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求南传佛教的修行方法法

Tap to View More万寿寺_小师弟快手号:VXWant to watch more? Download Kwai now.0Following798PostScan QR Code to Download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查看: 81519|回复: 0
第三世多杰羌佛传的修行法 —— 什么叫修行?
&&&&顶圣如来云高益西诺布为仁波且等弟子的开示:
& && && && && && & & & &&?
  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为大家讲“什么叫修行”之法。
  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他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要出离轮回,因此就要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换言之,没有正见是修而无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因为菩提心首先建立在出离心上,也就是一个人要有真正解脱成就出离轮回诸苦的心,他要深知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于苦,他才会真修行,才会发出自利利他之行,菩提心方可诞生。但是如果首先从出离心开始修,又是错误的,是不合次第之修,会修成空言出离,妄惑自迷心,这样也是很难修起,建立不了出离心实相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要第一步首先了明无常境,第二步要有坚信心,坚信轮回无常的苦,有了坚信心才会恐惧无常苦,才会修成无常心,有了无常心,出离心就会日益增进,自然出离心就会生起实相。如果众生不了解万法皆无常、轮回无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颗坚定的心去出离轮回的念头,没有出离轮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去修行,不想学佛,不学佛的人,本来不想出离,怎么还会有出离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离心。因此,第一步,没有无常心,就无法步入佛门。就是皈依了佛门,也无法深入正确修行。
  要知道什么是修行,就要明白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第一基是无常心,第二基是坚信心,第三基是出离心,第四基是实愿心,第五基是精进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禅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认此八法为基而修行正见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这八基正见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错乱的次第。凡是无常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凡是坚信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不变的因;凡是出离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解脱的因;凡是实愿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行动的因;凡是精进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进取的因;凡是戒律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禅定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菩萨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脱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会本则乱。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乱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须依于正见作为宗标,也就是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八基的次第和正确发展修行,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时时落实菩提心的修持,因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说法,菩提心的真实之义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终结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广义全摄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觉成菩萨地因。但由于众生福报使然,佛法经代代相传,遗漏法义。尤为至今末法时期,三界业海波涛汹涌,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因此菩提缩水,所以由广义逐渐缩成了狭义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于愿、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内外坛城和仪轨诵文诸多修法。无论世俗还是胜义菩提心,而归于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来菩提心是三界六道众生个个有权修施的,但今大都众生法缘不俱,故已执持化整为零缩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误会成觉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为实相成就之境。当然,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却遗漏了非觉悟之心的众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胜义爱心。对觉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觉之证德证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众生,觉悟有情成佛道。对未觉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发愿众生与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脱,帮助他人走入如来正法之道,愿其成菩萨成佛。菩提心之法,对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于利他之故而自获德量,故对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萨之因。菩提心之业相,是大悲体现之三业之实际行持。凡真修行者,无论凡圣,均有权发菩提心,也应该发菩提心。因为它不是圣人独有的觉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为,愿自他觉悟的因种。菩提心之所摄并不只含十善、四无量、六波罗密、四摄,而菩提心所缘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传诸法,建立合法利众渡生的大悲行举。故知菩提心是广义所缘谛相,对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当体无上正觉菩提心;对菩萨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对证悟者而言,是离绝诸相戏论,当体本来面目,即空妙有之诸法实相;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刹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助益善业,助益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嗔恨之贪嗔、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功德回向菩提心:我于一切所修行,一切功德成就等,全部回向诸有情,愿众离苦得解脱。
  无畏护法菩提心:一切妖孽恶魔施以破坏佛法,导致破戒残害众生让其痛苦时,我将持以正见,不惧魔之恶力而挺身保护佛法,维护众生慧命。
  强导正修菩提心:他由于无始业力缠身,愚痴不明,造诸恶业,而到了善劝不得悔改时,由此,我将施以强有力的善化法门引导他,入其正法善行之路。
  舍我助他菩提心:他之成就将胜于我,渡生缘起胜于我,但于利益众生中,能舍我助他更能利益大众,此时,毫不考虑,当舍我助他,助成众善大业。
  修行中的菩提心,是成就之本源,非常重要。此举一位仁波且和一位法师的事例。仁波且修了三十多年行,受过上千个密法灌顶,以宁玛大圆满法为主修,佛法经律论也讲得很好,但是就是没有实际功夫。另一位大法师出家二十余年,戒律严谨,经律论通达,兼修西密密乘重要大法,是一著名寺庙的住持,也是讲经说法之名师,但也没有实际展显。我告知他们:无论你等修什么密乘大法,都是浮土筑高楼,建立不了大厦的,就算一时修起,当下即会垮塌。我让他们放下一切修行碍,专修“什么叫修行”,修了大概八个月,我再让他们合修大圆满等法义,结果奇迹发生了,仁波且在测试中,以金刚拳五雷正法掌的功夫,显示了巨大威力,实际证量出现了,但法师却没有展现出力量。法师又继续加修我开示的这一堂修行的法,在我细心的教化下,他终于明了真修实修的重要性必须实际于三业上下功夫,一点折扣也不能打,他又多加了三个月的修持,结果在证量展显测试中,他的威力彻底体现了。因此,凡是能依此修行,如法实施而行持,即可获得真正的佛法,自然开敷大智,离说空论之不实,体显真正五明之实境,证妙有之,修成菩提道果,达菩萨之地。
  这修行的规则和菩提心的实施是佛教各宗各派都应该要遵循的,如果不依于此一次第法则步入,则易成颠倒迷行,此为修行之要领。至于学法,则是另外一事,但是学法的一切受用,皆建立在修行上,有了严格合法的行持,自然法入证德,圆成证境。如果没有修行的正确法则,学法则成邪见之法,乃至妖魔之恶法。依于修行之法,方为善法,佛法之修行。在修行中还涉猎十善、四无量、六度、四摄等。今天所讲的修行法要,有的佛弟子会认为,这些我都知道明白的,因此就不会细推体解我讲的修行了。而他心中的愿望是一心学到大法即身成佛。凡有此观点的人,已经是一知半解,落入颠倒迷行之中,是学不到真正佛法的,哪怕他已修大法红教大圆满、白教心中心、花教大圆胜慧或黄教时轮金刚、显教中的禅宗参禅、净土念佛、唯识法相、小乘止观等,都是得不到受用,不能转识成智,所以照常在凡夫境界中打转,是体显不了显密智海中的表相、实际五明展显的,而只能体现普通人的表现,甚至于笨笨的,除了把书本上的理论背下来虚谈空论之外,落实到实际上,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也不会做,就是能做那么几项,对比之下,也超不过世间上的专家们,这能说是佛法的体现吗?大家想一想,佛法的智慧就这么差吗?凡夫之识,未开圣智,又怎能谈得上执持有正法自觉觉他呢?但是,依照修行入法,就能得到真正的佛法,就能真正显密俱通,体显五明。故所以我们应知修行是一切学法之基,解脱之因,证圣之源。
  今浅讲什么叫修行,即修行中的菩提心正修,不涉别法。要讲的太多,但由于在此书轻谈不合律法,易造不恭之业,故望善信,深入三藏密典或专闻我开示之,只需十日之内一心认真,即可达到分段喜乐,或大悟胜喜,缘起成熟不但终生受用乃至获大成就解脱直至菩提。
  你们现在学了修行一法,你愿修行吗?只要是修行,个个皆能成就解脱,因此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虽然看了“什么叫修行”,而且八基双七支依于正见都看了,但是那叫做看行文,不是修行;如果你把修行的理论看懂了,那叫见行理,也不叫修行;如果你已经开始按照修行一法履行,这也不是修行,这叫做入行程;如果你已按照修行一法以大悲之心尽量照著做,这叫顽修,不名正修;如果你以大悲之心不需尽量,自然完美如法按照八基双七支行条执行,这才叫修行。为何尽量而修不叫修行称之为顽修?因为无始业力、无明诸障障其行人,所以贪嗔痴放不下,我执抛不开,由此产生烦恼障、所知障,其障业吞噬行人之一切正念,所以行人难以执行行条,正因为难以执行行规,所以才会用尽量的心态去修,故以尽量而为之,犹如毛石顽皮,表里夹砂,非为琢成的闪光之宝,或于八基双七支中部分能修,部分不能修,这也不堪真修行,因此名之为顽修,或入于缺修。
  如果了彻行条后,不需加以强制,而自然如法八基双七支并行,则为无我执、破障弊之真修行,此是菩提道也。故于每日中行人应自当观省大悲我母菩提心及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双七支中省察观照我是否如法而修,若未能如法,说明已经落入顽修之中,若未全面行持,则属于缺修,是此之修则难以成就解脱,或许小有成就,也是不可能有大福慧、、五明之证量的。
  如果每日观省七支行条未加强制,大悲从善,自然而发如法于双七支,此即真修圆满行持,如此者轻而易举可得解脱成圣,福慧、五明相应而具,必成登地菩萨无疑。因此当知,看行、见行、入行、缺行者易,七支完美修行无执者难,其实放下我执,当即就入正修行持,何难之有!人人可以做到!
  日中观省时,除了以意念空观之外,而重要的是必须依于平日之道友,或相处之人士、或冤对、或逆缘、或不顺心、相互间不言语谈话之人,做为所缘,必须对之修持,今日我是否依于双七支,与之主动和他交好?而于主动亲近他时,对方恶言相刺我时,我是否忍辱,继续想得亲近于他以表善意交好?对于恶言恶行侮辱不予计执,若能每日中不退菩提心,双七支行持,体现三业,依法修行落实在实处,而又归于当体空性,如是行举,学到无上佛法易于反掌之间,菩提道心,菩萨地境自是你之圣位,这就叫修行。
  利益众生的修行法讲完了,但是有损众生的事随时在发生,那就是借用我的名义损害众生利益的事,现在我要再次提醒一个特别重要、大家要引以重视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有些、尊者、仁波且、法师、甚至居士都说他们是我的亲信,代表我处理某件事情、或转达我的话、或把他们自己讲的说成是我讲的。其实,在显密二宗、各大教派中都有我的弟子,无论该大德是什么身份,没有任何人能够代表我,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不能代表!唯独只有这个人持有我发给他的专用文书,上面注明他代表我处理某一件事,这个专用文书上有我的签字和指纹印鉴,同时配有相对应的录像,那么这个人可以代表我处理该文书上规定的事情。再者,无论这些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师的地位有多高,他们的见解、开示、讲法,都不能代表我的观点,都不能作为正知正见的标准,我只知道我本人的开示和文论是正法无偏的,因为我的开示和文论是真正利益众生、解脱众生的。而且,任何人不能以任何方式增删、修改我的文字或法音,如有对其作伪者,无论此人身份多高,此一定属于邪见或入魔之人。因此,大家如果没有亲自见到盖有我的指纹印的文证、并配有我亲自所讲与文证相应的、完整的录音或录像的凭据,除此两点之外,无论是什么佛教徒,包括长期在我身边的弟子,他们的一切,其想法、做事、语言、文章均是他们自己的行为,绝对不能代表我!!!
(396.16 KB, 下载次数: 10394)
13: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帖子聚合推荐
请先恭读第三世多杰羌佛办公室第十四号公告http://www.zfbd108.com/thread-33-1-1.html
《极圣解脱大手印》法本详见附件:
顶圣如来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诺布说: 了义经
  二○○七年七月。于美西洛城木屋房。三世多杰羌佛入于梦瑜伽三摩地。此时。有两位古佛致以圣礼。设丰宴待请 。尔时一古佛化为白发高僧。一古佛化为黑发高僧。 ...
第三世多杰羌佛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
(摘自第三世多杰羌佛原法音开示)
今天我为大家讲什么呢?就开示至关重大的成就解脱关键佛法吧。这一次我必须要提醒大家,今天我对大家讲的法确确实实是不能忽视的重要 ...
第三世多杰羌佛说僧俗辩经
一提起我的论文,有些人就会产生许多说法。有说是天书,需要破析,有说是谈禅理,处处潜伏禅机,还有的说是儒道庄老哲学,不见现代科学。这些说法都是笑话,论文就 ...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第三世多杰羌佛传的修行法 —— 什么叫修行?\nhttp://www.zfbd108.com/thread-1-1-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正法宝殿 - 免责声明(一)本站以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说法作为学习、行持的最高标准和根本指南,同时遵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诫,严格按照第三世多杰羌佛办公室的公告实行。
(二)除三星日月轮以上的大圣德和巨圣德之外,本站刊登、转载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师的文章、开示,均不作为正论依据,凡不符合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的内容,概为边见或邪说,一律不可学习依从。
(三)转载本站有关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各类旧新闻报道之前,必须先阅读并正确理解《》。
(四)除管理员外,其他任何人发表的文章、图片、视频等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能代表本站观点立场,凡有发表违背佛陀教诫言论或损害众生慧命、利益者,因果、法律责任自行承担,与本站无关。
(五)本站所有转载的文章、开示、公告等一概只供参考,必须以原稿发行机构、网站公布的版本为准。
站长推荐 /1
末法时代,妖邪骗子横行,凡夫充圣遍布,混入佛教,诈骗好人,为怜悯众生求法的艰难,第三世多杰羌佛以始祖报身佛的佛境觉量,将多杰羌佛传给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和大菩萨们在修行阶段的最高佛法《解脱大手印》,示现给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第三世多杰羌佛特别指出:《解脱大手印》虽然是顶极中的顶极,至高中的至高,精华中的精华,它的诞生是为利益众生而诞生,因此明确告诉大家,《解脱大手印》的流通弘扬,他是不会要大家任何供养的,只要一件,那就是真正利益众生,福慧圆满,早证菩提!
Powered by求法修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求法修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玄奘大师百家号恭敬求法佛法要在恭敬中求,多一分恭敬就多一分功德。《毗奈耶经》和《本生传》中提到:在讲经说法的场合,不要对态度不恭敬的人、没生病却包头巾、戴帽子的人、打伞、拿手杖、带凶器的人说法。听闻佛法时,要怀着谦恭之心坐在低处,举止温顺调柔,喜悦地注视上师,专心听上师的开示,像饮用甘露一样。在上师讲法前,摆设法座、铺陈坐垫,供养曼陀罗、鲜花等,是布施;洒水清扫,遮止自己不恭敬的行仪,是持戒;不损害包括蝼蚁在内的含生,忍受疲惫劳累和种种不适,是安忍;断除对上师及正法的邪见,满怀信心和喜悦之情听法,是精进;心不散乱,专心致志谛听上师教言,是静虑;勤于思考、遣除疑惑,是智慧。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为了求法,哪怕只是求四句偈颂,都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相比起来,我们为了求法受点累,苦一点、脏一点,实在都算不得什么。以前每逢法王如意宝上课的时候,听课的人都特别多,经堂里坐不下,大部分人得坐在外面,我也经常在露天听课,夏天坐在烈日下,冬天坐在风雪里,下雨也不打伞。不光是我,大家都这样。可人人都踊跃欢喜,觉得能遇到法王如意宝这样的具德上师,能听闻甚深教言,是无数劫积累资粮的果报,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在意身体上所受的这点辛苦。后来学院有了新的大经堂,能容纳很多人,大家不用再坐经堂外面,可是每天上课大家还是会提前去,抢着坐经堂中间的天井,哪怕这意味着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坐在结冰的水泥地上,就因为坐那能看见在三楼讲课的上师法王如意宝!道次第一般人修法大致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先理解教义,然后求行解相应,再至证悟,不可稍有知解便以为证悟了。法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涵义,首先要理解它最外层、最明显的涵义,最好把原文记在心里,反复思考、体会,逐渐理解、领会它更深层的涵义。在实修中,也需要牢牢记住上师所传的法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串习,才能巩固、保持我们微弱的体会和觉受,继而激发对实相的证悟。仲敦巴尊者说:修行关键要闻思修交替反复。尤其对初入佛门的人来说,闻思修交替进行、反复串习极为必要。初学者还不太懂佛法,应该先闻思,了解法的字面含义,生起相似的定解后,再上座修习。座上反复忆持法义,这叫观察修;直到无须忆想也能持守法义时,便安住于对法的定解中,入定,直到再次生起分别念,这叫安住修。依照藏传佛教的传统,严格来说,一定要求按照次第修行。弟子在上师的引导下经过实修后,还要由上师验证和指导,只有经过了上师的验证和开许,弟子才能进行下一项修持。如果上师发现弟子的修行不合格,会让弟子继续修持,直到通过验证。阿琼仁波切在修前行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证悟觉性,那时他不到二十岁,但上师没有点破, 甚至不给他看有关直指心性的法本,只是不断要求他修前行, 并且完整背诵前行引导文,因为上师担心过早印证他的修证境界,有可能使他产生微细的执著,从而无法持续巩固自己的证悟。勤修行在藏地的公路旁,常常可以看到磕大头去拉萨朝圣的人,我们有时候一天做一点点功课都觉得很难很累,看看这些磕大头的人,自己真是差得太多,要好好忏悔。精进闻思修行与利益众生并不矛盾,不能借口要利益众生而放松自己的修行或纵容自己追求世间八法。假使自己的出离心、慈悲心还很微弱,对佛法一知半解,怎么能善巧帮助其他众生,分担他们的愁苦,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呢?没有双手的人却要下水救人,这太难了。我们努力修行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众生。初学者安静下来,老老实实闻思修,就是在利益众生。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寂静调柔,可以感动人心,令人对佛法生起信心。虽说这是个浮躁的年代,但人们在内心深处仍然留存着对宁静淡泊的敬重和向往。在浮躁的年代,也唯有寂静调柔的心才能让人真正地信服。过去曾有很多上师出世,如果完全可以靠上师救度的话,我们怎么还会在这里呢? 晋美林巴尊者曾经说:业障很重的人死的时候不要祈祷我救度,我救不了。比晋美林巴尊者成就更高的上师还是很稀少的。自己度自己最重要,在自己有能力时,应该好好地修行。一定要相信佛说的,现在就要发愿不造业,发愿不杀生,发愿好好修行,临终时不后悔的人没有。今生今世修行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只有精进修行的人才能不惧死亡,才能得到解脱的安乐。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玄奘大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们为什么要修行_百度知道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修行,应该是一种心性的锻炼,一种透过观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恶,开发一切善法,达成圆融的、究竟的精神世界的方式。不论你如何称呼修行的名相,亦不论用何法去修行,如它的结果相同就可以了。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行善积德等事联想在一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里面的意思。
采纳率:85%
来自团队: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行,有修念佛的,修禅的,修密的,各种修行方法,不知道怎么修好。很多居士都在问,我们都在修行,修行又出了很多问题。首先要确认?因为我们有烦恼,没有智慧,所以我们要修行。我们的见解不行,释迦佛出现在世间,是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因为我们没有佛的知见,所以我们要学佛,要修行。修行就是去除我们的烦恼,不好的行为要把它修理掉,怎么修理呢?要通过种种法门,通过种种方法,哪些方法我们比较可用呢?修行的方法很多很多,到底哪个法门好呢? 首先要问我们自己,我们能做什么,哪一个法门能更适应我,然后我们去修就对了,什么都好,适不适应我自己,先要问这一个。修禅很好啊,当下明心见性,那如何修呢?不知从哪里入手,就很茫然。念佛好,念佛可以往生,现在很多居士念佛念得苦苦恼恼,念得烦烦恼恼。你要问说念佛能往生,你能往生吗?他说不知道,看阿弥陀佛安排,常常都是这样,我交给阿弥陀佛了,我们有没有足够的信心?修密,即身可以成佛,藏地的密法现在铺天盖地的往内地来,大家也非常的好乐,怎么修?大家都没有选择,只是藏地来一位喇嘛,大家认为他都是活佛。传个咒语告诉你念,念十万遍,二十万遍,期待着下一个咒语的持诵,买多少放生,点多少灯,这就叫做功德,功德做圆满了,咒语也念完了,这叫做一个次第修完了。接下来呢,大家还是在那里期待,问问自己,你烦恼断多少,修行佛法是在断烦恼,你烦恼断多少,烦恼没有断,说明你修行还修的不够,即使有人给你授记,有人给你肯定,但是你自己能不能肯定。我烦恼断多少,我们到底有多少烦恼,有见惑、有思惑、有尘沙惑、有无明惑。见惑断多少,贪嗔痴慢疑,身边邪戒见,这叫十使。在三界当中,我们有无量无边(烦恼),那问问我们断多少,贪嗔痴断多少,习气毛病改过来多少。习气毛病都没改掉,烦恼都没有断掉,那修行还是不行啊,那依然是凡夫。我们修什么法门,要问问自己,衡量一下我烦恼还有没有?贪还有没有?贪吃贪睡贪名贪利贪财等等的,都是属于贪。没有(断惑),我们就得老老实实来,所以我们有这些烦恼,所以我们要修行,这是一点。第二呢,问问说,我们人生活得快乐不快乐?有烦恼就不快乐,因为不快乐,所以我们要修行。当今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我们的欲望会越来越大,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我们就不得到自由,不能自主,这就是烦恼。人生有没有快乐?你不能说人生没有快乐,有快乐。快乐有没有?有没有?——少。苦多乐少。我们一个人,尤其我们居士生存在这一个社会,这一个空间当中,压力太大。前两天不在高考吗?小孩子在考场考,父母考场外考,考什么?“烤”太阳啊。在那里烤,煎熬的等待,耐心的等待。很大的压力,大家都想上名校、上好学校,是不是都能满愿呢?我昨天还说现在的小孩子是比我们那时候的小孩子快乐、快活,生活条件好。我们那时候连饭吃饱都没有,现在的小孩子说,饭吃不饱什么概念他不知道,他问你,你为什么不吃饱啊,我说我们那时候没饭吃,他说怎么会没饭吃,饭这么多怎么会没饭吃呢,他不理解。现在的小孩子压力大,比我们那时候的小孩子压力大的很。文革期间,我们生活在文革期间,没有太大的压力,你越是穷越是好,贫下中农嘛,一无所有,无产阶级。什么都没有,那是好,那是好孩子,没那么大的压力,上几堂课就完了。现在的小孩子书包都背不动,睡觉都睡不够,早晨早早就得起,晚上回来还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做,父母还陪着做作业。然后呢,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更好,拼命地努力啊。读书就读到…我看读到二十几岁啊,从学前上幼稚园开始,就在竞争学校,然后呢,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大学毕业现在出来干嘛呢,到处去打工,也非常非常的辛苦,学业、家庭、社会,你说要从这当中找到快乐,我看真的很难很难。那学佛的人稍微好一点,他知道世间的现象只是暂时的,人生是短暂的,怎么办呢?我们能做到少欲知足,随缘即能自在,少欲即能满足,闻到佛法,依佛法修行,我们能够得到少许的快乐。如果没有闻到佛法的人,他一天到晚除了生活以外,还要去消磨一些时间,空虚郁闷。能够闻到佛法,依佛法去修行,读读经,念念佛,打打经,会充实一些,从中能够得到少许少许的快乐。接下来谈谈,我说三句话谈修行。我们时间现在十几分钟,告诉大家三种方法,第一个方法叫“观想”。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繫念谛观彼佛……”学佛的人一定心里要有佛,想着佛,想佛的时候,你会开心一点。佛的相好庄严,你这么一想,我们内心自然会变成庄严清净,我们为什么要烧香啊为什么要点灯?去买花供佛呢?这是表示庄严,供佛的时候,我们内心妄念放下,烧一支香的时候我们妄念放下,这个时候内心清净,观想佛的时候,我们内心起的清净的心,系念起来。所以经里面说呢,诸佛在哪里?不离我们当下的心念,想佛的时候,心里就是佛。因为我们心中有佛,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这个心不是佛,这个心就不能作佛,比如说是金,它可以做种种首饰,如果不是金,就不能做种种首饰。同样的道理,所以佛的大智慧,都是从我们心想而生,就我们时时在想佛,但是我们妄念很多,想着想着,它就想别的去了怎么办啊?收回来再想。我们能够想佛,佛经里面说,叫做始觉,开始觉悟;能够与我们本具的佛性相应,叫本觉,始觉与本觉相应那我们就有大智慧,就与佛那种智慧是相等相同,所以我们时常要观想佛。第二“忆念”,时常忆念,忆就是持心不忘的意思。持这个心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什么呢?不要忘记这个佛,不要忘记这个佛号。即使你修禅也是一样,修禅叫参话头,那个话头,什么叫话头呢?你起心动念之前那个心是什么?我们讲话也好,起个念头以后,那叫话尾,在你讲事情,讲话之前能够看到那个心叫话头,时时看着它。起妄想起妄念都没有关系,经里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悟迟了就来不及了,念头起不要管它,你能够看见它,知道起念头就好。这叫忆念,忆念佛的相好,或忆念佛的名号,你心不忘,这样能够通显唯心是佛,如《圆通章》里面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儿子想母亲,母亲又想儿子,这样的两人相见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能见到,母亲时时在那想儿子,儿子不想母亲,就很难见到。就比如说,诸佛就像母亲一样,慈母一样,时时都在念着儿子,念着儿女,儿女不想,作为子女不想父母就很难见面。他也忆念父母,所以他就想尽办法去见父母。所以《圆通章》叫“如子忆母,如母忆子”,这样呢,叫不相违远。忆念就是这个心啊,让它时时提起来,想着这件事情。念佛的时候,你要忆念在这佛号上,忆念在这个心上,每一句佛,从我们内心生起,你都了了清楚,不是拿个念珠在那里数佛,那是不够,时时忆念这件事情,回心返照自己,这是叫忆念。第三,修行,修众行。修观想忆行的助行。有些居士说,我又要拜观音菩萨,又要念地藏经,又诵普门品,又念大悲咒,又念弥陀经,念的很杂很多怎么办啊?我哪一样都想念,哪一样都放不下,然后我又想往生极乐世界,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如何才能去?那往生极乐世界说简单很简单,易如反掌,弹指间即能够往生。首先你要具足信心,这是要紧。我们在家学佛修行,还要做很多事情啊。这就要根据经里面讲的,修诸功德。普贤十大愿王,把华严所有的精神思想,导归极乐,他修一切,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他的愿有多大呢?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愿王,无有穷尽。从礼拜乃至回向,无有穷尽。这是普贤的大愿,那么这大愿,每一个愿他都一一导归极乐,等到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威势悉皆退失,所有的一切财产都不能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我们时常要念,我们说念佛,告诉说修诸功德,只要你回向心,回向往生,都能一一往生。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以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呢,蒙佛授记,而且能够行化一方。那《法华经》里面:“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生极乐世界。”《法华经》也这样讲。《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一些都是修行往生的资粮,我们都离不开孝敬父母,敬事师长,我们在家里能够素食就是慈心不杀,同时我也在修十善业,从三皈依开始,乃至出家受具足戒,都依戒而行。然后呢,我们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的道理,然后读诵经典,还要劝别人修行,这样的事情都是叫做修诸功德。不是说我们念佛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干,在家的老居士老菩萨,儿子媳妇叫你带一下孙子,你都不肯。你说我要修行念佛,照(样)带,我们照样发愿念佛发愿往生,修一切善法,以此功德回向,都能往生。今天,也就是来这里,跟大家结个法缘。三句话,,首先前提是为什么要修行,因为我们有烦恼,我们没有智慧,所以要学习佛法,我们要修行断除烦恼。这是我们要做的。然后呢,怎么修行?法门很多,我们要从观想开始,时常想着佛,想着菩萨,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功德,想佛菩萨的慈悲,时常贯穿你这种思想,你自己的内心当中。然后再来呢,忆念。那你总要选择一个法门以此作为专修,叫做忆念。念佛你好好老老实实的念,那么念佛的同时,又不妨碍我们修一切行,修纵行,修一切功德,同在家人,乃至出家也好,都离不开孝敬父母、敬事师长,三皈啊,诸戒行,发菩提心啊,读诵经典等等以此的功德,都一一回向往生极乐,那么功德一定能够圆满。祝愿大家身心健康,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骨观的修行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