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闷:抗日战争时日本地震最新消息2017为什么没地震

为什么日本这样的小国家当年强大到可以侵华?而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却没有侵日? - 流放疯的回答 - 知乎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日本这样的小国家当年强大到可以侵华?而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却没有侵日? - 流放疯的回答 - 知乎
很多人是不是太纠结于问题里“小国家”这个概念了而导致偏题了?各种论证日本是不是小国,而忽视了题主真正想要问的是什么。好多回答里大谈日本有多大多强,还用了二战后的数据,结论我当然同意,但是单单说这点会让读者误以为日本能侵华的原因只是日本不弱而已。要知道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一开始,明治天皇就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方针(大陆政策)。明治维新仅进行了6年后的1874年,日本就敢去和清朝抢台湾了。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时日本很强吗,一个3000万人口同样被殖民的国家为啥敢于挑战大清帝国的权威?想真正回答好这个问题,应该去探究下日本二战前的历史,分析日本的地理环境,才能真正得出日本为啥要搞侵略的原因吧。首先很多人回答都在说日本很大,37万平方公里是不小,但是去掉山地和北海道看看适合人类居住,可以发展工农业的地方还有多少?北海道7.8万平方公里,日本2/3是山地,粗略计算的话,(37.8-7.8)*0.33=10......中国和日本也的情况也差不多,但是地盘好歹大,一个以平原为主的江苏省的面积就10万平方公里,东北华北更是一片平坦。很明显的可以从上图看出日本被山地,丘陵占据大部分国土面积,北海道虽然面积大,但是纬度高,山地照样多。虽然并不是糟糕到完全没法住人,但北海道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很高,是日本重要的粮食基地,真搬去北海道好多人,那日本耕地又要大幅减少。所以至今日本政府也不敢在北海道搞大规模移民。德国确实比日本小点,但是德国地形比日本好多了。如下图。而且德国二战前本土还有波兰平原那一大块区域做为粮食基地。然后再看看欧洲这些面积和日本差不多大国家英国山地都在苏格兰,法国就不说了,一大片平原啊!欧洲几个大国和日本相似的面积,但自然条件比日本好了不知道多少。法国更是平原占国土的1/2以上。所以法国的耕地面积能达到2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德国耕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而日本只有5万左右,只占国土面积的1/8,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还低。所以日本农业发展到现在也只有稻米能自给,其他粮食都依赖进口。多山地和耕地面积小又意味着当日本发展工业的时候,不可能去山地里搞建设,就必然要占用很多农业用地,工业化后城市人口激增又要占用一些农业用地,而另一方面,工业发展后需要更多的工业用粮,城市人口增加后又需要更多口粮,结果就是日本需要拿越来越小的耕地去养活更多的人口并支持工业,这完全就是矛盾的事情嘛。就算日本政府很重视耕地保护,可日本耕地依旧从明治维新后的最高值6万多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只剩4万7了。所以光比面积大小是没什么意义的。后面会讲,19世纪是没有经济全球化,没有产业转移这一说的,日本这点地盘想要靠自己发展起来毫无可能。日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潜力与同样面积的欧洲国家完全没法比。在日本刚崛起的那段历史时期,英国法国,甚至德国都有很多海外殖民地,而日本只有本土那么点地盘,人口又众多,资源异常匮乏,自然灾害还频发,动不动就地震海啸。本土的生存环境糟糕成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动力之一。所以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就定下要夺取朝鲜和台湾作为原料产地的目标。明治维新6年后的1874年就尝试夺取台湾。1879年还吞并了琉球。-------------------------------------------------------------------------------------------我还看到很多回答在纠结日本到底弱不弱这个点上,好像日本国力强盛才敢搞侵略一样。真实情况是,近代日本大多数对外战争都是以弱击强!多次对外战争都是日本在实力不占优,甚至实力和对手差距极大的情况下打的。日本虽然相对弱小,但日本野心不小,一直敢搞以小搏大的豪赌,古代日本都敢在中华帝国强大无比,实力大大超过自身的情况下和中国开战,比如唐朝,明朝那2次,结果都是惨败。到了近代1871年,明治维新才进行了3年,日本就敢武力夺取琉球,而琉球可是清朝的藩属国。1874年,日本更是敢跑到台湾来,想趁着清朝闹边疆危机这个机会占领台湾。这个时候的日本非常弱小,军舰都是租用的。再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GDP也仅是清朝的1/5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面对的是实力在自己数倍以上的俄国。就算到了1937年,全面侵华时期,日本GDP的也只有民国的1/2。1939年还去跑挑衅苏联, 1941年看似日本强大无比了吧,但和美国的差距依旧有9倍以上(下面有讲)。近代日本在列强中只能算个倒数的水平,排名世界靠前列又能怎样。举个例子,08年经济危机前,世界10强里常年有西班牙,墨西哥,加拿大这几个国家。还一直紧跟在德法英意这些欧洲强国后面,但这个3个国家有存在感?日本真正强大的时候是在二战后了。上面的GDP应该是按照平价购买力算的,会很夸张,有人用现代的GDP算法估算日本的GDP在甲午战争那年也只有清朝的80%,抗战时期也就在工业产值上高于民国,整体差距不大。看上去日本这2次中日战争时都不占多少优势,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这2次战争里被揍的一败涂地。这又是为什么?《大国的兴衰》第四章,工业化和世界力量对比里有个各国工业实力占全世界的比重统计1900年的日本就算在甲午战争后拿到了大量战争赔款去发展工业,整体上还只是清朝的1/3。所以不难推测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整体国力是远远不及大清国的,这也有助于理解为啥当时清朝各阶层都想不通比日本强大许多的清朝会输这么惨,其实连日本人都不觉得自己能把大清国揍的这么惨。海军方面就不提了,当时的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实力相当,谁赢谁输都难说,但清朝陆军的装备要远远好于日军,大炮也比日本更先进,口径大,火力猛。结果清军却一溃千里,日军最后拿着缴获的清军大炮反过来过来轰清军。找原因就要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按照1900年英国人均工业实力100为基准做的一张表。这张图能理解为啥日本能以小搏大,可以从图中看出日本的人均工业实力早在1860年就和农奴制改革前的俄国差不多,明治维新后一路上升,最后在1900年和中国的差距已经变成了4倍,而中国的人均工业实力在1830和日本接近,随后一路下跌,最后只和第三世界国家差不多。所以中国甲午战争输的那么彻底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GDP其实主要靠庞大的农业人口拼数量堆起来的,看起来很强壮,但是虚胖,产值是高,可大部分都不是工业产值。本质上依旧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国。而日本看似弱小,但通过将近30年的改革,在19世纪末已经初步成为工业国了。中国其实是以一个农业国的身份去和一个工业国对抗。(想了想这不是高中知识点吗。。。)农业国人多地大但是无法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去应战,就算军队可以花钱买好的武器,但装备再好也无法弥补和一个工业国家在士气,动员,训练上的差距。明治维新后武士阶级被废除,日本平民可以像古代武士一样有资格上战场。所以甲午战争时候日本才4000万人口却动员了将近20万军人参战,中国4亿人口动员最后只动员了40多万,还溃败到无兵可用的情况。又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全力动员也只能动员500万,而日本8000多万人口就能动员700万大军。日本军人的平均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也都大大超过中国军人,身体素质好的优势不用说,肉搏和行军都有利,文化素质高又会让指挥官的意图更好的传达,所以几万日军在抗战中能吊打10几万国军。注意看上面2张图的读者还会发现,英国在1830年时的工业总量都不及清朝的1/3,但人均已经是清朝的4倍,且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那个时候英国军队在世界横行,10多年后就把看似强大无比的清朝给教训的服服帖帖。因为英国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英国可以在几千公里之外动员几万人到更遥远的中国作战,清朝却在本土都指挥不好自己的军队。英国还能通过高效的税收给远洋作战提供资金保证,而当时清朝GDP是比英国高很多,但税收竟然没英国多。英国一年的军费就相当于清朝一年的财政预算。这些图还只反映了1900年中日之间在工业上的差距,等到1937年,日本工业产值有60亿美元,而民国只有13.6亿美元,这13.6亿美元里还大都是轻工业,重工业几乎可以忽略。日本的工业产值从1900年的只占中国的1/3发展成超过中国3倍还多,在重工业方面更是几百倍的差距。二战基本上就是看谁钢产量高谁牛逼的时代。从下图上看日本37年的粗钢产量是580万吨,民国37年没有详细数据,只有34年能查到数据,仅5万吨且只相当于清末1911年的水平,在34年和日本差了快100倍,这点可怜的钢产量意味着民国是造不了多少飞机,坦克,大炮的,更可悲的是,民国“黄金10年”看似辉煌可连清朝就能自制的大口径火炮都造不出来,就更别提什么飞机坦克了。既然日本在工业产值落后的时候都敢和清朝决战,那么到了工业实力碾压民国的时期就更不会有什么顾虑,虽然当时民国GDP不一定低日本多少,但在战争工业这方面两国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抗?所以当年抗击侵华日军的先烈真的太不容易了,真的就是拿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洪流啊。日本后来还敢在工业产值只有美国1/10的时候去挑战美国。下面这张图上日本41年这钢产量和美国比! 我还没比较日本和美国的石油产量,41年日本的石油产量只有20万吨,美国那边是20000万吨! 石油产量差了1000倍。(能理解为啥建国后政府为啥要拼了命的去打朝鲜战争吗,因为当时东北的工业设施没被破坏,一年的钢铁产量有16万吨,这点可怜的产能就是中国的命根子。如果东北在2个超级大国的火力范围内,美苏会好心让东北顺利发展下去?苏联后来对捷克干了什么又不是不知道,美国就更不用说了)日俄战争时期的数据更夸张这就是我认为单纯谈日本是不是大国强国会有误导性的原因,因为日本强也好,不强也罢,其实它都敢和强大的对手开战,日本巨大的野心和资源匮乏的狭小国土严重不符。经常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通过一次次豪赌来提升实力。赌国运这种事情,日本干了不知道多次,前面几次还次次都成功了,甲午,日俄,918(如果注意上面几张图上1931年和1932年日本和其他各国的钢产量变化就能发现日本其实是走出经济危机很快的国家,918的成功让日本获得了大量好处),一路赌成功的结果就是日本有了信心去挑战10倍于自己的美国。日本在挑战美国前的几次豪赌都是通过偷袭对手,短时间内赢得几次局部战争的胜利后逼对手让步,所以日本当时想当然的认为只要在局部把美国打疼,美国就会跑过来求和,谁知道美国根本不按常规出牌。。。和日本打的是整体战!除了上面提到的2点:日本本土生存环境恶劣,日本经常敢搞以小搏大豪赌之外。日本敢于侵华甚至挑战俄国和美国的原因,还有一个点被很多人都忽视了。19世纪是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时期(殖民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欧美都很有市场,许多欧洲政府高层都相信这种观念。日本明治维新后去西方考察,也认同了这种理论。在那个弱肉强食时代,一个国家只有2种选择,要么像中国那样成为殖民地,要么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去殖民其他国家,一个国家想要自强,只有自己也变成流氓才行!这个道理放到现在也何尝不是如此。日本也是和中国一样受过被殖民的苦,逆反心理却极强。讲述日本近代崛起史的日剧《坂上之云》里面就隐晦的给日本侵略行为找了很多理由,先讲日本被欺负的有多惨,不光是欧美列强欺负你鄙视你,连大清国都欺负你鄙视你。后面甲午海战的时候提到过日本怎么合理利用国际法规则击沉了高升号,射杀落水清兵后来一句没违反国际法就可以。。。再后来主角去西方留学时,又讲了一段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征伐史,其实就是想告诉观众:日本在那个时代对更落后的国家进行侵略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日本如果不对外侵略的下场就是和清朝与印第安人一样被殖民甚至亡国灭种。既然欧洲人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这么流氓过,日本人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且亚洲各国应该在日本的领导下联合起来,一起去征服欺负过你们的欧洲人才对啊。这就是当时日本人的真实想法,到后来就演变成了一套大东亚共荣的理论。再翻开1890年的世界地图,你们还会发现世界已经被欧美老牌列强给瓜分光了,英国本土是和日本差不多大,但是英国有巨大的海外殖民地。日本那个时候有?想要的话,只能从其他列强手里夺。全球化这个概念在当时连个影都没有,国与国之间经常搞贸易壁垒。想和平发展都没机会,没有自己的殖民地和倾销市场就是死路一条。所以19世纪末崛起的小国日本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扩张。所以世界另一端的德国在和日本差不多的国际环境下,选择的道路也和日本相似。最后一点有人也提到了,就是地理问题。日本有了强大的海军,侵略中国非常轻松,因为中国仅有的那么一丝丝工业基础全都集中在沿海,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淞沪会战很多人说不该打,但是直接放弃上海的代价是什么?上海一丢,中国的工业实力顿时能少掉8成以上,战争潜力一下子就没了,淞沪会战拖了几个月,让上海很多工厂得以迁到内地,好歹能自制点轻武器和弹药,如果连这些都造不了,我都不知道国军下面该怎么打。而以清朝和民国的工业能力来看,想打到日本本土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组织能力堪忧。就算打到本土了,也无法彻底消灭日本的战争潜力,日本的工业基地分散的多。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大地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