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被毁坏了的清真寺心有什么心里的想法表达不出来

基本信息/砚山田心清真寺
地址:云南省现山县田心村&   现任教长:李文贵&   现任学董:
清真寺介绍/砚山田心清真寺
田心为云南知名回族村寨。原清真寺始建于清初康熙年间,道光年间修葺扩建,占地面积3.3亩。礼拜大殿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面积320平方米,装饰雕刻精细。两耳房432平方米。厅房240平方米,水房94平方米,3层344平方米。1975年“”中被毁。&   1979年政府拔款20万元,教民集资10万元在废址重建,礼拜大殿为一般砖木结构钢混门面,建筑面积440平方米。两耳房计460平方米,叫拜楼高5层约300平方米、大殿后有妇女礼拜堂1所,另有水房、教室等建筑。本寺坊伊斯兰经学兴盛,所辖教民353户,1%(余人、在寺满拉120人左右,朝觐哈吉40余人。清末以来历任教长有云南大“尔林”纳兴荣、田家培师徒。马云忠、马何清。马天锡、马光廷、马品一、、李文贵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59:18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图片】特朗普签署“穆斯林禁令”后,美国德克萨斯州一清真寺被烧毁【以色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912贴子:
特朗普签署“穆斯林禁令”后,美国德克萨斯州一清真寺被烧毁收藏
当地时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一份行政命令,规定全球难民和西亚北非的7个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被暂时禁止入境。1月28日凌晨2点,禁令颁布的几个小时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清真寺发生大火,现场冒出滚滚浓烟,将清真寺焚毁。消防人员尚未透露火灾的原因。28日凌晨2点,附近一家便利店的店员发现清真寺在冒烟,于是报警。消防员赶到后,用了4个多小时才将火势扑灭。清真寺的管理员Shahid非常痛心,称“它看上去完全被毁了。”火灾发生的前一周,刚刚有人闯入清真寺偷取了若干电子产品。寺院的Hashimi称,“当9/11发生时,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团结在一起。这次我们也肯定会重建。”清真寺被烧得面目全非。目前,民众已经通过众筹网站捐助了16万5千美元,希望能够帮助寺院重建。目前,消防员还没有透露任何火灾原因的消息。但是美国-伊斯兰关系协会的一名行政主管Mustafaa Carroll表示,由于近期美国反穆斯林的情绪愈演愈烈,而且发生了多起袭击穆斯林机构的事件,因此希望消防队能够考虑到引发火灾的各种可能性。
以色列,亚马逊网上书城,好书不间断!全场自营图书满59元免运费,自在购书,不用凑单哦!买以色列,就上Z.CN!正版图书,天天低价特惠,让您挚爱阅读!
登录百度帐号画廊新闻正文
伊拉克12世纪清真寺在摩苏尔战役中被毁
摘要:建于12世纪的伊拉克摩苏尔努尔大清真寺(GrandAl-NuriMosque)于6月21日被炸毁。伊拉克与美国军方将其归结为&伊斯兰国&(ISIS)的破坏行动。而后者则指责是美军战机炸毀了该座清真寺。这座拥有知名倾斜宣礼塔的古老清真寺对&伊斯兰国&有重…
  建于12世纪的伊拉克摩苏尔努尔大清真寺(Grand Al-Nuri Mosque)于6月21日被炸毁。伊拉克与美国军方将其归结为&伊斯兰国&(ISIS)的破坏行动。而后者则指责是美军战机炸毀了该座清真寺。这座拥有知名倾斜宣礼塔的古老清真寺对&伊斯兰国&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2014年,首脑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曾在这里宣布了&哈里发国&(caliphate)的成立。据伊拉克军方发布的高空拍摄照片显示,整座清真寺和宣礼塔均被夷为平地。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南昌市历史上的清真寺有哪些?
南昌市历史上有4座清真寺:教门巷清真寺、醋巷清真寺、下水巷清真寺、下三益巷女清真寺。由于火灾焚毁和日侵略军破坏,至解放前夕,仅剩1座,就是醋巷清真寺。
教门巷清真寺: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座落于顺化门内教门巷。由穆斯林唐姓武将私宅的一部分改建而成,是南昌最早出现的清真寺,后被毁,毁情及年代不详。民国初,在唐氏后裔住宅院内,发现有建寺捐款人姓名、捐助银两的断碑,刻有“时在崇祯丙子斋月清真寺众首士立”的字样。
醋巷清真寺(又称古寺):座落在醋巷2号,清道光四年(1824)由马、哈两位穆斯林集资,购得醋巷民房前后两进,在此基础上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单层建筑,此卖房文契一直珍藏,“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民国18年(1929)秋,因节日礼拜者人多拥挤,房屋不敷使用,经信徒外出募捐,用所得将寺的后进改建为两层楼房,大殿则移至楼上。抗日期间,南昌沦陷,留城的30余户回民避居寺内,使该寺成了“难民收容所”,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一户一灶,烟薰水积,使该寺房屋破烂不堪,抗战八年中从未修缮,多次议修也无力进行。解放后,南昌市人民政府将住户安排迁出,3次拨款维修,恢复旧貌和宗教生活。“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破坏,又有部分居民搬入居住,寺内设备和手抄古兰经被毁,再次成为“大杂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拨款5万元修缮和改建该寺,1980年底动工,1981年秋竣工,将破烂木结构的寺屋推倒,重建钢筋水泥结构的两屋楼房。外墙用玻璃瓦压顶,刻有隶书“清真寺”石碑,楼上大殿可容200人礼拜。水电安装齐全,水房瓷板贴墙,一改千百年来水桶冲澡的落后习俗,改为冷热水管淋浴。修缮后的醋巷清真寺,成为全市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集会议事、殡葬仪式的场所,张明诚老阿訇主持了该寺修复后的第一次“三麻”礼拜。
下水巷清真寺(又称客寺):清光绪年间,外地穆斯林客居南昌人数日增,遂集资购置下水巷一座大宅院改建为清真寺,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设有大殿,殿前后有花园,水房较大,房屋宽敞。当时南昌回教俱进会、清真小学、经堂教育均设在此寺。民国14年(1925),聘耿慎君阿訇主持教务,江西的2位哈吉均为该寺乡佬,实际上该寺已成为江西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该寺的经堂教育,曾有几十名海里法参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柏世芳,也出自该寺海里法,抗战中期,该寺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
下三益巷女清真寺(又称女寺):民国21年(1932),南昌伊斯兰教处鼎盛时期,因缺女寺,遂租下三益巷民房,改建为清真女寺。聘河南开封张氏姐妹为女阿訇,主持教务。全市穆斯林妇女则在女寺淋浴、诵经、礼拜、过宗教生活。抗日战争后被迫停止,此后则未恢复。
来源:南昌市档案局
       我们致力于打造互联网最专业的国情知识互动社区。与你一起分享中国的基本情况。
       我们用知识为中国代言。朱仙镇散步——大清真寺
&&&&&&&出了天成木版年画店,找清真寺,居然很快就找到了,但就是觉得感觉不对,进去后,一头扎到底,才明白原来是从后门进了清真寺。那就从后门走,图片倒过来排序吧。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清。地址:省县。
&&&&&&&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修。
&&&&&&&寺院采用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分前院和后院两部分,前院讲授经学,后院演习武术。大门为单檐歇山绿琉璃筒瓦顶建筑,卷棚、大殿和窑殿均为硬山式勾连绿琉璃瓦顶建筑。寺内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精湛,面积较大。
&&&&&&&,面积真的不小,寺前新拓的广场更大,大得都觉得有点夸张了
&&&&&&&里面正在大修,没有游人,显得很乱,那也不虚此行。
首先,我把的概况给大家作一简单描述,这座清真寺位于城南22公里处的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朱仙镇老虎洞街。明清时期,以阿拉伯后裔的赛氏家族和被称作“马客”的人为代表的大批中外穆斯林商贾挺进中原地区的这座商业重镇进行商品贸易,并在此修建了东寺、西寺、南寺、北寺、中心寺和两个女寺共7座清真寺。其中以北寺保存最完好,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其它的清真寺都被历史所埋没。它始建于北宋太宗年间,因为自古朱仙镇民间就流传的这样一段民谣:“悠悠惠民水,浩浩宋都门,阿贾得回赐,建寺谢主恩。”说明朱仙镇的回族先辈(约公元976年至983年间)在当时的宋都南门外也就是今天的朱仙镇建寺的事实。
而如此规范的清真寺则分别重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和清乾隆九年(1744年),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宗教礼仪及传统的经堂教育。
整个寺院占地近万余平方米,建筑雄伟壮观,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精湛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这座清真寺有前山门、碑楼、配殿、大殿、窑殿、耳房、南北厢房、沐浴室、后山门,以及“回”字形的庭院布局几部分构成。可以说是研究清代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文化的典型实例。
让我们先从前山门说起。前山门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东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10米,单檐歇山顶。山门两侧为呈“八”字形的扇面墙,墙中央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山门上边正脊中央是狮驮宝瓶,两侧浮雕为琉璃龙凤图,正面为龙,背面为凤,龙腾凤舞,惟妙惟肖。
山门两边有两尊石狮,一雄一雌,左边为雌狮,怀里还抱着一幼狮,据传这两座石狮的石料来自阿拉伯半岛,通过前面的运粮河运送而来,然后在水中浸泡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经能工巧匠雕刻而成。这座石狮下边的基座上刻有一菊花图案,菊花是我们的市花,这并不是新生事物,据史料记载,早在1600多年前,人就开始种植菊花,素有“菊花甲天下”的美誉。据《梦华录》记载,当时作为北宋的都城,不仅民间有花事赛菊,而且宫廷也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等文艺汇演,而这枚菊花图案我想至少说明数百年前,汴京民间百姓对菊花的喜爱。
再看这座山门,由八根和四根木柱支撑。柱础底部为四角,上部为八角,象征八稳。这两根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圣教炳中天趋跄时须守言规行距”“圣教”指的是伊斯兰教,“炳”是光辉之意,“中天”指今天这个世界,也有如日中天的意思。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是面对全人类的,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特有的宗教,因此要求现有的穆斯林要塑造博爱,仁慈的完美形象,正如对联所言:“趋跄时须守言规行距”即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必须要遵守教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彰现穆斯林的本色。下联是“主恩弥大地跪拜处毋忘蹐厚跼高”意思是,真主的恩典散布大地,普惠众生,所以每个穆斯林到清真寺礼拜时,要举止得当,心怀敬畏,其中“蹐”乃“小步”的意思,“跼”是指腰背弯曲的意思。指的是礼拜的动作为规范,端正,不得草率。这副对联体现了伊斯兰教义的精萃。
再看上边拦额上的木雕,这是本清真寺精华建筑装饰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砖雕和石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木雕内容丰富,有山水树木、花草鸟鱼、珍禽异兽、楼台亭阁、人物故事、伊斯兰经文等。其中最大的看点是这些木雕还浓缩了传统的民间典故,从右至左依次为“书香门弟”“双龙腾云”“鲤鱼抱莲”“喜鹊闹梅”“香绕卧榻”里边还有“五福拜寿”“二龙戏珠”“鸳鸯荷花”“一步三孔桥”“群狮舞绣球”“鲤鱼跳”“古刹钟声”“鹿鹤同春”等象征吉祥幸福的图案。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故事,这些木雕是用整块木头雕刻而成的。它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图案,而在于它是双面透雕,如果是浮雕并不希奇,稀奇的是这个“透”字是两面都雕透,露出“空”来,更难的是两面雕刻的故事图案不同,既要空,又要找准两面的粘着点,其难度之大显而易见,这些图案雕刻手法细腻逼真,立体动感、栩栩如生。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形象的画面表征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也说明了吉祥平安、趋利避害,弃恶扬善是包括穆斯林在内的中华民族亘古永恒的追求和愿望。
我们往前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门上悬挂的三块鎏金大匾,中间这一块题为“至教真源”意思是说伊斯兰教是最后一个天启的宗教。伊斯兰教的源头来自于真主,是真主的宗教。乃乾隆30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巡抚朱玉琨所书,连同大殿内的几块匾均系清代遗物。右匾题为“真一寰真”意思是说真主是独一的,这个“寰”字意为广阔,指整个世界,所有被造物。所谓“寰真”即指,全世界所有被造物都是真主存在的证据。左匾题为“未雨先知”这是乾隆50年夏月御赐翰林院大学士纪昀书,纪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为什么会给专门题字呢?这其中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会儿再给大家细细讲述。
我们再看下边的这对报鼓石。虽然表面光滑,但仍然不难看出其经历沧桑的历史印迹。这个报鼓石外侧图案是菊花叶子的图案,内侧是菊花的图案。再一次给大家提醒,菊花乃人的骄傲。
我们看这几根,是本清真寺石雕艺术的最佳代表。上边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而且种类繁多,上边刻的有传统的梅兰竹菊图案,这根上雕刻的是“八仙宝瓶”雕工精细,生动逼真。其它的上边雕刻着祖国的大好山川,气势磅渤。
好,现在让我们跨进山门,这一跨仿佛使我们跨进了一个充满伊斯兰文化氛围的天方国度,又好象使我们沿着历史足迹,回到了明清时代一个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空间。
我们再看这根,还有这根柱础石,这可谓是本清真寺的镇寺之宝,最为奇妙。刚才我们在外边已经介绍了那块题为“未雨先行”的匾额。那四个字就是来源于这块石头,即未雨先知石。这块石头是古代劳动人民预知天气变化的“晴雨表”这其中有一个典故,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夏天,乾隆下巡游,途经朱仙镇见清真寺幽静便下榻清真寺,当时正值七月天,天气晴朗炎热,乾隆皇帝离开时,当时清真寺的赛阿訇是阿拉伯的后裔,送给纪晓岚一件斗笠,一件狐皮袄,和一把雨具。纪不知何意,赛阿訇说,天有不测,必有大用。乾隆一行驱船顺运粮下,刚走出二十余里,就风雨大作,雷雨交加,气温骤变,纪晓岚赶紧把赛阿訇送的狐皮袄给乾隆皇帝披上。自此,纪晓岚倍受皇帝恩宠。而纪更加不解。于是巡游结束后专程返回清真寺,询问赛阿訇何以预知风雨。赛阿訇引领纪至旁指着上的石刻画说:自古清真寺有一说法:‘通天灵柱是根宝,刮风下雨早知道’随后又指着对面的柱础石说:还有一说法:‘月晕有风,础润有雨,风雨交加,必有冰雹’。而你们来的前天晚上有月晕,柱础石湿润如洗,因此我断定天有不测。
纪晓岚走近用手摸着石刻画问道:这种奇象始于何时?石刻画中一人打伞又是何意?
赛阿訇遂将纪晓岚请至教长室待茶,然后言道:说来话长,乾隆初年,本寺有位钱老阿訇,此阿訇学识渊博,德隆望重。他白天封斋,夜晚礼拜,终年不辍。
当时他家住河东,素常除了经到清真寺,不去其它场合。老人家来清真寺有一奇特的习惯:无论天气晴雨总爱打一羊皮伞遮住脸部低视而行,人们不解问之,他解释道:念经人讲的是心静如水,目不斜视,此举乃为避免目视异性而乱了功修云云。于是人们都敬称其为“皮伞阿訇”。此外,他最受穆斯林敬爱之处是他曾徒步西行朝觐,历时两年历尽艰险。返回时带回了的圣泉水,此水曾被历代圣先知所饮用,圣地城亦傍此水而生。故,穆斯林对此水珍爱有加,争相饮用。然而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干燥,钱老阿訇从返回时,所带之水所剩无几,面对全镇求水若渴的穆斯众,钱阿訇在一番真诚祈祷之后将圣泉水倒入了已近干涸的古井中(此古井现在那边的展厅中),不时井水激增甚旺,穆斯林群众争相打水,以求沾吉。自那以后,穆斯林商人出门经商之前,必先从井中打水净手,祈求平安。后来各兄弟民族的非穆斯林也纷纷前来汲水,共沾吉福,遂使古教大昌。
一年夏天,一连五个月干旱无雨,河水干涸,庄稼枯死,人畜濒危。无望的穆斯林将希望寄托给笃诚的钱阿訇,希望他替众向真主祈雨。钱阿訇说:此乃众人浪费粮食过多所至,我们应该向真主忏悔才是。于是命令全体男性穆斯林洗
过大小净后,跟随钱阿訇来到西地坟场的空旷处。率众面向天房礼过两拜后,全体捧手向真主忏悔,祈求真主赐雨。一连祈雨三天,终于在第四天喜雨天降,众生欢喜。从此钱阿訇获得了“筛海卧力”(近主之士)的尊称。然而钱阿訇则严肃地说:“此乃真主之大能,非我之力也,是大家的‘杜哇’(祈祷)被承领的结果,往后不得再浪费粮食了。”随后为了表达对钱訇的感谢,镇上的回汉两族群众联名为皮伞阿訇赠送了一块匾额,上写“霖雨普沾”。(此匾现被复制在配殿之中)
有一天,朱仙镇一从事皮毛生意的穆斯林商人骑马从回镇,途至时,路遇钱阿訇骑着一头毛驴西行。钱阿訇嘱托商人道:“有两件事,望你替我代办,一、你回去告诉大家三天后有无名氏赠送石材给清真寺,让大家准备迎接。其二、今日镇上有人‘无常’(去世)了,你告诉大家不得给此人立碑修墓。”然而商人回到镇上却发现悲痛万分的穆斯林群众正在参加钱阿訇的葬礼。商人将途中所闻告之于众,众人悲喜交加,对钱阿訇崇爱尤甚。最后按钱阿訇的遗嘱将其遗体简素掩埋。
三天后,清真寺果然接到运粮河码头送来的货票,货票上写收,下写无名氏,中间盖有阿拉伯字样的戳印。巨大的石材搬至寺门口。时至在大清嘉庆十年,原有的清真寺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于是寺委会决定重修清真寺。能工巧匠先将石材在水中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开凿出了八根和八块柱础石做为山门的基础,并在其上雕刻了许多精美的图案。为了表示对钱阿訇的怀念,老人家打伞过桥的图景也被刻在了山门内侧左边的之上。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天将下雨之前,上的石伞和对面的柱础石上就会出现大量的精莹剔透的水珠来。翌日必有雨降。后来这一奇观被人们发现,并争相传颂。于是朱仙镇最早的晴雨石就诞生了。嗣后,镇上农民耕种收晒,商人把握商机,都要以它来预知天气,尤其是每天到清真寺礼拜的穆民,每当经过此时必要驻足观察,若发现潮湿,便提醒自己第二天来清真寺礼拜时当带雨具,以防被淋。赛阿訇讲完此典故,纪晓岚仍听得如痴如醉,有随行官员推之,方才如梦初醒,赞道:“好一个未雨先知也”,并挥毫写下“未雨先知”四个大字赠予清真寺。
后来制了匾,挂在寺大门上,后惜被毁,如今挂在大门上的这块匾,乃市现代书法名家牛光甫先生仿写。
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上的这幅对联,上联是:“所传有圣所述惟贤教之诲之育亿万人之灵秀。”意思是说,伊斯兰教乃穆罕默德圣人所复兴的,而不是他创建的,因为伊斯兰教和之前的犹太教,基督教最初的信仰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后来出现了混乱,于是真主派遣穆罕默德圣人来复兴原本的宗教,并以伊斯兰来命名。而伊斯兰教的开拓与传播则由穆圣的几代弟子们及历史上的先贤们代代相传,不断丰富,不断拓展。伊斯兰教的宗旨是教化世人脱离迷误,保持心灵的健康与灵秀。下联是:“与地同流与天合化悠也久也运千百世之清真。”意思是说,伊斯兰的信仰是上顺天理,下合民情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世代相代,且保持其清真原貌,无有丝毫变更。这段对联说明伊斯兰教是开天古教,也是人性化的宗教。
好,我们再看眼前这座呈“回”字型的庭院布局,这也说明了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关系,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伊斯兰教造就了回族,唐朝时期,回族的部分先民,即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将伊斯兰教带到了,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发展演变,于元末明初形成了回族这个民族,所以回族的民族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的华夏文化融合碰撞的结果,但其主体部分仍是伊斯兰文化。所以清真寺庭院内出现的“回”字形的布局是对回族和伊斯兰教两者之关系的辩证。
我们看到庭院里边种植了各种花卉,而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反映出穆斯林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试想,人们在完成严肃的宗教功课之余,漫步庭院,观赏吐芳花木,听闻着鸟鱼花香,内心该是何等欣慰。与那宏伟壮观的礼拜大殿及月台的严肃宗教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极佳。
在此,我还要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皂角树,这棵树是以前一位叫兰玉田的老阿訇生前种下的。为什么要种这样一棵树呢?有它的特殊用途,据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去世后,殡埋之前,要为他的遗体进行清洗,洗净时,不能用化学的洗济,而要用天然的清洗济,于是就用皂角泡水来洗。所以这棵树对穆斯林的丧葬事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再看,前院子两侧有两个碑楼,右边为汉文碑,左边为阿文碑,尤其是左边的阿文碑尤为珍贵,它刻于大清嘉庆年间。其内容记载着十三条戒律,这些戒律与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密不可分,其主要的目的是提醒朱仙镇的穆斯林,对于先人留下的十三条戒律要竭力遵守,不得被世事变迁所腐化。正如其背面所指示的“世代相守,勿相更也”的铭文。这座阿文碑,其价值不仅在其内容,更在于其特有的镌刻手法,笔法细腻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是现存非常完整的阿拉伯文古碑之一,另外此碑有三种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朱仙镇因地势较低,屡遭水患,这三种颜色是被水浸泡的印记,每一痕迹都有相对应的年代。所以因阿文碑也是清真寺历史沧桑的见证。
我们再看眼前这座宏伟的大殿,其实这是配殿,里边的才是主殿,配殿的上边墨绿的琉璃瓦中央有三个菱形的黄色图案,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明朝尤其是朱元璋执政时期,朝内重臣有许多穆斯林,如常玉春,胡大海等,当时朝庭非常重视伊斯兰教及清真寺的建筑,众所周知,皇宫的建筑全部是黄瓦,因为黄色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伊斯兰教崇尚绿色,所以清真寺所用的瓦全部是绿色的,而这里有三个菱形的黄图图案,说明什么呢?据传,元末朱元璋一挚友路经朱仙镇突发伤寒,病卧路旁,被朱仙镇的一名穆斯林村姑救起,带回家中疗伤,清真寺得知此人乃朱元璋之友后,清真寺便号召全镇穆斯林捐资合救之。此人康复后,不盛感激,遂禀报朱元璋,明太祖登基后,为了酬谢朱仙镇穆斯林救治挚友的义举,颁布法令:赐银援建并御封之。此乃皇帝御封图案之来历。
卷棚的正前方前檐外部矗立着一排木栅栏,与我们常见的木栅栏不同的是,每一条木条的上方都镶有一个剑状的把手,这种拒#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魔剑,其义暗示,凡进入此大殿礼拜之人,都要将与拜功无关的私心杂念拒之门外,专心致志地敬拜真主。再往上看,前檐的横额上有“钥匙”形卷棚的前檐上刻画着许多与山门上相似的花卉凤图案。或许有人会问,伊斯兰教不是反对塑像偶像装饰吗?而且龙凤麒麟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为什么会出现在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之上呢?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的清真寺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阿拉伯式建筑风格;一,是宫庭式或庙宇式建筑。本座清真寺属于后者,而宫庭式的建筑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从历史角度来看,相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属于外来文化,而一种外来文化要想在一块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必须要融于当地的主流文化,而不可能独立存在。尤其是明朝后期,当时的主流社会出现了把伊斯兰文化视为旁门左道的一种潮流,因此,明清时期,穆斯林的先贤采取被动中求主动的方法,以“以儒注经”的方法,使伊斯兰文化和华夏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伊斯兰文化得以被国人认同,而这种融合在清真寺的建筑上也得以体现,所以这座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就体现出了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就是为什么清真寺建筑上会出现动物图案的原因所在。
配殿前有一块黑板,上边写着每天五时礼拜的时间,因为教法规定,穆斯林礼拜是定时的义务,第一番拜是在日初前,第二番是在日偏后,第三番是在阳光黯淡之前,第四番是在日落后,最后一番是在夜幕降临之后。因为季节的变化,时间需要不断地改变,因此写在黑板上,提醒大家。
好,让我们往里走,先往上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清时期原有建筑风格,虽然1984年进行了落架整修,但它的基本构架没有变化。尤其是大梁上大面积的彩绘也是原汁原味的清代作品,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化,但其展示的花卉,几何图案仍清晰可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研究清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状的木雕,这象征着礼拜是穆斯林后世进入天园的钥匙。我们再看脚下的方石,共有两块,第一块较小,第二块稍大,两者之间没有路石连接,而第二块朝前至直大殿则有路石连接,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了伊斯兰教先天、中天、后天的世界观。先天即人出生之前灵魂所存在的世界,中天即指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后天指死亡之后的归宿。而从先天到中天,不是人的意志,而是真主的意志,所以这两块方石之间没有路石连接。而象征中天的方石与象征后天的大殿之间则有笔直的路石连接,这条路石则提示穆斯林只有通过礼拜反省自我,接近真主,才能获得后天真主所许诺的优美归宿。因此这条笔直的路石象征着伊斯兰的康庄大道。后人也把它称为“天堂之路”或“达天俊路”。
现在,在我们的上方悬挂着两块匾额,这块写着“恪守清真”“恪守”意为谨遵不违之意,“清真”二字,可谓是伊斯兰的代称,这两个字高度浓缩了伊斯兰教义的精华。所谓“清”乃洁而不污,而“真”乃诚而不违,即概括了伊斯兰教的正本之源,又彰现了穆斯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边这块匾写着“至诚不息”它的意思是告诫穆斯林,要报着真诚、赤诚的意志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当每个穆斯林进入大殿礼拜之前看到这两块匾,会更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信念,也会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的纯净。
好,现在我们往上看,这里是露天的,叫天沟,下边有流水槽,叫地沟。大殿一般由前卷棚、大殿殿身、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顶,上面用勾连搭的形式连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这种勾连搭结构,自明代以后便普遍使用于内地清真寺较大的礼拜殿,成为内地清真寺的一种典型形式。所谓“勾连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坡顶平接,其间形成排水天沟,将雨水排向天沟两端。这种建筑结构,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极大的灵活性。一座大殿,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因穆民人口激增,殿内容纳不下时,即可用几个勾连搭,将大殿扩充增大。
我们再看天沟上边的砖雕,这也是代表本清真寺文物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其内容大多是菊花和伊斯兰教代表信仰宗旨的经文。这些砖雕艺术非常精妙。墙上布满的雕花,呈现出优美的质感,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尤其是上边的经文砖雕,内容反映的是伊斯兰什叶派的教义,而伊斯兰属于逊尼派,这说明在明清或更早的时候,什叶派曾对伊斯兰教构成影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本清真寺的又一大奇迹,鱼鳞窗,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所谓鱼鳞窗就是说用大片的鱼鳞代替玻璃或白纸固定在窗户上做防风透明之用。每片鱼鳞的尺寸为8平方公分,可想这样的鱼该有多大,据专家说,像这样的鱼鳞窗,全国罕见。讲到这儿有一个疑问,朱仙镇地处中原,远离江河湖海,哪里来的这么大的鱼呢,这些鱼鳞是从哪里来的呢?据专家分析有这样一种可能:历史上朱仙镇人才辈出,各行各业的精英不乏其人,其中有些是远在海外从事渔业生产的,他们在海外做生意赚了钱,为了报答真主赐福之恩,同时,可能是他们在海外某岛国看到过鱼鳞窗,于是便将他们平时所珍藏的大片鱼鳞也有可能是他们出资购买的鱼鳞赠送给家乡的清真寺,于是就出现了眼前的鱼鳞窗。
据了解,这些鱼鳞十分珍贵,是从海里捕捞的大鱼身上获取的,经多道加工制成,洁白平滑,用它装镶的窗户能使房间格外明亮。到了晚边的灯光能透过鱼鳞窗映射出七种光彩。鱼鳞窗户历经风吹日晒而泛黄,但那份精美依然清晰可见。以前这几扇窗户全部都是鱼鳞,可惜后来丢失了很多,现在只剩下七百多片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些鱼鳞窗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啦,若装上玻璃肯定要比鱼鳞亮堂多了,但它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内函却是玻璃取代不了的。
好,现在让我们走进清真寺最核心的部位——礼拜殿。如果说清真寺其它组成部分是绿叶的话,那么这座处于中心位置的礼拜殿就是红花,没了它,清真寺就没了存在的意义。清真寺的礼拜殿无论它是什么建筑形式,也无论它处在东西南北哪个位置,一律都是坐西向东,也就是说大殿的门朝东,背朝西,因为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都面向沙特的天房,而处在沙特的东面,所以礼拜的方向都是朝向西。另外我们也看到了,这座礼拜殿,由一个窑殿,两个耳房和一个坐静房构成,前面正中央的叫窑殿,阿拉伯语为“米哈拉布”也可翻译为“凹壁”,西方称为“壁龛”是设在大殿后墙的正中央的小拱门,它的方向正朝天房,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标志礼拜的正向,领拜师率众人礼拜时,必须要正朝它而站立。窑殿内部可以不加任何装饰,也可以以古兰经文或花卉几何图案来装饰。两边的叫耳房,顾名思义,像了人的两个耳朵一样分处两边,它的作用是增光透气,尤其是天热时,打开耳房,有助于空气的流通。后边角叫坐静房,斋月的后十天,穆斯林尊从穆圣的圣行,在此房静坐,戒绝任何人间俗事和非法事物乃至私心杂念,一心礼拜,诵经,学习及诚心悔过,力求更加接近真主。
如果说前山门和卷棚的前檐为了适应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允许有动物图案的话,那么大殿里边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伊斯兰教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大殿里边出现有形象的人或动物的图案就会有被崇拜的嫌疑,所以大殿里边不会有任何形象图案,这也说明了伊斯兰信仰有原则与非原则之别,在原则问题上,没有通融和妥协,而在非原则问题上,则可以适当通融。清真寺大殿,无论其华丽还是淡雅,无论饰以彩画还是素雕,大都是以美化的古兰经文作为装饰,从而使殿内清新爽目。前面墙壁上这几副方形的经文图案其内容是伊斯兰教义的核心提示,目的在提醒穆斯林不能忘记信仰之根本。
另外,这个桌子是聚礼日伊玛目的演讲台,而那边那个楼梯形台子阿拉伯语叫“敏拜勒”也叫“虎图拜楼”,是仿制当年穆圣宣讲教义时所站立的台阶。在今天也是聚礼日模仿穆圣演讲所用。
或许有人会问:穆斯林崇拜真主,那为什么大殿里边没有真主的画像呢?在此需要严肃地向大家说明,穆斯林所崇拜的真主,阿拉伯语是“安拉”他是全世界的创造者,他是超自然的存在,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物。关于造物主的存在,许多宗教经典都作了拟人化的描述,这是必须的,是为了让人们便于理解、敬畏。其实应该对拟人化的描述作非拟人化的理解,因为他超绝万物的,非物质的。世界的秩序,因果的逻辑,需要一个超自然的存在来支配,我们把它称之为真主。所以清真寺大殿里边没有任何偶像。
大殿是礼拜所用的,那么礼拜的意义何在呢?礼拜是穆斯林和真主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礼拜达到拜主如见主的境界,这样有助于穆斯林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心态。同时礼拜也是穆斯林不断反省自我的一种的方法,正如《圣训》所言,一日五番拜如同在门前小河中洗了五次澡,身上不会再有污垢,通过礼拜能使穆斯林远离罪恶,保障身心健康。
(走出大殿)这里横躺着一棵古槐树,这就是传说中的想思槐,又叫拴马槐。相传这棵古槐年轮二百余载,而且枝繁叶茂,苍翠遒劲,春夏两季,槐树上空彩云缭绕,好象一把巨伞将寺院笼罩。还有一种传说,镇上谁家有了病,只要到槐荫下静站一会儿,就会顿感清凉,仿佛大病初愈,所以人们也把它叫药槐。当年岳飞率军在朱仙镇抗击金兵,其元帅府就设在清真寺内,岳飞的那匹追风菊花马就拴在这棵古槐上。清晨,岳飞在槐荫下散步、打拳,研究兵法和作战方案,中午在树下歇凉用餐,晚上也在古槐下睡觉,和古槐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镇上人也把它叫“岳槐”。就在岳飞在朱仙镇初战告捷之时,
奸臣秦烩却差人一天下十二道金牌急召岳飞速返。军令不可违,走时岳飞和镇上父老挥泪告别,而岳飞的追风马则默默地绕古槐转了三圈,停在古槐下两蹄腾空,一声长嘶,泪水簌簌而下,不忍离去,此时,这棵古槐的槐叶也不停地往下倾泻褚红色的雨珠,仿佛在流泪。岳飞告别朱仙镇后,槐树上空的那片云彩也向东南默默地飘去。
古槐树也开始向东南方向倾斜,人们说这是古槐在向岳飞元帅鞠躬致敬呢。第二年,岳飞被秦桧一伙害死在风波亭,噩耗传到朱仙镇,这棵古槐又一
次落下泪来,渐渐地枝叶也枯萎了,后来人们便把这棵古槐称为“相思槐”。后来这棵枯死的古槐被砍伐后,又长出了嫩芽,并长成了一个大槐树,后来这棵大槐树被当作大梁建在大殿上,八四年大殿落架整修时,考虑到它的文物价值,就将它换了下来,置放在这里,供游人观赏。通过观赏这棵古槐,我想能够使我们被岳飞将军那种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走出配殿)寺边的两边是展厅,南边分别是“回族伊斯兰文化展厅”“清真寺荣影室”“中阿文书画展厅”北边分别是“教长解惑室”“回族民间剪纸艺术展厅”这几个展厅以图片、文字、实物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回族伊斯兰文化的博大内涵。希望各位游客能通过这几个展厅对伊斯兰文化消除误解,增进了解,促进和谐。
(经过月门)这里叫水房屋,也叫沐浴室,是穆斯林在礼拜之前,洗大小净的地方,教法规定:每个穆斯林,每天五时拜,要洗三到四次小净,小净所洗的部位是最易被污染和最需要被清洁的部位,如手,脚,脸,胳膊等。而大净即是淋浴,要求穆斯林一少要洗一次大净,每到聚礼日,穆斯林们都会来换洗大净。这边全是洗大净的地方,而这边是洗小净净下的地方,即洗前后两便。这里是洗手脸脚之处。
我们再到后院看一看,历史上后院是专门练武用的场地。现已被绿化。再看大殿房脊上的紫铜宝瓶,高1.5米,其形状好象巨形火炬,据老人们讲,以前的宝瓶里边有颗夜明珠,一到晚上远隔几公里就能看到它煜煜生辉,后来,也就是民国27年,(公元1938年)侵略军空投炸弹使后院部分厢房被毁,并盗走了镶嵌在宝瓶内的夜明珠。现在这个宝瓶是按原来的形状和尺寸仿制的。但仍然大气豪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位寺院中轴线最西端的后山门,它属于单檐悬山顶,柱梁结构,垂脊扎兽,出檐,坡度较缓,檐下拦额雕刻着经文和花鸟图案。和前山门摇相呼应,有致和谐。
现在我已经把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和其文物价值作一番简单的介绍,说起清真寺的职能,它不仅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一个地区伊斯兰教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相关活动的中心。凡是穆斯林聚居之处,一般都建有清真寺。它的主要职能:首先是供穆斯林沐浴、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其次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和宗教学问;另外,每逢聚礼日、斋月内、开斋节、宰牲节及圣忌纪念日,穆斯林都要在清真寺聚会,聆听阿訇宣讲《古兰经》、教义穆圣历史。同时,清真寺也是穆斯林群众进行婚、丧、嫁、娶和纪念亡故先贤集会的地方。因此,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第二家庭,是提高穆斯林凝聚力的纽带,也是伊斯兰文化继承发扬的载体。
这座清真寺也是体现夕日朱仙镇辉煌的一个缩影。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也只有在那样一个鼎盛时期才会产生这样一座规模宏大,闻名全国的清真寺。
此外这座清真寺对挖掘伊斯兰文献资料作了巨大的贡献,清代著名伊斯兰学者刘智曾著《天方至圣实灵》一书,他在书中前言提到此经典的来源。当年刘智得知陈留收藏有许多经书,于是就不远万里从边陲前往陈留取经,途经朱仙镇,在本清真寺礼拜时偶然机会得到赛氏家族所收藏的《至圣录》,这本经乃西域原版,非常珍贵。刘智得到这本经后,高兴地说:“造物之成就我,如此其巧耶!”刘智这次在朱仙镇意外的收获产生了伊斯兰文献宝库中价值分量特别重的《天方至圣实录》这本典籍。这也说明当年赛氏家庭乃阿拉伯后裔,也证明了的正教之源。
(边走边讲)是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之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与伊斯兰装饰风格。经历史多次修葺,至今仍以旺盛的生命力而存在,同时在寺中仍保留着完整的伊斯兰教礼仪。从乾隆年间起,清真寺的管理就步入正轨,几百年来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之外,基本上未曾间断。该寺于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省旅游局批准该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这座清真寺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迈上了一新的台阶,其文物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当然这座清真寺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清真寺管委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研究,准备在清真寺增补一些伊斯兰特色的景点,例如,藏经阁、宣礼塔、伊斯兰文化展厅、民俗博物馆等设施,前山门外还有开辟民俗文化一条街,求真主佑助,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古都汴京的又一大亮点,我们希望并欢迎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来我寺参观交流,领略伊斯兰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本篇游记共含12096个文字,47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C) 2018 Mafengwo.cn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马蜂窝客服:国内 海外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里控制不住有坏想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