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孔夫子弟子的弟子谁敢

孔子的四大弟子是谁,各有什么优点_百度知道
孔子的四大弟子是谁,各有什么优点
大弟子---颜回,得意等级:四颗星。优点:学习认真,好学不缀,尊师重道,考虑问题全面;缺点:创新不足。孔子评价:斯人难再得二弟子---子路,得意等级:四颗星。优点:知错就改,武艺高强,胆色过人,是孔子的贴身保镖;缺点:有匹夫之勇,无智者之谋。孔子评价:最忠实的追随者三弟子---子贡,得意等级:三颗星。优点:善于谋略,富甲天下,一生追随孔子,是孔子游学天下的赞助商;缺点:相对于做学问,更喜欢经商。孔子评价:任劳任怨四弟子---曾参,得意等级:一颗星。优点:踏踏实实求学,忠实憨厚,谦虚谨慎,厚积薄发,至诚至孝;缺点:进取不足,大器晚成型,孔子到死也没发现他的才能,但是最终继承孔子衣钵的人却是他,孟子是他的再传弟子。孔子评价:他是个诚实孝顺的人。
名单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颜回  子路
子贡  曾参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孔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孔子的弟子后来都做过什么_百度知道
孔子的弟子后来都做过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孔子周游列国,政治理想却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孔门十哲颜回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闵损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冉耕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以德行著称。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冉雍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冉求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他很能带兵打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端木赐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仲由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仲由一生忠于孔子。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宰予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宰予任齐国临淄大夫,因参与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唐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淄公”(后又改封“齐公”)。言偃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言偃长于文学。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有一天,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言偃被列位孔门四科十哲(文学科)之一。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卜商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子夏是孔子门高足,擅长文学。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古诗上‘美人轻盈微笑时酒窝多俏丽,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多动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丽啊’。这三句诗是指什么?”孔子说:“这是说,要画画,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子夏说:“这不就是说,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加以文饰吗?”孔子说:“启发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这样,就可以根你谈《诗》了。”子夏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之一。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对后世儒生产了很大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学,当时的魏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事。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他哀恸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著有《诗序》、《易传》。唐开元27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颜 回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学生.在孔门弟子中德行第一.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小孔子30岁.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名无繇(由).字季路.亦称颜路.小孔子6岁.颜回应该是在16.7岁时.在孔子退而修五经的时候成为孔子弟子的.从此一直跟随孔子学习生活.终身未做官.二十九岁头发全白.四十一岁死去. 颜回家境清寒.但能安贫乐道.越显得他品德高尚.还有闻一知十的才能.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出生入死忠贞不渝.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最佳人选.&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回的句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死时.孔子悲恸欲绝.说[天亡我&. 颜回的故事较多.较著名的有[颜回偷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子 张 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姓颛(chuan)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小孔子48岁.子张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后来形成以其为代表的[子张之儒&. 据&论语&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张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性格较孤僻.为人宽容大度.勤学好问.关心政治.经常同孔子讨论问题.向孔子&问干禄&.&问行&.&问仁&.&问政&.&问明&.&问十世可知&.&问善人之道&.&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问何如斯可以从政&等等. 子张流传下来的故事是[叶公好龙&.讲的是子张要拜见鲁哀公.但等了七天.哀公还没有见到.于是就让随从去告诉哀公.说:[我听说国君爱好贤明人士.因此我不远千里.一路风尘.不敢休息来拜见.但是没想到等了七天没有结果.哀公所谓的好士.就象叶公(子高)之好龙.有一人叫叶公很喜欢龙.经常画龙.雕龙.天上的龙听到这事.就来看他.把头藏在门后.尾巴到了厅堂.叶公见之.失魂落魄.六神无主.落荒而逃.所以说.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象龙但不是龙的东西.& 有 子 有子(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是现在山东肥城市人.为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小孔子43岁.孔门弟子中被尊称为[子&的为数不多.可见有子的地位不一般.传说是有子和曾子编纂了&论语&一书.有子提出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礼之用.和为贵&.[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等观点. 孔子死后.因有子的气质样貌很象孔子.因此一些弟子(子夏.子张.子游)考虑推选有子登上孔子的师座.可是曾子却坚决反对.最后维持了孔子的师道尊严. 关于有子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是[有&这个姓氏十分少见.可谓天下少[有&.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3000多人.中国传说远古时期.有个部落首领善于在树上建房子.房屋建在大树上就象鸟巢一样.既可避开野兽攻击.还可防潮.因此这位首领就被称为[有巢氏&.为有姓的始祖. 传说历代皇帝过年过节祭奉孔子的时候.同时祭奉有子.但是就没听说哪儿有姓[有&的人.于是就下圣旨在全国各地寻找.从明朝的永乐年间一直找到清朝的嘉庆年间才找到.然后就给有氏家族免去一切杂役差税.并发放俸禄. 曾 子 曾参(前505--前435)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子的父亲叫曾点.字皙(XI).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曾皙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狂者(敢说敢为.不拘小节的人).有一次.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问起各人的志向.曾皙说:[晚春的时候.穿上春天的服装.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走回来.&孔子对他表述的和平世界表示赞同.就说[吾与点同欤!& 曾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六艺.并积极参加劳动.十分孝顺.流传下来有[耘瓜受杖&的故事:曾子跟随父亲在在瓜地里劳动除草.但是失手锄断了瓜根.父亲曾皙很生气.拿起杖(大棒)打他.把曾子打昏了.但他醒后仍然弹琴歌唱.作出快乐的样子.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曾子做的太过分了.认为[小打可以接受.但大打应该逃走&.就严厉地批评曾子. 曾子十分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吾日三省&.还处处以颜回为榜样向他学习.因此孔子特地向曾子讲授孝道的知识.就是后来的&孝经&.曾子的孝道十分出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奉养父母.虽然生活十分俭朴但是每餐必有酒肉供养父亲.还有就是[父母在不远游&.放弃了多次去异地做官的机会.二是尊敬父母.与父母在一起时不敢大声说话.曾子做什么事都请示父母.三是取悦父母.[耘瓜受杖&的故事就是曾子刻意取悦父母的典型事件.四是思念父母.曾子三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曾子七天没喝一点汤水.并守孝三年.有一次他吃生鱼.感觉味道很鲜美.但却把它吐了出来.别人问起原因.他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生鱼的味道.现在我却吃了生鱼的美味.所以就把它吐出来了.&从此以后.终生不再吃生鱼.双亲去世以后.曾子每次观看丧礼.都会想起死去的父母.经常泪水浸湿衣襟. 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是讲学.原原本本地将孔子的教导传授给下一代学生.一次曾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勇敢时.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既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既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曾子上承孔子.下传子思.孟子又学于[子思之门人&.孟子把儒学发扬广大.到西汉武帝时[罢黑出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国学.时至今日儒家文化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以致在全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曾子有儿子曾元.曾申.曾华.孙子曾西.都以贤达闻名. 子 路 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鲁国(今山东泗水县)人.因在当时季氏家做过家臣.也叫季路.小孔子9岁. 子路在孔门弟子中个性鲜明.以好勇耿直.性急直言而著称.具有侠客风范.其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38次.子路出身贫贱.但为人豪爽.曾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孔子称赞他说[由也好勇过我&.子路是一个闻过则喜的人.跟随孔子期间.时时注意保护和维护师道尊严.他很敬重孔子.但也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子路自述其政治志向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认为他可以在三年里把一个内有灾荒.外有敌人侵犯.夹在大国中间的中小国家治理好.能使国人个个有勇气.懂道理.子路做过卫国的蒲邑大夫.治蒲三年.井然有序. 子路随孔子归鲁后.先在季氏门下做官.后来又担任卫国执政大夫孔悝的邑宰.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闻讯后.本来可一走了之.但他不听同学高柴的劝告.只身赶来救孔悝.结果被乱军剁为肉酱.死前仍牢记孔子教导的[君子死而冠不免&.系好冠缨(帽子的带子)才就义.这就是有名的[结缨而死&的故事.孔子听闻卫国内乱.断言[子路必死.而高柴则返&.但得知子路被剁为肉酱后.大恸.吩咐下人倒掉所爱吃的肉酱. 从子路的经历我们可见孔子教育的成功之处.据&史记&记载.子路起初性情暴劣.好武力.头戴插有野鸡尾毛的帽子.腰间系着猪皮.要来欺负孔子.结果被孔子以[仁.义.礼.智.信&进行教育所折服.由此成为孔门弟子. 流传下来36孝的故事中的有[仲由负米&的故事.说的是子路早年由于家中贫穷.没有米吃.父母常以野菜充饥.因此子路经常翻山涉水到外地工作.换得白米背回家.来孝敬父母.后来当官后生活好了.每逢吃饭的时候总是望着当年背米的袋子感伤.他的儿子就问为什么.他说:[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如果能有现在丰盛的饭菜供养.该多好啊!&孔子听说后称赞子路的孝行.说:[子路生时竭力奉养双亲.死后念念不忘.真是孝子!& 子 夏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小孔子四十四岁.他出身贫寒.以精通文献典籍著称. 子夏曾有从政经历.中年担任过鲁国莒城父宰(县令).孔子死后.子夏到了魏国.被魏文侯请为国师.晚年子夏聚徒讲学于魏国的西河地方(今河南安阳).从学者有三百多人.人才辈出.战国时一批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如李悝.吴起及商鞅.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李斯.韩非也是其再传弟子.子夏在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发扬孔子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孔子曾称赞子夏是好学深思有志务实的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传说:皮影戏的创造者.皮影是用牛皮雕镂成人物.用灯光使其照映在屏幕上.伴以说唱的中国传统文艺.相传战国时期.子夏在魏国讲学时.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 ◎成语:三豕渡河.&吕氏春秋&记载.子夏在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历史书:[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就纠正道:[不是三豕.而是`己亥`年.&后人多以[三豕渡河&比喻文字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个[三兽渡河&的成语.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后泛指修行. ◎故事:子夏丧子. 曾参在60岁时.与子夏.段干木设教于西河.子夏的儿子不幸病死了.子夏非常悲伤.眼睛都哭瞎了.曾参听说后.赶忙前去看望.子夏哭.曾参也哭.子夏哭着说:[天哪.我有什么罪过.这样来惩罚我呢?&曾参听后有些生气.并直率地说:[子夏.你为何无罪呢?过去我与你共同跟着孔夫子学于洙.泗那个地方.老了又退居于西河之上.可是西河的人都知道你.而不熟悉孔夫子.这是你 的一个罪过吧!当你的父母亲去世时.西河人都不知道.这是你的第二个罪过吧!现在你的儿子死了.你却哭瞎了眼.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你的第三个罪过了.&子夏听了.甚为信服.随之丢下手中的拐杖.深深拜谢说:[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孔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夫子弟子歇后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