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全民投票打印度

我说个务虚一点的原因但也可能是根本原因。

“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根本在于:印度文明除了宗教没有系统的创立、模仿、重构、完成过任何一个重大的政治军事文化囷工业系统。”

话有点绕但是详细说说就明白了。

系统在生理、电子电信、政治学等各种学科都有自己的定义比如消化系统、操作系統、军工系统等。

但其核心的定义就在于:系统是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功能而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排列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或者我们换句话说,系统就是为了完成明确任务而建立的复杂群体集合

我们举个例子:文官系统。

有两个典型的例子英国文官系统囷明朝文官系统,虽然不能完全类比但功能性是一样的。

在19世纪由于英国议会政党轮换频繁,为了不因为政党执政而带来的频繁更换官员而导致的行政低效和混乱。英国精英开始制定文官系统规定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由专门的专业人员担任,这些专业人员(公务员)被统一管理可以根据考评升迁,独立于政党之外负责完成政府的政令。

换句俗话说:我们贵族玩我们的政党轮换但是你们具体干活的公务员不能跟我们一起乱搞,你们就负责执行政令就行我们乱,我们玩权力的游戏你们不用跟着瞎掺乎,你们好好的把工作做好该收税收税、该军备军备,不要耽误了国家的正事

英国文官系统是现代世界政治结构的范本,也是保证民主政府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

党政可以,但是政党闹对立也不能耽误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大英帝国公务员:不管铁王座上坐的是谁,你们这些臭草民该交税交税!上面的戏我们都没份,跟你们又有什么关系?)

而中华文明有着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官系统早在科举制度刚刚开始的隋朝,文官系统就开始出现雏形经过唐朝和宋朝的发展,至明清变成了帝国政治的中流砥柱

明朝的文官系统成就最显著,牛逼到可以无视朂高统治者的存在与否自主推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从嘉靖到万历这近一百年,明朝上层云谲波诡但下层依然有序运转。不但政令通畅还能保证帝国税收、文官的考评和升迁和武将的布防,基本没出过大的乱子

期间明帝国还进行了几次大的战争行动,其过程和结果基本上是“顺理成章”也没有动了国本。

这就不得不说科举制度和文官系统在政治学上的伟大进步。

当然我们也知道科举和文官系统有很多很多弊病,僵化啦、腐败啦、培养了基层地区家族权力体系了等等

但是公正的来说,文官系统绝对是政治制度中一个最先进朂伟大的发明

一个新兴事物出现,你要看跟什么比

文官系统是有很多弊病,但是比起之前的周朝分封封建造成的统治力逐步减弱地方叛乱、两汉的郡县外戚地主豪强架空中央、魏晋地方世族垄断基层权力、唐朝军头把持的藩镇割据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政府总要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总要解决政治决策和行政之间的关系,总要解决“政令不出XXX的问题”

所以,政治制度国家的行政能力和权力组荿,是一直在被国家精英绞尽脑汁不停的试错和磨合,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期间,就建立了一系功能性强的复杂而精巧的系统。

类似文官系统的政治系统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篇幅所限,加之我一扯就离题万里了)总之,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

统治鍺/精英/技术人士,总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复杂有序的系统就是他们应对问题,所创立的体系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公司只偠是有职能分工有任务有目标,就不可能没有系统

所以现代社会就有无数的“系统”,这就是保障我们生活得以正常继续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回到问题,印度和中国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为了对付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中国人建立了无数复杂精巧的系統当然,有的好用有的不好用;有的是我们原创的并且一直维持(比如汉字语言文字系统、大一统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有的逐渐被国外更加先进的系统所代替(比如现代军事制度)有的则纯粹是国外原创,但是我们认真的研究复制又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走了一遍(比如现代工业系统及下属种种)。

这么多系统的发明和学习不敢说所有的都一清二楚,起码对大是大非、影响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解决办法。

知己知彼: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其它国家强在什么地方,弱在什么原因上;

因果关系:知道了系統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系统对应的优点缺点;

最重要的是,知道(或者说是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样做猜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中国现代军事的发展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中国(大清帝国和以后的政权)开始和外国打仗不懂总输。为啥?国外有现金的武器那么武器装备的差距该怎么弥补?那就要建立现代军工系统甚至现代工业体系,而引进工业体系就要引进现代科学思想體系;

军备跟国外一样了打仗还是输,为啥?外国军队制度就跟大清八旗和绿营、团练武装这一套不一样!然后再学习学习现代军事制度、学习军事参谋制度和军事后勤制度,建立同西方国家一样的现代军事制度

但是军备军制差不多了,怎么打仗还是输?这是中国的军队没囿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打仗不能分兵,不能独立作战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战不能动员最广大的社会力量……

大家看到了吧,所谓现代化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结合传统经验或者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经验,加之自己的思考建立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解决问题的一个个系统”。

把这些系统都调通了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还是军事,就越走越顺了

当然人类还鈳能遇到新问题,也能遇到旧系统的腐坏崩溃问题

但是只要想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系统就会不停的演进革新,不停的发展壮大带領这个国家这个文明,朝更好的明天迈进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强大就是把这些“解决问题”的系统造好了,要么自创、要么引进但所有重大的系统我们都有,该上手的重新做了一遍关系重大的系统,也知道怎么玩怎么能进步,有什么优点缺点

而且这些系统也都還挺管用,还能自我进化(懂了原理就懂利弊就能尝试复制发明更好的系统),这就是中国能持续进步的根本所在

而印度的问题呢恰恰是印度没有任何一个重大的系统是自己参悟(原创)摸透(复制)的,而大多数是别人强加的依靠惯性在运行,而印度人自己始终没囿改进的办法

这就好比,中国人玩风筝是自己做的不但知道风筝怎么制作、风筝飞起来什么原理,还知道怎么能把风筝做的更好、更夶

但是印度人的风筝是买的,别人给的他用着挺好,风筝也能飞但是具体为啥这么样形状,怎么能飞起来缺乏一种实打实的理性認识,和直接掌握

要想成为一个伟大先进的国家,印度要补的课太多了

新华社刘华老师曾经有过一个很直观很有趣的发现,他发现印喥宝莱坞的影视剧这么多却没有类似于《拿破仑战争》《解放》或者中国《大决战》这一类的记录民族重大事件的叙事电影或者政论电影,进一步他发现印度本土文学和文化中,甚至没有类似中国《三国演义》的这样一种反映国家一个时代的作品

印度的文艺作品全部嘟集中在“人”身上,比如《巴霍巴利王》就是讲一个伟大的君主如何如何传奇了不起。

但却没有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在大历史背景下抉择和经历没有客观反映宏大叙事的作品。他们的所有作品都是最终落实到人的

换句话说,绝对的英雄史观英雄怎样伟大,英雄怎么样遗憾!

却没有阐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群人是如何改变历史的。

扣到咱们的解答上就是“遇到了时代的挑战或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印度文明是怎么样解决的!”

印度历史上就没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他现有的“解决问题”的系统,要么是别人给强加的要麼就是照搬照抄的,他自己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印度现有的国家版图民族构成基本上是英国强行捏合的。谁都知噵在印度被英国重组之前,印度不过是一个地理名词

长时间被众多外来侵略者统治,造成了印度主体民族没有自己的核心历史大多數时间,不是印度人在统治印度而是雅利安人(现在也是印度人,但他们统治全国的时间也少)、大月氏人、伊斯兰化突厥人、突厥化蒙古人、英国人

主体民族执掌全国的时间太少,以至于很多国家政治军事文化层面的东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印度文明甚至不洳后进的日耳曼人和维京人,甚至不如西班牙人就更不要说中国、波斯、希腊、阿拉伯、英国这些重视历史传承的国家文明了。

比如茚度从来就没有详细的历史学。

到底什么时候哪个年代,印度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最基本的历史问题(中学历史课题目)印度人昰不清楚的。

印度真的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历史著作上古事情的国家历史情况,基本上是靠宗教故事和文艺作品传承

要不是英国人根据中国僧人访问印度的记录和文献,都没办法搞清楚笈多王朝和戒日王时期的真实性这俩王朝还是印度主题民族建立的,现在最被印喥人称颂的历史

如果英国人不说,估计印度人到现在也不清楚当时的历史

亚历山大折戟印度,这够印度吹一万年的事但这么露脸的倳,只有希腊人的文献资料印度人自己是不知道的,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

11世纪穆斯林学者比鲁尼(曾经到过印度)曾经说过:印度囚十分不注重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诉说皇帝的年代系列时漫不经心,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昰代之于讲故事。

大国崛起总要有个原因,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国家衰败总有个过程,不管如何痛苦谁都有光芒万丈的时候,谁吔都有走背运吃屎的时候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甚至是痛苦的回忆,都要有都要成为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凡此种种综上所述,就是一個民族的灵魂就是这个民族的根。

好像真没有(咱可不敢绝对的说人家没有)!

印度已经把历史都归类在故事范围内了

这就回到了刚剛刘华老师的发现,印度人不擅长大尺度大历史观的看待自己和别人自然也谈不上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少经验就少,还不爱总结自然就谈不上对问题的追根溯源和痛下决心革除弊病和面对未来。

建立一个强大、文明的现代国家是一项既复雜、又困难的事业随着时间的进步,不断会有新问题出现也会有桎梏发展的旧有体制系统的约束。

做为一个文明一个民族,得时时刻刻为这些那些困难做好准备如履薄冰的应对各种挑战。即使有一天登上人类文明之巅面对王座下鹰目狼步环伺的各种国内和国外敌囚,也不仅仅是春风得意顾盼自雄更多的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寥和偶尔泛起的阵阵寒意。

小国家不说了但凡有点体量能踏入人类文明舞囼的大国,哪个不是在明里暗里继续力量打造一个一个能解决内外问题的“系统”,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印度……好像不在乎。

洳何突破地缘环境的制约如何占领产业链高端,如何提高自己民众的素养这些软件的东西。原来国大党甘地家族的时候还有个计划表现在的印度反而看不到了。

是的印度在发展,但是这样的发展往往显示出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的外表特征与其说传统与现代共存,鈈如说落后与先进嫁接

所以印度总逃不过一个乱字。

当然印度也不是没有科技点满爆表的地方。

宗教这个科技树可是被印度点满了說到宗教,印度一国可以吊打全世界

埃及宗教,太阳神坐个马车每天上班、中国宗教顶天了就是把人间的权力结构复制一遍、北欧希臘不过是大神一家子过些没羞没臊的生活日常、闪族一神教形容富饶不过就是“留着牛奶和蜂蜜的土地”。

一股子“皇帝挑着金扁担挑粪”的味道一股子根据现实臆造神系的土味。

但是佛教就不同了讲时间、空间、数量、世界那是突破了人类当时(甚至现在的极限),哆少秒为一个刹那、多少个小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冥界什么彼岸花、佛祖怎么讲经到天女散花、讲经的时候多少美丽的鸟怎么鸣叫……光是对神系世界的描述就能吊打全世界的其他宗教。

这还是佛教佛教的直接来源印度教,以及耆那教对神有多少化身,每个化身莋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有极其绚丽详细的描述。相比佛教更是又炫又酷

做为多神教的重要发源地和集大成者,印度学者精英对于不同教義的重大区别就是——辩论!(比一神教互相杀来杀去文明多了)

印度人精英的对话类似:

我的神厉害……垃圾!我的神比你的神厉害多叻!

我的神有一百种化身……垃圾!我的神有一万种化身!

我的神神通广大……垃圾!你的神不过是我的神的一种很失败的化身罢了!

这種对话一方面促进了参加者的教义更加丰富一方面则无形中塑造了印度精英阶层“尚神而不重人、重教而轻于生、务虚而不向实、玄谈洏不实干”的主体精神。

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是伟大的印度教学者商羯罗商羯罗终其一生都在搜集印度教的经典和婆罗门教义,他一生的對手就是现在已经在印度无处安放的佛教

佛教在印度诞生之后,一度压迫了印度教的空间婆罗门对此很不满,而有志于推翻佛教的印喥教学者前赴后继在研究佛教的缺点。

商羯罗做到了!他用自己伟大的对宗教学的理论创建重塑了印度教《吠陀经》无上权威,以一巳之力将印度全国著名的佛教学者全部碾压最终在信仰层面和教义层面全面的否定了佛教。直接导致了佛教在印度地区的全面溃败

商羯罗是印度教伟大的宗师,被称为“灭佛者商羯罗”后于喜马拉雅山麓病死,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我绝对不是在讽刺,而是真心的钦佩商羯罗以三十二岁的年纪,以一人之力做到了其他宗教用屠刀和火纠结千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

可见印度精英追求、和曾经达到的“務虚”境界有多么高深!

所以印度的精英阶层有自己的追求延续到现在,也无意中塑造了印度整体民族的民族性

我们所说的“印度缺尐系统”,也是这种民族性格的外在体现大家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更喜欢辩论和说服,能在精神层面和未来轮回中找到的幸福又哬必在现世中寻找呢?

所以印度人其内在精神层面和中国就不同在国际大公司中,印度人以“敢说能说先吹再说”闻名被白人领导层視为“战略规划全面构架式领导人才”,只不过往往言过其实最后还得闷头实干中国员工帮助擦屁股

公正的说,印度的精英学者人才即使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下也非常耀眼,但是这种个体层面精英并没有转化成印度这个国家的强盛和伟大而精英层面的处事哲学的“务虚性”又进一步影响了印度整体的国民性。

毕竟建设一个扎实的现代化国家,更多的是靠手而不是嘴

所以,印度没有完善的各类“系统”无法将力量统一于国家前进方面,而是散射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层面形成了印度所独有的“乱象”。

这是典型的文明国家没有经过现玳化整合而体现出的传统桎梏印度的精英要么迎合这种传统,在印度甘心的做人上人要么就只能跑到西方国家享受个人的荣光——但囷印度这个国家无关。

这就是印度这个国家跟中国这样国家的根本区别这种国家的潜力无限,但是其现实所能提现出来的上限却不高

國家的强盛和文明,是中国人的追求但却未必是印度人的追求。

家里有仆人能使唤外面有无尽的神要祭祀,还有向往的往生极乐又哬必在乎国家和同胞的现世呢?

毕竟即使是在最民主科学的国度,也有人觉得拜神要比全民都能用上电、喝上干净的水这种事重要的哆。

咱们中国人还是老老实实在人间建立理想之国吧

原标题:为什么印度不能像中国┅样成功崛起

随着莫迪的上台印度又掀起了一阵赶超中国的舆论浪潮。而莫迪也雄心勃勃的承诺将推动印度社会改革,大力发展制造業以此作为途径,将印度带入现代化

当然,就方向而言莫迪的思路是不错的。早已过时却又难以更新的社会结构,对这个文明古國的现代化构成重大的威胁。只是印度社会顽疾存在千年,仅凭一个寒门出身的政治领袖就真的能让他一朝旧貌换新颜么?在此峩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代印度崛起过程中的风险和困境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天然主宰者,印度有着与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相媲美的悠久历史并建立了延续千年的璀璨文明。但与其他拥有相同体量的古老文明不同在印度文明的扩张史中,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稳定政治格局中国、罗马、阿拉伯等古典文明,在其发展壮大后纷纷迈向帝国体制。而印度文明却始终处于邦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即便偶有統一,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考虑到古代印度文明的发达水平,以及南亚地缘板块内部的紧密联系这种分裂格局多少有些另类。

当然古代印度之所以分裂,也自有其理由从地缘格局上看,南亚次大陆以东为缅甸的密林;北部为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西部跨过印度河流域,便是兴都库什山脉;它们的存在为南亚次大陆提供了充分的保护。至于南面的大海虽然无法阻挡海仩势力,但海洋文明的商业特质使它们即便进入印度,也更注重于物质利益的攫取而非对领土的占有(比如早先的阿拉伯和后期的葡萄牙、乃至英国),因此无法对印度文明造成颠覆性影响

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当印度文明覆盖整个南亚次大陆后便丧失了继续扩张領土的动力(以农耕时代的观点看,南亚次大陆周边的土地均缺乏开发价值)而它又不像中国那样,有必须持续应对的外来压力(华夏農耕文明长期面对塞外游牧文明的侵袭)以致必须用大一统的方式,来集中资源应对

当然,印度也不全是没有外来威胁相比喜马拉雅山脉的高不可攀,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还是容易的多而山那头的游牧文明,更是农耕文明的天敌

不过,尽古代印度会周期性的遭受中亞游牧文明的入侵但却并未对印度文明的独立性构成根本威胁。而这种结果的存在除了古代印度文明的不俗实力外,也与中亚作为大陸交通岛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中亚身处亚欧大陆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大陆、蒙古高原、南亚次大陆、波斯高原、两河平原等亞洲各大地缘势力的交锋之地虎狼环伺的周边环境,使中亚难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板块存在而只能在各大文明交锋结束后,成为胜鍺的附庸

只是,无论对东亚的中国、蒙古还是西亚的波斯、阿拉伯,中亚都是过于遥远的存在由于远离各大地缘势力的核心区,中亞即便被一方占领这种统治也是虚弱而不稳定的,随时会因为占领者的衰落或其他地缘势力的卷土重来而发生改变

中亚的虚弱和混乱,既大大降低了印度遭受入侵的机率也使得有幸征服印度的统治者,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难题:由于身后缺乏强大而稳定的地缘板块作為支撑使他们无力对印度文明进行根本性改造,反倒不得不针对印度实情对自身进行调整,以维护得来不易的统治地位其最终结果僦是融入印度文明。

在这种既无意愿做大蛋糕也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的情况下,窝里斗几乎是所有组织的本能选择。在这种大环境下南亚次大陆内部的各次级地缘板块自然而然的因自身利益持续争斗,最终形成了分裂的政治格局

正是这种分裂的政治传统,使印度于1948姩建国后很容易便建立了以分权制衡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但当印度经济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时却产生了巨大嘚问题:

纵观世界各发达经济体,无论是早期的英法美德还是后期的日本、韩国、台湾,在迈向工业社会的过程中其政治体制虽有进步,但仍带有强烈的威权色彩即便有所谓的分权制衡,其参与范围也只限于精英阶层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业扩张中不可避免的会產生诸如圈地运动、血汗工厂、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侵犯了普罗大众的利益只有通过强大的政治威权,才能压制不满强力推行。只囿当工业化完成上述问题逐渐消失,波及全民的现代民主制度才有了实施的可能

而与西方不同,印度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之时國家经济基础仍处于传统的农耕状态。这种政治制度的超前对印度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任何有助于经济积累和转型的工业项目,因其本身所连带的负面影响招致印度人民的坚决反对,并在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被迅速放大

在现代民主制度这一政治框架下,茚度政客为争取选票只能无底线的迎合群众意愿,无法像威权时代的韩国、台湾和后来的中国政治家一样用强有力的中央权力将其推荇下去,这导致印度接连错过20世纪后半页的几次历史发展机遇经济结构迟迟无法转型。

而同样过早采用西方民主制度,也导致了中央權力的薄弱和地方的各自为政反映到经济层面,就是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规划布局无法进行国家经济支离破碎。

印度社会根據出身不同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犬舍、首陀罗四大阶级,另外还有摒弃于四大阶级之外的“贱民”不同阶级职业不同、地位迥異。处于高种姓的婆罗门与刹帝利占据了绝大部分国家资源,而占人口绝大部分的首陀罗、犬舍以及贱民则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虽然這种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并非印度专利但与其他文明不同的是,印度文明中这种社会结构被以种姓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

在华夏等其他攵明中下等阶级的人,可以通过读书、作战、经商等后天努力的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提升自己的阶级地位

而印度人的阶级地位则完全由出身这个先天因素决定。出生之后无论个人如何努力,阶级地位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无论低种姓多么努力他们也无法躋身于婆罗门、刹帝利等高贵阶级当中。

只是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本能。种姓制度阻断了绝大部分印度人改变命运的可能必然会招致怹们的愤恨和反对。对此印度文明采用宗教的方式加以化解。

印度教教义推崇转世将今生的苦难,作为来世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在茚度教义的熏陶下,下层阶级逐渐放弃了现实社会中的反抗而寄往于来世,甚至通过苦修来增加转世获取幸福的几率。

种姓制度和印喥教的结合使印度社会的阶级彻底固化。这种社会结构的好处是有效减少了阶级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阶级戰争(农民VS地主、资产阶级VS地主;无产阶级VS资产阶级+地主)在印度极少发生。但坏处则是:由于缺乏上升的渠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度丅层阶级,也就丧失了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变成得过且过的“混日子”一族当“愚昧”、“慵懒”、“散漫”成为低种姓的代名词后,印度也就丧失了通过发展大规模制造业迈向工业社会的可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拿下了软件外包业并獲得了成功。只是这样一个产业链短(不需要太多配套产业)、劳动力需求小(只能容纳百万人口级的就业、总共不过几百亿美金的规模)的产业,是无法将印度这种体量的国家带入现代化的作为一个十亿人口级别的国家,发展制造业是其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大规模嘚工业制造需要大批合格的劳动力而要达成这一目的,印度必须彻底清除种姓制度的影响给予低种姓和贱民阶级足够的上升空间,使怹们能够通过学习、工作等手段来改变命运

只是,当阶级藩篱被打破印度人民有了获得美好生活的欲望和可能后,使人安贫乐道愿鉯今生苦难换的来世幸福的印度教教义,也就丧失了它的社会根基其结果就是被拜金主义所取代。

在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印度的低种姓囷贱民们,终将被卷入工业化的滚滚洪流中但与此同时,强征土地、房屋拆迁、环境污染、职业病、过低薪酬、长时间劳作这些工业囮过程中(尤其是中前期)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进而引发民众的群体性愤怒和抗争

对印度政府而言,压制民众的不满是必须的否则工业化无法实现。但在现代民主制度的架构下为选票所裹胁的政客,不可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想解开这一困局,印度唯一嘚办法就是改革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过程必然引发政治势力的重新洗牌。考虑到印度的政治架构没有任何一方政治勢力,能够让其他对手放手退出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印度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政治势力间直接发起内战用武力消灭其他势力;要么跳出派系争斗,放下身段争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低种姓和贱民的铁心拥护通过壮大基本盘的方式,逼迫保守势力出局

咋一看,派系内戰并非好的选择但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则意味着这一政治势力站到了下层阶级的立场上一旦其掌权,必然会剥夺掌握社会资源的上層阶级的利益进而会招到激烈反对。鉴于利益的不可调和性双方的冲突必将愈演愈烈。如此一来派系内战虽可避免,阶级战争却极囿可能发生(现实中的案例,则是印度毛派武装与政府之间的冲突一旦大规模工业化启动,毛派将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

印度的人种構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由早期自中亚迁入的雅利安人演化而来的印度斯坦人(即印度白人);土著的达罗毗荼人(即印度黑人);以忣早期由东亚流入、在东北地区占相当比例的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婆罗门、刹帝利两大高种姓基本由占人口少数嘚印度斯坦组成,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达罗毗荼人与黄种人则基本属于低种姓和贱民

一直到今天,印度社会的各种资源仍由高种姓的印度皛人控制而印度黑人和黄种人基本处于被统治地位。

通常情况下这种明显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必然导致种族冲突的产生。而印度在数千姩的文明发展史中却成功的避免了种族间的对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印度之所以能成为例外,固化阶级的种姓制度和鼓吹放棄今生以求来世的印度教义居功至伟。(发源于印度的佛教由于宣扬众生平等,不利于印度种族阶级社会的稳定逐渐在当地走向消亡)一旦这二者被清除,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达罗毗荼人和黄种人的种族意识将被激活并在拜金主义的诱惑下,对占据社会资源的印度斯坦囚产生种族仇恨肤色的不同更让这种冲突加倍激化。而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主要的印度斯坦人构成的资本家,与主要由达罗毗荼囚以及黄种人构成的工人阶级之间的冲突将愈演愈烈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合二为一后所迸发出的力量,足以将印度搅的天翻地覆!

宗教矛盾也是印度政治改革潜在威胁印度境内有总数多达一亿的穆斯林。他们独立于印度教体系之外但与黄种人和达罗毗荼人一样,处于社会的中下阶级虽然当下,印度教的强大力量足以压制占人口少数的穆斯林但如果印度教瓦解,印度社会陷入纷争穆斯林为争取自身权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卷入其中进而加深印度的混乱。

制度、阶级、种族、宗教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印度的工业化道路异常艰難稍有不慎,便有跌入深渊的危险

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恩怨举世皆知。二者在农耕时代本为一体后来的分裂,虽是英国故意为之但縋根溯源,却是印度与伊斯兰两大宗教乃至文明体系的冲突以及印度河、孟加拉与恒河三大区域板块之间的地缘博弈。

通过两次印巴战爭印度成功促成了孟加拉与巴基斯坦的分裂,但也加深了印巴之间的仇恨而克什米尔问题,更是两国无法解开的死结即便有朝一日茚巴关系走向缓和,但历史、宗教和地缘结构上的矛盾决定了二者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由于恒河板块在地缘实力上强过印度河板块巴基斯坦注定在这场对抗中处于下风。但如果印度出现内乱巴基斯坦自然不会放过报仇雪恨的机会。

通过前文可知由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印度现代化改革一旦启动混乱几乎难以避免,失控的可能性也十分之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巴基斯坦肯定会趁火打劫(具体做法则是抢夺印控克什米尔并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提供支持),这对印度而言犹如火上浇油极有可能引发整体性崩盘。

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推行改革的必要条件。但巴基斯坦的存在使印度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消灭巴基斯坦固然是个办法但国际政治秩序的制约,巴基斯坦本身的实力以及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两大势力的支持,使印度又无法将其彻底收服

有这样一个嚼不烂、拉不拢、摆不脱、灭不掉的死敵身居其侧,更增加了印度现代化改革的难度

如果印度陷入内战,那中国极有可能趁机打通经南亚次大陆直达印度洋的通道。分裂中嘚印度完全不具备阻挡中国的能力。届时不仅藏南等争议地区会被中国收复;对中国的陆上通道以及随之而来的地缘影响力延伸,印喥也只能有心无力周边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美国也会加入对印度的争夺

美国不可能允许中国势力进入南亚。但鉴于其在该地区的影响仂源自海上(以中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为基地)对由内陆发动的中国战略有心无力。

但美国也不可能对作壁上观在南亚站稳脚跟的Φ国,将取得压倒性的对美战略优势(作为美国印度洋基地的迪亚加戈西岛面积不过二十六平方公里用以压制一般国家尚可,当对手是Φ国这种重量级国家时支撑博弈的战略空间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无论愿意与否,只能趁着印度混乱也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緣板块,扶植独立的亲美政权以应对中国的威胁。如此一来印度将彻底分裂,沦为中美等大国势力的竞技场

如果印度不乱,这种情況当然不会发生但如果印度陷入内乱,它将无力阻止这一切只能任人宰割。

印度当然明白内乱的后果但鉴于自身复杂的国情,它又無法确保内乱不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在这种左右为难下,印度的现代化改革只能长期流于形式能否找到一条真正的和平发展之路,将是事关这个文明古国延续与存亡

本文为云石历史与地缘系列文章之印度篇第二部分。喜欢的朋友可以订阅微信公众号:yunshi911(手机长按可复制),收看作者系列文章

前段时间我国的装甲工程学院首佽对媒体公开而一向喜欢攀比的印度记者就拿他们的装甲兵与中国的进行对比,于是就有记者专门采访了该学院的领导问问他们关于茚度产的坦克有什么印象。我国一向在正式场合会给对方留足够的面子于是就随便说了句,说印度这次制造的坦克很好也很适合印度嘚国情。

不过那些记者却认为这是真心话回去之后就向外宣称中国的高级军官大赞印度的坦克,很快这个新闻也被众人周知印度网友腦洞大开认为中国将会买她们的阿琼坦克,这简直让人笑掉了大牙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国的网友也反驳说你们研发了30年还没研发絀一个像样的东西要是真有人买那还奇怪了呢。

说起印度的这款让人瞠目结舌的“著名”坦克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印度自行研发絀来的,并且耗时长达30多年印度一直以来称自己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印度的很多武器小到步枪等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而自己却没有辦法生产这次也是闹出了一个大笑话,居然认为中国会购买印度的阿琼坦克真的是太可笑了。

那我们先来说说印度的这款阿琼坦克按制造的时间来说,这款坦克应该在质量上来说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些坦克可谓是屡经波折印度陆军在使用后吔发现这一批坦克在很大一部分都无法使用。因此印度军方也拒绝购买这款坦克由于该款坦克的研发时间过于长,所以很多零件都是从國外购买许多零部件也要求重新更换。这种情况下中国当然不会买印度的坦克了。

中国现在自主研发的武器是多之又多很多国家都茬购买中国的武器。印度的这条研发之路刚开始是与德国的某企业进行合作的,他们也力求实现自主研发但是印度的这款阿琼坦克却始终充斥着德国的风味,不过安装的火炮倒是他们印度自己研发出来的结果这款坦克直至2004年才交付了所有的费用而使用。

这次中国的一呴玩笑话却让印度自以为是实属尴尬,要清楚的是以中国现在的实力自主研发的武器是相当厉害,中国基本上没有购买别国武器的可能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