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中圣经译本下载安装

1636年阳玛诺 圣经直解

1800年左右马礼逊誊本巴设译本 译成于1700年左右

1814年马礼逊耶稣基利士督我主救者新遗诏书-俱依本言译出

1815年马殊曼译本新约塞兰坡差会出版

年旧约文理马殊曼译本 塞兰坡差会出版社

1822年新约文理马殊曼译本 塞兰坡差会出版社

1821年马殊曼译本旧约塞兰坡差会出版

1823年马礼逊神天新遗诏书-救世我主耶稣新遗诏书

1823年道光三年马礼逊神天圣书共21本

1839年郭实腊-译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初版-上下册

1840年马礼逊 我等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四人译本

1846年施德华,史维廉蒙古语新约全书

1850年高德译本新约马太福音

1852年白话字圣经约翰福音

1853年高德译本 - 高德, 罗尔悌, 和迪因 旧约书创世记

1855年委办译本上海墨海书馆

1856年新约全书-南京官话译本麦都思、施敦力-合译-四福音-使徒行传中国第一部官话译本

1857年新约旧约全书节录咸丰七年

1857年南京官话译本新约全书

1858年包约翰、艾约瑟、施约瑟、白汉理、丁韪良-1858-北京官话译本-上帝版-使徒行传

1863年旧约 裨治文 克陛存 美国圣经会

1863年新约裨治文 克陛存版 上海美华书局藏版

1867年马可传-官话麦都思、施敦力改写《委办译本》的官话译本.

1868年约翰传-官话-1868-麦都思、施敦力改写《委办译本》的官话译本

1868年高富,戴德生,慕稼谷-译宁波话新约全书-罗马字

1869年满文新约全书

1872年新约北京官话版

1874年施约瑟-译-旧约全书-天主版-1874-岁次甲戌

1874年客家话马可福音、使徒行传

1879年东正教 圣咏经

1880年训点-诗篇裨治文-克陛存-译本.

年四福音 羊城土白(粤语)

1885年训点旧约圣书诗篇明治十八年

1886年文理新约杨格非

1887年李问渔-译宗徒大事录

1888年官话新约(罗马拼音字)

1890年使徒行传上海土白

1892年救主耶稣基督的新约全书-前卷马太到使徒-苏格兰:大英国内外圣书会印-汕头土白

1894年救主耶稣基督新约圣书-四福音带使徒行传-翻温州土白

1897年我许救主耶稣基督个新约书-台州土话;第二套印-大英本国搭外国圣书会印-1897

1898年施约瑟-译浅文理-新约圣经-天主版

1898年旧约撒母耳下卷全书-译做潮州白话

1899年新约委办译本

1902年北京官话译本-神版-KJV-新约全书-中西字-日本横浜印

1903年包尔腾-柏亨利-1903-使徒保罗达歌林多人前书

1903年杨格非-重译-浅文理-新约全书

1904年旧约文理 委办译本大英圣书公会此本只有创世纪到以斯贴

1904年文书田约翰达众一二三书

1905年新旧约全书官话-1905-光绪三十一年-施约瑟-译

1906年新约文理和合译本,上海大英圣书公会

1907年新经译义-四福音李问渔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旧新约全书- 广东话

1908年圣书公会 马可所传福音1-4章严复译本

1908年严复译马可所传福音 大英博物馆藏本

1908年福州话圣经_罗马字

1908年旧约全书:苏州土白

1908年固利乙-译修订版-实迹圣传-新遗诏圣史纪略

1908年官话串珠新旧约圣经施约瑟译本

1909年施约瑟新旧约圣经-官话译本

1910年东正教译本 新约圣经 英诺肯提乙译

1917年文理新旧约圣书 委办译本(圣书公会1917年印发,《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据圣书公会影印)

1922年苏州土白新约全书

1927新旧约串珠浅文理施约瑟主教译本,美国圣经会

年白话字圣经(旧约1927年,新约1930年)


1933年王宣忱译本新约第一部华人圣经中文译本

1933年次经全书都孟高、黄叶秋译成文言文,雷海峰改译成白话文

1934年马太福音福州话 圣书公会

1934年文理和合译本圣经

1937年路加福音 圣经公会

1937年福州土腔圣经

1941年 新约全书国语新旧库译本

1941年萧舜华-译宗徒大事录.

1942年马可福音(中西字对照) 华西圣经公会 (成都)

1945年吕振中译本 燕京大学宗教学院,

1945年吴经熊译:圣咏圣训

1949年新经全书,耶稣会翻译、北平独立出版社印行

1949年马相伯福音经一册商务印书馆

1949年吴经熊-译新经全集

1952年吕振中新约新译修稿

1963年萧静山-译《新经全集:若望福音》

1967年新译新约全集萧铁笛

1970年吕振中新旧约圣经 香港圣经公会

创世历代传-年代不详-马礼逊译待考

旧遗诏圣书太平天国时期改写自卑治文四人译本 旧遗诏书

客家话圣经 出版日期不详

列王纪历代志裨治文 克陛存版日藏

太平天国版-利未书-出版年份不详

委办译本1917年本与此本同

新遗诏圣书太平天国时期改写自卑治文四人译本 新遗诏书

新约圣经手抄本 年代不详 亦或是油印本

新约圣经 和合译本,1919

重译新约圣经 朱宝惠译本,1936

新旧库新约圣经 第四次修订版 2000 德国

新约圣经 1959译本

马太福音 直译本,1922

国语罗马书译本1922

罗马书新译本 宋华忠译,1966

罗马书新译本 译者,年期不详

诗篇 和合译本,1919

现代中文译本圣经 1979 为国内翻印本

圣经恢复本 2000年左右

圣经新译本 2000年左右

冯象译本 摩西五经 智慧书 牛津出版社

出谷纪 思高圣经学会 民国37年1948年

圣教新经全集 河北献县耶稣会1938年印

雅歌 吴曙天译 北新书局1930年印

圣经和合本 1940 圣经公会 上帝版

圣经和合本 1949 中华圣经会 神版

使徒行传 1931 上海美华圣经会 官话和合译本 上帝版

路加福音 1931 官话略解 上海苏格兰圣经会印发

使徒行传 1931 官话略解 上海苏格兰圣经会印发

约翰福音 1931 官话略解 上海苏格兰圣经会印发

圣经普通话本 出版日期不详 国内翻印

圣经和合启导本 2006年 国内翻印

圣经和合串珠注释本 2008年 国内翻印

圣经和合研用本 国内翻印

圣经和合研读本 国内翻印

圣经寻根版 王正中编 台湾浸宣

圣经原文串珠注释本 王正中编 台湾浸宣

圣经原文编号新约 字典 汇编 封志理编 国内翻印

圣经主题汇析本 国内翻印

圣经港九培灵纪念本 香港圣经公会

圣经和合本 2001年版 国内出版

圣经128开小版本新约 出版日期不详 香港出版

圣经新约红字版 2008年 国内出版

圣经新约六合一并排本 国内出版

圣经和合NIV对照版1998年 美国加州圣书书房

圣经和合NRSV对照版1995年 国内出版

2010年和合本修订版 香港圣经公会


2010年冯象新约 牛津出版
2010年圣经新汉语版新约 汉语圣经协会
2010年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 圣经研读会 马健源

2011年新约新和合研读译本 李广 橄榄华宣出版


1983年中华民国圣经年圣经香港圣经公会

2003年汉语圣经协会 中英对照圣经

1996年台湾福音书房 恢复本新约

1998年新约全集 上海光启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主要《圣经》汉译本如下:

  马士曼译本:此乃可考的最早《圣经》汉译全译本,为文言文本。译者是在印度宣教的英国浸礼会宣教士马士曼。他在出生于澳门的亚美尼亚人拉沙的协助下开始翻译《圣经》,1810年出版马太福音、马可福音,1811年出版新约,1822年在印度塞兰坡出版《圣经》全书, 史称“马士曼译本”。

  马礼逊译本:1807年9月7日,第一位到中国的新教宣教士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抵达广州,不久就开始翻译《圣经》。他参考了巴设译本,于1810年译完《使徒行传》付梓。1811年和1812年又译完《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至1813年将《新约》译完,并于1814年出版。之后,他与宣教士米怜合作于1819年11月完成了《旧约全书》的翻译。1823年在马六甲将全部《圣经》以《神天圣书》之名出版,共21卷。《旧约》称《旧遗诏书》、《新约》为《新遗诏书》。所以有人又把这个译本称为“马礼逊米怜译本”。(米怜翻译的部分是《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记》、《以斯贴记》、《尼米希记》、《约伯记》等这些均经过马礼逊的校阅。)马礼逊认为,作为一名译者,应负有双重任务:其一,要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意义、感情和精神;其二,用清楚、正确、熟练的文字,将原文的意思、感情和精神表达出来。早期翻译《圣经》其中一大难题在于由零开始,要创立一套术语。今天耳熟能详的“天国”、“弟兄”、“福音”、“使徒”等词汇都是来自马礼逊译本,由于马礼逊译本的自身特点及其翻译原则使得它成为文理译本的主流。《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宣教事业的一大成功的标志。作为神的话语,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使国人得窥神的真理,促进了福音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信徒从事《圣经》汉译提供了蓝本。

  郭实腊译本:1840年,马礼逊的儿子马儒翰、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和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合作修订的圣经中文译本问世,即《郭实腊译本》。新约大部分由麦都思翻译,于1835年完成,1836年由麦都思作最后订正,1837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名为《新遗诏书》,共计325页,石印本。在以后十多年中,她一直是圣经主要译本,并多次重印。旧约大部分为郭实腊所译,初版好像在1838年或1840年,计665页。后来郭实腊将麦都思的新约修改出版,名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于1840年在香港出版。这版本曾为太平天国所采用,并作了许多删改,在太平天国统治区流传甚广。

  委办译本:1843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香港开会,形成了几个差会组成的“委办译本委员会”,包括裨治文、卢维、文惠廉、施敦力、克陛存、理雅各、麦都思及米怜之子美魏茶等十二人。翻译过程中,“委员会”发生了译名争执,主要是对宇宙主宰God究竟应该译为“神”或“上帝”的问题无法一致。面对争执不休的局面,首先退出翻译委员会的是浸信会宣教士,接着公理会宣教士也退出。留下的麦都思和理雅各在1852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53年旧约亦告完成,1854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旧约全书,即“委办译本”或“代表译本”。

  裨治文译本:美国圣书公会支持用“神”来表示宇宙主宰,资助退出委员会的裨治文和克陛存完成了以“神”“圣灵”为译名的圣经翻译,1859年出版新约圣经。它在许多地方采用了1852年出版的麦都思等翻译的新约,“只有书信是例外”。 1862年美国圣书公会出版旧约全书,分四卷,共1002页;1864年出版新旧约全书,即“裨治文译本”。

  高德译本:1848年浸礼会从泰国曼谷请来了美国浸礼会真神堂传教士高德,准备对马士曼译本进行修订。高德从新约开始翻译,各书均随时分卷出版:1851年在宁波出版马太福音,计32页;1852年在上海出版约翰福音,计28页;1852年在宁波合并出版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计145页;1853年在宁波由美国浸礼会真神堂出版新约全书,计251页。新约全书发行多次,后经罗梯尔修改,於1883年在上海再版。高德原想修订全部圣经,但因健康问题未能完成。旧约部分只译了创世记(1850年在宁波出版)、出埃及记、利未记等卷。其它都由罗梯尔和怜为仁翻译,1866年在香港出版旧约全书,1868年出版《圣经新旧遗诏全书》,称“高德译本”。

  杨格非译本:最先将新约译成浅文理的是英国传教士杨格非,他於1883年出版了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1885年出版新约全书 (一说1889年, 一说1886年), 1889年重订。1889年创世ji、出埃及记,1898年赞美诗歌、箴言篇。 所用底本为公认经文,同时参考了其它译本。1905年出版了杨格非的旧约译本,仅译至所罗门的雅歌为止。他所翻译的各种圣经均由汉口的苏格兰圣书会印行。

  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在北京的英国传教士包约翰与白汉理也进行了浅文理圣经翻译工作。包约翰几乎独自翻译四福音书,1887年由他个人出版,1889年出版他们合译的新约全书;但完成新旧约全书浅文理本的则是施约瑟。

  施约瑟浅文理译本:施约瑟是犹太人,熟悉希伯来文,汉语造诣亦很高,1862年来北京不久就开始了他着名的圣经翻译工作。他先将圣经翻译成官话,然后再译为浅文理。1881年患病瘫痪。1886年回美国休养期间,一面修订他的官话新旧约圣经,一面靠两手尚能活动的各一只手指,在打字机上以罗马拼音逐字译出浅文理新旧约全书,历时7年。1895年他再次回到上海,用2年时间将拼音译稿写成汉语,1902年由美华圣经会印行,施约瑟自谑为“二指译本”。

  或称国语和合本、官话和合本,是当今华人教会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此译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会中各差会派代表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各自负责翻译《官话和合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及《深文理和合译本》。 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深文理和合译本》于1906年出版新约。之后,宣教士们意识到随着报刊、杂志和新式教育的改革,浅文理正逐渐成为社会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后来深文理和浅文理两个执行委员会合并,选出5人共译旧约。1919年出版了文理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比官话和合译本的出版迟一个月。1906年,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 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国语和合译本》。和合本的译者以“忠于原文”为目标,就是要“坚持文字上的准确”。由于译经原则改变,这个目标就有新的理解:“重视意义上的准确”。在后来旧约翻译的十三年中,新约经过多次的修订,经文意思更清楚和优美。和合本的翻译前后历经了29年,其翻译笔法比以前各版本更准确,也更适合教会会众的阅读和学术研究,付梓后成为教会及会众最受欢迎的汉译本。值得一提的是,和合本问世时,刚好赶上了同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不少保守人士攻击“白话文是马太福音体”,鲁迅回应说:“马太福音是好书,很应该看。”周作人后来也回忆说:“我记得从前有人反对新文学,说这些文章并不能算新,因为都是从《马太福音》出来的。当时觉得他的话很是可笑,现在想起来反要佩服他的先觉。《马太福音》的确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我又预计他与中国新文学的前途有极深的关系。” 可见,和合本作为中国白话文翻译着作,对中国白话文的普及和发展都起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由于和合本是20世ji初出版,所用之标点和编排方式都是当时的型态,有别于现今的语文文法。因此,圣经公会于1988年修订和合本的字眼、段落和标点出版了《新标点和合本》。香港圣经公会经过了多年的修订,于2006年二月推出了《新约全书—和合本修订版》,对和合本进行相当大幅度的修订,务求使译文更贴近原文,并且将原和合本中生僻或古旧的文字改换成现代比较通行的语言。

  吕振中译本:1946 年,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出版了吕振中的《新译新约全书》。本书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根据,用直译的方法,尽量表达原文每字所包含或代表的意义,并尽量保持原文之结构。吕氏于 1952 年修订新约译本,并于 1970 年出版包括新旧约的圣经全书。这个译本圣经采用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保持原文结构逐字直译,所以对于深入研习圣经涵义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不懂希腊希伯来语的人。但是也正因为是直译,所以这个译本圣经的语言词句给人感觉较生硬枯燥,很少文采,甚至有时觉得拗口;相比之下,广受欢迎接受的《国语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圣经译本就很有文采,言语生动,读来很有美感。所以,把这两种译本的圣经对照着读是很有益处的。吕振中译本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直译。直译所特有的准确忠实,是意译所不能达到的,这也使它获得了相应的名声。

  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出版的中文圣经译本和1997年出版《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对象是刚接触《圣经》的读者。此译本的翻译工作开始于1971年,由许牧世教授、骆维仁博士、周联华博士、王成章博士和焦明女士等人所翻译。译者有鉴于华人最常用的《圣经和合本》字句暗晦难明,与现代中文的文句有差距。其次,考古学发现许多较接近使徒时代的原文圣经抄本,用此作为译本的依据,更能有效阐明真理。故此译者决定出版通顺易懂、又具时代特色的《圣经》。

  圣经新译本:随着福音在中华的扎根,神在华人教会兴起了不少优秀的神学家、传道人。与此同时,中国语文发生了不少演变,如开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出现了许多现代用语等。而且,考古学上的发现使圣经学者对圣经原文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科学化的版本校勘学也提供了许多以往无法得到的资料。这样的时代背景,促使华人教会的领袖和学者联合起来,成立了中文圣经新译会,根据原文版本,以现代中文重译圣经。1972年,华人教会开始了译经工作,工作先后共有三十多位神学院院长、教务长、讲师,十多位各宗派的监督、教牧、长老和主修中文的弟兄姊妹参与,分别承担翻译、咨询、研究和文字修饰的工作。共同朝向信、达、雅兼备的目标努力,并广征教会人士的意见,然后由资深学者最后审订。圣经新译本的新约在1976年面世。译本的旧约于1992年完成。据译者们称:“这是一本忠于原文、易读易懂、信仰纯正、高举基督的圣经,呈献给全球华人教会。”

  天主教思高本:说起思高本不得不提雷永明神父,他生于意大利西西里省,于1931年来到湖南衡阳传教,任衡阳圣心修院院长。他自意大利作修士时已认定要为中国人翻译一部中文圣经,来到中国后更对中国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他天资聪敏,不到几年便掌握了基本中文文法,遂于1935年开始自行翻译圣经,他于1944年将旧约译完。然而雷神父仍未满意这分译稿,仍觉得其中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遂决定组织一个有华人神父参与的思高圣经学会,帮助他修改译稿。1945年这学会於西煤厂(当时北京辅仁大学附中的一个院落)诞生,正式成员有李士渔神父及李志先神父,非正式成员为万次章神父、李玉堂神父及刘绪堂神父。学会翻译《圣经》时,有使用专门收集圣经文献的图书馆。部分译者更亲自到以色列实地考察,参考了考古文献则多以西乃抄本及有关死海古卷等。 1948年,思高学会搬往香港继续翻译工作。整部思高圣经的译注历时15年,然而由于分为十数册的圣经注释不便於携带阅读,因此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新约的修订由李士渔神父负责,旧约部份延至1963年尾开始。最终在1968年完成圣经出版。这部圣经译自思高圣经学会,所以通称思高译本或思高本。

  新世界译本:圣经新世界译本是由守望台(耶和华见证人)圣经书社发行的圣经译本。英语版的新世界译本根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原文直译而成,1950年出版《新约》,全译本于1961年出版。不同语言版本的新世界译本其后陆续出版。中文版的新世界译本《圣经》根据1984年版英语版为蓝本,经过长老团集体翻译而成,于2001年完成。各语种圣经合计印制数量到2005年超过一亿三千万册。本译本主要参考希腊语古卷手抄本和希伯来语手抄本,同时参考现有的中文译本,例如和合本圣经,力图准确无误,文字流畅优美,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体现原文的修辞和准确的意思。对于不属于原抄本而出现在当代其它版本的圣经中的文字,用脚注形式给出注释。另外,新世界版本圣经还发行有全注释本,方便学习者研究。

  圣经恢复本:圣经恢复本,由异端呼喊派教主李常受主持翻译的多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和研用本圣经,包括英文、中文、西班牙文、韩文、俄文、日文、葡萄牙文、菲律宾语、印尼文、波兰文、马来文(新约)和法文(新约)等语种。中文的新约恢复本完成于1987年,中文旧约恢复本完成于2003年。旧约部分根据德国斯图嘎版希伯来文卷本第四版。新约部分依据希腊文第二十六版经文参照和合本,尽力保留其语体、节奏等各面优美,并参照二十多种其他译本;尽力探究原文精意,不加、不减、不改,用中肯浅顺的语句表达凡照原文直译或古卷差异值得注意之处、均参照七十士译本或其他古代译本。因受邪灵控制,李常受在某些注解中(例如马太福音16章18节、启示录3章8节),无耻地批ping犹太教、天主教和新教各宗派是“背道的”、“异端”,犯了“属灵的淫乱”。李在启示录2章9节注6说道:“从那时起,历代热心宗教者跟随他们的脚踪,逼迫那些在灵和生命里真正寻求主并跟随主的人,还自认是在维护神的权益。不论罗马天主教或更正教,都像犹太教一样属于这类,成了撒但的组织,作了撒但损毁神经纶的工具。”

  除此之外,《圣经》的汉译本还包括:《胡德迈新约译本》、《怜为仁新约译本》、《湛约翰-沙伯新约译本》、《南京官话译本》(麦都思-施敦力译本)、《北京官话译本》、《王宣忱新约译本》(此为首个华人汉译本)、《朱宝惠译本》、吴经熊的《新约全集》及《圣咏集》、《国语新旧约译本》、徐汇修院的《新译福音》、狄守仁的《简易圣经读本》、《萧铁笛新约译本》、《当代圣经》、《新汉语译本》、《中文标准译本》、天主教《牧灵圣经》等以及中国各大方言译本。

参考资料: 鱼腹中的约拿

现在中文圣经版本据我所知的除了和合本外还有:新译本 、 研读本 、祈祷本、 串珠本、 吕振中版、 灵修版、 现代中文译本、精读本。对不起,我知道的就这些了。不知你满意吗?

主要《圣经》汉译本如下:

马士曼译本:此乃可考的最早《圣经》汉译全译本,为文言文本。译者是在印度宣教的英国浸礼会宣教士马士曼。他在出生于澳门的亚美尼亚人拉沙的协助下开始翻译《圣经》,1810年出版马太福音、马可福音,1811年出版新约,1822年在印度塞兰坡出版《圣经》全书, 史称“马士曼译本”。

马礼逊译本:1807年9月7日,第一位到中国的新教宣教士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抵达广州,不久就开始翻译《圣经》。他参考了巴设译本,于1810年译完《使徒行传》付梓。1811年和1812年又译完《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至1813年将《新约》译完,并于1814年出版。之后,他与宣教士米怜合作于1819年11月完成了《旧约全书》的翻译。1823年在马六甲将全部《圣经》以《神天圣书》之名出版,共21卷。《旧约》称《旧遗诏书》、《新约》为《新遗诏书》。所以有人又把这个译本称为“马礼逊米怜译本”。(米怜翻译的部分是《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记》、《以斯贴记》、《尼米希记》、《约伯记》等这些均经过马礼逊的校阅。)马礼逊认为,作为一名译者,应负有双重任务:其一,要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意义、感情和精神;其二,用清楚、正确、熟练的文字,将原文的意思、感情和精神表达出来。早期翻译《圣经》其中一大难题在于由零开始,要创立一套术语。今天耳熟能详的“天国”、“弟兄”、“福音”、“使徒”等词汇都是来自马礼逊译本,由于马礼逊译本的自身特点及其翻译原则使得它成为文理译本的主流。《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宣教事业的一大成功的标志。作为神的话语,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使国人得窥神的真理,促进了福音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信徒从事《圣经》汉译提供了蓝本。

郭实腊译本:1840年,马礼逊的儿子马儒翰、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和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合作修订的圣经中文译本问世,即《郭实腊译本》。新约大部分由麦都思翻译,于1835年完成,1836年由麦都思作最后订正,1837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名为《新遗诏书》,共计325页,石印本。在以后十多年中,她一直是圣经主要译本,并多次重印。旧约大部分为郭实腊所译,初版好像在1838年或1840年,计665页。后来郭实腊将麦都思的新约修改出版,名为《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于1840年在香港出版。这版本曾为太平天国所采用,并作了许多删改,在太平天国统治区流传甚广。

委办译本:1843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香港开会,形成了几个差会组成的“委办译本委员会”,包括裨治文、卢维、文惠廉、施敦力、克陛存、理雅各、麦都思及米怜之子美魏茶等十二人。翻译过程中,“委员会”发生了译名争执,主要是对宇宙主宰God究竟应该译为“神”或“上帝”的问题无法一致。面对争执不休的局面,首先退出翻译委员会的是浸信会宣教士,接着公理会宣教士也退出。留下的麦都思和理雅各在1852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53年旧约亦告完成,1854年大英圣书公会出版旧约全书,即“委办译本”或“代表译本”。

裨治文译本:美国圣书公会支持用“神”来表示宇宙主宰,资助退出委员会的裨治文和克陛存完成了以“神”“圣灵”为译名的圣经翻译,1859年出版新约圣经。它在许多地方采用了1852年出版的麦都思等翻译的新约,“只有书信是例外”。 1862年美国圣书公会出版旧约全书,分四卷,共1002页;1864年出版新旧约全书,即“裨治文译本”。

高德译本:1848年浸礼会从泰国曼谷请来了美国浸礼会真神堂传教士高德,准备对马士曼译本进行修订。高德从新约开始翻译,各书均随时分卷出版:1851年在宁波出版马太福音,计32页;1852年在上海出版约翰福音,计28页;1852年在宁波合并出版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计145页;1853年在宁波由美国浸礼会真神堂出版新约全书,计251页。新约全书发行多次,后经罗梯尔修改,於1883年在上海再版。高德原想修订全部圣经,但因健康问题未能完成。旧约部分只译了创世记(1850年在宁波出版)、出埃及记、利未记等卷。其它都由罗梯尔和怜为仁翻译,1866年在香港出版旧约全书,1868年出版《圣经新旧遗诏全书》,称“高德译本”。

杨格非译本:最先将新约译成浅文理的是英国传教士杨格非,他於1883年出版了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1885年出版新约全书 (一说1889年, 一说1886年), 1889年重订。1889年创世ji、出埃及记,1898年赞美诗歌、箴言篇。 所用底本为公认经文,同时参考了其它译本。1905年出版了杨格非的旧约译本,仅译至所罗门的雅歌为止。他所翻译的各种圣经均由汉口的苏格兰圣书会印行。

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在北京的英国传教士包约翰与白汉理也进行了浅文理圣经翻译工作。包约翰几乎独自翻译四福音书,1887年由他个人出版,1889年出版他们合译的新约全书;但完成新旧约全书浅文理本的则是施约瑟。

施约瑟浅文理译本:施约瑟是犹太人,熟悉希伯来文,汉语造诣亦很高,1862年来北京不久就开始了他着名的圣经翻译工作。他先将圣经翻译成官话,然后再译为浅文理。1881年患病瘫痪。1886年回美国休养期间,一面修订他的官话新旧约圣经,一面靠两手尚能活动的各一只手指,在打字机上以罗马拼音逐字译出浅文理新旧约全书,历时7年。1895年他再次回到上海,用2年时间将拼音译稿写成汉语,1902年由美华圣经会印行,施约瑟自谑为“二指译本”。

或称国语和合本、官话和合本,是当今华人教会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此译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会中各差会派代表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各自负责翻译《官话和合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及《深文理和合译本》。 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深文理和合译本》于1906年出版新约。之后,宣教士们意识到随着报刊、杂志和新式教育的改革,浅文理正逐渐成为社会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后来深文理和浅文理两个执行委员会合并,选出5人共译旧约。1919年出版了文理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比官话和合译本的出版迟一个月。1906年,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 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国语和合译本》。和合本的译者以“忠于原文”为目标,就是要“坚持文字上的准确”。由于译经原则改变,这个目标就有新的理解:“重视意义上的准确”。在后来旧约翻译的十三年中,新约经过多次的修订,经文意思更清楚和优美。和合本的翻译前后历经了29年,其翻译笔法比以前各版本更准确,也更适合教会会众的阅读和学术研究,付梓后成为教会及会众最受欢迎的汉译本。值得一提的是,和合本问世时,刚好赶上了同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不少保守人士攻击“白话文是马太福音体”,鲁迅回应说:“马太福音是好书,很应该看。”周作人后来也回忆说:“我记得从前有人反对新文学,说这些文章并不能算新,因为都是从《马太福音》出来的。当时觉得他的话很是可笑,现在想起来反要佩服他的先觉。《马太福音》的确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我又预计他与中国新文学的前途有极深的关系。” 可见,和合本作为中国白话文翻译着作,对中国白话文的普及和发展都起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由于和合本是20世ji初出版,所用之标点和编排方式都是当时的型态,有别于现今的语文文法。因此,圣经公会于1988年修订和合本的字眼、段落和标点出版了《新标点和合本》。香港圣经公会经过了多年的修订,于2006年二月推出了《新约全书—和合本修订版》,对和合本进行相当大幅度的修订,务求使译文更贴近原文,并且将原和合本中生僻或古旧的文字改换成现代比较通行的语言。

吕振中译本:1946 年,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出版了吕振中的《新译新约全书》。本书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根据,用直译的方法,尽量表达原文每字所包含或代表的意义,并尽量保持原文之结构。吕氏于 1952 年修订新约译本,并于 1970 年出版包括新旧约的圣经全书。这个译本圣经采用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保持原文结构逐字直译,所以对于深入研习圣经涵义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不懂希腊希伯来语的人。但是也正因为是直译,所以这个译本圣经的语言词句给人感觉较生硬枯燥,很少文采,甚至有时觉得拗口;相比之下,广受欢迎接受的《国语和合本新旧约全书》圣经译本就很有文采,言语生动,读来很有美感。所以,把这两种译本的圣经对照着读是很有益处的。吕振中译本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直译。直译所特有的准确忠实,是意译所不能达到的,这也使它获得了相应的名声。

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出版的中文圣经译本和1997年出版《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对象是刚接触《圣经》的读者。此译本的翻译工作开始于1971年,由许牧世教授、骆维仁博士、周联华博士、王成章博士和焦明女士等人所翻译。译者有鉴于华人最常用的《圣经和合本》字句暗晦难明,与现代中文的文句有差距。其次,考古学发现许多较接近使徒时代的原文圣经抄本,用此作为译本的依据,更能有效阐明真理。故此译者决定出版通顺易懂、又具时代特色的《圣经》。

圣经新译本:随着福音在中华的扎根,神在华人教会兴起了不少优秀的神学家、传道人。与此同时,中国语文发生了不少演变,如开始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出现了许多现代用语等。而且,考古学上的发现使圣经学者对圣经原文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科学化的版本校勘学也提供了许多以往无法得到的资料。这样的时代背景,促使华人教会的领袖和学者联合起来,成立了中文圣经新译会,根据原文版本,以现代中文重译圣经。1972年,华人教会开始了译经工作,工作先后共有三十多位神学院院长、教务长、讲师,十多位各宗派的监督、教牧、长老和主修中文的弟兄姊妹参与,分别承担翻译、咨询、研究和文字修饰的工作。共同朝向信、达、雅兼备的目标努力,并广征教会人士的意见,然后由资深学者最后审订。圣经新译本的新约在1976年面世。译本的旧约于1992年完成。据译者们称:“这是一本忠于原文、易读易懂、信仰纯正、高举基督的圣经,呈献给全球华人教会。”

天主教思高本:说起思高本不得不提雷永明神父,他生于意大利西西里省,于1931年来到湖南衡阳传教,任衡阳圣心修院院长。他自意大利作修士时已认定要为中国人翻译一部中文圣经,来到中国后更对中国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他天资聪敏,不到几年便掌握了基本中文文法,遂于1935年开始自行翻译圣经,他于1944年将旧约译完。然而雷神父仍未满意这分译稿,仍觉得其中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遂决定组织一个有华人神父参与的思高圣经学会,帮助他修改译稿。1945年这学会於西煤厂(当时北京辅仁大学附中的一个院落)诞生,正式成员有李士渔神父及李志先神父,非正式成员为万次章神父、李玉堂神父及刘绪堂神父。学会翻译《圣经》时,有使用专门收集圣经文献的图书馆。部分译者更亲自到以色列实地考察,参考了考古文献则多以西乃抄本及有关死海古卷等。 1948年,思高学会搬往香港继续翻译工作。整部思高圣经的译注历时15年,然而由于分为十数册的圣经注释不便於携带阅读,因此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新约的修订由李士渔神父负责,旧约部份延至1963年尾开始。最终在1968年完成圣经出版。这部圣经译自思高圣经学会,所以通称思高译本或思高本。

新世界译本:圣经新世界译本是由守望台(耶和华见证人)圣经书社发行的圣经译本。英语版的新世界译本根据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原文直译而成,1950年出版《新约》,全译本于1961年出版。不同语言版本的新世界译本其后陆续出版。中文版的新世界译本《圣经》根据1984年版英语版为蓝本,经过长老团集体翻译而成,于2001年完成。各语种圣经合计印制数量到2005年超过一亿三千万册。本译本主要参考希腊语古卷手抄本和希伯来语手抄本,同时参考现有的中文译本,例如和合本圣经,力图准确无误,文字流畅优美,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体现原文的修辞和准确的意思。对于不属于原抄本而出现在当代其它版本的圣经中的文字,用脚注形式给出注释。另外,新世界版本圣经还发行有全注释本,方便学习者研究。

圣经恢复本:圣经恢复本,由异端呼喊派教主李常受主持翻译的多种语言的圣经译本和研用本圣经,包括英文、中文、西班牙文、韩文、俄文、日文、葡萄牙文、菲律宾语、印尼文、波兰文、马来文(新约)和法文(新约)等语种。中文的新约恢复本完成于1987年,中文旧约恢复本完成于2003年。旧约部分根据德国斯图嘎版希伯来文卷本第四版。新约部分依据希腊文第二十六版经文参照和合本,尽力保留其语体、节奏等各面优美,并参照二十多种其他译本;尽力探究原文精意,不加、不减、不改,用中肯浅顺的语句表达凡照原文直译或古卷差异值得注意之处、均参照七十士译本或其他古代译本。因受邪灵控制,李常受在某些注解中(例如马太福音16章18节、启示录3章8节),无耻地批ping犹太教、天主教和新教各宗派是“背道的”、“异端”,犯了“属灵的淫乱”。李在启示录2章9节注6说道:“从那时起,历代热心宗教者跟随他们的脚踪,逼迫那些在灵和生命里真正寻求主并跟随主的人,还自认是在维护神的权益。不论罗马天主教或更正教,都像犹太教一样属于这类,成了撒但的组织,作了撒但损毁神经纶的工具。”

除此之外,《圣经》的汉译本还包括:《胡德迈新约译本》、《怜为仁新约译本》、《湛约翰-沙伯新约译本》、《南京官话译本》(麦都思-施敦力译本)、《北京官话译本》、《王宣忱新约译本》(此为首个华人汉译本)、《朱宝惠译本》、吴经熊的《新约全集》及《圣咏集》、《国语新旧约译本》、徐汇修院的《新译福音》、狄守仁的《简易圣经读本》、《萧铁笛新约译本》、《当代圣经》、《新汉语译本》、《中文标准译本》、天主教《牧灵圣经》等以及中国各大方言译本。

  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构成,而其《旧约圣经》与《希伯来圣经》内容大致相同,《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门徒的言行与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

  据统计现在共有大约一万四千多种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经,尤其是“希伯来圣经”部分,而耶稣基督教新约部分,就有大约五千三百种不同语言版本。在众古书中可说是现在世界上最多不同语言翻译版本的书。

  其中旧约完成的年代是:西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到前四百年之间;而新约完成的年代是:西元三十几年到九十六之间;换句话说,旧约圣经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而新约圣经最早的著作,至今已经一千九百年的历史。直到目前为止,圣经仍然是全世界最受欢迎、销售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根据世界联合圣经公会的统计,圣经自从出版直到今天,发行量累积已超过四十亿本。目前全世界的销售数量,平均每年依然超过三千万本以上。这样的销售量,绝对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一本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吕振中圣经译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