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的职业业余nba2k17mc球场位置任务怎么做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中国搏击市场爆发到今年,已经走入了第三个年头。

今年的转向业内人士都看得到,资本趋于冷静,每个在惨烈搏杀中幸存下来的赛事,开始把风向从抢市场转变为寻找盈利模式,但赛事的数量却大量的增多。

但增多的不是上卫视的A级赛,而是大量的C级赛,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遍布全国各地,这是为什么呢?

动辄投入几百万的A级赛事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和优秀的选手资源,基本办一场亏一场,C级赛事不需要播出,几十万就可以做一场很好的,乃至做成B级赛。

对于大部分花几万块就能办一场的C级赛,为新人拳手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甚至业余选手也能上去玩两下,参与性高,故而能遍地开花。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业余市场或者说真正处于下游的基层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并且发展迅猛。这是一个好机会,但大量业内人士也许会误判乃至轻视了这个市场,因为业余或者说基层需要的,真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首先我们的职业市场是刚起步的阶段,上游的建设依然没有完成,中游无法形成,下游现在发展迅速,但有生力量或者说市场效应还传导不上去,两边甚至有互相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是值得注意的。

而此前因为我们太过于关注上游的A级赛,并没有意识到后备培养的重要性。

其实业余赛事需要的东西很简单,无非是技术详解、文化时尚、切身互动体验三样而已。但只这三样,很多俱乐部都没有去做好,或者还意识不到如何去做。

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一点感想。

是招业余学员,还是培养职业冠军

我们不像泰国的拳馆一样有大量的职业比赛可以打,有博彩业支撑整个行业;也不像日本有深厚的武道文化,青少年不管最后会不会坚持,很多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点格斗技术;其他像欧美地区,搏击运动当地人理解认同起来也比我们容易,所以会形成固定的群体练习。

我们的市场刚刚打开,很多观众从第一次电视上看到的搏击运动,到自己真实接触到拳馆,摸到沙袋,知道什么是拳靶,由此带来的各种小白问题,是巨量的。

而一个俱乐部要生存下去,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职业化的情况下,招收业余学员应该是目前最大的收益点:

大家知道培养职业选手是费时费力的,赚的钱勉强能持平投入就不错了,想要有收益基本看运气;

业余学员多的时候,能在暑假偶尔赚一两个月就很开心。

之前虽然有过散打的小规模普及,但年代久远,且当时全国各地最多的还是跆拳道馆,真正想练散打的,除了几个武术大省(河南、安徽、山东),基本想找到教的地方都非常困难,除了进专业队和武校,别无他法,而有消费能力的上班族是没有时间去武校专业队的,想业余锻炼的青少年除了寒暑假也没有时间整块训练。

现在基本省会城市都有像样的格斗俱乐部了,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有小型俱乐部,基本上满足了硬件设施,而且不少拳馆还有泰国教练乃至欧美教练,相比于十年前,简直就是鸟枪换炮。

我至今都还记得,十年前,全国叫得上名字的泰拳馆就四五家,基本一家“统管”一个区域,哪个拳馆来个泰国教练,立马圈内或者论坛上就传遍了,别说去练,能让人家用数码相机录个打沙袋视频传到网上就是荣耀,如果能有打实战的视频上传,那就是王者荣耀!

不过那个时候获得这种技术资讯的喜悦是非常难忘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小白,能学到东西就是最乐意的,所以这种心态最符合真正的业余群体。

如今这个年代,一个人业余学拳为的是什么?

反抗校园暴力?减肥?时尚炫酷?追星?想有自己的小众爱好?这些都可以是原因。

但我们大部分俱乐部却一直想着的都是——宁可饿死,也要出一两个像样的冠军,而不是想着先好好活下去,再慢慢培养自己的冠军。

对于很多业余训练的会员,很多俱乐部就是让教练跟着一起打沙袋,学下基本功,很少详细讲解技术,甚至对于学员提出来的新手技术细节问题感到厌恶,就算学员买私教,很多教练也都无法解答,或者不甚关心学员的问题,导致学员粘度不够,最后流失。

其实我们只需要自己想想最初喜欢格斗和最初练习格斗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也就会明白业余这块的学员最缺的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格斗中一个提膝格挡的动作,提膝格挡的时候脚背是绷直还是屈起?

这个问题很多职业选手基本不会在意,觉得只要胫骨硬,怎么样顺利就怎么样挡。

但很多业余学员就非常在意这个动作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他感觉脚背绷直发力要比屈起顺畅,如果不能一一给他们解释清楚,你就是金腰带头衔再多,你也不是一个好教练,最终也不会有长久的回头客。

技术详解这一关要求教练本身有清晰的思维,一定的口才,这些都是要经过培养锻炼的,而一个技术往往代表着一段格斗文化或者故事。

比如站立格斗里面的掩手打法,其实在很多格斗技术里面叫前锋手或者雷达手,播求就非常擅长用前手掩手打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对手一旦进入你前手的距离,无论是踢还是拳,你都可以打中对手,而且可以起到干扰对手的作用。

所以格斗游戏和漫画里面前锋手的动作被多次运用——KOF的泰拳东丈,空手道坂崎良都有前锋手的架势。

这些点是很容易让业余学员兴奋并且继续产生训练热情的,因为他们很多过来训练就是因为看了相关的文化作品或者比赛,很多时候他练会了技术,只不过是找寻一下心里的归属感,觉得自己像喜欢的格斗人物,这就行了。

业余的学员学会一种新技术,比如转身腿的那种兴奋,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简直比中了奖还高兴,而如果在练习中能用新招数打中人,那得高兴一个星期去,下回接着来练,而职业选手早就没了这种兴奋,不过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有条件做职业拳手的。

所以,真正重视业余的俱乐部是一定会把格斗文化传播好的,充分了解格斗文化也是好的俱乐部需要加强的事情。

当业余的学员练习到一定程度以后,能切身体验一场比赛就显得很重要,一来能让他们体验真实的比赛,二来可以检验他们的技术,让他们知道自身的差距。

一份体验,除了可以留下一份影像资料作为纪念,更重要的是打得好的,则会更努力的训练,打更多的比赛,这也是大量馆内交流赛和C级赛的基础。

欧美、日本等地区的职业选手也是从这些俱乐部里的业余拳手诞生的,但往往训练认真程度不输其他国家职业选手,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始终是在兴趣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俱乐部一定要摆正一个心态,任何对格斗保持有敬畏心的习练者,都值得尊敬,而不能因为你技术好,你是冠军,就忽视这些人的存在。

这个行业成熟的粉丝群体,乃至未来的市场,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这些人来支撑。何况很多人除了格斗以外还有其他更擅长的事情和职业,这才致使在各行各业里都分布着对格斗项目有兴趣有理解的人,这一点不得不重视。

市场打开效应:业余赛事带来的机会

记得09、10年的时候,我还在泰国念大学,当时有一些业内人士问我,为什么不做泰国的泰拳产品代理业务,一方面是我的兴趣并不在此,另一方面当时国内连有格斗俱乐部的城市都没有几个,所以我就和朋友说,做这些装备产品,如果没有关系进入各个专业队,那么基本就是等死。

搏击装备产品大致就是擂台、沙袋、靶子、拳套、衣服、裤子、护具,以及一些周边。衣服裤子这些,以中国的山寨能力,只要你火,迅速就能把你复制掉,以更便宜的价格出现在市面上。真正盈利好的还是装备,因为用起来确实感觉不一样。

专业队能出成绩,所以装备消耗大,像泰国Fairtex这样的品牌,都是有专门的测试环节,像雅桑克莱3个月就可以打烂一付手套,而按照当时国内的情况,进不了专业队,你卖给业余的粉丝,他3年都打不烂一付,你怎么卖第二付?

其余的沙袋、擂台就更别说了,至于护具,一个拳馆买两套就算大客户了。

如今已经过去了六七年,大家可以再看看中国的各种搏击产品的数量,乃至销量,按照以前的情况来对比,简直就是翻天覆地。

中国业余的市场哪怕只打开一点点,对于其他国外品牌来说,基本就是50%的利润来源。

而目前在国际上,格斗项目的发展状况,似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加入进来——K1和PRIDE几乎用尽最大努力让世人知道格斗比赛,然后由UFC和其他诸多比赛继续将这些推广下去。

我今年在曼谷的商场里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往曼谷市中心的大型商场,至多只有一小家店面有各类泰拳搏击产品的专柜,因为当时曼谷给业余人士提供训练的俱乐部并不多。而现在,Fairtex和Venum都有了自己的专区,而且很大,很时尚。这证明购买的人数增多。项目普及成功,才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装备的火热让很多从业者意识到了业余市场的潜力,C级赛的成功也让这个势头继续保持了下去,如果俱乐部这块能稳住,那么我们就能完成良好的传导,把下游到上游的环节对接起来。

粉丝讨论的热情,以及高度参与带来的专业,才能真正让行业完善,而不光是一线选手在台上打,打完了消耗库存就退。

但对于下游市场和业余赛事的运作执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我索性采访了两个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的业内人士:一个是推广泰拳培训项目比较成功的“HBW训练营”创始人韩博唯,他做的业余培训颇有成效,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口碑,另一个是昆仑决C级赛城市英雄的负责人栾俊。

他们对业余市场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这里分享给大家参考。

问:怎么看待中国的业余搏击市场?

业余市场空间巨大,开设的格斗场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需要客观认知市场才能正确有效的对大众人群进行引导。

全世界的业余用户起点不相上下,但中国的搏击从业者引导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尚未充分引流。

中国搏击从业者的普遍特征:

习惯性的陷入自己的武林世界,缺乏对用户的了解,往往自我虚构出不存在的消费市场。

B、课程产品生产力差:

搏击业浮躁,普遍缺乏客观自我认知,从业者优质课程产品生产能力不强,尚未意识到自身产品内容的缺陷和短板,反而盲目在一些只有空壳子但无实质的合作模式上费劲心思。

诸多自身缺乏流量获取手段的从业者,即使联合在一起,除了凑个热闹,到最后仍一无所获,还是因为不注重自身内容的质量。

也有从业者希望通过与赛事合作的形式获取流量,但缺乏对赛事关注人群的分析了解,如果赛事关注人群的线下消费能力极低,那就很难对行业的格斗场馆进行引流。

搏击业余场馆的开设看似不需要巨额的创业成本,致使越来越多的搏击人事或业外人事选择开馆,但此行业对创业者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所谓技术不单指格斗技术,更多是对营销等方面的要求——目前行业流量迫使创始人需要严格控制从业成本,很难让优秀的营销人员获取与自己价值匹配的同等报酬,所以通常需要创业者亲自上阵,但创业者普遍营销能力相当不足。

每个创始人都认为自己有一两个别人想不出来的大计划,暗自欢喜憧憬未来,但殊不知大家各自心里想法都大同小异,所谓的计划也是脱离市场的考量。

搏击从业者应该像健身房的格斗课管理和营销模式学习,从创造的社会价值上来说已经远超搏击的垂直行业。

不否认健身房里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格斗教练存在,我曾在我们“HBW欧式泰拳”的线下教练员培训中遇到过很多,但也必须承认一大部分健身房搏击教练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很善于学习,如果垂直搏击圈的从业者止步不前,依然闭门造车,那早晚会被超越。

健身房是巨大的流量入口,待到时机成熟,如果搏击拳馆的流量入口还未通过任何方式打开,那时拳馆从业者则人人可危。(你们的会员就要跑去健身房啦!)

问:推广项目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为B端和C端用户建立认知,讲通俗一点就是对从业者和大众人群建立认知,这个环节是最花时间的。

很多从业者给大众建立的格斗认知非常有限,甚至有的是错误的,无论是格斗的技术体系层面,还是格斗的功能性延展。

大多从业者不能把格斗体系的娱乐化、训练中的多变性、趣味性、专业性并存的一面展示给大众,反而把格斗最暴力、最令人担忧的一面反复给大众洗脑,无意间抬高了大众加入训练的心理门槛——有人在一边努力为大众树立正确认知,而更多的是众多从业者在另一边不断破坏生态,虽然他们是无意的。

健身房的格斗产业虽然比垂直格斗业顺利很多,但有一些推广者空谈概念,打着“格斗健身”的旗号,并无深入的实质内容,企图通过降低格斗授课的技术标准,来获取流量,通过降低健身教练的从业技术门槛,来引导他们更愿意参训。

嘴上说着“只是用格斗的形式去健身”,实际则是用来掩盖自身能力不足的借口。

比如国内某格斗健身培训品牌,传授给参训教练的本身就是劣质的格斗课程,再由教练把这种劣质课程传授给大众,更加剧了格斗相关产业的生态恶化,给大众建立了错误的技术引导,以及对格斗健身的歪曲认知,这样的模式不会长久。

问:职业和业余市场,是不是完全是两回事?

在国外不是,在中国是。

中国早年就给大众建立了很深的错误认知,认为职业的才专业,业余的就不行。但在国外,职业运动员大多只是打职业比赛获得冠军头衔,其实他们都是业余爱好者,在运动员打比赛的身份之外,还有其他工作,比如KO泰拳王播求的日本选手“佐藤嘉洋”。

国外的模式告诉你,即使你是爱好者,但你有你的选择:

你的格斗水平可以很高,你也可以只是用格斗来减脂,课程同属一种体系模式;

参与课程的人多种多样,有运动员级别的、也有入门爱好者,大家相互鼓励,只是强度不同,收获不同;

教练把自己当成主控台,带动起所有人共同创造。

这是国外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搏击业内的整个群体才能成为一家人,这个话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毕竟搏击业内有太多要普及的知识,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行业人在做的,我们了解太少,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吧。

问:如何做好业余市场?

A、踏实做事,先做好自身内容,不然一群同样挫败的人联合在一起也只能是互相打打气。

B、做好引流工作,控制成本,善于尝试资源置换。

问:你怎么看国内业余赛/C级赛的市场?

我觉得市场巨大,但我们目前综合能力不足:

1)缺乏优秀的教练,缺乏专门做青训的教练;

2)缺乏科学的训练和团队;

3)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起初三两年感觉不出来,成熟之后,会局限运动员进一步的自我提升;

4)缺少专业的经济团队为他们规划、包装。

问:为什么C级比赛如此火爆,观众喜欢的原因?

我觉得业余比赛主要还是小城市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平时文娱活动少。C级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在广场、酒吧、俱乐部都可以举行,到场观众多则上千,少的只有几百人。

问:目前业余赛/C级赛的市场开放有多少?

不到一半。因为我们做的比赛还是太专业了,我们想做业余的比赛,但是跑来的大多都是接受专业训练、打不上比赛的人群。

从以上的回答可以看出,在不同视角下,大家对业余搏击比赛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我们都还不够重视业余赛,业余赛的发展也不够成熟,甚至没有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只有业余市场真正成熟了,职业搏击才会真正完整,运动员退役也有着陆的平台,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能有更稳定的收入,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真心希望每一个俱乐部都能良性发展,选手能打又能教,推动搏击产业在中国的持续进步,共勉!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有句话说得很好:无论哪行,选手之间,都有一层永远无法抵达的鸿沟。

看了今年KPL已经比完的比赛,我对这个游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过我想先说说很震惊的一点,他们是怎么能够在手机屏幕那么低级的输入设备上,做出那么精妙的操作的?

要知道手机屏幕的灵敏度,和高档键鼠简直没有任何可比性,这帮人怎么能做出那些跑位和极限反杀的……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好了,下面开始说正文,谈谈感受。

一、无论怎样逆风局,都不一定会输

现在的KPL联赛好看就在于,妈蛋真的悬念太大了,有时候看着开局压得对方抬不起头,甚至打到高地三塔全破,最后硬生生能够一波团灭翻盘。

可以说对于职业选手而言,越到后期,任何一轮团战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到全局的走势。

越到后期,容错率也越低。因为两边都有着成吨的伤害和可怕的控场,双方的交火几乎就是电光火石之间,一个操作失误,就满盘皆输。

相反的是,前期被打个5比0剃光头,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有些时候只是一方早期发育快而已,到了后面鹿死谁手还真难讲。

之前总是感觉,打主宰算是一局比赛的胜负手之一。基本上主宰被抢到了,就能带来很大的一波优势,甚至基本就胜券在握了。

因此,在选择大小龙方面,大家都会优先抢掉主宰,相对而言暴君就被冷落得多了。(暴君:滚!我才不要你们来杀我……)

但是看了职业比赛,发现他们更加却重视暴君带来的BUFF。或者说,如果一边选择击杀主宰,那么另外一边去击杀暴君,也不会亏。

特别是在一方选择收缩防守之后,即便另外一方霸占野区,把主宰杀掉,但是对于职业选手的清场速度,三波主宰先锋根本不够看的。相反,如果击杀掉暴君,带着远古光环的BUFF输出加成,就很有可能打破对方的铁桶防御。

不过对于普通玩家而言,可能无法做到那种默契到无缝插针的防守,那么主宰的小弟作为打手出场,还是能帮助一波打到应付不暇的。

三、团战说打就打,避无可避

可能对于普通玩家而言,打不打团,在哪开团,都随机性很大。

但是对于职业选手而言,他们显然会捕捉任何一个开团的契机,让你根本无法退缩,一旦对面开团也只能应战。

当四、五个人集中火力在一个区域开团之后,如果一方选择后撤避战,那么损失至少会是一两条性命外加一到两个塔。

因此,在现在的版本中,无时无刻都不在提防着那一波说来就来的团战。

如果你说,我方就是选一些能避战的英雄,慢慢打消耗,打运营。不到我们觉得合适的开团契机,就一直耗着不行吗?

呵呵。不要忘了,现在有个叫哪吒的英雄。

这货就是变态……一开大就逼着你不开团也得开……

什么你想不开?噢那你真的是想不开了……

不过好在,对于普通玩家而言,哪吒是个极度依赖队友的英雄,一般队伍或者路人局,都不会有那种默契。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你们只会看到一个千里送人头的傻逼……

四、选择英雄方面,机动性是首要考量。

我发现和普通玩家习惯于站撸不同,职业选手的交火几乎都在运动中完成。毕竟以他们攒钱的速度,很早就能打出成吨的伤害,站在前线集火点里,哪怕多一秒就是个死。

此外,一不小心被抓了没有位移也是个死。

而且,高机动性带来的是快速利用地形的能力。可以利用各种墙壁的掩护,穿越腾挪其间,这在高手的交手当中变得极为重要。越塔一波强杀再撤离,也依赖于强大的机动性。

最后,高机动性还意味着快速增援和迅速集结,不会出现突然出现开团良机,却因为某个队友才姗姗来迟从而延误战机的局面。

因此,每个人都几乎要有足够的机动性。为什么诸葛亮成为了法师一哥,非BAN必选,为什么甄姬、王昭君、安琪拉这些传统法师难得一见,就是因为前者在能轰出杀伤的前提下,还自带位移技能,进可以追击补刀,退可以保全性命。

相反,那些短腿的传统法师,基本上在开战之后就很容易被秒杀。正如我上面说的,在职业比赛时对于他们这些脆皮,交火地点连一秒都待不下去。

这样强调高机动性的大环境下,射手甚至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很多局都是无射手,即便带上射手,也大都是马可波罗、虞姬、大小姐这样机动性高的射手。

看了好几局鲁班后羿,就完全因为机动性不够,在团战中很难安心输出。不仅如此,反而连累了队友时刻要照顾他们的安危。

一个好的辅助也能带动全队,很多人都认为大乔是改变游戏局面的新英雄,然而事实上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威力。很多选了大乔的队伍都输掉了最后的比赛。但是仙阁的那局大乔直接对方水晶开大惊天大逆转的想象力……还是令人佩服的……

五、从开局就全部抱团,几乎没有单走的。

除了少数几个带线英雄以及关羽这样特殊例子之外,基本上队伍都会处于凝聚在一处相互支援照应。

而且这种抱团是从开局就开始的。因此你几乎不会看到普通玩家那种开局分开,三路分别带线的带线,打野的打野的场景。而是开局要么就一起抓野,要么就一起打野。

这样的节奏也导致了一个局面,只要看到对面一个英雄露头,就大概知道对方团队会在做什么。比如对面在我方野区打蓝,我们就去他家野区打蓝。因为大家都在一起嘛,你绝对不会见到全部去对面野区,只留一个人在自家清野(找死)的场景(韩信可以除外)。

此外,任何一个略微落单的英雄,都可能会因为走位失误而被抓。这也就是为什么位移和高机动性如此重要的原因:被一群如狼似虎的职业玩家围上来,只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瞬移才能避免一死。

最后还是想说,这些职业玩家每天都在一起辛苦训练10个小时以上,才换来这样的默契和顶级水准,普通玩家还是注意适度游戏,不要过于沉迷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k18mc自创球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