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的生活状况是否就不会陷入传销组织?

记者卧底手记:你以为985高校毕业生就不会掉入传销组织吗_凤凰资讯
记者卧底手记:你以为985高校毕业生就不会掉入传销组织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记者卧底手记:你以为985高校毕业生就不会掉入传销组织吗
资料图:都江堰工商公安捣毁传销组织
中青在线8月3日报道,这几天,“985工程”高校毕业生李文星求职疑陷传销组织蹊跷死亡的事件让社会震惊,“985名校”“找工作”“传销”这几个关键词无疑是焦点。
许多人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读过揭露传销术的文章,就会跟传销绝缘。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能坠入传销陷阱。我曾深入传销组织卧底采访, 在传销组织中,有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也有身居高位的银行行长、政府官员,更有阅历丰富的生意人、大学教师,在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组织中,公务员、律师、医生、甚至警察……任何一个常见职业的从业者都可能出现 。
李文星是被一家名为“BOSS直聘”网站上的虚假招聘信息骗到天津市静海区的。 在请君入瓮的传销骗局中,谎言邀约是第一步。如今,提起“国家项目”,提起一些传销重灾区的地名,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传销”而拒绝。但为了把人骗来,传销组织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有以介绍工作为名的,有以邀请朋友旅游或考察投资项目为名的,有假借谈恋爱发展感情骗人上钩的,甚至还有人向亲友谎称自己在外地出了车祸、让对方马上带钱过来救急的。总之,不管打着什么样的幌子,把人骗过来是传销洗脑的第一步。
传销人员之所以骗人骗得理直气壮,是因为传销体系的逻辑中,谎言居然也分“善意”和“恶意”,用“谎言”邀约亲朋好友,是为了不让他们错过发财机会,属于“善意的谎言”。随着互联网普及,这种谎言邀约的方式也从打电话、当面拉劝,发展到利用征婚、求职平台发布虚假信息。求偶、求职等有需求者,很容易落入陷阱。
任何谎言总有破绽,像骗走李文星的这家“李鬼”软件公司,招聘时仅仅对他进行了电话面试,便要求他两天后去软件园报到。当时,李文星也产生过怀疑,甚至还跟朋友说,“就只有电话面试了一下,我都不知道靠不靠谱,我怕是传销的。” 他心里可能也清楚,一家正规公司招聘流程不太可能如此随意。但也许是前期求职受挫压力太大,也许是高薪承诺的诱惑力太强,他最后还是去了天津。
大部分情况下,戳破谎言并不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核实。在李文星赴天津之前,跟他合租的大学同学曾提议让当地朋友帮忙打听公司情况。即便没有当地朋友,通过114查号,找到公司所在软件园管委会电话咨询一下,也很容易甄别信息真伪,但遗憾的是, 每个误入传销的人,都少了质疑和核实这一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文星的上当受骗,也与传销组织行骗的手段越来越高明、网络招聘平台监管缺位有关。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发布在正规招聘网站上的信息都是真的,谁知道还有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招聘? 此次涉事的“BOSS直聘”网站,不进行验证即可发布招聘广告,这不是技术漏洞,更多的是管理漏洞。有此漏洞的招聘网站远不止“BOSS直聘”一家,不少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均只要简单注册即可发布招聘信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传销组织正是看准了毕业季,大学生求职难的时机,对求职心切的大学生下手。翻阅近几年公开报道的类似案件,不难发现, 工作越难找,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的可能性越大。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就曾表示,近年来,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有增多趋势。据其了解, 几乎每个传销组织都有大学生加入,有的传销组织中大学生竟然占到了80%,这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无关系。
误入传销组织其实并不可怕。 传销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南派”和“北派”, 北派传销会进行人身控制,迫使加入者本人或家属支付入会费。南派传销打的是感情牌,人员来去自如,通过全方位洗脑,让对方死心塌地为了一个所谓的发财目标而心甘情愿拉人入伙。
无论南派还是北派,要甄别性质并不难。当对方以介绍工作或谈恋爱等理由把你拉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却连正式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恋爱对象”连份正式工作都没有,这时你可以基本确认已被骗入传销组织了。如果接下来你还被安排参加有关行业现象、分成规则、邀约新人的课程,那更加可以确认对方在从事传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机还没被收走,要第一时间给朋友发定位信息,让其帮忙报警。如果运气不好,一来就被控制,要假装顺从,不当面拆穿和反抗,保全自身安全是首要的。因为传销人员图的是你的钱,以及将来利用你的社会关系给组织拉来新的下线,只要配合一段时间,你总会有机会逃离组织,哪怕身份证和钱被扣留,也可以通过报警或找当地人(传销组织一般不发展当地人)寻求帮助来解决。
更重要的是保持清醒认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洗脑。 一边是暴利诱惑,一边是周围群体无时无刻地渗透影响,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改变命运的大学毕业生,很容易被攻破心防。毕竟人性都有弱点,心理防线一旦被打开一个小缺口,欲望就会难以抑制。这需要我们平时就建立起一种常识,如果一份工作能让人短时间实现上百倍财富的增长,那不是抢就是骗,现实中绝无可能。
传销对一个人的戕害是全方位的,消耗的不仅是金钱、青春,更是亲情、信任和良知。传销组织对一个人价值观的扭曲相当可怕,在那样的话语体系中,一个人会把说谎当成习惯,把骗人的本事当成值得炫耀的能力,即使将来传销组织解散了,也很难适应正常的生活。 针对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特点,相关的反传销和法治教育也亟待跟上。希望每个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都能补上这一课。&
(原题《中青报记者卧底手记:你以为985高校毕业生就不会掉入传销组织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189185
播放数:536865
播放数:1675106
播放数:5808920|||||||||||||||||
&>>&&&&&正文
名校毕业生弃18万年薪搞传销 悔过书详解传销组织
传销头目朱明(化名)
被都江堰警方抓获的部分传销组织成员。
  不平凡的履历
  朱明出生于湖北一个小县城,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是全校第一名,大学读的是一所“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百年名校。在进入传销组织前,他曾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年薪18万元。然而,一心想挣大钱的他,最终走上歧途。
  忏悔书的价值
  忏悔书思路清晰,语言严谨,一共分为七个章节,讲述了“连锁经营”的流程、理论和真相等。办案民警介绍,“这本书十分完整地讲述了传销涉及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不少外界人很少知晓的秘密,俨然就是一本揭秘的书籍,对警方的破案也有帮助。”
  今年3月,河南人黄英接到朋友从都江堰打来的电话,称都江 堰 有 一 个 名 叫“1040工程”的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只要投入几万块钱,到时候可以赚几百万,而且稳赚不赔。黄英心动了,她在河南老家筹集了7万元只身前往都江堰。求财心切的她把钱交给“朱总”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带她去看所谓的项目工程。在另一个好友的提醒下,黄英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传销组织,于是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11月7日,都江堰警方通报了这起传销案件:8名核心传销成员以“连锁经营”、“资本运作”的模式,通过不断发展下线敛财。警方经过长达3个月的摸底,7月中旬出动300多警力,一举将这个特大传销团伙捣毁,抓获传销成员180人,涉案金额1400万元。
责任编辑:张娟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版权所有 & 中国网·东海资讯 监督电话:025-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法律顾问: |
|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校毕业生的生活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