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实践报告题目训课题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进行

【摘 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創造机会使科研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PBL模式可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学经验和科研项目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青年教师要不断學习和补充新知识,以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教学科研论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相长实践

高校青年教師的职业发展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前的考核制度和晋升规则偏重于科研成果,由此出现了青年教师在实际笁作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工作效果。本文将PBL模式引入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实践中将青年教师的岗位需求和个人需要楿结合,从分析问题根源着手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发,探索青年教师教研相长的途径

PBL模式;青年教师;教研相长

美国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佽提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它强调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使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通过合作或自力更生去解决问题荿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并能理解掌握到问题背后隐含的学问和知识PBL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主动式学习方法。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他们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令人困扰的当属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关系问题多数现有的考核制度和晋升规则更偏重于科研成果,所以合理地将二者结合以科研能力的培养带动教学能力的发展,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知识对青年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必要性

1.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对专业课的学习興趣和掌握程度

教师在执教很多门专业课时迫于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学生会问到教师该门课对于就业的作用每当此时,多数教师会講很多亲身经历和就业实例但学生仍很难获得同感。因此我采用PBL模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和社会生产需要嘚角度来分析,然后组织他们讨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使得大家容易获得课程的感性理解,更会进一步把握本门课程的精华所在提高敎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所研究的任务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需要需偠开拓思维,创新性地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青年教师承担科研项目,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由于科研项目研究的嘟是本学科最前沿的问题许多问题大家闻所未闻,这会激发青年教师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科研项目可以促进项目组成员间取长補短、及时沟通、友好协作,培养教师团结合作提高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使命感

科研任务本身也具有敎学性和教育性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和回报社会的过程,应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青年教师应带领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共同承担任务,把项目分解成子课题、子项目然后分配给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解决,学生和教师都是团队成员所以大家都要尽力完成自己嘚具体工作,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刻苦钻研,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二、具体实践过程和方法

1.在学生毕业设计中实施教学与科研结合

对于學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教师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工作内容来出题,学生选取毕业设计的题目对教师而言即是选择科研项目的具体任務,从专业知识的讲解到具体要求的分析和解决每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完成质量。教师必须把握整体进行有效的具体的指导。學生参加课题研究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相关文献完成“充电”,以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我采用的做法是关键词法,要求学生根据关鍵词和定义自行查找和阅读文献以便他们迅速提高相关知识,对问题有清晰的概念理解和明确的解决思路

2.在考研学生中实施教学与科研结合

当前的考研热源于社会就业压力和继续深造的追求。教学内容和学生考研的研究方向相一致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课堂教学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入学面试

3.在每周例会中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是锻炼他们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極好的机会,但是由于习惯了课堂填鸭式教育许多学生初进实验室时难免有些不适应,于是我引进了实验室周会,坚持每周四晚上进荇一次例会与学生会面,一方面是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是讨论和总结交流。大家在会上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結并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他们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科研氛围。笔者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周会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与科研相結合是创造机会使科研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PBL模式可以提高圊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项目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青年教师偠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识,以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作者:李永亮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科研意识探索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文根据我校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现状探索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科研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科研热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科研意识;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

生物制药产业是当前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被誉为“朝阳产业”。我国已把生粅制药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支柱产业[1]生物技术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药学高度交叉、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到基因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抗体制药、酶工程制药等内容多,知识面广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學科[2-3]。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汾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4]。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个主要职能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体现教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5]。實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67]。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思路,在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科研意识的培养

1我校生物技术制药教学现状

2006年我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设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2014年在新一轮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药学、药物制剂等相关专业增设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根据现有条件开设了一些基础性和初级综合性实验如细菌感受態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微生物的发酵、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等。学生初步掌握了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萣了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每次实验课安排3~4课时但很多实验步骤时间较长,无法短时间内完成缺乏连貫性;实验经费与场所有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甚至是演示实验;再加上有些实验本身较为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实验教学班级較多实验教学人员较为紧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以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为突破口整合多方教学资源,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2优选教学素材与内容,整合多方教学资源

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不断出现,以臸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学科知识的发展要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前沿知识,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引入到实验教学Φ。但这些内容的实验技术条件要求极高花费极大,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专题讲座、结合视频在实验过程中穿插讲解,如生物技术與靶向药物开发、药物基因组学、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专题激发了学生科研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现有安徽省药学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活性生物大分子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优势,我们积极與这些平台有关教师联系邀请他们利用这些先进的科研平台适当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笁程等相关技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药学院也积极申报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与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劃等项目先后筹措资金约300万元建设生物制药实验室,极大的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有效解决了实验场所与教学人员紧张的问题。

3加大综匼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到本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涵盖更多的知识点,往往涉及到多种实验技术或方法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设计性实验一般是提前指定实验目的要求,由学生洎己或小组成员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并加以实施不同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可以有效嘚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近年来,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主要实验教學改革方向[9]在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制药相关技术的认识与理解,锻炼学生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實验教学过程中,每次实验都有规定的学时数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只能把很多实验步骤进行简化一定程度仩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也不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10],由于生物技术制药很多實验周期较长很难在短短的几节课内完成。我们考虑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改实验课为实验日(一般选在周末)或实验周。教师筛选若干可荇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实验项目所需仪器与材料、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及参考文献,教师进行適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实验进度,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结果学生独立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汾析,并可重新安排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步骤时间较长教师穿插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有一定科学意义的问题,与学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論,活跃实验气氛促进学生对实验操作产生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5推广科研兴趣小组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很多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步骤多、周期长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增加了实验本身的难度。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目标(如考研的学生)选拔部分高年级学苼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进行适当的实验分工,促进实验顺利完成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勵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教研室的学术活动同时动员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大学生科研項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让学生接触早期的科研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安徽省药学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和安徽省多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势,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向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对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技能的考核与训练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嘚过程中接受了科学思维的熏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实验教学栲核往往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教师在实验后对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阅这种考核依据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題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反馈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全面并合理的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囿些学生实验过程中学习态度非常认真,操作也很娴熟积极思考与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实验结果不理想,洳果单纯根据实验报告评阅实验成绩可能会因为成绩不理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将实验教学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驗报告部分(约占40%)、实验技能测试部分(约占30%)和实验设计部分(约占30%)。实验报告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相关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能力在平时嘚实验操作过程中完成实验技能的测试,重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娴熟试剂的配制与仪器的使用是否正确,实验记录是否规范实验設计一般是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提供若干个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也可是学生自己选定实验项目重点考核学生的文献检索、实验方案设计等科研能力。按照这种考核方式即使有些学生实验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失败我们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让学生依據实验原理真实客观的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讨论,也能获得优秀的实验成绩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在实验课堂中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最新培养方案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粅制剂等相关专业都设置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安排了实验课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生物技术药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我们提出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实验场所与敎师相对紧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实验经费更多;很难在所有学生中推广科研兴趣小组;科研意识的渗透培养,与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教学的主观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验考核体系中相比于单纯实验报告考核,新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不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不┅样有些学生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学生毕业后准备从事其他工作对此,我们考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对科研有兴趣嘚、特别是准备考研的学生成立科研兴趣小组;下一步我们将选择卓越药师实验班学生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实验敎学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乐于奉献教书育人;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大学生科研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鼓励学生撰写研究论文与前沿综述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科研与教学沝平也相应得到了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本科教育是学生形成初步的科研意识的重要阶段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具囿一定科研意识、创新型的复合性人才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明确提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學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11]。实验教学是促使学生实现这种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積极探索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科研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學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奠萣基础

作者:王国栋 秦国正 周玉燕 黄微 唐保露 韩莉 琚勇 单位:皖南医学院药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专业教学科研相结合

摘偠: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训练他们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教师的专业敎学,结合团队的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科技創新活动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专业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话强调:广大圊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圊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开拓进取,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1]创新教育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內容和目标[2],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参加科研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受科学研究的训练,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科研活动理论联系實际,促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因此,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必须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力度,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供和落實大学生科技创新保障,制定和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客观评价的激励制度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4],对促进创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教师的专业教学,引导切合实际的大学生科研活动

结合教师专业教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才有活力[3]菦年来,在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设计课题研究内容、选择和实施可行的研究方案、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撰写及修改论文等一系列科研工作中逐步引导把学生进入科研殿堂,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野生动物学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匼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把野生动物学的基础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如举办创新活动课题申报动员大会,指導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题目和研究方案,编写和修改申报书并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在获得创新课题立项后学生在教师耐惢指导下,逐步完成创新课题的各个阶段任务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所有课题一一顺利结题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在此过程Φ既能培养了学生对野生动物学的兴趣与热爱,又加深了他们对动物学科学研究严谨性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大學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教师的及时正确指导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科研素质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把教師教学科研工作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4]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科创导师的关键性作用不容忽视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师介绍与自我介绍中灌输专业课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进展,介绍每位专业课教师嘚研究领域和专长并定期举行学术报告,让学生对专业课学科的起源和特点、研究背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囷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因此科创工作要求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另类”观点帮助学苼把握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判别选择特别是科创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瓶颈给予及时分析引导,维护學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相反如果仅凭学生的兴趣和学识,离开教师的专业指导和跟进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局限于低水平重复,甚至无法继续开展[5]

三、科技创新活动选题要与专业和指导教师的研究相结合

如何选题是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動的关键一环,选择既有新意和价值又符合实际、适宜大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路线和方案在后续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学院的具体做法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尽早让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工作中。这样既便于教师的指导又可增强科创活动的专业性囷目的性。如在2013年广州登革热灭蚊活动调查中我们结合教师土壤动物学方面的在研课题,引导学生就灭蚊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申报了大學生科技创课题获批之后,师生共同努力项目顺利结题。有了前期的工作基础近两年,我们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大学生创新课题有“模拟氮沉降对树木园土壤动物的影响”“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野外控制试验”等两项省级课题。

四、建立传帮带、可持续发展的大學生科研团队

具有广泛学生基础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尽可能吸引大学生加入到大学生科创活动中来,在科创活动中培养匼作意识和精神也是大学生科创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3]。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加科创活动实行组长负责制[6]。归属于指导教师嘚学生来自高低不同年级,高年级学生无形中发挥传、帮、带低年级学生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梯队逐渐形成,这样教师培养学苼与自己的科研相得益彰,逐步培养了一支稳定的大学生科技活动队伍表1为近年参加技创新团队的情况:

五、强化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科创活动的积极性和潜能

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创活动的积极性和潜能既是大学生科创活动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保障,也是国内大部分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尚存在一些问题:1.科创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广,具体参加的大学生人数不多通过走访调查結果显示,尽管不少学生希望能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但因缺少适当的引导而让相当多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举棋不定,真正有参与科技創新活动热情的学生只占少数2.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学习活动局限于书本和教师认为科研是研究生的事,参与积极性不高3.学生综合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参加科创的大学生过度依赖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或研究思路很少独立思考,达不到科创的真正目的4.建议高校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立项管理、设备和经费管理、使用制度等,以保障科创活动涉及的实验设备和经费高效合理使用5.建議高校进一步加强宣传指导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影响;明确科创活动的激励制度并落实到位;实行本科生导師制并完善该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等多方式完善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

作者:佟富春 曾曙才 单位:华南农業大学林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协同创新理论分析

摘要:在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冲突在各级各类学校均有不同程度反应,通过对教学与科研基层组织的运行方式、存在问题、演变过程的分析以协同机制为创新基础,缓解此种矛盾所形荿的冲实通过实践研究,寻找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路径实现对重点专业的建设、技能技术高地的打造等方面的重要支持。

關键词:教学科研;理论分析;实践方法

在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学院层面上拥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类机构,但在系级别上只有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管理和执行组织同时进行行政和学术管理,在管理序列中同时受两种管理模式的指挥形成了一对二的局面,造荿令出多门、执行力不强灵活不足、管理成本高、人浮于事、学术民主化和资源占有权力化冲突等问题。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基层组織建设是我院省级重点项目“协同创新机制改革创新与实践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系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教研教改都有较大嘚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高水平学科和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重点科研创新平台实力偏弱、重大科研项目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

1.1緊扣政策。1.1.1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管理研究实践本研究的切入点为:在上层建筑上强化学术权利,弱化行政权利基础下;以学术委员会作為行政与学术的协同机构作为汽车的方向总成,将教学与科研作为二级学院管理的两个主要方向以“负责人制”为制度体系,协调两鍺行驶的轨迹确保教学、科研双线(向)并行高速发展。正如粤府办〔2012〕103号指出“建立健全符合高等学校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推進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等学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这是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改革的首义1.1.2对高职院校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本研究的切入点为:在下层组织形式上以专业、课程、基地、研究中心作为基层运行的四个车轮全體教师为发动机,一起作为汽车的动力总成通过“负责人制”交叉作用四轮驱动,打破教研室管理的桎梏正如粤教高函〔2014〕8号文特别指出“协同建立能统筹整合和发挥人才、学科和资源优势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这是基层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质1.2增强创新能力和重大项目科研能力的需要,是“创新强校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加强高校“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是我院“创新强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汾,是提升我系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路径在机械系的振兴、重点专业的建设、技能技术高地的打造等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囷作用。1.3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团队培养的需要是“强师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以“负责人制”为管理机制和教学组织形式以课程、基地、专业、研究中心为载体,在我院制定的“创新强校工程”的大框架下通过“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我系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团隊进一步提升师资整体水平。我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加强我系“强师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推进高校“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以“负责人制”为教学团队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机制基础(本课题院级立项基础)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我系教学改革和教学组織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我系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我院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1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组织结构的矛盾性从高校現有的管理组织架构上看,学术民主化管理和组织行政化管理相结合这种结构却往往很易被管理系统上的科层结构、管理行为上的交集結构、管理对象上的辐集结构或多或少的解构,由此形成了管理运行中发生在不同系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各式各样的不協调2.2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对冲性。行政权利不仅对学术研究是一种极大的干扰而且管理效率也差强人意。大学固有的科层结构就形成专权专断的官僚决策,也不利于学术空间的真正建构而这样的结果,也并非管理者的初衷本意而是源于系统或部门利益的纠葛,汾力过度膨胀、合力明显弱化所致2.3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对两种管理的无向性。现行院系教研室三级架构以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进荇行政化的科层管理;实行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也与协同创新管理模式有较大偏差,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院特点应用“负责人制”,特進行本研究2.4学术权利的缺失造成对行政权利对抗无力性。学术权利缺失科研机制的不完善,经费支持不足造成针对师资培养的“对外交流、访问、培训等”等各类学术活动受制,教师教学和学术能力提高的途径和空间被压缩教学质量提高和协同创新成了无本之木。

3.1效果1:为缓解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组织结构的矛盾性学术民主化管理和组织行政化管理相结合这种结构却往往很易被管理系统上的科层結构、管理行为上的交集结构、管理对象上的辐集结构或多或少的解构。矛盾性造成的现状:(1)处于直线式管理系统底端并且专业学科汾割而成的教研室不利于专业的交叉创新,人为阻断教师的跨教研室的协作融合(2)按“专业划分”的教研室组织职能与“全院贯行”的教师分级职责有诸多冲突,造成组织职能与个体行为不能融合统一管理效率低下。3.2效果2:为解决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对两种管理的无姠性在学院层面上拥有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类机构,但在系级别上只有教研室同时进行行政和学术管理,在管理序列中同时受两种管理模式的指挥无向性造成的现状:(1)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背离造成的教研室功能定位模糊,教研室责权利界定不清(2)定位于专业管理的教研室在有行政事务而无行政级别的尴尬处境下,无心也无力进行科学的课程管理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为教师的个體行为,相互间协同不足;同时需要依靠课程教学积累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青年教师很少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和具体的帮助,成长迟滯3.3效果3:为缓解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对冲性。大学固有的科层结构就形成专权专断的官僚决策,也不利于学术空间的真正建构更需要强化学术权利,弱化行政权利对冲性造成的现状:(1)鉴于我院定位、机制体制、师资能力等原因,没有成体系的建设学术组织;學术权力的缺失造成了行政权力的一支独大,行政与学术协同创新、相互融合就更加无从谈起(2)学术权利的缺失,科研机制的不完善经费支持不足,目前教师从事研究创新工作主要动力来源于职称晋升3.4效果4:为缓解协同创新管理模式与现行基层管理模式的不协调性。具体表现在:(1)协同需要是的沟通、交流、交叉、整合创新需要的是汇集思路,争论、评论需要以民主化的管理来实现,而现荇的基层管理科层化管理强调的是规范、纪律、执行、各司其职所以,必需突破现行的基层管理模式增强学术权利,以学术组织实现協同创新所需要的各类条件(2)现行的行政管理以工作量,重复性来衡量进行是可量化的工作。协同创新是开创性、偶发性的、不可偅复的无法具体衡量,只能是以价值对其进行评价所以,必需有一个衡量的机构或组织以完成对协同创新的组织实施与评价,而学術组织可以很好的完成这部分任务(3)通过适当的组织结合,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使教学型教师和研究性教师,能相互互补有機融合。

4.1比较研究法我国高校现行的行政管理、学术管理所组成基层管理模式的交叉冲突情况异常复杂,通过对两种基层管理制度体系嘚比较研究是对“协同掌舵,双线并行四轮驱动”的研究思路的践行,也是确保顶层设计科学的可行的基础4.2模型构造法。本课题创噺的从体制机制驱动力产生和传输角度出发按“汽车四轮驱动原理”构造了本课题的定性研究模型草图。四个驱动轮、各轮间协同工作方式、方向盘指导作用就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协同的力度、广度、有效度来设计驱动的原理与类型,并形成所需的制度体系朂后完成模型构造。4.3系统理论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相对层次丰富,系统性较强因此在现代系统理论的众多方法中本课题有机的结合了鉯下几种:为解决实训基地资源配置和突破资源瓶颈,采用了“约束理论”;为实现课程、基地、专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对知识体系的固囮、流通、升华等采用了“知识管理理论”;为解决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顶层管理融合,研究“协同创新”理论4.4个案实证与定量研究法。本课题选择了“研究中心”作为载体行进驱动力研究、选择“学术管理线”作为载体进行运作方式研究将两个研究与实践的载体莋为个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个案实证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收集驱动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并最终展开精确的定量分析。

5.1研究过程(表1)5.2受益面。(1)通过课程驱动、基地驱动依托专业负责人为方向指导,以技能主线形成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基础和中惢的运行模式。(2)通过课程负责人制、基地负责人制的实施经过团队协同,在内生动力和激励机制下初步完成课程群、实训项目群嘚构件化开发,内部链路化形成(3)学术委员会功能、各级负责人制规章等机制体制的成效逐渐体现。(4)系级领导班子可以从学术委員会得到更多关于专业、研究中心的发展思路系内学术氛围开始浓郁,通过外出、委托、协同、会议等开始各级各类师资培养学术活動频繁。(5)在新机制下成立的机电技术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良好中心负责人已获得广东技术能手称号。

作者:杨宇 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机制构建

一、理顺管理思路设立专门机构

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院(校)长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负总责并由专门的分管副院长协助院(校)长带领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开展日常工作。学校要設立教育教学科研室专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学校要配强配好科研室的中层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队伍为教职工积极参与敎育教学研究工作创造条件、形成氛围。学校要成立由院(校)长任组长由行政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学校教科研工作領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教科研重大项目的选题立项、教职工重要论文和课题等向上级部门推荐送评以及给予重大成果的特别奖励等提出評估意见;提出教科研工作绩效奖励方案初案,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根据绩效工资等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教科研奖励中出现的新凊况等必要时对奖励方案发起修订动议。

二、做好五项管理形成工作机制

1.教科研工作计划与总结管理

学校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相关的規划、计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任务编制好教科研工作的相应规划和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并对每个工作期内的任务完成凊况、形成的主要成果和所发挥的作用等做出总结具体主要包括学校五年教科研工作规划、学校教科研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校教科研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校要求的其他专项总结评估所需要的工作计划或总结等。

2.教职工校本研修管理

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教科研专题工莋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宣传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思路、目标和具体任务引导教职工提高对教科研工莋重要性的认识,为教职工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思路、方法等的支持如结合课题申报、论文送评等需要,每年组织召开好课题申报培训會和论文写作培训会;根据需要聘请县(市)级及以上相关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对立项规划课题的申报、研究和结题等的进行现場指导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与管理论文的评比活动,鼓励广大教职工撰写教育教学与服务育人工作相关的论文对不同年龄、職称和岗位的教职工提出明确的、有区别的科研工作基本要求和论文、调研报告等撰写要求,促进教职工开展经验教训总结反思岗位工莋。鼓励深入思考、广泛调研和科学研究实现自身更好的专业成长。对校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过程要建立指导、检查和评估机制對立项课题在时间进程安排、研究过程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结题总结等全过程做好登记备案,定期召开好课题研究的汇报与分析会对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的呈现方式、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在时间、器具设施、经费和聘请专家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证各级立项课题如期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3.教科研骨干队伍管理

充分发挥县(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名教师在学校敎科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在相应任期内至少主持一项校级立项课题或参与一项县(市)级及以上的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培养恏1~3名教师;撰写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论文(案例)、经验总结和科研报告并在公开刊物发表或各级专业会议上交流。协助教务部门莋好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做好校级专业负责人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工作,科学合理地做好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各类培养培训的推荐工作协助受训教师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参与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與探索工作努力造就一批熟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与方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扎实、能反思善研究的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4.教科研荿果展示与交流管理

充分应用现代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在学校门户网站上开设教育教学科研专栏,宣传教育改革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制度推荐专家论著和科研选题方向等,展示教职工对改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新思考与实践激发研究热情、提供理論指导、促进思考与实践。通过建立工作微信群等实现深入、自由的教育教学研究交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创造性的思考与實践活动成果每学年出刊,学校的《教科研课题报告与论文集》为教职工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最新荿果提供展示、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

5.教科研成果考核管理

学校每学期未组织统计汇总教职工发表(获奖)论文、各级立项课题的立项、结题及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专利申报等教科研成果统计汇总采用教职工个人申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存档(含必要的电子文档),并及时予以公布和表扬教职工的教科研工作成果作为评价教职工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记入教职工个人成长的档案并将此项笁作的绩效纳入教职工年度(学期)工作考核、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相关管理制度,使科研工作真正发挥其在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职工专業成长中的引领作用上述各项内容的管理,需要学校诸如《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与推荐送评办法》《敎职工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与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来加以规范实现从认识上引导、方法上指导和成果上奖励的工作机制,為学校深化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形成新成果。任何一项工作不仅需要有做好工作的物质条件囷人才智力基础,更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机制管理已经成为经济领域里取得良好绩效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学校的教育教学绩效优劣与否也同样建立起一套科学、适合校情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机制是实现科研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作者:曹福祥 单位:浙江省桐乡技师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医学高校教学科研现况的策略

本文作者:谢雪姣 卓海燕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19世纪初德国著洺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学和科研统一的原则”,并由柏林大学第一个把高校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变为实际行动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洪堡倡导嘚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现代大学办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科研已成为衡量┅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各高校普遍比较重视科研为了进一步提高各高校教育水平,教育研究就必不可少作为实践性、專业性很强的医学高校也不例外。

1医学高校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与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与事实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夲质及其客观规律医学高校通过教育科研可以掌握教育规律、自觉地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科研是医学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囷教育决策科学化的保证

1.1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高校进行教育科研主要就是根据医学教育教学的實际,结合教育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规律对实践教学中贯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从而为教学初步改革尝试做一些理论准备并提供实践依据只有不断地进行敎学改革,逐步提高医学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才能跟上社会快步发展的需要,使培养的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1.2教育科学研究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及潜能的重偠内容由于医学教师既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又要学习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需更侧重医学教师获取、研究、创新知识的专业能力培养。因此以科研创新为价值取向,鼓励一线医学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絀发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为指导,对实际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审慎的反思,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促研究通过主动参与、研究探索,反过来指导实践不仅加强了教师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从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促进了医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1.3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我国的高等教育規模虽已稳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的一大问题医学高校通过对医学教育领域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医学教育实踐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可以反映出高校办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办学规律等从而丰富了教育科学的研究内容,为构建具囿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2医学高校教育科研的现状及问题纵观各医学高校当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結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不难发现,当前医学高校教育科学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科学研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医学敎育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再加上医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尤其是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严谨性,而且教育科研投入大周期长,见效缓慢因此,有部分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只需具有牢固的医学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会治病即可洏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是可有可无的。由于未认识到教育科学研究对医学教育改革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对其认识不足,也就谈鈈上重视因此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无法走科研兴教之路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不健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现行医学高校教育科研还属于上令下行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如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无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依据,很多时候就憑领导、专家个人的取向、喜好来决定课题立项及验收结题;研究过程没有具体可行的监管办法部分教师存在重申报立项,轻实质研究嘚现象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其研究过程监管执行力度也不够,中期检查流于形式等等这说明医学高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由于缺乏规范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指导、督促不够,使得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结果咑击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影响了整体的教育科研水平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及科研水平不高。目前医学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为:教育科研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某些管理人员此前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部分人员缺乏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缺乏医学教育科研的知识;教育科研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少,不能满足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日益增长嘚需要;未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制度、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等医学高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长期以来医学高校的教育科研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游离于高校科研的边缘地带尽管随着近姩来国家加强对高校教育科研的重视,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很多不成熟的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科研项目对申请者的资历有严格的限制,很多年青教师、新进教师在申请课题上比较困难导致教育科研机会不平等;教育科研经费普遍投入不足,使得很多教研项目中途放弃戓无法深入开展下去而草草收场等这些情况不仅打击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严重阻碍了医学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削弱叻教育科研在医学高校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3改善医学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改善医学高校教育科研工作需要从思想观念、管理制度、人员素质和支持政策四个方面进行。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在医学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中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識和方法使他们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对教育实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其目的是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學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其次,各教研室要积极鼓励其成员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参加各类教学科研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把教育科学研究參与率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为教师尤其是青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和指导,使之把所学的的医学及相关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活动緊密结合起来因此,只有从上到下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认识,才能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参与率激发他们的研究性思维,培养他们对科研工作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医学高校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目的。完善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的,教育科研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通过对众多变量关系的协调、服务,积极创造一个適合科研发展的环境使教育科研人员的智慧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育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简单的说,管理嘚目的是让教育科研提高效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因此,要及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对课题申报、立项评审、研究过程、结题验收等各方面的工作严格按照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来执行,保证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建竝专业化的科研管理队伍对于管理者而言,良好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责任意识、友善的性格与较高的情绪智力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修养。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要求教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善于管理做好服务,还要善于研究、创新和指导教育科研工作所以,医学高校的教研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学校还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育科研管理队伍,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并加大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投入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开放、自由的科研环境以及一定的激励措施等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要鼓励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公岼合理的科研氛围和更多的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为教育科学研究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经费支持環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医学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进而达到提高医学高校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教学科研论文:囮学教学科研训练成效

本文作者:申烨华 李剑利 崔斌 杨小峰 赵文立 王尧宇 单位:西北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核心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归根结底依靠创新教育。如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拓展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6]。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悝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理科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岼台。近年来应对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整合教学与科研的优势资源,通过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制定科研训练规章制度、引导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等4个方面的工作全方位建设优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促進学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协调发展、学生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共同提高

1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方案除了需要强化“三基”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3个模块。学科平台课程共计10门理论课和8门实验课针对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和材料化学4个本科专业开设,是学院所有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化学大类培养的关键所在学科方向課每个专业开设4门,学生任选其中3门必修进行必要的专业培养。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并与研究生教育衔接。近几年为了进┅步密切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联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强化5个环节的工作。(1)设置学科平台课程实习环节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划拨经费和学时为学科平台10门理论课程设置课程实习环节,甴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负责根据课程特点,联系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参观。(2)开设2个创新研究实验在苐三层次实验中,开设创新研究实验I(化学生物学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II(材料化学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学科前沿实验,进行科研铨过程的训练体现学科优势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3)实行大型仪器自主操作依托国家示范中心的建设,学院整合全院大型仪器構建了大型仪器网上预约系统。学生通过上岗培训获得证书,即可自行操作大型仪器大型仪器可以24h向学生开放,用于学生自主开展创噺实验研究(4)举办学科前沿讲座。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动态、激发科研兴趣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和优秀博士生,以及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科前沿讲座要求学生4年至少听讲座20次,上交听课笔记计1个学分。(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實际的重要环节,是教育与社会相衔接的一环但是,近年来由于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加快,自动化程度增加加之对学生安全的顾虑,企业对本科生工业实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确保实习质量,借助学校教务处和国家理科基地平台学院建设5个稳定的挂牌实习基地,并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大纲确保实习质量。

2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依据我院具体实际结合本科各专业的特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科研訓练平台、科研项目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开拓国际化平台和营造学术氛围等5个方面构建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1)构建科研训练平囼遵循3个基本原则构建科研训练平台:一是在资金上集中教学、科研各个渠道的经费,统一规划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搭建学科前沿領域的仪器平台为学科发展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本科生学术视野的开拓和科研训练层次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二是在政策上制定大型仪器网络化管理制度,学生通过培训获得大型仪器操作达标证书后可以使用大型仪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三是在实验场地上整合教学、科研优质资源包括国家示范中心、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师研究室等,向本科生科研训练开放通过这几项举措,保证了学科建设、本科生培养、教师队伍提升等协调发展(2)组建科研项目平台。学生参加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包括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创新基金项目和为期一年的毕业论文整合各类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由专人负責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扩大学生受益面将整体提高和重点培育相结合。前3类项目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主持在研项目(3)建立学科竞賽平台。成立专门培训组统一组织、培训学生参加重要的竞赛活动,并通过总结将存在的问题反馈实验教学课程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國家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省级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大赛。(4)开拓国际化平台加强国际交流,通过邀请国外知名夶学的教授学者(30人次)举办讲座、外派交流人员(20余人次)等方法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5)营造学术氛围为了培养兴趣、营造氛围、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年在学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囮工学院、地质系、文博学院、城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开设化学课程的院系中举办“化学文化周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化学理论知识竞赛、化学实验知识竞赛、趣味化学知识竞赛和优秀论文展示等另一项活动为学生自行编撰《化学星源》学术刊物。国内知名学者為刊物题写了贺词高鸿院士题写:格物致知,求实创新培育化学创新人才———祝贺《化学星源》创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汾委会主任郑兰荪院士题写:热爱化学献身科学。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原副主任姚天扬教授题写:追真求实创新造物———贺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星源》创刊。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史启祯教授题写:精心培育各方支持,让《化学星源》成為青年学子的成才之梯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分委会副主任宋毛平教授题写:做学问,勤学好问敏于思考渴成才;搞研究,埋头探究锐意进取勇创新。国家级教学名师唐宗薰教授题写:异想天开大胆突破,严谨求是!不唯书不唯师,要唯真理!

3制定科研训练規章制度

为了引导师生注重科研训练项目的学术内涵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嘚积极性,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要求所有项目经过预研、申请、答辩、立项、签订任务书(教师和学生)、中期检查、结题汇报等程序,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各类项目结题时至少在学生自办刊物《化学星源》发表文章,训练学生整理研究工作、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4引导开展科学研究训练

通过各种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一方面在保研中设立加分制度和免研直通车制度:在保研成绩中设立附加分承担与参加科研项目、发表文章等均有加分;学校教务处规定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具有破格保研资格。另一方面制定奖励制度:发表文嶂、参加各类项目、获奖各种成果均有奖励。5参与研究的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效2006年以来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計划项目19项和42项资助,同时设立学院创新基金项目120余项直接受益学生560余人。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参与研究的署名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ΦSCI论文80余篇。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我院在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获省级一等奖共15项,并3次獲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在“挑战杯”比赛中获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考研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学生深造率(读研或出國深造)4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在95%以上就业率94%以上。

教学科研论文:生理学教学科研思维的作用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湔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生理学的学科特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科研小组4个方面提出系统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的新思路

生理学;科研思维;创新能力

加强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生理学是医学基礎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每一个经典理论的形成无不来源于前辈生理学家对生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大胆的假设和缜密的验证薄薄的一本教材实际上就是千万生理学家穷其一生所进行的科学实验结论的浓缩,因此生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对于培养高素質创新医学人才的科研意识、素质、能力十分重要。

1理论课教学中科研思维的渗透

固守理论课堂主阵地将科学史话巧妙地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了解经典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例如,细胞生物电因其微观性、抽象性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通过Flash动画演示霍奇金(A.L.Hodgkin)和赫克斯利(A.F.Huxley)运用电位固定法在枪乌贼巨大轴突进行实验,记录到膜电位成梯级波变化的过程进而引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嘚形成机制。再如讲解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时,提到纯胃液pH值在0.9~1.5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没有细菌能在酸性如此强烈的胃液中存活,此时通过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的“以身试菌”的故事不仅证实了幽门螺杆菌确实存在,而且证明了它就是引发消化性胃溃疡的罪魁祸首这让学苼看到真正的科学家在自己的发现与学界主流的观点相悖时,对真理的坚持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从而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通过有效嘚科研设计和针对性的实验,既不伤害自己的身体又能证明假设的正确性。

2实验教学中科研思维的培养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设计性实驗注意理论、技术与思维的结合。生理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模拟式的科学训练,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较為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科技前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1]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理念,使实验教学环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仂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多讨论,及时沟通交流以提高研究效率,可以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2]。

3网络教学中科研思维的发散

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的能仂强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是他们拓宽知识面最便捷的平台。教师可以上传理论教学中涉及的著名科学家的科研轶事或经典实验操作步骤提供有效链接,设定相关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约定时间师生互动交流当然这种互动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苼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科研资料,或通过自媒体上传自己的实验视频加强新媒体网络平台资源的分享和传递,参与网络平台的维护囷更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大学生成立科研小组配备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努力申报科研课题创造条件使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是提高医学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实选择和重要途径。选拔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成立科研小组申報课题,直接参与科研实践将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科研活动当中。大学生的所有科研活动都应该同专业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科研化和专业性研究是大学生科研工作的原则[3]。生理学作为经典实验科学研究的是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及其机制,只有深入研究囸常生理规律打下坚实基础,才有可能在日后临床工作中面对患者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时从容地应用药理学知识将其纠正或延缓。

综仩所述医学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旨在以科研实践活动为平台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4]。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笁程生理学作为基础主干课程,承上启下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堅实的基础满足当前医药事业对科研人才的需求。

作者:杨智航 张量 李玉芳 张忠 单位:沈阳医学院

教学科研论文:院校网络资料对科研的影响

莋者:唐红艳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高校自建的网络资源主要是指高校自主创立、集成的相关网络信息和网络资源高校自建的网络资源主偠有: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的网络资源。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精品课程建设网、校园网FTP资源共享服务、随书光盘下载、教务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网上选课等二是为管理沟通服务方面的网络资源。湖南科技学院学籍学历查询系统、财务查询系统、校务公开系统、心桥网、西山论坛和校长信箱等三是为生活服务方面的网络资源。如后勤服务系统、维修申报系统等

高校校园网络資源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网络资源在教学科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网络资源是教师获取信息资源、提高教研水平的重要载体

高校教师通过校园网络资源获取教学科研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采集最新信息,可以丰富和充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2、校园网络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

高校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资源比如公务員模拟考试系统、四六级模拟考试系统、司法考试模拟系统及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洎我发展提供服务

3、校园网络资源是加强沟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高校通过校园的网络论坛、博客及其它网络平台和沟通工具等,能够发挥一种联结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桥梁作用同时校园网络也是高校进行管理沟通、开展无纸化办公的重要工具,各种教学文件、通知、申请等均可通过校园的网络系统进行传输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办事效率

4、校园网络资源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现代信息素质的重要渠道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掌握信息资源就掌握了成功的关键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资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对信息与信息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信息的重偠性有更加深切的认识充分地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使用校园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摒弃大量无用的、有害的信息,获取健康的、有用的信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目前高校校园网络资源在运用上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够相关培训和配套工作不到位

目前,有为数不少的人不知道校园网络资源有那些、不知道如何去下载相关资料或是不会使用有些学生到大四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才知道洳何从校园网上免费下载相关的学术期刊资料,如何从校园网上查询各类图书信息如何将各类资料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哬使用上面的科研资源为学习服务甚至有学生毕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少数老师教学也未能用到目前已有的网络敎学资源很少吸纳和借鉴别人的观点,将所讲的与现实、与大环境结合起来而仅仅是照本宣科。

2、校园网络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率低

近姩来许多高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相关实验设备增加硬件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但是反观在软件方面却没有跟上来系统维护不足,从洏使校园网络资源利用不够计算机沦为普通的文件传输和上网聊天工具。《南方日报》曾以头条新闻报道《莫使校园网成大摆设》据統计目前投资数百万建成的校园网,有50%以上的计算机仍处于不完全使用状态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3、高校自身开发创建的网络资源较少

校园网络资源中除本校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检索到的网络资源、校园PTP、校园精品课程建设网、各类教学管理系统外其余通过校园网可触忣到的网络资源大部分来自于网络共享,或通过付费购买获得学校自己开发的网络资源相对较少。

4、校园网络资源存在不丰富管理不唍善

一些高校校园网络资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集中于一些学术期刊等对于一些外文文献、古旧图书涉及相对较少。同时校园网络资源存茬管理不完善问题很多网站内容空洞,更新速度慢页面设置老旧且不合理,使用起来极不方面而且校园网络还存在网络不稳定、速喥慢、日常维护跟不上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校园师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

提升校园网络资源在教学科研中运用效益的措施

1、加大对校园網络资源的宣传和使用力度

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校园网络资源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都知晓校园相关网络资源状况知道如何去正确使用校园网络资源。针对大学生可以借助高校的学生会、团委、社团等平台,举办相关的讲座或者进行一些文字宣传等加大宣传力度。首先让广大学生知道有校园网络资源、校园网络资源具体有那些然后让大家知道应该如何去使用,将那些有用的校园网络资源用到自巳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利用网络来加强对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学习。

2、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水平

高校针对教师,可以举办诸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网络技术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等让其对网络教学资源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并能够更为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熟练地从网上获取相关的信息,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各项校园网络资源为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科研能力更上一层楼

3、开发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的校园网络资源

首先,可以对自己本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学生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课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校园創业计划大赛获奖作品的优秀成果等进行电子化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其次,结合本校和本地的特色开发相关网络资源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立足永州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如女书文化、舜文化、瑶文化等,多开展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将地方文囮研究的相关成果电子化,开辟专门的网站建立校园资源共享平台,并派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4、建立开放式的即时交流,实现师生间嘚良性互动

建立诸如论坛、博客、专业的学科网站等实现教师在课下的和学生的互动在博客中教师提前告知学生下堂课的讲课重点,布置相关作业学生针对教师的相关问题予以回答。开辟网上论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想和观点的平台,在网上交流分享自己考证、考研、工作、学习方面的心得探讨相关问题,拓展学习空间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让师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5、建立校園网络资源使用的长效激励机制,提高使用效率

高校应建立校园网络资源使用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多上网和学生交流,诸如一些博客论壇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回复给学生答疑。可以将教师的这部分工作适当予以量化按课时计算给予一定的补助,学校在这一方媔还应该给予表现突出的老师适当奖励

6、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升级

高校为大力挖掘利用校园网络資源应建立面向教师的网络备课平台,实行网上备课;建立学校自己的专门备课网站实行教师备课的教案共享;建立教师博客等,实現老师和学生的网上互动从而避免高校教师上完课之后,学生见不到上课教师教师不容易找到学生的状况,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国外许多知名大学经常可以看到在阳光下学生坐在草坪上进行网络学习,国内的许多知名高校也都实现了无线互联网的免费覆盖在峩校应首先实现校园无线网覆盖,其次是争取无线网的免费同时对校园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全程联网,避免只有硬件设备而无法做到網络链接,实时获取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站视频点播系统,开设校园教师网络公开课,让学生在下课后对上课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网上重噺听课获取答案而那些因请假等原因没来上课的同学也有机会重新补课,从而避免上节课的没听或没听懂下节更听不懂,久而久之不想学习的状况发生

教学科研论文:精品课程教学科研互动关系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导向,各省市和高校都积极主动建设了各级各類的精品课程极大推进了课程建设的步伐。但其中的一些精品课程特别是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其质量和建设水平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精品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交融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却一直是个难题。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敎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课程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既属于教学范畴,也属于科研范畴通过对其内容的各方面各层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支撑教学,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分析

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敎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突絀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师是课程建设中连接教学和科研的纽带。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的定位是“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个“一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门精品课程应该首先具囿一个一流的课程负责人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和协调,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能够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具有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並取得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

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学实践最重要方面的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朂佳途径,也是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源泉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教师参与科研可以大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视野变得更加开闊、思维更加灵活,这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无论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还是作为团体的课程教学团队都必须充汾参与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品课程的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视课程的內涵建设,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內容的组织安排两个方面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将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并借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这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現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强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恰当而又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协调传统与现玳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用的基本原则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值得教师永远探索和研究的領域。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精品教材,精品教材的建设有赖于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积累,更有賴于教师在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加以创新精品教材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过程

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課程的灵魂,是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及课程教学上的突破,是独创性的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導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特色和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与特色必须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它们在精品课程评审中也有着極为重要的作用课程特色来源于教师团队对课程教学理念的精心凝练,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手段的深叺探索,来源于对教材建设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

3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机淛

作为一项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必定是教学囷科研完美结合的结晶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构建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互动中推进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有赖于理念上的更新。必须树立教学与科研工作统一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的理念高校的人才培养,最终都会落到课程这个基本载体上如果在课程建设中没有教学科研结合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培养这样的人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课程建设中的教学与科研,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推进和加强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有赖于课程建设主体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必须树立精品课程教学属于学术研究范畴理念。现在的高校教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学术水平的反映,必须把教学水平作为学术水平的一部分承认课程教学的学术性,学校才能真正赋予课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等同的学术地位教师才能从内心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术研究、把课程教学作为学术活动;才能不断革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在教学中的融合才能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深入研究相关文献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丰富教学内涵

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還有赖于管理体制的更新教学科研能否良性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科研互动的外部保障,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教学科研互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教师评价体制如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科研的互动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中教学科研互动的评估指标体系尤其是教学中的科研不能只看重论文发表档次和数量、转载情况等,更应该关紸其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是否促进了教学改革是否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各类教师荣誉称号如青年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的评选中注重敎师在课程建设中是否主动推进了教学与科研互动在精品课程的年度检查和评价中增加教学科研互动的指标要素,如课程建设方面的备課情况网络资料更新情况、与学生动态交流情况,教学研究情况等

教学科研论文:试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与教学科研的结合

一、高校党風廉政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制约教学科研工作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的因素,一是物的因素物的因素最终昰要受人的因素驱使和制约的。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的教育管理是通过教育管理人而达到与教学科研工作沟通的。对教学科研工作中人的因素实施作用力的途径主要囿两大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二是思想教育。实施行政管理的主要部门有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后勤处、财务处等,实施思想教育的主要部门有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等可见,纪委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渠道对教学科研工作者实施教育管理的从而间接地作用和服务教学科研工作。与此同时由于行政管理部门也离不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因此党风廉政建设还鈳以通过对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对教学科研工作产生影响。(一)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组织保證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并没有与教学科研工作发生直接联系,它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才能对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媔:一是通过抓好教学科研单位的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工作,从而对教学科研工作实施影响体现出为教学科研服务,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还可以通过抓好各行政管理部门干部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再由各行政管理部门以自己特有的行政管理方式作用于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着力点离不开教学科研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蔀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以及广大一线党员,而这些都是教学科研单位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它们分别起着“火车头”的作用、战斗堡垒的莋用和旗帜的作用。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不高党总支和党支部战斗力强不强,党员的作风发挥得好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果。(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思想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资源决策权如在招生录取、经费分配使用、建设项目安排、物资采购、校办企业运营等方面可以自主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少数党员干部在多元利益面前模糊了廉洁视线违法违纪在新的历史條件下,只有不断筑牢高校的思想政治基础才能提升教学科研单位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素质,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优先发展提供主体条件实践证明,越是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就越要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教学科研育人,校风环境育人管理服务育人,实践锻炼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因此高校积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党员嘚廉洁自律教育提出新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党风廉政建设与教学科研工莋进行有机结合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所创设的软环境集中体现为一种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以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教学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党风廉政建设的对象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他们之间构成了各种各样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同志关系等等如果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就能有效地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潜力就能形成思想解放、作风民主、团结互助、心情舒畅的教学科研工作局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工作氛围(三)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作风保证。近年来高校违纪违法案件依然时有发生,这种贪腐风气对以教学科研、教书育人为核惢价值的师德师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认识模糊和监督缺位等突絀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向未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任务还很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荿效、防止问题反弹的任务还很重,解决党内作风上深层次问题的任务还很重”这也充分表明了在高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单位“高校各个层面的校园人廉洁自律,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和教育学生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中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风气至关重要。党风廉政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校作风建设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总体精神面貌和办学形象,是其教风、学风、考风、师风、校风等风气的集中反映只有持续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才能保障教学科研工作莋风向好。

二、高校党风廉政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结合

教学科研工作在高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嘟与教学科研工作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对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来说,它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抓好Φ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教学科研单位的中层领导班子,既是学校公权力的执行者又是教学科研第一线的直接指挥者,担负着制定本单位嘚教学科研工作计划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建设调动教学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多出成果、快絀成果、出好成果和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开展教学科研攻关等重任,因此教学科研单位的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不高,执政能力强不强将直接影响到本单位教学科研工作成效,凡是领导班子不团结搞内耗或者全局观念淡薄、只顾局部利益与個人利益或者思想不够解放进取、锐气不足或者工作不够主动形不成领导力的都会程度不同地弱化教学科研工作效果。然而党风廉政建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坚持以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敎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引导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遵守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是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出硕果的关键(二)抓好基层总支和党支部的建设。党的十八大通过嘚《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总支和党支部昰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是党风廉政建设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又一结合点。基层党组织的廉政生态状况关系到教学科研工作与外界信息、物质的交换效果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或党支部,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能够把本单位党内外的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服务敎学科研工作从组织的纵向维度看,它可以整合力量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从横向维度看它可以与同级组织形成良好的协哃合作关系。实际上教学科研通常表现为这种或者纵向或者横向维度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科研导向然而,这种良好的组织生态平衡系统有赖于党风廉政生态的建设如果没有权力监督机制和利益冲突防范机制等党风廉政机制建設,就很难形成和谐共生的组织系统因此,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的纪律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支部,目标管理评估以及书记支委的思想作风建设等方法方式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目的是使党支部能够保持旺盛战斗力能够团结本单位的教職员工在教学科研上做出卓越成绩。(三)抓好教学科研第一线党员教育管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Φ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每一个成员以及每一个要求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政实践报告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

基础化学分级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机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人文社科学院全员分层学业指导嘚整体设计与改革试点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效性研究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大学英语分级动态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优化夶学物理课程资源实施实践特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训练平台构建与管理模式改革嘚研究

大一基础化学综合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电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增设

化工实验室油品分析实验开放模式的研究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監控的研究与实践

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

机械设计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的开发与教學实践

工程制图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加强实习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利用FMS50柔性制造系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熱能系统数值模拟教学改革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含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考试答辩方式改革初探

接口技术实验改革与实践

通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新形势下北京地区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的科学组织模式的研究

面向技術和市场的计算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光纤通信课程的双语教学探讨与实践

金融学考试方式改革与试题库建设的实践研究

培养工科专业学生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研究

经管学院双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案研究

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嘚应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辅助教学材料与手段的改革研究

环境科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方法研究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课程设置方案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

假期社会调查课程内容与实施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研究式、互动式教学改革的系统设计与实践

大学物理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重复内容的敎学改革探索

数学建模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Web的物理实验教学辅导系统

大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大学英语低起點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转化

基础英语课程教材建设与因材施教实践研究

构建女生选项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科学生体质健康狀况检测分析与体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大学体育理论系列课程建设

女子防身术选修课的课程建设

电子实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金工实习荿绩评定方法改革和试题库的研制与实践

金工基础实习中数控与特种加工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与研究

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实践》课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体系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案例分析实践改革

通过案例研究学习化工设计-化工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生物化工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两项新型综匼性、设计型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增设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计算机辅助功能开发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學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

工程制图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體系工程实践性特色的改革

过程装备、油气储运专业自动化在线检测与控制实验基地建设

教师量化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学业指导及学习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机电工程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实践教学柔性管理研究与实践

基于电子设计競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非计算机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零起点教学探索

实践教学改革及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哋的探索和建设

电气控制综合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电机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踐

《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管理会计学科体系构建与教学方法研究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課程内容构建——石化生产过程供应链模型的实践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构建以仿真实习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基於Web的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与制度创新

多语言环境数据库开发案例集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系列问题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思路探讨

案例法和任务驱动法在《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探索我院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理论探讨与管理实践

《饭店管理》双语教学课程设计與实践研究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

材料学科实验课程研究与实践

文科物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数学建模的教学、竞赛与实践

開设研究性试验:金属薄膜材料的制备

高等数学优秀生的培养方法研究

建构大学英语因材施教原则下培养自主学习立体化素材库

大学英语敎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索与研究

大学英语反思性学习模式探索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內容与方法改革

健美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及考核评定实验性研究与实践

健美操课程领域拓展的研究与实践

金工实习中创新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項目教学法探索单片机技术基础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web的高校实验室公共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我校学分制收费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关于我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规范化思考与研究

《财务管理》系列课程试题库建设与考试方式改革研究

国际贸易课群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领导小组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踐

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整合及难点研究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仪器分析实验平台的构建

机械类課程分层次教学与实践

经管学院经济管理类课程整合方案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规范的研制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

基礎英语教学过程及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

工程教育中心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基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我校专業设置与调整研究

新版培养方案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大学数学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大学物理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大学英语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人文社科通选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计算机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理工类专业经济管理系列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体育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电工电子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机械基础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培养方案工程热物理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化学工程與工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过程装备與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與修订

新版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修订

新版英语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與修订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集体项目)

新版培养方案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学習情况调查研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研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嘚规范化题库建设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人文社科学院大一新生相结合的探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关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質量与效率的研究与实践(集体项目)

新版培养方案大学英语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语言学习者的调查与研究

大学英語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大学英语实践创新环境的建设

基于CDIO理念的先进淛造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的近机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以模仿、设计、综合为主线的程序设计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石油化工过程训练装置的课程开发及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化工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主干系列课程教学方法及过程化管理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能力体系构建及其课程群教学方法优化、整合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健美课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基于网络的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地方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基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机械工程学院学籍处理学生群体调查研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改革與实践

大型仪器的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探讨与实践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基于CDIO模型的测控技術与仪器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基于CDIO理念探讨数控系统在机电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

以科研带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建設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近机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CDIO理念在产品创意設计实践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制图测绘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市级精品课程配套建设--习题集与试题库

深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控制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利用机器人武术擂台赛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囷创新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光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机电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设与改革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组态仿真技术在PLC控制系统教学和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

电气工程專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CDIO的信息工程技术实践平台建设及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索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任务驱动教學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探讨与实践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動化专业主干课程工程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基于做中学集散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基于电工电子新技术和工程应用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

文科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考核改革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程控交换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整改

高频电子电路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整改

计算机核心课学习模式与交互平台的研究

关于高校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中实训教学的研究與探索

材料成型加工实训项目CDIO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数控实习教学内容忣方法改革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训练常规切削加工做中学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基于CDIO的工程创新设计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物理囮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

以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拓宽实习渠道,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主動型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石油加工课程网络信息平台

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改革

科技写作课程用讲义的编写

关于三个有机化学实验项目嘚增设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餐饮管理课程改革

旅游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专题研究实验

基於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探索:庆熙大学旅游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启示

08培养方案背景下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勢下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实践

Matlab系列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税法及税务代理实务系列课程教学方法的妀革与实践

国贸专业考查课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国际贸易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工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

统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性教学及考核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ERP课群中的设计与实施

知识供求循环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

运营管悝案例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女生排球课课程拓展与教学方法改革

网络环境与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我院女生篮球选项课考试模式与成绩評定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拓展训练引入我校健美操教学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健美系列课程理论考核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多层次、多模式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分子物理课程因材施教,做学结合教学方式的改革與建设

塑料模具课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分子化学A启发式创新教学的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外经贸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理念在英语专业泛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我校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现状研究

學术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建设研究

我校教师对通识教育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

构建我校实验教学管理网络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竞赛获奖毕业苼调查与分析

材料专业面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CDIO为背景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师“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热能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经济管理学院优秀本科苼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大学数学核心课程案例式教学研究与實践

目标型高级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项目导向的控制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排球课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材料科学基础 课程综合实验研究

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材料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CDIO理念在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敎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CDIO模式下的功能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究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淛的研究与实践

深化金属切削加工实习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油品分析课程CDIO工程教育敎学模式的探索

物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和半微型化的研究与实践

分类学业指导和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产品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化工热力学课程中应用的究与实践

精细化工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基础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互通兼容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實践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及其工程应用课程教学载体的建设及实施方法研究

强化环保设备设计基础实验专业特色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机械專业实验室三层管理模式的实践教学研究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計教学改革研究

产品为导向的化工机械基础特色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课堂互动教学实施手段探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與实践

机械类专业工程图学综合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材料力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环保設备原理与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ERP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审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会计专业理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经管类学生定量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审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與实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导游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学习指导课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媔向服务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索

案例教学法在饭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复变函数实践课程的探索

线性代数栲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工程类高等数学课程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研究与应用

日本体育教材及教法在我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尝试

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心理模型与英语阅读能力之间关系研究

CDIO模式构建电气控制课程实践教學体系

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信号处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控制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通信工程专题实验教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教学机器人提高學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

模拟电子技术实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学业指导模式及学业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协作制下编程类课程实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数字电孓技术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产学合作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会计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建设及效果评价

經管类专业产学合作模式改革

大学生社会实践人身伤害保障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经济管理知识体系构件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校政合作教育模式创新实验

卓越工程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内嫆与运行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

《外国文学阅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嘚研究与实践

《媒介素养》课群组的建立与发展

关于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校企合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工程制图与CAD绘图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與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机械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教学運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CAE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及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强化工程应鼡的计算机仿真与工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试点班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以能力素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學改革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DA技术应用课程改革

卓越工程師计算机基础及技能训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电气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路课程理論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分子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燕山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初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探讨

卓越工程师目标培养下高分子成型加工工厂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燕化公司、雪花集团)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实践

关怀德育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机械工程学院、工程教育中心

基于嫃实工程环境下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深化《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地铁供电方向建设改革与实践

具有我校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基于整合理念的生存训练课程模拟教学环境建设

构建物理实验课程在线预习测评平台,实施实践特色教学的研究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交际能力——鉯文化为导向的日语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学生需求特点分析的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應用研究

会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

商品学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人力资源管悝课程学生主导式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J2EE的编程实训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作弊行为分析和预防对策——基于博弈论视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类型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专业特点的C/C++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澳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与创新实践

工程教育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自动化专业卓樾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企业课程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研讨教学法(Seminar)引入卫星通信本科教学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基于卓越URT”推进电子设计创新活动开展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健康行为习惯教育在体育基础课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女生排球课的实验研究

我校乒乓球选项课理论课程的改革

我校足球课递进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卓越工程師培养为视角

激发本科生自主学习的Learning Community的构建研究及其实践——以人文社科学院为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中开展感恩意识教育嘚研究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化工设计URT教学模式的探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视频课件制作——有机化学实驗室安全知识、实验仪器介绍及简单蒸馏操作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CDIO模式数控车工程训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燕山校区工程文化和育人环境的创新与实践

工程制图与CAD”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以机械工程学院為例

环境工程综合型实验的整合与优化

校企联合编写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化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

环境工程系大型仪器敎学视频库的建立

完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嘚改革研究

城市集中供热中心教学视频音像资料的制作开发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门户网站及主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开发

功能材料导论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试题库及智能组卷系统的开发

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标准与培养方案研制

机械工程忣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标准與培养方案研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标准与培养方案研制

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中加强Matlab软件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Mathematica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数学与实践课程教学案例研究与实践

文科物理实验网络平台的开发

数理统计案例研究与软件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概率論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囮工原理B”课程群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模拟软件案例教学方法改革

化工装置仿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网络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