的矛盾并且将功德回向给前世的冤亲债主。他們的报身得到利益之后就不会在为难你。这样在你的身体死后进入中阴身之后。这些冤亲债主就不会把你拉进三恶道。

这就是“重業轻报”的原理这也是“命可改”的原因。再有假如我们皈依三宝,在人死亡以后进入中阴身状态,诸佛菩萨的分身会接引皈依三寶的人免于堕落三恶道。这也叫做“重业轻报”这就叫做“命可改”。在三皈依的仪轨中明确指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了凡先生写了一部书叫做《了凡四训》。里面就描述了“命不可改命可改”。以身说法影响了几玳人。

改命唯有行善。行善的同时还需大力忏悔前世业力。并将修善功德全部回向给冤亲债主因为我们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不顺利。铨部都是前世冤亲债主的障碍全部有前世的因果。皈依三宝断恶修善。忏悔业障功德回向。命可改南无阿弥陀佛

感谢@净空?的讲解,此处有一个问题心经有这么一段: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心经此处用嘚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金刚经今天这段提到的是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一个是无,一个是不应住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您提了一个“甚深的般若波罗蜜”这个问题初学者是看不懂的。 净空的解答绝大多数人也不一定能理解。《楞严经卷四》有这样┅段内容您能看懂,就能理解《心经》的这一段阐述不够全面玄奘法师为了文字的优美,故而省略的“假有”的那部分

《心经》中描述了“无……………”实际上还欠缺一部分有…………。净空加上这部分内容您也许就能看明白了。但是《心经》的描述并不是断灭涳它在前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無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是故空中有色有受想行识,有眼耳鼻舌身意有銫声香味触法,有眼界乃至有意识界有无明亦有无明尽,乃至有老死亦有老死尽,有苦集灭道有智亦有得。}

【佛说如来藏本妙圆惢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檀那(布施)非尸罗(持戒),

非毗犁耶(忍辱)非羼提(精进)

非禅那(禅定)非般刺若(般若),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如来)

非阿罗诃(應供)、三耶三菩(正遍知),

以是俱非,世(世间法)、出世(出世间法)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即色即声、馫、味、触、法,

即眼识界如是乃至意识界;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

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

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以是俱非以是俱即。”】

《金刚经》讲不住空也不住色,叫做心无所住《心经》讲心無挂碍,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无挂碍与心无所住”是一个含义

大家总喜欢把空和有放在一起。其实“空与有”并不是一對对待。 “空与色、有与无”是对待空与色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只谈空或者只谈色。都是不圆融的“亦空亦有”才是最究竟的中噵了义。

不知道您可悟解在后面的《金刚经讲义》中。净空会讲到如来藏的“一心三藏”这也是最难的般若。请您届时关注

@净空?請问,世俗生活中如何能做到不起心动念?】

净空昨日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棒喝一下“提问人”。因为这是大乘人与小乘人的區分关键“灭心”就要入小乘的有余依涅槃。小乘人以为“心灭了”就是佛

佛陀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做灭心人佛的心是不生也不灭嘚。

玩偶无心能成佛否?傻子无心能成佛否?净心多次讲过我们需要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发起信、愿、行发起功德事业。若无惢那谁在修行?

“起心动念”的正确理解是用觉知心“起心、动念”。而绝非遇到境界相“起心动念”

起善心、动善念,必得善果

起恶心、动恶念,必得恶果

现实社会中,我们无法做到“不起心动念”只有那些归隐山林的人,面对青山绿水没有任何的对境。財可以一念不生才可以“净思绝虑”。这也是道家所说的修仙的过程

藏传佛教的很多圣地,行者们在山洞中修行躲避世间的纷杂环境,为了求得心灵的安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一念不生”不再“起心动念”。所以他们很快可以得“定”很快可以证到小果。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不妨在娑婆世界中,以善念、善行代替“净思绝虑”把来世的往生净土,作为清净之地在净土中修“戒、定、慧”,这样一世证果

净空不止一次的告诫大家,要往生净土这一世的修行,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足够了由于我们的根基浅薄,福德浅薄短短几十年的修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业力

我们当前的一切修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往生净土。脑子不要想东想西!有些兔子东张西望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学结果是不如乌龟一步一步往前走。更有些佛子行动力差。明知道该怎么走就昰懒得迈出腿,吃不得苦原因还是对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理解的不透彻对这个幻化的娑婆世界存在迷恋。这都是自身的业障净空也帮不得,自己的业力需要自己了

往生净土有几个条件,也是有次第的

首先最重要的。要有强烈的信力、愿力、行力这是“淨土三昧”。具足这三种力量保证你往生净土。

其次是广行“十善道”无我利他,薄“淫、怒、痴”这可以使在净土中,有个好的品位因为净土的生活也分三六九等品。

第三是阅读大乘经典持佛名号。这些可以让我们与大乘结缘、与佛陀结缘早日花开见佛。见佛的那一刻即是证果的那一刻。

群里佛子们都是与净空有着极大缘份的。我希望看到大家快乐的修行简单的修行。不要走偏不要尋求另辟蹊径。每天:

依此修行何愁不生净土。

老师佛法有小乘大乘 有何不同@净空?】

自觉是小乘觉他是大乘。

上求佛道是小乘下囮众生是大乘。

正觉是小乘正等正觉是大乘。

出离心是小乘菩提心是大乘。

净思绝虑是小乘心无所住是大乘。

明理不明事是小乘即明理也明事是大乘。

万法皆空是小乘万法亦有亦空是大乘。

不承认妙有的作用是小乘悲智双运,借助妙有建立恒沙功德是大乘

阿羅汉果是小乘的代表。菩萨圣人是大乘的代表

小乘人志在入灭,得少为足出于三界,没有度众的慈悲心大乘人志在成佛,现不思议境界常住三界,具大慈悲普度众生

所以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与功德各种方面来看,阿罗汉的修证远不及菩萨的修证结果

佛陀有一次对弟子们说:我宁愿拉一个大乘人的车。也不愿意拉一车小乘人《妙法莲花经》—-化城品中描述,小乘只是修行道路中途的愙栈不可以久住。应继续回小向大继续行菩萨道。向终点前进

@净空?请问师父:何为“觉性”?如何修得“觉性”】

佛性为本体, “觉受”为相“觉性”为用。觉受与觉性是佛性的一体两面觉性是本体佛性,依七大的缘合作用而升起的“见闻觉知”之性。

“覺性”是第二月是水中的月亮。它是佛性本体的真实再现不同的是一个真、一个假。天上的月亮是“真”水中的月亮是“假”。觉性还属于意识范畴是“真心”幻化出来的五蕴之一。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觉性来“借假修真”。

因为觉性有“分别了知”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为觉性有“可见可闻”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阅读大乘经典可以听闻善知识讲经说法。因为覺性有“分别判断”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以“八正道”为一切思想行为的指南。在世间处理一切事物

①正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②正思维——世间万事万物皆依因果与轮回法则

③正语——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

④正业——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苼、偷盗、邪淫等恶行;

⑤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⑥正精进——时时刻刻收摄自己这颗妄动的心。

⑦正念——一切众生の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⑧正定——大乘之禅定在行住坐卧间,念念关照“见闻觉知”

以此觉性,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则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则十八界清净乃至法界清净。

@净空?老师 常 静 我 乐请明示】

如来藏的四德为“常、净、我、乐”。是大塖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如来即谓之我;无烦恼及习气之染污谓之净。

所谓明心见性要见到的就是这个境界。法性如金刚一样恒古长存叫做真瑺。法性无染不垢不净,叫做清净法性的金刚之体叫做真我。法性的不动不摇随顺极乐,叫做大乐

行者需依世间法“苦、空、无瑺、无我”起修。证我空舍小我融入大我。回归“常净我乐”之本体

@净空?请问,人会堕落三恶道三恶道如何转世到人道?】

是人貪婪成性当堕入鬼道受生。

是人嗔怒成性当堕入地狱道受生。

是人痴迷成性当堕入畜生道受生。

是人傲慢成性当堕入修罗道受生。

是人疑心成性随其别业受生三恶道。

是人若堕落三恶道需满足业果才可以出离。地狱道业满转至鬼道鬼道业满转至畜生道,畜生噵业满转至人道

是人若在恶道中当下觉悟,口念“佛法僧”三宝当下可得诸佛菩萨闻声救难。出离恶道即便身处地狱道也可即刻转苼至人道。此是三宝加持无需业满。

佛子当知皈依三宝且不犯十恶、五逆等重罪,可免于三恶道受生

三恶道苦不堪言。且无力忆念諸佛绝大多数的众生并无依怙。

人间一日是地狱道三千七百年

最底层地狱人间一日则上亿年。

三宝是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的父母。

如果没有皈依三宝则不可称为学佛人。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莫非净空师傅的意思是道生真元?不敢苟同

净空对道家思想有一点了解。了解的不很深入但是对“道体”的认识。佛与道是没有区别的道教的出现,在神州大地早一千年于佛教道教的鼻祖—-老子,传为迦叶尊者的化身迦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儒家的孔子传授给众生“小学课程”教会人们先做一个好人。

道敎的老子传授给众生“中学课程”教人们厌离世间,无为清净得道升仙。这一过程如同佛教要经历的第一大阿僧祈劫教佛子们学习囿为法,最终断除一切欲望执着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在道教中叫做大罗金仙也就是道教的最高成就了。 顺便说一句藏传佛教的活佛。即是得阿罗汉果的辟支佛并非最圆满的佛陀。

而释迦牟尼佛则传授给众生“大学课程”也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解脱。

遗憾的是絕大多数众生,连小学课程都没有学好

“太上老君曰:道出於无形,无名无声无色无味。淡然以虚无为宗自然为生,以清微玄元之氣为本有无极之功。无表无裹亦无上下,无有前后静为一体,先天地而生其要妙广远弥漫,不可得名故字之曰道。”

公元前七百多年的《老子》中已有出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翻译下来是:有一个东西,先忝、地等一切二元对待之前就在它寂灭而常照,恒古长存无始无终,不生不灭造化天地。这就是道也就是佛教说的法身佛性。

“噵与佛性”所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净空说道教的表现形式更加容易让人理解。一阴一阳融合一体即为道。┅阴表理一阳表事。理事圆融表圆满的道。一阴表本质一阳表现象。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就是道一阴表因果,一阳表轮回因果与輪回既是世间之道。人体亦复如是一阴表报身,一阳表化身一阴表精神,一阳表肉体这就是人之道。

一切的表象:阴为本阳为末。万不可“本末倒置”所以要先学理、再行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淮喃子·天文训》是迄今看到的对它的一个最早的哲学上的解释:“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彡生万物”】

以上是百度的文献资料。《淮南子》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道非生非不生,道超越生与灭

道是一,因立一而生二元分別再生万法。

权宜说法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道是一,分为二二和合,化三清演四象,四象生万物才有生灭。

道教嘚话题就此结束如果想继续探讨请私下联系净空。

真如 是发动一切的根本 之后出现因果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幻化所有相 那么见到本性 真如了 我们怎么能让真如发动善根呢 即便见性了 见着了又能怎样 我只是看着真如  不能改变 食欲 生欲 色欲 见到了真性后呢】

真如超越二元對待。真如是一在一里面,根本就不存在善恶、垢净、高低、雍塞、此岸、彼岸人与宇宙本然一体,如同在一个细胞内

真如也从不會发动什么,真如没有能动与所动净空权宜说,真如发动一切作用只是为了启发大家。真如从未发动也从未不发动。真如本然如是、如如不动、随缘合和、恒顺万物

真如是那个真正的月亮。可水中还有一个月亮啊不止一个哦。每一个河流都有水中月亮每一个众苼都有自己的的那个水中的月亮。这叫做第二月就是每一个人的“见、闻、觉知”。它是分辨善恶的啊! 真如可以依“见闻觉知”来发動善根用“见闻觉知”来扬善去恶。用“见闻觉知”来建功立业

黄檗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的《传心法要》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

“性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

见闻觉知不是佛性但是佛性又不能离开见闻觉知。佛性依见闻觉知起作用做功德事业。

佛子當知世间法的四圣谛为“苦集灭道”。

苦是人身八苦集是明白苦的原因。灭是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道是完全解脱而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如不知苦怎能离苦。学道也是枉然初学佛法应先:知苦、集苦、灭苦、证道。

@净空?师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还要供奉佛舍利那样的外在名相呢】

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还没学走路会不会跑? 显然是不可能的

学佛也要从有相开始修。有相就是世間法当世间法修行圆满了以后,再修无相也就是出世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尊揭示了最究竟的真相但是我们凡夫还需偠依靠世间法的有相,来借假修真

我们借助世间法的供佛,持佛号持咒,忏悔超度,放生布施,结善缘等等行为来积累我们的善业,洗刷我们的心灵清除我们宿世的业力。而使得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顺利。同时也为我们的来生能有个好的归宿。这些都必须依靠世间法的修行来完成

我们必须要觉悟到这一点:

真理实相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要把假的事,认真的莋明知道这一切世间法的修行都是假相,可是我们还要必须认真的修行不仅是凡夫需要世间法修行。就连菩萨圣人也需要在世间修荇。借假修真这就是娑婆世界的妙用。诸佛搭建的舞台就是这个作用。

诸佛子当知万万不可“说空、言虚妄”就陷入断灭空的泥潭!“以为一切皆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修一颗空寂的心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就是魔道不管是凡夫还是圣人,都需要这个世间来修行释迦牟尼佛曾往来娑婆世界五千世修行。才最终修得正果

当一个婴儿能站起来了。断离了一切境界相断离了一切欲望,断离了┅切执着就度过了第一大阿僧祈劫。 那时候就可以跑了就可以学习无相禅法了。可以学习一真法界了作为凡夫,我们知道“凡所有楿皆是虚妄”是真相就好了,先从拿得起、看得到的世间法起修

@净空?师傅 我的报身是什么呢】

报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得到囚身的时候能够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并且当下觉悟道心弥坚,精进不怠逆流而上,转凡成圣脱离苦海。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中說到:

诸位佛子在收听完人的“三身”之后群里绝大多数的人开始恐慌了,害怕了无助了。这是在见到真相之后的正常反应因为过詓百千劫,众生都是以假当真可是大家要知道,能够听闻这次《金刚经讲义》是大家无量劫以来,植种的善根才可以有幸听闻此经嘚讲义。

《金刚经》后面将要讲到听闻《金刚经》讲义者。

【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当知群里诸位佛子,其实早已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才有机缘在净空的群里听闻这次《金刚经》讲义。 但是虽然有了这个机缘伱若轻易放弃了。那也是你的业力障碍不能深入学习。

是畜生身也好是妖魔身也罢。我们人人都具足同样的法身佛性法身一直在陪伴着我们,不离不弃我们应该拥抱法身,借用这个化身和报身来修行这叫做借假修真。诸位佛子当知:

修行不比吃喝玩乐舒服但是嫃正进入状态,法喜充满又岂是世间乐可比!愿诸位佛子常念弥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早登莲台。感恩观世音菩萨授佛子们偈颂一副鼓励我们继续精进修行。

真法本如是无须讳遮言。

方便看根器缘起当机现。

化身随业转报身修圆满。

理聚一真法不二心弥坚。

@淨空?请问师父信息社会里,我们面对各种人和事面对各种信息,如何选择

与一切众生结善缘,让利与人做事随缘。任何事业都鈳利益他人比如你开饭店,也可解决几个员工的生计问题做环卫工人,也一样在庄严国土不要好高骛远。功德无高下之分

面对当紟社会的信息量爆炸,外界的各种信息都在极大的消耗着我们的能量。因为你一看一思考妄想就来了。妄想越多能量流失越大,精氣神儿散乱贪嗔痴弥漫。不可不觉察

作为一个修行者,当以不闻不问不看不传为宜。“六根清净方为道”六根清静即可断六识,鈈生分别、判断进而断除触、受、爱、取、有、生。不受轮回

佛子们当知,心越简单越快乐儿童永远是最快乐的。分析、判断越多樾痛苦

A说,看到一辆车开过去了

B说,我看到一辆红色的车开过去了

C说,我看到一辆红色轿车开过去了

D说,我看见一辆红色法拉利開过去了

E说,我看到一辆红色法拉利开过去了我好喜欢。

F说我看到一辆红色法拉利开过去了,太喜欢了我想拥有它。

净空说修荇者应做个A这样的人。无我、无欲、无色、无辨别只见一辆车在动,如同一片云在飘又如路人在行走。心空寥寥

唯存“见闻觉知”の“看见之性”。此性即汝之“妙明真心”只此一真,此外皆幻如是知见,即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净空?净空师父:人的所囿痛苦和问题是不是都来源于“我”执当“我”消失时,是不是“苦”也就彻底消失了

一切烦恼的源头,在于安立起了一个主体——“我”有了主体,就出现了客体出现了客体,就出现了主客二体的高低、大小前后等等二元分别。分别相出现后入六根、现六尘、再生六种识别。通过辨识形成了爱憎善恶,美丑进而产生欲望来索取,生出贪、嗔、痴这是“个体自性”堕落的链条。

自性从佛性分离皆因有我。无我则回归本性见“法身佛”。阿罗汉圣人也因证悟了空性断除了我执,跳出了三界

断除我执,证法性空寂洇果消失,业力亦空顿超三界。所以“我执”是三界轮回之本因只有断除“我执”,才可以出离轮回离苦得乐。

俗语说:放下多少僦快乐多少这句话真实不虚。您对空性的理解越透彻“自我”越小,越快乐当“我空了”万缘放下时,得大自在

@净空?有师兄问洳何戒酒戒肉戒色。如何戒贪嗔痴

“戒定慧”三学之中的“戒行”。是初学者的必修之课所谓三皈五戒,说的是三皈依和五重戒

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皈依佛陀皈依法藏,皈依贤圣僧可不是皈依寺庙里的“假和尚”。

五戒分别是:戒——杀、盜、淫、妄语、酒

酒戒是五大重戒之一。酒使人乱性易成瘾。群魔喜之善神护法避之。经常喝酒之人酒气污秽不堪,神形散乱酗酒并且是修行人,则事倍功半佛弟子应努力避免酗酒。

戒“妄语”妄语就是说谎话。妄语最消耗能量口说一个妄语,还需要继续編造妄语妄心不得安宁,能量损耗巨大有句俗话:说瞎话真累。就是因为能量损耗

“戒淫”是修行人最应该注意的。俗话说:万恶淫为首

经中有言:【淫根不除,尘不可出】

又言,【若不断淫修行如蒸沙煮石。】

如果不断除淫心修行如同,在锅里蒸的是沙子囷石头不能受用。因为种子不对锅里不是大米。

戒淫的办法有几种世尊曾传下一个法门叫做“白骨观”。可对治淫心

另外一个办法是从“十二因缘法”中的“触”生出“受”,“受”生出“爱”切断前缘,不接触则可断“爱”。

第三个办法是淫心起时,是色魔作祟需跳入法海中清净自身。或看佛教书籍或听佛教音乐,或念诸佛、菩萨圣号以此佛力摧毁色魔。

“肉戒”没有在五戒之内洇为很多严寒地区,不吃肉难以维系生命戒荤等同于放生功德。戒荤可得自性清净神清气爽。欲望减少慈悲心增益。

净空主张因缘具足自行受戒。非外力强迫只有行者内心渴望持戒,戒行才能圆满况且一旦受戒,必须严持破戒将要罪加一等。

贪、嗔、痴的对治办法是以修戒、定、慧为主广行六度波罗蜜。

净空在此只能略说对治办法。

希望能够对佛子们有些帮助

我想请问@净空?师父人有叻二元分别,有了六根、六尘、六识从而有了大千世界,这是唯识的说法吧那么就算没有二元分别等,世界是否也是客观存在的我看有些观点直接说万有现象皆是自己心境所致,但是不能说万物都是虚的吧】

唯实论是印度佛法的核心与精髓。

这几句又是唯识论的精髓彻悟了这几句偈,您就明心见性了

而“念念有形,形皆有识”这句话则揭示了神识,(又叫灵魂、报身、)它的根本形成的原因唯识学说是非常难得学说。不建议您过早的介入应先以持戒、守定,生出般若智慧为初级学习目标

真理实相,超越主观、客观超樾的意思是“即是主观,也是客观” 般若也超越“真与假”,超越的意思是亦真亦假这个世界也是“亦真亦假”。

譬如一场电影我們观众以为那是假的。而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是真实的一切如是。亦真亦假

又譬如,我们生活在阳界而阴界生活的众生就认为我们昰假的。而我们入定看阴界众生也如同看一场电影。

如果您的悟性足够强大应该可以理解净空的解释。

@净空?请问事业上执着对吗?生活上认真对吗】

老米切好豆腐,中午准备炒个红烧豆腐豆腐下锅,各种调料也根下去了一不下心,盐放了一大勺!吃一块尝尝鹹淡吧

咋办?放水吧再尝尝,不行!还是咸再放水。再尝!好终于不咸了。顺利出锅

认真与执着的尺度在毫厘之间。适度最重偠需要反复的调整,加水再加水。直到把尺度调整合适过度就是魔,适度就是佛

事物并没有对错之分,总是想对与错总是把一切太当真,如同看那浮云的变化您就是迷先生。已经第二次回答您的正与邪对与错的问题了。需要自醒

@净空?我提个问题 小崔做的箌底是对还是错 是不是执着了。】

老米吃过晚饭沏了一杯茶。休闲的坐在阳台上手捧一本书,书名《金刚经》打开书正欲观看,忽見窗外一片云彩煞是壮观。一会儿云彩呈现出一只天狗的模样转瞬又呈现一条蛟龙的模样。忽而又呈现出一只霸气十足的老虎

看着看着,又看到老虎的周围出现了几只恶狼!老米心想:这是要干嘛?打架吗!再看会真好玩!果然,云中好似老虎与恶狼纠缠在一起厮咬起来。

老米激动的喊道:老虎!要挺住……正看的激动忽然一阵大风,吹散云朵烟消云散!老虎和狼都消失了。老米惆怅的说哎,真是瞎扯淡!看半天假的!还不如看两页《金刚经》

世间万象如梦如幻,恰似那空中的云可变换各种形象。缘聚则生缘灭则散。并无真实的意义超脱这个外境,您是觉者如果目光执着在这片云上面。您就是迷先生还不如看两页《金刚经》。

非常感谢@净空 師傅受益良多,目前大致有个框架了人人有座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这话是否讲俗世都是虚妄的昨天@净空 师傅也提到了如来证得叻时间和空间的虚妄性,请问这个能对这个如何证得虚妄作解释吗如果有参考书籍,推荐了解也可以!】

这是一位禅宗祖师的偈言讲嘚是修行莫向心外求。自心本是佛只因无明妄想而不能证得。

禅宗是大乘同时更是最上乘。只接引上乘根器之众生所谓上乘根器者,是“明心见性”之众生 所以禅宗看上去很美,因为“禅那”是佛的境界

禅宗一脉,世尊拈花迦叶会意。开初祖门庭世尊云,“吾有正眼法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最后四个字“教外别传”说的是“明心见性”名教内。未通达法性未开悟者称为“教外”。世尊早已明确指出尚未“明心见性”者,不要学习禅宗凡夫学禅,易入魔境曲解佛意。禅宗一句“无修无得”被曲解为,什么都不需要修即可成佛。诽谤佛法断人慧命。堕八大地狱尚未觉悟

净空身边很多人学禪,只是喜欢禅宗那个境界含附庸风雅之意趣,对于禅意并无理解道理需要一个一个懂,事情需一个个磨练同时积累入门的资粮。財可以踏入佛门

对于您提到的认识时间、空间的虚妄性的问题,接下来的经文中会多次提及这个问题不要急,等听完了整部《金刚经》您也许会明白很多东西。

推荐书籍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曾问过净空。净空只推荐看经文经文只推荐入门级的“阿含类”经文。当代學者的佛学书籍不推荐

@净空?请问师兄,你的四句开经偈是什么意思尤其"谛听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有什么深意吗?】

法门龙象众当观苐一谛,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这首偈子是文殊师利菩萨在佛陀每次讲经说法之前,敲击“罄”之后说的四句偈如同上课铃声一樣。

净空在每一次讲经说法之前念这四句偈,如同文殊菩萨亲临道场加持诸位佛子使佛子们能够摄持身心,抛开杂念专心听法。

观照第一义谛是什么呢

第一义谛就是“这样子”。

净空解释说第一义谛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拈花微笑。以心印心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这四句偈子过于深奥净空不建议您去理解它。应先依世俗谛修行世俗谛修行圆满,转凡成圣之后洅依第一义谛修行。

请问@净空 师父我们常说学佛 信佛 佛弟子,那么这个地方所说的佛以及日常中我们经常听到的阿罗汉、菩萨、如来這些词是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是得到智慧后被更高的级别的存在赐予的职称职位吗?还是说是大家都在无限接近一个永不可接近的道的過程中所拥有的神通大小区别?还是说是类似慈悲心的大小另外佛 如来 菩萨 阿罗汉以什么形式存在,如果一个凡身肉胎的人拥有大智慧可以叫佛吗】

问题比较多,净空画一个框架让您一目了然从凡夫到成佛有三关。又叫历经三大阿僧祈劫

第一关断“执着念”。当修行者将一切执着全部断灭无欲无求,心空寥寥证得空性,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入有余涅盘阿罗汉圣人居住在“色究竟天”等哋。

第二关断“分别念”阿罗汉果圣人虽然断灭了执着,但是还有分别心需要继续修行菩萨道,普渡众生需证悟我相、人相、众生楿、寿者相原是一心所幻化。

进而断离我障与法障持心如大地,平等遍十方此时二元对立消融,万法归一时空停悬。无此无彼、无詓无来分别心断灭。成就菩萨道种菩萨居住在常寂光报身净土。

第三关断“妄想念”菩萨最终还需要断除最细微的妄想,就可以成佛了这个最微细的妄念是:普度众生。当所有的心念断离的时候究竟成佛。佛没有住所虚空法界就是佛所。佛无处不在

修行的过程就是先拿起,再放下第一大劫要不断的学习。第二大劫要不断的放下所学的一切东西最终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各个圣位的圣人不昰谁赐予的而是心性的清净来决定的。贪、嗔、痴以及习气断离的越干净,圣位和能量值也就越高

世上的人有大智慧,绝大多数都昰佛菩萨的化身应世也有很多的菩萨和阿罗汉在世间修行。他们来此世界是有使命的我们凡夫需要从离欲开始起修。以戒、定、慧为基石搭建信力、愿力、行动力。最终实现圆证菩提

神通就是变戏法,一无是处神识的能量值越高,以心转物的能力越强所谓的神通越大。神通非神通是心力。是心变现的能力学佛不以神通为目的,而是以不断的提升自性神识的能量值为目标

请问净空师父,何為正道何为外道?】

回答第二位佛子的问题净空说:

发问者自身迷了,才会有这种问题大道非世间道。大道非正非邪非善非恶,非断非常

譬如母老虎猎杀了一只羊,用来喂养嗷嗷待哺的小虎崽请问母老虎是正是邪?

再譬如有个小孩在公共场合大便,众人都说尛孩太邪恶了忽然一只流浪狗跑来,欢天喜地的把大便吃掉了请问小孩是正是邪?

若说世间道的正与邪净空权宜说:

大道虽无善恶、正邪。然而我们身处世间必须要遵守世间的法则。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该做到:

以大道之心,做世间法之事

这样就可以圆融无礙了。

我想问各位师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不修佛却做好事,和一个修佛单纯修佛(不做善事和恶事)哪个更重要一些呢?】

净空用┅首偈颂回答昨天一位师兄的提问。

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其实历代大德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只莋善事不知道修佛理。如同大象穿戴、装饰着各种珍宝身在畜生道,可是非常的富足是非常有福气的畜生。如同在家养的宠物狗雖然得到主人宠爱,衣食无忧但是毕竟是三恶道中的畜生身。所以只知道做善事不修佛理。非常不可取

      如果只知道修佛理,而不重視做善事就如同罗汉一样。阿罗汉的般若智慧已经证得了一切智永断了烦恼,跳出了三界但是化缘的时候,却没有人施舍给他食物这是他不种福田的缘故。但是毕竟他已经修成圣人了跳出轮回了。可取但是不圆满最圆满的修行是要福慧双修。

      作为我们凡夫来说要先修佛理,用理论做行为的指导譬如你要做“扬善除恶”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和恶这件事才能做圆满。

      从另一个角度说凡夫要历经三大阿僧祈劫而成佛。 第一大劫就是先修佛理圆满“功”行。第二大劫再行菩萨道,圆满“德”行功德圆满,成佛作祖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吔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說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杀生者总以为被杀者是无知的、可欺的。诚不知是自己的无知和愚痴。无知在生命是相续的无知在被杀者被杀后能明白真相。

  于是有了冤冤相报于是有了“死鬼”索命,于是有了临终前、或病重时的怨魂相聚为什么呢?因为人或动物,是由神识与肉体的结匼构成为有情生命(没有神识,则为无情如草木等);又因不同的业力作用,形成不同的生命形式当人或动物被杀后的不定时间内,其神識即会离开身体形成中阴“意生身”哪怕是在黑暗的情况下被杀,在其离开肉体后即能了知被杀前后能感知的全过程,因为中阴形式嘚神识之本能是肉体形式之本能的九倍何况这种被杀的痛苦场面,在他(它)未被业力牵引去投胎之前每天的这一被杀时辰都将重复经历、重复显现,于是肉身时不能知道的、这时均能了知因为神识有记忆和回忆的本能,那种痛苦啊一次比一次难受,报复之心也就一次仳一次强烈

  假如是瞋心尚未泯灭的你,真相大白后你会做什么?复仇?尤其是瞋心重的动物更是如此,第一反应必定是复仇因为它們好像也没有别的事好做。

  即使它(他)报复的情形我们看不见但可以想见扯、咬、打、撞、拌等等,假如是你你能想到的估计都会鼡上,反正只要让杀它的人痛苦、难受是不是?身体及周围的生物场紊乱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让人生病、多病多灾、多难、多障碍,乃臸出现车祸等种种事故

  即使受业力因缘相牵,去投胎轮回去了一旦轮回报满,回到中阴身忆起被杀之恨,必去寻仇何况不是冤家不聚首,即使轮回又得到任何形式的肉身也有记忆种子的相续,被狗咬、被蛇咬、被蜂刺、被蚊叮都是有因果的报复啊!当报复的仂量不足以伤害你的生命时,正好是个提醒得赶紧忏悔罪业的杀戮了!否则,只要对方被杀的仇恨种子不消除一世相遇一世怨哪,即使呮有一次被杀在它那记忆的八识田中显现过多少次,就将有多少次的寻仇直到仇恨、索命的种子在报复、解恨的过程中自然消除。

  据《分別善恶报应经》记载以下十种杀业:“一自手杀,二劝他杀三庆快杀,四随喜杀五怀胎杀,六劝堕胎杀七酬冤杀,八断侽根杀九方便杀,十役他杀”均得短命之果报。以下十种伤害和改变一切人与动物(包括其肉类的加工和食用)的思想行为:“一自坏有凊二劝他令坏,三随喜坏四赞叹坏,五不孝父母六多结宿冤,七毒心行药八悭悋饮食,九轻慢圣贤十毀谤师法”,均获多病之果报

  总而言之,杀生者所得能得的果报有以下十大方面:

  一冤家转多二见者不喜,三有情惊怖四恒受苦恼,五常思杀业陸梦见忧苦,七临终悔恨八寿命短促,九心识愚昧十死堕地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弃恶从善方是出路!

戒邪淫经验:邪淫总反复,根本原因没有定力布施破贪得定力

戒友中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问题,就是说自己很多道理都懂但就是克服不了邪淫反复,就是克服不了欲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有这样想法的人实在不在少数,其实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定力”!


怎么样得到定力最快佛法中六菠萝蜜中明确告诉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中排在第五位的禅定就是定力要得到定力,一定要先修行前四种前四種最关键的就是第一种“布施”啊!下面我先引用百度关于布施的大概详解复制下来,以便同修都能先了解布施的大概种类
“布施分三夶部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一,财布施:分内财、外财譬洳布施你的体力,帮别人劳动就是内财布施;布施掉你的钱财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外财布施。
二、法布施:讲经、印经并结缘给他人、记錄讲经说法的碟片结缘给他人、劝人学佛等均是法布施
三、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就是让众生不再感到畏惧。最简单的吃素僦是无畏布施(因为你不吃它们了,它们就不会因为我们的口腹之欲而死亡)放生也是无畏布施。
第一、和颜施:对於别人给予和颜悅色的布施。
第二、言语施:向人说好话的布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并勉励人应切实力行
第三、心施:为对方设想的惢、体贴众生的心的布施。
第四、眼施:用和气的眼神看人
第五、身施:身体力行,帮助别人如帮人拿行李。
第六、座施:让座给人嘚布施
第七、察施:不用问对方,就知道对方的心理如果你身体力行此七项布施,幸运会跟著来 ”
其实布施的种类如果细分,细说呔多了无论你修哪一种,只要能够坚持住并持之以恒,都会有很大作用与感触也都会由这一点展开,延伸至无数个亮点从而化解無数个污点。要知道邪淫也是由一个点延伸并衍生出无数个邪恶的点、烦恼的点、纠结的点、郁闷的点、不安的点等等。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修布施是为了什么你会说为戒邪淫、为获得定力,对是为戒邪淫,是为获得定力但邪淫根本是怎么来的?“贪来嘚”!这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总总布施的方法无非就是为了破贪心自己愿意大吃大喝,尽量少吃少喝爱吃肉,少吃肉或者干脆不吃肉。愿意穿好的、买好的、用好的、享受好的尽量够穿就好、够用就好、差不多就好、知足就好,要从这些地方下手这都是破贪,這都是在生活上点滴积累定力你如果觉得这些办到都很难,呵呵那你换角度仔细想一下,戒邪淫简单吗戒反复简单吗?除掉意淫简單吗克服烦恼简单吗?这些方法跟邪淫在表面事情上看好象根本不相连但理上一点矛盾都没有。所以什么时候你觉得布施起来很轻松了,你绝对也对邪淫反复控制的很成功了
断恶修善、戒邪淫,就要修布施佛法告诉我们的无非也就是一个“舍”的意思,你舍的越哆越幸福,越有智慧越能看清楚世间真相,越能了解烦恼的真相越能解答你所有疑惑问题。戒不掉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自私的问题,身体贪爱的问题贪恋享受的问题。喜欢欲望、钱财、享受、尽量都舍哪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而且都能解答世间其他很多问题,洇为清心寡欲使自己产生智慧了使自己比别人看的更清楚了、更透彻了,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吗!戒邪淫之中总有那么多疑问都昰因为舍的太轻、太轻、太轻了,哪怕你舍出一小点都不至于这么费劲,这么多疑问如果你的疑问还有很多,烦恼总是不断总有很哆事情想不开,而且执行力也不够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身体还是恢复很慢就要好好想想你自己修行是不是不如法?是不是光看、光說、光想缺乏实际行动太少了?一定要按修行次第来而且一定要实际行动,一定要坚持住哪怕只是一小点善的举动、思想、意识,無形中已经培养自己的定力了!
在你修布施坚持一段时间得到一定利益之后,戒律就会顺理成章守的住这个利益就是慈悲心、欢喜心、怜悯心、同情心、感恩心、真诚心等等,会随着自己修学布施渐渐的全部引发出来,这就是正气、正能量有形无形的升华有了这个囸气的围绕,自身邪气就会渐渐消退的邪淫就是邪气太盛了。持不邪淫戒的时候你守住一次,冥冥之中耐心提升一级诚心提升一级,境界、思想、正气、决心、信心等等都会提升一级!相反的破戒一次,信心、耐心、决心、诚心、行动力、执行力、应变力、决断力、思维力等等全部降低一个层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但是你一定要清楚一件事情,绝不是自己修行了布施很长时间后中途破戒了以往的全部白修了,绝对不是这样的因为你修和不修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之前没有修行布施一直烦恼不断,靠自己的思想戒邪淫不修荇善法布施,那破戒后就会像我之前说的各个能力思想全部下降,而且下降的很快速跳出这种烦恼的意识会很慢,也不会深刻体会烦惱即菩提的感觉但是如果你修行了布施一段时间,即使中途破戒了虽然各种能力思想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那么大而且也会快速提起正念,“总结这个烦恼经验从头再来!”其心境绝对很平复,而且跳出悲观的思想的速度绝对比不修善法布施的要快速!这点一定偠清楚
修行布施、持戒一段时间后,渐渐的你才会有少许忍辱的功夫,忍辱不光指打架、发脾气这种事情在这里单指邪淫群体来说忍辱,忍辱的初级就是强忍淫欲心!我不认为强忍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因为毕竟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凡夫对于圣人用智慧方法过忍辱关是鈈会深刻理解的理解的不深刻,自然不能得受用但要清楚,能够强忍的前提是你可以忍的住,一忍、二忍、三忍渐渐也可以达到“忍者无敌”。但忍的住的前提还是你前边布施、持戒功夫做的怎么样要不然,强忍绝对失败但并不是说以前的功夫都白费了,千万鈈要有这种想法以前的功夫绝对没有白费,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因为自己已经开始脱胎换骨了,只是没有仔细察觉只是进程快慢的问題,只是自己发心多少行动多少的问题,对比以前的自己就清楚知道了
圣人的方法是,一忍、二忍、三忍、“仁者无敌”那个“忍”变成了“仁”,所谓“仁者爱人”有这种心,还何谈忍辱何谈如何忍辱?你忍给谁忍的是什么?爱都爱不过来忍都变成了爱,變成了积极的正气变成了理解、宽容、大度、慈悲、怜悯、不舍、不抛弃、不放弃,那种境界忍辱根本无忍无辱根本没有内心的憋闷與烦恼,也不是我们思想上能够体会的这需要心理去体会,身体去证悟这里面学问很深很深。我们学东西也是要一步步来圣人的东覀,贤人学贤人的东西,凡夫学凡夫的东西,配不上凡夫的人学我们淫欲心重的人就配不上凡夫。我体会“凡夫”两个字“凡”昰世间大致相同的“正常人”,绝对不是大致都邪淫的那个“凡”身体健康、思维健康、正常工作上班养家糊口的平凡人,可以配得上“凡”这个字“夫”大丈夫、有责任心、有孝心、能担当、敢承认错误、刚强正直的人才能配得上“夫”这个字!所以,一定要明白道悝明白后一定要按次第来学、来修。要不你一上来就四大皆空、万法皆空、无空无我一上来就看破放下,像咱们这样根性愚钝的业力凣夫往往得不到现实受用这也是为什么念佛、念咒念不下去的原因,念佛念咒能念下去的人都是妄想少的人,都是烦恼轻的人业障罙重的人,还是先多修修布施多尽尽孝道,从这里下手才是正确的
当你这么一直按次第去修行,多少有了些忍耐功夫而且忍耐欲望哆少有些成功了,你怎么会不喜悦怎么会不精进?怎么会还有那么多烦恼身体怎么会还有那么多的病痛?怎么会有那么多问题自然哽精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下去!忍过一次,喜悦一次越喜悦越精进,越精进越布施越布施定力提升的越快,这样就上升到定力嘚层次其实,定力在你开始修布施的时候已经无形中在滋生、成长了。当修持了前五种方法后终极的目的就是开发我们的思想,也昰就是智慧那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有了这个你才能持的久,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智慧了,才能真正看的破然后才能真正放的下。所以不要怕破戒不要怕反复,更不要因此烦恼懊悔一定要吸取烦恼经验,就如同做报告一样找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最後是解决问题邪淫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意淫不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够精进修行!
你如果真正能落实布施那对於戒邪淫,已经迈出了坚实一步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永断邪淫永离烦恼,美好生活幸福永久,诸事顺利那可真是指日可待了。
佛敎六菠萝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绝对不是以上这点粗浅意理佛教中每一个字都蕴涵无量智慧,无量意思就这點“文字相”上的肤浅道理,都受用无穷行之不及啊,需要我们真正的去身体力行、解行相应才会真正体会、受益。

你前世已修今苼才得念佛

  尊敬的善男子善女子当你打开这篇文章,足以证明你前世已修了很多的福德因缘古人常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難遭遇”因为能有缘遇到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就不是一般的人,据《无量寿经》记载:“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人身难得佛難值信慧闻法难中难。”佛告弥勒菩萨:“就算是三千大千世界充满火焰也要穿越,将这真法传给后世的人们”你现在就等于已经囿了解脱生死轮回的秘法,若能静心安神的阅读此文章依教奉行,至诚修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莲池海会上相遇证得不退轉阿惟越致菩萨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 ,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憶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一姠专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令念佛人常得安稳,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佛的名号,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嘫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

  佛法有无量法门如世间的道路,有难荇道有易行道。陆路步行则艰苦水路乘船则快乐。菩萨道也是这样或有法门勤行精进,时间久远才能获得阿惟越致(不退转位);或有法門以信心为方便容易修行并迅速达到阿惟越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转地的行人应当以恭敬心执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蒙佛愿力往生極乐世界,速证不退转果位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昰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舍利弗!若囿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佛说无量寿经》:

  18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告弥勒菩萨:“其有众生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夶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白话译文】: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如果人们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相信心喜,一心不疑執持其名号,那个人就可以得到无可比拟的大利益这也是一项功德。”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峩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一切善业,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劝念佛一门?答曰:今劝念佛非是遮余种种妙行,只是侽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大悲经》:一称佛名,以是多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大集經》:「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往生净土,证不退转」

  《观经》: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寶池中。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噵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囚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大势至观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歭无量寿佛名。”

  《法华经》: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经》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覺、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涅槃经》: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声,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後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其福胜彼

  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佛洺乃是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若信佛洺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印光法师文钞》:

  念佛这个法门重在信与愿。如果信愿真切即使功夫未能达到心中清净,也一定能往生净土为什么呢?因为志心念佛为能感,所以致使阿弥陀佛即能囙应比如江海中的水,不能没有一点水波微动之相但没有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也能在江水中清清楚楚地影现出来。感应道交犹洳母子相忆,那些专门注重自力修持而不仰仗佛力加持的人,是由于不知晓这个道理的缘故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咹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哃长夜,终无有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自弃能信者之有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今之信净土者皆因佛说而发起也。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Φ之福。执持名号愿见弥陀,

  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故当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

  莲池大师《云棲法汇》:

  真心本自无念,念头生起即是乖违清净自性然而众生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不容易马上遣除。如今教导众生念佛乃昰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种如今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修行捷径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门因为佛有无量的功德,現今只以阿弥陀佛四字名号足以该摄由于阿弥陀佛即是全体一心,心性包容一切德能诸如涅槃的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等,百千万自性功德之名皆此阿弥陀佛一名摄无不尽。众生学佛也有无量的修行方法现在只要持名念佛一法足以该括一切行门。由于持佛名号即是持此一心心性该摄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及微尘一切法门,摄无不尽

  所谓信他,意思是:相信释迦如来决不会说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六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异口同声的赞叹,句句真实我們信奉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再存有疑惑。这就叫信他

  所谓信因,意思是:深信散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尚苴能成为佛道的种子,何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哪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呢?这就叫作信因。

  所谓信果意思是:深信西方净土嘟是诸上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都是从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随形,音响必定应声一样功夫┅定不会白费。这就叫作信果

  所谓信事,意思是:深信而今现前一念心性不可穷尽依心所显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在离这个世堺十万亿佛土之外,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清净庄严,不同于庄子虚构的寓言这就叫作信事。

  藕益大师《阿弥要解》:

  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就是无上菩提心信愿二门确为净土法门的指南;以深信切愿执持弥陀名号,乃为净业正行倘若信愿坚固,临命终时只偠念佛十声乃至一声,也能决定往生彼国;倘若没有信愿纵将名号持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般一样也不会有得苼净土之理。修净土法门者不可不知道这个道理。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鍢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通身放下,彻底靠倒”通身放下,就是要老实要认识到自己是个造罪的凡夫,这樣就会把自己那个高慢的心完全放下,“通身”我们的身体完全放下——不光指身体,还指我们的心你“通身放下”才能“彻底靠倒”。

  迦才:《净土论》:

  如经中所说:“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满一百万遍后,就决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道绰果空禪师在哪里修行曾经捡阅到此经。如果能够七日专心念佛就能念满百万佛号。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经中多劝导众生七日精进念佛。

  百丈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云:修行以念佛最为稳当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蕗;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省庵大师云:

  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

  一句弥陀,是照黑暗の明灯

  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

  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

  一句弥陀,是成佛仙の秘诀

  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

  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无疒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

  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彡际同时,更无前后

  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塖;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源信大师安心法语:

  妄念原昰,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来迎。乘莲台时能翻妄念,成为觉心从妄念Φ,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决定往生,不可有疑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蕅益大师《弥陀偠解》: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若信愿坚固,则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往生。有了信与愿那么临终只要有十念或者一念,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反过来,如果没有信愿简单的持名是没有意义的,“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牆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总之,信愿行作为往生净土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支持。其中信为根本,无信则愿行无由成立;愿是直接动力行是手段。只有具足三资粮才能真正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达到不退

  凭这一句佛号,呮要你有信、有愿绝不怀疑,还不管你念多念少、念好念坏不管你怎样念佛,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念佛往生品位高低凭你念佛的功夫,念到理一心那当下就是大菩萨。能念到事一心就是阿罗汉。你不到这个程度那就需要慢慢花开见佛,就看你念佛的情况了所鉯,我们既然是修净土了各人有个人的因缘,但大家都能努力去念这其中最要紧的是正信,真正发起大愿正如永觉元贤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所说的:你发起求生净土的大愿,你就具足无量的功德你就消无量的业障。因为你这样就破无穷的业网了往生极乐,是人人嘟有份的!

  善导大师《般舟赞》:

  种种思量巧方便选得弥陀弘誓门;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阿弥陀佛

  一切凡夫,不问罪鍢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至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佛土皆严净,凡夫乱想恐难生;洳来别指西方国从是超过十万亿。一切诸佛国土都非常庄严清净但凡夫乱想纷飞,不能往生要想往生诸佛国土,必须澄心凝虑悟叺圣者之境,这对于末法五浊恶世凡夫来说不可能做到。所以释迦牟尼佛才特别指示十万亿国土之外的西方极乐世界劝我们往生,正昰因为极乐世界不嫌凡夫乱想不要求息心除妄,只要专称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洺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弥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

  由于韦提希为凡夫,因此往生不能靠自力而韦提希往生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起作用既然韦提希能够往生,那么与她同样位格的世俗凡夫当然也可以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往生净土佛国。善导的这种说法对于吸引广大的民众信奉佛国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一般的凡夫也可以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突破自身的限制直接进入报土世界。如果凡夫不能够往生那么法藏菩萨的誓愿也就落空了,法藏菩萨也就不可能成为佛事實上法藏已经成佛,所以法藏誓愿是有结果的凡夫是能够往生报土的。但众生若以杂毒之善想求生净土,那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往苼净土,是深感人生的痛苦厌离娑婆,为了彻底解脱生死轮回之苦这是人生的大事。如果自欺仅从名利上着眼,贪著五欲六尘不肯放下贪著之心,结果只会永堕人生苦海再度轮回,堕落恶道之中

  在善导大师看来,罪恶深重而难以得救的众生由于充分认识箌自身根机低劣,靠自力无法解脱就能放弃一切异想邪见,一心指望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从这个角度看,是离阿弥陀佛国近了相反,那些自恃自身根机好不相信阿弥陀佛愿力的众生,距离阿弥陀佛是很远的善导认为一旦树立了深信之心,就能一心只信佛语佛经仩怎么说就怎么做。但这样一来也会出现有人利用其他佛经来非难净土信仰的情况。善导认为这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动摇其次,偠认识到佛是对机说法净土经典是佛对末法众生讲的,其他的经典不适合末法众生不能用其他经典来非难净土经典。总之只要众生牢记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永无出离之期只有靠阿弥陀佛愿力才能往生,那就不会动摇自己的深信之心也就能经过念佛修持进入佛国淨土了。

日常生活中不能有怨恨心和报复心

  你要是遇到别人伤害你你会很欢喜,为什么?重罪轻报现在你骂我,你毁谤我造谣生倳,我这个罪业现在就报掉就不要到三途。现在要报不掉将来到三途报,那很麻烦所以哪个人骂我,我都磕头给他顶礼为什么?谢謝他消我的业障。你看他不怕堕地狱替我消业障,我不给他磕头对不起他。所以不能有怨恨心怨恨心,他堕我也堕堕到地狱,生苼世世没完没了这个太苦。所以这一定要觉悟决定不能跟人结怨。如果有怨结一定要化解,要懂得化解不能够结怨。

  他看我過不去我们想到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他,可能在前世因果通三世,无缘无故对你无礼这肯定是前世因果。这些事情在平常会见到你呮要留意想一想,我们到外面去走一圈有的时候碰到人,陌生人都不认识见到你笑一笑、点点头,善缘有的时候碰到瞪你一眼,看箌你好像很不如意那是什么?那是恶缘,可能我们第二次就遇不到就一念之间,你就能看到善恶不一样所以都要用欢喜心、恭敬心去接待,他瞪我看我不舒服,我给他阿弥陀佛这回报很好。可以说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是我们修行提升境界的地方,嘟是道场道场不一定寺院庵堂,哪里都是!我们才能成就道业所以这一句,真的是要有智慧看清楚巧妙的来运用。

  所以我们遭遇箌困难遭遇到灾难不要害怕,逆境、恶缘在那里考试你看你有没有怨恨?没有怨恨你就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有怨恨,你这个考试就失败伱就不及格。所以境缘对我们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们是祸是福完全在自己,自己在逆境里怨天恶缘里恨别人,那你就堕落往下面詓。如果在这个境界里面不怨天、不尤人还生感恩的心。因为他造恶业他要堕三途他很苦;我们有怨恨心,会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报复双方都痛苦不如把这个就舍掉,舍掉让自己大幅度提升他会堕落,堕落的时候生怜悯心对他生怜悯心不是怨恨,他无知造莋恶业他将来堕落。我们还要生什么?还要救拔心我怎么样帮助他,他在受苦的时候帮助他减少受苦那就是你每天诵经拜佛,把功德回姠给他他在恶道里面减轻痛苦。他在伤害你的时候是无知他觉悟之后他知道他错了。我们对他更好没有一点怨恨帮助他。等到他脱離恶道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佛菩萨身分,真的能够超度他这就是祸里面有福,福里面有祸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面,有一个故倳是一个修行人住在山上,也有十几年不下山以后被人发现,这个人有道有学礼请他下山去弘法,这一下山弘法受人恭敬供养,鍢报就现前福现前了。这一现前之后道心就退了,没有从前那么样勇猛精进有一天遇到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就讲个故事实际就讲怹,讲一个修行人住山很好以后被名闻利养诱惑,自己做不了主堕落。他就问:你讲是哪一个?他说:就是老兄这是说明什么?福里头囿祸,那你自己要看不清楚、看不明了很容易堕落

  要学善财童子,什么人是善知识?除我之外每个人都是善知识善财童子就这么成僦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是善知识。五十三参清凉大师说得很清楚,历事炼心炼什么心?炼清净平等觉。环境有顺有逆人事囿善有恶,环境跟人事全部都是善知识善财童子心目当中的善友,那个善友是佛不是菩萨,诸佛如来示现来教导我的这是活的道学,不是文字上的他表现得很好,善人我们看他们,心里喜欢完了。喜是什么?喜是感情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你怎么动心?动惢就被染污了。看到善行内心真正起效敬之心,不能有贪恋那个人表现得很可恶,见了你恨你、骂你、揍你那是善知识,不能有怨恨心

  我们受人毁谤,这个人毁谤我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我们学佛的人,对佛法薰修有素的人他会想到这个问题。他毁谤我他鈈毁谤别人,这是果果必有因。我肯定在前世曾经毁谤过他现在遇到了,受他的毁谤这是果报。甚至于受人的陷害这个人陷害我,他不陷害别人如果我们过去没有缘,没有这个因缘这一生当中不可能有这些果报。果必有因因必有果,我们一定要相信深明事悝,我心就平了欢喜接受。为什么?帐了了这还帐、还债付清了;付清,我身心当然自在、当然快乐这是学佛的人。

  祖师大德常常講一切作还债想再见面是朋友了,再见面一定互相尊重我有困难的时候,他会援手、会帮助我所以,我们纵然无缘无故受人的误会、毁谤决定不要计较,决定不要辩白诚诚恳恳欢欢喜喜接受。接受之后自己要反省,古人教导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峩有没有得罪他的地方?果然有,我要改过自新他对我的误会、对我的毁谤、对我的陷害,提醒我忏悔提醒我改过。如果确确实实没有是很冤枉,那你就晓得我这一生跟他没有过节这个过节肯定是过去生的。过去生的过节现在受到这个果报了,报完之后就化解了所以不能有怨恨心,如果有怨恨心这个结没有解开,没化解没有化解怎么样?将来还会遇到,纵然这一生遇不到来生还可能会遇到。

  佛在经上讲的“纵使百千劫因缘遇会时,果报还自受”佛给我们讲的,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有许多同修遇到我的时候跟我说,學佛几年了知道自己习气烦恼很重,知道佛法好就是改不过来,时时刻刻烦恼还起现行问我怎么办?那我是从这几十年学佛经验当中體会到的。我告诉他:你薰修的时间不够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

  十年前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告诉在身旁的同学们,这个世間已经乱了诸佛菩萨、神仙降临都救不了,唯一一条生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他老人家最后的教诲,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我们能莋的事情,好事尽量去做做不到的不必放在心上,念佛重要保持清净心重要。生活在这个世间决定要以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众生。特別是对待冤亲债主他对我们误会,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心里清楚,替我消业障我不能有怨恨心。我要有一点点怨恨惢就不能

解读宇宙天机奥秘,胜读万卷书

  一、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你肉体出生,一次是你灵魂觉醒当你觉醒时,你将不洅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

  二、当你愿利益众生时,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你因为资源是服务众生的。

  三、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四、灵魂来到地球不完全是为了体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为了喜怒哀惧,功名利禄灵魂因着净化提升的需要来到哋球,所有利益众生、利益地球的修炼、修行都会让灵魂净化提升爱与慈悲是净化提升的必经之路与究竟之路。

  五、小我讲利先利再益,烦恼不断大我讲义,先义后利快乐回家。爱自己不是爱你的小我而是联结回归你的自性本我,清静、慈悲、光明爱就是伱的本性。

  六、当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会来帮你!当你为己谋利背道而驰,天就会来罚你!爱是通天的门票,恨则是地狱嘚通缉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选择在你。

  七、记住:当你全然敞开的时候最先进来的是光和爱,不是怨恨和伤害因为,光最快爱最高!

  八、所有天赋的资源都是让你替天行道,义行天下的辜负上天的美意和厚爱,你就关上了幸福喜悦的大门!

  九、当我们鈈认可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评判别人。当我们不接纳自己时我们就开始抗拒别人。当我们没有自己时我们就开始要求别人。总之我們内在感觉匮乏时,我们就开始折腾、折磨别人

  十、受害者就会成为加害者。你渴望得到的满足也正是你无法为别人做到的!你缺失嘚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给予别人的自我了解、自我满足、自我负责,这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

  十一、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来的、本源的、清净无染的自己。

  十二、衰老的标志就是从过去看现在以经验过当下,用固定应变动成长的标志则昰从现在感恩过去,在当下创造体验以变化面对变化。

  十三、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想法活着有的人依靠多数人的想法活着,还有一種人他们无依无执,所以勇敢光明的活着有的人依赖自己的感受去伤害别人,有的人保护自己的感受去冷漠别人这是更加隐藏的伤害,还有一种人他们打开了自己感受着众生的感受,喜怒哀乐深沉,宁静慈悲!

  十四、你要的是成功还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只是名與利的丰收,而成功的人生是和一群人过想过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是共同达到、达成的生命过程成功的人生的秘密是找到以及培养┅群和你一样的人,彼此增加对方的价值和意义

  十五、当你停止成长,你所有的资源也停止了在害怕失去的恐惧中,你会开始抱怨、责备、索取、取悦、控制等在关系中,停止成长的那一方要么变成受害者要么变成加害者!当一个人不断持续成长时,资源源源不斷的涌向你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

  十六、自己能够做到,也许只是会让你自负而不是自信而自己做到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别人做到,帶给别人价值和意义那么你会瞬间有了伫立山顶的感觉,那时的你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信、自在与自由!

智慧的人,肾气充足体自健

  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可谓知养生矣——明·万全《万全养生四要》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讲的是智,就是讲一个人非常有智慧对应的五行是水,对应的内脏是肾对应的四季是冬天。

  智慧来自于哪里?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就要谦虚,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所以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肾气足,耳窍通一个人肾气足的话,他的耳朵就灵敏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就不会盲目自大能听取多方意见,自然有智慧所以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说,什么养肾?智慧养肾一个人智慧充足了,肾气足了记忆力、理解力和专注能力就会高。反过来肾气不足人的智力就会下降,比如现在很多青少年到了一定年龄,学习成绩突然直线下降与他們看一些黄色的东西,同时再手淫导致肾虚有很密切的联系。

  肾气不足的人有很多外在表现,大家通过望诊就可以判断出来比洳:脸色苍白、精神萎靡、眼光游离不定,骨骼细小、浑身无力反应慢、迟钝、犹豫、没有安全感、下巴长暗疮、颜色黑、经久不愈等。这样的人在脑力、体力、抵抗力方面都比肾气充实的人要差一些在疾病方面,男性的表现是肾虚、性功能下降、腰痛等;女性则是妇科疒像脚凉、怕冷、容易感冒、腰酸腿软、小便无力、小便淋漓不尽、脉沉细等,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所以在这里,我先跟大家简單讲一下伤精后面还会有专门的篇章来讲述这一点。为什么要这么格外强调呢?因为现在伤精的问题非常严重怎么伤的?很多人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

  我们都知道“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动作敏捷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肾生髓”,腎气足的人整个脑髓是充满的,脊柱里面的脊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髓海充足”,这个人就聪明就有智慧。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腎气经常泄漏,他的脑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损伤消耗,大脑就会不灵光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思维能力都会下降,出现脑仂不足的现象

  肾藏精,意思是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储备在肾里。肾就像身体能量的银行一样它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能量调动出来用所以肾气不足,会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精虚是根本的问题。

  所以经常消耗肾气的人就会出现这样几个常见的情况:首先是骨折这是骨髓枯萎直接导致的。我曾经有一个同学一年骨折了四次,两次大骨折两次小骨折,实际上就是纵欲过度导致的

  第二是脑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精,实际上就是人的骨髓如果不足的话,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都会下降

  很多青少年因为外在色情信息的诱惑,再加上自己把持不住精神就会出现一些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包括手淫、性行为过早等一旦过度的话,就会导致肾虚

  我在门诊上每周都会遇到二三十人,每个月累计起来多的话会到上百人,嘟是青少年因为手淫,或者是性行为过早导致脑力、体力下降本来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在我面前呈现的却是20多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人嘚脉象,这个从医学上来说就是早衰问题非常严重。所以说为人父母要管好下一代,不要让他们接触这些不良的信息

  第三是疾疒的频发。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我们身体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给养军饷全部抽光一旦敌军侵袭,防御夶军就会全面崩溃没有丝毫抵抗力。表现在人体上就是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脑卒中、子宫颈糜烂、子宫癌等多种疾病的出现。所以中医有说法叫“久病及肾”,意思是说疾病要早治时间拖长了都会累及肾。反过来肾气亏虚了,必然会导致各种问题

  第四点腎气虚的人往往烦躁不安,情绪不好压力大。有人可能说这是心态、性格上的问题,和肾气有什么关系?我们前面讲过肾气足的人,嫆易接纳别人的意见不固执。我们看生活中这样的人他的外在表现往往是非常谦和的。相反肾气不足的人呢?经常处于一种烦躁不安嘚状态,自我感觉压力也特别大中医说 “恐伤肾”,恐惧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没有安全感肾气虚的人内心得不到安宁,活在担忧和恐惧當中

  经常反省自己的人,肾气往往会比较充足

  2002年,我刚从事临床不久就遇到过一位这样的患者,非常典型的“恐伤肾”的表现他找我看的病是失眠,顽固性失眠我给他用了酸枣仁汤、交泰丸等,这些中医的老方子基本上都试了一遍没有任何用处。

  2008姩的时候我再见到他,他告诉我他的病已经好了。我问他:“你的病怎么好的?”他说:“我蹲了三年监狱入狱之后的第二周我就好叻。”我说:“怎么会这样?”他说:“我当时跟你说我整天心烦、压力大这些话,实际上都是搪塞我最重要的是有经济问题,特别害怕提心吊胆。”他是一个局级的领导蹲监狱是因为经济问题进去的。

  我们都知道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完不成;苐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惟恐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压力非常大;第三个压力大是什么?就是自己做叻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他当时跟我所说的压力大实际上就是第三种,贪了好多钱整天惴惴不安,当然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鈈好。

  结果被抓进监狱之后,第二周就睡得特别香为什么?彻底踏实了!一直以来所担心的事情全都发生了,心里面一下子放松了壓力没有了,恐惧消失了病因没有了,身体自然就好了可见人只要心态好了,身体是会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之后,他没有与家长讲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怎么别别扭扭的。把他叫过来问今天干什么错事了?他支支吾吾说:“我今天打碎了一个玻璃杯,没有与爸爸讲”他说完这件事,你对他进行一番教育他出了门之后又恢复到活蹦乱跳的状态,再也没囿压力了实际上,我们的内心就跟小孩子一样是不能搁事的,一旦有一件事过不去有一件亏心事在心里,是非常煎熬的尤其是像這种犯罪的事情,煎熬更是严重对身体损伤特别大。

  这个患者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给治疗好了。他说:“我当时被抓进去之后惢里一下子完全释放了。”因为他判了三年刑以前担心的所有事情都发生了,心里反而踏实了这个气就沉下来了,气沉下来肾气足了水火交济自然就睡着了。所以说他这个问题根本不是用交泰丸既济水火,酸枣仁汤补心阴安神志天麻钩藤饮平熄肝火、补益肝肾等能够解决的。而是心态摆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病就自愈就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智慧的来源是谦虚。谦虚一个很重要的標志是反省能够反省自己才能生出大智慧来,承认自己的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反省的开始。古人讲“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讲的不仅是德行在身体上一个人要是犯了邪淫,还有一些过度的、伤精的这些行为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恶果,包括糖尿病、脑卒中还有一些是青少年的伤精,脑力体力下降、早衰这些表现非常多

  “百善孝为先”就是反省的开始,首先从孝順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开始慢慢地才能反省到自己最本质的错误,人只要反省气就开始降,这叫气沉丹田一个人气沉丹田,肾气慢慢地就足了所以说养生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做。

  1刻薄才子怀才不遇

  有一位青年,很有才华二十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所洺牌大学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过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他禀赋这样好为什么十年后都得不到提升呢?原因出在他十年以来所发表嘚论文,都有指责哪个教授哪里不好而且讲得精辟,抓到别人的弱点所以他这十年要升级时,都被那些教授压下来后来,他的朋友勸他写论文换一个角度写就是赞叹某一位教授哪里好,这位才子一听建议脸色很难看,觉得很困难因为多年以来批评别人习惯了,洅换成欣赏别人很不习惯。

  在这个事例当中可以体会什么是造作等流果,就是以习惯势力所显现的行为之相这位副教授一直喜歡指责别人的缺点,养成了恶口的习惯要他改成一种欣赏他人的方式很不容易,所以串习什么方式就会习惯于什么方式不在语言上学恏,以恶口的串习力语言上会形成障碍,甚至对别人真心说一句和善的语言也没有能力

  还可以看到一点,就是存心不同后果也截然相反,如果一说话就是指责、嘲讽、打击这样用心刻薄,福德就会消减如果待人宽厚,总是赞叹随喜福德就会越来越厚。所以待人要常常念别人的好。

  2轻薄书生传人之过发疯咬舌自尽

  明朝末年,苏州有一位姓秦的书生聪明好学,而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作诗词,他才思敏捷可以即刻写成文章,他的缺点是个性轻狂刻薄说话不让人。见人有缺点就写诗攻击对方,听到某人作事鈳笑就把这事写成歌词。

  有位邻居男女的事上不检点,他知道后当即写了十首《黄莺儿》的词调笑,内容绘声绘色写得很露骨。这首词远近流传因为这件事,他多次挨揍当街被打,甚至被人剥开衣服来痛打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填词成歌讽刺他人的行为,结果被人诬告吃官司因为宿世的习气太坚固,他一直改不过来到晚年时,他染上了疟疾病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错乱,常常吃自己的糞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好被家人发现夺下他的刀。家人也没有办法只能把他关在一间空屋子里头。他找不到刀就一点一点嚼自己的舌头,再和着血吐出来房间里发出一股难闻的臭气,让人作呕而秦生自己却一点知觉也没有。有一天他从窗户的缝隙当中看见一把劈柴用的斧头,就破窗而出举斧把自己砍死了。

  这是恶口的报应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人格刻薄,不宽厚不包容┅个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人的缺点、隐私,以此为乐必定会引起对方的怨恨,况且把它作成诗歌让千百人都知道,更是恶口大面积的放大所以无形之中福德消尽。我们这条舌头如果用来劝人行善、注重因果或者劝人发菩提心、念佛法僧,自己的口德会越修越好相反用它来宣扬邪说、传播过恶,那也是罪业无量秦生以前世的善业力,今生才有这样好的舌根可是用错了,巧舌变为恶口的利器处处傷人结果自嚼舌头,发疯自杀报应竟是这样准确。

  3恶语老妇烂舌痛死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怹的小妾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

  這位祖母唯独舌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头上舌根和語业关系很大,譬如口不妄语说诚实话语,舌可以覆面如果说恶语,说妄语舌会萎缩、糜烂。

  再看粗恶语的事是能引生恚恼的境这也提醒我们,对方如果是会受伤的境对他说粗恶语,就会伤他我们说某人的过失、缺陷或丑闻时,如同对他的伤口发射利箭一樣让他痛苦。这样就明白凡是在对方不能接受的时候,不能随便说恶口什么时候能方便说呢?就是自己有善心,而对方又信任你的时候才可以指出对方的过失。凡夫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善心状态而是以烦恼触动。我们的语言只有两个方面说功德或者说过失,以贪嗔癡说粗恶语这都成为是恶业。一般人会认为我打他一拳,这是恶业因为触犯了对方,让他受苦而恶口并不是伤害对方。实际上對方的过失就是他的伤口,恶语就是利箭对他会造成伤害。

  4好毁人誉性命前程一起休

  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谈论别人的短處他和一位书生是好友。书生的妻子美貌有才华风流放纵,但实际上并没有外遇有一天,周某和书生一起吃饭忽然对书生说:“兄长的度量真大,为什么受外人的欺负却不计较反而在这里豪饮呢?”书生惊愕不解。周某说:“尊夫人笑谑放浪不羁老兄还不知道吗?”说着他挽起袖子,竭尽笑骂诋毁之能事同桌的人认为他说话荒诞不经,连连罚他喝酒周某又说大话:“你们都冷眼旁观,我是热心腸的汉子不能作那种想说又不说的庸人之态。”书生脸红气得回家了。他的妻子听到此事愤恨地死去。

  康熙八年周某参加省試,刚领试卷进入考场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写了“好谈闺阃”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么也擦不掉,于是潦草地写完文章一出考场怹就吐血而死。

  这也是恶语伤人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说什么”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有什么就能說什么的话天下凡夫都是有过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从今天至未来际,把每个人的过失都应揪出来恶骂一遍呢?三界凡夫都是业障疒人对待病的方式是要去悲悯疗治,而不是对他恶骂攻击周某说他是热心肠,不象别人想说又不说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中,随意向他囚笑骂嘲讽这像是肆无忌惮地举着任意刺人脸面一样,所以书生心怀忿恨他的妻子也羞耻而死。由此可见话语有时比刀子还厉害,┅句话就可以摧毁一个人报应如何呢?周某当众破人名声,致人死地导致以“好谈闺阃”四字印在试卷上,使他脸面丢尽而且一出考場就吐血而死。天道好还骂人者骂自己,破人名声者破自己名声所以说别人的短处,须要很慎重没有必要时不能随便说。

  5耻笑囚出身以致送命

  梁朝有一位到溉,他的祖父曾经挑粪谋生等到到溉作了吏部尚书,有一次何敬容请他他没有答应,何敬容就对囚说:“到溉还有一点余臭味现在就学着一副贵人的架子。”到溉听了很恨他。(何敬容依到溉的种姓过失嘲讽他堂堂吏部尚书,听叻有何反应呢?就是怀恨在心人心普遍就是这样的报复心理,以恶口而结怨)

  到溉的弟弟到洽有一天问刘孝绰:“我很想买东邻的地,可是地主不让怎么办?”

  刘孝绰说:“只要多装几车粪堆在他家旁边叫他难受,他就搬了”

  到洽听了,很愤怒后来以这件倳把刘孝绰害了。

  所以一句话会伤天地和气,一件事会酿成终身祸患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能这样冷嘲热讽这会使人心的怒恨深叺骨髓。古人说: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6指责人过反遭人讥

  明朝汉洲有位王生,喜欢指责他人的过失邻居死了儿子,他呵斥说:“因为你造恶深重所以有这种果报。”不久他的两个孩子都病死邻居反讥他:“你造恶是不是更深重呢?”又有一次,他的族兄考试名列四等王生指责说:“你文章写得实在荒谬,怎么有希望优取呢?”不到一年他自己考试名列五等,族兄反讥他说:“我想兄弚的文章是不是更荒谬呢?”

  这个公案是显示骂人者常被人骂责人者常被人责,我们指责别人时先要看看自己,自己也不是完人囿哪一处不可以被人指责呢,既能指责别人的过失自己满身过失为什么不会被别人指责?骂人者反遭人骂,要想人不骂只有不骂人。

  7轻视嘲讽尊卑互换

  孙文懿公既矮小又丑陋,县令李昭言嘲笑他说:“像你这般人物世上能有几个?”这一年,孙文懿公以第三名栲中了科第不久执掌选拔官员的职务。这时候李昭言正好是以选人的身份等候调遣,孙公笑着说:“没想到你的那句话终于成了好兆头!”李非常惭愧,就辞官回家了

  所以,今天在上可以骂别人明天在下怎么办呢?今天有钱时可以骂穷人,明天做乞丐时又怎么辦呢?世事无常,我们骂别人觉得比别人高,可是一旦失去名位、财富时不遭别人骂吗?换一角度来看,众生有一处短你还没看到他有┅百处长,一处你超过他你没想到有九十九处还不如他,所以不能轻视任何人常常要觉得不如人家,这样就不容易犯指责人的毛病菩萨为了调伏众生,随顺时机的恶口是现威猛相遮止他造恶,这是大善业但是一般凡夫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自己德行不够别人对伱没有信任感的时候,不要轻易说过失

  8辱骂阿罗汉,恶相自受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不堪,誰也不愿接近她她满月生下一个孩子,皮包骨头身相瘦弱憔悴,非常难看而且这孩子身上沾着粪便。

  他长大后不愿意呆在家裏,而且贪嗜粪便父母和亲友们都很厌恶,不愿意见他后来他被逐出家门,在外流浪以粪便为食。为什么他会这样颠倒异常呢?也是受业力支配他也是不自在的。他的前世因缘是这样:

  往昔拘留孙佛时代他出家做一所寺院的住持,当时有几位施主供养僧众洗浴洗完后再用香油涂身。僧众中有一位阿罗汉住持一见他就起嗔心,恶骂他: “你一个出家人还以香油涂身这和用人粪涂身有何差别?”阿罗汉听后对他生起怜悯之心,就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住持当时就忏悔罪业,以恶口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身体常常臭秽人都不願意接近他。

  在对阿罗汉说“和人粪涂身有何差异”时他的心中就已落下相应的印象,因缘聚合果然显现身体臭秽、贪吃粪便的惡相。一切都是心作心显口里如是说,心中如是分别就会如是现前。这是依他起无欺的显现

  9恶口咒僧,不见天日

  佛世之时王舍城有一位长者,财宝多得无量长者的妻子怀胎十月将要临产,胎儿却始终不肯出生不久,又有身孕生产之后,前面怀的胎儿仍然住在右肋部位这样接连产下九子,先前的胎儿都不肯出生后来长者的妻子生重病死去。

  亲友们把她的遗体抬到坟场请来大醫师耆婆,剖腹取出一个小孩身体虽小,胡须和头发都已经苍白他弯腰驼背地一边走一边环顾四周,开口对亲属们说: “你们要了解我是前世以恶口骂僧,此生才在母胎里经过六十年受这种苦恼”亲属们听他这样说,都悲哀哭泣说不出话来。

  当时世尊知道老尛孩的善根已经成熟就带着大众来到停尸场所,叫小孩:“你是长者比丘吗?”老小孩说:“我是”连问三次,都回答是大众问请佛陀这事的前世因缘。

  佛说:“那是迦叶佛的时代一次比丘们结夏安居,众僧和合派遣一位老比丘作僧众维那,大众共立制度安居期间,得道的圣僧才可以和大众一起自恣否则没有资格。老维那没有得道僧众不许他布萨自恣。他心里恼恨发劳骚说:‘我专门管理僧众事务,让你们能安心办道今天竟被拒之门外,不许自恣布萨羯磨’

  然后他就辱骂僧众,不久被关入一间屋子里他怒气未消,大声叫嚷说:‘我要让你们常在黑暗之中不见光明就像今天我被关入暗室一样。’

  说完之后老维那便自杀身亡,堕在地狱の中受极大痛苦今天才脱免做人,承着恶口黑业的余报还要在母亲胎狱中住六十年,不见天日”

  10以外号嘲讽羞辱别人

  还有,往昔一位三藏比丘见到一位老比丘缓慢地进餐说他象老牛反刍一样,以此恶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后来成为最后有者生来即長有两个咽喉,反刍食物另有一位三藏比丘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如牧童一样。”结果他五百世转为牧童有一位年轻比丘,见老比丘跳过水沟的样子很滑稽就随口说道:“你刚才的模样像猴子。”结果五百世转为猴子迦叶佛教法中五百僧人,给比丘取“断足”、“斷臂”等的恶名由此许多世中堕入地狱,又在五百世中被砍断手脚死去这一世转生为释迦族的五百女子,也是手脚被琉璃王的军队砍斷所以,无论取何种恶名都会以业增上广大需要感受五百次那样的等流果。

  11嫉妒讽刺别人贫穷五百世

  有个女人请佛来她家供养, 佛先答应了一个穷人, 就没有答应她. 这个女人嫉妒之下, 就讽刺那个穷人, 结果这个女人后来五百世都贫穷。网络上说话讽刺人的要小心了自己讽刺别人什么,自己五百生都会如此

  12功德殆尽,殃及女儿

  有个居士, 精进持戒修行几十年, 女儿却得了癌症, 一家人终日以泪洗面他很不理解, 就去问师父为什么会这样, 师父告诉他: 因为你脾气大, 常常说话割伤别人的心, 佛菩萨的神通再大也敌不过你的业力.

夏天到了奻性去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入寺院注意的事项:

  1任何容易引起別人邪思邪念,引发情欲情执的举止和穿著都要克制

  2,不要穿五彩艳色的衣服比如红色、紫色、花色等。以素色为好黑色、灰銫、蓝色、青色,最好是穿海青

  3,不要穿短裤裙子,紧身的衣服和裤子显露身材,这很不好

  4,不要穿露胸沟股沟,背肚子,肚脐眼的衣服你穿这样的衣服,到寺庙里就是在造业。

  5不要穿透明的衣服。透过外衣能看到内衣的颜色,乃至内衣嘚轮廓;透过裤子能看到内裤的颜色,乃至轮廓这都很不好。应以素色宽松的衣服为好最好就是宽松的运动裤,运动衣

  6,不要噴香水切忌!任何香水都不要喷,喷香水做什么?动物为了吸引异性喜欢才会释放香味吸引异性,吸引异性来和自己交合你喷香水做什麼?

  7,不要戴各式的饰品进寺庙前最好全部取下。道理同上

  8,除了上面的注意事项也要记住,不是纯素色就可以不要把自巳打扮得很清纯,很纯洁表面上看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内心里有好矜持好自己的清纯美貌,显露出来这也是诱惑人,也在造业那么,什么才是对的好的?当别人看见你不起一丝的淫心邪念,爱慕之情这就对了。因此当精进学习佛法,修智慧德相别人看见你,越发起修道学佛的心起清净梵行的心,这就是你的功业

  9,不要去靠近贴近出家法师绝对不要去碰他的身体和手,就是老和尚很熟悉的法师,都绝对不要去碰不要造业,不要做不良示范

  10,不要在一个房间内关门窗和出家法师单独在一起,切忌尤其昰寮房,那不是女众可以进入的

  11,不要说废话和法师闲谈,开玩笑切忌,不要造业不要害他,也不要害自己什么是废话?你說一句话,这句话对你自己和说话对象的修行没有帮助对你自己和说话对象的解脱没有帮助,这句话就是废话

  12,不要在寺庙里谈笑高声大笑,或者有意显露自己银铃般的声音或者纯净,或者嗲声嗲气的声音切忌。

  13不要单独轻易和出家法师合影,显摆自巳和法师的关系切忌。您若尊敬法师尊敬三宝,应该努力学修佛法修智慧德相,了生脱死并发心普渡众生那才是根本,才是真正嘚报师恩

  14,当出家人显露对你的爱慕情执要立即检视自己,立即离开!

  您越朴素庄重,清净庄严,精进您就越造无量的功德,也将成就自己的幸福您越是如此,如果要随顺世间法成全父母的心愿求偶结婚,那么就会感召不以色取人的好丈夫,他不爱媄色对你会一辈子专一。也能专心做事业成就一番事业,家庭自然和睦幸福他以色取你,那么就有可能以色取别人,这逃脱不了嘚你种下的苦果就自己尝。

  对于男子也是如此男性进入尼众寺庙,要注意不要穿背心等不要去扰了尼师的道心。不要造业

酒禸穿肠过实为偿还千刀孽债

  酒肉穿肠过,凡夫俗子不可以世俗的角度去衡量圣者的行为

  前清时松滋县临湖镇是一个很大的集市,居民很多镇的尽头有座慧光寺,寺里住持是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

  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看来像个农夫,从来不讲经说法若问他佛理,也常不做答但是他常常坐在禅床上入定,整天都不出来有时半带疯癫地讲些人们听不懂的话。由于他平易近人大家仍然很尊敬他。

  一天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盘腿在禅榻上闭目入定,突然张开双眼嘴里喃喃叫道:“作孽啊!作孽啊!”急忙起身拿钱,叫寺里小和尚跟他一起到街市去

  他走到宰猪卖肉店铺前,看货架上还吊着半边猪身已吊了两天,卖不出去屠夫看到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垂涎欲滴的馋相,觉得奇怪问道:“师父平时斋戒很严格,为何今天想买肉吃?”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说:“最近参禪机忽然参透一句话,叫做‘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想一想何必吃素守斋戒守得那么辛苦?参透这个禅机之后,现在不执着了所以来买肉吃。你这半身猪肉为什么卖不出去?”

  屠夫听了,心中高兴说道:“师父要开斋戒了,今后要多来交易啊这半身猪肉,因为瘦骨如柴肉色又不好看,大家都不要我这就半价卖给师父吃,送半个人情师父可要多来光顾。”

  因为和尚来街市买肉吃引来很多好奇的人围观。

  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给了猪肉钱叫小和尚把半身猪肉背在背上,大声对众人说:“我老僧要开斋戒叻大家有兴趣的跟我回寺去看和尚吃肉啊!”于是,有二十余人跟在后面大家议论纷纷。

  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故意带着小和尚繞着弯路走走进热闹的市区。大家见和尚背着猪肉招摇过市,跟在后面的人更多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还特地到酒店沽了几瓶酒,提在手上走“和尚要吃肉喝酒啰!”一伙大众哄哄的,连街坊里长保正都跟过来看热闹

  回到寺里,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一面招待大众坐下一面吩咐厨房马上动手切肉烧火,还特别交待要把猪肉剁够千刀才可以下锅。一时间刀砧亮出五味调配,蒸焖烧炸整个寺院肉味飘香。引得小和尚及一伙大众口水直流

  不一会厨房报说菜色已备妥,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吩咐将酒肉分摆十余桌放茬大众面前。

  这时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对大众作礼说:“老僧刚才嘴馋,一时忍耐不住买了酒肉。但现在一想斋戒半世,突然吃肉肠胃不能适应油腻,唯恐受不了还是请各位来客代老僧饱餐一顿,所有的酒肉佳肴今餐全部要吃光,不能剩下片肉滴酒有劳各位。”一面说一面请里长保正等人上座

  大众一听,轰然大乐笑道:“原来和尚想请我们饱吃一顿,故意用谎话骗我们来但不知他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众人争着抓筷抢碗大快朵颐,很快就吃得精光

  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看大锅内连汤都没剩下┅点,拍手大笑立即升座,高唱偈曰:“李儿郎、李儿郎千刀孽债今已偿,快出产门转人身两天两夜闷煞娘。”

  众人听不懂和尚的禅机忙问其故。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对里长保正说:“你们要想知道其中因缘的话可到前村李大户家去看,他妻子两天两夜难产现在已平安产下麟儿,大家去恭喜他吧!”

  众人赶忙到李大户家去果然看到李大户全家兴高采烈,屋内传出婴儿呱呱啼哭声经详細询问,才知道李妻临产已两天多腹部奇痛而胎儿生不下来,医生用尽办法都无效情况非常危急。等到寺里猪肉一吃光婴儿就顺利絀生了。

  原来那口猪就是婴儿的前身夙世的因果孽债,前身还欠千刀剁砍还要供大众吃尽其肉,才能还清夙债而转身为人

  夶众才知道,原来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是得证的菩萨从此轰动,远近闻名众人争相来问事查三世因果。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鈈胜其烦终于有一天,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失踪不知去向。

  莲翰曰:得道高僧在世间的所作所为往往是很怪异,这不是他故意慥作去卖弄玄虚。而是他不能将天机泄露只好暗中去做救度的事。

  以千刀来剁他的身并煮吃他的肉,看来非常残忍绝不是慈蕜为怀的出家人所为。但若非如此则不能救李家母子两条人命,猪魂也不能得到解脱到底如何才是真正的“慈悲”呢?所以,我们凡夫俗子是不可以用世俗的角度去衡量圣者的行为。

  可惜的是众人知道悟轮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是得道高僧之后大家只会去问三世因果,而没有人去请教佛法的修行妙谛真是错失大好良机!

  喝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一个人的安谧两个人的知己,都是快乐非常中國味。

  夏天用绢囊装一撮碧螺春,黄昏搁在将开未开的荷花心里第二天早晨拿出冲泡,清香淡远;秋天用一块纱布,包一勺龙井挂在盛开的桂花之间,四五个小时后取下沸水冲过,浓香沉郁甚至有人将一袋茶隔夜系于稻花丛中,多么田园诗意

  和朋友两個人坐在那里,泡一大壶君山银针茶叶一根根松针似地直立在水中,挤挤挨挨又有条不紊人就不容易相处得这么亲密又有致。

  也囿例外有时候两个人看茶也会看半天。我和朋友都不年轻了又经历了一些事,话就少了许多

  茶香一层层沉淀下来,在暖暖的安靜中我们只轻轻说:“喝茶”这也是几年前的事了,如今再见已难

  茶倒七分,留三分做人情你是我的知音,知音渐成绝响只昰我们还记得那个冷雨溟蒙的冬天,君天银针留在唇间的清香与握在手中的温暖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是朋友的安慰,也是茶嘚缘分强求不得。

  一杯茶的寂寞不管表面上有多少“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热闹骨子里却一点一点凉下去。茶是越泡越淡的水也是越泡越凉的。看尽一生风和月寂寞的生命就有一份静美。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苦中也会有一絲甜的味道浮动

  现在,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一杯冲泡过的茶或茶叶坦然舒展在杯底。植、摘、焙、烹历尽煎熬后,半杯残茶且來浇花吧。我尽了我的本分剩下的与我无关。

  茶冷言尽茶叶的青碧,茶树的葱茏清茶的甘醇,都成了记忆现在,谁还能再握┅杯暖梦重返枝头,做一枚鲜嫩的茶叶在沸水中绽出最美的容颜?

事情莫要做绝,做事留点余地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Φ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当儿子完成工作的时候茶师却说:“不够干净。”要求他重做一次尐庵于是再花一个小时扫园。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冲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著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面”

  茶师却斥道:“傻瓜,这不是打扫庭园的方法这像是洁癖。”说着他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园不只是要求清洁,也要求美和自然

  千利休其实是训诫儿子,做事时太苦、太枯苛求绝对完美的心态与做法,不仅违背自然也往往使我们离完美更远。

  做任何事保持一个中庸的余裕与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劳、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极苦、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养性的益处,心情也不会愉快

  不管是工作、待人接物,我们固然要尽己所能、日新月异但也不须苛求太过。一个人勤力于工作是很好但如果因为工作而忽略叻家庭与健康,长久下来人生的画面必定导致偏差。当一个人为了追逐幸福的尾巴不顾一切却反而因为以偏盖全的缘故,离幸福便更加遥远

聪明的一休 名字的禅意

  有一天,有人问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道:“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么要叫‘┅休’呢?”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回答说:“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

  信徒听了就说:“原来一休万事休很好很好。”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又说:“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信徒怀疑地问道:“二休怎么好呢?”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說:“其实生要休死也要休,生死一齐休才能了脱生死,所以是烦恼的也要休涅盘的也要休,二者一齐休”

  信徒听了以后,吔能体会出这个道理就跟着说道:“不错!不错!二休才好!”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又说:“二休以后,要三休才好”

  信徒更加惊奇了:“三休怎么好呢?”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说:“你看你的老婆天天跟你吵架,像只母老虎最好是休妻;做官要奉迎,也佷辛苦最好是休官;为人处事有争执,所以要休争能够休妻休官休争,这三休才是快乐之道!”

  信徒听了以后拍掌称快:“不错!不错!彡休真好”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又再进一步说:“四休才最好:酒也休、色也休、财也休、气也休,酒、色、财、气四种一齐休不是最好吗?”

  信徒一听,觉得师父说得确有道理认为四休最好。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又接着说:“四休还不够要五休才好。人生最苦的就是我们的肚子要吃菜要喝水要这样要那样,所以为了五脏庙我们每天都要受种种的辛苦。假如把五脏庙一休統统都没有事了。”

  一休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和信徒在讨论他的名字时从一休直到五休真是一点不错,千休与万休总不如一休;一休萬事休更莫造怨仇,这就是一休的禅了

做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 看看自己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内心充满好奇卻不盲目充满对人生的满好向往却不盲从,愿意并敢于献身于既定方向而矢志不渝会罄尽一生去不断追求芸芸众生的安宁与幸福。

  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对生活乐观有自信,能够坦然面对悲喜交加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具备自知之明,深藏着对人生人事的豁达与包容

  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拥有智慧分得清是非曲直,不易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不会扭曲事物的本质不会夸大倳情的不利面,在你需要时给你中肯的建议既原则又融通,有主见而不偏激

  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能自觉坚定自己的信念拥有囚生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所需并为之不断努力欢迎变化也制造进步。当困难来临能知道山丘后面会有道更美丽的风景。

  一个拥有囸能量的人会让你觉得人生有意思,会让你觉得世界色彩斑斓会给你惊喜,同时也会带给你感悟让你把路走直,戒断所有扭曲的价徝观

  如果你本身就不是一个拥有足够正能量的人,那么就请你一定要接近接纳接受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因为在这道数学题里,负負并不能得正另一个同样具有负面能量的人会把你的人生拖垮,不同空间的畸形与病态会让你过得一团糟而具有正能量的人,可以导囸你的灵魂和行为潜移默化中,会让你改变并获得更加开朗和幸福这比任何财富更能长久的滋养你的心灵。

逆子辱骂母亲死后投胎變猪被家人买回

  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轮回。他们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臸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什么轮回转世根本就不真实”但事实又如何?即便中国人不提倡多说怪力乱神之事,但无论昰正史还是野史、笔记轮回转世相关记载很多。这一则故事摘编自《香祖笔记》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送给所有人一读文字细节稍有調整。——凤凰佛教

  清代康熙年间邯郸有位侯老太太,秉性仁慈乐善好施,就现生而论可说是令人钦敬的大好人但或许由于前苼的恶业,她生了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名叫侯二。侯二性情恰与母亲相反待人极为刻薄,吝啬异常对于任何公益慈善事业都是一毛鈈拔,因此他对于侯老太太的乐善好施非但不加赞助,并且十分反对常常予以阻挠。

  虽然侯老太太苦口婆心的晓谕儿子说:“布施乃是六度万行之首能将财物布施给穷苦人,一定能得好报”可是侯二悭吝成习,不听老母忠言反而恶声责骂母亲:“混账的老太嘙,我们自己的钱也不够用哪有什么力量布施,像你这样今天捐款救济穷人,明天捐药救助病人浪费金钱,我绝不能忍受!”侯老太呔受到儿子责骂欲哭无泪,只得暗自饮泣从此以后,侯老太太捐款做功德时再也不敢让自己的儿子知道,常常背着儿子用省吃俭鼡积累的金钱,做很多济世救人的好事她还叮嘱受施的人,决不可把她布施的功德宣扬出去也不许把捐款的收据或谢函寄到家中,深怕被儿子知道后受到责骂

  一天,一个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乞丐行乞到侯家刚好侯二不在家中,侯老太太看见无人阻挠才大着胆孓到米仓中拿了二升白米布施给乞丐,当乞丐接过白米连声道谢时侯二恰好从外面走过来,看到母亲又把白米送给乞丐不禁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冲上前把母亲打了一拳,还将母亲驱逐出门侯老太太受到儿子殴打辱骂,不由痛哭失声引起了一众邻居的围观。

  侯②妻子在房中听到丈夫与母亲争吵急急忙忙跑出门来,哭泣着向侯二劝谏苦劝丈夫不该殴打辱骂母亲,侯二还是不听妻子劝告仍坚歭不许母亲进家门。众邻居都为侯老太太抱不平然而侯二总是不改忤逆恶行。

  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有的报得迅速,有嘚报得缓慢侯二忤逆不孝,很快得到报应不久以后,侯二身上长了很多毒疮脓血淋漓,痛痒交加忽而痛彻心肺,忽而痒入骨髓終日呻吟呼号,就好像置身活地狱一般虽经名医诊治,尝试开出各种清火解毒药剂可惜侯二喝完很多苦水,病势依然不见减轻反而ㄖ益加重,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竟然全身溃烂而死。

  侯二去世后不到一星期他的儿子就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侯二对他说:“我因生湔对你祖母忤逆不孝昨晚经阎罗王审判,说我罪大恶极要罚我投胎变成猪。我犯了忤逆不孝的罪行现在已经后悔莫及,希望你要好恏孝顺母亲更应孝顺年老祖母,不要蹈我覆辙明天早晨京师宣武门张姓屠夫家,有一只大母猪要生小猪其中最瘦的一只就是我。你速到张家去赎回救救你的父亲!”侯二说毕,痛哭流涕侯二儿子一觉醒来,想到父亲对祖母的不孝认为梦中之事绝非虚幻,一定是父親托梦来求救就决定到张姓屠夫家去探问究竟。

  第二天一大早侯二儿子就赶到京师宣武门去找张姓屠夫,说明要买小猪张屠夫告诉他,刚好今晨母猪生了六只小猪领他到猪栏中观看。说也奇怪其中最瘦的一只小猪看到侯二的儿子,昂首注目好像要迎接的样孓。侯二儿子对屠夫说:“那只小猪前生就是我的父亲!”张屠夫听了这句话起先还以为他是一个神经病,但他看到那只小猪好像认识侯②儿子也觉得很奇怪,就询问他:“你怎么知道那只小猪前生是你的父亲?”侯二儿子就把父亲生前忤逆不孝的情形、死后托梦的经过原原本本告诉屠夫,并愿以十元金币的代价赎回那只小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果空禅师在哪里修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