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刚拍的淘宝拍卖翡翠手镯被骗,还没收到。请哪位懂翡翠的老师评估一下,值不值这价格?

安丰网《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专题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翡翠手镯真假鉴对比图,真假翡翠手镯信息。
关于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安丰网小编了解到:“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是古今中外、放之四海皆为准的。如果你对玉镯的价格略有了解,通过对玉镯的价格也可以从侧面判断出玉镯的真假。比如,价格在1000元以下而又很透明的翡翠手镯,很可能就是假玉镯哦!一般翡翠A货的玉镯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杂质的,若是内部太干净的话价格肯定也是很贵的!价格在某些时候也是可以反映出来很多问题的,所以对于几百元而质地纯净的玉镯要留个心。翡翠手镯A货的价格会比翡翠手镯B货贵很多,一只满绿色的翡翠手镯价格只要几千元,那么这样的玉镯很可能是B货,或者C 货、澳洲玉(绿玉髓)。玉镯的颜色丰富、种类也很多,购买时大家一定要多加斟酌,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正文 更多文章 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18:22 阅读(30) 分类: 金牌艺术品经纪人:陈总& 微信&&& qq
欢迎加入微信咨询扫一扫 翡翠具有较强的韧性,但不要把这一特性误解为不怕摔打.殊不知翡翠同样需精心保养.在佩戴翡翠首饰时,应尽量避免使它从高处坠落或撞击硬物,尤其是有少量裂纹的翡翠首饰.否则很容易破裂或损伤.翡翠首饰是高雅圣洁的象征,若长期使它接触油污,油污则易沾在表面,影响光彩.有时污浊的油垢沿翡翠首饰的裂纹充填,很不雅观.因此在佩戴翡翠首饰时,要保持翡翠首饰的清洁,得经常在中性洗涤剂中用软布清洗,抹干后再用绸布擦亮.翡翠首饰在雕琢之后,往往都上有川蜡以增加其美艳程度.所以翡翠首饰不能与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即使是未上蜡的翡翠首饰,因为它们是多矿物的集合体,也应切忌与酸、碱长期接触.这些化学试剂都会对翡翠首饰表面产生腐蚀作用.另外也不要将翡翠首饰长期放在箱里,时间久了翡翠首饰也会&失水&变干. 杂谈
分类: 行业信息
&&&春天到了,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尽情扮靓自己咯~喜爱玉镯的朋友们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带上一直漂亮的天然翡翠手镯,衬托着自己高雅的品味,灵动的美丽~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真假混杂的众多翡翠手镯中如何以合理的价格挑选到真正的天然翡翠呢?下面以几个实例来帮助大家学习鉴定天然翡翠的方法~请大家注意观察每一张图片,区分真品与假造的翡翠手镯之间的区别~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图一、人造飘蓝花翡翠手镯下图是人工在钻孔的石材上添加化学色素高温加压注入玻璃胶制成的飘蓝花翡翠手镯,从颜色来看,颜色僵硬呆板,整体看,手镯的光泽模糊有浑浊感,没有自然的玉石光泽~可以判定为人造 b货翡翠~不仅不美观,长期佩戴影响皮肤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假冒翡翠手镯也会风化开裂颜色暗黄发黑~  翡翠手镯的种类很多,在挑选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翡翠手镯进行鉴别和筛选.翡翠手镯的鉴别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那么翡翠手镯鉴定真假的方法有哪些呢?翡翠手镯鉴定方法一:看,仔细看它的特征,结构,颜色以及注意有没有瑕疵的地方,翡翠手镯在对着光观察的时候,容易看出手镯里面的纹路和色彩.翡翠手镯鉴定方法二:摸,翡翠传热和散热都比较快,你把翡翠手镯贴在脸颊上或者握在手心里,好的翡翠会有冰凉的感觉,摸起来的时候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滑感.翡翠手镯鉴定方法三:掂,因为翡翠的密度比较大,所以拿在手里掂的时候,会感觉到比它体积不成正比的重量.不会掂起来,轻飘飘的.翡翠手镯鉴定方法四:听,拿起两个翡翠手镯轻轻的碰撞,如果是好的翡翠手镯它会发出清脆的刚音,而一般仿货、假货、次品发出来的声音会比较的沉闷翡翠玉镯现在是中国比较受女性青睐的饰品,佩戴一款精致的翡翠手镯,显得女性端庄、温柔、大方、典雅.也有着平安吉祥的寓意,但是很多人抓着这点,做仿品、次品,所以大家需要学会翡翠手镯鉴定方法.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jade/ & 市民参观珠宝鉴定祖传的翡翠、定情的钻石.这些人们手中的珠宝钻玉,在普通人眼中总是真假难辨.为教会市民简单的鉴宝方法,昨日上午,成都质检院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30名市民,在检测室亲身体验鉴定师如何&一眼识乾坤&.探访 检测室琳琅满目&这是成都质检院在全省范围里主办的一次公益活动.&组织者李国贵说,参与者拍摄到与珠宝首饰的照片后,邮寄到指定地址后,就可参加此次活动.在4楼的鉴定室里,11岁的黄华看着室内数百件镯子、耳环、项链摆了一屋,张大了嘴.&这么多珠宝翡翠,都是在鉴定的?&此时,检测人员分坐在检验室内.检验室的仪器,奇形怪状,虽然市民说不出名堂,但一看也知道价值不菲.现场 作鉴定心中有底&称重、照相、成分检测.&李国贵说,他们会分3步检测这些珠宝翡翠.原标题:翡翠真假难辨 世纪缘珠宝出击 2万翡翠手镯 今天仅需3千元比批发还省钱 预计上万人疯抢关公吊坠:祈福平安顺心如意金镶玉戒指:满绿镶嵌风华绝代金枝玉叶:事业有成优雅高贵翡翠存在真伪,翡翠的真伪鉴定是有着客观绝对的评判标准,界定森严.翡翠鉴定,是指翡翠成品件的鉴定,和根据质地、翠性、硬度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定,一般可分为仪器测试与人工鉴定两个方面.翡翠A货是天然玉石,有特殊的养生功效;B货中的树脂不遇外力作用,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B+C或C货染色后其酸溶液在褪色后有可能会对体皮肤有损害,因为有些商人可能用氢氟酸、硝酸、硫酸、盐酸等强酸来仿冒玉的古旧沁色,然后在假古玉的表面涂上一层地板漆、水晶漆或环氧树脂等.中国最权威的职业病中毒医学科主任郝凤桐认为,树脂类物质与强酸在一起作用,很可能会产生刺激性,人体接触后会患接触性皮炎,出现红肿、刺痛、瘙痒,乳头变硬和脱皮等病征.皮肤较为敏感的人最有可能出现症状.早期,一般小医院多诊断为普通皮肤感染,买一些消炎药膏敷衍了事.然倒霉还是患者,时间过长后可导致癌症,最终她们到死也不知道罪魁祸首是假玉石.目前,国内这样的病例已达数千起.
上图为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再经氢氟酸、硝酸、硫酸、盐酸染色翡翠手镯,注意看绿色地方,没有色根,明显染色.现场领略云南天然翡翠之魅,玉器专家于明与你一起探寻翡翠真假“腾冲翡翠京城秀”玉为何来云南腾冲翡翠精品展于日在中外首工美术馆盛大开展,展出的翡翠有绿色、红色、紫色、黄色、白色、无色及多色的手镯、挂件及摆件制品,其中包含冰种、高冰种、老坑冰种、老坑高冰种、糯化种、玻璃种等各个水种、不同品级的翡翠精品,所有参展翡翠制品皆由“百年鸿玉”(云南腾冲)精心提供,在十一期间为广大藏友呈现出货真价实的翡翠艺术盛宴!图1 腾冲翡翠精品将于9月26日亮相京城外行看颜色,内行看水种,现场领会翡翠之魅虽然翡翠产于缅甸,但其发现、开采、雕刻、佩戴及鉴赏和收藏都和中国文化密不可分.翡翠之美在于其细腻、温润和含蓄优雅,是典型的东方古典美.“高档看种,低档看色”,种好是高档翡翠的前提,指的是翡翠的“结构”,如致密性、细腻性、光泽度等;翡翠的颜色是外观感觉,是美的源泉,对初识翡翠的人来说,颜色是最直观的.分享 万瑞祥收藏级三彩翡翠手镯一对. 万瑞祥收藏级三彩翡翠手镯一对.翡翠收藏最怕就是收到假货,本以为花的钱低于市场价,捡到一个便宜,没想到收来的是一件赝品.大家都说翡翠这行“水深”,真假、好坏、估值是收藏最要考量的三个方面,而判定真假是收藏翡翠的基础.有 一次万瑞祥翡翠俱乐部来了一个会员,还带了几个从外地赶来的朋友.这几位都是非常喜欢收藏的发烧友,收藏门类很多.当他们从包裹精细的袋子里取出一对满绿 的“翡翠”玉镯给我们的专家万B老师“掌眼”时,我看到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期待,但万老师告诉他们那是染色的翡翠c货.“那万老师您说这对镯子能值一万 吗?”“这对镯子是人工染成绿色的,价值不高,也就几百块钱.”又拿出一件平安扣,看着水头很好,晶莹剔透,上面还有很漂亮的绿色、黄色.这回万老师还是 摇头:“这是漂洗加染色的翡翠b+c货.”十几件下来,只有一位女士戴的镯子是天然翡翠.这几位很是郁闷,他们收藏翡翠已经好几年了,看到好看又不贵的翡 翠就买下来,没想到竟被打了眼. 市民正在选购翡翠饰品.冯亚博/图1500余件送检 真货寥寥无几 强酸强碱溶液浸泡、上色、注胶、打磨……3?15期间,央视播出了关于翡翠造假的新闻,轰动全国.随着翡翠身价的连番上涨,翡翠造假已成为业内公开的 “秘密”,不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假翡翠的高仿真度令行家都会走眼,唯有在仪器鉴定之下,才能去伪存真. 3月24日―3月25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为太原市市民进行了两天免费的珠宝鉴定,其中共检测翡翠首饰1500余件,据悉,在这1500余件翡翠饰品中,绝大多数为赝品或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真材实料者寥寥无几.同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被检测出有问题的“翡翠”,有九成是市民在展会上或是旅游景点内购得的. 3月26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梁宜民告诉记者,翡翠目前有非常好的投资潜力,但最大的投资障碍是难断翡翠真假.去旅游 淘回假货 去哪里买翡翠?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云南,随着翡翠的身价暴涨,不少人前往云南淘金,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梁宜民告诉记者,有的人的确买到了真宝贝,不枉费一番奔波,但也有人花了十多万元,买回的却是个假宝贝. 梁会长向记者讲起来前段时间发生在他办公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时正值午后,阴沉的天气令人昏昏欲睡,突然办公室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位女士刚从云南旅游归来,兴冲冲地告诉梁会长:“会长,我们在云南买了一些翡翠,想请您看看.”虽然素不相识,但每天来找梁会长帮忙鉴定的人有不少,于是梁会长便拿出工具开始仔细鉴定,“这个是两万元买的,这个是三万元买的……”两位女士将“淘”来的宝贝摆满了办公桌,“我们有个朋友懂玉,他说都是好东西,您给看看.”其中一位还颇有些沾沾自喜,梁会长将满桌的“宝贝”检测完毕后,看到其中一位女士手中还握有两个翡翠吊坠,“这两件不用看吗?”“不用了,都是一两千元的东西,不值钱,肯定是假的.”梁会长摆了摆手,拿过这两件便宜货也进行了细致的检测,检测过后,梁会长不无遗憾地告诉两位女士,满桌的翡翠饰品中,只有两件是真的,就是那两件不被人看在眼里的便宜货.“一定要慎购旅游景点和展会上的翡翠饰品.”3月26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史伟不止一次地提醒道. 市民正在选购翡翠饰品.冯亚博/图1500余件送检 真货寥寥无几 强酸强碱溶液浸泡、上色、注胶、打磨……3?15期间,央视播出了关于翡翠造假的新闻,轰动全国.随着翡翠身价的连番上涨,翡翠造假已成为业内公开的 “秘密”,不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假翡翠的高仿真度令行家都会走眼,唯有在仪器鉴定之下,才能去伪存真. 3月24日―3月25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为太原市市民进行了两天免费的珠宝鉴定,其中共检测翡翠首饰1500余件,据悉,在这1500余件翡翠饰品中,绝大多数为赝品或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真材实料者寥寥无几.同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被检测出有问题的“翡翠”,有九成是市民在展会上或是旅游景点内购得的. 3月26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梁宜民告诉记者,翡翠目前有非常好的投资潜力,但最大的投资障碍是难断翡翠真假.去旅游 淘回假货 去哪里买翡翠?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云南,随着翡翠的身价暴涨,不少人前往云南淘金,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梁宜民告诉记者,有的人的确买到了真宝贝,不枉费一番奔波,但也有人花了十多万元,买回的却是个假宝贝. 梁会长向记者讲起来前段时间发生在他办公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时正值午后,阴沉的天气令人昏昏欲睡,突然办公室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位女士刚从云南旅游归来,兴冲冲地告诉梁会长:“会长,我们在云南买了一些翡翠,想请您看看.”虽然素不相识,但每天来找梁会长帮忙鉴定的人有不少,于是梁会长便拿出工具开始仔细鉴定,“这个是两万元买的,这个是三万元买的……”两位女士将“淘”来的宝贝摆满了办公桌,“我们有个朋友懂玉,他说都是好东西,您给看看.”其中一位还颇有些沾沾自喜,梁会长将满桌的“宝贝”检测完毕后,看到其中一位女士手中还握有两个翡翠吊坠,“这两件不用看吗?”“不用了,都是一两千元的东西,不值钱,肯定是假的.”梁会长摆了摆手,拿过这两件便宜货也进行了细致的检测,检测过后,梁会长不无遗憾地告诉两位女士,满桌的翡翠饰品中,只有两件是真的,就是那两件不被人看在眼里的便宜货.“一定要慎购旅游景点和展会上的翡翠饰品.”3月26日,山西省珠宝玉石首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史伟不止一次地提醒道.
↓↓↓如果您觉得内容有用请收藏本页面↓↓↓
对内容有意见请举报内容:
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相关推荐
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最新消息
真假翡翠手镯对比图片热门排行第三方登录:解密翡翠鉴定上跨世纪的谎言!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翡翠消费者、翡翠经营者,都被一个流行的怪题困扰着,那就是明明一件好好的翡翠成品,会被一些人贬为B货、或者B+C货,这些人包括一些正规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翡翠流通领域,鉴定机构的证书举足轻重,特别是那类高档次的翡翠产品,更需要权威鉴定机构的证书来确保商品的真实性。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很多在正规商店购买的A货,过不了多久再去复验,却变成了B货、B+C货(即染色、注胶、充填的代名词),消费者欲哭无泪。这究竟是商家卖假货?还是鉴定出了问题?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这个近似于流氓学术的问题上,至今未有人站出来说个明白。
谁都知道,学术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一切鉴定机构和人员,必须受制于完善的学术基础来对待每一件待检物。学术是说理,鉴定也就要说理。启功说过,“鉴定就是说理,有理则对,无理则错”。那好,我们来看看判定B、B+C的结论,是否有理?
欲检验他人的学术是否正确,必须要自己先搞懂其中的基本问题。很多年来,本人在解读翡翠奥秘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名家著作,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对大量各色翡翠的特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尤其是在拥有自己实物的基础上,解剖大量实物的实践使基本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于是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名家著作中最有影响力的数欧阳秋眉的学术。其在翡翠鉴定领域的地位也坚如磐石。
也是在欧阳秋眉的著作里P243,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做B货、B+C货的步骤。请读者牢牢记住其中的关键点:--------,2、浸酸除脏,用1:1浓硝酸和浓盐酸,80度煲20天,其中还可能换酸。3、泡高士碱变疏松以便树脂灌入孔隙,慢火炖一个月,其中两三天换一次水,直到变成粉玉。----------,5、加热150度,除水分。6、抽真空,以便树脂进入。
本段提示:这些观点是欧阳秋眉据说加想象,没有实践。在描述为便于树脂的进入,只想到将致密的矿石变成粉玉,而不解释粉玉是否能变回到坚硬的玻璃体!!在同一本著作里的P236,却描述了玻璃种染色效果好,是极度矛盾的。再有,树脂进入多少深度,避而不谈,这无疑为无据判假打开了无限的空间,常识告诉我们,异物侵入矿石的内部深度,并非想象的随心所欲。
&& 在P246,描述了B+C的加工步骤:(在做B货的第四步以后),-----5、加入颜色(用笔涂色或浸入颜料),最后注胶。欧阳秋眉特别介绍了适合做B货的矿石种类,有黑乌纱、花青、八三玉、猫豆种,并强调有云母的不做,否则云母会一片片脱落。这里又和236页的玻璃种适合做B货的说法矛盾之极。
&&&&&&&&&&&
本段提示:C货是在B货的基础上加色而成。故谓之B+C。但我们必须牢记:有云母的不做这个关键词。
笔者通过研究,得到一个可靠的证据就是,每一个或大或小的翡翠矿石体结构中,都有密集的金云母颗粒包裹体。这些密集包裹体,可以小到2微米左右,密集度以间距衡量,也就在几小微米的程度。如果选择翡翠进行处理,并非能按欧阳秋眉所说,有云母的不做,因为无云母的翡翠是不存在的!
&&&&&&&&&&&&&&金云母,是白云母类矿物中的一种,它是含铁、镁和钾的一种铝硅酸盐金云母有深色金云母(各种色调的棕色或绿色等
)和浅色金云母(各种色调的浅黄色)之分。浅色金云母是透明而具玻璃光泽;深色金云母半透明。玻璃光泽至半金属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金云母的特点为具有云母的完全解理、黄棕的颜色和类似金色的反射。其与白云母不同之处是,可在沸硫酸中分解,同时产生—种作乳状的溶液。
做B货的初衷,是去除杂质,增加透光性,让猫豆种之类的石性重的矿体变为透度好的矿体。翡翠的结构是镶嵌交织颗粒结构,欧阳秋眉认为,一旦进行处理,结构就遭到破坏。被破坏的结构,可以加入树脂(重塑结构),加了树脂就真的会变成漂亮的玻璃种了?且不说粉玉能不能变成玻璃质玉,单单在除杂后,掏空的原矿体置换成树脂,其比重能恢复到原来的程度?(翡翠的比重3.3左右,是一个能明显区别于其他玉种的数据,和这个数据相差太远,就不是翡翠)
&&&&&&&&&&&&
欢迎各位加入。
&钻石有成熟的“4C”标准,在国际上通行。所以钻石的评估有“法”可依,想扯皮也难,流通价格则相对稳定透明,市场消费量也不会大起大落。但4C标准仅仅适用于无色到浅黄色的钻石,而对于彩色钻石就没有通行的评估标准,因此,彩色钻石的流通过程中就可以有各种人为因素引发的问题。&
和钻石有点类似的情况是,翡翠有国标,国标在一定程度上罩着现今的翡翠流通市场,财富传奇或者梦想破灭,反反复复地在证书的方寸之间演绎。但是2010年前的国标仅有针对绿色翡翠的一小部分,红色、黄色、紫色的翡翠没有国家标准,就连绿色的的一小部分标准,也极不完善。2010的新国家标准(GB/T
),除了比重、折射率,也没有其他可以当权威的指导性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匪夷所思的怪现象屡见不鲜。
例一:此前有媒體報道(金融時報),陳女士在玉器商店買下一只翡翠手鐲,買前特意請一家國家級寶玉石檢測權威機構做出等級鑒定,結論為翡翠手鐲是“天然A貨”。三年之後,陳女士將手鐲拿到一家珠寶店寄售,不料珠寶店委托同一家檢測中心重新鑒定後,結論為這只翡翠手鐲是“經人工處理後的B貨”,並非“天然A貨”。陳女士因此將檢測中心告上法院,認定是檢測中心的失誤造成自己經濟損失,要求賠償2萬元。
  對此事件檢測中心辯稱,陳女士購買手鐲後時隔三年多拿出來寄賣,其存在“偷梁換柱”的信用問題。这里不评论扯皮的是非关系,是否偷梁换柱,只需确认总质量和照片的吻合度就很好发现孰是孰非。这里只想说,“翡翠戴三年,A货变B货”,和标准不完善、检测粗放脱不了干系。
例二:中收協玉委會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讓全國50名收藏清代翡翠的會員,各拿一件翡翠飾品,先找當地開翡翠店的老板鑒定,結果94%是A貨,然後再找科學儀器檢測,結果98%是B貨。这里,仪器是科学的,但是对不可能有B货的清代翡翠测为B货,不是仪器错了,而是人为的标准错了、方法错了。
& 欧阳秋眉非但忘了说明上述重要的问题,而且在同一本书上对A货的比重给出了四个不一样的标准。权威的著作对比重这个重要测试项目尚且如此当儿戏,其结果就是很多专业检测机构对比重的理解也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
&&&&&&&&&&&&&&&
&&&&&&&&&&
一张决定翡翠真假的鉴定证书,关键的测定项目有形状、总重量、颜色、密度、折射率、吸收光谱、光学特性、内部特征、放大检查、-----等。全国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有很多家,但在测定项目的取舍上不尽相同。从各家的证书上看,认证标识(国家认证、国际认证之类)有多有少,但不等于说认证标识越多就越没有问题。没能完善的国家标准,决定了各家不一样的检测标准,也带来了证书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各个测定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1、形状,对形状只需大致形象即可,如挂件、摆件、戒面、镯等等。
2、总重量,当一张证书有总重量,就能对照器物照片锁定该物件而无可替代。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一样的翡翠,为了防止近似物件的可能而产生的不良后果,照片和总重量的互证,起了双保险的作用。总重量无技术含量,很容易做到小数点后四位的精细化。所以,至今为止未发现这栏有省略的例子。
3、颜色,颜色的描绘会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过这不很重要,有总重量和照片,颜色这栏的填写即使因人而异有少许出入,也不影响鉴定结果。
&&&以上三项因为不难,所以几乎不会有当事人不写的。
&&&而接下来的几项如密度、吸收光谱等项目就来问题了。
4、密度,密度是检测翡翠的重要项目,其重要性将在后面详细解说。但是对于这个重要项目,有些机构干脆就舍弃这个栏目,有些机构虽设计有这个栏目,但省略不填,究竟是不懂得测比重?还是没有测比重的设备?抑或是没把比重当回事?这是笔者非常诧异的问题。此外,有很多证书虽然填写有比重,但是数值是已经被高度统一化的虚假数值-----3.33。很显然,这是不经实测,照样画葫芦填写上去的虚假行为。只有经过长期实践的人才会知道,翡翠的比重不可能会如此高度的相同。大凡合格的翡翠比重是千差万别的,如计算到小数点后三位、四位,都能见到数值的差异。怎么会一成不变的?鉴定是严肃的行为,鉴定人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对如此重要的项目,竟然敷衍了事走过场,令人对鉴定机构的权威性不敢恭维。不测比重,会有可能将有些非常类似翡翠的钠长石、八三石等误判成翡翠,不测比重,也会将天然翡翠误判成处理翡翠。究竟是标准不完善?还是部分机构的临时工惹的祸?这是容不得打哈哈的重要问题。因为,比重牵涉到的问题,关系到完善标准的大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5、折射率,这个项目,很多不同的鉴定机构几乎也是高度统一犯低级错误的。数值为1.66.本来是有科学的说法的,但是被判为A货的数值是1.66,而被判为充填染色的也是1.66。这真是即卖矛,又卖盾。1.66变成了有关技术人员掌握的一种玄学,普通百姓不能问津;1.66打着科学的幌子,划出了检测窗内和窗外的巨大的鸿沟。1.66是为收钱出证书设计的手段,是奸商玩转消费者的数字游戏。笔者真心想问,设计这个栏目,取用这个数值,意义何在?如此低级的忽悠,为何长期通行无阻?
6、吸收光谱,对于这个名词,相信很多人会茫然。其实很多检测人员真的很茫然。按照欧阳秋眉的解释,绿色翡翠中的铬有两条吸收带:1、489~503nm,
2、690~710nm,另外,还有会因三价铁的吸收有几条吸收带:3、439~441nm, 4、432~435nm, 5、380~391nm,nm。再有二价铁的吸收带:6、633~643nm,7、780~790.nm,紫色翡翠二价铁、三价铁吸收带:8、570nm,以及黄红翡翠多种不同的吸收带。显而易见,科学的解释是绿色、红色、黄色、紫色属不同矿物元素,光谱吸收各不相同,而实际上,很多鉴定机构又是随意填写数值,并不在乎什么科学的制约。如在广东的一家鉴定机构对一件非处理的绿色翡翠证书上,填写为650nm,并判为处理,在对一件黄加绿色非处理翡翠证书上也填写为650nm,并判为处理(笔者有证据)。在上海一家鉴定机构对一件非处理紫色翡翠的证书上,以图像表示为400~700nm,对一件非处理黄加绿翡翠证书上也以图像表示为400~700nm,对一件绿色非处理翡翠的证书上,又是以图像表示为400~700nm(笔者有证据)。就是说,红黄绿紫的数值都是一样的,明目张胆地偷工减料呢?还是不会测定?证书表明,不同矿物元素的不同吸收带数据是可以顺便写写的而不需要认真测量,只要填写了,不管正确与否,对消费者就算是有了交代,就可以表示鉴定机构是以数据说话的。这个项目的猫腻,难道不需要检点?
附上2010国家标准,
-5.2.1 翡翠
5.2.1.1 英文名称:jadeite,feicui。
5.2.1.2 矿物(岩石)名称: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他钠质、钠钙质辉石(如钠铬辉石,绿辉石)组成,
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矿物。
5.2.1.3 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硬玉NaAlSi2O6;可含有Cr、Fe、Ca、Mg、Mn、V、Ti 等元素。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粒状或局部为柱状的集合体。
常见颜色:白色、各种色调的绿色、黄、红橙、褐、灰、黑、浅紫红、紫、蓝等。
光 泽: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解 理:硬玉具两组完全解理,集合体可见微小的解理面闪光,称为“翠性”。
摩氏硬度:6.5~7。
密 度:3.34(+0.06,-0.09)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 色 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 射 率:1.666~1.680(±0.008),点测法常为1.66。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无至弱,白、绿、黄 。
吸收光谱:437 nm 吸收线;铬致色的绿色翡翠具630nm, 660nm, 690 nm 吸收线。
放大检查:星点、针状、片状闪光(翠性),纤维交织结构至粒状纤维结构,固体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罕见)。
5.2.1.4 优化处理:
热 处 理:常用于将浅棕黄色至无色的翡翠,热处理改善成棕红、棕黄色。不易检测。
漂白浸蜡处理:经酸漂洗后,用蜡浸泡,以改善颜色和透明度,可见表面蜡状光泽,内部结构受到破
坏,红外光谱中蜡峰异常。
漂白充填处理:光泽:抛光面显示树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密度:3.00 g/cm3~3.34 g/cm3。
折射率:常为1.65(点测法)。
紫外荧光:无或蓝绿、黄绿。
放大检查:纤维交织结构,结构松散;表面呈桔皮状构造或沟渠状构造;抛光面见显
微细裂纹。
红外光谱:()cm-1 和()cm-1 有强吸收峰。
染色处理:染料沿粒隙呈网状分布,铬盐染绿色者常具650 nm 吸收带,有些致色物在查尔斯滤色镜下
可显红色,某些致色物在滤色镜下无反应。
覆膜处理:浅色翡翠覆着绿色膜,以改变颜色。折射率低,放大检查可见表面光泽弱,无颗粒感,局
部可见薄膜脱落
7、光学特性,这栏有些不填、有些写上非均质结合体、纤维交织结构、柱粒、粒状交织结构等等。基本上只是写写而已,这些特性如何详细解释,如何结合这些特征解释和翡翠表面的裂隙的关系,还未见有其人。消费者对于这个项目,可以暂不计较。
8、内部特征,这项有难度,有些人将此与光学特征概念合并。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内部特征是有目的解剖矿石体,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才能名副其实,满足鉴定要求,而一些用低倍放大镜就得出的什么色根、染色沿裂隙分布等,纯粹是以讹传讹。要做破坏性检测,在针对每个求鉴物件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当内部特征被真正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翡翠的共性问题被世人了解之后,很多扯皮会渐渐平息下来。目前为止实验室虽有高级的设备,不见有人拿出让人信服的内部特征图来,主要还是人的因素问题。。
9、放大检查,这栏往往被写上:表面结构被破坏、颜色成网状发布、颜色沿晶粒间分布。这个项目,实际上和第7项、第8项可以统合看待。3项中,不管哪一项都需要放大检查。而放大检查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就是看表面网格纹,以多大的光学倍数、采用什么样的观测手段,将网格纹看清到什么样的程度,是重中之重。目前,珠宝学院的教课用体视镜、鉴定机构的鉴定用体视镜,使用的是光学40倍,这样的仪器,物镜决定了其分辨率,想要更细致的观察就勉为其难。光学40倍,是实像。而经过目镜放大或数码放大的图像,是虚像,分辨率不会改变。所以,在有些鉴定机构的能力所限范围,所看到的表面网格纹,是一个被极度扭曲的概念、是一个违背事实的极大的谎言。笔者将以客观事实来说理解惑。
&10、红外线光谱、拉曼光谱检测。这类项目,鉴定证书上几乎没有。而这类设备,在鉴定机构所有仪器中属高端一类,有些机构不具备,有些机构备有机器但一般不用,即便用也是放于密室使用,数据内部掌握不公开。通常,因为鉴定证书上无此项目,都不做这个项目,即使做了,也不不作书面记录。无论做批量的,或单个的,鉴真、鉴假,实质和这些高科技无关。但是,一旦需要用权威性的话语镇住难缠的消费者或有疑问者,这类昂贵的仪器、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就会被当做“杀手锏”来使用。对鉴物产生巨大的杀伤力是一般人难以对抗的。
红外光谱仪被用来检测翡翠矿石这类无机物,是基于有了B货、B+C货的概念而流行开来。欧阳秋眉讲到:理论上可以用红外光谱来鉴别真假翡翠,------但是要特别注意:一、翡翠是多晶质宝石,多晶质宝石纯度都不高,对红外光谱产生影响无法准确定名。二、没有光谱图库。欧阳秋眉是使用红外光谱的带头人,也谨慎看待红外光谱的准确性。带头人制定的树脂谱峰数据,也未见到哪家鉴定机构公开过相吻合的数据,更未见到哪家鉴定机构正儿八经地在证书上留下堂堂正正的书写记录。红外光谱测翡翠真假,只是一个理论假设,只是一个根本没有成熟的儿戏。
拉曼光谱仪,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以来,不断在改进的一种工具。传统激光光谱仪的弊端催生出了两种新型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共焦激光光谱仪。&
拉曼光谱对不同物质的检测确实有效,比如天然鸡血石的主要成分是辰砂与地开石的集合体。仿造鸡血石“地”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丙烯腈,做到这种区分没什么大问题。但是翡翠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从不讲拉曼光谱法的不足。有研究表明,拉曼光谱确实有许多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1)拉曼散射面积问题,(2)不同振动峰重叠和拉曼散射强度容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因素的影响,(3)荧光现象对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分析的干扰,(4)在进行傅立叶变换光谱分析时,常出现曲线的非线性的问题,(5)任何一物质的引入都会对被测体体系带来某种程度的污染,这等于引入了一些误差的可能性,会对分析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人不敢说拉曼光谱仪就是神器。拉曼光谱法用于翡翠鉴定若被说不成熟的话,也许还是保守的说法。
中科院王春云博士曾经测得翡翠表面的两个谱峰数据,一、1327附近、二、1598附近,并且王春云博士明确表明,这两个数据不是环氧树脂,也不是抛光白蜡。和欧阳秋眉制定的环氧树脂谱峰数值相去甚远。显然,以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翡翠做B货、B+C货的检测是一种理论设想。科学本该是严谨的,没有实际例子的理论设想,怎么能作为一个标准去随意使用?有一些极端的例子,倒是让这些昂贵设备的“特殊作用”在另一个侧面的到“价值体现”,例有商家被告知炖蜡过量没能通过后,回家洗去过量的蜡后,便顺利通过了,这,是在对处理翡翠实行科学鉴定?我们说,仪器的客观性毋庸置疑,但是,设定标准的人,是以什么指导思想来作依据,从而制定数据,判定黑白的呢?
&11、至于查尔斯镜测翡翠,只要看鉴定机构公认的一点,就可以不屑一顾,“有些致色物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可显红色,某些致色物在滤色镜下无反应”。不妨这样比喻,规则对某某人有用,对某某人无用,请问这样的规则叫什么规则?查尔斯镜测翡翠是无稽之谈。
& 以上我们看到各个测定项目的一些细节,明显发现许多本不该有的问题。对于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来说,选用这些测定项目在于树立一种权威性。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被套用这些测定项目,等同于被错误的权威手中的一把把屠刀任意宰割。现状等同于一个戏言:问题继续存在,存在就是合理。
当权威的标准和权威的机构无法解释问题的时候,特别需要反思。高端的学者,加高级别的机器,至今没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已经误入歧途了?既然,牛角尖钻了那么久不见出路,怎么不换个方向钻钻试试?理论上漏洞百出,实践上又毫无建树,象牙塔中的爷们该不该静下心来,看看事实究竟为何物?
多年来形成的一套鉴定体系,已是铁板一块。年复一年,将并不很复杂的事物不断复杂化。张三、李四,接二连三地以高科技的名目,推出各自的方法,试图找到“翡翠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而每推出一种方法,就是等于给事实真相再蒙上一层玄乎的厚纱。请不要说谁谁很权威,谁谁是代表最高水平。“不看水平看疗效”是消费者、业者们最质朴的要求,也是检验权威们的成果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的一般标准。几十年过去了,有哪种方法解决哪怕是一点点的实际问题?冤假错案却是与日俱增,A货变B货的荒诞怪事,在高低智商混合的人群中很优雅地扩散。笔者不得不说,一些群体研究的方向离事实越走越远,为改变这个方向,就得从通俗易懂的基本事实起步。
下面,从三家鉴定机构的三张鉴定证书的问题说起。图一,图二,的折射率都为1.66,是天然翡翠的折射率。可是,依旧被判死刑。图一结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依据:放大检查,颜色沿晶粒分布。图二结论:聚合物充填,染色处理,依据:有酸腐蚀沟渠纹。图三,折射率1.66,更有比重3.30,这两项符合2010国家标准,也照样被判死刑。图三结论:表面结构被破坏,颜色呈网状分布。
笔者已经在前面说过,折射率是数字游戏。但这三家玩数字游戏都玩不好。既然,2010国标上写了处理翡翠的折射率是1.65,偏偏这三家却不照章办事,要在他们认为的假货上自行其事写上1.66这个真货的数据。请各位读者说说,是信国标呢?还是信机构?当初,笔者向那些人提出过异议,可是,那些人依旧我行我素,并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是按国家标准办事。图三的那家机构更不可思议,连比重这个重要指标都显示符合天然矿物的特征,却敢于写上“表面结构被破坏颜色呈网状分布”。
他们的底气何来?说来也许不信,鉴定结构的绝大多数人员,在玩过许多障眼法之后,实质意义的检测手段,就是第一道关的10倍放大镜初检归类,和后面的40倍体视镜复检定调。他们的底气就来自这两个镜检把关。
10倍放大镜、40倍的物镜显微镜的分辨率在其能力所限范围内,对表面沟渠和内部网格纹作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有检测项目中,初检和复检的镜像放大,恰恰是决定鉴定结果的主要依据。很多鉴定机构出鉴定证书,以此为主力手段,根本就不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光谱测翡翠,很多鉴定机构也不当回事,在检测现场,见不到这类设备的影子。上海一家高校收费鉴定机构,远离鉴定现场的实验室里有设备,但鉴定现场出证书时却从来不用此设备。
(75.83 KB, 下载次数: 14)
10:1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折射率1.66,合格,但是,结果不合格,前后矛盾
(68.56 KB, 下载次数: 19)
10: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折射率合格,结果不合格,只是不合格的表述又是一种说法
(74.74 KB, 下载次数: 20)
10: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折射率合格,比重合格,照样判假,国标有什么用?
上面是北上广三地的正规鉴定机构证书。
具有象征性的代表意义。
鉴定机构的第一道关用的10倍放大镜,是很初级的水平。10倍或者20倍的玩意儿,用于鉴定翡翠只能是毛估估看看表面有无纹线。至于有什么纹,这样的倍数是看不清理所以然的。不过,鉴定人员的心里已经有着B、B+C的概念,一旦看见有纹,姑且先入为主来个初检归类,方便后面40倍体视镜复检定调。求鉴者需要仰视的鉴定机构,拿这样的初级水平给消费者看,未免低估了消费者的容忍度。也许初检归类在机构内部很重要,可以让以后所有项目的鉴定同事们,。有一个对号入座的概念,玩数字游戏可以更轻松一点。笔者认为,这第一道关是个摆设,对决定翡翠的真假毫无作用。因为,后面的40倍体视镜尚且不能看清的东西,
那么10倍20倍的玩意儿能看到什么?有读者要说了,看到酸腐蚀沟渠纹!鉴定证书上就是这样写的。果真如此吗?40倍的分辨率,就能看清是酸腐蚀而下定义?
实际上,读者只能是根据证书上写什么就当什么。目前为止,很多人没有机会看到什么沟渠纹,真相一直被笼罩在神秘的感觉之中。
下面的三图,就是翡翠表面常见的沟坑现象。
KB, 下载次数: 0)
02:1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凹坑看上去有浓浓的绿色
KB, 下载次数: 27)
02:1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除了沟纹,还有凹坑,
(46.51 KB, 下载次数: 28)
02:1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此图沟坑布满表面
沟坑现象被称为酸腐蚀沟渠纹,按照B货、B+C货的学术理论,翡翠矿石经过强酸、强碱的处理,使之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即内部千疮百孔,外部沟壑成网。这个理想状态为充填颜色和充填树脂敞开了通道。翡翠鉴定机构的鉴定者们,遵循这个逻辑,用40倍的镜头捕捉到了可以对号入座的表象。以上三图的沟坑现象,正是被当做酸腐蚀沟渠纹来看的一个表象。图一的沟坑中还有浓浓的绿色,(原图绿色更清晰,为发帖子改变像素后,失真很大)。让人觉得,颜色通过沟坑裂隙深入到内部,那个“表面结构被破坏,颜色呈网状分布”的说词者一定是自信满满,现场发现和学术理论完美结合,充填颜色还真有那么回事。且慢,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劳读者耐心继续看。
在表象为绿色沟坑的图像后,请再看下图。当显微镜的分辨率大幅度提高时,我们看到的沟坑是极其浅表性的,除了沟坑处看到绿色外,没有沟坑的的完好表面底下,也是绿色的。于是,就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悖论:
& 悖论一、完好的表面底下的绿色,和沟坑处的绿色一致,这颜色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的?
悖论二、在浅表性的沟渠纹最底面,可以看清的是翡翠本身的粒状结构完好无损,并不见浅表性的沟渠纹有往翡翠内部继续漫延的迹象。不仅如此,沟渠纹的中间,还看到金黄色的金云母颗粒。为什么强酸强碱能将翡翠掏空成粉玉,却还能放过最表面的这些金云母晶体??
(124.86 KB, 下载次数: 20)
11:1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浅表性的沟渠纹,还见金云母颗粒安在。
&悖论三、颜色和树脂对内部能起作用,对表面反倒不起作用了?
B、B+C学术理论能解释解释上述悖论吗?前述的1到11个测定项目,在理论上本就漏洞百出,在联系实际方面更无建树。是否真理,要靠实践检验。检验对消费者买A货变B货的问题所在,检验对清代老翡翠变B货的问题所在。面对自己的学术理论无法解释上述悖论,就得面壁反思了。
产生沟坑的原因无外乎两种可能,一、化学作用,二物理作用。以化学的原理解释上述沟渠纹,显然行不通。而以物理的原理来解释的话,就得看翡翠的结构和沟坑有无共性的关系。。
教科书上,看翡翠结构是将翡翠矿石打磨成薄片再看,这种方法有许多弊端,既缺乏真实感,又打磨掉很多及其宝贵的细微痕迹。不妨先看看一种崭新的图像再说。
(73.01 KB, 下载次数: 25)
14:2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辉石、长石颗粒方向也不一致
(57.81 KB, 下载次数: 28)
14:3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2.66 KB, 下载次数: 18)
14:4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白色绿色、金色晶体各具独立性。
(76.1 KB, 下载次数: 25)
14:5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针状晶体自由排列
上述结构图呈现出立体的形态,能帮助我们理解翡翠结构组合的概貌。柱状、粒状镶嵌交织结构的特征在图中表现得很直观。隐晶集合体的细节也得以充分展示。整幅图片的取象范围还不到1mm,其中,针状包裹体的粗细只有2微米左右。有了清晰度,分析结构和沟坑纹的关系就不会茫然。
镶嵌交织结构在翡翠的抛光面会有哪些影响?下面三图是老翡翠的表面图。由于老工艺抛光的缺陷,使得抛光面高低不平。晶体颗粒的镶嵌交织结构显得十分清晰。的高低各不相同。我们知道,钻石晶体各个面的硬度是不一样的,通常是垂直面的硬度大于平行面。翡翠也一样,鉴于翡翠镶嵌交织结构中各个晶格的条纹方向不同,于是就产生翡翠矿石表面乃至产品表面的硬度不一致。在加工工艺精细化的条件下,这种硬度不一致的现象不易被感觉到,而打磨、抛光的工具或技巧劣化的条件下,加上随时间变化产生的内应力变化,就会如上述微观图的表现那样,感觉到高低不一的表面。前面图片有晶体颗粒条纹方向自由排列,必然就产生同一个面上各晶体颗粒软硬不一,打磨、抛光的切削技术,打磨、抛光产生牵引力和高温的综合因素,会改变翡翠的内应力,高低有此产生。这种现象往往因取象时镜头质量、光线角度、照明亮度等条件完美匹配,方能发现,而稍有偏差,就会忽略。
从前面图像,了解到翡翠的结构特性。下面进一步去了解这种特性带来的问题。
(71.24 KB, 下载次数: 22)
15: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抛光面影响一,高低不平。
(76.01 KB, 下载次数: 16)
15: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8.81 KB, 下载次数: 16)
15: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清水映明月 发表于
Y窑版主.你对翡翠分析很认真细致
我提醒一个问题,就是商业检测部门很不负责任会打上填充物这句词.其实这 ...
对环氧树脂的问题,我将从几个方面去解释。
目前加环氧树脂的目的,被认为:一、强酸强碱清洗完后,加树脂增加透明度;而强酸强碱清洗后,原先坚硬的矿体变成粉质化的矿体,加环氧树脂起粘接的作用。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为。是一种无法自圆
在上述四张结构图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色根。再找出400张,也不会有。粒状晶体,各种颜色、形状,体积都自成一格,相互独立,交织镶嵌。这对否定染色学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而且是具有共性的证据。我们看到,绿色的颗粒紧密度高,白色带金色的颗粒相对松散,按照染料的性能特点,总是松散的结构容易上色,这样就产生了B\B+C学说的悖论四、紧密度高的被染上色,松散的部分反而没有上色。做一个通俗的提问:一个混入很多松仁的面包,浸入红葡萄酒,结果会不会松仁被染红,面包还是白色的?相信有正常思维的人一定能正确回答。
其说的谬误。
上述结构图呈现出立体的形态,能帮助我们理解翡翠结构组合的概貌。柱状、粒状镶嵌交织结构的特征在图中表现得很直观。隐晶集合体的细节也得以充分展示。整幅图片的取象范围还不到1mm,其中,针状包裹体的粗细只有2微米左右。有了清晰度,分析结构和沟坑纹的关系就不会茫然。
镶嵌交织结构在翡翠的抛光面会有哪些影响?下面三图是老翡翠的表面图。由于老工艺抛光的缺陷,使得抛光面高低不平。晶体颗粒的镶嵌交织结构显得十分清晰。的高低各不相同。我们知道,钻石晶体各个面的硬度是不一样的,通常是垂直面的硬度大于平行面。翡翠也一样,鉴于翡翠镶嵌交织结构中各个晶格的条纹方向不同,于是就产生翡翠矿石表面乃至产品表面的硬度不一致。在加工工艺精细化的条件下,这种硬度不一致的现象不易被感觉到,而打磨、抛光的工具或技巧劣化的条件下,加上随时间变化产生的内应力变化,就会如上述微观图的表现那样,感觉到高低不一的表面。前面图片有晶体颗粒条纹方向自由排列,必然就产生同一个面上各晶体颗粒软硬不一,打磨、抛光的切削技术,打磨、抛光产生牵引力和高温的综合因素,会改变翡翠的内应力,高低有此产生。这种现象往往因取象时镜头质量、光线角度、照明亮度等条件完美匹配,方能发现,而稍有偏差,就会忽略。
从前面图像,了解到翡翠的结构特性。下面进一步去了解这种特性带来的问题。
(71.24 KB, 下载次数: 22)
15: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抛光面影响一,高低不平。
(76.01 KB, 下载次数: 16)
15: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78.81 KB, 下载次数: 16)
15: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在上述四张结构图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色根。再找出400张,也不会有。粒状晶体,各种颜色、形状,体积都自成一格,相互独立,交织镶嵌。这对否定染色学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而且是具有共性的证据。我们看到,绿色的颗粒紧密度高,白色带金色的颗粒相对松散,按照染料的性能特点,总是松散的结构容易上色,这样就产生了B\B+C学说的悖论四、紧密度高的被染上色,松散的部分反而没有上色。做一个通俗的提问:一个混入很多松仁的面包,浸入红葡萄酒,结果会不会松仁被染红,面包还是白色的?相信有正常思维的人一定能正确回答。
因为教科书上没有这样的微观图,所以,就不可能意识到这么重要的问题。很多色泽艳丽的天然翡翠也就被无端说成是染色。
笔者做过实验,将绿豆粒大小的原石翡翠,浸入蓝墨水数天,再以微观取象,结果是,绿色的部分几乎上不了色,而白色的部分上色就十分明显。这个证据是直观的,比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游戏能说明问题。
&& & 请看图:
(78.74 KB, 下载次数: 26)
11:3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白色松散部分上色容易,绿色辉石部分上色难。
&&&&&&&&&&&&&&&&&&&&&
上面证据已经具备否定染色学说的条件。为了更清楚沟渠纹和染色无关的事实,还是在翡翠的结构上说下去。&新的国标中对处理翡翠的表述有这样一条:漂白浸蜡处理:经酸漂洗后,用蜡浸泡,以改善颜色和透明度,可见表面蜡状光泽,内部结构受到破坏,红外光谱中蜡峰异常。
& 国标中,仅有蜡,而不见树脂。
& & 新的国标中对处理翡翠的表述有这样一条:漂白浸蜡处理:经酸漂洗后,用蜡浸泡,以改
善颜色和透明度,可见表面蜡状光泽,内部结构受到破坏,红外光谱中蜡峰异常。
&国标中,仅有蜡,而不见树脂。
&&&要知道,翡翠处理学说的权威一直以来,将B、B+C的后续处理,描绘成非树脂不可,以至于街头巷尾的平头百姓都常以自己知道树脂能充填优化翡翠而沾沾自喜,自认高明。加色、树脂充填翡翠,几乎成了一个流行用语。但这些平头百姓焉能知道,国标并未有明确的树脂定义,“树脂说”是利益相关者的约定俗成。
为何国标的定义就没了树脂?为何欧阳秋眉描述得到树脂不见了而写为蜡?
&&&可以这么说,国标对树脂能充填进翡翠还是不敢下结论,尤其是充填入内部。作为一个行业以国家标准名义奠定的应该是科学标准,称得上科学的标准,势必要有严谨的过程,也一定要有可靠的实验证据。但是,这个2010标准,经得起推敲吗?树脂能够进入到翡翠内部多少毫米,有数据吗?没有。表面沟渠纹被认为是让树脂进入内部而开创的通道,这类沟渠纹的性质了解吗?不了解。如果是通道,你在表面看到了沟渠纹,与表面呈90度的断面(内部)看到了沟渠纹吗?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的话,内部结构受破坏,却又从何说起?光谱测定翡翠内部的有机物,无非的一种假设。如果测到有树脂,而且是反复验证的话,那不写进干嘛?不写树脂,又不能圆“处理”之说,最后,只能将错就错地写上蜡,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权宜之计。正好,蜡又是在表面确实存在。欧阳秋眉的说法非常肯定,经酸碱处理的翡翠已经变成粉玉,(非常松脆的,密度,硬度都大幅度改变的了一种物质),那么,蜡能不能恢复被改变的密度和硬度?蜡能否将一种变了性的物质变回到原始的状态?这些,国标都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姑且不论权宜之计的合理性如何,至少,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树脂充填说是国标不认可的,是充填学说派内部的一种分化。国标没认可树脂,以光谱测树脂的行为,关起门来试验无可厚非,或许,推翻以蜡峰当树脂峰的荒唐定义可行,而硬要测出个树脂峰当结论,则需要三思。
先不忙说一种假设的寿终正寝,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假设,不能筑起固若金汤的防线。假设,不堪一击。
在本帖第四页,笔者请大家牢牢记住处理翡翠的几个关键点,请复读:
也是在欧阳秋眉的著作里P243,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做B货、B+C货的步骤。请读者牢牢记住其中的关键点:--------,2、浸酸除脏,用1:1浓硝酸和浓盐酸,80度煲20天,其中还可能换酸。3、泡高士碱变疏松以便树脂灌入孔隙,慢火炖一个月,其中两三天换一次水,直到变成粉玉。----------,5、加热150度,除水分。6、抽真空,以便树脂进入。
本段提示:这些观点是欧阳秋眉据说加想象,没有实践。在描述为便于树脂的进入,只想到将致密的矿石变成粉玉,而不解释粉玉是否能变回到坚硬的玻璃体!!在同一本著作里的P236,却描述了玻璃种染色效果好,是极度矛盾的。再有,树脂进入多少深度,避而不谈,这无疑为无据判假打开了无限的空间,常识告诉我们,异物侵入矿石的内部深度,并非想象的随心所欲。
& 也许会有人认为,国标没写,不等于不存在树脂充填。好,我们继续分析,在树脂充填的学说上再压上一根稻草。
也许会有人认为,国标没写,不等于不存在树脂充填。好,我们继续分析,在树脂充填的学说上再压上一根稻草。
&&先说国标的“红外光谱中蜡峰异常”。
&一般人不知道这蜡对翡翠起什么作用。如果说蜡能改善翡翠的颜色和透明度,笔者不敢苟同。但是,“红外光谱蜡峰异常”
倒是事实。
&在翡翠加工最有代表性的玉都阳美,你就会看到,翡翠加工中,雕刻、打磨的工厂,都不准备蜡。只有抛光的工厂,会备有蜡,并实施“炖蜡”这一最后的工序。这道工序,正是为美化翡翠的表面光泽度而设,但不是为改善颜色和透明度而设。
&炖蜡工艺,其实由来已久。在收藏老翡翠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翡翠表面有蜡的痕迹。给翡翠上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加工手段。翡翠加工行业,代代相传,沿袭了这个古老的方法。
&前述的“有一些极端的例子,倒是让这些昂贵设备的“特殊作用”在另一个侧面的到“价值体现”,例有商家被告知炖蜡过量没能通过后,回家洗去过量的蜡后,便顺利通过了”,厂家明知上蜡过量不宜,但是,翡翠表面的裂纹,也就是被说成“沟渠纹”的缺陷,需要厚蜡掩盖。
&说到底,蜡的作用仅此而已,改善颜色和透明度的说法,是未经思考的说法。
&为什么钻石,红宝石等高级的宝石不需要上蜡?因为,钻石、红宝石的结构,不产生沟渠纹,也就不需要上蜡。谁敢说,钻石、红宝石上蜡后,颜色,透明度会更好?
&真实的答案是:鉴于翡翠的结构特性,上蜡仅仅是一种弥补翡翠自身缺陷的手段而已。
炖蜡是为改善翡翠的表面光泽度而设,不是说翡翠的表面盖上一层蜡就会漂亮。高档翡翠的光泽,表现的是一种“刚性”,与当下和田玉流行的“油性”大相径庭。和田玉表面盖上一层蜡的话,或许还有接近油性的感觉,翡翠刚性的表面盖上一层蜡的话,只会降低其本身的美观度。翡翠表面需要上蜡,只是要求恰到好处。即只能填缝,不能盖面。世界上任何一块翡翠都会有“沟渠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打磨、抛光工艺技术的或高或低,在表面留下的沟渠纹会或多以及或少。在细微的缝隙中,填上微量的蜡,使原本产生衍射光的缝隙消失,变成了产生镜面反射光的平整表面。翡翠没有沟、坑的话,由自然平整的表面产生的光学效应最理想,最“刚性”,但翡翠的结构特征决定了翡翠的沟坑是难以避免的。炖蜡填沟坑,只能对付细微之处,沟渠纹变大的话,靠蜡填缝已经无济于事,炖蜡也随之失去意义。不理解这个道理,蜡填得越多,离翡翠的真实面目越远。蜡填缝改善的只是表面光泽,决不能改善颜色和透明度。
王春云博士是地矿学中学历最高的,我读过他的一些文章,认为他在理论上的造诣很高,如果能结合实际听一听不同的声音,就会如虎添翼,更早出成绩。如果还是局限于光谱,无异于画地为牢。
炖蜡是为美化翡翠的表面光泽度而设,不是说翡翠的表面盖上一层蜡就会漂亮。高档翡翠的光泽,表现的是一种“刚性”,与当下和田玉流行的“油性”大相径庭。和田玉表面盖上一层蜡的话,或许还有接近油性的感觉,翡翠刚性的表面盖上一层蜡的话,只会降低其本身的美观度。翡翠表面需要上蜡,只是要求恰到好处。即只能填缝,不能盖面。世界上任何一块翡翠都会有“沟渠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打磨、抛光工艺技术的或高或低,在表面留下的沟渠纹会或多及或少。在细微的缝隙中,填上微量的蜡,使原本产生衍射光的缝隙消失,变成了产生镜面反射光的平整表面。沟渠纹变大的话,靠蜡填缝已经无济于事,炖蜡也随之失去意义。不理解这个道理,蜡填得越多,离翡翠的真实面目越远,美观成无稽之谈,改善颜色和透明度更是无稽之谈。
我听姚政主任讲起王春云,知道王春云先生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专业人士,特别听到姚政主任的一段话,甚感高兴。他问王春云先生-:-------强酸强碱处理后的翡翠,比重变轻,能不能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王回答:不可能恢复,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这个问题正是我想强调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听姚政主任讲起王春云,知道王春云先生是个认真做学问的专业人士,特别听到姚政主任的一段话,甚感高兴。他问王春云先生-:-------强酸强碱处理后的翡翠,比重变轻,能不能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王回答:不可能恢复,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这个问题正是我想强调的一个主要问题。
对于翡翠检测到有环氧树胶的问题.我和幸哥(幸永阁)近段时间一直和王春云博士在争论探讨的问题.王博士的理念上有检测到环氧树胶那怕你的老翡翠最好也归纳到B货.
探针对老翡翠纳吕辉石的成份图峰图一直走得很好.但探针探到有外来物图峰偏高时.王博士归纳为环氧树胶就归纳到B货了...哈哈.
要相信科学,机器给出的数据是事实
但人在处理数据上就很死板...
大家都怕负有责任.
---------------------
大家都怕负有责任。--------这点是靠薪水过日子的人一个短板,情有可原。但这也决定了难有突破。
对于翡翠检测到有环氧树胶的问题.我和幸哥(幸永阁)近段时间一直和王春云博士在争论探讨的问题.王博士的理念上有检测到环氧树胶那怕你的老翡翠最好也归纳到B货.
探针对老翡翠纳吕辉石的成份图峰图一直走得很好.但探针探到有外来物图峰偏高时.王博士归纳为环氧树胶就归纳到B货了...哈哈.
机器检测要相信科学.机器给出的数控是事实
但人在处理数据上就很死板...
大家都怕负有责任......
清水版主讲到王春云博士的理念,是个重要的问题。
我看过王春云先生关于光谱峰值起翘至3100附近的判决结果,和显微图像判决结果,在此,暂时不展开评论,保留一下意见。至少,王春云先生敢于质疑国标,敢于颠覆鉴定机构的权威,对此表示尊敬。证明路上的具体问题,是可以慢慢说清的。
除了上蜡,还有没有树脂这回事?国标中的“红外光谱中蜡峰异常。”如何来理解?
蜡峰异常是否就是B\B+C翡翠?
专业人士王春云先生已经公开过他的测试结果。他测到2900附近的峰值为蜡的峰值。与多家鉴定机构的混账判决成鲜明的对立。也就是说,以蜡的峰值数据判翡翠为假,是错误的结论。
“香港的证书附了红外图谱,但他们完全不懂解释,因为那仅是石蜡的有机峰谱。”
“商检机构的红外光谱仪测定:
&普遍精度不够,无法区分石蜡、油脂和树脂
&技术不成熟,整体测试远不及微区定点定位测试准确
人员素质很低,眼力不够,知识不够,无法区分;
国标糊涂,测出有机峰,即判定为B货”
王春云先生的话,给了大家一个概念,以往唯鉴定机构为权威的翡翠鉴定行业,是一个仅限于外表光鲜的行业。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地矿学专家以及地矿学高等学府的学子们如何面对的问题。就眼下的现实而言,至少可以说明,将上蜡判为假,是很多鉴定机构的约定俗成、普遍做派。务必赶快纠正。如果说,3100附近树脂的峰值被屡屡准确测定,或许还有争辩的余地,或者早就被写入国标了。为树脂这个伪命题至今仍在支支吾吾,实在匪夷所思。如果偶尔发现3100的峰值,则需要考虑误读的因素。在此,必须要提醒的是,测试前的清洗干净是个很关键的点,尤其是运用反射光测试的场合,数据全取自于表面,不采用超声波清洗的话,断然不能彻底去除表面的污垢,不能避免误读。王春云先生展示的是一个实验结果,带出的是一个行业的垄断现象,很多冤假错案,只因为有蜡,却被强行套上“树脂”处理这个莫须有的罪名。真相开始被知晓。
值得注意的是:
一旦科学和政治流氓相结合,谬误的“结论”也就成为了天经地义的“真理'l了。
未完,继续:
红外光谱中蜡峰异常,这几个文字,已经没有意义,应该从国标中删除。王春云先生用光谱区分了蜡和树脂的不同,这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对光谱的误读,用光谱的正读来纠错,还是挺合适的。但是,问题的主面并不是由于光谱的测定才开出证书。以前面笔者出具的三张证书为例,就没有光谱鉴定的影子。(请注意区别可见光吸收测试非红外光谱测试)。作出错误决定的其实是对放大检查项目中初检和复检的错误解读。
鉴定机构的第一道关用的10倍放大镜,当然这是很初级的水平。10倍或者20倍的玩意儿,用于鉴定翡翠只能是毛估估看看表面有无纹线。至于有什么纹,这样的倍数是看不清翡翠表面纹线的实质性问题的。不过,鉴定人员的心里已经根植着B、B+C的概念,一旦看见有纹,姑且先入为主来个初检归类,方便后面40倍体视镜复检定调。也许初检归类在机构内部很重要,可以让以后所有项目的鉴定同事们。有一个对号入座的概念。除了这个作用外,这第一道镜检关就是个摆设,对决定翡翠的真假毫无作用。第一关是误读走出的第一步。因为,连后面的40倍体视镜尚且不能看清楚关键的细节,你小小的10倍放大镜又能看见什么?
鉴定机构用40倍体视镜决定翡翠的处理与否,才是问题的中心点。
笔者对翡翠表面的沟渠纹以及循沟渠纹对翡翠内部的结构做过很多年的观察,发现沟渠纹是物理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化学作用的产物,。界定属于物理作用或是属于化学作用,对于最终结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以欧阳秋眉为代表的学说,描绘的是一幅强酸强碱烧煮,直至成粉玉的场景。无疑,真是那样的话,所产生的纹则要归属于化学作用。如果,真是化学作用下产生的沟渠纹,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模样?创立处理学说的人没有说,跟着模仿那种学说的人也没有说,是忽略了吗?还是没必要说?都不是。因为,10倍、40倍的分辨率所限,不能够看清沟渠纹的细节。什么模样当然就不知道了。
我们先来分析化学作用的可能性。
一、如果是化学作用的话,硬度会变化,变成欧阳秋眉所说的“粉玉”,矿物结构的松散度是可想而知的。切割、雕琢、打磨、抛光,所有加工过程中的受力之处,将会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崩落的状态,决不能保持翡翠本身固有的硬度而留下锐利的边角以及表面。于是,就产生了第一个对立关系:如果化学处理,硬度就不够,如果硬度不变的话,就不是化学处理。
二、如果是化学作用的话,比重会变化,去杂化将会使原先3.33左右的比重急剧减小,而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广州地质所地矿学博士王春云也承认这点。于是就产生第二个对立关系:如果化学处理,比重就不够,如果比重不变,就不是化学处理。
三、化学去杂化能把矿石深部的金属离子去除的话,那矿石表面的金属离子必然不能幸免而得以保留。谁能知道,翡翠的整体结构中布满着肉眼看不见的金色包裹体(金云母),这种包裹体的娇贵程度远大于一般的杂质金属离子。也就是说,决不会发生一块翡翠在内部洗净的同时,外表依旧保留娇贵的包裹体。这样,就产生第三个对立关系:化学处理能清洗内部,就必然先清洗外部,而外部没有处理痕迹,就必然未清洗内部。
四、化学作用下的沟渠纹,金属离子将被清除干净,也不会有金光闪闪的包裹体。这样,第四个对立关系:有金光闪闪包裹体,就不存在化学作用的沟渠纹。
五、如果是化学作用的话,沟渠纹的边角是糜棱状的,不可能有锐度。第五个对立关系:化学处理的沟渠纹没有锐度,边角有锐度的槽线就不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的分析对比,A货变B货的原因真相大白。从以上对立关系的分析可以知道,当比重、硬度、包裹体这些特征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是天然翡翠矿物体未受化学处理的可靠证据,在此前提下,翡翠表面的沟坑槽线无论有多深多宽,都不能和化学处理挂钩。很多鉴定机构的错误结论,到此该作一个深刻的反省。诸如B货,B+C货的跨世纪谎言,该有一个了断了。
有鉴于此,国标中放大检查的定义,应该要修改。鉴定机构的技术手段应该要规范统一。鉴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应该要有严格的约束。
本帖最后由 y窑于
11:08 编辑
y窑 发表于
通过对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的分析对比,A货变B货的原因真相大白。笼罩在真相周围的迷雾烟消云散。当沟渠 ...
补充图片,
(72.66 KB, 下载次数: 16)
09:1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这是全绿色的翡翠,内部结构并不是全绿,由三种主要物质表现为三大主色:白色的、绿色的、金黄色的,这样的 ...
(69.25 KB, 下载次数:
09:0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翡翠全身布满这样金光闪闪的混生包裹体。
(76.1 KB, 下载次数: 21)
09: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全绿色翡翠的内部结构的三大色构成是交织混生,不能被人为改变
(64.5 KB, 下载次数: 19)
09:2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全绿色翡翠,全身布满不易看见的细小的点状包裹体,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放大倍数较小时,包裹体色泽看似 ...
(41.93 KB, 下载次数: 18)
09:4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表面的沟坑边缘,呈现的是一种物理作用的崩口。倍数不大时,不容易看清
(78.09 KB, 下载次数: 17)
09:5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表面沟坑逐步放大可以看得更明白。
(61.53 KB, 下载次数: 19)
09:5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由表及里,点状的包裹体密集排列,构成的是随机的网状形态。是沟渠纹的萌芽。 ... ... ... ... ... ... ...
(83.58 KB, 下载次数: 5)
10: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层层叠叠的点状包裹体低倍时显白色,高倍时显金黄色。
(48.63 KB, 下载次数: 24)
10: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沟坑的边缘,有明显的锐利感,化学腐蚀的话,会呈糜棱状。
KB, 下载次数: 17)
10:1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放大的沟坑纹是浅表状,边缘锐利,沟槽里布满闪闪发光的颗粒
(94.42 KB, 下载次数: 18)
10:1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点状包裹体由点成线,由线成面,金光闪闪
(265.04 KB, 下载次数: 18)
10:2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沟坑边缘的锐度,是物理作用下的崩口,否定化学作用。
(249.94 KB, 下载次数: 12)
10:2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边缘锐度让人想起荒唐的粉玉说
(134.14 KB, 下载次数: 18)
10:2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除了点状外,片状更容易出现崩口,抛光前,这种样子在工厂很容易见到。
(191 KB, 下载次数: 18)
10:3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由点状连成的网状在粗放加工时,就会是沟渠纹。
(189.3 KB, 下载次数: 17)
10:4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沟坑边缘锐利,坑内包裹体全在,没有化学侵入的痕迹。
(73.96 KB, 下载次数: 0)
10:4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全绿色翡翠若是染色,绿色如何进入这白色通道?
(100.64 KB, 下载次数: 21)
10:5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翡翠从里到外的断面都是这样的包裹体说染色不合逻辑。
(98.23 KB, 下载次数: 10)
10:5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有点形成面,片状的包裹体更会崩口脱落。
(107.86 KB, 下载次数: 19)
11:0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镶嵌交织结构是形成沟渠纹的隐患,也是翡翠无法改变的特性。
貨翡翠緣何變B貨
&&&&&字號&&&&
歡迎發表評論日08:19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姚政 田榮倫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在藝術品價格普漲的背景下,翡翠制品正成為收藏投資領域下一個熱土。近段時間以來,翡翠市場天價頻現,一串37顆珠無一絲雜質的翡翠項鏈,標價2億元;一塊重達3000公斤的翡翠原石喊價達到10億元,翡翠制品再次上演“瘋狂的石頭”現實版。不僅如此,市場上魚龍混雜,一些偽產品也開始粉墨登場,甚至出現“一堆爛石頭處理後賣到8萬元”這種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收藏越來越平民化的今天,如何確保我們的收藏更有價值?有必要讓民眾知道。
  清代翡翠精品
  慘遭“降級”
  翡翠又稱緬甸玉,顧名思義原產地為緬甸。雖然最早在周朝就有記載,在宋代的宮廷之中也藏有實物,但真正具有商業價值和市場,還是到了清乾隆以後。乾隆以前,中國絕大多數人還不知翡翠為何物,在雲南緬甸一帶雖有人佩戴翡翠,但價值不高,加工制作的人也很少,工藝粗糙簡單。
  翡翠按照其成色劃分為三類,即A貨、B貨和C貨。A貨,一般是指未經任何人工處理的翡翠,玉質會更加潤澤。B貨翡翠是指將質量欠佳的天然翡翠用酸液浸泡,使之去臟、去黃,並進行註膠處理後使色澤得到提高。C貨翡翠是在原本沒有顏色的翡翠上人為註色,屬於假貨。B貨、C貨翡翠一般都模仿A貨翡翠,但與A貨價值有著天壤之別。
  然而,令翡翠藏家頗為困惑的是,流傳可考的清代翡翠在現代儀器的檢測下,99%會顯示出是B貨。為此,中收協玉委會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讓全國50名收藏清代翡翠的會員,各拿一件翡翠飾品,先找當地開翡翠店的老板鑒定,結果94%是A貨,然後再找科學儀器檢測,結果98%是B貨(筆者曾向有關部門建議,檢測首都博物館收藏的清代大太監李蓮英的翡翠扳指)。這一巨大的反差,有些民間藏家認為,可能因為翡翠的主要成分是鐵、鉻、錳等,這些成分隨著時間推移會弱化。發生品類變化的多是出土翡翠。清朝至今300多年歷史,一塊玉可能輾轉很多人之手,被沁過,因此鑒定結果可能只能是B貨。
  現代翡翠戴三年
  A貨也變B貨
  品類變化並非出土的清代翡翠專有,現代翡翠經過若幹時間的佩戴,再檢測同樣也會出現A貨變B貨的情況。此前有媒體報道,陳女士在玉器商店買下一只翡翠手鐲,買前特意請一家國家級寶玉石檢測權威機構做出等級鑒定,結論為翡翠手鐲是“天然A貨”。三年之後,陳女士將手鐲拿到一家珠寶店寄售,不料珠寶店委托同一家檢測中心重新鑒定後,結論為這只翡翠手鐲是“經人工處理後的B貨”,並非“天然A貨”。陳女士因此將檢測中心告上法院,認定是檢測中心的失誤造成自己經濟損失,要求賠償2萬元。
  對此事件檢測中心辯稱,陳女士購買手鐲後時隔三年多拿出來寄賣,其存在“偷梁換柱”的信用問題。其實,兩次鑒定結果天差地別的原因就在於,翡翠經每天佩戴接觸人體汗液,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接觸到香皂等日用化學品的侵蝕,化學試劑和汗水都會“沁”入翡翠,由此造成買的時候鑒定為A貨,可等到想出手的時候已經淪為B貨。行內有俗語“色差一等,價差十倍”。此類例子甚多,唐山藏家焦某也碰到過上述情況,反映到中收協玉委會。
  拋光不當變B貨
  翡翠A貨變B貨還有第三種可能。有一藏家曾親赴雲南,重金購回翡翠原礦,經一番打磨加工之後,檢測成品居然也變成了B貨,這多為拋光中使用的金剛砂中有化學成分所致。而這很有可能影響到翡翠鑒定的結果。
  以上三種現象令人費解,翡翠A貨就是A貨,A貨不可能也不應該變B貨,那麽為什麽以上三種A貨翡翠一過機就變B貨了呢?實際上檢測標準出了問題。
  目前我國判斷翡翠等級的國家標準,並沒有將外界影響因素考慮在內。翡翠飾品和擺件經過長期把玩,受各種“沁”是必然的,成分早已發生變化,如果還按原礦成分標準進行衡量,自然發生分歧。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上等翡翠原料已近枯竭。由於其不可再生性,市場對翡翠的升值空間向來不予質疑。從2000年到2009年,翡翠價格平均每年漲幅約為18%,2010年以來,翡翠制品的價格整體漲幅已經超過30%,一些頂級翡翠的價格漲幅更高,翡翠制品的銷量也比往年同期增長了三成以上。一般來說,“種”、“色”、“水”俱佳的翡翠精品,其保值升值空間更不容小覷,這種升值速度遠不是銀行幾番加息能夠比擬的。然而,由於目前鑒定標準的局限性,判斷翡翠的好與壞並非易事,翡翠在市場中變現也很困難,因此,盡快完善翡翠鑒定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成為這一行業未來首要解決的問題。否則翡翠市場將一片混亂,官司不斷。
  翡翠不是投資保值的好渠道
  縱觀藝術品收藏市場,先是中國書畫大幅上漲,緊隨著的是明清官窯瓷器。可以說,翡翠行情上漲較晚,主要原因是前期並沒有炒作資金介入。很多買畫、古董或玉料的人都是為了升值之後轉手賣掉,而買翡翠更多是自己佩戴、收藏,或送禮,起初幾乎沒有人是為了升值後賣掉換錢而買翡翠。而更客觀的因素是,翡翠的變現渠道異常狹窄,且風險過大。
  另外,翡翠的價格不像黃金白銀一樣有據可依,價值多少通常是買賣雙方的一種心理價位,價值評估存在不確定性。要找到可靠的購買渠道,而證書並不是惟一的價值證明。因此越是市場火爆的時候,越應該冷靜。應該先多學習翡翠的收藏知識,多看多比較,再購買。
  “賭石”輸的永遠是買家
  翡翠原石被開采後都包裹著一層風化皮,其質量需要切割打開以後才能知道。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儀器可以透過這層外殼判斷出其內在是良玉還是廢料,因此就增加了人們對“賭石”的好奇,但這種交易風險極大。所謂“十賭九輸”,贏的永遠是做局的人。但很多人寧願相信一件幾萬元的玉石原料可能瞬間使其身價變成千萬甚至上億。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投資者真要介入玉石買賣,應從小做到大,先從末端零售做起,積累專業的知識。如果一開始就從賭石做起,往往會輸得很慘,與其一擲萬金盲目賭石,不如量力而行。
  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委員會主任
  田榮倫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地礦高級工程師
清代翡翠首先扣住密度3.33g/cm3,观察有无老坑絮结构,放大观察表面有无规律性网裂(这要当心哟),至于折射率原理,大家要弄清是怎么回事儿:是真空光速/介质光速!sinN/sin
n=1.66。大家要知道机器是个呆板的机器,但也是忠诚的。问题是现代检测进了误区。我们看分母n要非常完整,完整到您显微放大也几乎看不见。n表征近完美完整到丝米级,才可以达得到,否则就会出现n-n1介质阻滞层光速。检测翡翠折射率是任找-个区,点一点折射油,称点测。正好而且大多会遇上翡翠微微风化的肉眼见不到处,就达不到1.66。从理论上sinN/sin
n=1.66但sinN/sin
n-n1就不等1.66。于是比仪器还傻的人,就喊染色。非天然。我们继续再分析:翡翠是喜玛拉雅地球上最大造山运动构造带的玉矿脉,是多元素集合体,结构是纤簇极微晶状,翡含铁微元素,翠含铬微元素,在地球迭叠造山运动中,受极为超强高压作用,请各位看官注意是低温,有超强的不规则周期的蠕劫,产生超强挤压性摩杈,有镜面效应,我们称昆翅翼,从昆翅效应看,从微观原结构有大有小,有集中,有团簇状,有些依稀迎光摇动可见,结构最致密细腻则是莹光效应。什么是莹光效应?光学特征对应物质结构唯一性原理,光的入射,反射,折射,衍射,漫射,透射在某个频率域横座标域内,十分柔和的翡翠老坑莹光。这也许较多看官不甚理解,我们就举个例也许可以加深理解:咱们见过野生珍珠,也见过养殖珍珠,这个区别是新坑与老坑区别更是莹光效应的一个比喻性注解。当您懂得这些后,就不必郁闷了。我们研究软玉风化理论,经常在中华古玉版研究,我们可以提出的观点之-是:
以和田玉为例子料从母体出来几-1--2百万年,赋存环境较单一,风化作用颇弱,最多沁点很薄的皮色。而古玉最早过万年,最少才几百年,风化尤其显现(大多数),这是软玉呀!软玉是高温高压成矿产物。我们可见大自然风化作用的不同环境作用了。而翡翠是高压低温,很容易微结构风化降解。硬玉抗风化降解能力&&软玉抗风化降解能力,100---200年甚至小于100年的翡翠在表层因成矿微结构不均匀处风化降解,产生极细微肉眼难辨的微节理裂隙,这与高温使玉体疏松膨胀高压釜染色产生,又充环氧树脂或高分子材料不-样。压蜡是种工艺,有机质染色常是很老的工艺,无机染色是较新工艺,但无缝鸡旦和有缝鸡旦,天然缝和高温膨胀缝是不一样。无缝则染剂不能如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这个神话。关于强酸蚀去翡翠原结构物质,又经高压釜充液态胶性---然后固化又抛光。这样翡翠密度3.33g/cm3会打很大折扣,同时日久会龟裂。染色剂也会变色。关于王春云博士置疑单-僵化仪器检测标准,并采用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检查,是迈向客观科学公正的里程碑。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对物质成份和结构分布,对是否富集较大量非翡翠原生物质有无可辨驳的科学依据。
清代翡翠越戴越品质上升探源:
1体温加速物体运动,这是肉眼看不见的晶格运动,恢复玉性,接近盘玉原理。
2与肌肤摩擦使极微风化表层被抛光。(这不是古代治玉的兽皮抛光哟)。
3这也是渐变过程。
4天然结构的回归。
人工美化B,或B+C会变色原理:
1染色剂氧化蜕变。
2有机质染剂色不正毫无色根,但退色或变色较慢,咱先扣住帝王色,正阳色,....正不正对不对。
3无机质染剂,氧化蜕变快。
4充胶是高压釜高温接近临界温度270度由液体充入后冷凝成固态,日久会产生几乎肉眼可辨的龟裂纹。
清代非常流行翡翠作品,到民国也是,可以说99.9%在民间,博物馆很少有,李莲英板指与和坤的羽领管在博物馆,还有是极少数............................是存世量的九牛-毛。
据资料记载清早期吴三桂完全畅通缅甸翡翠之路后,到民国初期价格上升1000多倍。
1与物价指数有关。
2与老佛爷慈僖喜欢有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翡翠手镯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