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轻巡柯尼洋舰战舰的舰底为什么在艏部上切

日蚀级(Eclipse)无畏舰

超空间等级:2,备用6(出自SOTG)

武装:1X死光,25X重型涡轮激光阵列,25X涡轮激光阵列,25点防御激光阵列,15X重型离子炮阵列,20X牵引光束阵列(出自SOTG)

舰员:额定载员712645人,并搭载150000名士兵(出自SOTG)

货物承载量:600000吨(出自SOTG)

自持力:10年(出自SOTG)

日蚀级无畏舰是整个银河史上最大最强的战斗类舰只,虽然17.5KM的舰长略短于执行者级,但其厚重的舰身在体积上却远大于后者。而在战斗力方面,虽然常规武器略逊,其强大的装甲与护盾,尤其是独有的主炮使其实力仍然高于执行者级的水平。综合而言,日蚀级的战斗能力在整个银河历史长河中称得上首屈一指。

该级舰设计上的最大特征便是装备在舰体龙骨中轴上的舰载式死光,该武器在日蚀级的庞大舰体内占据了大量空间,并需要主反应炉的很大一部分出力提供能源,使得舰上的常规武器与其他装备所需的能量与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而舰艏部巨大的主炮聚焦结构也是舰体整体结构布置上的噩梦。由于出力与空间不足,该级舰在拥有前所未有的巨大舰体的同时却仅由6台主推进器提供动力,导致其加速度相较其他同类舰只明显下降。而主炮消耗了过多反应炉出力,使得舰上装备的常规武器在数量与火力上相较执行者级有所欠缺,主炮的结构横贯整个舰体,也使该级舰虽然拥有庞大的舰身,却没有执行者级上的巨大舰底机库,而是选择在两舷与舰底布置数个相对较小的机库以满足舰载机需要。当然,虽然主炮带来了一系列对战舰其他方面性能的牺牲,但其具备的绝对威慑力却弥补了这一切的不足,该级舰的死光具有死星空间站单道复合光束的3分之2威力,虽不能一击灭星,但也足以穿透最强大的行星护盾并毁灭整个行星表面,或是完全歼灭任何小于行星级别的目标。同时,考虑到作为皇帝本人坐舰的需要,为了保证绝对的生存性,日蚀级在装甲与护盾上远强于执行者级,甚至能直接对敌舰采取撞击战术而无需担心使本舰受损。借由主炮的强大破坏力与无与伦比的防御力,日蚀级堪称史上最强大的战斗类舰只。

日蚀级首舰日蚀号、二号舰日蚀2号的建造计划约在0ABY分别始于Kuat和Byss。而在此之前,为了测试舰载死光的可行性与使用数据并转移对死星2号建造计划的注意力,皇帝还下令于Patriim开始建造实验性质的塔金号(Tarkin)空间站,虽然塔金号在3ABY时毁于叛军的渗透作战,该计划中收集的资料还是在日蚀级的建造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4ABY时,日蚀号已完成了主炮与部分舰上设备的装配,而正在此时,叛军舰队对Kuat发动了大规模攻击,帝国军与叛军随即陷入混战。著名犯罪头目Tyber Zann借机夺取了日蚀号的控制权,并在击退叛军后,使用主炮将前来支援的帝国执行者级无畏舰歼灭者号(Annihilator)击沉。畏惧于必将到来的帝国军报复,Tyber Zann在盗取舰上数据库中的部分机密材料后将其放弃,该舰后被帝国寻回继续建造。

于8ABY时,新共和国军调集部队再夺Kuat,一支由MC-80系列巡洋舰组成的大舰队于Kuat附近的Horthav星系待命,只需几分钟路程便能直取Kuat。而此时Kuat驻防的帝国舰队均已外出执行任务,防御重任便落在由海军上将Teren Rogriss指挥的Kuat星区本土防卫舰队上。拥有以Rogriss的旗舰——无畏舰曙光女神号(Aurora)为首,包括视界线号(Event Horizon),恒星晕号(Stellar Halo),光明号(Luminous)3艘战巡与超过12艘歼星舰的大部队,Rogriss对击退实力较逊的新共和舰队满怀信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军舰(1、2、3、4、连载中)

美国人的创新精神还是比较强的,除了上述的“五大湖区内湖战列舰”、“航空战列舰”、“防空战列舰”、航母搭载中型轰炸机、六联装炮塔、七烟囱等等新奇玩意外,美国人还发展了一种“鱼雷战列舰”。

都说日本海军重视雷击能力,而且一说到鱼雷总说起日本的氧气鱼雷,其实美国人对此更为热衷。日本海军其实重视的是水雷战队和夜间雷击,美国人则重视的是鱼雷齐射能力和重雷装舰。间战期间设计的一系列驱逐舰无不体现了这种能力,美国巡洋舰上除了奥马哈级搭载鱼雷发射管外其他巡洋舰大多未装或者拆除,造成美国人不重视鱼雷这种表象,其实同时代的驱逐舰,美国人的更快、鱼雷更多,比如本森级、格里夫斯级,都是具备十具鱼雷发射管的重雷装驱逐舰,同时代的日本阳炎级(甲型)、吹雪级(特型),只在鱼雷口径和性能上占优,鱼**数却少于美军(阳炎8、吹雪9).

在1912年-1920年,美国人认为,鱼雷的水下打击比舰炮更致命,因此一些设计师建议将战列舰的主要武器变为鱼雷。这就催生了“鱼雷战列舰”。本来战列舰上带鱼雷不是什么稀奇事情,早期的战列舰通常会有那么几个鱼雷发射管,但是发现不实用后大多拆除,但是把鱼雷当成主要武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很牛的想法了。当时的思想提出者的主要观点是:1、鱼雷能在3000码距离上造成致命的破坏效果;2、舰炮要造成同样的致命效果,开火距离也就是不超过3000码;(当然这个想法随着火炮技术发展和交战距离的增大被证明是错误的)基于此,1907年设计师提出了一个“鱼雷战列舰”的方案:

1、中等规模,14000吨排水量,23节,重装甲;

2、16个533毫米水下鱼**,最大的火炮是12座5吋/50倍径炮。火炮上节省下的重量被用来加强装甲。

3、由于火炮的总重量只需要700吨,同时期前无畏舰俄亥俄号则要1130吨,这还不算省掉炮塔和炮塔装甲的重量;

4、由于省下主炮重量来加强装甲,在6000吗的距离上将没有任何火炮可以击穿它的船体。

1912年又提出了另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战舰方案:

36000吨,115000马力,可达31节。武装是2座双联356毫米炮和40座152毫米单装炮,8座鱼**,四四分列在首位两座鱼雷室中。装甲仅仅是102毫米的甲板装甲和102毫米的炮塔装甲,356毫米厚的指挥塔装甲,还有一道76毫米厚的鱼雷纵壁,没有通常的装甲带。可以说是“鱼雷战列巡洋舰”。


特别鸣谢舰艇吧小吧达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德国轻巡柯尼洋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