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桂系 打红军 桂林军队桂系 打红军 桂林有多少个军都听谁的

国军杂牌里的王牌桂系第七军
导读:第7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广7军”,号称“钢7军”! 是李宗仁 白崇禧的看家部队,既是桂系部队中王牌中的王牌,也是国军中的精锐.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
北伐时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与叶挺独立团并肩血战,大败吴佩孚精锐之师.吴佩孚用尽全力,大刀队共砍下7颗团长2颗旅长的头,吴也手刃几名逃兵。但总挡不住北伐军的冲锋。到下午,杀红了眼的桂系第7军竟齐向吴军枪声最密集处冲锋。面对着凶悍不惧死的敌人,吴军终于大溃。几万人竟对督战队发起反冲锋,一哄而过,夺路逃命。吴佩孚的副官
第7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广7军”,号称“钢7军”! 是李宗仁 的看家部队,既是桂系部队中王牌中的王牌,也是国军中的精锐.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北伐时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与并肩血战,大败精锐之师.用尽全力,大刀队共砍下7颗团长2颗旅长的头,吴也手刃几名逃兵。但总挡不住北伐军的冲锋。到下午,杀红了眼的桂系第7军竟齐向吴军枪声最密集处冲锋。面对着凶悍不惧死的敌人,吴军终于大溃。几万人竟对督战队发起反冲锋,一哄而过,夺路逃命。的副官也在乱军中被打死。吴佩孚,这位直系领袖,常胜将军。到这个时侯,他的政治生命也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另一场著名的“龙潭战役”中,也是这个第7军拼死连续猛烈冲锋,不惜伤亡惨重攻占南京城制高点栖霞山,然后发起反击,以少胜多,把背水一战的数万亡命大军压迫于八卦洲及其以东地区聚歼,血战七天七夜,杀的六万大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从此退出中国政治舞台. “广7军”也从此享誉全国.抗战中第7军先后参加
,后长期驻守大别山地区.中与解放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1946年7月泗县战役,华野山东部队将第7军的172师(1937年该部一个团参加桂林的出桂抗日仪式,号称“桂军之花”)包围在泗县城里,打了二天,华野损失惨重,第7军的171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内外夹攻,华野不得不撤围.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师遭受重大损失,22团(原为鼎鼎大名的)伤亡过半.从此第7军中便流传着“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国军中一直就流传着“川军 滇军 黔军是只羊,湘军是头狼,桂军是虎又是狼!”的谚语.桂系部队除非有切肤之痛,一般也不会主动向解放军邀战,因为蒋介石一直就视桂系为其心腹大患,也是地方实力派中唯一没有被其征服的,而桂系的支柱就是以第7军为首的十余万桂系部队,如果桂系部队和解放军血拼,蒋嫡系部队和桂系部队一直以来也不和,蒋嫡系部队是很难施以援手的.当挺进到大别山后,固然避开了蒋系军队,但对桂系的利益有直接威胁,立即亲自指挥以第7军 整编第46师 整编第48师等桂系部队为主的30多个旅围攻。桂系部队历来有战斗力,抗战结束后未有大规模行动,兵力未受损,加上有“小诸葛”之称,善能用兵,而且实力又占优,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就逼得刘伯承先后两次分兵,他本人也离开主力部队和大别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不能怪刘伯承无用兵之方。《毛泽东文集》里有电报指示刘伯承不要直接和桂系的几个师(军)作战,不管该电报是否实际拍发,桂系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1948年初当中央军委准备让粟裕率华野主力第1 4 6纵组成第一兵团渡长江南下,在南方数省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以求迫使蒋介石改变战略部署,吸引国民党军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时,粟裕在力陈不可行的理由中就有一条是:可以调动部分蒋军回防江南,但估计很难调动蒋军在中原战场上的4个主力军.即第5军 整编第11师 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第5军 整编第11师是国军五大王牌就不用说了,而第7军和整编第48师都是桂军.可见以第7军为首的桂系部队在眼中的地位.后期当林彪率四野大军杀向江南时,在林彪眼中也只视桂军为劲敌,紧盯着以第7军和第48军组成的第三兵团,特别是紧盯着第7军,第三兵团的兵员不仅全是广西子弟,而且全是老兵油子,兵龄最短也有五六年,是桂军中的精锐主力.但是日四野里号称“猛虎将军”钟伟的第49军146师还是进入到了第7军和第48军在湘南青树坪精心设计的埋伏圈,造成重大损失,第49军146师元气大伤,这个师基本上打残了,很长时间没有恢复过来.这就是有名的“青树坪战役”!这是所向披靡的四野大军杀入关内后唯一的一场败仗,是解放军以来从未有过的一次最大失利. (也是中解放军九次大失利之一!)(在八一厂的电影&&大进军-南线大追击&&中仅仅一笔带过,镜头里是只一匹马逃回来,实际情况解放军也是被打的很惨的,被围在山间盆地中间,全是石灰岩,无法构筑工事,拥挤在一起,炮兵都无法展开,而对手早已埋伏多时,各种口径的炮都已对好了标尺,空军和地面部队刚刚装备了美军最新的陆空对话机,空军可直接指示地面炮瞄目标,衡阳机场离青树坪太近了,轰炸机空中飞行只需五六分钟,飞机起飞才刚刚拉起,就已到战区上空,马上投弹扫射后,又立即返航装弹,再飞回战区,反复轮番轰炸,最多时达三十架次,加上精确的炮击,可以想象解放军的伤亡情况!就这样从清晨7点直到下午1点,整整炮击轰炸了六个小时后,第7军和第48军才发起总攻......)后来参加过此战的解放军连长回忆到此战时还说:“我们从东北打到湖南,打败过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中的主力,王牌军中的王牌新一军和新六军,但从没见过如此顽固勇猛的国民党军.” 的确,整个四野从东北到湖南,全歼了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中的王牌新一军和新六军,29小时攻克天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全军上上下下傲气十足,不把国军剩下的部队放在眼里,十分轻敌.部队政治思想又没跟上,许多来自东北翻身农民的中下级官兵由于想家,加之进入江南后不服江南水土,纷纷当了逃兵,对整个南下部队士气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部队在行进中很多时候竟然连前卫侦察兵都不派!(49军146师进入地形如此险要的青树坪时就是连前卫哨都没派,还排成个一字长蛇阵!) 除了这些客观的原因外,以第7军为首的桂军素来战斗力就很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到了衡宝战役(--10.12)时,双方都高度重视,四野方面精心策划,准备了近十倍于对手的绝对优势兵力大迂回 大穿插,而白崇禧首先就犯了自大的毛病,不能清醒认识整个战局,又在未能弄清对方主攻方向时,竟以弱势兵力主动进攻,四野判断白崇禧想在衡宝线上决战后,又改变战略,想诱使白崇禧部深入,于四日深夜和五日上午两次电令各穿插和迂回部队“即在原地停止待命”“等候我兵力集结”. 白崇禧先是集中第7军 第48军和第71军各一部在西线进攻,受挫后又将主力东调再攻,当白崇禧在进攻受挫后,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错误,还好部队前出得还不远,立即下令全线撤退.林彪等白崇禧部后撤后,才发现根本没上自己的圈套,但只到七日晨才下令全线追击,并庆幸135师没有按原计划停止前进.(四野第45军135师当按原计划在强行军途中,并没有接到野司和兵团的电报,竟然前进160多里,到达了灵官殿地区,正好在白崇禧部后撤的必经之地.)整个战役就此定局! “小诸葛”空有满腹妙计,也没想到这着!只能怪天了!即使这样,第7军指挥所属171 172师和第48军的176 138师努力突围,在四面被围,没有粮弹补给,建制全乱,失去联络的情况下,依然战斗的很顽强,只至弹尽粮绝! 在后来四野战史和许多解放军官兵的回忆中都有这样的描述:“...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在135师的各个阵地上,在每一条水渠,每一道田埂,每一片森林,每一座房屋都必须经过反复争夺,甚至白刃相搏,才能为敌所战领.有的连队打到最后自己也只剩下二 三十人...” “...桂军非常熟悉山地作战,重机枪的支架都是特制的,有一米长,非常适合山区的地形,给我部以很大的杀伤.我部重武器却无法发挥火力优势.桂军到了粮弹尽空,竟敢于与我军白刃作战,在国民党军中是很罕见的...”衡宝战役,林彪真的要感谢135师,当林彪从北京参加完回到四野司令部作战室后,得知135师所处的位置后,十分担心会暴露作战意图,立即下令该部隐蔽东撤,(当时他还不知道白崇禧发现我军诱敌深入的意图后,已全线后撤.)电令还未发出,135师已开始了阻击.第7军指挥所属171 172师和第48军的176 138师在灵官殿地区被耽误了整整一天一夜,而林彪的主力只到八日拂晓才赶到,要是没有这一天一夜,白崇禧的部队早就不知撤到哪里呢.也就不会有这场战役了.只能说歪打正着.试想桂军四个师被四野主力十三个师(足有十六 七万人)团团围住,没有粮弹补给,建制全乱,失去联络,依然未被全歼,172师一个建制团以及138师师长率师部和一个团突围成功.被围剩下的29890人被歼灭.到了广西战役时,第7军只是由剩下的一个未被围的师和衡宝战役突围出来的部队加一部分其他桂军划拨过来的混编而成的,战斗力已不能和老7军同日而语了.即便如此还是被四野部队视为剩下国军中的主力.广西战役结束后,&&长江日报&&评论说:“广西战役胜利结束,桂系匪军以及华南蒋匪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因为在我国大陆上,再也没有一支像桂系匪军这样骠悍的反动武装了......” 这其实也是对以第7军为首的桂军战斗力的另一种肯定,毕竟来自对手的评价更能说明问题.毛泽东一直以来也把桂系部队特别是第7军视为大敌.1951年第五战役结束后,毛泽东5月26日给信中再次提到第7军:“......以往采取大迂回包围美军一个师甚至一个团都难以实行歼灭,以后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过去我们打蒋介石的新一军 新六军 五军 十八军和桂系的第七军,就是经过这种小歼灭战的一段路程......” (在毛泽东眼里国军中除了五大王牌外就是第七军了!也是毛泽东认为的国军里唯一能和五大王牌相提并论的一支精锐!) 怎么说第7军都应是国军中排在前几位的王牌军.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说说国民党军队中的桂系
  一、桂军“三巨头”个个有能耐 中国论文网 /1/view-281589.htm     在国民党军队中,桂军是一支比较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在解放战争中却与人民为敌,最后被解放军消灭。   在桂系军阀中,有三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他们是李宗仁、黄绍?和白崇禧,人称“桂军三巨头”。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县人。广西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踏入广西军界。参加过护国战争,1920年升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广西自治军第二军总司令。不久,在桂林成为独霸一方的军政首长。   黄绍?,字季宽,广西容县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广西军中任职。1921年率所部千余人加入李宗仁麾下,任第二支队司令。由此开始李黄联手,后在新桂系内坐了第二把交椅。   白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他与李宗仁和黄绍?是广西陆军小学时的同学。白崇禧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素有“小诸葛”之称。1923年任黄绍?广西讨贼军参谋长,后来成为新桂系中的第三号人物。   旧桂系的首领原是陆荣廷,李宗仁原是他的下属。1923年秋,李部改称“定桂军”。次年初,陆荣廷企图占领梧州并想进攻广州,委李宗仁为前敌总指挥。李宗仁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愿受陆指使,想自立门户。于是,李宗仁诱使陆将攻击目标指向桂林的沈鸿英,从而导致陆、沈在桂林鏖战三月,双方死伤惨重。此时,李宗仁见火候已到,便与黄绍?紧急商议,作出“先陆后沈”的决策,合击陆荣廷,会师南宁。随后,定桂讨贼军在南宁成立督军署,以李宗仁为总指挥,黄绍?为副总指挥,白崇禧为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形成了李、黄、白新桂系三巨头统治广西的局面。8月,在李、黄的夹击下,陆在全州被迫通电下野,逃往上海当寓公。旧桂系的统治结束,新桂系崛起。   1924年底,孙中山将新桂军改编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下属两军,李宗仁为督办兼第一军军长,黄绍?为会办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为总参谋长兼第二军参谋长。1925年秋,新桂系三巨头通力合作,消灭了陆荣廷、沈鸿英残部,还击退了滇军唐继尧的进攻,统一了广西全境。   1926年初,广西接受广东国民政府的领导。在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宗仁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成为国民党的中央大员。不久,桂军的两个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黄绍?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兼第一旅旅长。该军编制中不设师,全军共辖9旅18团另加2个独立团,1个入伍生团,还有炮兵营、工兵营以及军校第一分校的学生队,共4万余人。   桂系第七军的士兵几乎是全在广西招募的,外省的较少,中下级军官外省籍的亦不多。该军有许多优点:官兵多是身经数十战,有较丰富的作战经验;上下团结,即使是高级指挥官作战时也能身先士卒,因而士兵拼命,勇往直前,在统一广西的大小战役中能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      二、桂军北伐,屡立奇功      ――打得吴佩孚的溃军向督战的大刀队作反冲锋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第七军除留下一部分军队留守后方外,其余12个团2万余人在军长李宗仁的亲自率领下,于6月下旬分成两路入湘北伐。第七军入湘后,会同李济深的第四军,援助唐生智,讨伐吴佩孚,首先攻克了长沙,此后,北伐军兵分三路,向北攻击。第七军与第四、第八军在中路。   北伐途中,第七军参与了著名的贺胜桥大战。战前,吴佩孚亲到贺胜桥坐镇,指挥其精锐第十三混成旅、陈嘉漠第二十五师、刘玉春第八师等及由汀泗桥败退的残部,总共兵力不下10万人,准备与北伐军决一死战。8月30日拂晓,桂军第四、第七两军同时出击,总指挥李宗仁亲率陈可钰等将领到前线督战。战斗以贺胜桥正面最为激烈,北伐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桥正面之敌发起猛攻,敌人企图顽抗,但北伐军冲杀甚猛,敌人无法立足。   吴佩孚亲率卫队、宪兵、大刀督战队到贺胜桥头督战,并在桥上架起机关枪,凡是退却的,一律杀无赦。一时间,敌人又振作起来,拼命抵抗。北伐军更是英勇,前仆后继,敌军抵挡不住,向后溃逃,吴佩孚以大刀队阻止,溃兵竟向大刀队作反冲锋。很快,吴军全线崩溃,贺胜桥为北伐军所占。      ――大败孙传芳的精锐部队   其后,第七军又三次参与进攻武昌城,但均遭失败。不久,第七军又被调往江西,进攻孙传芳。   李宗仁率领第七军进抵江西武宁县后,在箬溪地区与孙传芳的精锐部队谢鸿勋部展开了激战,仅一天时间就将谢鸿勋的2万余人全部消灭。接着,第七军在德安又与孙部大将卢香亭的部队相遇,卢部约有三、四万人,战斗力也强。两部相遇,战斗异常激烈。李宗仁亲至最前线督战,桂军前仆后继,奋勇冲杀,终于将敌军击溃。德安一役,虽消灭敌人1000余人,第七军伤亡也达2000余人,是该军北伐以来,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仗。      ――肃清赣北   10月5日,第七军与陈调元部在王家铺又展开血战,第七军伤亡2000余人,敌军损失更大。王家铺大战后,第七军开到箬溪作了短期休整补充。其后,北伐军总司令部制定了“肃清江西计划”,李宗仁任左翼指挥官,指挥第七军及第四军之第十二师,任务是肃清赣北之敌。不久,李率部便攻克了德安,占领了九仙岭、马回岭和九江。6日,第七军第七旅和第一师在白崇禧指挥下,克复南昌。赣北即告肃清。   李宗仁指挥的第七军自北伐以来,一路势如破竹,战无不胜,纪律严明,颇受群众拥戴,因而赢得了“钢军”殊荣。   1926年冬,北伐军兵分三路对江浙之敌发起进攻,李宗仁任中路江左军总指挥。28日,李宗仁应蒋介石之邀赴沪,助蒋弹压工农运动及共产党,第七军亦调往南京,监视受共产党影响的第一军第二师,为“清党”进行部署。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后,便于4月18日在南京新建国民政府,与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对立。      三、白崇禧与蒋介石斗智斗勇放跑红军,蒋介石气得直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编遣会议,妄图缩编杂牌部队。他首先拿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开刀,因而蒋桂之间发生了几次大的混战。桂军主力在1929年4月与蒋军作战时,发生李明瑞、杨腾辉倒戈事件,桂军失败。夏威、胡宗铎、陶钧下野,余部被蒋介石改编。桂军遭此变故,李宗仁、白崇禧等经营多年的本钱几到丧失殆尽,遂重回广西组织军队与蒋抗衡。为反对蒋介石消灭异己政策,桂军曾联合北方冯玉祥、阎锡山等一致对蒋。蒋也心知肚明,但由于蒋介石正忙于对江西红军的“围剿”,被迫对蛰居广西一隅的桂军妥协,以联合他们一致剿共,但老蒋心里一直在盘算,待有机会,还是要消灭他们。   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时,蒋介石电令白崇禧统领桂军阻拦红军通过。白崇禧乘机向蒋要枪要粮。白崇禧得到蒋的弹饷后,将桂军两个军调集湘桂边境,准备堵截红军。白留有心眼,派飞机侦察,既查明红军行踪也了解蒋军动向。飞机侦察发现,蒋军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停止不前。白又从桂系情报人员来电中获悉:“蒋采取一举三得的毒计,压迫红军进入两广,先让红军与桂军斗个两败俱伤,然后蒋军再乘机占领广西。”。果不出白崇禧所料,他愤然大怒:“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甚,管他呢,有匪有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造机会?不如留着朱、毛,我们还有发展的机会。如果夏威的那一军抵挡不住,就开放兴安、灌阳、全州、让他们过去,赶走为上。”   于是,红军主力轻而易举地越过湘桂边境,沿桂北直趋贵州。待红军主力通过后,白为向蒋表明忠于职守,即命令所部蜂拥而上,和蒋军一起截击红军后续部队,俘获红军一些掉队伤病号及挑夫。这时蒋军万耀煌和周浑元师欲以追击为名,乘机进入广西,但白毫不客气地将他们缴械,当万、周保证不进入广西境内后,则退返武器礼送出境。
  蒋得知白的所作所为,气急败坏,电斥说:“共匪势衰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州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匪军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中正之外,谁信尔等与匪无私交耶?”白崇禧马上复电驳斥:“职部兵力不足,实已超过负荷能力,竭职部全力,不足挡彭匪德怀狼奔矢突之势也。钧座手握百万之众,不趁共疲惫一举围歼,反而迟迟不前,抑又何意?得毋以桂为壑耶?”蒋介石看罢复电,气得脸色铁青,一个劲地大骂“娘希匹”。但蒋深知此时不是与白争论的时候,旋即飞赴贵阳督师继续围堵红军。白则得意洋洋地与部下讥笑蒋介石:“老蒋的中央社整天宣扬某日歼匪数千,某次捕匪盈万,都加起来,朱、毛应无孑遗,为何通过湘桂边境还有十来万呐,那不是朱、毛深通妖术,能撒豆成兵了嘛?”   蒋在贵阳令桂军追击红军,而白则令廖磊的第七军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一路上,红军留下了“有劳桂军远送”的标语。桂军装模做样地跟进到都匀后便不再前进,这时蒋介石坐镇贵阳,兵力空虚,急电廖部星夜兼程前往救驾,廖则复电称“容请示白副总司令允许,才能前进。”这差点没把蒋介石气死,直叹道:“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四、抗战杀敌可歌可泣      抗战爆发前,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等就坚决主张抗日,1936年4月,李在广州发表了著名的“焦土抗战”谈话。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桂系在广西实行全面动员,积极准备出兵抗战。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征集新兵10万,先后编成2个集团军、1个军团: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品仙。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第八军团,军团长为夏威。   这支新组的部队重武器不多,而轻重机枪和步枪配备较优,士兵一律戴捷克制钢盔。不久,廖磊,李品仙两集团军取道湖南,开赴抗日前线。10月中旬,桂军廖磊部陆续赶到淞沪战场,参与了淞沪大战。战场上桂军将士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奋勇向前,许多将士都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为国捐躯。   沪、宁失陷后,桂军退守江北,归第五战区李宗仁将军指挥。该战区是“杂牌军”集结区,除桂军外,还有川军及西北军。台儿庄战役时,设防于津浦线南段的廖磊、李品仙两集团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针,在津浦线南段异常活跃,极大地牵制了日军,使津浦线南线的日军不敢冒险北上支援台儿庄的日军,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5月上旬,津浦路南面的日军为排除其侧翼时常被国军突击的危险,以主力配合大量装甲部队和飞机,向西部发动闪电式推进,迅速攻占合肥。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被迫西撤,退守大别山外围的六安县。日军进攻得手后,继转向据守淮河中流一带的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之第七、第四十八军防地发动猛攻,防守淮河两岸和田家镇、风台县、寿县、正阳关等重要据点的桂军,唯恐遭优势敌人的围歼,在稍事抵抗后自动弃守阵地,向西退去。   不久,徐州以南津浦路防线便完全洞开。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见此情形,心中异常焦急,忙调其总预备队掩护大军西撤。师长杨俊昌接命后急率两个团,驰赴扼守宿县和蒙城两据点。当杨部赶到蒙城仓促布防之际,敌人也尾随而至,将该城围得水泄不通。敌机械化部队和机群整日冲击、轰炸,城中房屋火光冲天,化为一片焦土。而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守军曾数度反攻,期望冲破重围,无奈敌人火网严密,未能成功。5月9日,敌人攻破城池,守军与日军白刃相搏,战到晚上城沦入敌手。除21名士兵乘黑夜蛇行逃出外,其余官兵全部为国捐躯。   宿县是鲁南的一战略重镇,是第二十一集团军后退的必经之路。为防止日军切断该集团军退路,廖磊严令师长杨俊昌死守,待长官部通过始可放弃。而日军志在必得,连日攻击,城内外炮火连天,许多房屋起火,一片火海。但守军英勇抗击,依城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阵地前日军尸横狼藉,守军也伤亡惨重。最后,日军集中重炮,将城垣轰开一个缺口,敌军蜂拥而入,守军连忙防堵,轻重火力一齐开火,敌人仍拼死突入。时杨师长正向廖磊请示,但电话尚未说完,敌已攻至指挥部前,杨师长便放下听筒,率残余守军且战且退,放弃城垣。宿县失守后,廖磊极为愤怒,呈请惩办杨俊昌,将杨押解汉口,交军法会审,判处拘禁十年。在抗战中,不战而失地违令者不知有多少,很少受到处罚,而杨俊昌是在力竭时撤退的,都受到这样的处理,可见桂军军纪之严。   10月中旬,第五战区部队被迫向鄂北撤退。而原驻守于大别山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则被留下来,在廖磊的领导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这支桂军,在敌后以大别山作依托,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廖磊司令原有心脏病,曾患脑溢血,此病需安心静养,但由于身处敌后,将军责任心强,终致积劳成疾,旧病复发,于1939年10月病逝。廖磊死后,李品仙继任领导二十一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则由黄琪翔充任。   在抗战中,蒋介石有一种想法,就是利用抗战,来消耗掉“杂牌”军。“杂牌”军的军械得不到补充,弹药得不到接济,被服不能如数发给,粮饷常受到克扣。但又要他们到前线对日作战。桂军虽是“杂牌”,但比其他“杂牌”军处境要好得多。因在朝中有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在朝外有李宗仁任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虽与桂系巨头积怨很深,在此国难当头、急需用人之际,蒋介石还是把恨深埋心里,对桂军虽不象对其“嫡系”中央军那么优待,但总不为难他们。      五、参加内战老本输光      抗战胜利后,桂系实力得到加强,地位也进一步提高,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地方实力派。正因如此,桂军也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帮凶,与中共军队多次交战。1948年春末夏初,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李宗仁参加了副总统的竞选。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李宗仁被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   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消灭,国民党统治处于崩溃的边缘。趁此机会,桂系再次对蒋介石进行逼宫。手握重兵的华中“剿总”司令长官白崇禧致电蒋介石,要他“立谋改弦更张之道”,“循政治解决之常轨,寻取途径,恢复和谈”,蒋介石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宣布“引退”,桂系首领李宗仁代理总统。白崇禧飞到南京商讨对策,认为既要同中共谈判、结束内战,又要获得体面和平,阻止中共部队过江以图独占半壁江山、划江而治。李宗仁同意以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白崇禧也派刘仲容北上同中共接洽和谈问题。   毛泽东见到刘仲容后,严正指出,“白先生要我们不要过江,这是办不到的。”还说:“白崇禧是很喜欢带兵的,他的广西部队只有十来万人,数字不大。将来和谈成功,一旦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国防军时,我们可请他继续带兵,请他指挥30万军队。”又说:“我们过江之后,如果他感到孤立,可以退到长沙,再看情况。再不行,他还可以退到广西嘛,我们来一个君子协定,只要他们不出击,我们三年不进广西。”   但白崇禧仍执迷不悟,一味迷信他的最后一点本钱――十几万桂军人马,还幻想美国能插手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顽固坚持“共产党政治可以过江,军事不要过江”。正当桂系还做着划江面而治的美梦时,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势如破竹之势,直捣江南,李宗仁逃到广州,白崇禧被迫放弃武汉,退守长沙。   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蒋军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等人领衔发出起义通电,湖南即宣布和平解放,白崇禧率部继续退守、盘踞在湘西、湘南一带。第四野战军随即迫近衡阳,威胁湘桂间的并通,白崇禧恐被围,随即下令长官部和第三兵团于10月7日撤出衡阳,缩回广西老巢。桂军主力第七军及四十八军之一部在撤退途中,走到黄土铺一带时,遭到了解放军的伏击。经一昼夜的激战,全军覆没,4万余人被消灭。第七军副军长凌云上,军参谋长邓达之,师长刘月鉴、张端生、李祖霖等被活捉。军长李本一只身脱逃。   白崇禧惊悉三个半师被歼,数十名战将被擒,大惊失色,忙命其余各部向广西仓惶撤退。并作出新的部署,准备死守桂林。   当时人民解放军在华南共有19个军,55万余人,其主力将由湘粤边境入桂,吸引白主力在桂作战,而白的5个兵团,总计不过30万人,兵力和战斗力,解放军均占上风。   11月初,解放军开始进攻贵州和广东南路,以对广西采取大迂回包围态势。11月29日,解放军进攻桂北,22日,桂系老巢桂林解放。另一路解放军由贵州进入三江,长驱南下,25日,柳州、梧州同时解放。不久,张淦兵团的第四十八军在大容山周围被歼,军长张文鸿被生俘。第七军、第一二六军亦被葬身在六万大山和大容山区。兵团司令张淦、第七军军长李本一、副军长马展鸿被擒。徐启明兵团在横县、永淳和邕钦公路上被缴械,徐启明被俘后逃脱。鲁道源兵团之第五十八军、第一二五军大部官兵向解放军投诚。黄杰兵团之第七十一军、第九十七军在凭祥、爱店地区被追歼。七十一军军长熊新民、九十七军副军长郭文灿被捉。刘嘉树的十七兵团两个军在东兰附近被消灭,刘嘉树被俘。桂军还有一些残部约2万余人逃入越南。   白崇禧指挥的30万广西子弟兵在老家被解放军消灭后,他失声痛哭,他的老本输光了,今后他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就没有了,他怎不伤心呢?最后他只好孤身逃往台湾。在台湾,他只担了个有职无权的“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由于原先的恩怨,蒋还派特工人员监视他,自由受到限制。日,白崇禧死于台北寓所。      六、几位桂系要人的最后结局      李宗仁,因与蒋介石长期不和,大陆解放后,他没随蒋去台湾,而是去美国定居下来。1965年7月,在我统战部门多次做工作的情况下,偕同夫人郭德洁女士回到祖国大陆。消息传出,轰动世界。周恩来、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去机场迎接,随后,毛主席又宴请他。1969年,李宗仁因病逝世,终年78岁。   曾是桂系二号人物的黄绍?,在1949年李宗仁拒绝和谈签字后,一怒之下飞往香港。后与龙云等人一起发表宣言,投入人民阵营,参加了新政协。曾在人民政府、政协、人大中任职。1966年9月病逝于北京。   李品仙在大陆解放时逃到台湾,担任“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后退出军界和政界,独自经营农庄。   曾任华中军政公署副长官的夏威,在国民政府倒台后逃往香港,并在香港定居下来。后因车祸身亡。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为何遗忘桂系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