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有哪些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主张?

社会广角;/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付;[摘;蓓覃雪梅;要]民生问题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相连,而儒家、道家和;古代;民生思想;道墨三家对民生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理解当代社会对民;[关键词]中国;“民本”与“民生”两词的最早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所节制,给民休养生息的机会;“诛一夫”,而不是“弑”君;荀子是先秦儒学的另一个杰出代表,他关心百姓生活,;先秦儒家大师
社会广角/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付[摘蓓覃雪梅要]民生问题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相连,而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观念对传统统治制度的影响最大,通过集中考察儒古代民生思想道墨三家对民生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理解当代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思想源头。[关键词]中国“民本”与“民生”两词的最早使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已有执政地位,保持国家稳定长久发展。这一取向,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家思考民生问题的基本思路,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统治制度的建构。民生问题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相连,而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观念对传统统治制度的影响最大,我们在此将集中考察儒道墨三家对此问题的看法。)。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要求在位者要慎征,有文公上》所节制,给民休养生息的机会。最后,主张“教”与“省刑罚”并重。在位者负有对国人的教导责任,要设立相关机构以明人伦:“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与此相应,还要慎用刑罚,特别是不能滥用生杀大权。这不是说人不可以杀,而是要慎重,要有相应他还为推翻暴君作了理论论证,认为那是的程序。此外,“诛一夫”,而不是“弑”君。孟子还盛赞禹、稷、伊尹等贤士心忧百姓饥寒冷暖。荀子是先秦儒学的另一个杰出代表,他关心百姓生活,提出“平政爱民”的观点。主张“兴孝弟,收孤寡,补贫。(语出自战国?赵?荀况《荀子?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王制》)战国末年,《礼记?礼运》的作者假托孔子之口,抒“天发了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也就是说,在小康之世,虽然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政必本于天”。,这是儒家政治的根源性与正当性。“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也者,义之实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义之本也”(语出自《礼运》),这是小康之世的治世原则。先秦儒家大师的民生情怀,为儒学的未来发展定下了亲民内涵。秦汉儒学大体上接续了先秦儒学对民生的关注,主动站在民的一边,采用不同的方式限制王权。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会通过灾异祥瑞的当民情汹涌时,方式显示其意志。民情是天意的晴雨表,天将降灾异,帝王必须罪己。这是用天意来限制帝王的权力,警告帝王要关心民生。儒家认为执政之本在厚民生顺民心,儒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大同社会正是民生发展到极致的表现。此后,中国历朝历代的发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民生成为治国安邦的优先议题。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柳宗元,他的仁政爱民、谋求改革的意愿非常强烈,在《送薛存义序》一文中指出“吏为民役”的观点,强调吏的职责是为民办事,为民服务。君王只有心存百姓,把抚养百姓当作第一要务,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到了宋代,改革家李觏提出了“安民养民”思想,认为“生民之道食为大”,这一思想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一、“以民为本”―――儒家民生思想儒家比较关心民众生存,关注民生问题,主张用道德力量来约束专制王权一直是儒家思想的主线。在被儒《尚书?大禹漠》中就有“正德、利用、厚生、家奉为经典的惟和”的“恤民”“保民”思想。先秦儒学对后世儒学发展影响巨大,在此重点分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生思想。孔子是儒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爱人”学说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对民众生存问题的关心。他认为在社会管理中“民、食、丧、祭”四件事非常重要,主张统治者制定“养民”政策,对民力的使措施要从民的角度出发,采取用要适宜,让民不违农时。同时指出国君与平民是“舟”与“水”关系,不可滥用民力。他提出藏富于民的主张,还把百姓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看作是为政之根本。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古代社会森严的阶层等级观念已经深深渗透进了孔子的民生理念,比如他会担忧社会上自发的个人救济行为损害国君的权威,这有把民生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孟子把孔子的民生思想进一步升华,把“民”提到与天齐平的高度,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论断,为后世儒家关注民生问题定下了基调。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民生措施:第一,“制民之产”(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主张对百姓的收入所得进行保护,让其拥有一定的家产。主张施仁政,对天下的“鳏、寡、孤、独”之穷民弱者给予经常性救济,对残障群体采取国家供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焦点集中在土地问题上,故而孟子的民生目标是要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平均分配土地。第二,“取于民有制”(“取于民有制”语出自《孟子?滕92/社会广角大。程灏、程颐提出“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朱熹延续了“食是民生之孟子的观念,针对当时的政治现实提出了本,农是足食之本”的观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并提出要爱民、信民、富民与乐民。陆九渊主张“行。仁政所以养民”明清后涌现出一批关心民生的思想家,如张岱、吕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先后对民生进行探讨,坤、“万民忧乐”突破和发挥了传统的民本思想。黄宗藏提出的民生观;清初启蒙思想家唐甄主张“富民养民”,强调富国要以富民为内容,认为人民的富裕乃是改善社会道德和政治的基础,因为百姓富足,不思犯乱,然后才能风教可施,才可幸致太平。唐甄反对封建统治者的“虐取”,认为横征暴敛是妨害富民的一个根本原因。总之,这些“爱民”“养民”“恤民”思想的认识基础是儒学传统的重民思想,虽然在君主专制的政治环境下,这种仁政最终不免流于空论,但都体现了封建君主的民生责任和民生关怀,在封建等级社会中,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墨子从反宗法制度出发,认为人们之间的爱是无无血缘亲疏的平等友爱,即“博爱”,只有天阶级差别、下的人都兼爱,才能使国家安定;墨子还提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统一的。总之,墨家主张减少百姓的痛苦,谋求百姓之幸福。德国学者鲍吾刚曾经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民生思想,他指出在中国第一个提出“社会乌托邦”的是孟子,但民生思想最成熟的是墨子。墨子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经提出“尚同、兼爱、非攻”的民生理念,“让西方学者包括传教士非常震惊”。[1](P55)在墨子之后也产生了许多关心民生问题的思想家,民本思想在一代代延续,但大都不是单纯从百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从政权稳固、调整君民关系的方式出现的。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形形色色的民生思想首先是把封建等级制度看作天经地义的,且预设了森严的君臣民“君”代表上天来管理芸芸众生,君臣的等级分离体系。“民”是社会的弱势在民众面前拥有强烈的等级优越感。群体,他们整天为生计而劳碌奔忙。古代思想家将自身置于民众阶层之外,他们深刻洞察到民不聊生对于政权构成的威胁,因此主张缓解君民紧张对立情形,警告君主不要过度挥霍与奢侈,让统治者拿出部分实际利益换取民心,保证民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哀民生之多艰”的空泛感叹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君王统治的稳固。他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怀,不是出自人民的权利,而是来自于统治者的道德责任及良心发现。这种软约束由于缺乏刚性制度的保证,民生问题基本上难以得到保障。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大都强调民为国本,力主施行爱民政策,但是这里所谓的以民为本、爱民养民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保住统治对象和租赋来源,爱民的逻辑归宿是利君。尽管如此,在封建等级制度下,追求以民为本,至少从表面上显现出了君对民负责的民生情怀,具有积极的意义。二、“上善若水”―――道家民生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精神所在,老子推崇的处事方式是上善若水,即把像水一样的品性认定为最高境界的善行,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他提出人民群众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最柔弱的,就像水一样,但水却力大无穷,深不治国的对象是治民,民治理可测。万事的管理以人为本,好了,国家也就治理好了。老子说,人民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吞食赋税太多,所以造成饥荒;人民难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烦扰,所以不好治理;人民轻死,是由于统治者过于追求私欲,所以民贤明的不畏死。老子主张治理天下要以无为而无不为,君主对待百姓,只应该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去发展,而不应横加干涉;反之,如果横加干涉,注定要失去天下。因此,正是由于统治者太“有为”了,管得太多了,收税太多了,所以百姓才会民不聊生,铤而走险。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道家主张治天下应无为而治,主张一切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这里说的是执政者的执政手段的问题,也就是说老百姓如果真的作乱是因为民不聊生,君主的治理昏庸无为使得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是不可以用死的刑罚来吓住的。[参考文献][1]鲍吾刚.中国人的幸福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1.付蓓(1968-),女,满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三、“兼爱”与“博爱”―――墨家民生思想中国化。2.覃雪梅,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作为一个平民思想家,墨子非常重视民众利益,提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西柳州545007。出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和劳不得休,是平民百姓最大的[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忧患,主张理想社会应使“人给家足”。在关注民生方面,《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广西农村基层组织功能转换与实现途径研儒墨两家并无多大分歧,但墨子显然前进了一步,这就究》(项目编号:DSBD13YB031)。“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他提出的【编校/梁梅婷】93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研究_付蓓09等内容。 
 龙源期刊网 .cn 周恩来民族地区民生思想研究 作者:付蓓 来源:《学术探索》2012 年第 11 期 摘要: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本书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大思想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理念,萃取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力求尽善尽美的将他们的思想特质呈现在世人面前,使之对现代人有所启发。思想家们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甚至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引以为豪的无价之宝。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基本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内容简介
停下脚步,聆听思想大师的智慧之声。洗去满身的浮躁,感悟睿智名言。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作者简介
秋至乐: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文字底蕴颇丰。擅长撰写历史类的书籍,文字简单易懂,具有极大的阅读性,能让各类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文字中的内涵。在出版过的图书中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赞扬。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道家之祖老子   第一节生平概述   以《史记》论纷繁身世   聪敏善思,入周求学   孔子问礼老子“犹龙”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出关遗智《道德经》诞生   “道可道,非常道”   “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   第三节老子与道家   先秦道家概述   老子与黄老学派   现代新道家   第四节老子智慧拾珠   老子小故事   老子名言选录   第二章至圣先师孔子   第一节生平概述   没落贵族周王室后裔   勤奋好学积极游说   晚年治文编定“六经”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论语》:“仁”“礼”之书   “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   “仁者爱人”的社会理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第三节孔子与儒家   开创儒家大派延续礼仪之制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儒家   走出国门的孔老夫子   第四节孔子智慧拾珠   孔子小故事   孔子名言选录   第三章墨家开山者墨子   第一节生平概述   迷雾环绕的姓名考   来自平民的圣人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墨子》:广博的墨家经典   特色的认识论和首创的逻辑学   “兼爱”的社会理想“非攻”的政治期许   全面而实用的“备御之法”   成就奇异的自然科学   第三节墨子与墨家   创墨家学派,传亲民精神   墨家传承及现代新墨家   第四节墨子智慧拾珠   墨子小故事   墨子名言选录   第四章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第一节生平概述   韩国公子求学赵国   不为国用身死秦国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韩非子》:法家的文字盛宴   “恶劳而好佚”的人性论   君主专制的合时呐喊   成就非凡的韩非子寓言   第三节韩非子与法家   法家先驱和早期法家思想   博采众长,集法家之大成   第四节韩非子智慧拾珠   韩非子小故事集锦   韩非子名言选录   第五章“三纲”“五常”之父董仲舒   第一节生平概述   勤奋好学公羊大师   天人三策董生扬名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专治《春秋》的《春秋繁露》   “性三品”的人性论和求贤明的人才观   “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   神秘的天人感应目的论   “大一统”的“君学”思想   第三节董仲舒与儒家   以儒炉熔百家的新儒学   清末新政与儒家体制的崩溃   第四节董仲舒智慧拾珠   董仲舒小故事集锦   董仲舒名言选录   第六章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第一节生平概述   出生儒学世家涉猎各家学说   仕途不畅为官亲民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朱子刊行《四书》   由“仁”“礼”发挥为理学   涉众兼容的特色理学   “存理灭望”的道德目标   道统下的无讼思想和民生观念   第三节朱熹与理学   宋儒造就理学大师   科学理性治国良方   第四节朱熹智慧拾珠   朱熹小故事集锦   朱熹名言选录   第七章“心外无物”的心学大师王守仁   第一节生平概述   “书圣”后裔全能大儒   骁勇善战“大明军神”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百世传习的《传习录》   “心外无物”的唯心哲学   “知行合一”的哲学观   “良知”论和“致良知”说   明“赏罚”,行德礼的政治主张   第三节王守仁与心学   王学的理论渊源   王学的发展分化及现代心学   第四节王守仁智慧拾珠   王守仁小故事集锦   王守仁名言选录   第八章明末清初启蒙大家王夫之   第一节生平概述   国家民族危亡个人命运飘荡   全能学者哲学大家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三大重要哲学著作   辩证、唯物的哲学系统   理势相成、即民见天的历史观和社会政治思想   有欲斯有理的伦理思想   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美学思想   相互作用的教学观   第三节王夫之与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第四节王夫之智慧拾珠   王夫之小故事集锦   王夫之名言选录   第九章开一代风气的清末思想家龚自珍   第一节生平概述   名门公子学问早成   历经三大阶段终成思想大家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己亥杂诗》及诗文创作   “经世致用”的新思潮   力主改革的社会政治主张   无善恶的人性观和不拘一格的人才观   第三节龚自珍和清末思潮   独立的思考英锐的气节   清末思潮与“经世致用”   第四节龚自珍智慧拾珠   龚自珍小故事集锦   龚自珍名诗名言选录   第十章维新领袖、“大同”拥趸康有为   第一节生平概述   东南世家公子中华思想先驱   “公车上书”维新领袖   第二节著书与思想   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丰富著述   承前启后的教育思想   追求一生的“大同”梦   第三节康有为与中西文化   “保教”图存中西合璧   西方哲理东方哲言   第四节康有为智慧拾珠   康有为小故事   康有为名言选录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序言
前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无论是在文学、哲学、史学,还是自然科学与人文技术等诸多方面,我们的祖先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性格的勤奋聪颖,造就了如繁星之数的各领域之大家。每朝每代都有很多学问见识出众、思想成就斐然的思想家青史留名,继而世代流芳。尽管岁月的流逝好似东去的江水,但几番奔腾、竞择之后,却还是有那么多智者光芒闪耀,令世人景仰。   乱世出英雄。社会动荡的时代,却也是诞生伟大思想、造就不朽思想家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思想黄金期:一为春秋战国的先秦时期,一为明朝末期、清朝初期,一为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以儒家、墨家两家显学为代表的百家面对战火不息的社会,奔走相告,积极推行着自家的思想主张。仅就这一时期而言,思想大家又何止十人而已?仅仅儒学一家,就有孔子、孟子、荀子等老少皆知的大人物。所谓“诸子百家”,算上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可以被敬称为“子”的大家何止百人?但本书不是一部卷帙浩瀚的思想史,于是就得有所谓的选择和重点。   书中的十位思想家,基本来自于上文所说的我国三大思想黄金期。老子、孔子、墨子和韩非子分别是先秦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是汉朝第一儒者,对先秦儒学多加改造成新儒学,开启了儒家时代;朱熹是宋朝理学大家,是理学集大成者,程朱理学对宋之后的封建王朝影响重大;王守仁是明代的心学大师,他企图以倡导心血,扫清已活力尽失的理学之弊;王夫之、顾炎武和康有为三人尽管主要的活动时期有别,但都与清朝关系密切,一个是明末清初启蒙学者,力主社会改革,一个是清末开风气者,强调“经世致用”和改革政治,一个则是清末及近现代史上的思想先驱和革命大家,为了国家生机和社会民主奋斗终身。   从以上的文字中,读者朋友们不难看出,儒家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和主流思想。从孔子到董仲舒,到朱熹,到王守仁,无论是传统的先秦儒学,还是服务于“大一统”的新儒学、繁复、严密的理学、主张“心外无物”的心学,儒家的发展在世代延续的同时,更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支流的汇入和衍生。对于明清时期带有启蒙色彩、持有现代观念的学者而言,儒学同样根深蒂固,新的社会状况和国际形势使他们察觉到了别样的时代气息,造就了他们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新言语。他们思想之新异,有儒学范围内爆发的新,有偏离儒学大道而开创的新,也有完全源于西方的新,而即使是完全的舶来品,运抵中国后要用之有处,却又难以不将这洋物做一些中国化的改造,增加其通行的顺畅度,增大其适用空间。   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元明清时期的理学盛行,再到明清时期的新思想萌芽及兴盛,社会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繁花似锦到一枝独秀,再到百花争艳的过程。董仲舒的儒学改造和“黜百家、尊儒术”的奏请,在结束了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开启儒学时代的同时,无疑也是对其他学术流派的遏制和残害。自西汉之后的近两千年间,与儒家同为先秦显学的墨家遭遇了长久的无人问津的窘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统治逐步瓦解。人们禁锢的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明代以来的启蒙思想取得发展空间的同时,西方文明的传入丰富着中国社会的思想内容,刺激着本土思想活力和创造力的爆发,封建时代长期遭到压抑的传统思想也先后迎来了复苏的春天。儒家在清末丧失了统治权威,不再是社会支流意识形态,但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从未断绝。现如今,儒家是“国学”的代表学派,孔圣人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在儒学植根国内、走向国际的现在,道家、法家、墨家,理学、心学等传统思想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现代道家、现代法家、现代墨家等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的关注和拥护,更在异域他国收获了不少的拥趸。   这十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的智慧广博而深厚,区区十几万文字显然是无法说清道明的。幸在本书不是一部“中国思想史”,目的也不是要将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一一整理、记录。读者朋友若是发现自己对书中文字感兴趣,有一再阅读的动力,阅毕自觉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本书也就不失为一部成功的书了。古代富国富民思想与赋税
一、关于富国思想富国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富国是使整个国家富强,狭义的富国则仅指增加收入而使财政富裕。古代思想家或从国家大业着眼,或从聚财理财着眼,提出了很多富国的主张,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出身社会下层的墨子很企盼国家的富强,把富国视为治国的正当目标,他说:“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这是广义的富国,同时他也主张“足国用”’把增加财政收入视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基本条件,认为“官府实而万民富”。商鞅是战国时期众多主张“富国强兵”的思想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认为“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由于他力主农战,把农业看作是衣食和富国富家之源,所以他强调:“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之农,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这种立足于发展生产来富国的主张要比那种单纯靠财政搜刮富国的主张进步和高明。另外,...&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在中国古代经常出现的经济范畴及理论如义利、本末、节用、轻重、富国、富民、理财、荒政中 ,富国、富民以其主张者众多、受益面广泛以及和赋税措施紧密的联系 ,突出于古代经济思想史和赋税史中 ,影响颇大 ,具有很高的历史及理论价值 ,本文不揣浅陋作一探讨。  一、关于富国思想富国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富国是使整个国家富强 ,狭义的富国则仅指增加收入而使财政富裕。古代思想家从国家大业及聚财理财等不同角度 ,提出了很多富国的主张。出身社会下层的墨子很企盼国家的富强 ,把富国视为治国的正当目标 ,他说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皆欲国家之富 ,人民之众 ,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 ,不得众而得寡 ,不得治而得乱”[1 ] ,这是广义富国。同时他也主张“足国用” ,把增加财政收入视为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基本条件 ,认为“官府实而万民富”。商鞅是战国时期众多主张“富国强兵”的思想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认为 :“治国者 ,其专力也 ,以...&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为什么在中华帝国晚期(以清代为典型),国家的汲取能力(正式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日趋式微,而君主对建立一支高薪廉洁的现代官僚队伍和透明的征税制度态度消极,放任大小官员从附加税中获取他们的各种规费礼金,对“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听之任之?为什么在重大灾荒和外来军事威胁面前,国家诉诸于捐纳、报销和对官员商人的临时性摊派来为战争和赈灾融资,而不是通过公债市场在时间维度上平滑国家的财政开支?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强调统治者在建立制度时“用道德来代替数目字管理”(黄仁宇,2001),也不能把这归因于君主的不负责任和大小官吏的贪婪,或者“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任何改革,因为这些都是问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而新政治经济学最近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大一统。在Tilly(1990)、Wong和Rosenthal(2011)和Dincecco(2014)看来,中国(以及欧亚大陆的古老帝国们)的问题在于“一统”,而欧洲近代早期多国竞争的地缘政治形...&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范仲淹(9 8 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举进士第。历知边郡,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早年即以天下为己任,因直言上谏批评时政而三次被贬。仁宗时,针对当时的弊政提出“十事疏”,主张轻徭薄赋,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其政治主张陆续被朝廷推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告终。他与韩琦关系融洽,二人曾“同经略泾原”,防御西夏,名重一时,天下共称“韩范”。皇四年病逝于徐州,次年葬于洛阳东南的万安山,谥号文正,仁宗皇帝亲书其墓碑曰“褒贤之碑”。《宋史》卷三一四有传,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等流传于世。范仲淹将其书斋命名为岁寒堂,体现出“岁寒后凋”的高洁品格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情怀。他留给后人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和文化思想等,已然千古流芳。范氏岁寒堂的命名缘由范仲淹一生“行求无愧于圣贤,学行有济于天下”,“为学明经术,慕古人事业,慨然有康济...&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高祖性严重a,令行禁止,勤于政事。每旦听朝,日昃忘倦b。虽啬于财c,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将士战没,必加优赏,仍遣使者劳问其家。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d。天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丈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e,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f。故衣食滋殖,仓库盈溢。受禅之初,民户不满四百万,末年,逾八百九十万,独冀州已一百万户。然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在四川广元市的皇泽寺,悬挂着宋庆龄的题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还有郭沫若书写的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这几句话,肯定了女皇的不朽功绩。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她褒贬不一,她本人早有预感,在陕西乾陵为自己建立无字碑,一生功过,任人评说。武则天(624-705年),自称武。,是她造的新字,意为日月当空照。她能文善诗,《全唐诗》收录她的诗歌五十多首,著作百卷。她十四岁入宫,为太宗九个才人之一,地位不高。太宗死,她按规定入感业寺为尼。654年,继位的李治到寺里进香,在尼姑行列中看到她。她和李治早有关系。三十一岁时回到宫中。655年,她把刚生下的女儿亲手扼死,诬陷是皇后下的毒手。她当了皇后。李治经常头疼,她和李治同时上殿裁决政事,官员称为“二圣”。624年,她提出十二条施政纲领,称《建言十二事》。第一条是“劝农桑,薄赋徭”,第五条“省工费力役”,可说是她的财经赋税纲领。为了贯彻劝农桑,...&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瓢黯黔踩黔拿鼻溉黑些黔耍恭瓮瓢摆黑法。农民起义打击了旧王朝的横征暴敛后,新王朝实施轻摇薄赋是历史事实:辫棘铆燕歉数罄然:麟霖黔粼溉轰默蕊黑鑫悲燕黑粼碧类军溢视它造成的危害。自秦王朝起斑绝国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个国夏蠢辈黯弋黑黝笠浆踩紊知翼豁鑫篡如需髯竖票咒岔嚷默罗忿黯球羹沈谧续黔套漂默黑霍交默差不多处于同样的条件之下,导致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的激化。秦未和隋末农民战争则几乎主黄苹睿努卿黔黔器粱溉需弄圳毅桌览霏靠乡黔接翁“旦黔霹黯鳌黔纂黑迄盆少敲镖井粼粼靴罗恐蒜望征发更把全国农民推迸了血泊深渊,仅三次侵略高丽的战争,就造成,转输不息,摇役无期,艇燕祭照热畔篮愁篡黑黑点对象之一,陈胜起义时分析剥天一赌秦久矣”的形势,发出了“伐无道,诛暴刻⑥的号召,“苦秦”、“无道”、“暴秦”,其主要内容就是秦的酷法和横征暴敛。隋末农民战争l戴腕淤黔l岑域i利(骂:端i钾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农民起义和农...&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两会关于民生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