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8年国家禁止基督教教现在到底有多少极端,异端,谁能统

撒旦运动追灵恩应验《圣经》预定

帖撒罗尼迦后书2章7-9节:因为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只是现在有一个拦阻的,等那个拦阻的被除去,那时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

“有一个阻拦”,若回答这个阻拦是耶稣,就错了。因为耶稣有神性和人性,而显现在地上的却是完全的人性。

撒但运动没有人性能阻拦。只有充满在耶稣和使徒身上的圣灵能阻拦蛇的作为外,《圣经》中神没赐下任何能阻拦蛇的力。

《圣经》里三次赐下圣灵,除了施洗约翰一家3口被圣灵充满外,唯独只有耶稣和耶稣自己拣选的、都是使徒身份的人,才有圣灵充满4个字跟着。即使能讲方言的,尽至主耶稣的生母玛利亚也只是圣灵的恩赐浇在他们身上,《圣经》没有讲充满2个字。

“那个阻拦的被除去”;耶稣和最后的使徒约翰106岁去世后,这充满的圣灵于1世纪末全被除去。

“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因为蛇的灵还活在世上,使徒时期隐藏着的,到世界上再没有“圣灵充满”后的2世纪初,立即冒出了二个影响深远的大异端,一个是不信身体复活的“纯灵魂”诺斯底派;一个是追求“邪灵充满”的“五旬节灵恩运动”祖始孟他努派。

所以追随“五旬节灵恩运动”的教会,特点就是强求“圣灵充满”、高举自己,记号是主重肢体动作,蛇一样扭动身子,自称是灵。举起双手,大呼大叫、跳灵舞、唱天歌、唱灵歌、讲方言、鼓掌、摇铃、医病赶鬼。

 “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就是公元381年神的仆人君士坦丁堡会议用神《圣经》的话把“五旬节灵恩运动”定为异端灭绝他。“纯灵魂”诺斯底派(Gnosticism) 也在公元6世纪灭亡。

“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就是使徒们为异端的“纯灵魂”作斗争中确立的“使徒信经”。时间到了,真理的圣灵降临的荣光废掉他;就是现今主流教会中,真理的圣灵启动,全国性宣告的“使徒信经”的荣光;“我信身体复活”废掉撒旦运动的“灵魂上天堂”;“我信圣灵”。唤醒他们废掉撒但运动的“天歌、灵歌、灵舞和方言”,因为信了圣灵就看见《圣经》现今只有邪灵充满;明白这“天歌”不是神宝座前的天,这“灵歌”不是神的灵;那就是神把第二天造的这层空气称为天的天;神让堕落的灵管理堕落的魂世界的空中掌权者的灵。

“这不法的人来,是照撒但的运动”;明白写着,这个大异端是照撒但的运动出来的,而且能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只有应验五旬节灵恩运动。

人结束了,但这是照撒但的运动一股巨大势力并没有死;罗马教皇自称神父、韩国出来男、女二个基督,都是使徒们被除去后跟着出来的。

神的忠心仆人,经多年试验说方言者,竟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被鬼附所致的;而且灵恩运动的灵似乎十分成功地在进行大合一运动。当然还有百分之十的就是自己的聪明能干,为了抬高自己迷惑人的眼睛和耳朵,自己编出来的方言了。

以弗所5章18节:‘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笑个不止,滚地,大叫大嚷,明明是放荡的行为,是圣经所禁止的

这些已经显露出来,但是被公开定为异端的并不可怕,最可怕的还是外面包着羊皮,里面隐藏着拜蛇的五旬节灵恩运动的第四波已经启动。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强调圣徒可以直接从神那里领受启示,坚持苦修主义。并且因此对圣经以及使徒的教导有错误的认识。

孟他努派是平教徒的运动 其提出的宗教改革理论有利有弊 影响深远

谬误应该是极端禁欲和律法主义
一个动机很好最后却走向极端的教派
3. 强调圣洁的生活:
4. 承认圣经各书卷。 5.认为预言是神继续向教会说话的途径。 6.热切的等候主的再来并预言。 7.极为严苛的道德要求。 8.圣职人员必须具备属灵的恩赐。
重视圣灵行神迹的恩赐,尤其重视说预言。 重视预言宣讲,自信预言末日,预言的主要意义是宣传主快要来。 实行狂热的厌世主义及教会惩戒,以预备主的降临。 宣扬苦修主义,主张苦修生活,禁止婚姻嫁娶,以摒除性事,过圣洁生活。 认为应以迫害为乐,可光荣殉道。 规定信徒遵守严格的道德诫律。 鼓
鼓励延长禁食,只吃一点干粮。 禁止已婚者在其配偶死后再婚。 高抬妇女主义,看重灵恩方言。

异端,中文原义为异常之征兆,后引申为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对异己思想、理论的称呼。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常将儒家学说之外的其他学说、学派统称为异端;而在基督教、伊斯兰语境下,异端则是指与正统基督教神学、伊斯兰认主学相违背的各种宗教信仰派别。

(1) [strange omen]∶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1、古代儒家称其他、为异端。

  ①《论语·为政》:“ 子 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朱熹 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 杨 墨 是也。” 唐玄宗 《序》:“嗟乎!夫子没而

  ②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2.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学说或亦称之为异端。

  ①晋 僧肇 《百论序》:“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

  ②《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凡有作品,未经他们(‘四人帮’)点头,一律视为异端。”

  ①《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笃论矣。”

  ②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广求异端,以明事理。”

  ③《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帝将有事 泰山 ,诏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

  ①《宋书·武帝纪中》:“既知 毅 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

  ②《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

  ③《旧唐书·陆贽传》:“恐其有变,上忧之,遣 贽 使 怀光 军宣谕。使还, 贽 奏事曰……如此词婉而直,理当而明,虽蓄异端,何由起怨?”

  ④《明史·聊让传》:“迩岁土木

  《再生缘》第十七回:“奴合你,同处同归不异端。”

  ①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若省其异端,当精妙也。’”

  ②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本源皆泻卤,异端亦咸鹾。”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抢亲》:“今日娶亲谐凤鸾,不知何故来迟缓。莫非他人生异端,须知人乱法不乱。”

异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通常含有负面的含意,或称旁门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子曰:“

的解释:“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意即专门仅仅钻研于义理的一端,是很有害的行为。

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论语·子张》),《正义》的解释:“小道谓异端之说,百家语。”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语出《论语·为政篇》。

此章言简,意深而不复杂。然因对关键词“攻”、“

”理解为分歧,致使本章众说纷纭、

“攻”有二义,其初义是治事,从工得声亦兼义,古书主要指工匠制器,如攻金攻木攻玉攻皮,指专心一业力习一技。引申为“攻击批判”之义,“攻其恶毋攻人之恶”“小子

”,“攻”皆此义。此章“攻”为何义,决于对“

”,旧注或解为杨墨佛老、离经邪说,或解为与儒

的学说,或解为事之两端。(“攻”都释为“攻击批判”)都把“

以外的学说。而其实在孔子时代,天下根本不存在以“

”为非儒学说的观念。“

”相对于“正统”言,春秋之末,孔子周游列国而道不行,何来儒家正统?没有正统又何来“

”为离经邪说始于汉武帝。汉武帝“表章

,罢黜百家”,以《易》《诗》《书》《礼》《春秋》五经为“经典大法”。(《论语》《孟子》尚不在“经”中,是孔孟之道不为正统,似有“

”之嫌。)韩愈表彰孟子“抵排异端,

佛老”,因而宋儒将异端和佛老混为一谈,《

》释本章曰:“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并引

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

是也。”又征唐玄宗《孝经序》:“夫子没而微言绝,

起而大义乖。”孔子不知后来会有杨墨诸家,哪能预戒于先?唐玄宗所指乖离经典大义者,序文指明是《春秋》学分五传、《诗》分四家,各执一端遂乖离经义,异端是儒学分化的派别,与非儒诸学无涉。然孔子亦不知后世儒家分裂之严重,故亦和此章无关。

”非为一词,而是两字。“异者,异于常。”《论语》中“异于吾所闻”“子亦有异闻乎”,异皆不同平常之义。“端,直也。”“

”即异于正常直道者,是不正非常之事。“攻乎

”即是攻治怪异小道。古今世俗好奇喜怪,多有乐于治非正常之小道者;纵有可取,然无益身心,不达天下,故君子不为。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中庸》)反复说明君子当治有益世道正常,不可攻治怪异小道。此章正为此而发,亦有“女为君子儒无为

”之意。“斯害也已”,这就滋害了,“也已”迭用加重害的肯定语气。

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

”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但时过境迁,儒学独尊后,道家沦为在野之学。道家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庄子》的政治异端思想抬头,并和《老子》的自然观宇宙论结合,形成“

”思想。从此,以老庄为主流思想的道家以异端的姿态,从天道观、人生观和政治论诸方面向

提出挑战,并给东汉一代的政治和魏晋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响。

道家的批判精神存在于历代异端学者的思想言行之中,成为他们批判不合理现实的武器。如晋代鲍敬言之无君论;明代李贽之童心说;何心隐之育欲说,汤显祖之至情论;清代唐甄之破崇论,袁枚之性灵论,皆得力于老庄学精神。

在很长时间,道教在中国被儒教文人鄙视,也被

称为外道。明·张岱《陶庵梦忆》有句: 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儒家儒教虽然也有宗教理论但是却极度鄙视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理论。但是却不阻止百姓信仰道教佛教,在那个时代里,儒士一般都不会轻易地开口,他们喜欢看见别人被那些人愚弄,然后在背地里嘲笑几声,把自己和那些愚昧的人分割清楚。唯有这样才能凸显儒的儒雅性。学者考证当时隋唐的道教徒已经普遍接受轮回等理论。

学者对当时过度解释佛教因果的泛因果证验说加以质疑。

以为强调因果报应为佛教教义之末流。

抨击因果论,认为“因果之说全是妄诞”,他批评道:“所载证验极多,大抵邪说流入人心,出此等狂思妄想而已。温公谓

见十等王者耶,此说极好,只缘佛教盛行,邪说入人已深,故有此梦想。”而佛教则认为道教神仙不出轮回;最高不过声闻、缘觉。虽然道教常被佛教称为外道,但是道教也是有伐庙、外道之说的只是被佛教的光芒所掩盖而不为人所知,如《上清灵宝大法卷》:“金阙玄元道君灭九十六种外道一百八十天魔智慧神咒。”

在佛教中,异端指相对于佛教的外道外教而言。在佛教中,称其他宗教或学说为外道、外教、外法、

、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非佛教的思想流派、宗教都称为异教或

曾将以万计的分那婆陀那国的拜偶像外道屠杀,甚至将异教徒全家活活烧死屋中

;亦曾因佛教僧侣不与外道一起和合说戒,而屠杀了都城内的佛教僧侣

。据记载因为此事导致阿育王的老师亦被当是

屠杀了,于是阿育王后悔了,之后的他也再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的具体记载,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所以后来的人都认为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称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公元前1世纪中,一直在东南戈达瓦里河与克里希纳河生活的案达罗人,建立了娑多婆汉那王朝(亦称“案达罗王朝”)。它消灭了已经衰落的巽伽王朝,把自己的统治区域向北推进到马尔瓦,向南抵达卡纳拉,东西两面临海,一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娑多婆汉那王朝依然信奉婆罗门教,但也容许佛教自由传播。它的南边诸国,也大体施行这种方针。这一形势,使佛教在恒河流域恢复了一定活力,在南印,则有机会与海外的思想文化交流,尤其是发展同斯里兰卡的交往。由于佛教还得不到当权者在整体上的支持,它不得不进一步向中下层群众寻找信徒,其中与海上贸易有关的商人富户,以及由于社会动荡而不断产生的政治上的失势者,可能成为新信徒的中坚成分。公元前1世纪初,在杜陀迦摩尼王(前101一前77在位)率领居民驱逐入侵者朱罗人的战争中,得到了佛徒的支持。朱罗人信奉婆罗门教,同佛教徒在信仰上本来是对立的,加上民族间的战争,把宗教对立推到极端尖锐的程度。相传杜陀迦摩尼王获胜以后,曾因为战争杀人数千有违佛教教义而深表悔恨。但一个已得罗汉果的僧人劝他不必如此,因为所杀实为一个半人,即一个是皈依三宝的佛徒,半个是持五戒的人,其余都是“邪见者”,与禽兽无异,杀之无罪。后被当作一种教义也在某些大乘经典中表现出来。晋宋之际译出的《大般涅檠经》,反映了南天竺的一些国家的情状,也发挥过类似的观点。其中公然提倡诛杀异教徒无罪

。阿拔斯王朝时,来自中亚印度的佛教徒多次打着圣战的名义西征。在印度,佛教徒也曾与伊斯兰教徒发生战争。在日本佛教徒也曾发生战争。在中国南北朝,也曾发生过众多战争。直至南北朝快要结束,仍然南有梁武帝下诏合道事佛,就连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躲在深山修炼,也要在道馆两旁各修青坛和佛塔一座,以表两教双修,死后更是要用佛教的袈裟入殓,陪葬器物。北有齐文宣帝高洋崇信佛教,于天保六年(555 年) ,齐文宣帝高洋便灭道兴佛,强迫道士 削发为僧。据《资治通鉴》记载,

下令境内穿黄衣的道士要么归俗为民,要么剃度为僧,并连杀四位抗拒者,自此之后,北齐境内再无道士踪迹

。在隋唐,佛教徒也曾与苯教徒发生冲突。在五代道佛二教的影响都很大,都有大量的信奉者,一些虔诚的卫教者,常以过激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信仰。如《宣室志》中的尹君,是一长寿的仙道,隐居于晋山,不食粟,常饵柏叶,为北从事冯翎严公迎至府庭,尽心侍奉,“终日与同席”。他的女弟事佛,曾曰:“佛氏与黄老固殊致”,怒其兄与道士游,遂密以菫斟致汤中,以献尹君。尹君故意装死,实际尸解而去。后年于晋山出现,宣示着自己的胜利。元代大一统之后,在接受佛教的蒙古人中,西蒙古人中的准噶尔人也不乏与回教的哈萨克、基督教的沙俄及佛教的西藏等势力的多次战争以及至元毁藏具体参见《Buddhist

基督教认定异端的共同点是对正统基督教教义的并非完全反对,但基督教将对《圣经》的断章取义、扩大化或歪曲化解释视之为对真理的背叛,将其解释方式或推论,甚至所主张的教

判定异端,以四大信经为准。即《使徒信经》《亚他那修信经》《

》和《及迦克敦信经》。

基督徒有时也用以称呼不同教派或持不同

伊斯兰教主流派别逊尼派(占全球穆斯林人口总数的84%)将什叶派(占全球穆斯林人口总数的15%)视为异端,1000年来冲突不断,至今水火不容。伊斯兰正统派(包括苏菲派)同时将主张回归《古兰》教导、反对圣徒崇拜的新兴伊斯兰改革派也视为异端。

由于闪米特一神诸教教义对于

方面的排他性与不妥协性,

之间互相称对方为异教徒,而闪米特一神诸教又将所有不信闪米特一神诸教的人在更大规格上称为异教徒。异教徒受到的

  • 2. .百度汉语[引用日期]
  • 《阿育王经.卷第三》(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复有一国名分那婆陀那(翻正增长)。彼国一切信受外道。复有一人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有一佛弟子见此事白阿育王。王时闻已语驶将来。阿育王所领。于虚空中半由旬上。一切夜叉悉系属王。地下一由旬一切诸龙悉系属王。是时夜叉闻王语已。于一念顷即将外道弟子并画像来。时阿育王见已生大瞋心。于分那婆陀那国一切外道悉皆杀之。于一日中杀十万八千外道。复有一外道弟子。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时阿育王复闻是事。即敕余人令取此人及其亲属。置一屋中以火焚之。 时王复敕。若有人能得一尼揵首者。我当与其金钱一枚。
  • 见锡兰觉音论师著,汉译《善见律毘婆沙》卷二:“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来入阿育僧伽蓝,白众僧:“教灭斗争和合说戒”。大臣受王敕已入寺,以王命白众僧,都无应对者。臣便还更咨傍臣,王有敕令,众僧灭争而不顺从。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见大王往伏诸国,有不顺从王即斩杀,此法亦应如此。”傍臣语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敕令,众僧和合说戒,而不顺从。”上座答言:“诸善比丘!不与外道比丘共布萨,非不顺从。”于是臣从上座次第斩杀,次及王弟帝须而止。……帝须比丘便前遮护,臣不得杀。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诸比丘和合说戒,而不顺从,我已依罪次第斩杀。”此事同样见于锡兰铜鍱部传的《大王统史》
  • 5. 佛教史,杜继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57页
  • 6. .百度学术[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国家禁止基督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