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上海日军攻入指挥部部听说还在

来到南京,在游览了无数的南京景色,对众多民国建筑发出赞叹之余,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里在1937年不是发生过南京保卫战了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古建筑保存完好呢?我们平时提到最多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但对大屠杀之前的战争却很少提及。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下面,我就想把当时最真实的一面还原出来,与大家分享。
河定桥、雨花台、中山门、太平门、挹江门、燕子矶这些是现在听起来再也熟悉不过的地名了,但是,我相信了解那段历史,甚至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听起这些地名来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这里曾经是中日双方军队发生激战的地方,这里也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了。
回忆是痛苦的,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是检验两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管理能力及战斗力的最好的手段,那场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也算得上是最著名的大败仗了,惨烈程度可以和最著名的滑铁卢媲美。为什么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无人提及?我不清楚。如果我们能通过仔细分析战争双方的一些细枝末节,去发现一些我们民族弱点并慢慢做些修正,也是我的最大心愿了。
那场战争有多惨烈?让我们翻开相关书籍,那些描述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我们来看看原国军第一三师第六一八团团长万式炯的关于南京失守后的回忆:到了下关,那个混乱状况非我所预料。到处是为寻找渡江器材而奔跑的人群,官不识兵,兵不识官,谁也不听谁的指挥......江心洲上已有不少散兵。在芦苇丛中幸遇曾在一起参加过江阴战斗的东北军一一二师的一位万团长(已忘其名),他们搞到一条船,万团长指挥着部下准备渡江。感谢万团长的好意,允许我二人搭船。无耐要上船的人太多,船已离岸数十丈,仍有很多人双手紧攀船缘不放。船在下沉,真有同归于尽的危险。该船负责军官手执马刀,乱砍攀船人的手,断指落在舱中,人皆随江水飘去......
日本士兵的回忆更是触目惊心,如果现在真实还原当时的状况拍出一部电影的话,那真是在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恐怖的电影(没有之一)了。据日军第六师团第十三联队的二等兵赤星义雄在1937年12月14日这天看到了长江成了“死尸之江”的恐怖景象描述:
站在码头上观看扬子江(长江)的流水,这时,一幅无论如何也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展现在眼前。两千米,不也许还要更宽一些,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漂流着数不清的尸体。一望无际,满眼皆是尸体,江边如此,江中心也是如此。那不是士兵,全是老百姓的尸体,其中有成人,也有儿童,男男女女全都漂浮在江面上。尸体像“木排”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似乎可以想见,那接连不断的“山”是看不到边的。看来至少有五万人以上。而且几乎全是老百姓,扬子江的确成了“死尸之江”。
日军第六师团的一位小队长高城守一于1937年12月14日在下关长江边看到的情景是:
在汀线,尸体像漂流的木头被浪冲了过来;在岸边重叠地堆积着的尸体一望无际。这些尸体差不多像是来自南京的难民,可能有几千、几万,数目大得很。......他们一律遭到机枪、步枪的扫射、遭到杀戮。......这些死尸遭到射击后倒在地上重叠在一起,并被浇上重油,点火焚烧。
为什么这场战争会打得如此惨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残暴?这还得从头说起。先让我们把镜头往前推一下,看看1937年那场战争前南京的一些事情吧。
(未完待续...)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5-07-04 19:11
&&[第2版 07-04 19:11]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南京。中华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遗志,于1927年4月18日定首都于南京。从而使南京的城市建设从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民政府依照西方欧美国家城市建设的先进模式,提出对未来南京城市布局的功能区分规划:中山门外的紫金山麓到明故宫一线为中央行政区,傅厚岗一代为市级行政区,主干道两侧与新街口一带为商业金融中心,长江两岸为工业区,鼓楼一带为文教区,江苏路(颐和路)一带为花园别墅区及外国使馆区,城南、城北为普通居民区。从1930年到1937年上半年,南京城就根据这个功能区分规划,开始了科学而有序的建设。陆续建成了新街口商业金融区(包括中央商场、银行大楼等)、江苏路(颐和路)花园别墅区、长江北岸化工工业区、以及国民大会堂、中央美术陈列馆、中央党史陈列馆、监察院、考试院、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子超楼、励志社、外交部、铁道部、最高法院、中央军校、紫金山天文台、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明故宫机场、大校场机场、中央饭店、首都饭店、福昌饭店等一大批大型现代化建筑及东郊中山陵等,为南京的近现代化格局打下了基础。
1936年1月12日,南京第一家大型的、现代化的百货商场――国营中央商场在新街口开张营业。这是以张静江、曾养甫为首的32名国民党高级军官联名招股集资,发起倡导国货、抵制洋货、专卖国产百货的大型商场。开张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震地,新街口一带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盛况空前。国民政府的党政要人于右任、吴稚晖、居正、张群、孔祥熙、孙科、邵力子等都前往祝贺,于右任为商场题写了店名招牌。这是南京商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迈进的第一步。
1937年2月5日,当时中国乃至远东最大、最先进的化工企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厂建成并正式投产,下设合成氨厂、硫酸厂、硫酸厂、触媒厂,总资本达1000万元,使南京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年产三角牌硫酸1.87万吨、硫酸1.15万吨、盐酸3600吨和硝酸152吨,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制酸企业,还制造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肥田粉)以及合成铵等,打破了英、德两国长期垄断中国化肥市场的局面,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新篇章。
1937年11月,也就是南京保卫战打响前一个月,江南水泥厂建成并试机。该厂是由中国留学界与外交界的元老颜惠庆领衔、集资450万元创办的,预计全年产额可达150万桶。位置位于南京城东约22公里的著名风景区及佛教圣地栖霞山东侧,该厂的机电及电器设备都是以巨资从欧美引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的机电设备。
按照当时的规模,建成后的江南水泥厂可以算得上是全中国七大水泥厂之一,生产能力接近老牌的中国水泥厂,质量甚至超过中国水泥厂。
1937年6月1日,是南京建市10周年纪念日。南京市政府与南京市民众从这天开始,举行了3天盛大的庆祝活动。除了召开庆祝大会与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外,还在6月3日下午1时至5时,在玄武湖公园举行游园大会。前来参加活动的各方面人士与民众以及外国宾客成千上万,摩肩接踵,热闹异常。五洲桥上搭起了一座高达23.3米的灯塔,光彩夺目,四面均扎纸花,极为美观。又以16只划船扎成一条巨龙,游荡湖中。湖面上散置荷花灯1000余盏,宛如满天繁星。南京市长马超俊首先行植树礼,植松树一棵,并在树旁勒石一方,上书“十年树人”四字,以资纪念。
然而,沉浸在建市10周年庆祝活动欢乐中的南京民众没有想到,就在此约1个月后,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在北平卢沟桥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8月15日,日本的大批战机飞临南京上空,开始了长达4个月之久的对南京城的持续轰炸;4个月后,1937年12月,疯狂的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南京将陷入的一场浩劫之中......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4 19:12
&&[第2版 07-04 19:12]
我们来先看看1937年前后的中日双方的综合实力对比吧。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钢铁年产量(万吨)
煤年产量(万吨)
石油年产量(万吨)
铜年产量(万吨)
飞机年产量(架)
大口径火炮年产量(门)
坦克年产量(辆)
汽车年产量(辆)
年造舰能力(吨)
空军战机(架)
海军总吨位(万吨)
航空母舰(艘)
&&&&日军海军:联合舰队分3个,共有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33艘、驱逐舰97艘、潜水艇55艘,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三。
&&&&日军空军:没有独立的空军,分属陆军和海军,共3个飞行集团,作战飞机超过2700架,具有独立的航空工业,完全可以成批制造。
从以上介绍应该可以看出交战前的中日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要说到南京保卫战就不能不说一下813淞沪抗战,要说813淞沪抗战又不能不说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了北平(北京市)附近的卢沟桥,最终日军占领了北平城(北京)及天津,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即便面临着中日相差悬殊的军事实力,蒋介石却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主动挑起了争端,从而引发了813淞沪抗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按照蒋介石的判断,日军下一步势必将是全面侵略中原。那么,如果按照当时元朝成吉思汗入侵中原的方式:即取道四川、西藏、大理,然后沿着长江顺流东下,包抄中原,最后灭亡宋朝的方式。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将无险可守,极易于走到被消亡的境地。如果,把日军主力吸引到上海,国军就可以顺长江一路撤退到四川、贵州,而四川贵州多是丘陵地带,易守难攻,便于保存实力。
另一方面,那里有英租界、法租界及公共租界,在上海开展战争便于世界各国对日本施加影响。
基于以上原因,蒋介石决定发起了淞沪抗战。
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打的异常激烈,中国投入的兵力多达70余个师,70万人,占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能够指挥的全中国军队的1/3强(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陆军步兵有182个师),而且中央直系的最精锐部队几乎都被投入进去。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战死者多达25万人左右。日本投入近25万军队。日军的死伤者43673人,其中死9115人。
其实,从统计数字上都能够看到一些端倪。这些数据都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日方统计精确到个位数“人”,而中方统计却精确到以“万”为单位。
淞沪抗战最终以1937年11月5日,日本第十军在杭州湾的金山登陆,从背后包抄、突袭上海保卫军,结果导致中国军队的全线溃败而结束。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4 19:12
&&[第2版 07-04 19:12]
日日军占领了上海,并进一步向昆山――嘉兴一线推进。接下来就是保卫南京的问题了。
攻占南京被认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因为南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古都之一,而且滨江近海,地处中国最富饶的江南经济带,扼制着津浦、沪宁、宁芜三条铁路与长江的交会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与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是指挥中国军队与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司令部与大本营,同时它又是各国驻华外交使节的集中地,是国际观瞻的所在地;因而攻占南京必将在中国国内与国际上产生极大的震撼力与极大的政治、军事影响。对中国广大军民与中国政府的心理产生极大震撼力与极大的冲击与压力,使他们在失掉了经济中心上海之后,又失掉了政治中心与首都南京,才会深切的认识到抗战是没有前途的,抗击强大的日本只能是自取灭亡,从而放弃抗战,向日本求和乞降。
但是,此时日本军政上层却不允许继续进攻南京,他们主张将战事限制在上海地区一带,并在苏州、嘉兴附近一线划了一条“制令线”,要求日军不得超越此线,更不得向中国首都南京发动攻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考虑到日本的国力和日本面临的国际形势,他们不希望战争扩大化,更希望一步一步的蚕食中国。
但是,这个方案遭到了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为首的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战略指导课课长河边虎四郎、日本“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武藤章大佐、日本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等人的坚决反对。
他们认为:淞沪会战吸引了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全部的精锐部队,在历时3个月残酷战争中,日军重创了这些部队。淞沪战役结束后,从上海战场上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多集结在南京地区进行整补。如果现在乘胜追击,直抵南京城下,不给中国军队以喘息机会,就可以彻底打击中国军队最后的武装力量,使国民政府丧失最后的抵抗意志和抗战信心,最后不得不向日本政府屈服求和乞降。
最后司令官松井石根与副参谋长武藤章大佐被野心与功名的欲望所驱使,违背陆军参谋本部的命令,独断专行擅自指挥现地军队,强行突破了“制令线”,发起了对南京外围的进攻。
可是,要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后勤保障及粮草供给如果要从日本国内运过来,需要很长时间,如何解决?“就地征收!”。什么是就地征收呢?就是抢。
那些日本官兵原以为打完了上海,就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没想到还要继续打南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官兵的士气。为了激励日军的士气,日军上层就默认并怂恿官兵的强奸行为。
说到松井石根,他还和蒋介石有些渊源。松井石根,日本静冈县(名古屋市)人,日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1989年以第二名的成绩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2年入陆学大学第九期,以第一名毕业。
松井石根早在清末,即1908年,就结识了在日本留学的陈其美等中国革命党人,并通过陈其美,结识了蒋志清,即蒋介石。当蒋介石于1910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松井石根安排他去日第三师团高田联队实习。在1911年秋蒋介石实习结束回到东京后,是松井石根给他找的投宿处,任蒋的租房担保人。松井石根还将蒋接到自己家中长谈,二人结下很深的私交。
松井石根被日本军界称为“中国通”,他喜爱中国诗文,结交了许多中国军政界的朋友,还曾参与“资助”孙中山发动第三次革命。
1927年松井石根升任日本陆军总参谋部第二部(情报部)少将部长。1927年底蒋介石访日,企图取得日本政府对他的支持。松井石根将他介绍给田中义一首相。蒋介石与田中义一会谈取得了一些成果,由此,松井石根与新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军政要人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顺便说一句,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期间,日军的指挥官平均年龄都在50-60岁之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国民政府的指挥官好多都是30-40左右岁的年轻人,经验、成熟度都缺乏,这也是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4 19:50
拜读大作长知识学习抗战史,
发表于:15-07-04 20:50
被系统删除于: 00:36:27
发表于:15-07-04 20:52
以下是引用 第5楼 @code_p 的话:
拜读大作长知识学习抗战史, ...
我也只是对那段历史很有兴趣,看到这里有好多专家,也是斗胆发上来和大家交流的,不足之处欢迎指正、探讨!
发表于:15-07-05 21:05
&&[第3版 07-05 21:05]
我们来看看1937年南京保卫战的示意图吧。南京是一个两面临长江,另两面临平原的城市。仅仅在南京城的东面有栖霞山、紫金山、汤山,在南面有将军山、牛首山、方山几座孤立的山峰。长江在过去冷兵器时代可以坐拥天险,易守难攻。但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日军在海军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战争中,日军的炮舰在长江上就可以炮击南京城的情况下,长江反倒成了日军的一条极佳的封锁线,锁住了国军的退路。
在南京的西南角是安徽的芜湖,过了芜湖不远即可进入安徽省广袤的丘陵地带,这里也是撤退、集结的好的地点。也是为数不多的在抗战中没有被日军铁蹄践踏过的地方。
当日军在向南京逼近的过程中,关于南京城首还是不守,蒋介石在1937年11月中旬连续三次召开了高级幕僚会议进行讨论,也有两种意见。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雯等人一致认为南京目前处在日军海陆空协同攻击,立体包围的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况且国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巨大,需要再后方经过相当长时间修整并恢复战斗力。他们建议在南京做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就主动撤退。而蒋介石、唐生智则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的陵寝所在,放弃南京将无颜面对总理在天之灵。
就这样,为了面子,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由谁来守呢?唐生智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负责守卫南京。
唐生智(),湖南东安人,字孟潇,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战争。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等职。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也急剧膨胀,锋芒毕露,意图称霸天下,但他徒有雄心而无雄才。是年底,先是在宁汉对立时期被李宗仁打垮,1930年趁蒋桂战争复出,组织“护党救国军”,任总司令,欲联合北方军阀反蒋,结果才发动就被杨虎城一个雪夜奇袭,打掉总指挥部而全军崩溃。1931年5月唐生智联合陈济棠、李宗仁等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内部反蒋,唐生智被任命为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被蒋介石边缘化,手下无实权。1934年12月兼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5 05:54
&&[第2版 07-05 05:54]
我们先来看看南京保卫战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吧。
日军动用了其全部兵力的绝大部分来围攻南京,具体如下: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下辖“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由松井石根兼任,后由朝香宫鸠彦继任。下辖:
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师团长藤田进;
第十一师团(善通寺师团),师团长山室宗武;
第九师团(金泽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
第十三师团(仙台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
第十六师团(京都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
重藤支队(台湾守备司令部),支队长重藤千秋;
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下辖:
第六师团(熊本师团),师团长谷寿夫;
第十八师团(久留米师团),师团长牛岛贞雄;
第一一四师团(宇都宫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
另外还有朝鲜罗南第19师团、朝鲜龙山第20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和3个战车(坦克)联队。总人数约30万人。另有海军第十一支队协同。
顺便说一句:攻打南京的日本军队里并不全是日本人,也有一些台湾人和朝鲜人,其中一些朝鲜士兵的表现更加的疯狂,更加的变态。
参加南京保卫战的国军在外围阵地和城郭阵地的是:
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邱清泉;
第七十一军的第八十七师(中央军,从上海、镇江战场撤回),军长王敬久;
第七十二军的八十八师(中央军,从上海战场撤回),军长孙元良;
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中央军,从上海战场撤回),军长俞济时;
第七十八军的三十六师(中央军,从上海战场撤回),军长宋希濂;
第六十六军第一五九师、第一六零师(粤军,从上海战场撤回),军长叶肇;
&&&&第八十三军第一五四师、第一五六师(粤军,从上海战场撤回),军长邓龙光;
&&&&及第二军团第四十一师、第四十八师(由湖北调来),军团长徐源泉;
&&&&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东北军)、第一零三师(贵州部队)
及战车部队、2个炮兵团、宪兵部队以及在长江北岸防守的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总人数在10多万人。
&&&&这其中,蒋介石把以希特勒的禁卫军为模型组织的所谓教导总队编制在南京卫戍军里。教导总队是蒋介石根据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法根浩森的建议在1933年创建的,这支拥有15名德国军事顾问,用德制武器装备的军队,完全按照德国陆军操典进行训练,成为国民党军精锐中的精锐。教导总队每团各有十六个连,即每个团辖步兵三个营,每营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八二迫击炮排,团的第十三连为榴弹炮连,第十四连为战车防御炮连,第十五连为通信连,第十六连为输送连,总兵力3万多人。只可惜这支众所公认国军最精锐的部队最后在长江边全军覆没,回,当然,这是后话了。
&&&&日军每个师团平时配备在12000人左右,战时配备在25000人左右,但实际上到不了这个数字,大约在20000人出头。国民政府中央军每个整编师全额兵力在14000人左右,但出征时只有八九千人,其他师团只有五六千人甚至更少。
日军兵分三路进攻南京:右路敌主力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句容进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先攻广德、宣城,趋芜湖,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5 05:58
&&[第2版 07-05 05:58]
&&&&早在年1935年7月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德国陆军名将法尔肯豪森就给蒋介石写了《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其中最重要的两条:一是封锁长江,二是构筑吴福线(吴江至福山)、锡澄线(无锡至江阴)的永久国防工事。
&&&&按照法尔肯豪森的建议,自1935年冬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秘密调集4个师的兵力,在上海、南京之间秘密构筑起两道国防工事,作为南京外围的防御线(因为1932年的《淞沪停战条约》规定上海周边不能驻军,所以此事一直是秘密进行的):吴福线北起长江南岸的福山,向南经常熟、苏州、吴江、嘉兴到杭州湾,系防御南京的第一线。第二线为锡澄线,北起江阴要塞(要塞位于锡澄线与长江江防中坚位置,是沪、宁国防工事的陆海军布防支点,长江江防作战中的总枢纽),南至太湖边的无锡。
如何来阻止日军具有优势的海军协同作战围攻南京呢?“封锁长江”――这也是因为采纳了德国军事顾问给出的建议。
&&&&在长江的下游,江面一般宽约四、五公里,只有在江阴逐渐狭窄,最短处宽度仅1.25公里。江阴北扼长江、南控太湖,这里两岸山陵起伏,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军事重地,战时要塞。这里,早在明清时期就建有炮台,这里共设有五个炮台以及工兵连、通信连、守备营,共拥有150毫米以上重型榴弹炮19门。
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前,南京军事当局曾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凿毁军舰若干艘,载石沉没江底,以构成封锁线以阻止日本海军的进攻。
本来,当时日军在长江上游还有五艘军舰,封锁长江之后,还可以断绝他们的退路,以便于溯江西上,截断敌舰的退路。但是这么高级别的机密却被蒋介石的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泄露给了日本人,结果国军眼睁睁的看着这五艘军舰在眼皮底下逃跑了,后来黄浚也作为间谍被处决。
1937年8月13日开始,陆续有3批共十三艘全部沉入长江,国军抗战前的几乎全部主力战舰都沉入了江中,想想不禁让人扼腕痛惜。
可是,沉船也并没有阻止日军进攻的脚步。从12月2日江阴失守,到12月13日日军军舰已经驶到南京城外,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
&&&&吴福线、锡澄线的国防工事的也是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法尔肯豪森的建议设置的。考虑到南京周围是一篇平原,缺乏战略纵深。一旦敌军在海上登陆之后,将直接威胁到南京的安全。于是,自1935年冬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秘密调集4个师的兵力,在上海、南京之间秘密构筑起两道国防工事,作为南京外围的防御线(因为1932年的《淞沪停战条约》规定上海周边不能驻军,所以此事一直是秘密进行的):吴福线北起长江南岸的福山,向南经常熟、苏州、吴江、嘉兴到杭州湾,系防御南京的第一线。第二线为锡澄线,北起江阴要塞(要塞位于锡澄线与长江江防中坚位置,是沪、宁国防工事的陆海军布防支点,长江江防作战中的总枢纽),南至太湖边的无锡。
但是,淞沪会战的变化,完全改变了这个准备多年的作战计划。因为蒋介石将所有的作战力量全都投入了上海,以求重挫日军的气焰,提高中国的民心士气以及增加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支持与同情,所以蒋介石根本没有顾到原有的南京保卫战计划。等到淞沪会战中国部队以近乎溃散的方式结束,所有参战部队几乎只有逃命的选择,大部分的军队都失去了作战的能力,蒋介石才开始考虑南京保卫战的问题。
从上海后退的中国军队,在失去重武器装备及部队建制连系之下,日本空军一路猛烈炸射,日军又尾随追击,部分华军虽然是退到吴福国防线,但是根本没有防线接应的守军,又没有后勤装备支持,甚至没有防线的配置地图。部队转进来后,找不到工事位置,找到了工事位置,又没有打开工事的钥匙(因工地钥匙都放在当地保长手中保存,而保长看日本人快要打过来了早都逃之夭夭了),因此无法进入防线阵地布防,就遭到尾随的日军攻击,只有再度的溃散后退。11月17日吴福防线就被日军突破,接着锡澄防线也几乎是遭到同样的状况,在11月26日被日军攻占,这两条耗资几百万元巨资建造的中国“兴登堡”防线,就在混乱中,完全失去了阻挡日军攻击的能力。日军既已顺利突破这两条防线,在进攻南京的道路上,就不再有主要的防线需要面对了。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5 05:59
&&[第2版 07-05 05:59]
11月24日,南路日第十军的国崎支队占领湖州;11月25日,日第一一四师团占领长兴;同日,中路“上海派遣军”第十一师团的天谷支队攻占无锡,突破锡澄线;11月28日,第一一四师团占领宜兴,11月29日,中路日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占领常州;随后,第九师团自常州――金坛――天王寺,向南京进攻;第十六师团自常州――丹阳――句容――汤水镇,向南京进攻;11月30日,南路日军第十八师团占领安徽广德,守军第一四五师(川军)师长饶国华中将自杀殉国;第十八师团随之经小丹阳――宁国,向芜湖进击;北路日第十三师团、第十一师团分别从常熟、无锡、常州三个方向向江阴进攻;日海军舰队配合第十三师团猛攻江阴长江封锁线。
1937年11月底,日军已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合围之势。日军前锋部队已推进至离南京不足100公里的外围防线阵地前。
直到1937年12月1日,裕仁天皇才正式下达了内容为“攻克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认可了日军之前的擅自行动。
日“华中方面军”的作战计划是:将其全部兵力分为北、中、南三路,协同日海军,对南京地区进行迂回、包抄、合围与猛烈攻击。
北路日军由“上海派遣军”的第十三师团与十一师团天谷支队组成。此路日军沿长江南岸与沪宁铁路以北,向西攻击;在占领江阴后,以第十三师团的第二十六旅团为骨干,组成沼田支队,从江阴度过长江占领靖江,再西攻扬州;其余部队攻占镇江后,第十一师团天谷支队从镇江渡长江,协同沼田支队攻占扬州,切断大运河,再西攻六合、浦口、切断津浦线;以第十三师团的第一零三旅团为骨干组成单天支队,从镇江沿长江南岸,进攻龙潭、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燕子矶,包抄南京城的东北部。
中路日军由“上海派遣军”的第十六师团、第九师团、第三师团组成。此路日军沿沪宁铁路以南与太湖北岸,从无锡、常州、丹阳经金坛、句容一线,直扑南京城的东部与东南部。第十六师团、第九师团与第三师团的一个先遣队是进攻的主力。第三师团的主力作为整个方面军的总预备队。
南路日军由第十军的各个师团组成。此路日军从嘉兴一线出发,沿太湖南岸,攻占湖州、广德后,第一一四师团由宜兴经溧阳、溧水直扑南京城南阵地;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沿宁国、芜湖公路进军芜湖,切断南京守军沿江西撤的退路;然后十八师团留守芜湖,而以第六师团回攻南京;国崎支队经郎溪,在太平渡过长江,东攻江浦与浦口,从西北面包抄南京。
另以海军第三舰队第十一支队从上海、江阴溯江西上,控制南京江面,断中国军队渡长江北撤的退路。
面对如潮水般涌向南京的数十万凶残的日军,1937年11月27日晚,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面向中外记者表达了他誓死守卫南京的决心:“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事最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与莫大之代价云。”
唐生智的“与南京共存亡”的讲话在当时曾极大地鼓舞了南京军民与全国军民。可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2月12日下午5时,唐生智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于晚8时,带着他的司令部一些长官匆匆乘坐一艘预先藏匿在江边芦苇中的小火轮逃向江北。后来,退至长江边的10万中国守军,以及无数的、盲目地随军队逃来的南京居民,陷入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状态。13日上午10时,他们被一路追赶过来的日军包围,在长江边上演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幕。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5 06:01
&&[第2版 07-05 06:01]
唐生智的防守兵力部署如下:
第一道外围防线阵地:
以第二军团徐源泉部守卫栖霞山、乌龙山一线阵地,并接防乌龙山炮台,封锁长江;
以第六十六军、第八十八军守备淳化镇至凤牛山一线,并向句容附近派出有力之前进部队;
以第七十四军俞济时部守备牛首山至淳化一线,并向秣陵关、湖熟镇派出前进部队。
上述各部队互相衔接,构成半环形的外围防御阵地。
第二道复廓防线阵地:
以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孙元良部守备右地区雨花台至城南一线;
以第七十一军八十七师王敬久、沈发藻部守备通济门、光华门、孝陵卫一线;
以教导总队守备中央地区紫金山、小红山及城垣东部一线;
以第八十七军三十六师守备左地区红山、幕府山及城北下关及挹江门一线;
以宪兵司令部的部队守备城西清凉山一线;
以第十九军团胡宗南部守备长江北岸浦口一线。
这时的中国守备部队大多是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淞沪血战,已伤亡过半,残缺不全,虽然补充了一些新兵,但多是从未经历过战斗,甚至无军事常识的新兵。还有些从四川、湖北等地调来的地方部队,他们装备很差,又长途奔波,匆匆忙忙赶到南京布防,地势敌情都不熟悉。
各路日军攻势凌厉,连连攻城拔地,迅速向南京逼近。
12月1日,北路日军之第十三师团配合日海军,攻向江防要塞江阴。然后,第十三军团的沼田支队从江阴渡过长江,占领靖江,西向进攻扬州;第十三师团的山田支队与第十一师团的天谷支队沿长江南岸向镇江进攻。
12月2日,东路(中路)日军第十六师团攻占丹阳,向句容进击;第九师团攻占金坛,向天王寺进击;南路日军第一一四师团攻占溧阳,第十八师团、第六师团及国崎支队协同向芜湖进击,后因得到芜湖中国军队撤退的情报,“华中方面军”于12月2日令第十八师团继续向芜湖进攻;第六师团调转方向,配合第一一四师团,协同向南京西南部的牛首山、秣陵关、江宁镇一线进攻。
12月3日,东路(中路)日军第九师团攻占天王寺;南路日军第一一四师团攻占溧水;
12月4日,各部日军多已推进至南京外围阵地前。
12月5日晚,到12月6日全天,各路日军向栖霞山、汤水镇、淳化镇、秣陵关、江宁镇一线南京外围各阵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
12月6日晚,蒋介石在南京城内百子亭唐生智公馆召集少将以上的守城将领举行会议,勉励各将领誓死守卫南京数个月。
12月7日凌晨5时15分,蒋介石、宋美龄乘飞机离开南京飞往江西南昌。
12月9日晨,日军各部开始向南京复廓阵地迅速推进,发动猛攻,与中国守军激战。其中第十六师团推进至麒麟门、沧波门一线,逼近紫金山与孝陵卫;第九师团第十八旅团第三十六联队(胁坂部队)推进至高桥门、七桥瓮、中和桥一线,前锋部队逼近光华门、通济门;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从栖霞山向乌龙山、幕府山进击;第一一四师团与第六师团则进抵雨花台、通济门、中华门、水西门、江东门一线附近;另国崎支队攻占安徽太平后,立即渡过长江,沿长江北岸,东向进攻江浦;第十一师团天谷支队从镇江渡江后进攻扬州。各路日军正按计划迅速将南京四面合围。
因为日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南京的制空权,遂在南京东南部近郊上空升起一个巨大的航空气球,指引日炮兵与航空兵向南京城内目标轰击。
松井石根于正午派遣飞机向南京城内空投致唐生智的《和平开城劝告文》(劝降书)数千份。
内容如下:
百万日军,也已席卷江南,南京城正处于包围之中。从整个战局大势看,今后的战斗有百害而无一利。
南京是中国的古都,民国的首府,明孝陵、中山陵等名胜古迹猬集,实乃东亚文化荟萃之地。日本军对负隅顽抗的人将格杀勿论,但对一般无辜之良民及没有敌意的中国军队将是宽大为怀,并保障其安全。特别是对于东亚文化,更将竭尽全力予以保护。
然而,贵军如果继续抵抗的话,南京将无法免于战火,千年的文化精髓将会毁于一旦。十年苦心经营也化为乌有。本司令官代表日本军,希望根据下列手续,与贵军和平地接交南京城。
大日本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
对本劝告的答复安排在十二月十日中午,地点在中山路通句容道的警戒线上。贵军派司令官和本司令官代表在该地进行接受南京城所必要的协定准备。如在指定时间未得到任何答复。我军将断然开始进攻南京。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5 06:05
&&[第2版 07-05 06:05]
松井石根的《劝降书》被南京守军轻蔑的不予理睬,并用猛烈的炮火攻击日军,作为酬报。
松井石根见诱降不成,恼羞成怒,10日下午1时,命令“上海派遣军”与第十军所辖的第十六、第九、第三、第六、第一一四师团进攻雨花台、中华门、水西门一线;第九师团与第三师团一部进攻光华门、通济门一线;第十六师团进攻紫金山、中山门、太平门一线;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进攻乌龙山、幕府山,进击南京城东北部。在同时,国崎支队已从太平渡过长江,迅速沿长江北岸向东进攻江浦与浦口,意图切断津浦线;而从江阴西上的日海军第三支队的舰艇,连续冲击镇江与乌龙山炮台的长江封锁线,准备驶向南京江面。
讲到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200多年前,秦将章邯率四十万大军围攻赵国。赵国由于事先没有防备,被打得大败。赵王和他的众多大臣都逃到了巨鹿(今河北平乡)城里。章邯将钜鹿城团团围住,自己驻扎在巨鹿城南。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陈馀曾派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是到了那里就全军覆没了,自此,诸侯联军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楚国援赵的五万大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楚军统帅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公元前208年十一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于是就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后,下了个非常令大家惊奇的命令:命令全军把做饭的锅全部砸掉,把来时乘坐的船全部击沉,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最后,楚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此时,楚军的雄威压倒了诸侯军;援救钜鹿的诸侯国的军队有营垒十多座,可是,面对强大的秦军,却都不敢发兵出击。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见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这样打败了秦军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用膝盖跪着前行的,谁也不敢仰视。项羽也名声大震,成为了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帅了,从此奠定了他西楚霸王的地位。
这个故事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这场战役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可是,在2100多年以后的1937年,唐生智在南京导演了一场山寨版的“破釜沉舟”的故事。
&&&&唐生智为表示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死守南京的决心,命令将长江中南京通浦口的船只,一起交第三十六师看管,擅自过江者以军法从事,以此断守军退路,以与南京共存亡。日军围城前,下关本来停有两艘大型火轮(每艘可运送800人),但唐生智嚷嚷着要死守南京,所以他下令把这两艘船赶往上游武汉了。
不仅如此,唐生智命令三十六师在挹江门出城口设卡阻止官兵由挹江门出城向下关码头撤退,并且命令胡宗南的第一军部队在长江北岸发炮阻止长江南岸的国军士兵渡江。唐生智最后给守城官兵官兵下达的命令是突围,可是,士兵里许多都是刚入伍、毫无军事经验的人,面对的是30多万的日军的围堵,突围谈何容易。最后,仅有极少数的国军部队成功突围,大多数都被日军围堵在下关码头一带。
为了让大家对那场战争有个更清晰的印象,我们下边从几个侧面来看看当时国军指挥官的一些描述。
首先来看看当时守卫淳化镇、牛首山及水西门一带的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的一些回忆:
第七十四军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占领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既设阵地,加强攻势,严密警戒,防敌来犯。军令第五十一师占领淳化镇,第五十八师占领牛首山,军部在通济门外的一个村庄里。部队进入阵地后发现淳化镇、牛首山一带预先做好的钢筋水泥国防工事,有的用土埋着,有些机关枪掩体的门还锁着,开不开门,机关枪掩体的枪眼一般做的太大,不适用,极易被敌人发现目标,集中火力向我射击。因此官兵对既设阵地的国防工事甚为不满。12月7日上午正在抢修工事之际,据报告敌人经句容向我前进,离淳化镇只有三十华里;午后四时敌人的小部队已与我警戒部队发生接触。8日拂晓,敌步兵在其炮火及飞机掩护之下,猛烈向我淳化镇地攻击,此时在牛首山的第五十八师也在与敌激战中。我空军及苏联空军志愿大队的轰炸机及战斗机,奋勇向来犯的敌机反击,空战激烈,敌机被我机击落两架,我机也被敌机击落一架。
8日,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与敌激战至黄昏,主阵地仍未被突破,夜间继续战斗。9日上午8时,敌以步炮空联合向我淳化镇、牛首山一带阵地攻击,尤以淳化镇的战斗为激烈。战至十时,敌战车(坦克)六辆也投入淳化镇的战斗,平射炮也续有增加,以平射炮集中火力,向我开着大口的钢筋水泥的机关枪掩体中射击,我重机关枪被打坏了许多。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我官兵有的被打断腿、臂,有的被炸出了脑浆,伤亡很多,张灵甫也受重伤。淳化镇、牛首山阵地均于9日先后被突破。(军长)俞济时将战况报告了唐生智,唐即决定第七十四军撤至水西门附近,以一个师担任守备,一个师为预备队。
敌攻占雨花台以后,继续在其重炮掩护之下攻击中华门,并增一部兵力,向水西门外一五一旅的阵地攻击,我第一道阵地被突破,战至12日午后4时许,第三O二团的团长程智阵亡,官兵伤亡甚重。这一天由雨花台退下来的第八十八师工兵营等官兵一千人,跑到一五一旅阵地右翼(靠江边),要进入防线以内,守军不肯,双方开枪打起来,各有伤亡。情况之乱可见一斑。
12日晨,据第一五三旅旅长李天露报称:“八十八师的城墙阵地没有部队防守,日军约有百余名由一五三旅阵地以左地区乘隙扒上城墙,占领了我军既设阵地,在其步炮协同下,向我一五三旅守城部队的左侧攻击,城墙阵地是固守城的一道重要防线,长官部为什么不督令各部确实占领,这样南京还能守吗?”我回:敌人既已偷扒上城墙来,应集中力量迅速消灭它。李天霞曾督率部队与敌反复争夺,均未得手。而敌继续增加,战事愈加激烈。战至午后五时许,因官兵伤亡过大,该旅所守的阵地已岌岌可危,水西门内外房屋被日军炮火打毁很多,数处起火,烟火弥漫,死尸纵横,状甚惨烈。
12日午后5时,俞济时到长官部开会,接到突围命令。这时天已黑,俞见情况紧急,立即派军部李参谋把命令送给我,并嘱咐我师立即设法过江,过江后到滁州车站附近集结。我即令第一五一旅到八卦洲附近绑扎木排过江,第一五三旅及师直属部队至下关设法渡江,过江后到滁州车站附近集结。我下达作战命令后,即率部队人员经城内中山路向挹江门前进,途中遇到第三十六师的部队阻止各部队向下关撤退(因唐生智命令大家突围),并不断地开枪射击,子弹由头顶上空飕飕飞过。向挹江门行进的官兵看到这种情形,有的主张与该师对打,有的说,没叫敌人打死,而被自己的部队打死了,那才叫冤枉。我看无法由马路通过,又怕耽误时间多了过不了江,就绕道向挹江门走去。在行进中不断听到爆炸政府各部门建筑物的声音,马嘶人嚷,伤兵叫嚷,乱腾到极点。各部队遗弃的伤兵很多,其中勉强能行者,也拄着棍子向下关前进,一面走一面骂。我到了挹江门,看到城门只开了一扇,人多们窄,极为拥挤,甚至有被挤倒踩死的,有一辆马车挤翻在地下;人们光顾逃命,宁肯踩着马越过车而去,也没有人将倒在城门下妨碍行走的马和车拉开。
我出了挹江门,走到下关江边,看到各码头上的人很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江里只有极少数的船只,无船的部队见船就抢,也有互相争船或木排而开枪的,有的利用一块门板或一根圆木而横渡长江的,有的看到过江无望而化装隐藏在老百姓家里的。我无船过江,正着急时,遇到军部张副官,他急忙对我说:“军长和冯圣法等都已过江了,军长见到战事失利,早派人在浦口预备好了一只小火轮,这只火轮每次可以装三百多人,叫我来接你和部队。”我即带着一部分人上船过江,同时立即加派师部副官主任赵汝汉带着一部分武装兵,协同军部张副官接运第七十四军官兵。经一夜接运及自行设法过来的约五千人,武器损失殆尽。至十三日天亮,敌人的兵舰已在下关八卦洲的江面上横冲直撞,来往逡巡,并用炮向我利用船只、木排、门板、圆木等渡江的官兵射击。被敌炮火及敌舰撞翻淹死的很多。十三日南京全部被日军占领,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6 06:58
我们需要从更多角度重读历史,更加客观地记叙历史!请继续……
&舒克?纵横自在?有拘无束
以真诚的批评呼唤真诚的艺术/用纯粹的心境寻考纯粹的文化
我在西祠:金陵影评人?文化三剑客?南京城市记忆
新浪微博:/shukedy
发表于:15-07-06 18:04
以下是引用 第14楼 @舒克dy 的话:
我们需要从更多角度重读历史,更加客观地记叙历史!请继续…… ...
谢谢领导的鼓励。我平时很爱读历史书籍,也喜欢写点东西,希望能有机会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发表于:15-07-06 18:08
&&[第2版 07-06 18:08]
再来看看当时守卫在钟灵街、卫岗及光华门外的原七十一军第八十七师副师长兼二六一旅旅长陈颐鼎的回忆:
12月9日天将破晓,我们发现小石山上空升起一个敌军观察气球,距地面约一千公尺,这是敌人利用它对紫金山以南地区到雨花台之间便于观察我方一切动态所为。继而敌军以密集炮火向海福庵、工兵学校我阵地猛烈射击,另有敌机多架配合轮番轰炸。大约三十多分钟火力袭击后,敌步兵约数百人以石家湾、大扬底、郭家底做进攻出发线,向工兵学校阵地冲击。由于这一阵地利用原有的永久工事构成强固闭锁堡,连连打退敌人多次冲击。从阵地前敌尸中发现,进攻部队为日军第十六师团。当敌军第三次进攻受挫后,我向上级建议,由孩子里经张家上向小石山敌右侧背实施反击,结果以“万一出击不成,影响守军阵地兵力”为由,未被采纳。
10日,南京城郭阵地经敌军两天时间狂轰滥炸,已有许多阵地被炸平,光华门两侧城墙被炮火击开两个缺口。午后敌军一部在坦克车掩护下,突破了我右侧二五九旅阵地,另一部约近百名在密集火力掩护下,突入光华门城门纵深约百公尺,占据沿街两侧房屋做据点,掩护后续部队扩大战果,情况严重。上级命令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和我一定要把突入之敌消灭掉,恢复原阵地,“完不成任务拿头来见”!于是,我同易安华旅长商定,趁敌立足未稳,黄昏后开始行动,由他亲率一个加强团在通济门天堂村外东北方向进攻侵入光华门之敌,我率两个加强营由清凉巷、天堂村协同第二五九旅夹击突入光华门之敌背后,并阻止小石山附近敌人增援。经过八个小时多浴血奋战,终于将这股突入之敌全部歼灭。光华门外横尸遍地,敌人遗有尸体五具,皆为日军第九师团的。这场恶战,除许多建筑毁于炮火之外,我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我的参谋主任倪国鼎,另有两位营长和三十多名下级干部、战士都牺牲在这一反击战中。这是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的一仗,牺牲的人们应永为后人所怀念。
12月11日,正面之敌再次组织了对我工兵学校阵地的争夺战,所有阵地前沿副防御设施,都被敌人炮火摧毁殆尽,而阵地始终屹立未动。这天战斗的最大困难就是伤员送不出去。原因是占据老冰厂高地的敌人,以火力封锁了光华门交通,我守城部队不同城外部队协调,将城门和昨天被敌炮火击开的两个缺口全部堵死。这样,不仅伤兵不能后送,且连城内外有线通话也就此中断,多次向上级要求改善,均未得到解决。更奇怪的是当敌军对我阵地猛烈进攻时,中山门外路北我军炮兵阵地,有普福斯山炮十二门,因怕敌炮火压制,拒绝我们的求援。
12日,我军正面敌军活动情况较为沉寂,只听到雨花台方向炮声比较激烈,左翼紫金山有稀疏枪声,烧山的打火扔时断时续,我们同上级无线电联系到下午三点钟以后就中断了。晚上九时许,中山门到光华门一段城墙上已没有守军。根据情况分析,我认为战局必有变化。我乃商之副旅长孙天放,带领少数武装士兵去左翼铁路线方向作实际情况了解。孙十三日零时左右自和平门骑着自行车回来,我才知道南京已经不守,所有部队纷纷向下关撤去等情况。
13日凌晨二时,我们开始从阵地上逐次撤退下来。
三时许,我们从中山门出发,沿中山门通往太平门城外公路,和玄武湖东侧过和平门公路撤往下关。路过吴王坟时,我特地去看了一下近两天来因作战被打伤腿脚而不能行动的数十名官兵,告知他们出于无奈,不能一块行走的苦心。据后来了解,这些官兵都被敌人惨杀了。每当想起这些为抗日流血牺牲的战士,内心无比沉重和内疚!
南京城的保卫战,糊里糊涂地打了五天。在这五天的战斗过程中,上级没有同我们见过一次面;没有尽他们应尽的责任,也没有告诉我们南京保卫战的一般部署情况,更没有向我们下达撤退的命令,事后也没有听说哪个指挥官因失职受处分。
午后三时许,我们到燕子矶,我掉到江里,手紧紧抓住木板一角,做最后挣扎。此时敌舰已在江面上横冲直撞,来往梭巡不已,并用机关枪不断地对我利用各种漂浮器材顺流而下的官兵扫射,被打死或被敌舰撞翻漂浮工具而淹死的人无法计数。眼看着战士们的尸体不断从我身边流过,江水被染红,情景凄惨,目不忍睹。更可恨敌舰上日军面对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非但不自责,反而拍手称好,真是令人愤慨万分!
13日夜晚,我在马振海的帮助下,终于在八卦洲上了岸。14日太阳已半竹竿高时,我们摸到下坝,听说上坝有红十字学会收容护理,又往上坝赶。那里挤满了人,不下数千,很乱,谁也管不了谁。我在八卦洲待了两天,幸遇跟我多年的老卫士和其他一些战友。我们利用从上游漂来的木头、门板扎成排筏,于16日拂晓,趁江上大雾,穿过敌舰封锁线,渡过夹江,到达江北。后听说留在八卦洲的官兵,在江边被集中残杀了!这真是世界战史上罕见的残暴事件!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6 18:10
&&[第2版 07-06 18:10]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扼守雨花台的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参谋卢畏三的回忆:南京两个重要防御地点是紫金山和雨花台,紫金山面积宽,雨花台面积小,防线不到两千公尺,比较难攻,立体战就不易守了。第八十八师奉长官命令防守雨花台、中华门一带。师以第二六四旅之第五二七团附炮兵两连扼守雨花台,第五二八团为预备队,前线并附工兵一营,通信营两个连,辎重营两个连。第一线守军在三千五百人左右。又以第二六二旅守中华门至光华门一线城垣。
十二月九日,日军猛攻光华门。上午,第九师团的一个大队在损失了三百人左右以后,攻进光华门,第五二四团一个营增援上去,参加了夺回光华门的战斗。下午,敌军再次以坦克冲锋,并增援了一大队兵力,光华门再度告急,第五二四团一个营中连牺牲了约三百人。黄自强排长在连长、代理连长先后阵亡的情况下,率领十七名全连残存士兵撤离了战场。
雨花台战况,自九日上午敌一个联队,遭受惨重失败后,又增加一个联队猛冲我阵地。午后第二六四旅旅长高致嵩亲率第五二八团两个营增援该地,敌人横尸六七百具,被打退。十日,从早晨七时起敌机和大炮轰炸扫射之后,即以两个大队分由两侧猛攻雨花台,双方死伤惨重,我军仍然坚守不动。可惜我方炮兵阵地在山腹后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威力,不曾给敌军以破坏性的打击。十一日,战况更形激烈,第二六四旅全部上了火线,另附工兵一营也参加了战斗。敌人一次次地冲上山顶,又一次次地被打了下去。在三天的战斗中,敌人付出的数千具死尸的代价。正如十二月三日师长孙元良在金陵大学外面旷地阅兵时说的“敌人是打不死的!”第八十八师官兵们确实无愧于祖国的召唤。十二日下午,敌军攻破中华门时,并没有料到我们会在内外城继续抵抗,冲破外门,已付出二三百伤亡代价,第二道城门又死伤二三百名,当然我们的官兵死伤更重。十二日上午十时,雨花台已陷落。第二六四旅新接任旅长廖龄奇带领不到两千人的残兵(包括工兵营在内)绕城而走,终于到达下关江边,乘辎重营两个连控制的三百多艘木船渡江了,时间是下午五时左右。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7 21:55
&&[第2版 07-07 21:55]
我们再来看看守卫岔路口、紫金山、孝陵卫到工兵学校之线的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旅长周振强的回忆吧:当时我们判断敌人主力部队是沿京杭国道(宁杭公路)向南京前进,而敌人攻击重点是紫金山、雨花台,因此教导总队兵力部署的重点是保卫紫金山。兵力部署大概如下:
我率第一旅步兵第一、二团,军士营,附工兵一营为右翼队,担任紫金山老虎洞、西山到工兵学校之线的防守。步兵第二旅旅长马威龙率本旅第四、五两团为左翼队,担任紫金山老虎洞左侧到岔路口之线的防守。骑兵团在汤山、青龙山之间占领警戒阵地,阻击敌人前进。炮兵团在富贵山一带占领阵地。步兵第二旅旅长胡启儒率领本旅第三、六两团和工兵团(缺一营)为总预备队,集结在太平门、中山门附近。
十二月七日晚上,据骑兵团团长王翰卿报告,敌人便衣队穿着第八十七师士兵的军衣,混在第八十七师撤退的队伍中,袭击了该团驻汤山担任警戒的第一营,该营伤亡很大,汤山已被敌人占领。总队部一面命令骑兵团在青龙山之线极力阻敌前进,于九日拂晓前逐次经麒麟门、岔路口撤退到徐坟附近,担任左侧警戒,并与守卫乌龙山炮台的第二军团联络,一面下令各队禁止第八十七师的士兵通过阵地,以防敌人的袭击。
我在紫金山上看到敌人晚上向我阵地攻击时,麒麟门一带驻有敌人部队的村庄都有灯火,目标很显明。当将这一情况报告桂永清,并同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工兵团团长杨厚灿联名建议,要求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威胁敌人后方。但没有得到唐生智、桂永清的同意,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八日拂晓,大批敌机向紫金山阵地轰炸,敌人炮兵集中火力向我麒麟门前进阵地射击,步兵也开始向我阵地攻击,敌人的先遣装甲部队已突进到通济门外红毛山附近。因第八十七师没有到达,驻守在红毛山之第一旅第二团周石泉营兵力单薄,伤亡很大。敌人的坦克车已炮击光华门。我见到这种情况,除即派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本营附战车防御炮连增援外,并报告总指挥部,建议由总指挥部调粤军邓龙光部接替红毛山的防务。八日一天战斗结果,我麒麟门一带的前进阵地被敌人占领。
九日拂晓,敌人集中兵力,攻击我紫金山老虎洞阵地。因老虎洞阵地比较突出,在敌人击中优势陆空火力攻击下,我军伤亡很重。由于增援不易,我决定放弃老虎洞阵地,退守紫金山第二峰的主阵地。
十日拂晓,敌人占领我老虎洞阵地后,即开始集中兵力向我紫金山第二峰、孝陵卫之西山主阵地攻击。因为教导总队在孝陵卫驻扎四年之久,地形很熟,构筑的阵地也比较坚固,官兵作战又很勇敢,由十日至十一日晚上,在第二峰和西山同敌人反复的争夺战中,我队伤亡虽很大,同时也杀伤敌人很多,阵地始终在我队手中。
十二日晚十时左右,我在紫金山第一峰指挥所看到南京中华门方向和下关方向都起火,打电话到总队部也打不通。派人到总队部去看,回报说,总队长下午五时到总指挥部开会以后没有回来,参谋长邱清泉也离开了总队部,城里部队很乱,都纷纷向下关方向跑去。这时总指挥部的电话已不通。旅部参谋马连桂报告说,第八十八师防守在雨花台阵地已被敌人占领,并有小股敌人攻进了城,第八十八师部队很混乱,又看到粤军邓龙光部队都出了太平门。我当即赶到富贵山总队部,召集部分官兵告知当前情况,并商议决定:第三旅旅长马威龙率本旅同粤军邓龙光部一起突围,工兵团长杨厚灿率本团到下关煤炭港、燕子矶之间准备渡河器材,骑兵团团长王翰卿率本团占领煤炭港之线担任掩护,第一旅第一团团长秦士铨率本团为后卫,从十二时开始逐次由阵地撤退,留一部占领紫金山的天堡城为掩护阵地,其余部队向煤炭港、燕子矶之间方向撤退,设法渡江。我于是日夜一时率总队部特务营约百余人,经尧化门到煤炭港,即指挥部队渡江,并指定滁县为集中地点。十三日上午十二时才用木排渡江,下午二时到达八卦洲对面北岸时,敌舰已突破乌龙山长江封锁线,亲眼看到渡江的我军官兵在下关一带遭到敌舰敌机的射击和冲撞,因而死在江中的约有三四千人。后得悉第三旅只有旅长马威龙、团长邓文僖二人突出包围。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第四团团长睢友蔺、第二旅旅部中校参谋廖耀湘等三人在南京撤退时,化装藏入民间,后又化装成难民才逃出南京。据他们说,敌人占领南京后,即大肆搜捕我军官兵,装上卡车运到下关,用机枪集体杀害,并将尸体投入江中,下关江面都为我军官兵鲜血所染红。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7 21:58
&&[第2版 07-07 21:58]
我们来看看原装甲兵司令杜聿明的关于南京保卫战中的战车部队的回忆吧:&&&&&&&&&&&&&&&&&&&&&&留下的德国战车&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上海抗日阵地全线崩溃后,我军仅有的机械化部队――陆军装甲兵团,共有战车、搜索车、战车防御炮三个营,也奉令向湖南湘潭撤退,同时,这三个营在上海参战的一部,已经撤回南京。当时决定搜索营、战防炮营沿京(南京)赣(南昌)公路撤退,战车营搭上火车向长沙输送。但是由于蒋介石对于这一战略撤退事先毫无计划,沿公路走的车辆没有油料,沿铁路走的战车没有平车装载,这些部队一直就在南京方山营房待命。等到敌人迫近时,才弄一点油料,讲车开走;战车则是将客车篷车拆毁后才装上车的。
在待命期间,有一天(大概是十一月二十日左右)晚上十点钟前后,何应钦忽然忽然找我去说:“现在决定唐生智守南京,委员长(指蒋介石)要将德国战车全部留在南京抗战。”我说:“德国战车虽然是我们现在最好的战车,可是有枪无炮,威力不大;而且为数只有十五辆,在南京河流错综的江湖地带作战,性能也不适宜。不如留下英国的水陆两用战车和炮战车,有枪有炮,又可水陆两用,适宜于南京附近作战。必要时还可以横渡长江,开往江北。”何说:“你不要想撤退江北,委员长说要死守南京,应照命令将德国战车留下。”我见这种情况,不敢再说,但心中总是百思莫解,为什么蒋介石、何应钦都不根据战车的性能使用,而一定要留德国战车在南京抗战呢?
被断送的战车连
陆军装甲兵团自十二月四日开出最后一批车辆撤离南京后,即与留在南京抗战的第一连失去联系。十二月十三日南京沦陷,我想这一连战车一定全被消灭。但是战车是如何使用又如何被消灭的,一点情况也不了解。直到二十日以后,才有该连自南京陆续逃回来的官兵报告经过。原来自战车连向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报到后,对于如何配合步兵作战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等到十二月五日,忽然奉到长官部的命令开往汤山附近协同某军(叶肇的六十六军)作战。该连当日到达汤山附近即遭到敌机的俯冲轰炸,次日清晨参加战斗,以后数日继续在京(南京)汤(汤山)公路及光(光华门)方(方山)公路一带先后配合好几个部队与日军作战。在方山附近战斗中,战车三辆被日军击毁,遗弃在公路上。十二月十二日,中华门阵地被日军突破,守军溃退,战车无人指挥,找卫戍司令长官部也无人负责。战车连长见上自卫戍长官部下至各军师情况均极混乱,即自动撤到下关,准备找船舶渡江。到下关后,见仅有几艘小火轮皆被第三十六师控制(据宋希濂讲实际上是被卫戍司令长官部控制),只找到四只木拖船将战车装上,又向第三十六师的一个营长借到一只小火轮,正在拖着木船过江之际,突然又有一只小火轮追来,不准这只小火轮运送战车渡江。双方经过激烈争执,因小火轮上第三十六师官兵较多,强迫将绳索砍断。载运战车的木船既无舵又无桨,不能掌握方向,只有听任江水冲击,顺流而下。有的木船在沙滩上搁浅,有的一直冲到江阴附近,官兵才只身脱险逃回。这一连战车就这样断送了。
两个真正的英雄
保卫南京战役,虽然战前既无准备,战时无攻守进退的全盘计划,以致全军覆没,丧失了抗日部队的元气。可是其间也有一些中国人民的忠勇儿子,激于爱国义愤,做出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如上述被击毁的三辆战车中,一辆战车上的两个战士中的一个(记不起姓名)逃回后,很气愤地对我说,当他的战车被敌人打坏时,排长怕死不支援救护他的战车就往后跑。他俩看到敌人的轻快部队已经跟踪追来,想到继续在坏车上打必被敌人活捉,下车逃命又感到耻辱,就“决心与战车共存亡,埋伏在战车内,相机打击敌人”。果然敌人第一线部队来清扫战场,搜查战车,贸然长驱直入,向南京前进。这两个战士一直隐藏到下午四时前后,看见敌人又有一大队步兵来到,两人计议这是阻击敌人的最好机会。“他妈的,老子一个换你几十个!”他俩轻轻地将机关枪从战车转塔前后两端伸出,突然袭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滚滚倒地有几十人。可是敌人非常顽强,立刻散开,前仆后拥地向战车攻击。但好几次皆未得逞,因这一大队敌人仅有步兵武器,没有平射炮及山野炮,无法击毁战车。就这样战斗到黄昏以后,敌人仍无办法。这时两个战士商定,丢掉战车乘夜撤退。他俩离开战车不远,敌人突然以机枪迫击炮轰击,他的战友不幸牺牲了,他自己脱离敌人逃回。
当这个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湘潭向我报告以上情况时,我只在口头上称赞了他的英勇杀敌行为。一直到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在俘获的敌军文件《皇风万里》这本小册子内,发现日军叙述到南京战役的经验教训时,也谈到这一战车的埋伏阻击,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这时我才知道这两个战士才是真正的勇士。我急忙再找这个战士时,才知道他已在昆仑关战役中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牺牲了。这两个英勇的战士,实在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地与日军单独作战,创造出当时预想不到的奇迹。他们真是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好儿子!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07 23:02
&&[第2版 07-07 23:02]
&&&&&&&&&&&&&&&&&&&&
相当客观真实!有营养的史料
&&&&&&&&&&&&&&&&&川难当头,国人共赴!
&&&&&&&&&&&&&&&&&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发表于:15-07-08 21:19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年轻时缺过钙 的话:
相当客观真实!有营养的史料 ...
谢谢了!希望以后多交流。
发表于:15-07-08 22:04
请问日军在南京何处伤亡最大 ?
观古今,思未来,游天下,交好友。
&&&&慢生活,细品味。寻找美,传播爱。
&&&&&&&从小处,传大义。爱金陵,漫步行。
&&&&&&&&&&邀好友,共版主。为梦想,见彩虹。
发表于:15-07-08 22:08
我发现很多碉堡都没有战痕,尤其是外围防线,貌似几乎是不战而溃?
观古今,思未来,游天下,交好友。
&&&&慢生活,细品味。寻找美,传播爱。
&&&&&&&从小处,传大义。爱金陵,漫步行。
&&&&&&&&&&邀好友,共版主。为梦想,见彩虹。
发表于:15-07-11 11:38
以下是引用 第22楼 @RAIMBOW007 的话:
请问日军在南京何处伤亡最大 ? ...
&& 这个问题还真没有发现过有统计的。自从国军从上海撤退下来之后,士气是非常的低落的。这个从守卫南京的最重要的防线:吴福线和锡澄线被轻而易举的突破就可以看得出来。
南京保卫战打得最激烈的战斗应该说是在紫金山和雨花台了,双方的伤亡都很大。当然啦,由于日军在飞机的支持下不断的轰炸国军的阵地,所以,国军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死伤人数大大超过了日军。现在在紫金山上还可以看到当时的阵地遗迹。
发表于:15-07-11 22:27
以下是引用 第24楼 @如此而已200910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22楼 @RAIMBOW007 的话: 请问日军在南京何处伤亡最大 ? ... 这个问题还真没有发现过有统计的。自从国军从上海撤退下来之后,士气是非常的低落的。这个从守卫南京的最重要的防线:吴福线和锡澄线被轻而易举的突破就可以看得出来。
南京保卫战打得最激烈的战斗应该说是在紫金山和雨花台了,双方的伤亡都很大。当然啦,由于日军在飞机的支持下不断的轰炸国军的阵地,所以,国军付出了惨烈的代...
拍电影可能光华门之战激烈,论伤亡可能就如先生所言,血性贲张的紫金山和雨花台了,可能是因为那时节官兵还万众一心。但是,一旦失序撤退,就兵败如山倒,不堪一击,任人宰割,令人扼腕叹息。或许,国府没能实事求是的做好撤退的计划才是实在的根源之一,淞沪会战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请拍砖。
观古今,思未来,游天下,交好友。
&&&&慢生活,细品味。寻找美,传播爱。
&&&&&&&从小处,传大义。爱金陵,漫步行。
&&&&&&&&&&邀好友,共版主。为梦想,见彩虹。
发表于:15-07-15 06:05
&&[第2版 07-15 06:05]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工兵营长钮先铭的回忆,他当时守卫光华门,后奉命担任断后任务,未能撤退,后急中生智,化装为和尚,入寺庙,幸免一死:
做和尚亲见日军杀人
我所目睹的南京大屠杀,几乎都在城外――沿长江一带。敌军是由金山卫登陆,绕到南京城南进攻。我所守护的光华门正首当其冲。敌军攻击重点即在城南,我所退却的方向只好朝北,走出挹江门,到了长江江边。由于渡江的船只不足,我被挤落江中,再度游靠江岸。
我既失去部队的掌握,只有沿江而下,到了上元门――也是南京沿江的一座城门。由于坚壁清野,所有沿江的民房都经破坏,只有上元门一所小庙名为永清寺,占地约六亩,而庙宇只有三间。我投奔到那里,为寺僧所收容,其中是三僧两俗:两位和尚都七十开外,一位是三十出头的矮小徒弟;两俗是一个七十开外的施主,一个是七十左右的老农――因房屋被破坏而寄食寺中。
时间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下午三至五时之间,敌军已追到上元门,沿江扫荡,已杀死了不少国军,又有鬼子兵数人来到庙外,见人就杀。在庙产六亩石榴园中,遗尸就有四十六具。我们是躲在柴房里,四僧两俗,因为我彻底换上了僧衣,也就排入僧人之列。
日兵进入柴房,并未开枪,看见满屋都是干柴,便指着柴火,要寺僧送两担柴火,并指定我和那老农担去,地点是上元门内。我们担柴入城,看见有两三万被俘的中国士兵,两手抱着头部,挤坐在高低不平的地上。有少数中国炊事兵正在举火烧饭,似乎是想供被俘者一顿饱饭,所以才需要相当数量的柴火。我们放下柴火后并未遭到为难,归途已近冬季日短的黄昏,总算安全回到破寺。
尔后两日,经过数十次的搜查,而且在寺门外又杀死了几个躲窜的军民。寺内的六人勉强渡过了第一道难关。我们躺在柴房的稻草上,经过漫长的日夜。第三天傍晚,来了几十名日军,并没有再进庙内,却将石榴园里的树枝完全砍走带光,在战栗中我们揣摸不出鬼子兵的用意。
沙滩上进行集体屠杀
时值农历十一月月圆前后,寒风瑟瑟,月沼昏沉,夹一点带雪的细雨。
午后,先听到一阵铁钉的军靴声,夹杂着一阵人与人的磨挤声,经过五十公尺寺庙与公路间距离传过来,行进方向是由东而西的长江沿岸。我和那位年纪较轻的和尚徒弟在研究:“大概是鬼子兵换防吧?”他对我战战兢兢细语猜测着。“一定是的,那是利用夜间行军,比较保密些!”我还自作聪明,用我军人的判断对答他。可是我在想,鬼子兵行军就行军,换防就换防,为什么将庙里石榴园的树枝都砍掉带走,也是当做柴火烧么?虽属冬季,枝叶尽落,石榴树枝并不那样的干枯,哪能随便燃得着火?何况鬼子兵多次来搜索庙里柴房,何尝不知道这里还存有相当数量的枯柴?我俩怎么猜也猜不透,只好踏卧在柴草堆里战栗着。
再经过一两小时,远远地传来一阵机关枪枪声,很密,并不像在点射。这样更将我弄糊涂了,心想也许又有我军来反攻,发生了战斗。到天明之后,却一点声息都没有了。平静的死寂,使我的心更加速跳着。以后的多少天中,敌军的小部队或一两个士兵还是来到庙里搜查,将老和尚所仅藏的一百零八块银元以及可以御寒的毛衣和毛背心都掠夺了去。
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发现,在距离寺庙上游一公里多的江边,有一块地名叫做大湾子,是长江河流的弯曲部分,靠水的一小片沙滩上,竟躺着无数的死尸,一半泡在江水里。老和尚的徒弟法名二空,他大胆偷偷地去看过一次,才发现了真相。原来前次半夜里人潮声以及连续的机关枪声,是日军把俘虏来的我国士兵,集体屠杀在那个长江的大湾子里了。这也证实了砍掉的我们石榴园的树枝,是当做大叉子,将一批一批被屠杀者尸体推到长江的水里,以便顺流而下冲走。
心惊肉跳,惨不忍睹
开春渐渐暖和了,那一大批尸体也渐渐腐烂,一股尸臭传到我们小庙周围。不久来了一批中国人连同少数的日本军官,其中还有一位日本的随军僧侣,手持法器,连敲带唱的念着经咒,来到庙里,硬要我和二空和尚一同去处理那批死尸。当我和二空一同来到大湾子,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沙滩上堆满了尸体。由于江水的潮汐,流冲尸体,使得半干半湿泡在浅水中,由于天气渐暖和而逐渐腐烂,露在破军服外面的手脚和面部变成了半骷髅型。眼前所呈现的情景,即使用“心惊肉跳,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尽然能描述我和二空两人当时的心情!
来处理那批尸体的中国人是属于红十字会的,有别于国际共同组织的红十字会,是中国特有的道教组织。处理方式只是挖坑埋葬。死尸太多,人手总嫌不足,但乡野的老百姓却越集越多,是日军征来还是自动来帮助的,我不知道。后来我才了解,那次埋葬的尸体,据统计有两万余具,先已被冲走的尚未算在内。
(未完待续...)
发表于:15-07-21 21:11
发表于:15-07-16 19:37
&&[第3版 07-16 19:37]
好资料!拜读了,谢谢分享。
也想借此宝地借此机会问一下葫芦娃他爹,那十三个金陵女子去哪里了?
发表于:15-07-16 21:51
被系统删除于: 22:10:58
发表于:15-07-17 00:30
& 败是肯定的,可败的如此地惨,却是旷古的。不仅使我想起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样是惨烈,可人家精神不死。
& 就二战这个老本至少够俄罗斯吃二百年。唉,咱们这个民族、、、。不说了!
发表于:15-07-17 14:55
本文是否出自《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南京保卫战》一书?出版社是:中国文史出版社
如是,也很难能可贵了
发表于:15-07-17 20:40
被系统删除于: 00:12:41
发表于:15-07-18 16:01
以下是引用 第31楼 @雪山飞虎88 的话:
本文是否出自《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南京保卫战》一书?出版社是:中国文史出版社如是,也很难能可贵了 ...
谢谢关注,我写的东西全部是原创的。当然了,写历史上的东西要有依据,没有多少个人发挥的余地,所以,我是参考的多部书籍,按照我自己的思路和逻辑关系从新写出来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还会继续写一些历史的文章和大家分享的。
发表于:15-07-20 15:03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如此而已200910 的话:
当日军在向南京逼近的过程中,关于南京城守还是不守,蒋介石在1937年11月中旬连续三次召开了高级幕僚会议进行讨论,也有两种意见。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刘雯等人一致认为南京目前处在日军海陆空协同攻击,立体包围的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况且国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巨大,需要再后方经过相当长时间修整并恢复战斗力。他们建议在南京做象征性的抵抗之后就主动撤退。而蒋介石、唐生智则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国际观瞻所系,...
蒋百里早就指出抗战的持久性。蒋介石也知道南京守不住,做了些战略转移工作,战略退却阶段不应把精锐部队全耗上,但又不能拱手让出,必须要日军付出代价。同时也期望再现马德里保卫战,得到国际上的支援。这是当时的共识,也是正确的。唐生智主动请缨,得到军委会的认同,蒋确实也指示过唐,最后关头可适时撤退。可是唐生智布局不当,又是最先跑走的。造成无人统一指挥,作战、撤退都没有统一部署,部队就乱了套。前方狙击需要增援,却找不到上级指挥官,只得血拼到底,可歌可泣;日军从光华门、中华门进城的,大批守军布置在城北,背后就是长江,此时没有指挥这就惨了,江边就成了死亡最多的地方。日军还没到,江边就死人了,唐生智其罪难逃。
发表于:15-07-20 15:38
&&[第2版 07-20 15:38]
以下是引用 第1楼 @如此而已200910 的话:
这里在1937年不是发生过南京保卫战了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古建筑保存完好呢?...
你设想整个南京应该被夷为平地?战火毁坏的还少吗?我家本在中山东路,跑反翌年回来已是一片瓦砾。再看看繁华的三山街等地1939年的照片,断垣残壁尽显战争创伤。
我也看到过中山门至光华门城墙下死亡日军的坟堆,土堆上插着歪七邪八木牌,用日文写着死者名姓、所属部队、军阶等。当然我也去过菊花台,看过日军建造的《表忠碑》,。。。
发表于:15-07-21 21:10
&&[第2版 07-21 21:10]
&&& 谢谢夕阳晚唱老人的补充,我一直以为日军的尸体都是在位于清凉山的火葬场火化之后,暂存于五台山上的神社中,最后运回日本的呢,原来在城墙下也有日军的坟墓啊!
&&& 关于当时的撤退,我了解到的信息是这样的:当时是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许多命令都并没有有效的传达下去,官员就各自逃窜了。许多守城的官兵是看到城内火光冲天(国军撤退之前一般都要放火烧毁房屋,以防止被日军利用)才猜测到国军已经下达撤退命令了的。
关于撤退,当时由于没有过江的船只,下达的是突围的命令,但是,以当时国军的士气,及军队中大批的新兵,是无法完成突围任务的,而且,也没有具体的突围方案,最后,无耐大家都往北跑,逃到了江边。
发表于:15-07-21 21:14
以下是引用 第28楼 @藕香斋居士 的话:
好资料!拜读了,谢谢分享。 也想借此宝地借此机会问一下葫芦娃他爹,那十三个金陵女子去哪里了? ...
对不起,没听明白您的意思,请问葫芦娃他爹是谁?
那十三个金陵女子又是谁?是电影中的金陵十三钗吗?
发表于:15-07-22 09:40
说起张艺谋(网络称呼葫芦娃他爹)与电影《金陵十三钗》,我就想起一句最烂的俗语“婊子店关门――抗日”。真是悲哀,一个知名导演,不去拍正面战场,而让一群婊子在国家危难之时瞎折腾,说是抗日,然而还是干着那勾当,意义何在?在南京也有相关人员为此津津乐道,我曾与SFMR正面交涉,因碍于在场的其他头头的面子,只能作罢。
话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从网上查找一下南京人士写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相关文章。
发表于:15-07-22 09:40
被 舒克dy 删除于: 17:39:50
发表于:15-07-22 09:41
被 舒克dy 删除于: 17:39:50
发表于:15-07-22 09:43
被 舒克dy 删除于: 17:39:50
发表于:15-07-22 09:50
被 舒克dy 删除于: 17:39:50
发表于:15-07-22 22:01
以下是引用 第41楼 @藕香斋居士 的话:
说起张艺谋(网络称呼葫芦娃他爹)与电影《金陵十三钗》,我就想起一句最烂的俗语“婊子店关门――抗日”。真是悲哀,一个知名导演,不去拍正面战场,而让一群婊子在国家危难之时瞎折腾,说是抗日,然而还是干着那勾当,意义何在?在南京也有相关人员为此津津乐道,我曾与SFMR正面交涉,因碍于在场的其他头头的面子,只能作罢。
话不多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从网上查找一下南京人士写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相关文章。 ...
&&& 个人对张艺谋的作品不是很欣赏,感觉他已经江郎才尽了,所以只能靠一些低俗的炒作来博得一些眼球以求得一点生存的空间而已。
&&& 对于妓女,我个人觉得我们和他们只是职业的不同而已,我不觉得他们怎样的下贱。虽然说妓女这个职业在目前的中国来说是违法的,可是,它已经在中国合法的存在了几千年了。我并不觉得取缔了妓女就会让人民更加的幸福,从而使国人的素质更高。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视妓女为非法的国家,可是,不幸的事,60多年来,国人的素质非但没有大幅提高,反到因为游客素质问题,频频引起其它国家人民的不满,从此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妓女的存在与否与国民素质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 话说南京城从明代开始就是“十里秦淮”,餐饮娱乐及妓院空前的繁荣。可是,自从1927年,国军占领并定都南京之后,蒋介石推出了一个“新生活运动”,迫使大批的妓女“改造”成了“良民”,但是,后来又迫于改造后的经济越来越不景气,不得不又允许妓女重操旧业,以繁荣市场。后来,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被别人讥讽为“性生活运动”了。
&&& 在南京保卫战打响之前,日本飞机就频频轰炸南京。所以,当时只要稍微有点积蓄或者能走动道的人大多逃难到别的城市去了,所以,我觉得基本上不会有《金陵十三钗》这样的故事情节。
发表于:15-07-23 08:38
回复 第43楼 的 @如此而已200910:
先生远见,学习。
发表于:15-07-23 13:04
被系统删除于: 14:10:41
发表于:15-12-13 09:38
再回顾一下
发表于:15-12-13 11:50
被系统删除于: 22:33:07
发表于:15-12-13 12:28
被系统删除于: 22:04:59
发表于:16-07-26 17:44
回复 第1楼 的 @如此而已200910:
先生所写历史,乃城市记忆版值得珍藏的佳作!
&舒克?纵横自在?有拘无束
以真诚的批评呼唤真诚的艺术/用纯粹的心境寻考纯粹的文化
我在西祠:金陵影评人?文化三剑客?南京城市记忆
新浪微博:/shukedy
发表于:16-07-27 10:31
南京保卫战也是尽力了,当时中国军队还是比较落后的,与国力是相配的。
至于张艺谋的电影,就是艺术作品,与历史完全不搭界。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入指挥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