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中兰州战役评价级将领最厉害的是谁

揭秘:辽沈战役中阵亡的解放军最高级将领是谁

  陈晓楠:第5师发明的交通壕战法深得林彪的赞赏,他及时电令各纵队大力推广交通壕,后来扫除锦州城下的火力点的时候,守军的炮火对交通壕束手无策,当然林彪为了攻锦州还有更多的杀手锏。
  路水印(东北野战军炮纵一师二十六团连长):从总量上来讲国民党的炮不比咱们少,但是每一次打仗呢我们都是多于它不是几倍的问题,几十倍,甚至于上百倍。
  记者:我们是把所有的炮都集中起来,他是分散的。
  路水印:我们是集中使用的,他们就是守点嘛,我们只要说哪里,就是全部弄上去。
  刘光涛(原东北野战军三纵八师政委):两个司令,炮兵司令和步兵司令还有我们都在一起商量,最后纵队司令韩先楚定下来了,叫炮兵不要打城墙的上边,打城墙的中间,他想的招,打这个城墙的中间,打中间以后城墙上边就垮下来了,垮下来一边往那边倒,一边往这面倒,这样部队就可以爬上去,也可以斜坡下去。
  解说:10月1日晨在几百门大炮的轰击后,隐蔽在交通沟里的解放军战士一跃而起,顺着炮火的出破口杀入义县城内。就在将士们为了突破义县城防欢欣鼓舞时,不幸的消息传来了,司令员朱瑞在战斗结束后到城边观察情况时踩中了一颗地雷,不幸牺牲,这名毕业于莫斯科克拉尔炮兵军官学校的高材生成为了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中共方面阵亡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朱瑞的牺牲令毛泽东十分痛惜,并对高层指挥官的安全问题甚为担心,在10月6日发给林彪等人的电报中,他这样写道,你们到锦州附近指挥甚好,但你们不应距城太近,应在较远之处以电话能联络各城兵团为妥,务求保障安全。自从1946年四平保卫战之后,林彪基本上是依靠地图和电报指挥作战的,很少亲自勘查地形,但这一战非同寻常,林彪无暇顾及毛泽东的爱将之情,到达邙牛囤的第二天,便徒步登上400多米高的帽儿山顶,这里可以将整个锦州城尽收眼底,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他和罗荣桓、刘亚楼等人开始了攻锦的最后部署。




刘伯承、粟裕、毛泽东、朱德;汤恩伯、白崇禧。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

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

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

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后,又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导性文件,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困难,因为每只野战军都有自己的辉煌战绩和光荣历史 ,首先说林彪的四野。 日本投降后,苏联军队控制着东北全境,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都在忙着接受日军的投降,“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始于河北宛平卢沟桥,终于湘西芷江七里桥。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受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冈村宁次派遣,代表日军飞抵芷江缴械投降。在芷江受降后,日本大本营于9月3日通...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困难,因为每只野战军都有自己的辉煌战绩和光荣历史 ,首先说林彪的四野。 日本投降后,苏联军队控制着东北全境,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都在忙着接受日军的投降,“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中国人民八年抗日战争,始于河北宛平卢沟桥,终于湘西芷江七里桥。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受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冈村宁次派遣,代表日军飞抵芷江缴械投降。在芷江受降后,日本大本营于9月3日通令各地日军投降,我国分16个降区101处接受日军缴械投降,国民党的部队都分布在受降区内,东北全境基本上没有国民党军队,当时因东北被苏联控制区,是国民政府在全国唯一没设受降的地方,而当时在苏北的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将军及时地发现东北地区的空虚,立即向中央打电报建议中共派部队和军事指挥人员进入东北,中央军委就决定将山东的八路军、苏北的新四军和华北的部队迅速派往东北,高级将领和党的高级领导林彪、罗荣桓、黄克诚、陈云、高岗等随即进关,当时相继有十几万部队分别从山东苏北乘船进入辽宁大连,华北的部队由山海关进关,而原来隶属刘邓的部队也抽调了一大批开进关外。在东北期间,林彪和陈云面临的困难比较多,没枪、没粮食、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多次艰苦的交涉,苏联红军将缴获的日军武器物资交给了林彪。在根据地开始土改,吸收大批农民参军,再加上几次较大的战役结束后,迅速补充了一大部投降的国民的军队士兵,部队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由原来的十几万发展到百万,经历“辽沈”“平津”两个战役后成为四个野战军中兵力最多,武器装备最好的一支。黄永胜在结束“辽沈战役”后曾经说到:凭四野的部队就能解放全中国了。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将军就是攻克沈阳时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如果没有当时的总部机关和中原、山东、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十几万人马和大批军事、政治干部进关和苏联红军提供的武器装备,林彪发展壮大是相当困难的。而当时的中原野战军在经历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因战斗任务多,所处的条件异常艰苦,甚至在冬天没有棉衣穿,战斗减员太多,所以兵力比较少,可以这么说,在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当中,129师后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处于中原腹地,也是国民党重点防御重地,战斗任务最多,条件最艰苦,但有“战神”之称的刘伯承元帅凭自己的大智大勇在与敌人战斗、周旋中不断壮大,最终发展到一支钢铁之师。最后和粟裕将军共同指挥“淮海战役”60万战胜80万,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化。在华东的新四军被抽调大批兵力后,在粟裕将军指挥下,迅速壮大,粟裕指挥黄桥决战震撼苏北、七战七捷消灭的敌人比自己的总兵力都多、孟良崮战役将国民党的御林军最精锐的74师全歼、半个月内攻克济南,生俘国军名将王耀武.且是解放军内部最早提出“淮海战役”设想的高级将领,在这一大胆设想付诸实施后,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组织了这一被斯大林称为“奇迹”的决定性战役,在此后摧枯拉朽般的渡江战役中,粟裕再次成总前委的主角。指挥华野配合中野打过长江,这些战役无不紧紧地与粟裕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常胜将军”的殊荣。具体来讲,华东野战军一系列的战役都是由粟裕大将做出作战计划并具体指挥的,在陈毅没离开华野到中野之前,陈毅曾经建议军委华野的作战由粟裕多下决心.可见陈毅对粟裕的军事才华的认同和佩服.而一野的前身是西北彭德怀指挥的部队,在总兵力只有两万人的情况下和胡宗南的十几万人马周旋,打响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役消灭李纪云.后来收复延安,最后解放整个大西北到新疆.相对来讲,华北野战军负担任务轻一些,解放了石家庄,攻克太原.,二野、三野组织实施的渡江战役规模丝毫不亚于“淮海”渡江后,各个野战军担负任务不同,二野是剑指大西南,三野是直逼东南沿海,四野是解放两广,一野进军大西北,华北战斗在华北前线。若论兵力和武器装备当然是四野,论面临的困难和战斗任务二野比较多,三野人员比四野少比二野多,解放战争中战斗任务频繁,一野进军大西北,粮食,车辆都比较困难,但他们徒步穿越了茫茫戈壁,一直到新疆,华北部队相对困难少一点。论哪只野战军最厉害真实不好说,各有千秋,各有特点,哪支部队都有自己的辉煌战绩和光荣历史。哪只野战军消灭敌人最多当然是四野、二野、三野、一野和华北部队。在抗日战争中,129师担负任务最多,消灭日军也是最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战役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