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边疆民族扶贫行动暨航天级食品标准发布会”上航天级食品的标准发布对今后的食品安全有何意义?

食·热点丨中国航天战略合作伙伴授牌暨蒙牛航天品质发布会在京举行
食品中国丨中国网食品频道官方微信平台
活动现场的“航天品质 健康中国”高峰论坛摄影:中国网记者曾鑫
4月5日下午,由中国航天基金会和蒙牛集团联合主办的“航天品质 健康中国——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授牌暨蒙牛航天品质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蔡裕东、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王小青、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毕克新、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蒙牛集团党委书记吴文婷、蒙牛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蒙牛集团CEO卢敏放发言“蒙牛将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全球最严格的标准不断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让每一位中国消费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质的牛奶。”蒙牛集团CEO卢敏放在发言中表示,蒙牛一直以中国航天精神为引领,努力将航天品质融入到企业自身的实践中,我们要求所有蒙牛人,在生产上更精进,在品质上更卓越,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零容忍。”面对未来,他更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要把质量作为核心价值观,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把国际标准作为新常态,以更优异产品服务国民健康,以航天品质加速实现健康中国梦。
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和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共同代表中国航天授予蒙牛“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荣誉称号,这不仅标志蒙牛与中国航天事业合作的全面升级,也标志着蒙牛作为一个国家乳业品牌的企业责任的提升。正如张玉江秘书长在致辞中所说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蒙牛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其过硬的产品品质的基础之上,我们更看重的是蒙牛强大的社会责任心,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的科普教育工作,离不开蒙牛这样的大型国内企业的大力支持。”
蒙牛集团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约战略合作
为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营养、优质、多元的乳制品,持续提升品质管理水平,蒙牛集团还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共同签署了“关于服务航天品质开展检测认证战略合作的意向书”,双方将加强检验检测、HACCP(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三同”(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实验室技术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全力打造国内“航天品质”乳制品,提升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蔡裕东发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蔡裕东高度评价蒙牛集团与中国航天的深度合作,他表示:“希望蒙牛担负起国内乳企产品质量提升的带头作用,给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也能带动乳品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尽快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乳业品牌。”
颁发“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荣誉证书
据了解,自2003年入选航天员食谱以来,从陪伴“神舟五号”航天员成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今天成功升级至“航天品质”,蒙牛不仅连续14年为航天员提供营养支持,同时更坚持把这份航天级的营养守护带给每一位普通消费者。一直以来,从奶源到生产,再到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蒙牛一直都以工匠精神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在中粮集团、法国Danone(达能)、丹麦Arla Foods(阿拉福兹)三大股东合力下,蒙牛把世界级的牧场管理体系、世界级的工厂运营管理方法落实到了企业日常运营中,并通过与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合作,在国内率先把世界级的食品质量安全国际标准认证覆盖到牧场。据了解,蒙牛集团2017年在质量控制、检验检测、源奶质量等质量方面投入达10亿元,并且,未来五年每年将持续投入10亿元以不断升级产品品质。正是对品质标准的高要求,也让蒙牛在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启动的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中,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认证的乳品企业。
蒙牛追梦航天小分队成立仪式杨利伟用航天精神寄语山区的小学生
为了大力弘扬中国航天精神,蒙牛还携手中国航天基金会特别组建“天舟一号发射-蒙牛追梦航天小分队”,邀请来自大凉山的小学生们近期赴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亲眼见证中国首个货运飞船飞向太空。在活动现场,杨利伟将军特别感谢了蒙牛集团对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并用航天精神寄语小学生,鼓励他们“用最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用最高品质的营养强健体魄,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真正地报效祖国。”
中国网食品频道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为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打造新闻信息专业分类而成立的行业化线上平台,中国网食品频道坚持“给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风俗、地方特产、健康养生,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展示中国食品丰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国食品展示平台。中国网食品频道将贯彻国家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督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最新的食品新闻资讯,传达国家食品政策,还原中国食品行业真相,从而打造综合化、行业化、信息化、特色化的健康绿色食品安全平台。
中国网(.cn)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自2000年成立以来,陆续实现了中、英、法、西、德、日、俄、阿、韩、世界语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访问用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这里,了解更多食品行业真相
分享特色美食、传递健康养生
微信号:foodchina01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到朋友圈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航天级食品标准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成功举行_焦点_保府都市网
&&保府都市网→做保定地区最有价值的网站
航天级食品标准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12:18&来源:保府都市网综合整理
人民交通网讯 11月21日上午,&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暨航天级食品标准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顺利举行。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扶贫先扶智&,在开展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攻坚战中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带动。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的集中展示,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代表。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载人航天科技也越来越多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桃产业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已经达4280万亩,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云南是名副其实的&核桃大省&。核桃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产业中的一支主力军,更是带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和重要手段,而载人航天工程科技力量的注入,在科技层面促进了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提升。
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李庆龙代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布了全国第一个航天级食品标准,摩尔农庄&聪滋&核桃乳成为全国第一个航天级标准食品。这意味着作为云南核桃产业龙头企业的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切实将航天科技优势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同时也赋予摩尔农庄&聪滋&这款全国唯一的健字号核桃乳新的使命&&以航天级标准、保健功能双重标准助力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李庆龙发表讲话
摩尔农庄董事长张跃进在启动仪式现场发言,表示将坚持以中国航天精神为引领,将航天品质、航天科技融入到产品中,充分利用云南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将全国唯一的航天食品标准、保健食品标准双重标准产品&聪滋&分享给更多的人,做大企业、带动产业,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为国家精准扶贫事业贡献摩尔农庄的力量。
摩尔农庄董事长张跃进发表讲话
&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专项经费捐赠仪式上,摩尔农庄捐赠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和扶贫物资,针对以核桃产业为主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产业,以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于年面向云南贫困地区展开系列扶贫活动。
现场,摩尔农庄还与全国最大的供应链平台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运营销售、助力产业扶贫的合作合同,为云南核桃产业精准扶贫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摩尔农庄与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签约
最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对口扶贫点楚雄市子午镇挖铜村农户代表捐赠了航天级食品&聪滋&核桃乳和太空种籽,并与徐彬厅长共同按下&全国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启动键,宣布全国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正式启动。
杨利伟、张跃进赠送太空籽种等扶贫物资给扶贫点农户、学生代表
杨利伟、张跃进赠送太空籽种等扶贫物资给扶贫点农户、学生代表
全国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成功启动
此次&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暨航天级食品标准发布会&的举行,有效推进了太空生物科技和产业发展合作的全面升级,彰显了&科技助力扶贫&在云南的落实成果,同时标志着云南核桃产业在科技领域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航天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的战略举措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
保府都市网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保府都市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
保府都市网&版权所有
冀ICP备号-3当前位置: &
杨利伟现身云南向农户赠送太空种籽
扫描到手机
19:16:14 & & &
  杨利伟现身云南向农户赠送太空种籽 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启动中新网昆明11月21日电 (记者 马骞)“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21日在昆明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出席并向农户代表捐赠太空种籽。中国首个航天级食品标准同期发布。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下,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发起“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该行动将借助载人航天工程科技力量,针对以产业为主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产业,按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扶贫活动。首个帮扶点选择云南省楚雄市子午镇挖铜村。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李庆龙代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布了全国第一个航天级食品标准,摩尔农庄“聪滋”核桃乳成为全国第一个航天级标准食品。摩尔农庄董事长张跃进表示,将坚持以中国航天精神为引领,将航天品质、航天科技融入到产品中,充分利用云南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做大企业、带动产业,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为国家精准扶贫事业贡献力量。当天,摩尔农庄捐赠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和扶贫物资,针对以核桃产业为主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产业,以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在年间面向云南贫困地区展开系列扶贫活动。2016年9月和10月,云南摩尔农庄培育的376克优质核桃种籽和151克核桃穗条,分别搭载“天空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上天,遨游太空33天后返回地面,进行了太空种苗培育及核桃枝条嫁接。经历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增长,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害的抗逆性特别强。核桃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全省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280万亩,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而云南的贫困地区多在山区,其经济发展与核桃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载人航天工程科技力量的注入,在科技层面促进了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提升。(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航天员喝的牛奶,标准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蒙牛将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全球最严格的标准不断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让每一位中国消费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质的牛奶。”4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刚刚从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和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手中接过“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荣誉证书和牌匾的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这样表示。
当天下午,由中国航天基金会和蒙牛集团联合主办的“航天品质 健康中国——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授牌暨蒙牛航天品质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标志着连续14年营养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的蒙牛全面进入了 “航天品质”升级的新发展阶段。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基金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和专家,与卢敏放等蒙牛集团高管共同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代表中国航天授予蒙牛“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荣誉称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颁发蒙牛“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荣誉证书。这不仅标志蒙牛与中国航天事业合作的全面升级,也标志着蒙牛作为一个国家乳业品牌的企业责任的提升。正如张玉江秘书长在致辞中所说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蒙牛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其过硬的产品品质的基础之上,我们更看重的是蒙牛强大的社会责任心,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的科普教育工作,离不开蒙牛这样的大型国内企业的大力支持。”
为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健康、营养、优质、多元的乳制品,持续提升品质管理水平,蒙牛集团还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共同签署了“关于服务航天品质开展检测认证战略合作的意向书”,双方将加强检验检测、HACCP(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三同”(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实验室技术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全力打造国内“航天品质”乳制品,提升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蔡裕东高度评价蒙牛集团与中国航天的深度合作,他表示:“希望蒙牛担负起国内乳企产品质量提升的带头作用,给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也能带动乳品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尽快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乳业品牌。”
自2003年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以来,从陪伴“神舟五号”航天员成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今天成功升级至“航天品质”,蒙牛不仅连续14年为航天员提供营养支持,同时更坚持把这份航天级的营养守护带给每一位普通消费者。一直以来,从奶源到生产,再到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蒙牛一直都以工匠精神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在中粮集团、法国Danone(达能)、丹麦Arla Foods(阿拉福兹)三大股东合力下,蒙牛把世界级的牧场管理体系、世界级的工厂运营管理方法落实到了企业日常运营中,并通过与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合作,在国内率先把世界级的食品质量安全国际标准认证覆盖到牧场。据了解,蒙牛集团2017年在质量控制、检验检测、源奶质量等质量方面投入达10亿元,并且,未来五年每年将持续投入10亿元以不断升级产品品质。正是对品质标准的高要求,也让蒙牛在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启动的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中,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认证的乳品企业。
在3月底李克强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期间,蒙牛集团携手鹏欣集团、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集团及Theland Tahi Farm联合签署了特仑苏新西兰专属牧场合作项目四方协议,与Massey University(梅西大学)签订了在食品营养健康研究、乳制品研发方面开展紧密合作的协议,在大洋洲全面打通了从奶源到生产销售、自研发到质量管控的全部环节,开创了中国乳品企业海外全产业链布局的先河。
回顾14年来与中国航天事业的结缘,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讲到,“蒙牛一直以中国航天精神为引领,努力将航天品质融入到企业自身的实践中,我们要求所有蒙牛人,在生产上更精进,在品质上更卓越,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零容忍。”面对未来,他更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要把质量作为核心价值观,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把国际标准作为新常态,以更优异产品服务国民健康,以航天品质加速实现健康中国梦。”
为了大力弘扬中国航天精神,蒙牛还携手中国航天基金会特别组建“天舟一号发射-蒙牛追梦航天小分队”,邀请来自大凉山的小学生们近期赴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亲眼见证中国首个货运飞船飞向太空。在活动现场,杨利伟将军特别感谢了蒙牛集团对航天事业的大力支持,并用航天精神寄语小学生,鼓励他们“用最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用最高品质的营养强健体魄,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真正地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杨利伟现身云南向农户赠送太空种籽_社会新闻_大众网
新闻>社会新闻' />
图为杨利伟向农户代表捐赠太空种籽马骞摄
图为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启动 马骞 摄
  图为摩尔农庄与全国最大的供应链平台深圳怡亚通签订合作协议 马骞 摄
杨利伟现身云南向农户赠送太空种籽 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启动
中新网昆明11月21日电 (记者 马骞)“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21日在昆明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出席并向农户代表捐赠太空种籽。中国首个航天级食品标准同期发布。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下,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发起“载人航天边疆民族扶贫行动”。该行动将借助载人航天工程科技力量,针对以核桃产业为主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产业,按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扶贫活动。首个帮扶点选择云南省楚雄市子午镇挖铜村。
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李庆龙代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布了全国第一个航天级食品标准,摩尔农庄“聪滋”核桃乳成为全国第一个航天级标准食品。
摩尔农庄董事长张跃进表示,将坚持以中国航天精神为引领,将航天品质、航天科技融入到产品中,充分利用云南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做大企业、带动产业,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为国家精准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当天,摩尔农庄捐赠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和扶贫物资,针对以核桃产业为主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产业,以科技扶贫为主要内容,在年间面向云南贫困地区展开系列扶贫活动。
2016年9月和10月,云南摩尔农庄培育的376克优质核桃种籽和151克核桃穗条,分别搭载“天空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上天,遨游太空33天后返回地面,进行了太空种苗培育及核桃枝条嫁接。经历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增长,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害的抗逆性特别强。核桃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全省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280万亩,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而云南的贫困地区多在山区,其经济发展与核桃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载人航天工程科技力量的注入,在科技层面促进了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提升。(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特森发明了无线电探测装置――雷达,雷达的发明,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战争的演变,雷达与原子弹、青霉素被称为二战时期的“三大发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达设计师王干: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能力,把这个做成一...
11-21 07-11央视财经
从央行今年以来的操作手法看,目前流动性维稳的三个基本原则已经确立:  首先是通过MLF操作对冲金融机构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央行表示,连续投放或连续回笼都是削峰填谷的表现,旨在熨平诸多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11-21 07-11证券日报
这一惊人的消息,在17日由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奥?卡纳韦罗对外进行宣布,卡纳维罗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我们距离未来人类活体头部移植手术又近了一步。俄媒称,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俄罗斯计算机工程师瓦雷里?多诺夫,由于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11-21 09-11央视网
为改变民众对煤矿曾经的认识,11月21日,在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一家煤矿企业举办了一场公众开放日活动。该活动意在让民众“零距离”体验煤矿生产生活环境变化,并鼓励和增强企业员工、驻地群众共建绿色环保矿井的意识和责任。
11-21 19-11中国新闻网
居住在英国埃克塞特的一对八旬夫妇希望有博物馆可以收藏他们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家用电器。这些电器包括一台滚筒式干衣机、热水壶、灶台和洗衣机等,一直都运行良好。
11-21 19-11人民网-英国频道
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日前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表示,在2021年之前,将在英国道路上实现没有安全乘务员的“完全的无人驾驶的汽车”。据报道,哈蒙德先生将在本周三的政府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有关政策的调整,将允许开发商申请在英国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车辆。
11-21 19-11人民网-英国频道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载人航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