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的齐国,除了将军还有陈光将军该授什么军衔衔?了

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
【摘要】:赏赐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学界对此鲜有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其他小国为研究对象,并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赏赐思想。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赏赐。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赏赐内容以土地为主,也包括兵器、车马、衣服;赏赐对象以诸侯国君为主,表现出明显的重同姓轻异姓的特点;天子的赏赐一方面是奖励军功,另一方面则是渴望这些霸主国永久的保护。大规模的土地赏赐导致王畿缩小、王室贫困,诸侯日益坐大,进入恶性循环。
第二章春秋时期晋国的赏赐。晋国的赏赐规模可谓登峰造极,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有功贵族为主要对象的赏赐,使得这些军功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迅猛增长,终于成为晋国公室政治的离心力量,导致三家分晋的悲惨结局。同时,晋国也很重视对于普通贵族、庶人以及其他诸侯国的赏赐,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赏赐。春秋时期,齐国的赏赐内容是十分丰厚的,包括大量的土地、食物、衣服、车马、建材等等,并且获得的土地可以世袭;齐国赏赐范围之宽泛可当诸国之首,包括功臣、庶人、女性等等,在赏赐时,羁旅之臣具有优先权,特别是齐桓公时期,对外赏赐涉及各个诸侯国,景公时甚至对无功者滥赏。进入战国时期,齐国沿袭了赏赐范围广泛的特点,当各国将军功赏赐置于榜首时,齐国却异乎寻常地忽略军功赏赐,甚至没有建立明确的军功赏赐制度,取而代之,对文人学者的赏赐最为丰厚,这在其他诸侯国实属罕事。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赏赐。春秋时期,楚国对于赏赐的控制最为严格,赏赐内容微薄,赏赐对象严格控制为同姓贵族,并且,非有大功不能获得赏赐,正因如此,楚国公室始终把握着楚国的经济命脉。战国时期,与军功爵制相比,楚国最有特色的是封君制,楚国封君制实行最早,封君数量最多,封地领域最大,并且封君可世袭,终于导致封君积累实力、占山为王、左右朝政,随时可以代立为王。
第五章战国时期秦国的赏赐。秦国真正具备了大规模的赏赐、形成成熟的赏赐制度是进入战国时期,特别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后。首先,秦国制订了严格的军功爵制,极大地激发了将士的作战热情;其次,秦国实行了以军功大臣为主、以宗室贵族为辅、也包括了宠臣及游说之士的大规模的封君;最后,在秦国,往往赐物以奖励功劳,抑或普遍施惠以稳定君权。
第六章春秋战国时期其它诸侯国的赏赐。郑国在春秋初年就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赏赐制度;鲁国在赏赐活动中表现出明显尊礼守礼的特征;作为殷人后裔的宋国对于赏赐的重视与殷商时期一脉相承;卫国的赏赐内容丰富而且颇有寓意。战国时期,赵国对军功、事功、宗亲的赏赐绝不亚于秦、楚等大国;燕国于七雄中最为贫弱,然而赏赐内容较为丰厚,赏贤不赏亲,封君不可世袭,相比于齐、楚等国的宗亲封君是较为进步的。
第七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赏赐思想。《孙子兵法》提出依法行赏与法外行赏的灵活转换、依据赏赐判断敌情、赏赐厚与薄的辩证、厚赐间谍等观点,对于后代赏赐思想及军功赏赐制度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子》所反映的赏赐思想正是植根于春秋时期齐国的赏赐活动,又结合了战国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受到战国末年法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发展性。《商君书》蕴含着丰富的赏赐思想,提出“壹赏”的赏赐原则、赏赐重与轻的辩证、完备的军功爵制、如何处理赏与罚的关系,可以说是法家诸多作品中最为成熟的。《荀子》的赏赐思想虽然兼具儒、法两家的特点,但很明显,其“法”的部分带有鲜明的不彻底性。《韩非子》中关于赏赐的思想达到法、势、术的完美结合,以赏赐之术稳固赏赐之势,以赏赐之势执行赏赐之法,以赏赐之法行使赏赐之术和赏赐之势,这样的赏赐才能起到最大的鼓励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K225【目录】:
中文摘要4-6Abstract6-15绪论15-25 一、选题意义15-16 二、相关概念16-17 三、研究现状17-21 四、基本史料和研究方法21-25第一章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赏赐25-59 第一节 赏赐原因25-38
一、军功25-30
二、拉拢诸侯寻求保护30-31
三、尊循礼制31-32
四、以无力管辖之田赏赐诸侯32-36
五、亲亲为上,抑强扶弱36-38 第二节 赏赐内容38-53
一、土地38-40
二、兵器及武备40-42
三、车马与衣服42-47
四、礼器47-51
五、赐命51-53 第三节 赏赐所造成的影响53-59
一、以无力管辖之地赐人的恶劣影响53-55
二、王室衰弱55-56
三、诸侯拥地自大56-59第二章 春秋时期晋国的赏赐59-93 第一节 赏赐原因59-80
一、军功59-69
二、安抚贵族69-71
三、赢得民心71-72
四、战略考虑72-77
五、赏赐羁旅以吸引人才77-79
六、赏赐良医以奖励医治之功79-80
七、尊礼者受赏80 第二节 赏赐内容80-88
一、土地80-86
二、金石之乐86-88
三、食物88 第三节 赏赐所造成的影响88-93
一、对于军功贵族的赏赐是一把双刃剑89-90
二、对于普通贵族及庶人赏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90-91
三、赏赐羁旅的积极影响91-93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赏赐93-119 第一节 春秋时期齐国的赏赐93-107
一、赏赐原因93-100
二、赏赐内容100-102
三、赏赐所造成的影响102-107 第二节 战国时期薄弱的军功赏赐107-114
一、力度小107-109
二、原因109-113
三、影响113-114 第三节 战国时期丰厚的文人学者的赏赐114-119
一、尊贤重士与稷下学宫的创立114
二、封君114-115
三、赐爵115-116
四、财物116-117
五、影响117-119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赏赐119-145 第一节 春秋时期楚国的赏赐119-133
一、赏赐原因119-124
二、赏赐内容124-130
三、赏赐所造成的影响130-133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封君制133-145
一、战国封君制的普遍特点133-134
二、封君对象134-137
三、封君太众137-138
四、封地太重138-139
五、封君世袭与夺封139-141
六、易封141
七、封君权势与极度奢侈的生活141-142
八、封君泛滥的原因142-143
九、恶果143-145第五章 战国时期秦国的赏赐145-169 第一节 军功爵145-153
一、军功爵的制订与发展145-146
二、赐爵的原则146-149
三、军功爵带来的优厚待遇149-151
四、赐爵的程序151-153 第二节 封君制153-158
一、封君的主要对象153-157
二、主要特点157-158 第三节 财物158-162
一、钱币158-161
二、房屋园林161
三、车马、衣服、宝器161
四、酒肉、粮食161-162
五、普遍施惠162 第四节 深远的影响162-169
一、军功爵的激励作用162-163
二、军功爵对于建立新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积极作用163-164
三、军功爵对于后世的影响164-165
四、军功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165-166
五、封君的权势及危害166-167
六、对封君的控制167-169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其它诸侯国的赏赐169-203 第一节 郑国169-176
一、赏赐制度成熟169-171
二、赏赐内容171-172
三、赏赐原因172-175
四、赏赐所造成的影响175-176 第二节 鲁国176-180
一、赏赐制度成熟176-179
二、赏赐之礼的崩溃179-180 第三节 宋国180-184
一、赏赐制度成熟180-181
二、赏赐内容181-182
三、赏赐原因182-183
四、赏赐所造成的影响183-184 第四节 卫国184-190
一、赏赐内容184-186
二、赏赐所造成的影响186-189
三、赏赐制度不成熟189-190 第五节 赵国190-198
一、军功190-193
二、宗亲193-195
三、辩士195-198 第六节 燕国198-203
一、游士198-199
二、贤能199-200
三、军功200-201
四、刺客201-203第七章 典籍中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赏赐思想203-233 第一节 《孙子兵法》203-207
一、依法赏赐与法外之赏203-204
二、依据赏赐判断敌情204
三、厚赏与薄赏204-205
四、间谍赏赐为最厚205-207 第二节 《管子》207-213
一、赏赐的厚与薄207-208
二、论功行赏与依法赏赐208-210
三、奖赏农业210
四、奖赏老人210-211
五、赏赐卑贱211
六、赏赐小国211
七、素赏211-212
八、赏赐的集权212-213
九、避免频繁赏赐213 第三节《商君书》213-217
一、赏赐的重大作用213-214
二、壹赏214-215
三、重赏与轻赏215-216
四、赏罚的关系216-217 第四节 《荀子》217-221
一、儒家思想的成分217-218
二、法家思想的成分218-220
三、《荀子》赏赐思想的倾向220-221 第五节 《韩非子》221-233
一、赏赐之法221-222
二、赏赐之势222-224
三、赏赐之术224-229
四、法家赏赐思想的衍变229-233结语233-235参考文献235-24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43-245后记2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沁芳;[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勇;[D];南昌大学;2013年
李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云瀚;[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晁福林;[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黄南津;[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何长文;[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3期
晋安邦;;[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01期
吴高歌;[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李岩澍;[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李岩澍,申亮;[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宣兆琦;[J];东岳论丛;1997年06期
承桂萍;;[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学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谭黎明;[D];吉林大学;2006年
景红艳;[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王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赵晓斌;[D];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皓政;;[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徐文蕾;;[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朱锐泉;;[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姚颖;;[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孙其香;;[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王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孙启荣;[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吴树勤;杨学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张晓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石志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怀宇;朱华;;[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曹怀锋;陈磊;;[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郭洪伯;;[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郭洪伯;;[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陶兴华;;[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黎秀蓉;;[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赵靖;;[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吴凡明;;[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肖世孟;;[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一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凯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康德强;[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吕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邢培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刘宝春;[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马银华;[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郭胜利;[D];兰州大学;2010年
冯世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祝娇娇;[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胡叶娟;[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闻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郭伟婷;[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古家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秋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关学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于欧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鲁京京;[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寺田浩明;王亚新;;[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衣保中;[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贠占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彭凤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布莉华;[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畅海桦;;[J];沧桑;2009年01期
陈筱芳;;[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4期
韩春光;[J];当代法学;2002年04期
晋安邦;;[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02期
孟春娟;;[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震;[D];黑龙江大学;2011年
马卫东;[D];吉林大学;2007年
王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赵晓斌;[D];浙江大学;2009年
苏勇;[D];吉林大学;2010年
余小满;[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霞;[D];吉林大学;2011年
邓妙慈;[D];暨南大学;2011年
刘占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庞立宁;[D];山东大学;2011年
张莉;[D];山西大学;2003年
马兴;[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王向辉;[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商云坤;[D];吉林大学;2005年
毛波;[D];四川大学;2005年
房占红;[D];吉林大学;199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冬晓;[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君;;[J];安徽史学;1984年06期
何浩;;[J];安徽史学;1985年01期
项晓静,任建库;[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邢岩;;[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衣保中;[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郑殿华;[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年Z1期
晁福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晁福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晁福林;[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盖明;[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亮;[D];吉林大学;2005年
吴晓霞;[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树青;[J];中原文物;1978年02期
金石;;[J];文物;1976年09期
阎荣安;[J];道德与文明;1988年03期
吴慧;[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4期
杨忠毅;;[J];乡镇论坛;1992年06期
孟彭兴;[J];史林;1996年02期
胡安全;[J];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舒志钢;[J];北京工商;1996年06期
程斌;[J];集邮博览;2004年01期
张晓明;马廷新;;[J];管子学刊;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兴贵;;[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曲巧敏;张炬;;[A];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1997年
谞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杜成宪;;[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邢春民;;[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赵世超;;[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成增耀;;[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黄立新;;[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刘国安;张定华;;[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黎明发 窦红斌;[N];红河日报;2011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彭玮;[N];中华建筑报;2010年
张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周润健 蔡玉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通讯员 傅宇飞 记者 刘慧;[N];浙江日报;2004年
秦建莉;[N];徐州日报;2008年
;[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罗少锋;[N];三峡日报;2008年
王瑟;[N];光明日报;2009年
王修智;[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萍;[D];吉林大学;2011年
高卫星;[D];郑州大学;2004年
孙赫;[D];吉林大学;2011年
宋立民;[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陈畅;[D];吉林大学;2008年
张秀英;[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张晓明;[D];山东大学;2005年
谭黎明;[D];吉林大学;2006年
辛田;[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陈隆文;[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冠华;[D];吉林大学;2006年
蔡礼彬;[D];河南大学;2001年
孙小妹;[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马骁;[D];四川大学;2007年
陶芬;[D];内蒙古大学;2006年
王彦峰;[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栾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任世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李秋芳;[D];郑州大学;2002年
王辉;[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各投入了多少兵力 - 武林网
>> > 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各投入了多少兵力
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各投入了多少兵力 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各投入了多少兵力?据《秦汉史》记载双方投入兵力情况大致如下:燕国投入20万兵力,韩国各投入5万,魏国投入8万,赵国投入6万,齐军拥有两个大部,一个大部队20万,一个大部队40万!这加起来竟然接近一百万规模的军队!(济西之战)战国时期,诸侯国所有人口加起来约在2000万左右,这意味着,每20人中就有一个人参加了那场战争,这个兵力数字可信吗?关于这个问题,不仅仅现代史学家包括古代各朝各代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目前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兵器皆以青铜为主,并且数量极少,至于盔甲就更少了,有军衔级别的军官才有;《史记》描述秦兵:“赤膊上阵,掖下夹虏,手提头颅”;且古时常有“揭竿而起”,说明很多上阵的士兵手中的“兵器”并不是利器,而是木、竹、秸秆之类的。故战国时期,参加战争的人,其实绝大部分是“农民”,从事农活的同时还随时参战。济西之战中的百万军队“水分”很大。五国联军实际上的“正规军”兵力约在20万左右,齐国投入兵力的“正规军”也在20万左右,那齐国还有40万大军是个摆设?济西之战后期,齐湣王节节败退,于是开始“抓壮丁”,强迫齐国十三岁至六十岁之间的男丁全部参战,还以挖祖坟相威胁,所以齐国后期所谓的40万大军不过是齐国手无寸铁的百姓。那么济西之战五国联军和齐国到底各投入了多少兵力呢?据现代史学家分析,五国联军中燕国出兵接近10万,其余四国共同出兵约10万,分别从齐国的北面,西面,西南面进攻,主要战事都在济水以西进行,韩、魏、赵、秦国在齐军溃败后,得到了好处,基本上撤兵了,只有燕国的将军率军坚持不懈的长驱直入,攻破齐都城。到战争中后期,这场战争主要是燕国十万兵马和齐国零散的几万军队作战,虽然后期楚国出兵“援齐”,但并没有作战,而是趁机占领城池。随着战争的深入,诸侯国各有自己的打算,不希望战争消耗太多的国力,所以战争后期投入的兵力已经很少了,约十万左右。 济西之战背景 济西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84年,燕、赵、韩、秦、魏五国联兵攻打齐国,关于济西之战的背景,《吕氏春秋》和《战国史》皆有说明,济西之战背景是为了报30年前(公元314年)齐国乘虚攻打燕国并杀死燕王的国仇家恨。图《田齐世家》称:“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愍王。淖齿遂杀愍王,而与燕共分之齐侵地卤器。”纵观战争过程和结果,发现最后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却是楚国。早在30年前齐国几乎灭燕的时候,楚国就已经感觉到齐国这个强大的邻国很不安全。楚国多年来奉行的军事外交政策就是“”,联合多国攻打某个强国,这个时候楚国的军事外交重心是:要么弱齐,要么抑秦。据说当今美国所采用的外交军事手段就有采纳战国时期的用兵策略。公元前311年,秦魏两国助燕昭王登基以后,楚国见形势不妙,立即提出与燕国联姻,这时燕昭王24岁,风华茂盛,招才纳仕,弱燕急于得到诸国的援助,很快就与楚国联姻并结盟。这时齐国,灭掉了周边的等小国,还挑衅楚国边境。楚国与齐国的边境线最长,最不安全,楚国决定“助燕攻齐”,据《楚世家》记载:燕齐世仇,国君百姓,皆怨齐祸燕,可用之。于是楚国开始谋划扶持燕国。战国时期,经济水平非常落后,燕国又居于北寒之地,农耕水平弱,燕国仅仅30年就恢复元气,成为诸侯强国并摧毁齐国,这个速度简直就是当年文革时的“赶英超美”。楚国最为富饶,燕国的迅速崛起离不开楚国的扶持。《战国策》记载,济西之战前夕,楚国提供给燕国大量的兵器、战车、粮食,并且还答应出兵。如果说燕国复仇是济西之战的直接原因,那么楚国多年谋划便是此战的主要原因。 济西之战过程 “济西之战”是齐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济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84年,战国五雄燕、秦、韩、赵、魏联兵攻齐,济西之战的整个过程持续了六个月。济西之战图济西之战过程非常复杂,最开始由燕国派乐毅挂帅,统领五国部队,攻占齐国大部分城池,战争中齐闵王四处投靠他国,皆被拒之门外,最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杀死,齐国几乎灭亡。济西之战的过程势如破竹,不得不说一下当时著名的“苏氏兄弟”。燕国派、苏代打入齐国内部,游说齐国与周边国家结仇,消耗其国力,疲乏其士气,苏氏兄弟二人堪称我国乃至世界间谍界的“鼻祖”,深入敌后,潜伏作战,提供情报。苏秦主要是为济西之战前期准备做出了贡献,而苏代则是济西之战顺利如斯的关键人物。话说济西之战开始的时候,苏代主动要求出征,齐王立即任命苏代为将军,迎战联军,在济水以西开战,齐军几乎是尚未交手就惨败了。苏代立刻向齐王请罪,《越世家》记载:苏代曰:“愧于齐、愧于王,愿请征,戴罪立功,不斩敌将,誓不归”。齐王见苏代如此“忠心”,十分感动。不久,齐王便第二次让苏代率军出征,这次战争在阳城门外,又是不战而溃。济西之战的过程在苏代的两次“大溃败”后已接近尾声,齐军的兵力已消耗殆尽,节节后退,最后逼得齐闵王四处逃命,楚国出兵“援齐”,齐闵王本来以为抓住了楚国这根救命稻草,却被楚将杀死了。济西之战的过程中各诸侯国其实各有打算,与齐国接壤的赵、魏纷纷占领边境城池,秦国和韩国隔得比较远,得到好处就退兵了,楚国趁机占领了曾经被齐割让的城池,由于“分赃不均”还进行了小规模的争夺战。齐闵王死后,持续六个月的战事结束,纵观济西之战的过程,齐国惨败是诸侯国争霸的牺牲品。
/ / / / / / / / / / / / / / / / / / / /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先为姜姓,后为妫姓,首封之君是姜太公。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出现于西周初年,当时周武王为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姜太公)于齐(今湖南)。后来由于三监之乱的发生周公被逼东征,最后将齐国迁到现今山东半岛一带。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称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迁逐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故又称田氏齐国,史称田齐。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国所灭。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封师尚父于齐。按照的笔法,齐国是侯爵。 师尚父即吕尚(即姜子牙),又称太公望,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周朝开国功臣之一。其女邑姜为周武王夫人,生周成王。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这是在经济上,齐国成了大国。 武王崩,成王就位,周公旦摄政。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周天子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获得征伐的权力,所以,在政治上,齐国也成了大国。 春秋初期,齐国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国力进一步强盛。在经过襄公乱政后,齐桓公小白上台。他任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国国力进一步加强,成为当第一强国。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从而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桓公之后,齐国因内乱失去霸主地位。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景公时期,陈氏势力大为膨胀,在政治斗争中取得胜利。景公去世后,陈氏联合鲍氏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战国时期,陈和为齐相,前386年,迁齐康公于海上,因魏文侯贿于周王被立为诸侯。这样吕齐灭亡。 自齐太公吕尚立国至齐康公吕贷失国,凡二十世,三十二位国君,吕氏享国六百六十余年。国亡,族之子孙散居齐、赵、燕、卫各地。太公吕尚其后世嫡系子孙皆为吕氏。
齐国历史/齐国
是之一,。。是为、之一。&在今,,是周王朝开国功臣()的。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北至,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
,齐与主要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689年,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为号召,联合中原,讨伐,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南到,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康公卒,姜齐绝祀。&
姜齐桓公后裔/齐国
齐国田氏齐国&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疆域亦袭姜齐之旧。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齐愍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愍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俘虏齐王建,灭亡。
姜齐历史/齐国
姜尚受封&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国名为齐。齐国之所以名为齐,就是由于八神之一的天齐神的缘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因国君为姜姓吕氏,故又称为姜姓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太公东去就国,近邻的夷人莱侯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太公至营丘后,因应当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 西周时期&齐国在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使召康公命齐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伐之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 周康王时期,周康王分以珍宝之器分给齐丁公吕伋、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及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 齐丁公三传至哀公不辰,后发生“纪侯谮周”事件,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从此齐国与纪国成为世仇,此事件也成为后来襄公灭纪的借口。 哀公死后,由他的异母弟吕静被立为齐君,是为齐胡公。前866年,齐胡公为防纪国暗算,从营丘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此举令齐人震动及有怨言,齐哀公同母弟公子山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胡公,将胡公之子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迁到临淄,是为齐献公。 献公两传至其孙厉公,厉公昏愦暴虐,国民痛恨他,遂联络齐胡公之子入齐国攻杀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吕赤为国君,是为齐文公。齐文公把参与杀厉公的七十人全部处死,结束长达四十余年的宫廷内乱。 釐公小霸文公三传至釐公禄甫。齐釐公先后与郑庄公及鲁隐公结盟,得到两国帮助,在其后十数年间齐釐公先后主持与多国会盟,平定宋、卫与郑三国之间的斗争。齐国与盟国郑、鲁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令而讨伐郕国、平定许国迫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国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 前706年,齐釐公又在郑国公子忽帮助下打败狄戎,但是因赠送礼物给各盟国时,鲁、郑交恶,于前702年,齐国在郑国要求下联郑伐鲁。前699年,又应宋国要求,联合宋、卫、燕三国讨伐郑国,齐国遂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 桓公称霸&齐釐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穷兵黩武,且为人荒淫无耻。襄公在位时,连年对外征战。襄公四年,郑国内乱,襄公趁机出兵郑国,杀掉了高渠弥。在前693年,借口“纪侯谮周”事件进攻纪国,纪国投降,三年后襄公灭掉纪国。之后又出兵卫国,杀掉卫国左右公子,帮卫惠公复位。襄公在位12年,几乎无年不征。 除了炫耀武力外,他为人沉湎酒色。早在为太子时,就与妹妹文姜私通,后文姜嫁与鲁桓公。前694年,襄公招时为鲁桓公夫人至齐,并再与之通奸。鲁桓公发现后,襄公令力士公子彭生挟杀鲁桓公,之后又杀公子彭生灭口。前686年,大夫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发动兵变,杀掉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君。 公孙无知为齐襄公从弟,父夷仲年为齐釐公同母弟,深得齐釐公喜爱,因此公孙无知在齐釐公在世时,待遇与诸公子相同。而齐襄公为太子时就讨厌公孙无知,继位后立即赶走公孙无知,夺去其公子的待遇。公孙无知对此深为不满,但襄公暴虐,只好隐忍等待时机。 襄公时期,襄公无道,诸公子纷纷外逃。齐大夫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则协助公子纠逃奔鲁国。公元前685年,齐大臣雍廪杀国君无知与大夫连称,国内无君,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相回国,鲁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即位,是为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山东省桓台县)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让齐国成为强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齐桓公为了稳定自己的春秋霸主地位,将那些姜姓诸侯小国吞并为整体的“大齐国",鄣国不满齐国强横,遂与纪国结盟,互为倚靠。齐桓公大怒,派遣军队讨伐鄣国,并在后期增加四百乘战车,列在鄣国首都鄣城外,鄣国君主姜祥率军抵御齐国之师兵败自刎,不久齐国占领鄣国。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等小国。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将齐国的霸业推至高峰。 霸业崩溃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卫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人,当贤臣管仲、隰朋及鲍叔牙等相继去逝,齐国开始走下坡。诸公子亦各树党羽,争夺君位。齐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 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 冬十月,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后来易牙、竖刁等人拥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公子昭逃奔宋国。 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孝公死后,其子被卫公子开方杀死,公子潘夺位,是为昭公。昭公死后,其子舍在位仅五个月,就被公子商人弑杀自立,是为懿公。四年后,懿公被弑,齐人恨懿公骄恣,废其子而迎公子元于卫。公子元即位,是为齐惠公。一连串的争位至此结束,但齐国因此国力衰落,只能跟随晋国与楚国争霸。 惠公死后,齐国国势日蹙。顷公在位时(前589年),齐军在鞍之战中被晋军打败。灵公在位时(前555年),齐国因背盟讨伐鲁国。晋国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在平阴被联军大败。自此已无力称霸。 晏婴相齐齐国一向由天子二守的国氏、高氏两公族辅政,其后有鲍氏(鲍叔牙之后)、崔氏(齐丁公嫡子季子之&&贤相晏婴 后)、庆氏(公子无亏之子庆克之后)、晏氏(晏弱之后)、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后)、栾氏(惠公子公子坚之后)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势力日大,互相兼并,更开始废立齐国国君。 桓公由高傒迎立。崔杼迎立庄公光即位,杀太傅高厚,独掌朝政。后来因庄公与崔杼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联合棠无咎弑君,另立庄公弟公子杵臼为君,即齐景公。 前546年,左相庆封(庆克之子)攻灭崔氏,崔杼自杀。前545年,鲍氏、高氏、栾氏攻灭庆氏,庆封逃到吴国。此后,齐国由上大夫晏婴主持国政。 晏婴生活节俭,谦恭下士。对内匡辅国政,屡次劝谏景公,拔擢贤才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对外出使别国,机敏善辩,不辱使命,使齐国名扬诸侯。 田氏专权前532年,惠公后代的栾氏、高氏被鲍氏、田氏联合所灭,栾施和高强奔鲁,齐国公族势力大大减弱。 田氏为陈厉公妫佗后代,始祖为田完,因在陈国内被排斥,流亡至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田完传五世至田釐子田乞,田氏施惠于民,民心向归田氏,田氏因而强大,晏婴曾暗地里对叔向说:“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田氏的支系子孙田穰苴因打败晋、燕两军被任命为大司马,因田氏势力扩大而警惕的高张、国夏对齐景公说穰苴的坏话,司马穰苴被免官。田釐子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国氏。 前500年,晏婴去世。由高、国两家把持朝政。 前489年,景公病重,遗命国夏、高张扶立少子公子荼为太子,驱逐群公子,迁他们至东莱。不久,田乞发动宫廷政变,灭高、国两家,高张被杀、国夏奔莒、晏圉奔鲁。 田乞弑杀晏孺子,与鲍牧及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公子阳生为国君,是为悼公。前485年,田成子田恒唆使大夫鲍牧弑杀齐悼公,立公子壬为国君,是为齐简公。 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了监止和简公,拥立简公弟弟公子骜为国君,是为平公。自此之后,田常独揽齐国大权,尽诛鲍、晏诸族。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国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田齐简介/齐国
前386年,齐相田和逐齐康公自立,以齐宝货因魏文侯贿于周室,周安王立田和为齐和,田氏为诸侯,田氏取代吕氏专有齐国。田和是为齐太公,因此又称太公和,以与太公尚区别。 之后,历桓公、威王、宣王三代励精图治,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是当时最为富裕的国家。到了齐湣王时,达到巅峰,一度与秦并称东西帝。但是由于齐湣王好大喜功,灭宋后引起五国征伐,齐国一度几近亡国。 襄王复国后,齐国国势日衰,对外采取守势。至秦王政26年,秦灭齐,迁齐王建于共,齐国灭亡。
田齐历史/齐国
田氏源流&田氏出自陈氏,出自陈国公族,先祖为五帝之一的帝舜。商末,舜后裔虞阏父投奔周文王,被立为工正。虞阏父之子满娶周武王之女。周武王灭商,封满于陈以续舜嗣,是为陈胡公。至春秋时,陈桓公病,弟公子佗杀桓公之子太子勉,自立为君。公子佗是为陈厉公。 陈厉公元年,生公子完。时周太史过陈,陈厉公请周太史为之卜。不久公子勉诸弟杀厉公鲍。公子勉之弟公子跃被立为君,是为陈利公。公子完是故不得立,为陈大夫,历利公、庄公、宣公三代。公子完与宣公之太子御寇交好,宣公宠爱子欵,欲立之,于是杀太子御寇。公子完恐祸及己,于是出奔齐。 至齐国后,齐桓公以其为工正,并妻之以国懿仲之女,食采于田。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史称田敬仲完。田完去世,子穉孟夷立;穉孟夷去世,子湣孟庄立;湣孟庄生田文子须无。田文子事齐庄公,卒,子田桓子无宇。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田氏始大,生武子开及釐子乞,俱事景公。 战国七雄&景公时,田氏庶族田穰苴为齐将,大破燕军,因此得被封为大司马,田氏在齐国地位日益尊崇,因此引起鲍氏、高氏、国氏的害怕,谮于景公,穰苴被罢官。于是田乞深恨高、国、鲍三家,发誓要报复。他用大斗出小斗进之法在齐国招揽民心。晏婴从谏之于景公,景公不听,晏婴叹道:“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 齐景公薨,齐国的卿国氏、高氏立晏孺子为君,结果田釐子连同鲍氏杀高昭子、逐国惠子,立阳生为齐君(齐悼公),弑晏孺子,“田乞为相,专齐政”。 田釐子去世,子常立,是为田成子。鲍牧与齐悼公有郄,杀悼公,田成子趁机与监止杀鲍牧。的儿子田成子恒与与监止(监,一作“阚)为齐简公左右相。于是田氏与阚氏相争,结果田常获胜,弑齐简公,立平公,益专齐政。前此田常因高、国曾谮司马穰苴于景公致使其挹郁而终,于是尽灭高、国两族。 自此之后,田氏完全把持齐国,齐国诸邑大夫皆为田氏族人。至田恒的曾孙田和,相齐宣公。 田氏代齐&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前386年,田和通过魏文侯贿赂周王,求为诸侯。周安王贪于财货,答应魏文侯之请,正式立田和为诸侯。这样妫姓陈(田)氏终于取代姜姓吕氏,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或“陈齐”以别于姜姓齐国。这一事件称为史称“田氏代齐”。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并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绝祀。 田氏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 战国称王&太公三传至其孙威王时,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孙膑为将,齐国遂变得强大。前353年,齐国大败魏国于桂陵。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前334年,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 威王晚年,国相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间计攻打临淄、谋取邹忌,战败后逃亡至楚国。直至宣王即位后,才召他回国恢复旧职。 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齐称帝&宣王去世,子湣王立。湣王初期,齐国仍然保持强盛地位,与西方的秦国并立。 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楚国。 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前288年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湣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苏代劝说湣王后,湣王称帝二日后而复归王号。同年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为王。 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 前286年,湣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到达巅峰。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 乐毅破齐&齐国吞灭宋国,引起诸侯恐惧,而燕国为报当年灭国之仇,时时准备灭齐以报当年之仇。 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田单复国&燕军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 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齐国灭亡齐国&前265年,齐襄王死后由其子田建即位,齐襄王夫人君王后辅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 后胜为人贪婪,在秦国不断贿赂之下,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终于到五国灭亡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 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天下,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邪郡。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 复国余绪&秦末天下反秦,战国诸侯的后人争着复国,在齐国故地,原齐国贵族田儋和田荣兄弟俩复国,田儋自立为齐王。田儋死后,齐人就立了另一支齐王后人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 另一方面,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残兵又打回齐国,赶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田荣复取齐地后,书致楚、赵,要求楚、赵两国杀田假、田间、田角,楚、赵两国拒绝田荣要求。及至定陶秦围项梁,破楚兵杀项梁,而后又围巨鹿,田荣拒绝出兵救助。 而在项羽救赵时,故齐将田率军从之,并随入关。而故齐王建之孙田安亦下济北数城,并降项羽。秦国被灭之后,项羽大封诸侯,立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立田安为济北王,治博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而田荣因前不救项梁,又不救赵,故无封。 田荣对此非常愤怒。及诸侯王罢归戏下,各就国。田荣发兵距田都,田都亡归项羽。田荣留齐王田市,不许就封胶东王。田市惧怕项羽,听左右言,逃至胶东就任。田荣怒,派人至即墨杀掉田市。接着发兵攻杀济北王田,遂并三齐之地,自立为齐王。 项羽大怒,率军北伐齐。田荣与战不利,败走平原,平原人杀田荣。项羽皆遂烧夷城郭,所过皆屠之。齐地人遂复聚抵抗项羽,使项羽陷入齐地不能自拔。而田荣之弟田横收聚散兵,得数万人,击楚军于城阳。及汉王入彭城,项羽回师。田横遂定齐地,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为齐相。 田横定齐三年,汉使郦食其来说齐王与汉结盟共攻项羽。齐王田广与相田横许之,故无备。汉将韩信贪功,趁齐军无备,突袭齐国。齐王田广败走高密,而田横败走博阳,守相田光走城阳,而将田厩至即墨。 霸王闻韩信攻齐,大惊,派龙且救齐。韩信与曹参于潍水之战大破齐楚联军,杀楚将龙且,齐王田广亦被俘。齐相田横闻齐王田广死,于是自立为齐王。 齐王田横还击汉军,汉将灌婴大破齐军于嬴下(今泰山南),田横败走。时彭越据梁地中立,或为汉,或为楚,田横投奔彭截止。与此同时,曹参追击齐军至即墨,杀齐将田厩。即彭越被立为梁王,田横率部众逃至海中。 前203初,汉王刘邦立韩信齐王。前202年,汉高祖诏田横入洛阳,田横至洛阳郊处,自杀。田氏齐国至此彻底灭亡。
齐国国君表/齐国
太公—丁公—乙公—癸公—哀公—胡公(在位年不详)献公 (9)& 前859——&& 前851武公 (26) 前850——前825厉公 (10) 前824——前815文公 (10) 前816——前807& 成公 (12) 前806——前795庄公 (64) 前794——前731僖公 (33) 前730——前698襄公 (12) 前697——前686桓公 (43) 前685——前643孝公 (10) 前642——前633昭公 (20) 前632——前613懿公 (4)& 前612——前609惠公 (10) 前608——前599顷公 (17) 前598——前582灵公 (28) 前581——前553庄公 (6)& 前553——前548景公 (59) 前547——前489悼公 (4)& 前488——前485简公 (4)& 前484——前481平公 (25) 前480——前456宣公 (51) 前455——前405康公 (26) 前404——前379威王 (36) 前378——前343宣王 (19) 前342——前324闵王 (40) 前323——前284襄王 (19) 前283——前265&&& 王 (44) 前264——前221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坐落于世界足球起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国故都—临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国故城人文景观荟萃,文物资源闻名遐迩,共有48处重点遗址,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包括齐国历史博物馆、殉马坑、排水道口、城墙遗址、临淄石刻馆、晏婴墓、三士冢等一系列景点。 齐国历史博物馆为齐国故城遗址的主要景点,1984年建馆,以齐国故城大城与小城相互衔接的特殊外形仿古堡式建筑。 内部仿汉代宫廷装饰,是全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陈列了文物精品308件,陈列内容按时间顺序分先齐、殷商、东周、秦汉五大部分,有序厅、先齐厅、龙山厅、殷商厅、西周厅、春秋厅、韶乐厅、武威厅、城郭厅、蹴鞠厅、科技厅、火牛厅、秦汉厅、韶乐演奏厅等十五个厅,全面展示了齐国八百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介绍了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军事和礼俗,以文物表述历史,透过历史审视和评判文物,使参观者从内心深出领略和感悟齐文化的灿烂、辉煌,获全国十大陈列精品提名奖。多次受到各级部门的表彰,并被评为省级消费质量信得过单位。 东周殉马坑是齐国第二十五代国君齐景公陪葬坑,是中国三大殉马胜迹之一,被刘海粟盛赞为“殉马奇迹天下无”。 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立齐国直至公元前221年被秦朝所灭,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周代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临淄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文物大区。 在春秋战国都城遗址中,临淄的历史遗迹保存之完好、史料之丰富,均居我国已发现的所有春秋战国都城遗址之首位,完全可以作为东周遗迹文化的代表,与西安的秦汉唐遗迹文化、北京的元明清古建筑园林文化,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构成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 为全面提升齐文化的国际知名度,给齐文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临淄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将齐国故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成立了文物管理局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召开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动员大会,省文化厅也将我区列为全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首位。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必将使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显现出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把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再现故都之雄风。
齐国轶事/齐国
1,姜子牙立国。姜子牙为齐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好,尊重当地居民的,再用予以同化,此后“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使齐国由地薄民寡的一个小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富庶、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姜氏在齐国世代为王好不兴旺(直到战国)。&& 2,姜小白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管仲进行了四民分业的政治改革,把商人提高到与士、农、工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推行了一系列轻税免税措施和为外地客商修道路、建驿站、免费提供食宿等热情服务措施,齐国才出现了‘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商贾归齐如流水’的经济局面。&& 齐国3,执政期,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执政达48年之久。由于他卓越的治国才能,躬身力行的作风,虽遇庸君,但却维持了齐国的一代盛世,史家把他所处的时代与桓公时代并称桓景盛世。晏婴施政坚持了四顶主张:1、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赏不避贱;2、赋敛权有无,均贫富,耕者十取一,减轻百姓负担;3、“君商渔盐”,国家努力发挥地利优势,搞活流通,增强国力;4、弛严刑苛法,尚仁治并辅以法。&& 4,田(陈)氏代齐。春秋战国时期,田氏即为陈氏。如春秋时齐国大臣田成子即为陈成子。后来田和取代「姜」 氏政权,历史上称为「田氏代齐」。又,战国时哲学家田骈,亦称陈骈。据《史记.田完世家》 及所载,周初胡公满受封於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十世孙陈历公,生子名完,字敬仲。当时太子御寇被陈宣公所杀,畏惧祸及自身,遂逃奔到齐国,食采於田,改称田氏。&& 齐国5,称霸战国。这是齐国在战国时期最强的时期。有名将名相的辅佐。而齐威王求贤若渴。《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就是齐威王。齐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6,复国。火牛阵的故事就不多说了。虽然复国,经过这一折腾,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力量争霸了。[/color]&& &
齐国灭亡的原因/齐国
1,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连续的国策,政策摇摆不定。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姜氏齐国还是战国时期的陈氏齐国都缺乏战略眼光,政策没有连续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视礼仪法制,到晏婴时期又放弃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战国时期表现得更差,今天合纵,明天连横,堂堂大国却被张仪、苏秦玩弄于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反观秦国,自变法以后就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国策上,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逐步并西蜀吞巴郡,远交近攻,连横诸国,各个击破。&& 2,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国策。国君的所谓雄心壮志只满足于称霸,即使后世君主亦不过想恢复桓公的功业。这跟秦国横扫六合的壮志不可同日而语。齐国可以统一的时期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齐桓公时期,一个是齐威王时期,但由于战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齐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当王。而齐威王当个霸主就满足了。&& 3,光富国不强兵,不重视兵家。著名的的作者是齐国人,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在最强的齐桓公时期,面对对咄咄逼人的楚国居然不敢一战!也许这是对的,战则必败。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当时还是管政期。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而齐威王打败魏国就满足了,可惜了名将孙膑。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 4,任由大国崛起,没有采用遏制大国的战略。齐桓公时,楚国已经有崛起的苗头,对于这样的强国不加以遏制,任由强大,不利于国家利益。以后还有晋国、秦国,翻开春秋历史,象吴国、越国这样的小国都能称霸,作为传统强国,齐国难辞其咎。&& 齐国5,排外。外国人很难在齐国当大官。这也导致真正的贤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观,几朝相国都是外国人。所以造就了强秦。在齐威王死后,秦国的国力就超过了齐国。&& 6,声色犬马,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思想。前辈们打下的基础这么好,所以齐国很富裕,也所以齐国人都不想打仗,没有尚武精神。齐国一直在吃老本,而对其于五国根本就不关心。秦国远交近攻,交的是谁呢——齐国。反正秦国那么远,他打谁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贸易,我乐得赚钱。至于你们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心态断送了齐人的前程。&& 7,骄傲自大,自毁前程。齐威王的积蓄败在苏秦手里。齐国灭惹下了祸胎,此后齐闵王狂妄自大自称,齐又在苏秦的怂恿下打这个打那个(还是没有清晰的国策),把都得罪了,合纵本来是为了对付秦国。最后秦国加入了合纵,矛头一转对付齐国,酿成攻击齐国的惨剧。几乎被灭了国,国力从此不复昔日盛况。另外,齐国跟秦国不同。秦国地势险要,联军最强大的时候不过攻下了一个函谷关。齐国就不同了,全是平原,无险可守,五国一攻就跨了。&& 齐文化本来不下于楚文化。后来却远不如楚文化的影响。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尚武精神,国策摇摆不定最终灭于人手。呜呼哀哉!后世治国当以齐国为戒!&&&&&&&
参考资料/齐国
&1.《史记·齐太公世家》&&2.《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2次
参与编辑人数:43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19:21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军的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