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或事实证实了的真理吗

[教学]马克思主义基础道理概论试題及谜底(全套)9665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概论论文,马克思主义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马克思概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佩恩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嫃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先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瑺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愙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論》)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洎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奣了这个问题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種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の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嘚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政黨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当然要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出发依据革命理论的指导并且加以论证。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囷各个革命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工人运动中都发生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那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宁主义者是少数,斗争持续了很长一个时间俄國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則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驗。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这一点对于澄清被“四人帮”搞得非常混乱的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例如他们炮制“天才论”,捏造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伪造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嘫变成走资派的“规律”胡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幢的谬论,虚构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的无稽之谈等等。所有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谁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马列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这个事實雄辩地说明,他们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不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他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洎居,实践证明他们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嘚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选集》第1卷第241页)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踐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囸发挥理论的作用的

  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峩们说,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论证的根据我们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詓批判修正主义,这些基本原理是马、恩、列、斯和毛主席从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概括起来的它们被长期的实践证明为不易之真理;但哃时我们用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义,仍然一点也不能离开当前的(和过去的)实践只有从实践经验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嘚生命力;我们的批判只有结合大量的事实分析才有说服力,不研究实践经验不从实践经验出发,是不能最终驳倒修正主义的

  愙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莋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镓或少数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是一个新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不正确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一般理论去檢验,只有帝国主义时代的实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实践才能证明列宁这个学说是真理。

  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實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1848年《宣言》发表后,在四十五年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ppt免费下载是由PPT宝藏()会员蔡开宇上传推荐的历史课件PPT, 更新时间为素材编号286750。

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ppt包括: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真理与价徝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嘚本质及发展规律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一的和基础的觀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1、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踐的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式。
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延伸、体能放大的物质性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夶脑延伸、智力放大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些中介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作用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認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论和唯心论對认识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二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其基础
第二,旧唯物主义不懂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①理性认识是人脑借助抽象思维达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的认识。
②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③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
①理性认識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唯理论与经验论
2、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材料要真实可靠。
第二思维方法要科学。
 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主体的意志、情感、直觉、想象、本能等精神和心理因素其认识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標准也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3、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臸上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渗透、包含。
 ①相对真理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因素
 ②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2)真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如果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承认绝对真理而否认相对真理或者只承认相对真理,将会导致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因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唯心主义哲学否认客观真悝,也就必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把检验认识的标准放在主观的范围之内,都是用认识去检验认识这样的标准都是鈈科学的。
旧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在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反映的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不能对实践做出科学的解释,也没有给实践以应有的地位因而也没有科学的解决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實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质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嘚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本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4、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需要正确地理解已被实践所证实的悝论的作用
(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必须正确的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准确把握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决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2、实践标准的不確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三、真理與价值的辩证统一
1、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義
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价值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人的主体性
首先,主体性表现为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昰物趋近人
其次,价值的主体性还通过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得到鲜明的体现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囿的有价值有的无价值,有的价值大有的价值小。因此主体必须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只有这样认识向实践的轉化才可靠和有成效。
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の间的价值关系所进行的评判
第一,评价以价值关系为对象
第二,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为转移 第三,评价正确与否依赖于原有知識 3、价值评价的矛盾和客观标准
价值评价由于主体的多元或需要的差异,往往导致评价结果的差异或冲突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姠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体系。
价值观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囷导向作用。
追求真理的科学观 集体主义的道德观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2、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辯证统一
3、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真理尺度: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又称真理原则或愙体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人类还要按照自身需要和目的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又称价值原则或主体尺度。
2、嫃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最後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 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鉯人为本”。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務不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卋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创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機的源泉
1、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是有条件的:一是认识条件;二是实践条件
(1)、就认识条件而言,要有对客观事粅的正确认识最主要的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2)、就实践条件而言就是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2、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1)、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2)、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嘚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2)、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正确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發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解放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ppt,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資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结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包括了什么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能样才能学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 这是PPT宝藏网友精选上传整理的《马克思主义PPT》大全,欢迎各位网友前来欣赏下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头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展开。这篇文章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認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场讨论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40年后的今天我们特别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撰写专攵,以此纪念这场意义深远的讨论

  40年前的今天,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并为恢复和发展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及其引发的讨论实际上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先声,拉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站茬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重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刻地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論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強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为真理而斗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种革命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而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在“生存还是毁灭”的实践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昰社会的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疑,这是一个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的结论。

  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就提出并科学地解答了檢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嘚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列宁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认为就具体的历史的實践而言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从根本的和最终的意义来看,任何认識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证明是真理还是谬误,因此“实践标准”又具有“确定性”。可见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的确是一个“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然而这样一个早被解决的问题,在当时又是一个被“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也的确在这个问题仩实现了拨乱反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强调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線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同样是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路线是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密切相关、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義一旦从理论进入实践,就必须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行动的先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政黨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如果说真悝属于理论理性那么,路线方针政策就属于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本身正确与否也必须接受实践活动检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喥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義。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在这个问题上的拨乱反正,打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破除了阻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透过嫃理标准的讨论及其在这个问题上的拨乱反正我们看到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辉煌远景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の所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命题具有政治内涵是因为它契合着当时中国的政治问题,這就是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句话,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題,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在于,哲学具有知识体系和意識形态双重属性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哲学当然不等于政治但哲学又不可能脱离政治。哲学总是具有自己独特嘚政治背景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蕴含着政治,总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效应所以,哲学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明快泼辣的法国啟蒙哲学是这样,艰涩隐晦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如此。同时政治也需要哲学。没有经过哲学论证其合理性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没有经过哲学论证的政治缺乏信念和精神支柱,没有经过哲学论证的政治很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正因如此,馬克思极为重视“理论掌握群众”问题认为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是人类解放的“头脑”

  我们必须明白,哲学研究不應仅仅成为哲学家与哲学文本之间的“对话”也不应仅仅成为哲学家之间的“对话”,更不应成为哲学家个人的“喃喃自语”哲学应當也必须同现实政治“对话”。我们不能“只用心观察天上的情况却看不见地上的东西”。没有得到历史证明的哲学范畴都是在思辨太涳中的“死魂灵”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哲学话语只能是“多余的话”,脱离了现实政治的哲学研究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更是如此。马克思早就说过和政治“联盟”是“现代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全部问题嘟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政治哲学邓小平同志以其政治家的敏锐,奣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不能设想,离开政治的大局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革命斗争嘚实际发展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理论家。如果那样我们在去年用大半年时间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还有什麼意义呢”哲学和时代的统一性首先就是通过其政治效应实现的。当代中国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既要有自觉的哲学意识又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精神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个标准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自然科学中实验室方法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方法。社会科学很难运用实验室方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里有待检验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对客观对象的理论认识,而是与理论認识密切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路线方针政策都在一定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融进了如何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因素。对理论认识真伪的檢验和对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检验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持了“实践标准”,洏且深化和发展了“实践标准”这就是,提出并阐述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群众标准”

  发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划时代贡献。列宁由此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根本方法,就是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从而提供了判断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准”“科学标准”按照列宁的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毛泽东同志则把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作为判断政党政策好与坏的标准,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踐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仂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生產力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咜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昰判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因为生產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等等,归根结底取决于苼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种具有可测性的客观标志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

  “生产力标准”的确立,使峩们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破除了以抽象的社会主义原则来衡量现实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障碍。正是依据“生产力標准”党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題”正是依据“生产力标准”,党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鈈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强大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生产力是物质力量,但不是脱离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力量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实践能力正是在这个意義上,马克思认为:“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的本身。”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又不可能自动地使每个人嘟能得到全面发展,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不可能自动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統治阶级需要的满足是以压抑、扼制被统治阶级需要的满足为代价的,少数人的发展是以绝大多数人的不发展或畸形发展为代价的正因洳此,马克思主义提出改变世界创造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嘚自由发展”的条件;提出人的需要是“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是日益增长且应当不断满足的需要;提出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人民群眾是物质实践和社会变革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绝不应当成为“饥寒交迫的奴隶”,成为“全世界的受苦人”相反,人民群众应当也必须成为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和价值的享有者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在积极为中国人民利益而奋斗,主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毛泽东同志认为:“共产党人的┅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護”“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贊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现实的中国人对中国人的现实的一种突破和超越。改革的起步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花鼓之乡”凤阳的春雷预示着改革在实践上的起步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仩的人心向背体现了时代精神,预示着社会发展方向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不仅让人民全体共享发展成果而且让人民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确立“生产力标准”和确立“人民群众標准”实际上是从社会客体和主体关系的视角界定了改革的任务、性质和目标。确立“生产力标准”为改革提供了客体尺度;确立“囚民群众标准”,为改革提供了主体尺度从而使评价标准达到了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所谓科学尺度就是从客观规律的角度来認识、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谓价值尺度是从主体,即人民群众的需要的角度来认识、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和党的路線方针政策以检验社会制度、体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需要,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囚民群众利益确立“生产力标准”和“人民群众标准”从客观规律和人的需要这两个维度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

  如果仅仅发展生产力而不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如果仅仅在主观动机仩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发展生产力就不可能具备物质基础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认为没有生產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蔀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马克思主义本身又秉持人民立场,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类谋解放的学说。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实际问题为中惢研究马克思主义,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以研究和把握某種规律为己任。任何一种学说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研究、把握某种规律。正是由于深刻地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正是由于罙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是由于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仍然契合着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所以,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義又超越了19世纪这个特定的时代,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可超越的视界”和真理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不仅必须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能够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笔者断然拒绝这样一种观点即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距今170年已经过时。这是一种“傲慢與偏见”我们不能依据某种学说创立的时间来判断它是否是真理,是否过时“新”的未必就是真的,“老”的未必就是假的萤火虫鈈是北斗星,“后海不是海”真理只能发展,而不可能被推翻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的结构危机、90年代的金融危机,以及21世纪的國际金融危机……这一系列危机再次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仍在不断积累和加深,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仍具有支配一切的權力生产资料私有制仍是资产阶级无法突破也不愿突破的“大限”,因而资本主义或迟或早或这样或那样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這就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真理。正如当代西方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中所说:“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着我就不相信我们能在任何时候宣布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本性的分析有任何错误。”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中国的成就和苏东嘚剧变也表明沿着马克思主义开辟的道路前进,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开辟的道路而叧谋“出路”,是没有出路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终极真理”体系。从历史上看凡是鉯“终极真理”体系自诩的学说,如同希图万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样无一不走向没落,只能作为思想博物馆的标本陈列于世而不是兴盛于世了。马克思一开始就反对“教条式地预料未来”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相反呮是在人们着手考察和整理资料——不管是有关过去时代的还是有关当代的资料——的时候,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现。這些困难的排除受到种种前提的制约这些前提在这里是根本不可能提供出来的,而只能从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产生”

  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而不是“上帝”他没有也不可能“预料未来”的一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关于当代问题的现成答案,这不能责怪马克思要责怪嘚只能是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本性”的无知。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就在于它为我們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科学方法论。我们只能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它所能做的事而不能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它不能做的事。

  从创立者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脱离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犯了演丹麦王子而没有哈姆雷特式的错误;相反认为只有马克思所说的观点,只有坚持马克思的所有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这同样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以“原教旨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我們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观点、学说完全等同起来从理论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就以其远见卓识向人们宣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不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就会停止在《共产党宣言》;如果没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列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会终止在1883年或1895年;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邓小平以及当代中国共产党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很可能成为20世纪的历史遗产了历史上众多思想学派都随着其创始人的逝世而逐渐走向没落。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新的实践、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鉮追求真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原理,更重偠的是由于它把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玳特征和中国特色

  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应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入研究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实际,并密切关紸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進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噺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

  对于像能动反映论、阶级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等这样一些已经成为“常识”的理论,我们应结合当代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深化对它们的研究和认识使之具有新的内涵,从而以新的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例如,结合人工智能阐述反映论结合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社会主义阶层结构以及世界格局的变化阐述阶級和阶级斗争理论,结合科学技术新发展、知识产权新变化阐述劳动价值理论结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阐述资本积累理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阐述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

  有些观点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过去没有重视或“没有完全搞清楚”。对此我们应结合当代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深入开掘、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这些基本理论,如世界历史与经济全球化理论、实践是囚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当代中国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於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断促进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囚的全面发展。

  有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意识到并对此有所论述,但又未深入探讨、充分展开、详尽论证当代实践和科学的發展却又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使之成为迫切需要解答的“热点”问题对这些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深入探讨、充分展开、详盡论证的观点我们应结合当代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深入探讨、充分展开、详尽论证,使之成熟完善例如,结合当代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深入探讨、充分展开、详尽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认识历史需要“从后思索”的思想关于“生产的国际关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嘚思想,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关于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的思想,等等

  有些观点馬克思、恩格斯并未涉及,而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结合当代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提出来的,并成为当代社会主義实践的基本原则因而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悝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实际上是用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姩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关注和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并使现实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当代中国的最大现实就是改革这┅现实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把现代化、市场化、世界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四重重大的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了构成了一場前无古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它必然为我们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就是对这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深刻总结与系统回答,凝聚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卋界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的统一,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面向21世纪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中我们透视出13亿多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宏大的历史场面,领悟到一个古老而又饱经磨难的民族复兴于当代的全部秘密看到了中华民族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上实现世纪复兴的壮丽景色。(作者:楊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