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俄法三国相互打?

一、俄罗斯民族的由来?斯拉夫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1000 年左右,活动在维斯瓦河中上游和第聂伯河之间,即今天的波兰东部和乌克兰、白俄罗斯西部一带,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之一。 ?关于斯拉夫人的正式文字记载出现于公元 1 世纪后期。 ?公元 5??7 世纪,原始斯拉夫人开始了各部族的大迁徙,其结果是形成了南斯拉夫、东斯拉夫 和西斯拉夫。 ?东斯拉夫人从公元 6 世纪开始,由原始公社制直接向封建社会过渡,到 8 世纪这一过渡基本完 成。 ?西斯拉夫人,主要活动在易北河、奥得河和下维斯拉河,后来发展成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摩拉 沃人、波兰人等民族。 ?南斯拉夫人,6 世纪活动在巴尔干半岛,是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霍尔瓦特人、斯洛温人 的直接祖先。 ?东斯拉夫人定居在第聂伯河、楚德湖、伊尔明湖地区,东至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上游地区,后来 发展成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民族。6 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从事农业、畜牧、捕鱼和狩 猎,也会进行各种金属加工。 ?俄罗斯人属东斯拉夫人,是在古代维亚迪奇人、波里安人、克里维奇人、斯洛文人、塞维利安 人以及其他一些部族定居和聚居的地域上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非斯拉夫部族也先 后加入进来,形成了最早的俄罗斯民族。 二、俄罗斯国家的起源?公元 862 年, 诺曼人留里克兄弟率领武士队来到诺夫哥罗德, 当上了王公, 建立第一个罗斯国。879 年留利克逝世,另一个军事首领奥列格继任诺夫哥罗德王公。他统一周围各公国,沿?°瓦 希水路?±南下,又征服了斯拉夫各部。?882 年占领基辅,掌握了全城及所属领地。奥列格把罗斯国的首府由诺夫哥罗德迁到基辅,登上基辅大公的宝座。 此后罗斯国,又称为基辅罗斯。由留利克开创的王朝,又称留利克王朝。 瓦希水路?瓦希水路?±:从瓦利亚格至希腊的一条古水运商道。最早见于《往年纪事》 。北起波罗的海,经涅瓦河、拉多加湖、沃尔霍夫河、伊尔门湖、洛瓦季河,通过连水陆路到达第聂伯河和基辅, 再顺流入黑海,驶抵终点??君士坦丁堡。商路于 9 世纪开通,对促进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起重要作用。 世纪以后, 12 由于地中海商路兴起以及北方的普里皮亚特-布格河和西德维纳河等 通向西欧航线的开辟,这条古商路遂衰落。 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统治?在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基辅罗斯政权稳定,国力强盛。 ?积极扩张国土。981 年,从波兰夺取了当时属于波兰的佩列梅什利等城镇,罗斯国家版图扩展到加利西亚地区。?建立殖民地区。进攻邻近的斯拉夫人和非斯拉夫人部落,征服了立陶宛一带的雅特瓦吉人、卡马河沿岸地区的保加利亚人。 罗斯受洗?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的贸易是其吸取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 988 年基辅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并与拜占庭公主安娜公主结婚。婚后他与妻子带着数名东正教教士及 一些圣像和法器返回罗斯。 ?弗拉基米尔从宗教信仰有利于巩固其封建统治出发, 在罗斯强制推行基督教。 他规定基督教 (后称?°东正教?±)为罗斯的国教,命令人民必须信仰。回到基辅后,下令驱赶所有基辅市民在 第聂伯河中接受拜占庭教士的洗礼,并把多神教的神像投入河中,在罗斯其它地区也强制人民 受洗并捣毁异教神像。这称为?°罗斯受洗?±。?引进并接受基督教 ,屏弃罗斯的多神教,便于统一国内精神和加强其统治。罗斯接受基督教是俄国重大历史事件。 《救主》. 14-15 世纪之交 安德烈 鲁勃廖夫 三、莫斯科公国的强盛?1、封建割据:公元 11 世纪中叶开始基辅罗斯逐渐衰落,封建割据势力遍及全国,12 世纪,基辅罗斯大公政权名存实亡,基辅罗斯分裂成许多小公国。莫斯科公国就是其中之一。?2、鞑靼蒙古人的桎梏() 世纪蒙古大军开始远征西亚和东欧,由于基辅罗斯的 :12分裂,无力抵御蒙古军队入侵,1240 年基辅罗斯的都城被攻陷,并在原基辅罗斯的领土上 建 立了金帐汗国,定都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开始了长达 250 年的统治。 3、莫斯科公国形成?第一阶段,莫斯科公国形成时期:从 1147 年莫斯科建城至 13 世纪末,莫斯科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公国(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不易受到攻击、人口增加) 。?第二阶段, 13 世纪末到 14 世纪中期, 从 伊凡一世(伊凡卡利达)奠定了莫斯科公国强盛的基础。1328 年金帐汉册封?°弗拉基米尔大公?±,授权代理收取全罗斯的贡赋,1332 年大主教公署 从基辅迁至莫斯科,莫斯科成为罗斯信仰和精神中心。?第三阶段,14 世纪中期到 16 世纪初,罗斯人在莫斯科公国的领导下,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建立了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自 14 世纪始,莫斯科公国在罗斯的地位逐渐上升,它成为?°收拢罗斯领土?±的中心。伊万?¤卡里塔在摆脱汗国统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 而他的孙子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1380 年在库里科沃原野对马麦汗的军事胜利则巩固了这一成就。在 1480 年伊凡三世率罗斯军队在 乌格拉河战役战胜了金帐汉阿合马,最终推翻鞑靼蒙古和金帐汉的统治。?4.莫斯科公国强盛 ?1472 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娶拜占庭帝国皇帝侄女索菲亚,宣称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是东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把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宫廷礼仪、王宫建筑样式都复制到俄 罗斯,把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徽号作为俄罗斯帝国的徽号,将其铸在克里姆林宫的大门上,莫 斯科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首都,即?°第三罗马?± 。?15世纪下半叶,围绕莫斯科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包括当时罗斯所有的大城市,伏尔 加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民族。边界东部乌拉尔山、西部到芬兰湾、北起北冰洋和北海, 南达黑海,面积约 280 万平方公里。 四、沙皇专制制度的起源?1、蒙古征服罗斯后,将东斯拉夫人编成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实行连坐联保,十户长、千户长和万户长必须服从?°巴思哈?±(封建军事制度)的管理和指挥。以军事独裁为核心的 巴思哈制在客观上加速了俄罗斯专制制度的形成,它在俄罗斯国家制度的发展中留下烙印。 ?2、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统治时期,莫斯科大公的专制权力进一步扩大。3、伊凡四世统治?伊凡四世内政:召开缙绅会议(等级代表君主制向绝对专制君主制转变)1547 年亲政,沙皇俄国时代;特辖 制、特辖军()?伊凡四世扩张:征服喀山汗国(1552)和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 、立窝尼亚战争()?伊凡弑子 列宾 1855 年召开缙绅会议?为了对抗波雅尔贵族的权力,缓和各阶层对立矛盾、进行地方管理机构和地方法庭改革,1549年 2 月沙皇同都主教下令召开俄国第一次缙绅会议。?在会议中,沙皇同都主教和波雅尔贵族达成两项协议:除了杀人和抢劫罪以外,服役贵族不再受各地地方长官(波雅尔贵族)审判;编纂沙皇新法典以弥补 1497 年法典(伊凡三世于 1497 年颁 布的法典)中的不足,新法典后来于 1550 年颁布。?沙皇摆脱以前等级代表君主制,拥有最高决策权,权力行使不受缙绅会议制约,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 特辖制与特辖军? 年伊凡四世为摧毁王公和领主的封建割据势力、巩固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在期间实行的非常制度。?1564 年立窝尼亚战争的失利和领主的叛变,促使伊凡四世于 1565 年 1 月宣布实行特辖制。 ?将全国领土划分为特辖区和领主辖区两部分。 特辖区包括全国经济上和军事上最重要的地区和一部分城市,由沙皇直接管辖;领主辖区由领主杜马管辖。?把居住在重要地区并不服从沙皇的贵族迁至领主辖区,为了镇压王公和领主的反抗,沙皇建立了由中小贵族组成的、绝对效忠沙皇的特辖军。在特辖制期间,特辖区内的王公和领主被遣走, 他们的世袭领地被分配给特辖军和中小贵族。特辖军烧杀掳掠,全国恐怖。?1572年,伊凡四世的反对派势力已基本被消灭,为集中力量继续进行立窝尼亚战争,宣布废 除特辖制 。?特辖制作用:特辖制摧毁了王公和领主赖以生存的世袭领地,剥夺了他们的政治权利,中小贵族的军功封地逐渐取代领主的世袭领地,巩固了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有一定进步作用。但特辖 制的推行,造成了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特辖制、特辖军()骏马前挂狗头、后挂扫帚:寓意铲除违背沙皇意志的人。 伊凡对外扩张?征服喀山汗国(1552) :伊凡四世曾三次出征喀山汗国。前两次因为天气和兵力不足而失败。 ?1552.10 伊凡四世率军 15 万第三次亲征喀山汗国。配备 150 门火炮。喀山不抵汗国、喀山陷落。喀山汗国灭亡并正式并入俄罗斯版图。?征服喀山汗国,向东可翻越乌拉尔山,向南可顺伏尔加河南下直达里海,这样西伯利亚和阿 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已成沙俄的囊中物。?为了纪念征服喀山汗国,伊凡四世下令在克里姆林宫的广场上建立一座教堂,名为圣母大教堂,即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经过多年战争,1556 年,占领了伏尔加河和里海交汇处的都城阿斯特拉罕,阿斯特拉罕汗国灭亡 。伊凡四世征服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把领土扩张到了里海沿岸,并把扩张的触角伸向 了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 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俄历九月一日)在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支持下叶尔马克率 840 人开始翻过乌拉尔山去 征服西伯利亚汗国。11 月 4 日首府伊斯凯尔城(西伯利亚城, 汗国名称由此而来 )陷落。?沙皇派出五百名军队增援叶尔马克。当场赦免了叶尔马克一伙的罪行,赏赐叶尔马克御衣一 件和金银等。1584 年 8 月叶死于额尔齐斯河,揭开了俄国大规模侵略西伯利亚的序幕,1598 年西伯利亚汗国最后被征服(1584 年伊凡四世去世) 。? 年伊凡四世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东岸土地而与立窝尼亚骑士团、 波兰、立陶宛和瑞典、丹麦进行的战争。立窝尼亚相当于现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战略地位重要。 1583 年,俄瑞两国在普柳萨河畔签订停战协定,纳尔瓦和芬兰湾全部海岸归瑞典。历时 25 年 的立窝尼亚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夺取出海口的目的未能达到,其扩张势头暂时受 到了挫折。 年彼得大帝进行了北方战争,终于打开了出海口。 《报喜》 1405 年 安德烈 鲁勃廖夫 五、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1、9 世纪东斯拉夫人社会出现封建关系 2、11 世纪基辅罗斯原始土地关系瓦解 3、12 世纪初自由农分化:契约农和债务农 封建主 4、俄国封建农奴制关系逐步确立: 时间 11-12 世纪,标志《罗斯法典汇编》 (第一部:1016 年《雅罗斯拉夫法典》 , 第二部:1072 年《雅罗斯拉夫王子法典》 , 第三部 1113 年《莫诺马赫法典》 )?《罗斯法典》体现:第一,保护大土地所有制、封建主的人身及财产的思想。 第二,将村社作为罗斯人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单位,表明原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 会关系发展成以地域社会关系。 第三,规定封建主同契约农、债务农和农奴的关系和彼此的义务。?5、13-14 世纪封建土地兼并加剧,加快了农民的农奴制过程。?(14世纪的农民仍保留一定的自由迁徙的自由,即在偿清所欠封建主的债务和服役后,可迁 居或转投其他的封建主。 ) 1465 年伊凡三世给领地主的圣谕:在尤利耶夫节前后各一周的时间里(俄历 11 月 26 日,公 历 12 月 9 日东正教节日) ,农民在偿清全部债务和完成义务后,农民可以从一个封建主门下转 到另一个封建主门下。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封建主不可以带走农民。 ?6、1497 年法典标志着农奴制生产关系在俄国的确立。(1497 年伊凡三世重申:农民在完成一切田间劳作并结清一切账面后,可在每年的尤利耶夫 节前后各一星期内脱离原主人、重新选择居住地和劳动地。严处侵占封建主和教会财产者。)?7、1649 年法典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的最终巩固。?(1581 年:第一,普查土地、编制地产名册、评估征收土地税额。第二,颁布第一个禁年:颁布停止 1550 年法典中规定的在 5 年内禁止农民在尤利耶夫节出走内容,农民作为封建主的财 产被登记在地产名册上。)?1597 年沙皇政府颁布禁年法令:凡在 1592 年前逃亡在外的农民必须携妻、子及财产回到原领主地,现领主有义务将其送回,宣布封建主有权追捕逃亡未满 5 年的农民。?1607 年颁布新禁年法令:封建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有效期从 5 年扩大到 15 年,对收容逃亡和私藏逃亡农民的封建主处罚。?1649 年颁布法令:被登记在 1626 年地产册或
年人口调查表的农民, 无论逃亡时间,携妻、子及财产必须回到原封建主地,永世不得迁移。规定封建主可以无限期追捕逃亡农民, 凡私藏逃亡农民的封建主每年向你们的原主人交纳 10 卢布的罚金。?俄国农民最终完成了从自由民向完全丧失人身自由的农奴身份的转变,最终被牢牢地固定在封建主的土地上。俄国农奴制最终被固定下来。?农奴制是落后经济制度,以农奴主领地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给自足,闭关自守,较少同外界联系。农民少地无地,不得不向地主租用小块土地,他们向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 租,即每周为地主无偿劳动 3-5 天。?农奴常年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地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强制,农奴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行政,司法权力,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买卖、审讯惩罚抵押交换转让等。?彼得大帝统治时期,俄国农奴制进一步发展和强化。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俄国农奴制发展到顶点。 ?农奴制是专制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最稳定的经济基础,专制制度在政治和法律上保证了农奴制发展的根本条件。?农奴制和专制制度是俄国封建制度和封建主义的最主要的内容。 ?第二章伊凡四世改革及其对外战争?伊凡四世扩张: ? 征服喀山汗国(1552)和阿斯特拉罕汗国(1556) 、立窝尼亚战争() ?召开缙绅会议 ?为了对抗波雅尔贵族的权力,缓和各阶层对立矛盾、进行地方管理机构和地方法庭改革,1549年 2 月沙皇同都主教下令召开俄国第一次缙绅会议。?在会议中,沙皇同都主教和波雅尔贵族达成两项协议:除了杀人和抢劫罪以外,服役贵族不再受各地地方长官(波雅尔贵族)审判;编纂沙皇新法典以弥补 1497 年法典(伊凡三世于 1497 年颁 布的法典)中的不足,新法典后来于 1550 年颁布。?沙皇摆脱以前等级代表君主制,拥有最高决策权,权力行使不受缙绅会议制约,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特辖制、特辖军() ?雅琳娜 格林斯卡娅推行了金融改革--在俄罗斯货币体系中补充了一个新的货币单位:戈比,规定戈比是卢布的辅币,100 个戈比等于一个卢布。1538 年她死去。?伊凡四世正式确定了俄国的国徽。把从拜占廷继承来的双头鹰的胸前加上了留里克家族的族徽--绘有圣乔治立马挥矛,刺杀巨龙图案的盾牌。?这个国徽图案被罗曼诺夫王朝沿用,直到现在的联邦制的俄罗斯。 ? ?伊凡对外扩张 ?征服喀山汗国(1552) :伊凡四世曾三次出征喀山汗国。前两次因为天气和兵力不足而失败。 ?1552.10 伊凡四世率军 15 万第三次亲征喀山汗国。配备 150 门火炮。喀山不抵汗国、喀山陷落。喀山汗国灭亡并正式并入俄罗斯版图。? ?征服喀山汗国,向东可翻越乌拉尔山,向南可顺伏尔加河南下直达里海,这样西伯利亚和阿斯特拉罕两个汗国已成沙俄的囊中物。?为了纪念征服喀山汗国,伊凡四世下令在克里姆林宫的广场上建立一座教堂,名为圣母大教堂,即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经过多年战争,1556 年,占领了伏尔加河和里海交汇处的都城阿斯特拉罕,阿斯特拉罕汗国灭亡 。伊凡四世征服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把领土扩张到了里海沿岸,并把扩张的触角伸向 了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征服西伯利亚汗国 ? (俄历九月一日)在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支持下叶尔马克率 840 ?沙皇派出五百名军队增援叶尔马克。 ?立窝尼亚战争()人开始翻过乌拉尔山去 征服西伯利亚汗国。11 月 4 日首府伊斯凯尔城(西伯利亚城, 汗国名称由此而来 )陷落。 当场赦免了叶尔马克一伙的罪行,赏赐叶尔马克御衣一 件和金银等。1584 年 8 月叶死于额尔齐斯河,揭开了俄国大规模侵略西伯利亚的序幕,1598 年西伯利亚汗国最后被征服(1584 年伊凡四世去世) 。 л
年伊凡四世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东岸土地而与立窝尼亚骑士团、波 兰、立陶宛和瑞典、丹麦进行的战争。立窝尼亚相当于现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战略地位 重要。 1583 年,俄瑞两国在普柳萨河畔签订停战协定,纳尔瓦和芬兰湾全部海岸归瑞典。历 时 25 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夺取出海口的目的未能达到,其扩张势 头暂时受到了挫折。 年彼得大帝进行了北方战争,终于打开了出海口。?四、黑暗时代() ?1584 年 3 月 18 日伊凡四世去世,由费多尔继位,妻兄戈东诺夫把持,1598 年去世,无子嗣,留里克王朝世系到此终止,俄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1.鲍里斯.戈东诺夫专权() (1603 年伪德米特里一世在波兰支持下攻打俄国,1605 年戈东诺夫死)?2.伪德米特里一世(、莫斯科市民起义杀死伪德) ?3.瓦西里 叔伊斯基(、缙绅会议选举叔伊斯基继任沙皇) ?4.伪德米特里二世(、在波兰支持下兵临莫斯科、 叔伊斯基退位、市民义勇军 1612 年解放莫斯科)?5.七领主政府()1613.1缙绅会议选举罗斯托夫总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哈伊尔罗 曼诺夫为新沙皇, 在克里姆林宫圣母升天教堂加冕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 304 年的历史。? ?1610 年,波兰入侵俄国并占领了莫斯科。在波扎尔斯基、米宁的率领下,俄国组织了义勇军抗敌,并向莫斯科挺进。波军惊慌失措,派骑兵前往莫斯科支援被围困的部队。波军闯进农民 伊凡?¤苏萨宁的家,威逼他指点通往莫斯科的道路。苏萨宁急中生智,把敌军领入荒无人迹 的森林,使侵略者在那里冻死、饿死,全军覆没。而苏萨宁本人从容就义,为祖国献出了生命。?第三章彼得一世改革及其对外战争 1、彼得大帝改革历史背景?从十七世纪后半期到十八泄纪初,荷兰、英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西欧其他国家的封建经济关系也在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向前发展。?与西欧相比,俄国还极端落后。 ?到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俄国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俄国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它的突出标志是封建贵族土地所有制。 ?沙皇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在莫斯科的世袭贵族也占有大量的土地。 ?农民使用土地要为贵族提供大量劳役地租或代役地租。 ?农奴制的确立和巩固 ?1649 年,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颁布法典,规定取消寻找逃亡农奴的年限,寻找逃亡农奴成了无限期的。 ?农奴制剥削和压迫,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其中最大的是
年著名的斯杰潘?¤拉辛领导的起义?工业落后、军事力量薄弱 ?没有正规陆军、没有海军 ?战时打仗带家属、和平时从事商业手工业 ?文化技术落后。全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国家缺乏人才,各方面专家、军官以至炮手,去西欧聘请。? ? ?南下扩张受阻 ? 年,两次进军亚速并企图夺取黑海出海口。 ?1700 年发动北方战争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 ?俄国没有海军和军事装备直接导致第一次亚速战争和北方战争的第一次战役纳尔瓦战役失败。?彼得认识到俄国要夺取出海口,必须改变,加强军事实力。 ? ?任务 ?第一,争夺出海口( 率军两次攻打土耳其,占领了亚速) ?第二,确立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巩固政权,推进各项改革的根本前提。 ?第三,发展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这是巩固政权,推进改革和保证战争胜利的物质和人才资源基础。? ?2、彼得出访西欧:1697 年 3 月 2 日-1698 年 8 月 19 日 ?曾访问过当时属于瑞典的里加、普鲁士 、荷兰 、英国、奥地利、萨克森波兰等地。 ?出访目的:巩固扩大反土同盟;派志愿兵去西欧学习、招聘外国专家学者到俄国传授知识、雇佣军、购买武器以及航海器等等?俄波口头上达成了反对瑞典的协议。 ? ? ?收获:第一,学习西欧,考察造船和航海,同时还学习和考察了军事、经济、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宗教及政治制度等。第二,派人学习数学、医学、外语、音乐盒舞蹈。第三,购买 造船和航海器材、圆规、地球仪、药品、医疗器材、解剖、细胞图等著作,地图册 、动物标 本等。?从此,彼得开始改变战略方向,从原来进攻土耳其,争夺黑海出海口,改为先进攻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3、改革的主要内容 ?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 ?第一,组建?°近臣办公厅?±,领导衙门工作,代行大贵族杜马职能。 ?第二,建立中央 12 个委员会,统一编制明确分工。 ?第三,健全地方行政机构。1708 年全国划分成 8 大省,后增加 3 省,共 11 省,彼得亲自任命总督为最高行政长官,具有行政、司法、财政、刑警和军事权力。1719 年保存省级建制,省内 划分面积相等的 50 个行政区,实施两级行政管理。?第四,建立总检察员,检察国家行政工作。 ?第五,改革用人制度。1714 年彼得颁布了?°一子继承法?±,1722 年颁布了?°官秩表?±全体文官分成 14 级。?第六,加强法制建设。设置?°守法镜?±。 ?守法镜(三菱镜上配双头鹰,每面贴: ) ?A.1722 年 4 月 17 日维护国家各项法令 ?B.1724 年 1 月 21 日法庭行为规范 ?C.国家法令的重要性 ?放在办公桌上警示每个行政职员 ?迁都彼得堡 ? 年主要是为迁都彼得堡准备条件。 ? 年正式迁都,并进行大规模建设,把新都城彼得堡建设成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缩短了俄国和西欧各国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俄国和西欧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 流,加速了彼得的改革和俄国的发展。? ?经济方面的改革: ?第一,鼓励发展工商业,实行重商主义。兴办各种官办、私人手工工场(冶金、金属加工和纺织等;呢绒、帆布造纸等) ,?第二,引进外资兴办企业,亚麻布手工工场、制糖等。大量引进外国技术人员、培养自己的技师技工,把国家农奴编入手工工场。 ?第三,重视农业生产,开垦耕地、引进大镰刀、引进新牛羊品种,鼓励烟草、药材等发展经济作物种植。? ?第四,发展贸易。国内: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国家积极订货和发展集市贸易。对外:积极发展对各国贸易(英、荷和中国) ,实施关税保护政策。?第五,增加财政收入。专卖商品税、增加直接税(胡须税、眼睛颜色税等) 、征收人头税等 名目繁多税收。? ?军事方面的改革 ?第一,1699 年解散建于 16 世纪中叶的射击军,建立常备军,实行义务征兵制。 ?第二,建立一支正规的陆军。军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个军种,以步兵为主。 ? ?第三,创建了海军 。 ?全民集资建军舰:1 万地主、8 千宗教组织一艘,共集资 42 世俗股、19 宗教股、市民 14 股。 ?国家购买军舰:16 艘、60 只双桅帆船。1722 年波罗的海舰队:战列舰 32 艘、三桅巡洋舰 16艘、双桅侦查舰 8 艘、帆浆大船 85 艘和 300 余小船。?组建海军事务衙门,颁布海军条令,严明军纪。 ?文教改革 ?第一,建立各类新型院校。航海、炮兵、医学、工程技术、矿业、文书弟子和商业等学校。学习算术、几何、航海和天文、军事、工艺、医学等。?第二,创建科学院。 ?第三,?°历法改革?±。 ?第四,创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 ?第五,文教方面,1708 年彼得改革斯拉夫字母,建造了用新字母印世俗书籍的印刷所。 ? ?第六,社会习俗的改革。(移风易俗改革) ?第一,剪胡子。 ?第二,改革服饰. ?评价 ?一、彼得是对俄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沙皇。 ?第一,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的政治,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强化了皇权。? ?第三,彼得一世的改革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第四,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彼得的对外战争北方战争( 年)?1、俄国凯觊觎波罗的海水域由来已久 ?2、北方战争主要阶段 ?3、尼斯塔德和约 ?1、俄国凯觊觎波罗的海水域由来已久 ?波罗的海素有“北欧的地中海”之称。 ?古罗斯国在其西部边界地区兴建了诺夫哥罗得、普斯科夫、波罗茨克等一批商业城市。它们距波罗的海较近,但并不相连。?1240 年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在涅瓦河沿岸打击瑞典军队才开始插足于波罗的海。 ? ?十六世纪初,伊凡四世占领了白海沿岸地区海口不能全年通航,于是伊凡四世在 1558 年发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利沃尼亚战争,结果被瑞典、波兰和丹麦等国打败。?根据 1583 年普柳萨停战协定,芬兰湾沿岸包括纳尔瓦、伊凡哥罗得等重要城市都划归瑞典。 ? ? 年丹麦、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国进行的“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瑞典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占领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全部土地和大部分南岸地区,成了波罗的海沿岸居于统治地 位的大国。?直到十七世纪末,波罗的海东岸一直由瑞典控制。 ? ? ?俄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在南方土耳其占据着黑海北岸及克里木半岛,封锁了俄国到黑海的出路;在西方瑞典控制着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堵住了俄国通向波罗的海的道路。 ?随着新兴商人势力的增长,为加速发展对外贸易,俄国欲夺取西欧的出海口,彼得声言,“水域―这就是俄国所需要的”。?这一时期俄国政府奉行的对外政策完全是从俄国地主农奴主阶级和新兴商人势力的利益出发的。? ?彼得一世开始是沿着费多尔和索菲亚执政时的南下路线,企图夺取黑海出海口。 ? 年,彼得亲自率军,两次进攻土耳其属国克里木汗国控制的亚速。1696 年,俄军虽一度占领亚速,并没有真正解决黑海出海口的问题? ?1697 年 1 月,俄国政府同波兰、奥地利和威尼斯建立了反土耳其同盟。 ?西欧各国正忙于以争夺西班牙殖民地为目的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对俄国纠集的反土同盟不感兴趣?各国对俄国怀有戒心,担心俄国一旦取代土耳其将会对西欧造成更大的威胁。 ?因此,俄国大使团同荷兰谈判时,荷兰政府拒绝支持俄国进行反土耳其战争。1698 年 5 月,奥地利和威尼斯又决定同土耳其媾和。反土耳其同盟名存实亡。这就为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造 成了困难? ?俄国大使团同荷兰谈判时,荷兰政府拒绝支持俄国进行反土耳其战争。 ?1698 年 5 月,奥地利和威尼斯又决定同土耳其媾和。 ?反土耳其同盟名存实亡。这就为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造成了困难。 ?西欧出现新形势:波兰一萨克森企图夺回利夫兰,丹麦企图夺回斯科尼亚,同瑞典的矛盾日益加剧。?瑞典的同盟国法、英、荷兰等国因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军事上和物资上不能帮助瑞典。?这为彼得一世进攻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彼得从外交、军事方面准备: ?在外交方面,1698 年 8 月 3 日彼得在拉瓦同波兰国主奥古斯特二世口头上达成共同反对瑞典的协议。?1699 年 11 月 11 日,在莫斯科附近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奥古斯特二世的代表卡尔洛维奇和帕特古利向俄国签订了反瑞同盟条约。?1690 年秋,俄在莫斯科同丹麦大使盖因斯谈判.签订了反瑞同盟条约。 ? ?在军事方面,俄国实行了募兵制,建立俄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陆、海军。 ?1700 年,俄军 4 万人,丹麦 2 万人,波兰 2,5 万人,瑞典 14 万陆军和海军,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俄国为了集中兵力对付瑞典,避免两线作战,1700 年 7 月 14 日同土耳其签订了为期 30 年的君士坦丁堡和约。同年 8 月 9 日,俄土停战。彼得立即把军队调往波罗的海沿岸。8 月 30 日, 俄国正式向瑞典宣战。?2、北方战争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俄军惨遭失败。 ?第二阶段() ?瑞军向俄投降。查理十二逃往土耳其。波尔塔瓦战役是北方战争的转折点,它结束瑞军的优势。?第三阶段() ? ?北方战争的胜利是彼得一世对内剥削人民,对外武装侵略得来的。 ?彼得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使俄国跨进欧洲大国的行列。 ?从此以后,沙皇俄国凭借其大国地位,不断地干预欧洲事务,进一步向外扩张。 ?叶卡捷琳娜二世其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 () ? 年 37 年间俄国换了 6 个沙皇。 ?1762 年 7 月 8 日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的统治。7 月 18 日她在枢密院正式宣布就任俄国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一、实施?°开明君主制?± ?1、巩固皇权 ?第一,论功行赏,培植亲信。 ?第二,丈量土地,巩固贵族土地所有制。 ?第三,没收教会地产,扩大贵族地主经济。 ?第四,放弃沙皇个人预算,颁布禁止贿赂的法令。 ?第五,镇压农民起义,巩固统治。 ?第六,取消对丹麦的宣战和 1762 年俄普军事同盟条约。对其他欧洲国家标示和平和友谊。 ?2、制定新法典 ?1767 年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她写了 2 年多的《圣谕》指导法典起草工作 ?《圣谕》由 22 章 655 条组成,4 分之 3 是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文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标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会议分 19 个委员会,立法会议召开近 200 多次,效果不大,新法典无法制定。 ?1774 年 12 月 4 日,女皇宣布停止工作,由她自己完成立法工作。 ? ?亲自起草解放农奴草案,允许 1785 年以后出生的农奴子女都可以获得自由。 ?
年普加乔夫起义及法国大革命使女皇结束了?°开明君主制?±,走向反动。 ? ? 1775 年,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3、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第一,回顾:彼得大帝时期地方行政改革 ?第二,主要内容:叶卡捷琳娜时期地方行政改革 ?第三,知识延伸: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等时期的地方行政改革 ?彼得大帝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回顾: ?1708 年全国划分为 8 个省( 又建 3 个,增至 11 省) ,每省设总督 1 人,拥有行政、司法、财政、刑警和军权。?总督由沙皇任命,直接听命于中央。 ?各省成立了贵族参议会,监督各省总督。 ? ?1719 年进行第二次地方行政改革,把全国划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 50 个州,每州又划分成较小的区(省、州、县三级管理) 。?各州直属枢密院,州长直接同枢密院联系。 ?俄国第一次建立了比较统一的地方行政机构系统,加强了中央集权。 ?叶卡捷琳娜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取消三级管理体制(省、州、县) ,设立二级管理体制(省、县) ?划分 50 个行省,每省 30-40 万人;省下设县,人口 2-3 万 ?省、县设地方会议。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地方行政改革 ?1809 年发表了斯佩兰斯基制定的《国家法典草案》 :设想俄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中央、省、州和乡四级管理制度。?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地方自治改革 ?1864 年 1 月 1 日颁布《关于省和县地方自治机关条例》 :建立省和县两级地方自治机关??地方自治会议及其执行机关地方自治局(乡级没有设立) 。?第一,选举产生,三年一次,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第二,选举有财产资格限制。 ?1867 年 6 月 13 日沙皇政府规定:禁止地方自治局相互联络、交流会议决议、禁止未经省长批准印发会议决议和报告,自治局有权终止会议等。? ?叶卡捷琳娜二世于 1785 年 4 月 21 日,颁布《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 ,宣布贵族拥有占有农奴、土地、矿山、森林、水源的权利,拥有在城市购买房屋、土地,投资建厂的权利。?从法律上确定了贵族是俄国的特权阶层,这个阶层不承担任何国家义务,除去图谋反对沙皇的罪名之外,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和处罚。? ?4、颁布《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和《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利益诏书》 ?1785 年 4 月颁布《俄国贵族、自由和特权诏书》 :宣布扩大非世袭贵族的范围,确立非世袭贵族是俄国的特权阶层,巩固其作为社会主要成员的地位。?把贵族分为六级:第六级最高。 ?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 ? ?《俄罗斯帝国城市权利和利益诏书》 ?1785 年 4 月颁布:宣布赐与城市自治权,城市自治机关为城市联合会、城市杜马和市政局。每三年召开一次。凡年满 25 岁,缴纳 50 卢布以上资本税均有权参加。?市民按照财产分为六类:宣布有资本 500 卢布以上的商人免受体罚、免服兵役和免交人丁税,只征收 1%的资本税。 ?提高了城市上层的地位,有利于稳定政权和城市经济发展。 ?二、叶卡捷琳娜的经济改革 ?1、农业改革 ?以农业征文和专门调查形式研究农业发展问题。 ?引进土豆等农作物和欧洲移民发展农业 ?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 ?鼓励向人口稀少的地区殖民以增加农业生产。 ? ?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2、工商业改革 ?采取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政策。取消工业垄断权 ?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准许俄境内外商办工厂,购买农奴。 ?建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流通于国外市场的货币铸造。 ?制定关税政策,保护本国经济发展。 ? ?国家对私人财产给予新的保障,并允许地主自由处理从他们土地上开采的矿产。 ?手工工场数量、生铁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有明显的增长。 ?俄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 ? ?3、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拨巨款发展俄国科学院,改建冬宫内著名的爱尔米达什博物馆。 ?鼓励兴办各类学校,系统地采用新教学方法。莫斯科大学开始聘任本民族的教授 ?为贵族建立一个特殊的高等学校,鼓励贵族子女入学,并采取奖励学习的一些措施 。 ? ?1783 年取消国家对出版事务的垄断,准许私人开办印刷所和出版社。 ??°开明专制?±期间,书报检查制度一度宽松。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出版。 ?涌现了大量的本民族科学家、教育家和发明家,对俄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对外政策 ?1、对外扩张 ?两次对土耳其战争(、) ,打通黑海口,侵占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 年同瑞典战争。 ?于
和 1795 年 3 次瓜分波兰。 ?侵占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俄国版图扩大了万平方千米。67? ?2、充当欧洲宪兵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革命。 ?俄国历史上开创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成为欧洲宪兵。 ? ?四、普加乔夫起义 ? 年爆发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 ?起义范围:乌拉尔河沿岸、乌拉尔南部和中部、西西伯利亚、卡马河和伏尔加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波及奥伦堡等 6 省,总面积达 6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00 万。?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农奴制农民战争。 ?1、起义历史背景 ?十八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度呈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加重对农奴的剥削压迫,二是农奴制度开始瓦解。?3、起义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具有封建时代农民斗争共有的自发性和缺乏组织性的特点。 ?十八世中叶俄国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者。一方面有强烈的反农奴制的革命思想,有很愚昧。 ?战略错误:除了领导主力部队外,未能把各地起义军很好地联系,没有组织各地起义军协同作战。?长期围攻奥伦堡城,是战略失策,是农民起义自发性和目光短浅的表现 ?长途跋涉,流动作战没有巩固基地,容易为强大的政府军所消灭。 ?二、斯佩兰斯基()改革 ?1、斯佩兰斯基其人 ?他出身于东正教神职人员家庭,熟读欧洲各国政治文献,头脑敏捷,办事认真,富有创见,1802 年入宫,为亚历山大一世起草诏书和圣谕。?2、他的改革设想和计划: ?第一,1802 年发表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俄国政府和司法机构组织草案》 国家管理分为警察、 :军队、法庭、对外关系和国家经济等 5 个部分。?第二,1809 年发表《国家法典草案》改革文件:未来的俄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和中央、省、州和乡的 4 级管理。? ?第三,最高立法机构是国家杜马,国家杜马拥有立法权和法律监督权,规定?°任何法律不经国家杜马通过不得生效?±。?凡拥有不动产或相当数量资金的公民即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省、州、乡分设省杜马、州杜马和乡杜马。?第四,沙皇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大臣委员会成员由沙皇任命,中央机构设 8 个部(1811 年增加了内务部、交通部和国家监督部) 。?各部大臣之下设立大臣会议。各部大臣和官员向国家负责而不是向沙皇负责,法律为衡量各级官员德勤业绩的惟一标准。?第五,枢密院是最高司法机关,下设最高刑事法院,负责审理涉及高官大的案件,其他案件由省、州、乡等各级法院审理 。?从形式上看,改革后的俄国国家管理体制是三权分立了,但是沙皇仍俄国的最高统治者,在立法、行政、人员任免等方面拥有最终裁决权。?第六,国家杜马是最高立法机构。凡拥有不动产或相当数量的财富的市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国家杜马每三年一届,拥有立法权和法律监督 9 家遵照?°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 生效?±的原则。?省设马,州设州杜马,乡设乡杜马 ?村社 ?俄国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过程中产生的。 ?由地域相连,有一定血缘关系,有一定经济联系的村落或居民点自然组合而成。 ?一种自发形成的农民自我管理的形式。 ?每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 :土地分配、税务、选取公职人员 ?1.经济功能 ?2.税收功能 ?3.司法功能 ?4.行政、警察职能 ? 5.联合防卫功能 ?6.合作、救济功能 ?7.宗教、文化功能 ? ?三、1861 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年) ?一、改革背景1、拉吉舍夫废除农奴制的思想 2、1812 年法俄大战的影响 3、十二月党人起义 4、农奴制腐朽 5、农民的起义( 年在位)?俄国历史上十二月党人起义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一次巨大的冲击,在文化教育、政治素质和远见、政治斗争手段、组织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很优秀。他们是?°贵族革命家?±这一时期也称贵 族革命时期。?二、农奴制废除的内容 ?1、农奴人身自由: ?A.废除农奴制,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农民在人身和财产方面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各种权利,可以自由结婚和处理家事;?B.农民可自行订立契约、合同、借债和包工,可自由经商、办厂出售商品等;可拥有动产和不动产等;?C.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等;不得惩处农民;可服役和担任军职等; ?D.建立村会体制,第一,村会由属于同一地主领地上的农民组成,处理村社事务,村会选举村长及其公务人员组成村公所,设立各种职务负责管理村社事务。第二,通过乡民大会和乡长 及农民法庭管理乡。地主是村社的监护者,临时担任村社世袭领地的警察,维护当地社会治安。? ?2、解决土地问题:全部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 ?A.农民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农民使用土地分两部分:农民宅旁园地(农民房前屋后) ,可随时用赎金赎买;耕地,作为份地分给农民,地主决定份地的赎取。根据地区不同,份地的 标准不同,黑土带(低价高数量少不到 1 俄亩-不超过 6 俄亩) 、非黑土带(不高超过 1 俄亩-7 俄亩)和草原带(6-12 俄亩)等。?B.农民使用份地应承担的义务问题:农民使用份地必须给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代役租8-12 卢布;服劳役,男性农民自备工具每年 40 劳役日,女性 30 劳役日。?C.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和手续问题:经地主同意,农民可将宅旁园地和份地赎归私有,赎买期限不定。赎金按代役租计算,不按地价计算。设定年代役租 10 卢布,年利率 6%,赎金为 100:6=x:10,=166 卢布 66 戈比。农民一次支付 20-25%赎金,75-80%由国家向农民贷款,支付 给地主,农民在 49 年内将贷款连本带息还给国家。至 1905 年农民工支付了 20 亿卢布的赎金, 其中 15 亿是赎买自己的人身自由,5 亿是赎买土地。?3、农奴制上层建筑领域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1864 年 1 月 1 日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令》 ,建立省和县级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会议和地方自治局(执行机构) ,乡一级没有设立自治机构。省和县的自治机构通过 选举产生,选举受财产资格限制(县地方代表拥有 200 俄亩土地的地主,工商业主不少于 1.5 万卢布或周转额不少于 6000 卢布,城市代表:工商业主生产周转额 6000 卢布,资产 500-1000 卢布市民) ,三年选举一次,每年召开一次。主要负责经济事务。?地方自治机构的决议和活动由政府当局批准和监督,不得超越所管事务范围,不得干预政府、社会和政府机构的事务,这是与当地警察式政府并行的机构,自治权限十分有限,且自治权主 要掌握在大地主和贵族手里。?1870 年 6 月 16 日沙皇批准《城市条例》进行城市自治改革。取消过去等级制的市政管理机关,建立新的城市管理机关:即选举会议、市政杜马和市参议会。?杜马选举资格:俄国国民、年满 25 岁、拥有不动产、缴纳城市税、持商人执照经营工商业。 ?选举会议:根据缴税额分上等、中等和一般纳税人三个等级,分别组成三个选举会。每个等级选举会选举同样数量的议员。 选举会议每四年选举一次杜马。 杜马的权限和地方自治局一样, 仅限于经济范围。?城市自治机构不是地方政权机构,而是沙皇在地方经济问题上的附属机构。 ?司法改革:1864 年 11 月 20 日颁布《司法条例》 ,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 ?县和县城建立治安区,设立治安法官,规定治安法官(年满 25 岁,高等和中等学校教育或相当经历,拥有土地和其他不动产不少于 1.5 万卢布)每三年在县地方自治局会议上选举。?实行公开审判原则,创立律师制和陪审员制并规定了从业资格,允许律师辩护。 ?规定司法的独立性。司法人员不受行政任命和撤职,行政不得干预司法。 ? ?军事改革(米留金改革) : ?A.改组军队。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 ?B.1864 年实行军区管理制度,全国设立 15 个军区统一管理,可快速扩充军队、维持地方秩序、镇压革命、对外战争。?C.军事司法改革。取消指挥官专横的司法原则,废除体罚和农奴制酷刑-夹鞭刑,取消集体犯罪时的十杀其一的原则,建立最高军事司法管理机构,实施军事司法独立。?D.建立军事学校。1864 建立陆军士官学校和 1867 年建立后备士官生陆军官学校,规定军官任职必须经过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或通过全部学业考试。? ? ?E.1874 年 1 月 1 日颁布《兵役义务条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年满 20 岁的青年不分等级都要应征入伍,必须一律服兵役,不许用金钱赎买或找人代替,男性只有在服满 15 年兵役后, 才能脱离俄国国籍或抽签解除兵役义务。?军队由常备军和后备军组成。后备军不在常备军编制,每年 1 月 1 日男性入伍时抽签,一部分为常备军另一部分为后备军。在服役年限上,1793 年由终身制改为 25 年,1834 年减为 20 年,现规定陆军 15 年,其中现役 6 年,后备役 9 年;海军为 10 年,现役 7 年,后备役 3 年。?规定免除服现役的几种情况:独子、受教育水平(博士、艺术人才免除;受教育程度减免服役期) 、教士等。免除服现役军人的全部税收和事物重赋。? ?教育改革: ?小学教育:1864 年 7 月 14 日颁布《国民小学条例》 ,规定不分宗教信仰,一切阶层的儿童入学,弘扬宗教和道德观念,普及学以致用的基础知识,完全俄语教学,禁止少数民族地区用本 民族语言教学,加强国民小学管理,关闭教学混乱和出现不良倾向小学校。?中学教育:1864 年批准《中学和不完全中学条例》 ,要求每省或城市建立 1 所获几所中学,由政府和社会各阶层提供资金支持,以升入大学或其他高等专科学校为目的,中学分实科中学和 古典中学。年满 10 岁、缴纳学费、会用俄语读写和祷文、会算术加减法和乘法表的一切阶层 子弟均可入学。学费有另行优惠规定。?大学教育:1863 年批准《大学条例草案》 ,实行大学教授自治。成立教授联合会,负责管理学校,系务会议管理系。教授组成的大学委员会选举大学校长和副校长,任期 4 年,系主任任期 3 年。以校长领导的系主任管理委员会处理总务和大学生事务。?4、农奴制改革性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长达 360 多年的农奴制。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速了农民分化。一部分富农,一部分无产者,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形成的基础。 ?加速了地主从徭役(劳役)经济向资本主义过渡。农民分化和商品经济发展促使自然经济日益崩溃,赎金和自由劳动力导致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加速商业性农业发展。粮食和工业原料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19 世纪 80-90 机器生产在主要生产部门占统治地位,俄国最终完 成产业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仍保存大量农奴制残余: ?沙皇制制度仍存在,仍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封建农奴制的经济基础-地主所有制没有消灭,大量土地仍在地主和贵族手里。 ?农奴制的直接残余-工役制在很多地方存在。农民的份地归农民村社所有,保存了村社土地使用制,实行了连环保,即整体村社必须对每一个社员负有物质上的责任,农民不能随便离开村 社,地主是村社的监护者,很大程度上把持着村社。?农民更加贫困,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地位。 ?不彻底,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彻底肃清封建农奴制残余,推翻沙皇制度,仍是俄国历史日程上的主要任务 ? ?5 改革的历史意义 ?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起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并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 1861 年诞生了 1905 年,1861 年改革没有根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随着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1905 年 1 月 9 日终于爆发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亚历山大二世对外侵略扩张 ?19 世纪中叶开始加速侵略中亚: ?1865 年占领塔什干(浩罕汗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1868 年征服哈拉汗国,占领撒马尔罕城 ?1873 年征服希瓦汗国为最终完成对中亚的征服奠定了基础 ? ?19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开始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侵略活动 ?1857 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1858 年 6 月中俄《天津条约》 ?1860 年 11 月 25 日中俄《北京条约》 ?1881 年中俄《伊犁条约》 ?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通过军事侵略和政治讹诈从中国摄取了 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 ?至 19 世纪末,俄罗斯国家的版图最终确立。经过 350 年的兼并和扩张,由内陆莫斯科公国的280 万公里扩张为 2280 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为 1740 万平方公里) 。? ?1881 年 3 月 1 日民意党把沙皇炸死在彼得堡的大街上。 ?同日,亚历山大三世即位。 ?亚历山大三世 1894 年 10 月 19 日病逝。 ?其子尼古拉二世即位。 ?1918 年 7 月 16 日全家被杀。 ?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俄国首相 P.A.斯托雷平( 在任) ?1905 年镇压萨拉托夫省农民运动 ?1906 年 4 月内务大臣,7 月大臣会议主席,继续镇压各地运动(斯托雷平领带) ?名言:政府的方针是安定、秩序和改革 ? 你们需要大动荡,我们需要伟大的俄罗斯 ? 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必须在强权下进行,改革要结合俄国传统,将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 ? ?改革目的: ? 年土地改革旨在保留土地私有制,摧毁村社制度、扶植和建立富农经济,并把其做为新阶层成为新的统治支柱,农民变成雇佣劳动力,以保证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发展对劳动 力的需求,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主要内容: ?主要法令依据: ?第一,1906 年 10 月 5 日法令和 11 月 15-22 日《关于对农民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现行法若干补充规定》法令和《关于农民土地银行以份地做抵押发放贷款的法令》 ,1911 年 5 月 29 日《土 地规划条例》 :?其主要内容:鼓励农民退出村社,自 1906 年 11 月 1 日起,减免一半向农民收取的赎金,1907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废除。? ?废除连环保,农民可以自由迁移,废除反分家法,扩大农民的选举权,自由选取居住地,自由择业,自由进入国家机构和学术机构等。?允许农民自由、准许农民退出村社。 ?不实行定期重分的土地的村社中,将土地直接归农民所有。 ?定期重分土地的村社中,任何农户可以把重分划给他的土地归私人所有。 ? ?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和抵押。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 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原村社的公共产业,如草地、森林、水源仍为公共所有。 ? ? 年期间,有 200 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1911 年法令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凡进行土地规划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动变为私产 ? ?第二,培植新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即富农经济 ?实施土地规划,承认土地私有制,建立独立农庄和独立田庄,提高耕作技术水平,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农业。?国家拨款进行土地规划,土地改良,购买农业机械,发展集约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 ? ?第三,推行向西伯利亚、远东和中亚细亚边疆国有土地的国家移民政策。 ?1861 年颁布第一道移民法:每个移民可占 100 俄亩土地,每俄亩征税 3 卢布,免除兵役 10 年,免各类赋税 20 年。?1866 年开发远东 47 万俄亩土地,免税期延长至 24 年;1882 年移民法规定:每年从敖德萨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运送 250 户移民,免费供应事物,安家费 100 卢布,两匹马或者牛,第一次使 用的种子和农具。?1897 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约 90 万人。 ?禁止自由移民。 ? ?1906 年 3 月 10 日颁布 《关于执行 1904 年 6 月 6 日法令的相关章程》 取消对自由移民的限制, :允许从欧俄任何一个地方向西伯利亚等地移民。?具体措施: ? 大力宣传(传单、小册子) ? 移民乘车优惠并可得 150 卢布的资助金 ? 成立专门负责东部地区移民事务处 ? (派遣移民、土地开垦、水利工程、道路修筑) ? ?(斯托雷平计划用 20 年时间进行土地改革,由于他 1911 年遇刺和 1914 年一战播爆发,土地改革在第 8 年结束)?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破坏了传统的村社土地公有制,加速了农民的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斯托雷平改革的其他内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宗教改革 ?教育改革 ?工人立法改革 ?税收改革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一、一战前俄国工业化 ? ?二、20 世纪初俄国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一)社会矛盾 ?经济上:农奴制残余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奴制残存并存,20 世纪初叶垄断组织已成为俄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但俄国仍保留着大量办农奴 制的土地占有制,农村普遍存在小农商品生产、宗法式的封建主义经济形式。农业经济技术水 平非常低下,农业机械几乎为零。?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民主化进程;高度的中央集权同广大农村的愚昧相结合,沙皇专制统治特征非常明显。 ?军事上:俄国仍不断进行扩张。 ?总之俄国社会矛盾:劳动与资本、高度发达工业地区和落后的边区、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各民族、与欧美发达国家、与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等。?(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和活动 ?1、背景: ?民粹派: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农民村社是实施的条件和保证,群众不支持,失败;民意党:采用个人恐怖手段对付沙皇制度,群众不支持,失败;南俄 工人协会:工人运动有新的发展;普列汉诺夫 1883 年创立?°劳动解放社?±研究和宣传马克 思主义理论, 90 年代起俄国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从 1895 年 11 月成立?°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为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基础。? ?2、建立: ?1898 年 3 月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的代表聚集明斯克,秘密举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选举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了党的机关报和党 的国外代表机关,宣告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1903 年 7-8 月召开第二次代表会议,通过新的党章和党纲,党内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为两派。?1905 年革命中建立?°苏维埃?±新型组织,1912 年在布拉格代表会议上两派最终决裂,各自成立独立的政党。?(三) 、一战期间的俄国 ?1914 年 8 月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 月 1 日俄国和德国宣战后,沙俄政府紧急国内动员。由于军事挫败,俄国至 1915 年 8 月在前线失去 350 万人,丧失了加里西亚和波兰。?从开战后的两年期间俄国撤换了 4 个首相,6 个内务大臣,3 个外交大臣和 3 个国防大臣,很难逆转国务危机。?1916 年底宫廷妖师?°拉斯普廷?±被刺死,国内危机尖锐。 ?三、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 ?(一)二月革命 ?1917 年初俄国紧急陷入崩溃境地,军队厌战和革命情绪高涨。 ?2 月 17 日(俄历,即彼得改革立法,采用儒略历,从 1700 年 1 月 1 日实施,俄历与公历(格里高里历)有差别,20 世纪与公历相差 13 天,2 月 17 日即公历 3 月 2 日,1918 年 1 月 26 日 苏俄宣布废除俄历,2 月 14 日改行公历)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召 回解雇工人,后演变成多家工厂工人抗议饥饿罢工。2 月 23 日举行?°国际三八妇女节?±罢工 和游行,2 月 25 日有 30 万人罢工,2 月 27 日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军火库和 主要市政机关,被捕沙皇大臣,起义取得胜利。 ? ?(二)两个政权并存的形成 ?苏维埃成立: ?1917 年 2 月 27 日下午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塔夫利宫成立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当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谢?¤齐赫泽当选主席,劳动派克伦斯基和孟什维克斯轲别列夫为副 主席,组成 12 人执行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人 2 人。?颁布决议:第一,建立粮食委员会,解决士兵和民众的食品供应问题;第二,深入基层组建人民政权机关;第三,在企业中组织工人参加工人民兵队伍;第四,立即中止旧政权支配国家 财政资金,实施监管;第五,出版机关报《消息报》 。? ?临时政府成立 ?1917 年 3 月 2 日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与杜马临时委员会达成协议成立李沃夫亲王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正式政府,拥有社会上层支持,代表资产阶级专政,但是没有宣布拥护帝制还是共和国,没有镇压武装工人和士兵等。?继续一战,发行战争公债 60 亿卢布,前线士兵数百万人;拒绝工人 8 小时工作日、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社会矛盾阶级冲突加剧。?临时政府的三次危机:第一,4 月 18 日照会各盟国因继续一战,因群众士兵抗议,米留科夫和古契科夫辞职;第二,6 月莫斯科地区举行革命示威,提高布尔什维克威望;第三,7 月 4 日彼得格勒 50 万工人士兵水兵示威游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武装镇压,下令 捕捉列宁、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等布尔什维克领袖,苏维埃成立临时政府的附属物,两个政 权局面结束。? ?十月革命 ? ?一、革命背景 ?1、1905 年革命 ?2、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 ?3、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探索 ?4、二月革命 ?5、临时政府不作为 ?6、四月提纲 ? ?6、列宁的四月提纲与国家与革命 ?1917 年 4 月 4 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 ?A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革命从第一个阶段的资产阶级=第二阶段无产阶级 ?B 提出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 ? ?C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D 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E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 ?F 四月提纲制定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策略 ? ?1917 年 9 月 1 日 ?临时政府宣布俄国为共和国。 ?二、革命经过 ?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晚 21 时 45 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它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它成为十月革命的光辉像征。? ?三、革命结果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签订布列斯塔和约: ?1917 年 10 月 26 日全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停止世界战争,谈判缔结公正民主合约,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英法美等协约国拒绝苏维埃政府和谈建议,只有德国同 意与俄国谈判,单独媾和。11 月 20 日俄德代表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谈判,12 月 2 日签 署?°停战协定?±,12 月 9 日开始和约谈判,德国提出割地赔款条件。?俄国形成三派意见:列宁立即签订合约,托洛茨基不战不和,宣布结束战争,士兵回家,拒绝签署和约,布哈林中断和约谈判,向德国宣布革命战争。? ?1、布列斯特合约 ? 与德、奥匈、保加利亚、土耳其同盟国在俄国西部边界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签订了结束彼此战争状态的布列斯特和约。3 月 14-16 日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批准。?交战各方结束战争状态,彼此放弃战争费用的赔偿要求。 ?俄国放弃双方划定界线之西德领土主权,放弃对约 100 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主权。 ? ?俄国复员全部军队,立刻撤出土耳其、芬兰、爱沙尼亚和乌克兰等地。 ?德国撤出双方划定界线之东领土。 ?缔约国各方恢复外交和军事关系。 ?同年 8 月 27 日,苏俄政府与德国签订了《关于若干政治问题的附加条约》《财政协定》 、 ,其中规定俄国应赔偿德国 60 亿马克。?苏维埃政权承认: ?战时共产主义 ?1918 夏-1921 年春实施的非常措施和政策 ?目的:在战争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为动员国内一切资源,保证前线需要和城市居民最低限度的口粮而被迫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也掺杂着一些幻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成份? ?内容 ?①实行余粮征集制(1918 年 5 月 9 日宣布实施粮食垄断政策,禁止一切私人买卖粮食,10 月30 日废除农业货币税,改行实物税-粮食代替货币税,1919 年 1 月 11 日宣布新的余粮原则,粮 食垄断制转向?°余粮征集制?±国家需要的粮食,就是农民应该交纳的余粮数) 。?②在工业企业中实行普遍的国有化(将全部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收归国有) 。 ? ?③实行贸易垄断制,禁止私人贸易(实行实物分配和交易,禁止商业贸易,实施平均主义的分配,企业之间经济交往无货币结算) 。?④实行口粮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以及实物工资(调整粮食分配方法,按阶级等级属性确定居民口粮等级配给制,免费配给生活必需品及生活服务(水电邮政和铁路运输等)。 )?⑤实行高度集中的总管理局体制(最高国有经济委员会建立专业局,对各部门实行集中和垂直领导,使中央的命令迅速和高保真地下传上达,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调拨有限的资料 和产品为战争服务;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对上级、企业之间无需经济核算) 。?⑥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普及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无权得到配给卡) 。 ? ?作用 ?苏维埃俄国实施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工业的总管理局制、农业的工人征粮队和贫民委员会、分配领域的消费公社) ,能够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用于前线,它对赢得国内战争的胜 利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这种超越俄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认识水平,忽视价值和商品 规律直接过渡共产主义的做法,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对经济发生消极影响,引起农民的不满, 最终危及苏俄政权的生存。?内战结束后,1921 年春为新经济政策所代替。 ? ?新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冒进政策)实施,国内出现危及。 ?1921 年 3 月 21 日颁布旨在以实物税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余粮收集政策并在延伸至工业领域实施的政策法令。?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实物税(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低于上年的余粮收集制的数额,农民税后可自行处理余粮撤销工人征粮队和武装征粮队) 。?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允许商品买卖。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 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放松了贸易限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将资金与技术 引进俄国。? ?停止以没收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让的方式,允许一定范围内个体私营经济存在。?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0 午 11 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 年 5 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 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 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 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 还苏维埃国家。? ?意义: ?第一,化解了 1921 年春天的危机,生产稳步恢复。活跃了经济,稳定了工农民心。巩固了工农联盟。?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第三,根据俄国经济生产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和新实践。 ?两种政策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恢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至1928 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 1913 年一战前水平。? ?1924 年列宁死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 ?1928 年该政策被斯大林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积累资本进行国家工业化并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他全面引进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 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 工业和农业 ?一、工业 ? 自然资源丰富:俄罗斯燃料动力资源储量丰富,集中了全球 1/5 的原煤,1/3 强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俄联邦国民经济由大量企业和机构组成,它们构成俄联邦国民经济的诸多部 门。其中,工业是俄联邦生产领域的主要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部门。在工业各部门中, 生产资料(第一部类)的生产占 75%的绝对优势,此外,农业和交通业在俄联邦国民经济中也 发挥着重要作用。轻工业较为滞后,仅占工业比重的 6%。? ?石油工业 ? 俄联邦燃料动力资源储备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全国 ? ?主要开采地区:萨莫特洛尔和苏尔古特80%的燃料储备(石油和天然气) 集中在东部的西伯利亚地区, 只有 20%位于欧洲部分。 石油工业是俄联邦燃料工业的传统部门, 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其中鞑靼斯坦、巴什基尔和乌德尔特等共和国,萨马拉、彼尔姆、萨 拉托夫和伏尔加格勒等州。?科米共和国的季曼-伯朝拉石油天然气的石油储备量相当可观。 ?北高加索地区的塔吉斯坦、格罗兹尼、斯塔夫罗波尔和克里斯诺达尔等地。 ? ?天然气工业: ?天然气储量列世界前茅,开采量居世界首位。 ?俄联邦主要天然气开采地区:西西伯利亚的北部、北高加索、乌拉尔地区(奥伦堡) 、科米共和国、雅库特共和国和萨哈林岛等地。? ?煤炭工业: ?俄联邦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大部分煤炭资源集中在开发程度较差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俄联邦的煤炭基地中,库兹巴斯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属于褐煤,主要用于发电;顿巴斯煤田,莫斯科郊区煤田,南雅库特煤田,通古斯煤田和连斯科煤田 等。? ?电力工业: ? 电力储备及电厂分布:俄联邦是电力大国,电力生产仅次于美国。俄联邦电力生产主要是热电厂,占 67%,水电站发电占 19%,核电厂发电占 14%。?热电厂主要分布:俄联邦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 ?核电厂主要分布:斯摩棱斯克核电站、特维尔核电站、库尔斯克核电站、新沃罗涅日核电站、科斯特罗马核电站、列宁格勒核电站(最大核电站,发电量四百千瓦)和科拉核电站等。?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卡马河、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上。在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上建有全国最大的几所水电站: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 和乌斯季伊利斯克水电站,这是俄联邦发电量最大的前 4 座水电站。? ? ?电力部门: ?苏联解体后, 1992 年 8 月在燃料动力部基础上组建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公司拥有 72 个地方电力公司,37 个州电力厂,供电服务遍及俄联邦全部 11 个时区。?俄统一电力系统由大区联合电网组成。西北电网装机 1950 万千瓦,中部电网装机 5270 万千瓦,北高加索电网装机 1090 万千瓦,中伏尔加电网装机 2390 万千瓦,乌拉尔电网装机 4110 万千瓦,西伯利亚电网装机 4550 万千瓦,远东尚未与全国联网,装机为 1150 万千瓦。? ??°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现有职工约 58 万名、440 座发电厂和 200 万英里的输电线路,这个庞大的?°电力帝国?±,生产俄联邦所需电力的 70%以上。? ?电力工业分布 ?俄联邦电力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欧洲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 ?俄联邦欧洲部分电力工业主要是火电和核电,装机容量约 72%和伏尔加河上的梯级水电站; ?西伯利亚区电力 50%水电和 7 个 100 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 ?远东区电力装机比重仅为 7%,只有几个小的火电厂。 ? ?A、电力工业装机容量 ?至 2005 年底, 俄罗斯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量为 2.19 亿千瓦。 其中: 火电 1.50 亿千瓦, 68.5%; 占水电 4590 万千瓦,占 21.0%;核电 2370 万千瓦,占 12.5%。?核电主要集中在欧洲区的中部地区、东伏尔加和西北地区,近一半的水电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 ?B、电力生产 ?2005 年全俄电力产量为 9530 亿千瓦时(度) 。其中:火电 6290 亿度,占 66.0%;水电 1750亿度,占 18.4%;核电 1490 亿度,占 15.6%。?2005 年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的电力建设投资为 20 亿美元。 ? ?C、火电及燃料构成 ?凝汽式发电厂占约 48%,热电厂约占 52%,气候寒冷的区域热电厂分布较多,如在西北系统中,热电占 70%以上的比重。?欧洲部分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用天然气(80%),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煤(85%)。 ? ?D、供电、供热情况 ?供电情况:大约 54%为工业用电,其他占 46%左右,其中约 15%为居民用电;供热情况:约43%为工业用热,其他约占 57%,其中约 35%为居民生活用热。? ?E、调度结构 ?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采取分级调度结构:分为中央调度局、联合电网调度所和地区电网调度所三级。?中央调度局除管辖下属电网之外,还管辖装机100 万千瓦以上的直调电厂以及调度联合电网 之间的联络线;下一级为联合电网调度所。联合电网有其所属的容量为 30 万以上的直调电厂, 调度地区电网间的联络线和直属电厂;再下一级为地区电网调度所,调度地区内的电厂,最下 一级为发电厂和配电网的调度所。?机械制造工业 ?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是俄联邦的传统产业。 ?新世纪以来俄联邦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年销售额超过 550 亿美元。全行业从业人员 850 多万人。如果把军工行业从事民用机械制造的部分也包括在 内,则整个行业的产值约占俄罗斯经济的四分之一。?俄罗斯约 90%的机械制造企业实行股份制,国家控股的公司只占 15%。俄罗斯机械制造业基本面向国内市场,年出口额约为 60 亿美元(其中 25 亿美元为军工产品出口) ,出口额约占生 产总值的 10-12%。? ?制造业主要生产的机器和设备:A、农业机械生产 俄联邦制造业中农业机械生产占一定比例,例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的生产。 B、石油天然气设备 生产俄联邦石油天然气工业开发小油田需要的钻井设备和工具。?C、汽车制造业俄联邦主要利用国外品牌生产小汽车。在俄联邦机械制造业中各类国外品牌轿车的生产约 占整个俄联邦小汽车 40%。? ?航空工业 ?俄联邦航空工业主要制造军用、工业和民用飞机,主要是远程飞机、直升飞机。 ?近年来,航空工业产值大幅增长,主要是俄罗斯飞机和直升机性价比高,出口订单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俄联邦航空工业的民用产品生产同比不断增长。 ? ?船舶工业 ?俄联邦船舶工业共建造各类型船舶,其中远洋油轮,河海两用油轮核、干货船、大陆架工程船和供应补给船等。?俄联邦船舶工业民品生产不断增长。 ?黑色金属工业 ?俄联邦的黑色冶金原料可以自给自足,铁矿主要是富矿。俄联邦最大的铁矿产地集中在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地名) 、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约 80%的铁矿能够露天开采,约 20%开采量用于出口。?金属冶炼厂主要集中在铁矿产地和煤炭产区。俄联邦黑色冶金工业集中在基地:乌拉尔基地、中央基地和西伯利亚基地。 克和新利佩茨克钢铁厂。3 个最重要的冶金?主要冶金中心:下塔吉尔、马格尼托戈尔斯克、车里雅宾斯克、新特洛伊茨克、新库兹涅茨 ?有色冶金工业 ?俄联邦是有色金属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有色金属行业是俄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部门,其矿产品出口是俄重要外汇来源之一。?俄政府十分关注冶金行业的发展,2007 年 7 月俄工贸部制订出《2015 年前俄联邦冶金工业发展战略》 。?A.铜 ?俄联邦铜的探明储量为 8350 万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10%。 ?俄铜矿主要集中在诺里尔斯克、乌拉尔和后贝加尔三个地区。俄联邦铜矿床中铜的平均含量不高,平均在 1%左右,多为综合性矿石,除铜而外,还不同程度地含有镍、钴、铂族元素、 金、锌等成分,综合经济价值较高。?矿石类型主要是含硫化物、铜、镍矿石,其40%以上的探明储量集中在诺里尔斯克矿区的 3 个铜镍矿床中,铜的平均含量介于 0.5%-4.87%之间。赤塔州的乌多坎大型含铜砂岩矿床探明 铜储量占全俄铜储量的 22.6%,平均含铜量为 1.56%。?B.铅 ?俄联邦铅的探明储量为 920 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俄联邦 3 个最大的铅矿床分别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戈列夫矿床、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奥泽尔矿床和霍洛德纳矿床。这 3 个矿床的铅储量占俄总储量的 70%以上。戈列夫铅锌矿床占 俄探明总储量的 40%以上,矿石较富,铅的平均含量为 7%。另外两个矿床是黄铁矿多金属矿 床,由于矿石质量较差,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态问题等原因,目前尚未开采。滨海边疆区 的尼古拉耶夫铅锌矿床规模不大,其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 4%,铅含量小于 3%,但其铅矿 石产量却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俄联邦铅加工产量不大,尚不能自给,有和精炼铅,以弥补国内的不足。50%的缺口。俄联邦主要从哈萨克斯坦进口铅精矿?C.锌 ?俄联邦锌的探明锌储量为 4540 万吨,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储量的 15.3%。 ?俄罗斯近一半的锌矿集中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俄现有 126 个锌矿,其中 8 个大型矿床就集中了俄联邦三分之二的探明储量。?俄联邦现有的锌矿开采加工能力可充分满足其国内需要。俄主要开采的锌矿石产自乌拉尔地区的铜锌矿床,其他地区的产量仅占 10%左右。 ?俄联邦锌矿开采加工的主要问题是,铜锌矿石的选矿技术落后,效率不高。铜锌矿石的综合利用系数总共为 0.65- 0.75,选矿过程中,锌的回收率不超过 71%,选矿废物中的平均锌含量 为 0.3%-1.22%?D.镍、钴 ?俄联邦现有镍储量 1740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钴储量 73 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大部分镍、钴储量集中在诺里尔斯克、摩尔曼斯克州和乌拉尔地区。诺里尔斯克地区的两个矿床蕴藏了俄罗斯镍储量的大约 70%。这两个矿床的矿石品位高,即使在极地条件下,也能赢 利开采,其富矿石含镍 4%,含钴 0.1%。?俄联邦镍和钴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位,矿石主要产自诺里尔斯克矿区和摩尔曼斯克州。 ?俄联邦生产的镍和钴大部分用于出口。俄联邦的镍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钴出口量位居世界前10 名?E.铝 ? ?俄联邦的铝土矿的表内储量很大,超过 4 亿吨,但只有 50%左右可赢利开采。目前有 3 个矿山在开采铝土矿。?俄罗斯的铝土矿多为中低品位矿,硅系数介于 3-12 之间(外国铝土矿多在 8-50 之间) ,矿石难以加工,须耗费大量电能。?伊克萨是俄联邦最大的铝土矿矿床,矿石品位较低,且含有较多铬、硫和其他混入物,因此,在采出的矿石中,只有一半用来生产氧化铝,其余的则用于有色冶金和黑色冶金等方面。?俄联邦氧化铝的自给率约为 50%,其余依靠进口弥补。 ?俄联邦金属铝的年产量约为 3200 万吨,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俄联邦最大的 4座炼铝厂均位于西伯利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80%左右.?F.锡 ?俄联邦的锡储量约有 35 万吨,与中国和巴西同属储量大国。俄 95%以上的探明锡储量集中在远东地区。俄联邦的易选砂锡矿仅占总储量的 12%,锡石平均含量为每立方米 0.6 公斤,而印 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则 100%是易选砂矿,锡石含量高达每立方米 2 公斤。?在俄联邦已探明的锡矿中,矿石的平均锡含量<0.3%,而国外则>0.7%。近些年来,锡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 3480 吨上下,需求量为 5600 吨左右,缺口依靠进口弥补。?俄联邦锡矿采选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锡矿山不利的地理与地质因素,矿山技术条件复杂,可赢利开采的锡储量所占比例不大,原料质量低下,缺乏后备普查勘探对象,因此,缺 乏投资吸引力。从各方面情况看,今后仍将长期依靠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要?G.钨 ?俄联邦钨的探明储量为 220 万吨,居世界领先地位。 ?钨矿主要集中在北高加索、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几乎所有已探明的钨储量均产于原生矿床,其综合性矿石同时含有钼、铜、铋、金、银等元素。大约三分之一的钨储量是易选的黑钨 矿矿石,三分之二是较难选的白钨矿矿石。大部分钨矿石较贫,WO3 的平均含量只有 0.15%。?随着俄国内金属加工、油气钻探和军工等产业的复苏,俄联邦对钨的需求量开始回升。目前,俄联邦的钨矿石和钨精矿产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俄联邦钨矿开采的主要问题是,钨产量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80%的钨矿石产量集中在远东的滨海边疆区,而钨矿石加工企业却远在俄联邦的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地区,加工成本企业承 担的运输较高。?H.钼 ? ?俄联邦钼储量为 36 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几乎 90%的钼储量产于原生单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 9 个钼矿床中。矿石质量一般较差,钼的平均含量多<0.1%。只有两个钼矿床正在开采,但可以满足俄 国内需要。?目前,俄联邦的钼产量只及 1991 年水平的 5%左右。40%左右的钼原料用于出口。 ?I.铌、钽 ? ?俄联邦铌储量为 500 万吨,排在巴西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钽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65%以上的钽、钽矿石集中在东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州占 30%左右。 ?俄联邦的铌、钽矿床多为原生矿床,国外则主要是风化壳型疏松产物。俄联邦的铌、钽矿床多为综合性矿石,矿石品位低,约为 0.2%(巴西多为 2.5%),难以加工,每年需进口 1000 多 吨铌、钽产品?俄联邦有色冶金行业的特点 ?(1)生产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性。俄联邦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 90%由俄联邦铝业联合公司、诺里斯克镍业公司等 6 家大型控股公司生产。?(2)有色冶金行业企业均以出口为导向。有色冶金行业是俄联邦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其产值约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 2.8%, 占工业生产的 10.2%。 有色冶金产品是俄联邦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从出口创汇额来看, 俄联邦冶金行业业占全俄所有行业创汇额的 17%, 仅次于燃料动力综合体, 列第 2 位。?(3)有色冶金行业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居俄联邦各行业的第二位。 ?二、农业 ? 农业由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主要部门组成: ?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带带和草原带。俄联邦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北高加索、 西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中央黑土区和乌拉尔南部草原地区。远东地区的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南 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黑麦、小麦、大麦、燕麦、荞麦、黍和玉米。? ? ? ?小麦播种面积占第一(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乌拉尔南部、西伯利亚、中央黑 土区和北高加索地区) ,玉米主要在俄联邦南部诸州,水稻主要在北高加索的克拉斯诺达尔边 疆区、伏尔加河中下游和远东的滨海边疆区。黑麦、大麦、燕麦、荞麦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俄联邦的经济作物:向日葵、大豆、亚麻和土豆,土豆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蔬菜、水果和浆果主要集中在俄联邦的南部诸州,如北高加索、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和中 央黑土区等。? ? ?畜牧业是俄联邦农业的主要部门,目前畜牧业产量占农业产量的 60%,国家 70%的农业资用于畜牧业?畜牧业主要是养牛业、养马业、养羊业、养鹿业、养蜂业等。 ?养牛业分乳牛业、乳牛肉业和肉牛业,乳牛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森林带,肉牛业分布在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养马业主要分布在布里亚特、图瓦和阿尔泰地区。 ?养鹿业主要在俄联邦的最北部地区。 ?养蜂业在巴什基尔和远东地区。 ?毛皮兽驯养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养羊业集中在草原和山麓地区。 ?第十四章 交通运输和科技 ? ?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二节 科技 ?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一、铁路?状分 家联铁路运输是俄罗斯交通业的基本形式,铁路线总长度约 9 万公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呈放射 条主要铁路线将首都与全国所有经济区和世界许多国?布。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11铁?系起来。电气化程度达到 3.8 万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干线是俄罗斯 ?路中最长的两条干线,这两条主干线对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意义重大。 ?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一、铁路?山车站、莫斯科市内有 9 个火车站,分别通往全国各地。它们是:列宁格勒车站、喀?雅罗斯拉夫尔车站、库尔斯克车站、里加车站、基辅车站、白俄罗斯车站、萨维罗夫斯 ?克车站、巴维列茨基车站。其中雅罗斯拉夫尔车站与我国的北京车站相连,中俄铁路 ?定期运行其间。 ? ? 第一节 交通运输二、民航? ? ?航线: 俄罗斯航空公司有 130 余条国际航线,与 100 多个国家通航,并设代办处。 机型:俄罗斯航空公司常用的机型有图一 154,伊尔一 76 和伊尔一 86,中型客机安一 34 和 雅克一 42。苏联解体后,购买了美国的波音飞机和欧洲的空中客车投入运营,但仍以国产飞机 为主要机种。?第一节二、民航交通运? ? ? ? ? ? ? ? ? ?机场:莫斯科有 6 个民用机场。它们是,舍列梅季耶沃 1 号和 2 号机场、伏努科沃 1 号和 2 号 机场、多莫捷多沃机场和贝科沃机场。 非国有航空公司: 苏联解体后,非国有的航空公司开始出现。其中&TRANSAIR&公司颇有规模和影响。 总长度: 1996 年,公路的总长度逾 50 万公里。长途公共汽车路线近万条。 客运量:每年的客运量多达 7 亿人次,占全国客运总量的 44%,但汽车的货运量只占全国各种运 输工具货运总量的 1.2%。三、公路 ? ?路况:俄罗斯公路的路况欠佳。车况: 客运和货运车辆的车况不甚理想,基本上是苏联时期的型号。只有运送集装 箱的车辆都为进口车型,已与国际接轨。?小轿车:苏联时期,小轿车较为普及,但因地位不同而使用不同牌子的轿车。?°吉 尔?±牌轿车专供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治局委员使用。?°海鸥?±牌为部长的专座。以 下就是?°伏尔加?±牌、?°莫斯科人?±牌、?°拉达?±牌和?°日古利?±牌。苏联解体后, 在大街上逐渐出现了 ?°奔驰?±、?°宝马?±、?°沃尔沃?±、?°林肯?±等外国名牌车。? ?三、公路第一节交通运输? ? ?公共交通:俄罗斯市内的公交非常发达。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出租汽车等交通工具一 应俱全。大型客车以?°伊卡鲁斯&牌为主。 四、航海破冰船: 俄国的第一艘破冰船修造于 1864 年。经过?100 多年的进化,俄罗斯已拥有大型的现代化原子破冰船。 ?°胜利 50 年?±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原子破冰船,于 2007 年 1 月试航。该船长 159 米,宽 30 米,满载排水量 2.5 万吨,航速为18 节?时,最大破冰厚度 2.8 米。?°胜利 50 年?±号破冰船 ? 五、地铁 ? 莫斯科地铁: 俄罗斯人以莫斯科地铁为荣。莫斯科地铁是俄罗斯第一条地铁,1932年动工,1935 年建成后正式通车。莫斯科地铁现有 1 条环线,9 条呈辐射状的支线,总长度 300 多公里,有 150 多个车站,总共有 506 部电动扶梯,每天将 800 多万名乘客运送到 7840 辆列车 上,与地面的交通网络相辅相成,相接。?°没有地铁,就没有莫斯科人的生活。?±? 作用: ? 快速运送旅客;卫国战争时期,不仅用作防空洞,而且为当时苏联的最高统帅斯大林于 ?1941 年十月革命节发表演说提供了安全的场所。 斯大林时代通过地铁站的纹饰、图案、造?型、柱型、塑像、浮雕、色彩、灯饰、建材,并调动造型艺术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材料来反 ?映苏联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 ? 第二节 科 技 ?俄罗斯联邦的科学技术大军是世界科技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苏联时期。在不少科技 领域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科技 水平一落千丈。为了生存下去,科技界不得不另觅财源。?根据 2000 年统计数据,俄罗斯共有科研机构 4089 家,其中研究院所 2603 家,占 63.6%;设计局 360 个,占 8.8%;勘探设计研究院 97 个,占 2.4%;试验工厂 30 家,占 0.7%;高校 387 所,占 9.5%;科研生产企业 289 家,占 7.7%;其他科研机构 323 家,占 7.9%。?有研究开发人员 87.2 万名,其中府科研单位就业的占 29%,在企业界 65%,在高校 4%。 ? ?拥有这样规模的科研队伍的国家,在世界上仍屈指可数。而且在这 85.5 万名科研与开发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 59.2%,受过中等教育的 16.2%,其他占 24.2%,科研人员素质在世界 各国也属上乘。?从研究领域看,1998 年共有 41.7 万名研究人员(其中有.1 万名博士和 8.5 万名副博士)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占总人数的 24%,从事工种技术研究的占 63.6%,从事医学研究的占 3.8%, 从事农业研究的占 3.3%,从事社会科学的占 3.3%,从事人文科学占 1.9%。?一、原因 ? ?°休克疗法?± 重创社会各领域: ? 1992 年旨在短时间里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休克疗法?±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搞乱了经济,使物价失控,通货急剧膨胀,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 ?一、原因 政府拨款剧减 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对科学、国民教育、文化教育机构的拨款锐减。苏联时期的科研经费常年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 2% 以上,最高时达到 5%。而在解体后的 1992 年却骤然降到 O.98%,至 1995 年 仅剩 0.63%。?科研人员的生活水平仍每况愈下: ? 严重拖欠科研人员的工资,导致他们生活贫困化,科研人员的生活水准在解体后下降50%以上,甚至原来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享受终身津贴的苏联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也因上 述原因而生活拮据。?科研人员大量流失: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的科研人员计有 200 万左右,至 1995 年仅剩一 半。俄罗斯科学院有 17%的研究人员外流,其中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主。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到 世界各地定居的俄罗斯移民中各类专业人才外流人数的 50%以上。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 学等领域人才外流尤甚。除流失海外,还有一部分知识精英下海经商,第三部分知识骨干弃科 研从政。?二、科技发展新出路 ? 政府投资与吸收外资相结合: ?如恢复?°和平?±号空间轨道站载人飞行并运行到 2000 年 8 月底的资金来源是:政府 增拨 15 亿卢布(1 美元约合 28.5 卢布)的预算,此外,美国的?°金苹果?±公司以轨道站为其 进行太空发电实验为条件出资 2000 万美元。?建立给科研项目拨款的基金会: ? 在科技领域建立了给科研项目拨款的基金会,以及开设了国际基金会在俄罗斯的分支机构。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1993 年美国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俄罗斯设立了索罗斯基金会,出资 1 亿美元以解俄罗斯科坛的燃眉之急。? ?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 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联邦国旗为长方形,由三条水平平行的等宽色带构成:上端为白色,中间为蓝色,下方为红色。国旗宽与长之比为 2∶3?1705 年,在北方大战中彼得大帝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白蓝红三色旗为俄罗斯帝国国旗,其中:白色象征着沙皇权威,蓝色象征着东正教信仰,红色象征着俄罗斯民族的勇敢。?(1)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洛伊打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