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过两个温州百人磁铁寻宝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为什么这座塔叫作比萨什么塔

宝塔镇河妖原来出自甬城,没想到宁波这7座塔有这么多文化和故事!
  见过了太多美景,看过了太多故事。在感受了一座城市的喧嚣后,沉静下来,细细一想,其实,有内涵、有历史、有文化的才能震撼心灵。
  古塔就是这样的。每一座古塔,都是一件独具匠心的艺术品,都是一种文化、一个故事的久远沉淀,每一座塔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现在,何不去追随历史的脚步、跟随时间的步伐,感受千年宁波的历史古韵。
  天封塔
塔愿:镇妖 -- 鳖鱼精
地址:海曙区大沙泥街258号,城隍庙内
始建于唐朝武则天年间,距今已有千年
  天封塔,鼓楼沿,这句宁波人从小就会唱的歌谣就有提到它。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的意思,天封塔共7级(俗称七级浮屠)分七明七暗,呈六角形,共14层,高耸入云。每每路过市中心,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屹立在高空之中。
  天封塔见证了宁波千年历史,是古代明州港通航的水运航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产,而今,更是宁波这座城市标志性的建筑。
  有一年,镇海招宝山外出了一条兴风作浪的鳖鱼精,从此宁波经常遭受水淹浪打。
  那时,四明山有位老石匠,他见鳖鱼精作恶,非常痛恨。某天,他见四明山顶金光闪闪,遂爬上山顶,一看,原来是颗鲜红的宝石。于是他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把宝石凿成一颗宝珠。就在这天,鳖鱼精又来水淹甬城。老石匠从四明山下来,拿着这颗光彩夺目的宝珠,鳖鱼精一见这利剑似的宝光,就往海底逃遁。而这宝光最后杀死了它。
  霎时,海定波宁。故此,老石匠决心要在宁波城中心造一座塔来镇压这颗宝珠。老百姓听说后纷纷前来帮忙。搬石块、运沙泥,日夜不休。第二年塔造成了,就将这颗宝珠安放在最高的一层。从此这座塔和塔上的宝珠作为镇邪之物。
  二灵塔
塔愿:镇压妖蟒
地址:鄞州区东钱湖东南二灵山上
《鄞县通志》载,塔建于宋初
  塔的形制为继承唐代四方样式的民间石砌佛塔,造型挺拔、古朴、刻工简练,造像生动传神。各层逐渐收分,四壁都有壶门佛龛,刻浮雕佛像天王等39尊,四角起翘的檐角有挂风铃之孔,塔顶用锥形石板砌合为刹顶。此种北宋唐式方塔为浙江省所罕见,且有确凿的记年,甚为珍贵。
  宋熙宁年间,鄞州走马塘陈氏先祖陈禾在此建二灵山房读书,考中进士后官至监察御史,曾扯碎宋徽宗衣襟苦谏国事。死后葬于塔下。其后又有雪窦山知和禅师带着二头老虎在此修禅,后来禅师同虎葬于塔旁。此后,又有历代高僧在此水灵山灵之塔下或学禅或诗文。
  民间传说:古时每当阴霾浓雾之际,两山会合,蛇山上的一条大蟒游荡其间,吞云吐雾,危害渔民。有一得道高僧,察气度形,知有妖蟒作祟,遂在蛇山的项颈上建塔以镇之。从此,蟒蛇蛰伏不动。
  咸通塔
塔愿:供佛祈愿
地址:海曙区中山西路
建于唐咸通四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咸通塔亦称天宁寺塔,此地原有天宁寺,寺前原建有左右两塔,左塔已在清光绪年间圮废,右塔即为咸通塔;因其塔砖右侧有真书“咸通四年造此砖记”的铭文,故名;又因塔身较矮小,形似乌龟,所以又俗称“乌龟塔”。解放初,天宁寺被拆,众多寺院古迹荡然无存,仅留古塔。
  该塔共五层,底层略高并开有壶门,以上塔身逐层收缩变小;每层四壁均设有供奉佛像的龛,身古朴庄重,没有柱、枋和斗拱,每层覆以层层密叠的腰檐,具有唐代密檐式砖塔的明显特征,是我国长江以南现存唯一的原体保持最完整的唐代密檐式方形砖塔。
  咸通塔典型地体现了江南唐塔凝重、含蓄的特点与风格。这实际上是唐代明州(宁波)人理性精神和美学追求的一种象征。咸通塔经维修后重显昔日风采。
  小白塔
  塔愿: 镇压蟒蛇精(又名镇蟒塔)
地址:鄞州区东吴镇童一村小白岭上
始建于唐代,现塔为民国三年重建
  ▲小白塔旧貌
  俗名少白塔,是出入天童寺之路标,现已纳入天童寺附属景区。
  清人有诗:插入云霄塔七层,当年镇蟒有高僧。馒头啖饱皆成石,到底今朝化未曾。
  相传唐会昌年间,岭间林中有巨蟒出没,伤害行人。天童寺主持心镜藏奂禅师乃蒸制馒头,供蟒啖食;并对蟒说法,开导其弃恶从善,莫害生灵。未几蟒死,禅师依法将其焚化,埋灰岭上,筑塔镇之,遂名为“镇蟒塔”,又因塔“六轮七层,高九丈余、大一丈六尺”,最上层供五尊佛像,故也称五佛镇蟒塔。
塔愿:使村子文风丕振,镇压风水
地址:奉化莼湖镇下陈村
始建于嘉庆初年
  奉化下陈村的东南隅,有一座古塔,矗立于三面环山的一方平川之上,纤细的倩影,面对蓝天,它就是培风塔。细观培风塔,塔基不大,整体七层六面,上面六层开有壶门,每层都有微微突出的叠涩翘檐,通体砖砌,中心为空,却无登塔之门。仅用四块砖头平叠挑出,所以塔身颀长,仿佛一株毛笔耸立在地面,与大海白云为伍。
  培风塔,系七级六角砖塔,面都嵌有石碑,石碑上刻着建塔人的姓名。另有几面石碑刻有清代嘉庆年间举人孙事伦所作的建塔碑记。
  据记载,过去村内有陈登和、董雅轩二位文士累考功名不中,发心建塔。可惜塔末成而身夭亡。幸由陈、董二位妻子倾其积蓄,塔终建成。据说这二位青年丧夫守寡的女子是姑和嫂,故俗名“姑嫂塔”或“寡妇塔”。而建塔之意在于激励后辈,发奋努力,培植文风,故塔名曰“培风”。培风塔成为村民兴教重文的希望。用现在的说法,看来培风塔是培养学风,促进文风之意。
  她们的意图可能出于风水先生的指点。下陈村三面环山,南面滨海,培风塔正处于海滨这一空缺中。而在此建塔,可能弥补这一风水学上的不足,为了使此地“文风丕振”。这可能正迎合了正因为山水的相得益彰,而益衬托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文峰塔
塔愿:镇压风水
地址:宁海县跃龙山山顶
始建于明末万历壬午,屡遭雷击而不倒
  文峰塔原为六面八级空心砖塔,在同治十三年修葺时将塔身增至九级,塔身逐层收分呈笔尖状,挺拔秀丽。各层腰檐均有棱角牙子,迭涩三层。每面有拱券门一道。第二层起各层每面有壶门式空龛一道。
  跃龙山是大部分宁海人都登顶过的山,在这上面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栗子也曾经在其之下感慨它的古朴不凡。
  阿育王塔上/下塔
塔愿:供佛祈愿
地址: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
始建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元
  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历经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阿育王寺于西晋时期就建设了上下二塔。
  上塔在阿育王寺后山树林中,一般游人很难达到,外人不得打扰。下塔位于寺院以西,亦称“西塔”。如今的西塔在唐玄宗年间撤旧换新。塔六面七层,通体用砖砌叠,为阁楼式砖木结构,塔檐上六角发戗起翘,塔周六边砌凹形壁龛,龛座上隐起壶门,置放佛像,整塔塔身修长,颇具古风。
  1979年大修时在宝瓶型塔刹刹顶发现一座青铜浇铸的方形舍利塔,地盘刻有铭文和“大元至正丙午年记”等字样。浙江元塔不多,惟此地独存,故弥足珍贵,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古塔建筑越来越少
  如今,每一座剩下的古塔
  都是我们要细细品味的历史沉淀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落地的故事的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