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军事才能卓越的蒋介石的才能会拿不下东北

白崇禧东北督战曾大败林彪 因蒋介石误判失东北-中新网
白崇禧东北督战曾大败林彪 因蒋介石误判失东北
日,白崇禧(左)随蒋介石、宋美龄到达陕西临潼。
白先勇与父亲(1963年1月,台北松山机场)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出版,白先勇接受本报专访,解密父亲戎马一生:
  白先勇花费4年心血为其父编著《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于5月推出上市。全书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记录诸多历史关键时刻。
  白崇禧素有“小诸葛”之称,他既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政策出过力,又屡次参与逼宫,为蒋不容。日本人在淞沪会战后称他为“战神”,毛泽东则称他为“中国境内第一个阴险狡诈的军阀”。白崇禧究竟与蒋介石有着怎样的恩仇?外界曾传言说白崇禧猝死是蒋介石派人下的毒,真实情形又是如何?
  采写及图片翻拍 本报记者 吴波
  被称为“战神”,曾打败过林彪
  2008年,白先勇发表《战后国共东北之争》。当时双方精英尽出,白崇禧东北督战,领国民党军攻进长春,林彪军队大败,往北急速撤退。因蒋介石受到马歇尔调停内战的压力,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情况的误判,没有采信白崇禧的建议,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复活”,整军反攻,最后横扫整个东北。对此,白崇禧一直耿耿于怀、痛心疾首。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广西桂林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陆军一级上将。他与李宗仁并称“李、白”,蒋介石屡次重用又“敬而不亲”,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甚至连日本人也称之为“战神”,曾获中外勋章二十余枚。
  1911辛亥年,白崇禧参加武昌起义,1917年,白崇禧结识李宗仁、黄绍f,共同从事统一广西的大业,时称“广西三杰”。北伐时期的重要战役,白崇禧几乎无役不与,尤其是1927年关乎北伐成败的龙潭战役。日,白崇禧领军长驱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
  抗日期间,白崇禧奔驰沙场,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等等。其中,尤其以1938年“台儿庄大捷”的至为关键。
  回顾父亲一生的经历,白先勇说:“作为历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作为父亲,他又有另外一面。这两面有时候会有冲突,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人。”
  助李宗仁竞选开罪蒋介石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时,白崇禧极力反对,曾派人飞北平劝阻李宗仁。白非常清楚,蒋介石心中的副总统人选属意孙科,李宗仁出面竞争,必导致蒋与桂系的冲突。可是,李宗仁在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等人的鼓励下,不顾白及黄绍f、黄旭初等广西领袖的劝阻,宣布参选。
  白先勇回忆,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是白崇禧与蒋介石矛盾尖锐化的开始,蒋与李宗仁、白崇禧再度分裂。他说,“李宗仁与父亲自早年统一广西,历经北伐、抗日,两人数度并肩作战。合作年间,在中华民国关键时刻,立下扭转乾坤的功劳,如龙潭之役、台儿庄大捷等。世称‘李、白’,关系密切。李大度、白精明,二人互补,有如刘备与诸葛亮。但二人在大事上,也有分歧的时候,刘备雪弟恨伐东吴,诸葛亮劝阻无效,终坏了诸葛亮联吴抵魏的大计。李宗仁参选副总统,父亲力谏,李不采纳,导致蒋介石与李、白再度分裂。”
  “据当军医署署长陈石君的回忆,当父亲闻知李宗仁出面竞选副总统背后有美国人的支持,父亲认为有美国势力介入,大大不妥,与李宗仁当场还起了争执。后来美国对华白皮书记载,司徒雷登大使确实提议过以李代蒋的可能。但基于两人的渊源,父亲还是尽力帮李助选,竞选总部即设在大悲巷家中。”
  白先勇说,“李宗仁一旦投入竞选,父亲基于与李宗仁的革命感情,不得不全力助选。中央力挺孙科,选举激烈,几经风波,李宗仁以些微多数击败孙科,当选第一届副总统。蒋介石与李、白之间的旧矛盾又重新浮现,对于当时大局稳定,有重大影响。父亲调职‘华中剿总’,除去国防部长职务。多年后,父亲在回忆录中承认,替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是他犯下的一大政治错误。”
  对于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白先勇则以父亲的话概括:“‘总统’是很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听。”“二?二八事件”后来台宣抚的白崇禧,当时命令全省军警情治单位停止滥杀,审判公开,又对参加过“二?二八”的学生不咎既往,“很多人因父亲,救回一命”。白先勇认为父亲选择台湾作为最后归宿,是死得其所。
  “父亲死于心脏病突发”
  晚年的白崇禧十分孤独寂寞,关于白崇禧最终的死因,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是个谜。一种说法认为,是蒋介石派特务人员给白崇禧下毒。还有更离奇的,说白崇禧的死与其女护士有关。白崇禧晚年的死亡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谜?就此白先勇首次面对记者采访,详细澄清了这一段历史秘案。白先勇直接否定了这些说法,他说父亲的死亡不可能是蒋介石下毒。
  白先勇说,“关于父亲去世的谣言传得已经好像‘间谍片’。这些说法源于台湾的一个退休特务谷正文的文章。此人自称是监控白崇禧小组的成员,接受了蒋介石下达的命令。这完全是他自己的幻想。理由是,首先,蒋介石绝对不可能授命给他,他的级别差很远。其次,用酒来下毒也太笨了,万一毒不死怎么办?”
  白先勇表示,“自己开始没有去否认,是不想抬举了这些八卦新闻,最后导致演绎这件事情的书籍层出不穷。”他分析说,“父亲在台湾没有任何实权,跟外界也没有联系,对蒋介石不构成威胁,所以没有必要谋害。而且父亲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随便弄这种事,会闹成国际事件。再有,父亲的葬礼蒋介石也去了。如果他令人下毒再去参加,也未免太过分了。
  白先勇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是因为心脏病突发。他透露,“据弟弟讲,父亲去世时的遗容看起来蛮平静的,没有太痛苦的样子。”与某些书籍的描写“白崇禧平时身体颇好,没有出现大的病症。日,有人发现白崇禧死在他卧室的地板上,尸体周身发紫,睡衣和床单被撕得稀烂,床头还有半杯没有喝完的酒”完全不相吻合。
  “我在广州培正小学念过书”
  接受本报采访,白先勇告诉记者,他们父子与广州有着数十年的情缘。他自己曾在广州念过小学。他说:“1948年我在广州住过,还在东山培正小学念过书,当时是小学三年级。为什么要去广州念书呢?是一路打仗而来的,从南京一直到广州,我在广州念书后去了香港,然后去了台湾,当时我住在爱群酒店和新亚酒店。而再次回到广州旧地重游,已经是1988年,当时是我的话剧《游园惊梦》在广州演出。从1948年到1988年,这40年是我与广州的情缘。”
  回忆起父亲白崇禧与广州的关系,他说父亲首先是在广州参加了北伐,“广州有几件事情对他一生很重要的,他在1923年在广州第一次见到孙中山,也是唯一的一次。没多久孙先生就过世了。第二件事是蒋介石即将北伐的时候,蒋介石当时去广州三顾茅庐,那时应该是1925年,我父亲当时才33岁。蒋介石认为,父亲已经统一广西,还有‘小诸葛’的称号,还有,他是保定军事学校毕业的,是个人才 ,所以蒋介石要求他去组阁参加北伐。”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精选珍贵照片五百余幅,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白先勇说:“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我说,哎呀,这都是历史的现场啊。有时候一张照片敌得过很多很多文字,照片在那里,当年的情景马上就浮现出来了。” 为了把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说清楚,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史料,很多图注只有短短几句,却花了几天时间才写成。
  图传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涵盖北伐、抗战、抗战胜利与国共内战,大约自1927年至1949年,记录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下卷《台湾岁月》,包括白崇禧在台湾十七年的生活点滴。
【编辑:刘欢】
>相关新闻: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解读:蒋介石的军事才能与毛泽东到底差多远
1962年,蒋介石出席胡宗南葬礼。蒋重用胡几十年,而此人只是一个师长、旅长的才能和气局,在西北为彭德怀一败再败。(资料图)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
责任编辑:AP0010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当蒋介石的保镖,好难!不少人到老死,还是光棍一条!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侍卫们终究是男人,不可能不结婚。结果,卫士们到了三十七八,马上要奔四了,蒋介石只好同意让他们结婚、娶老婆。但是,台湾本省人都不愿将女儿嫁给外省人,也不嫁阿兵哥,侍卫们娶老婆仍然是困难的事情。官邸侍卫郑敦浦好不容易娶了个老婆。但是,结婚时,连个宿舍都没有。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妻子周淑仪下班后,还是回娘家。于是,邻居们就闲言闲语:“那个周太太的大女儿被人骗了,结婚了。”单位里没看过她先生的同事也问:“周小姐,怎么没看过你先生来下班呢?”周太太也不能解释什么,只好随他们讲。亲戚们一开始也不知道郑敦浦在“总统府”上班,担心她被骗了,总是问问,后来慢慢才知道真相。尽管如此,郑敦浦还是幸运的,好歹有了一个老婆,而多数侍卫过着无妻无家的生活,知道蒋介石去世仍然是光棍一条。后来,有人称蒋介石的侍卫部队是“世界最大的男兵部队”。(陈冠任原创,不得转载和改编;发表于一点资讯,禁止其他平台抓取)
阅读下一篇蒋介石和张学良,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选择不抵抗? | 凤凰副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文,有识,有趣——凤凰副刊&日,日本关东军进犯长春,炮轰长春宽城子东北军驻地一九三一年,没有多少中国人意识到国家已经大难临头。这一年,军国主义在日本已经形成强大势力,主张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叫嚣已经完全公开化。来自关东军的声音是:“要建设大日本超级大国,很显然,必须取得相应的领土或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把满洲置于我国绝对权力的统治之下。”在主张武力扩张的日本军人中,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和作战主任石原莞尔中佐最为激烈而强硬,他们提出了以“占领满蒙”来“转变日本国运”的侵华建议。石原莞尔认为: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洋文明”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洋文明”必然开战,而下一次世界大战将是“人类最后的大战”。为了备战,同时也为解决日本国内危机,必须入侵中国——“武力解决满洲问题已成为陆军省部主要课长等幕僚的坚定信念。”因此,关东军的首要任务是占领满蒙地区。板垣征四郎强调:“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从而,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重要的关系。”石原莞尔的建议本不新鲜,但在日本深陷经济危机而不能自拔的时刻,这一建议立即受到日本政界的热烈追捧。——日本军界和政界在以武力扩张摆脱国内危机上达成了高度一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猝然爆发。日本关东军偷袭北大营的时候,中国东北的军政大员们正安闲自在: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长期驻留北平,那天晚上他正在前门外中和剧院观看梅兰芳表演的京剧《宇宙锋》;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正忙着给他父亲做寿;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万福麟也在北平,他将黑龙江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吉林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为其父奔丧回了锦州,军政大权由他的参谋长熙洽代理。——沈阳城内的东北地区以及辽宁省的军政要员们大半不在岗位上,就连东北军重要的北大营军营驻军、东北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也不在军营里。关东军开始攻击后,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同时用电话向王旅长和荣参谋长报告。荣臻给赵镇藩下达的命令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种军事命令,恐怕前所未有。凌晨时分,本庄繁命令关东军所能调动的部队全部向沈阳开进。四时,驻扎铁岭的部队抵达,配合独立守备大队占领北大营;五时三十分,赵镇藩带领退出北大营的第七旅到达沈阳东山嘴子;六时三十分,驻扎海城和辽阳等地日军赶到,占领沈阳内城后,联合向东大营发起攻击,东北军和讲武堂官兵不战而退;八时,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省政府、兵工厂、机场以及所有的军政机关和金融机构均被日军占领,军警全部被日军缴械。日军犹如进入无人之境,仅在沈阳兵工厂就缴获步枪十五万支,手枪六万支,重炮和野战炮二百五十门,各种子弹三百余万发,炮弹十万发。张学良多年购买的三百余架飞机也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中的两个史实甚为重要:一是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自一九三一年事变时起,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日两国置于战争状态长达十四年之久。二是关东军发动事变时,双方的兵力异常悬殊:日本关东军正规部队和非正规部队各一万人,满铁沿线的警察约三千人,总计约两万三千四百多人;而中国东北边防军总兵力约三十万人,除因军阀之战十一万人被调入关内,留在东北地区的部队尚有二十万人。特别是,事变爆发时,攻击北大营的日军仅有六百五十人,而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有一万两千多人,但是,这座坚固的军营竟很快就被日军占领了。
[责任编辑:吴思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58
播放数:439960
播放数:1386671
播放数:5808920您的位置:>>>正文
解读:蒋介石的军事才能比毛泽东到底差多远
  蒋介石好歹也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正牌毕业生。
  高华:蒋介石的军事教条主义非常严重。内战初,他把胜利的&宝&压在&速战速决&,还细定了战术守则:&在共军主力未溃之前,各路行军纵队仍应严守战术原则,每纵队应以一旅兵力为基准,每日行程以二十公里为度,至多不得超过二十五公里,其行军序列亦应照旧日战术分尖兵、前兵、前卫、与本队及后卫、侧卫等部署。&这样的指令固然称得上是细腻、严整,犹如旧时普鲁士、日本士官学校的战役学教程,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
  蒋还有一些很具体的战术指导,诸如:&口袋战术&,&反口袋战术&,&坚壁清野&&主动出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等等,皆为永无错误的教科书式的语言,机械搬用之,怎么能追上身手敏捷,不拘固定战法的解放军?相比之下,林彪则是从战场上总结出战术原则,国军将领叶锟败退去台后,五十年代初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总结说,&林彪之一点两面战术,所有共匪各级指挥官以至所有士兵都能了解,都能奉行,形成一个整套体系。&
  在用人上,蒋介石也未见高明之处。
  高华:在东北,蒋介石临阵换将,先杜聿明,继陈诚,再卫立煌等,都无堪重用。在淮海,这是关键到党国生死存亡之战,蒋仍然没有章法,他重用的几个人都不行。毛也在东北换将,但都是为了减少矛盾,以求高度统一,林彪等与东北局其他领导存在矛盾,日,毛任命林彪为东北最高军政首长。在东北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归林彪节制。
  蒋介石很少有像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粟裕这样的统帅型的将领,日,蒋在日记中写道:&甚叹今日求一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之流而不可得也。&
  蒋之用人,一看派系,二看服从和人身依附,白崇禧为国民党军中少见的统帅型的将领,因不是蒋的人马,聪明才智不能得以发挥。蒋重用胡宗南几十年,而此人只是一个师长、旅长的才能和气局,却被蒋当作统帅用。1943年,陈立夫去西安劝胡宗南突袭延安,&建不世之功&,胡未敢。当然,胡宗南即便敢偷袭延安,也无济于事,因为他身边的熊向晖肯定会提前把消息密报给延安。
责任编辑:郭娓娓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的才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