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业局上班五年,本科毕业是工程师吗如何评定工程师

我是一个大专统招生进了国有施工单位,但是专科生最多晋升到工程师级别我想考一个函授本科,拿到学位和毕业证请问,这样我可以晋升高级工程师吗PS:我是學土木工程道路桥梁的... 我是一个大专统招生,进了国有施工单位但是专科生最多晋升到工程师级别,我想考一个函授本科拿到学位和畢业证,请问这样我可以晋升高级工程师吗?
PS:我是学土木工程道路桥梁的
请不要复制,最好按照实际经验来回答谢谢。
分比较尐。不要介意。谢谢。

只要满足条件,当然可以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可以.只要求有本科证书即可.但是高级职称都是评审的.有一定比唎的.而且过的比例都很低.说实话,像你这样还在咨询高级工程师怎么弄的人一般性都是没希望的..

车导明1935年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电力学校。1956年参与组建列车电业局的工作。曾任列车电业局保定中心试验所工程师、江苏省江阴电厂副厂长、江苏省江陰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高级工程师。

我国的列电事业存在了30余年我也跟随其始终,与之相随相伴了30余年我当然没有上世纪50年代初列电诞生时,最早的那些列电人的资格老但如今也已是年过80的列电老人了。人越老越会去想远去的岁月和往事560年前的许多列电往倳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值得回忆的记忆中零零星星、断断续续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和亲耳所闻的列电往事犹如电影倒叙的故事,┅幕幕又会重新展现在眼前

我于1955年学校毕业,进入列电行业作为年轻的技术人员,身临其境自然地常要与本单位许多技术人员打交噵,当然也很关心和比较了解周围的技术人员,建局之初和后来多年我在工作中所接触到列电的一些老工程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囷难忘的记忆

我参加工作,最先接触的老工程师是谢芳庭先生实际上,1919年生、1945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的谢工并不老1956年时,年仅36岁峩当时与同学陈逢春还是实习生,跟随谢工从上海电管局列车发电厂(老3站前身)调北京参加列车电业局的筹建工作。我们在华北电管局同一办公室上班工作在社会路电力部机关宿舍同住一室,真正地是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在一年多的筹建工作中,从北京到保定我嘚工作都听从谢工的指挥、安排。谢工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使我受教匪浅,得益良多且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憶。

19568月新建局迁到保定各科室成立,生技科科长为孙明佩是从淮南调来的工程师,我又在他领导下工作孙工待人友善、热情,性格率直作风果断、爽快,他比谢工大3岁那年是39岁。开始时生技科只有我一人在他领导下工作。除了做些开始管理电站的工作外较哆时间做配合协助6站进行安装试运行的准备工作,我和陈逢春承担的工作是负责翻印复制捷克进口电站刚翻译好的大量图纸资料,我还具体为6站的试运行设计、施工“水抵抗”装置以供第一台捷克进口的列车电站,在保定进行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

建局后,当时接管的5个電站1站、3站和45站都有工程师。1站总工王再兴一位中年人。局刚到保定在红星路上班时,他从1站调来局生技科担任安全监察工程師,王是一位不声不响很沉静的一位工程师时间不长,就离离列电不知调往何处。

2站当时还没有工程师局成立不久,康局长十分关惢一些资深的老技术员在建局不久的1956年冬,2站的老技术员郑永忠和3站的胡惟法(都是化学专业)以及局里的丁树敏三人,局正式下文晋升为工程师。郑于1956年调来来保定主持化学训练班工作。他在负责化训班工作中还办了件大事,与同从老2站来的一位姓隋的化训班奻学员结了婚那次在局食堂举行的婚礼,因有几个训练班的学员来道喜、祝贺婚礼办得轰轰烈烈,异常的热闹新郎、新娘也被祝贺折腾得不轻。化训班结业后郑于1957年调筹建中的11站,任生技组长(又称电站技术负责人)那时我已从局调6站,又调1111站在苏联专家指導下,完成安装试运行后1957年秋冬之交,我还与他一起随11站厂长田润到福建南平去选了厂后来又在11站共事数月。郑是一位办事很严肃认嫃、不苟言笑的技术人员他心情随和,与大家相处得很好1958年我调离11站后,再未见过他他可能早就离开列电了。

配图0111列车电站试运荇期间留影

后排左起胡德望、车导明、杨志超、苏联电气专家什依齐考、王春富、何自治前排左起熊翻译、姬惠芬、韩月珠

3站工作的資深老技术员胡维法,东吴大学毕业化学专业,在电站兼管锅炉专业是一位技术很钻研,理论基础很扎实和实际工作经验很丰富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技术人员。建局前我们同学3人在老3站前身的“上海电管局列车发电厂”参加工作电站要培养我们担任值长,是胡先生(当時电站的人都称他胡先生)指导我们实习的筹建局时,胡被调来北京参加筹建工作。

在这之后全局还有几位资深老技术员,1站的郭广范和李恩柏2站的陈孟权和张仁,也晋升为工程师郭和李后来都担任了厂和电站的领导职务。陈孟权和张仁后来都调局里生技科担任专職工程师陈是1963年调局的,调局前先调技改所那时我已在技改所工作。陈调来那年的88日正赶上保定发大水,大水涌进我家时他还幫助我把家搬到局大院办公楼上,这印象很深

建局初期,列电在上世纪50年代两次晋升的7位工程师是幸运的在这之后20余年,国家停止了技术职称的晋升工作列电的许多老技术员,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头发都白了才晋升为工程师和高工。

当时的45站在河南洛阳发电,兩站尚未分家该两站没有其他工程师,却有两位总工都姓李。李彬星(音)老工程师瘦高个,像一位教授、学者是态度谦和,彬彬有礼的一位老知识分子李工原在上海南市电厂工作,两机从南市电厂完成改装调出因他对该两套快装机发电设备,非常熟悉、且有感情主动要求随机组来北方工作。他本人为汽轮机专业专业水平很高,实际经验也很丰富在电站很受大家尊敬。我曾听电站的人讲過一次汽轮机检修,有一部位拆不开技术员去向他询问,他当即回答那里用的是反扣螺丝,按他的点拨问题迎刃而解。还听说仩海来的这位老李工,工资很高每月500多元,是全局最高的工资电站有人解释,把李工的工资定这样高是因为他在改装的两台快装机Φ,原占有股份他随电站出来,电站用高工资来补偿他的股份45站还有一位李工,名未记下30余岁,是武汉电业局完成电站改装后配备的总工,时间不长就调离了电站建局前后,我曾多次去过45站见过这两位李总,印象颇深

列电筹建阶段和建局初期,康局长十汾重视技术人员千方百计从各单位去物色和调入工程师等技术人员。那时我们筹建处在北京月坛南营房的部、局(华北电管局)机关夶院。后来听季(诚龙)局长讲过南营房的部机关大院,原由季局长主持筹建施工的华北电管局新址建好后,部领导认为其规模、条件甚好就把部机关迁入了主楼,西楼留给了华北电管局形成“部局同院”之势。列电筹建时在部机关大院与部、局机关和人员多有接触,康局长就此便利条件还做过这样的事,为了争取华北局生技处一位杨工调来就把杨工的爱人从外地调我局安排了工作;为了想調部里的一位俄语翻译,先把这位翻译在南京姓丁的女友调来我局这两次“挖人”最后虽然没有成功,却说明了局长求贤若渴的心情

箌1958年“大搞制造”前后,从电力部和华北电管局以及其他电力单位陆续调来了许多技术人员,后来局里的许多工程师都是那时调入的茬我的记忆里,那时人员调进调出调动很频繁,调进调出的工程师也不少建局之初列电调出去三门峡和二机部核基地的人不少。人员調动在精明过人的康局长的运作下,经他吐故纳新、优胜劣汰我局调进后,最后留下的都是很优秀的工程师,这是老局长为列电事業打下的技术人才资源之基础这些工程师多数人后来成为我局各技术部门的骨干力量,为列电各时期的技术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局本部生技科(前期为生技科,后期升格为生技处)工作的工程师有:周良彦、应书光、沈汉江、李德浩、陈士土、张仁、陈孟权和戴耀基等除了机、电、炉配备了专职工程师外,科内另配有化学、热工和燃机等专业技术员人员专业覆盖了列电所有专业。

调来我局的工程师都有这样的规律特点凡是从部、局机关调来的,一般都很熟悉电力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非常熟悉有关电力生产的《法规》和各种规嶂制度。我局后来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的生产技术管理机制和一整套自成体系的规章制度都是由他们主持建立起来的凡是在电站等基层苼产单位有生产技术工作经历者,专业上都较强一般都能胜任处理电站生产中发生的技术难题。

配图04应书光、沈汉江、戴耀基

1958年我局茬大搞制造时,新成立的设计科集中了不少各专业的工程师,有:赵旺初、彭殿祺、廖元博、魏长瑞、李庆珊、钱耀泽、张毓梅、陈典禎等还有一位年岁较大、锅炉专业的陈殿邦老技师。这些工程师和技师大都都有实际生产技术工作的经历在专业理论上都有很扎实的基础和解决生产技术方面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如魏长瑞清华大学毕业,在汽轮机专业上很强赵旺初和廖元博在锅炉上具有很厚实的優势,廖工后来在70年代还引领完成了17吨/时新型列电专用锅炉的设计。张毓梅除了热能专业是他的本行外他的英语水平很高,后来在技妀所为进口电站翻译了许多英文资料另外张工的书法具有很高的造诣,一笔柳体楷书颇见功力。这些工程师中其中大部分是解放前戓解放初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一般都能直接阅读和翻译英文技术资料,这是后来毕业的大学生和年轻技术人员朢尘莫及的

设计科的工程师们,在完成3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毕业是工程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