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如第七次核试后,朝鲜半岛核问题离战争有多远

朝鲜半岛离“战争”还有多远?
导读:近日,由于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韩国也改变了犹豫观望态度,毅然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对此,朝鲜迅即做出反应,高调宣布退出《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强调半岛重新回到“战争状态”。人们不禁要问,朝鲜究竟想要干什么?他莫非真希望再打一仗?
其实,自从签署《朝鲜战争停战协议》以来,这一地区就从未真正进入过和平状态。“三八线”两边的重兵对峙,三天两头的军事演习,隔三差五的军事磨擦,都是“准战争状态”的表现。如今,朝鲜宣布退出“协议”,实际上也就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南北双方自此扔掉徒有其表的外衣,光着膀子站到了堑壕上
近日,由于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韩国也改变了犹豫观望态度,毅然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对此,朝鲜迅即做出反应,高调宣布退出《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强调半岛重新回到“战争状态”。人们不禁要问,朝鲜究竟想要干什么?他莫非真希望再打一仗?其实,自从签署《朝鲜战争停战协议》以来,这一地区就从未真正进入过和平状态。“三八线”两边的重兵对峙,三天两头的演习,隔三差五的磨擦,都是“准战争状态”的表现。如今,朝鲜宣布退出“协议”,实际上也就是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南北双方自此扔掉徒有其表的外衣,光着膀子站到了堑壕上。朝鲜摆开架势要打,韩国此番也不示弱,似乎战事为期不远。但如果仔细分析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又感到不是那么回事,总觉得有点“话赶话、事赶事”的感觉。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频繁发射导弹,他公开表明是冲着联合国去的,他要的是国际社会的“道歉”,当然也有向美国施压的目的。对于韩国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问题,朝鲜也是有言在先,这次退出“协议”,正是表明自己决不食言。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曾经有过一次血雨腥风的较量,在今天还会重演吗?不可否认,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两次海湾战争也如出一辙,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并非所有的都会“复制”,国际形势、国内条件、力量对比和战争后果等因素,也会对同一地点发生新的战争产生制约作用,朝鲜半岛即是如此。从国际形势看,朝鲜半岛已经不再是昔日两大阵营争夺的战场,大国利益和大国间的角力,虽然对这一地区继续产生影响,但他们都不希望这一地区发生新的战争。正因为如此,中俄美日等国前所未有的聚集到“六方会谈”的旗帜下,他们搭建的是谈判平台,而不是诉诸武力的场所。只要朝鲜不挑起战争,美日韩不会主动惹事,中俄更是希望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这种大背景决定了半岛局势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从国内条件看,作为主要当事国,朝鲜现在还没有走到“穷兵黩武”的地步,谋求建设和发展仍是他的主要目标。如果朝鲜立足于“早打、大打”,他不会提出经济建设的长远计划,“先军政策”则是必要的保证和支持。朝鲜发展核武器,是要掌握“撒手锏”,是出于对自身的安全考虑。在“六方会谈”的推动下,朝鲜能够采取“弃核”举措,说明他也并非就想“一条道上走到黑”。从开始“弃核”到重新进行核试验,宣泄不满成分居多,矛头所向是联合国和美国。朝鲜的战争方案肯定有,但先发制人,主动挑起战争,我看可能性不大。从力量对比看,技术优势在美日韩一方,军力数量和战场优势则为朝鲜拥有,双方形成了一定的平衡,都不占有压倒性优势。如果打一场高技术战争,那是美国的拿手好戏,他要摧毁朝鲜的重要目标,可以说不在话下。但是,朝鲜的常规军力不容小觑,倘若百万大军直扑南方,加之韩国汉城又受到朝鲜远程火炮威胁,一旦进入地面交战,鹿死谁手尚难预料。所以,双方都有顾及,韩国的顾虑会更大些,这也是他多年前否定美国军事打击方案的重要原因。从战争后果看,无论朝鲜还是韩国,都不会忘记昔日医治战争创伤的痛苦记忆,也不会不珍惜战后几十年所创造的经济成果。倘若在朝鲜半岛再次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其毁灭性的破坏和对同一民族所造成的巨大伤害,决不会亚于前一场战争。对此,两国当政者不会不做出清醒估计,也不会不掂量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赌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去进行政治博弈,决不是理智的行为,除非被逼入绝境或“战争疯子”,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综上所述,就一般情况而言,朝鲜半岛不具备重新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只要对当前的危机采取恰当的控制举措,日见升温的局势还是有可能逐步降温,关键在于双方都不要“上杆子”,不要作进一步激化矛盾的事情。朝鲜采取“以超强硬对强硬”的政策,是在美日韩的强大军事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可谓是“民不怕死,何以死惧之?”韩国如果适可而止,等待时机重新回到“阳光政策”的轨道,南北关系还是存在向好的前景。当然,有人担心这种“怀柔政策”,很可能让韩国领导人成为第二个“张伯伦”。但我以为,现在的朝鲜似乎还不能和历史上的德国相提并论,况且他也没有那样的“野心”。当然,战争的发生,的确又具有很大的盖然性。历史上,“擦枪走火”引发战争的燎原之势,并非没有先例。时下的朝鲜半岛,双方剑拔弩张,军事磨擦甚至小规模冲突断难避免。今后,在“三八线”附近和海上,要准备出现突发事件,朝鲜在那几个“海岛”有所行动也未可知。但类似的情况,过去也曾发生,由于控制得当,没有造成更严重后果。未来情况下,是否还会如此处置,取决于当事双方。如果彼此都失去应有控制,危机升级在所难免。战争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往往由不得人的主观意愿,磨擦演变成小打,局部冲突发展为全面战争,这些都是正常逻辑,军事规律将会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情况需要避免,但也不能不防。争取最好结果,同时也做好应对复杂情况的准备,这就是笔者看待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建言。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韩国萨德最新消息!美战略轰炸机现身朝鲜半岛 台媒:半岛离战争还有多远?_台湾新闻_海峡网
您现在的位置:&&&
目前,美韩两场大规模军演同时进行。在今天的演习中,美军战略轰炸机出现在朝鲜半岛上空,&哥伦布&号核潜艇也驶入半岛海域。多种战略武器亮相,使得对演习目标的军事威胁明显提升。
22日,一架美军B-1B战略轰炸机以及多架韩军战机在半岛上空展开军演。美军表示,这架B-1B战机是在与日本战机进行相关军事演练后现身朝鲜半岛。B-1B轰炸机是一种远程、多用途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美国人将它称之为&枪骑兵&,可执行洲际战略轰炸任务。除此之外,美军B-52战略轰炸机、F-22,F-35B隐形战机等也将参与演习。
美军派核潜艇参加联合军演
韩联社21日援引韩国军方的消息称,美国海军旗下的&哥伦布&号核潜艇也已抵达韩国参加韩美&鹞鹰&联合军演。1993年开始服役的&哥伦布&号为洛杉矶级核潜艇,可搭载100人左右。核潜艇内可搭载能够精确打击千里之外地面目标的导弹。&哥伦布&号曾于2012年和2014年在朝鲜半岛参加过韩美&鹞鹰&联合军演。
参加今年韩美联合军演的&卡尔&文森&号航母、B-1B远程轰炸机、以及&哥伦布&号核潜艇都是美军的战略武器。战略武器可对纵深战略目标实施攻击、具有大面积摧毁作用,有很强的威慑力,因此这些武器参演备受关注。
最近几天,朝鲜连续3次狠插特朗普痛点,让人看得提心吊胆&&半岛离战争还有多远?
本月17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出访亚洲,在韩国时,他强硬地表态,称美国做好了先发制人打击朝鲜的准备。这被解读为美国政府第一次对朝发出如此严厉的警告。
19日,朝鲜宣布,其前一天进行的新型大功率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取得成功,这被广泛解读为平壤朝着获得洲际弹道导弹又迈出了一步。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回应说,&他的行为非常、非常恶劣&。
果不其然,今天一早,朝鲜就做出进一步举动,意图向东部海域发射弹道导弹。
日本的情报则显示,朝鲜发射的导弹不止一枚而是&数枚&,但发射全部失败。共同社报道称,因为导弹类型不明,日本防卫省正在加紧分析。
韩联社推测,鉴于朝鲜射弹失败,该导弹可能是上月12日发射的&北极星2号&中远程弹道导弹(IRBM)或&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这是朝鲜本月6日在平安北道铁山郡东仓里一带发射4枚疑似改进型&飞毛腿&导弹后时隔16天再次发射导弹。
当前,朝鲜半岛局势迎来关键时刻,有分析认为,任何一个火柴都可能点燃&大的火花&。
公平地说,从金正恩委员长上任以来,朝鲜导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包括潜射导弹终于在去年试射成功。朝鲜心心念念的&打击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甚至洲际核导弹,迟早有一天会研发出来。
因此,朝鲜主动弃核,才是对其本身最有利的。因为这种情况下朝鲜还可以&讨价还价&,争取获得希望达到的那些安全保障以及政权稳定。核武器只有在谈判中的作用才会最大化,平壤应当积极参与谈判,通过核导技术被安理会&招安&,为朝鲜政权和朝鲜社会换取尽量多的利益。
责任编辑:林航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朝鲜叫嚷核毁华盛顿,核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核对抗一线,每个“拯救世界”的英雄,都在提醒核战争近在咫尺。
朝鲜近日发布的“核毁华盛顿”视频截图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正在华盛顿召开。稍前一些时候,朝鲜曾接连对外界释放“核威胁”信息――如在3月26日发布了4分钟主题为“核毁华盛顿”的宣传视频。虽然外界并不认为朝鲜现下真有能力“核毁华盛顿”,但自核武器出现后,核战争的威胁,确实始终高悬在人类头顶。1949年之后,中国至少4次被美、苏纳入核攻击目标第一次。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一直在考虑对朝鲜战场和中国使用核武器。1951年1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曾通知麦克阿瑟,他们同意拨出20枚原子弹,来阻止苏军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推进,请麦克阿瑟推荐合适的打击目标;麦克阿瑟推荐了北京、海参威等城市。按麦克阿瑟的想法,如果能够在中国东北投掷30-50枚原子弹,摧毁当地的空军基地,并同时动用美军第八集团军和50万国民党部队,可以在一星期内结束朝战。最后,在日本海和黄海之间会出现一条核放射带,至少60年内苏联人不会南下。陆军部也拟定了多种使用核武器的方案。①不过,美国政府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如国务院一再强调,应避免与苏联进行全面战争,不到万不得已,不应使用原子弹与苏联直接摊牌――据美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如果苏联对美国发动核攻击,将造成900万美国平民伤亡,1/3工业基地被毁。所以,直到朝战结束,“使用核武器”一直停留在内部讨论阶段。不过,整个朝战期间,“使用核武器”始终被作为一种外交威慑在运用。所以,当媒体问及中国为何接受朝鲜停战协定时,艾森豪威尔回答:“原子战争的危险”。②第二次。年间金门的紧张局势中,再次出现了美国欲对大陆“使用核武器”的讯息。日,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只要被严格限制于军事目标,他就没有理由不使用原子弹。在晚年回忆录中,艾森豪威尔解释:自己公开这样说,是为了“让中国共产党人相信我们(帮助台湾防守金门、马祖)的坚定性”。但这只是策略言辞,而非实际政策,在3月11日的内部会议中,艾森豪威尔已做出决策:关于金门和马祖,“如果对美国来说有必要干涉,它将使用常规武器干涉。”③第三次。美国也曾计划用核武器来破坏中国的核试验基地。1963年7月份,助理国防部长William Bundy在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备忘录中,要求制定一项针对中国核武器制造基地的常规军事打击计划。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后,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采取军事行动是可行的,但建议使用核武器代替常规武器。美国国务院则主张通过外交手段,来削弱中国核试验的影响。该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继任约翰逊选择支持国务院的主张。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首颗原子弹。④第四次。中国所遭受最严重的一次“核威胁”,来自苏联。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大规模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在苏联决策层中,……有的人主张动用核力量,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摧毁中国的核能力和核潜能,……在苏共政治局会议上,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是持这种主张的代表。另一种意见是‘有限地对中国实施核外科手术,主要是摧毁中国的核设施’。”苏联决策层当时判断:美国公开敌视中国,不会反对苏联的这种“惩罚性行动”。但苏联情报机构多方探测后的结论却是:“对中国进行这样的打击美国不会袖手旁观”。⑤叛逃美国的苏联官员舍甫琴科(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来回忆说:这件事“使政治局陷入僵局,他们有几个月不能就这个问题作出决定”。当然,也有俄罗斯学者认为,“苏联当时并没有真正核打击中国的计划,只是想逼迫中国回到谈判桌前来。核打击的消息是苏联有意散布出去的。”但中国因此进入了全面备战状态,也是不争的事实。⑥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中)对使用原子弹很感兴趣核对抗一线,每个“拯救世界”的英雄,都在提醒核战争近在咫尺以上中国所遭遇的几次核威胁,因为各种制约,最终都没有成为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核战争的控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核安全”要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得多。否则,也就不会出现瓦西里?阿尔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和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Stanislav Petrov)这种“拯救世界”的英雄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瓦西里?阿尔希波夫所在的潜艇遭到美军深水炸弹的攻击。这些潜艇前往古巴的背景,据赫鲁晓夫之子披露,是这样的:“9月25日克里姆林宫就已经决定不再派水面舰只去古巴了。派遣它们只会使美国人更加提高警惕。于是决定只派潜艇。10月1日,有4艘用柴油发动机的鱼雷潜艇驶往古巴。它们的艇长是海军中校阿尔希波夫、杜比夫科、克托夫和舒姆诺夫。每艘潜艇上有6个鱼雷发射装置,18枚鱼雷,其中1枚是核弹的。……3艘潜艇到达了目的地,1艘因半道上出故障返回。”⑦潜艇内的船员后来回忆,他们遭到美军常规武器攻击后,曾尝试与苏军总参谋部取得联系,但没有成功;混乱中有部分指挥官决定发射核鱼雷,是阿尔希波夫力排众议,阻止了这个决定,选择让潜艇浮出水面。⑧如果这枚核弹发射了出去,“古巴导弹危机”会如何演变就未可知了。瓦西里?阿尔希波夫(Vasili Alexandrovich Arkhipov),1998年去世日,类似的难题,落在了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的身上。这位值班员在这一天,惊讶地发现卫星预警系统显示5枚来自美国的核弹正向苏联逼近。所幸的是,彼得罗夫上报时,加上了自己的判断,他认为这很可能只是系统故障(地面雷达没有反应),而非美国真的对苏联发动了核攻击。不过,苏联当局不愿对外界暴露其卫星预警系统的漏洞,彼得罗夫没有获得任何嘉奖。直至苏联解体,此事才获披露。2014年,彼得罗夫的事迹,被拍摄成了纪录片电影《The Man Who Saved the World》。⑨核对抗一线事故频发,核决策中枢同样难以令人安心。前苏联的“核按纽”由元首直接控制。据勃列日涅夫的孙女维多利亚?菲利波娃披露,勃列日涅夫当政时,苏联的核密码箱,有段时间被放在勃列日涅夫妻子维多利亚?勃列日涅娃的床底下,因为勃列日涅夫觉得“找不到更安全的地方了”。这显然是一种极为草率的处置――要知道,早在1974年,勃列日涅夫就已经是“一个十足的病人”了,神经常现呆滞、记忆严重丧失。1980年,勃列日涅夫访问哈萨克斯坦,因神志不清,在会场刚落座就起身上车离开了,留下诸多哈萨克斯坦政要面面相觑。⑩所以在1991年,最让西方感到不安的,就是苏联的核按钮将落到谁的手里;1996年,俄罗斯改由总统和国防部长共同掌握“核密码箱”,全世界才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但谁又能够保证,勃列日涅夫式的核密码箱保管方式,已被彻底根绝了呢?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罗夫(Stanislav Petrov),2015年摄于家乡Fryazino注释①②赵学功,《核武器与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③(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史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P166-172。④詹欣,《冷战与美国核战略》,九州出版社,2013,P58-82。⑤叶书宗,《勃列日涅夫十八年》,人民出版社,2013,P271-274。⑥陈东林,《评价毛泽东三线建设决策的三个新视角》,《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8期。⑦(俄)谢?赫鲁晓夫,《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下册),东方出版社,2006,P714。⑧舰内具体情形说法颇多。冲突大致情状,可参考:。⑨,美联社日。 ⑩谌旭彬,《苏联为何连续三年死国家元首》,短史记第89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微信id:tengxun_lishi),或在微信中搜索“短史记”,可以获取更多靠谱的历史资讯。◎近期推送文章(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选择“查看历史消息”):毛泽东和林彪,为什么特别看不起冯玉祥 | 皖南事变时,日军在干什么 | 缅甸数万华人,为何放弃华人身份 | 林彪公开散发“处女证明”始末哪些高层政要留下日记但没公开?1953年周恩来职权为何大幅缩水金日成对彭德怀落井下石蒋介石反省丢失大陆:不该提前搞宪政张学良“觉得没脸回大陆”是真的吗?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短史记”
不允许神经已呆滞的勃列日涅夫辞职。
就目前已披露的材料来看,主要有三大来源。
近日,印度尼西亚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关于印
当年的简体字改革方案,究竟粗糙到什么程度呢
不必关注封建迷信,只需关注价值贬损。
不敢扶老人之后,人们又不敢劝阻老人吸烟了。
联系电话:010-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半岛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