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士兵不怕死吗 士兵为什么不怕死

查看: 503|回复: 0
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明知最先被攻击为何还要往前冲?原因很简单
中国古代史上,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争,战争又伴随着无尽的苦难,战争让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曾经有人做过战争史研究,统计出我国古代有史记载的规模以上战争,达4000多场,占了世界所有战争总和的三分之一以上。
66c89427d (45.94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战争是残酷的,伴随着死亡和灾难。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等诗句、句句泣血。在现在看来,道尽了古代人对无尽战争的悲怆和无奈。
冷兵器时代,打仗靠的是肉搏,靠的是兵力,当然战略战术也很重要。所以古代战争死亡率是很高的,又由于古代的医疗水平和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人死于感染和一些军中传染病。一朝去当兵,生死不由己。随时都有死去的可能。
66cc9d87f (82.15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然而,只要是人都是怕死的。古代士兵当然也是怕死的。那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电影电视上演出的古代战争场面。对阵中第一排的士兵最先冲锋陷阵,最先接触敌军,也最先开始战斗。那么他们不怕死吗?他们内心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者说为什么愿意冲在最前面?
古代的战争,大多数是就是双方拉开阵势,在开阔地带大战一场,古代许多兵法阵势大多用在这类对战中。那么拉开阵势的时候,总有人需要站在第一排,那么古代怎么解决这第一排的问题的?现在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让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冲锋陷阵。
66cba3156 (45.58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第一个,军令如山,必须服从。
大家都知道军队讲究的是绝对服从,不允许有个性。大家都有个性,就容易各自为战,那么再好的整体阵法也没法用,就形不成整体打击能力。正如人的手指头,一个一个伸出去戳人,顶多骚扰一下对方,不痛不痒,但要是五根手指握成拳头,一致行动,打击能力就倍速递增。所以古代打仗也是一样的,根据阵法和战场形势的需要,让你站在第一排,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不听话不愿意的,可能都到不了战场,就被军法处置了。
66c273bb (40.26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那么有人说,站在第一排,冲锋的时候,交战中装死总行吧。这就更简单了,古代都是人海战术,动辄数十万人开战,要真装死的话,只会被后面大军活活踩死的份,坚持战斗可能还有生还可能,如果装死就只有真死一条路了。
其次,亲军督战,不得不冲
古代战场冲锋一般有冲锋将军带头杀敌冲锋,第一排士兵们在将军带领下,都会往前冲杀,自然后面的士兵也就跟随了,这就形成气势了。可是假如有人怕死,不敢冲,或者临阵逃跑后撤怎么办?这就要说到,古代战场上的另一支队伍——将军亲兵充当的督战队了,一旦没有主帅命令后撤逃跑,格杀勿论,死的更快。
66ce09ed1 (48.24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也就是说你既然已经站到第一排了,就老老实实往前冲、奋勇杀敌。任何后退逃跑的侥幸行为,都会被身后的将军亲兵督战队发现并立即射杀。往前可能还能杀出一条血路,往后就只有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会落一个胆小怕死逃兵的名誉,不光自己死了,还得连累家人,不划算。
最后,立功重赏,有大好处。
战争有时也是很玄妙的,只靠督战震慑和军令威慑,作用也会有限。这个时候就需要赏罚分明的制度,有罚自然要有奖。古代战争中,第一排的士兵最先遭遇攻击,但也最先能够抢到战利品,为了鼓励士兵奋勇冲锋,战利品都默认归抢得的士兵私有,以激发斗志。更为明显是的秦国商鞅变法,就提出奖励军功的制度,奖励的依据,就是砍的敌军人头多少,砍的人头越多获得爵位就越高。
66ccbd8a703 (91.82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最意外的是站在第一排士兵,其实是有好处的。在敌我双方对阵冲锋厮杀中,冲在第一排和第二排、第三排死亡概率其实是差不多的。冷兵器时代敌方应对冲锋,必先用弓箭射击,为了节约成本,扩大杀伤力,第一排冲过来进入有效射击范围的士兵,反而不会立即成为受弓箭攻击对象。因为敌军往往要等一定数量士兵进入弓箭射程,才会万箭齐发,这时才能产生最大杀伤力。
不光有效射程的问题,会为第一排士兵带来战术盲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古代第一排士兵,往往会配备一些精良的武器和盾牌、盔甲,主要是为了让其冲入敌军,形成有力攻击声势,击垮敌方防线。
66c4c87b21 (66.53 KB, 下载次数: 0)
17:00 上传
以上就是古代第一排士兵冲锋陷阵的三个原因,相信大家看后一定对古代战争中第一排士兵的问题有了一定了解。欢迎大家关注小编(头条号:回望历史星空),相关问题大家一起探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5240199/
基于Discuz! X3.4帖子主题:来来来不怕死的都站第一排,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就那么容易死吗?
共&0&个阅读者&
军号:3349484 工分:666654
/ 排名:86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来来来不怕死的都站第一排,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就那么容易死吗?
历朝历代战争总是避免不了的,也是最残酷的,两军对垒总要讲究谋略,这样才能把伤亡降到最低,现实中的战场上,并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一窝蜂厮杀到对方的面前,古代战争中杀伤的效能是比较低下的,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久,只好采用列阵的方式来作战,这样密集的排列和防守,才能有效的布置战术,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因为排兵布阵的要求,许多的士兵被安排在了两军交战的第一排,当然很多人认为第一排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第一,两军对垒冲在前面的是士兵,是最不容易死的,因为打仗时弓箭的作用非常的强大,一般都会先发射出去,而且弓箭的射程一般都是往最远的射程来射出,如果在弓箭射在第一排,士兵肯定会倒下,那么进攻的道路一定会被堵上,一旦堵上了,后面的士兵就双方的士兵就很打的到了。第二、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最有机会加官进爵的,再说俸禄也是士兵中最高的,古代士兵不是无奈就是为了生活才选择当兵的,再者就是有朝一日能封侯拜将,一旦一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会抢得更多的战利品,并且多杀几个逃跑的士兵,从而得到战功,有了晋升的机会。第三、站在第一排的士兵往往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一是给对方起到震慑的作用,配备也是最精良的,一般都会有盔甲保护,二是如果第一排轻易的被击倒了,那么后面的士兵会士气大跌,大家想想如果前面的士兵,率先逃跑了,后面的士兵肯定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定会跟着四处逃窜的,所以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最不容易死的。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来来来不怕死的都站第一排,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就那么容易死吗?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来来来不怕死的都站第一排,古代打仗第一排士兵就那么容易死吗?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古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士兵能不怕死的往前冲?古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士兵能不怕死的往前冲?艾米古啊百家号大家经常在看古典电视剧的时候发现古代的士兵攻城的时候推着战车往前冲,不是被石头砸死,就是被箭射死。有时候还会被推出来当诱饵白白死掉,但是为什么古代的士兵那么傻,愿意不怕死的往前冲呢?真正的原因有那么几条1 古代冲在前面的先锋往往是最精锐的部队,无论是士气还是武器铠甲都是最精良的。有时候冲在前面确实风险很大,但是只要能打赢,其实伤亡率其实并没有很高。相反,如果打了败仗,自己一方被对方打的溃败,那才会出现一面倒的屠杀,那伤亡也就难以控制了。也就是说存在一种越是不怕死的勇敢战斗,反而越不容易死的情况。2 古代的将军擅长控制人心、激励士气。典型的例子,比如《康熙王朝》里,周培公组织一班新组建的老爷兵去上阵打仗,每个人只能发一点点的银子。但是他骗士兵说叛军有黄金百万,并且说已经取得皇帝旨意,允许将这些黄金的一半分给众人,士兵自然有了干劲。类似的例子还有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行军途中众人渴的无法前行了,曹操骗大家说前面有梅林,大家想到梅子纷纷流出口水得以暂时止渴坚持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实际上,战争中为何有人甘为诱饵充当炮灰也是一样的原因,那就是这些士兵并不知道自己是只是被派出去当诱饵的弃子。战斗的策略只在中军大帐内的若干将军之间了解,出了大帐,下面的人领到的命令无非是这些人去争夺高地,那些人留下来守卫粮仓之类。3 还有一点,就是古人也跟今人一样有情感,有内在的驱动力往前冲。有的人是为荣誉,有的是为战功,有的是为家人。古代军队需要有人留下来殿后为撤退的人抵挡援军时,往往采取父亲留下儿子撤走,哥哥留下弟弟撤走的策略,为的就是让留下来的人能为了自己的家人拼死抵挡。再比如《琅琊榜》中刘涛得知胡歌被叛军围困,不等援军到来,一马当先带着数千兵马就冲了过去。4 最后一点就是古代制度使然,古人战斗时收服了投降的军人,为了让这些人冲在前面充当炮灰,就组建督战队拿着大刀在阵后盯着,有胆敢后退的就杀一儆百。再就是军功制度,大家常常听到电视剧里说打仗冲先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替自己挣一个出身。古代的穷苦人可不像现代这样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考大学就能改变命运,也不可能做生意搞创业,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就是从军。砍一个人头一亩地,砍两个人头一头牛,十颗人头就能摆脱贱民身份当个伍长、小将翻身做人上人了,对于古代众多穷苦到只剩一条命的人来说,往前冲是唯一的选择。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艾米古啊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2017这个世界让我更精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仗士兵不怕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