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Equity Research?物控员每天工作内容容都是怎样的

干 货 | 在美国做Equity Research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我的图书馆
干 货 | 在美国做Equity Research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一直想以采访稿的形式写一篇关于equity research的文章。第一次尝试,抓住了一位认识多年的男神下手,对其进行了3个小时无间断惨无人道的采访(估计虹姐已被男神黑名单)。但是干货满满,献给对equity research感兴趣的盆友们。先给大家介绍下我们今天的男主角。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北京出生长大读至大学毕业出国深造。在美国有2年的工作经验,之后申请到了一个top 10 MBA项目。MBA第一年拿到了一家美国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做Equity Research Summer Intern,实习表现优异,拿到了full time的return offer。他进入MBA前没有任何equity research相关的工作经验。CFA Charter Holder一枚。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信息披露,男神真名和基金名称全程隐去。也请大伙儿读完后不要过分纠结真人是谁,在哪个fund工作。如果一定要透露一些,只能说,男神大学时酷!似!吴!彦!祖!是明明可以靠脸混偏偏靠才华那种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人类。还有,男神已婚,媳妇也是女神级别的,姑娘们擦干口水,还是好好读文章吧。采访开始虹姐:要上虹姐说了,马上就出名了。激动吗?吴彦祖:。。激。激动。虹姐:淡定。我们今天想从3个方面来了解一下buy-side equity research:第一个是buy-side equity research的行业介绍,职业发展路线(career path)。例如buy-side equity research部门都有哪些职位,都是从哪里招人的,长期职业发展出路各是什么。第二个方向是你作为equity analyst的日常工作。你每天都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第三个是求职面试相关,什么样的简历能拿到面试,面试时他们看中的是什么,怎么做一个成功的stock pitch。小编说:虹姐采访我们将以两期推送呈现,方便大家充分吸收干货营养。本期我们先带来第一部分:关于buy-side equity research的行业介绍,职业发展路线(career path)。一Career Path and Exit虹姐:那你能不能简单给大伙儿介绍一下mutual fund是啥?投资部门都是做什么的?吴彦祖:没问题。Mutual fund就是大家俗称的共同基金。简单的说,我们的产品就是基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可以投资我们的产品。投资部门(基金经理,投资分析师,交易员等)负责管理这些投资产品,选择好的投资机会。不同的投资产品投资的方向也不同,比如按资产类别,我们有equityfunds, fixed income funds, asset allocation funds或者alternatives funds。每个资产类别下又分不同的投资策略,或者不同的投资地域,比如有deepvalue fund,或者Asian equity fund。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fund。我们来负责按照投资策略来管理投资者的钱。所以我们这一行被叫做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sset management。虹姐:了解。那一般的mutual fund公司的投资部门(investmentteam)都有哪些职位?吴彦祖:buy-side的级别一般比sell-side (investment banking) 的要flat很多,没有那么多级别。通常来说有3层:Research Associate(RA)AnalystPortfolio Manager虹姐补充:大伙儿注意title级别在不同的公司也不太一样。buy-side research和sell side research都是进门叫Associate,再往上的级别是Analyst。但是investment banking是反过来的,入门级别的职位叫Analyst,Assocaite 是更高一个级别。虹姐: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每个级别?吴彦祖:好的。Research Associate (RA) 是最entry level的职位,通常招收的是本科或非MBA的硕士毕业的学生。不需要你有太多工作经验。从招聘来源看,RA主要从校园招聘来。大fund的RA是很抢手的,通常只去比较top的学校招聘,很competitive,有些公司一年可能也就招5-6个RA,有些公司会招的多些。招进来之后,一般大的mutual fund都有会针对RA 的Training Program,很类似管理培训生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有2-3年的rotation,有机会在不同的组工作。从工作内容来看,RA做的工作并不触及核心的投资决定,比如trading或者operations相关的,还有做model。有的RA专门跟着某个analyst做,也有RA是shared resource。RA工作的好处是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投资,可以看到buy-side是如何运作的,观摩基金经理是如何做投资决定的。虹姐:那RA一般做多久可以升到Analyst呢?吴彦祖:其实RA升到Analyst的比例很小。RA招进来的时候都是本科刚毕业的孩子,可能并不一定想明白了自己想干什么,很多情况是RA做了几年,发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行业,就跳槽去做别的。如果想升到analyst,直接升上去的机会也有,但要熬的年头也很长,能做到的绝对是少数。如果想升Analyst,最多人走的路是有几年RA经验后,之后去读个MBA,再回来成为analyst。虹姐:这个俺就不明白了。公司好不容易培养的RA,为什么不给人家一条活路呢?为什么不把RA升Analyst变成一个更通畅的career path呢?吴彦祖:首先要了解,像mutual fund这种money manager,他们并不像投行一样有高的turnover,所以他们不需要时不时的补充新鲜血液。第二,这个行业本身也不需要太多人,因为投资是很scalable的business,管理1个billion和管理10个billion完全不需要团队翻10倍。所以他们在招聘的时候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的,非常的谨慎。因为招进来就希望他和公司是契合的,能在公司的沃土上成长,然后长长久久的干下去。而本科刚毕业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公司不好判断这些孩子会不会长长久久的干下去,也许做两三年发现自己不喜欢投资,就走了。所以RA工作的意义主要是辅助性的。但是从个人角度来看,RA是个非常好的职业起点。虹姐:明白了。那就继续讲下一个level,也就是Analyst吧!吴彦祖:好。Analyst就是投资团队里非常核心的了。通常招收的都是MBA毕业生,或者sell side跳槽,或industry 跳槽的(例如原来在药厂工作,现在来cover healthcare stock)。虹姐:为什么fund喜欢招收MBA学生?你读MBA之前并没有equity research的经历,公司不会担心你基础不行吗?吴彦祖:其实buyside最看重的不是你过去的经历,而是你思考问题的方式。换句话说,buy-side firm更看中MBA教育中的对思考的培养。其实那些accounting和corporate finance是基础,但不是最重要的。Buy-side更主要的是怎么去思辨的能力,怎么怀疑问题,思考问题。所以之前是否有具体的操作经验并不重要。而且投资公司也很重视找能认同自己投资理念的人。虹姐:什么叫投资理念?吴彦祖:首先你要知道,同样是赚钱,不同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特别不一样。虽然巴菲特和索罗斯都是大家公认的投资大亨,但他们对怎么赚钱的理解特别不一样。如果你之前有投资经历,那些经历会影响到你的投资思路和思维方式。如果你的这些思路和方式和新的公司不吻合,你很有可能进来也不会适应,中途被fire或者直接自己走掉。刚才说过了,buy-side最讨厌的就是turnover,希望招进来的人一做就能做30年。所以这种理念上的契合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另外,公司和公司的culture也有很大区别。culture不同决定了工作方式不同,如果你之前的公司的culture和新公司差特别远,你也会不适应,很有可能干不了太久。虹姐:又扯culture这些虚的。举个栗子成吗?吴彦祖:。。。好。。culture不同,很多情况下反映在做投资决策的方式不同。比如有的基金公司的模式是:招上百个analyst,每个人cover 20-30个股票。每天的工作就是pitch这些股票,等于建立一个内部的sell side(虹姐注:这个在下一部分会细讲)。基金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听analyst的pitch。还有的公司没有基金经理这个职位,每个人进来都是analyst,给你几个行业,有growth的行业,有cyclical的行业,让你直接manage钱,给你最大的自主性,让你自己去思考。还有公司鼓励思辨,鼓励辩论。每个经理的投资决策都是独立的,cover的股票有可能都是重复的,比如可能好几个基金经理都cover Amazon,但是有人看好有人看跌,公司鼓励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听到不同的意见。也有的基金公司,是著名的一言堂,基金经理一手遮天(当然哥们最后还是被踢出公司了...如果你关注基金行业你一定知道虹姐说的是哪家)。所以试想如果你原先的公司是那种让你直接管钱,完全自主的方式,之后你跳到一家鼓励辩论的公司。即使你cover的股票没有变化,你可能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同事居然有人跟你唱反调,跟你反着投资。最终导致你可能并不能适应新公司的culture。所以money manager的culture fit是招聘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很可惜针对这点并没有什么可以额外准备的,你的personality不可能因为一份工作而变化太多。合适就是合适,不合适也勉强不来。虹姐:好残酷。那最后说说基金经理(PortfolioManager-PM)。吴彦祖:其实不是所有的Analyst都会变成PM。事实上很多人选择做career analyst,这也是一个非常decent的职业发展路线。当然,也有很多analyst最终的理想是做PM,因为PM能够管更多的钱(从而挣更多的钱)。Buyside对PM的培养是很长时间的,一个MBA毕业入职的Analyst大概需要至少10年才有可能熬到PM这个级别。之所以这么久,一方面是经验的积累,你对投资行业的了解,经历过不同的市场周期,这些都是做PM很重要的品质。另一方面,因为PM相对analyst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持和大的机构投资者的关系。很多基金管理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机构投资者,比如大的pension fund,或者endowment,所以PM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经常和pension fund的board见面唠嗑,聊收益啊,聊市场前景啊,聊投资机会啊。这种与大投资者的关系的维持很多是基于PM这个人本身的,所以很难复制,也很难传承给其他人。而这些东西是buyside最看重的。虹姐:回到analyst。那作为analyst,如何考核你的绩效呢?吴彦祖:绝大部分的绩效(决定你奖金多少,甚至去留)都是看你推荐的是股票的performance。这里要注意,mutual fund属于传统的投资领域(traditional investment management),所以performance都是相对的(relative return),也就是说,评价标准一般都是针对一个相关的benchmark。例如若你cover emerging market的股票,你的benchmark就是一个emerging market equity index。你的绩效取决于你是否能beat the index,而不是绝对的收益(absolute return)。比如,你挑的股票组合去年一年涨了10%,看起来很多,但是如果整个emerging market市场过去一年涨了20%,那你也别指望你的bonus太好看了。反之亦然,如果你的组合亏了20%但是整个benchmark跌了30%,那你完全可以挺起胸做人,因为你还是给公司创造了价值。绩效也会分时间段。最常见的是看过去1年,3年,5年的performance。很多公司鼓励不要受短期波动影响,着眼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他们考核绩效的时候会更看重5年的成绩,这样投资团队不至于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做不理性的投资决策。虹姐:明白了。那sell-side equity research和你做的buy-side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很相似?毕竟都是研究股票。吴彦祖: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其实sell-side equity research和buy-side是完全不同的工作。Sell-side说到底提供的是services,它的客户就是buy side,它的工作性质是让自己的services服务到更多的buy side。Sell-side对buy-side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个:当buy-sideanalyst想更深入的了解某个细分行业的时候,sell-side通常会有资深的研究员提供一些细分行业的基本信息。通常buy-side的analyst cover的领域都比sell-side要宽,可能一个analyst会cover好几个sector,所以对于有些特别细分的行业buy-side analyst并不是特别的了解。相反sell-side analyst人更多,cover的更细,很多人甚至很长时间只cover一个细分行业,所以对这个行业了解更多。这时候buy-side analyst会跟sell-side analyst了解更多细分行业的相关信息,比如这个行业是big players,供应链上下游都是什么样的企业,受什么宏观因素影响等等。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sell-side analyst会试图推销自己的opinion,比如看好这个行业里的某个公司。一个好的buy-side analyst 会着重了解fact,而不是sell-side 的opinion。因为他的工作是根据这些行业信息,产生original的investment idea,而不是完全依赖于sell-side的主意。sell-side analyst经常提供的service是跟公司搭桥。比如Buy side对某个公司的股票感兴趣,想跟公司高管交流,通常会去找sellside,让他们把高管带过来。Research固然也是很sell side research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股票推荐的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有很多学术研究表明,sell-side在对股票buy或者sell的rating上的的正确记录(track record)其实很不高。但这并不是他们笨,或者做研究做不过buyside之类的。Sell-side无法做出正确的(或者说中肯的)股票推荐,因为这里面有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刚才刚说到,sell-side的一个重要价值是给buy-side和management搭桥,因此如果sell-side总发表负面报告,公司就不会再理这家sell-side了,于是buy-side也就不需要这个sell-side了。所以sell-side在说sell的时候都是十分十分谨慎。研究表明sell-side 70%的rating都是buy。因为他们不敢得罪公司management。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就明白为什么sell-side的research对错并不重要了。虹姐:听起来buy side的工作比sell-side高级好多。怪不得sell-side都喜欢往buy-side跳。吴彦祖:其实这个也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在我看来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像我刚才说的,sell-side analyst 和 buy-side analyst在工作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你很难说律师和医生哪个职业更好一样,因为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工作。sell-side往buy-side跳确实是一个常见的career path,但是其实留在sell-side的career path也不是就不好。因为如果在sell-side做到足够senior的时候,不仅挣钱多,而且实际上是越做越轻松的。sell-side或者像咨询这类的工作,你熬到一定级别,就好像教授拿到tenure一样,压力就没有之前那么大了,你那个时候需要做的工作可能就是见见客户,替公司拉拉deal。当然,如果遇上金融危机sell side research被裁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因为research其实是个cost center,经济危机的时候可能就第一个被downsize了。不过经济危机的时候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而buy-side是一个无论是否是牛市还是熊市,无论你有多少年投资经验,都要看你performance说话的行业。即使你干到50岁,如果你的performance差,你还是有可能被fire。毫不夸张。而且sell-side的exit也有很多选择。如果你真的对投资更感兴趣,你可以选择跳到buy-side,你也可以选择去公司做corporate finance或者investor relations,因为你通过sell-side的工作会认识很多buy-side cover这个公司的analyst,这个人脉网对于公司来说会非常有价值。当然,跟所有乙方性质的工作一样,服务提供者意味着要全心全意为自己的顾客服务。所以如果buy-side因为时差需要你的夜里10点跟他打电话,你也不能说不。但并不代表这就是一份低级的工作,事实上即使是那些光环最多的consulting和investment bank的工作性质其实都是这样的。虹姐:那buy-side exit的机会呢?吴彦祖:对于buy-side analyst,要不就在一个fund呆到老。要不就去其他mutual fund,或者很多人也选择去hedge fund,例如做long/short equity strategy的。虹姐:可不可以简单讲一下hedge fund 和 mutual fund做equity research有何不同?吴彦祖:其实hedge fund跟mutualFund的运作模式很不一样。最近几年Hedge Fund越来越成为MBA学生的目标,有人甚至完全无视mutual fund的机会,只投hedgefund。Hedge fund每个fund招的人少,但大大小小的fund很多,所以总体来说机会很多。美国的hedge fund基本不招中国人。除非是在美国的投中国的fund会招中国人,不过这种fund现在也不是很多。Mutual fund和hedge fund在股票coverage上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mutual fund非常diversify。Diversify的意思就是投很多只股票,结果其实是一个betting average,赌平均return。例如一个equity mutual fund通常至少要投50-60只股票,大多数都在60-100个股票,甚至更多。所以其实每个股票的position都不会太高,有个2%的单只股票的weight已经算很大的position了(当然也有非常concentrate的基金,比如有30以下个Holding的,不过大多数基金的holding数都不会太少)。所以即使整个基金有几只股票表现极其差,也不会是灭顶之灾,因为比重不会很大。而Hedge fund通常赌性都更大,position更concentrate,一个fund可能只有不到20个holding,甚至只有5-7个holding,所以一个蒙错了可能整个fund就沉了。所以从equity research分析来看,hedgeFund做的工作更细,一个analyst可能半年就看1-2个公司。小的hedge fund可能没有mutual fund一般有的sell side的资源,公司高层也不太理。这些fund就要想办法去挖各种关系搜索信息,用linkedin,和各种行业里的人聊天,甚至雇私人侦探。相比来看,Mutual fund看的就更大概一些,hedge fund看更细的细节。但看的细并不代表做的决策就更正确。其实这两者绝大多数情况结论都可能是一样的,只有那很少很少的情况,hedge fund发现了mutual fund没有发现的重要细节,做出不同的结论。如果他们判断正确,就是hedge fund赚大钱的时候。不过话说回来,hedge fund整体的job security要差。这也不难理解。即使在mutual fund,如果你的performance不行也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性。hedge fund不仅有同样的业绩的压力,而且说不定几个trade没做好,整个fund就liquidate了,消失了。但是如果好的时候,经济回报也和mutualfund不在一个级别。所以是个更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本文转载自虹姐说,作者虹姐,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IBD VS. Equity Research, 应该选哪一个作为长期职业生涯? - 知乎5被浏览95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海归如何找工作】证券分析师需要掌握的Equity Research能力有哪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每天工作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