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民间疾苦,还当什么领导人

 女大学生不要哭,学学巴菲特大叔

  南京大学彩云支教团,是个公益性组织,一直默默无闻的奉献。

  但最近,南大彩云支教团成为热点:

  简单说,这支公益团在贫困山区支教时,遭遇不法人士的滋扰。

  公安机关介入,滋扰者已被抓捕,但此事对于一腔热血的孩子们,仍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不适。

  股神巴菲特,年轻时曾在一家救济中心服务,照顾那些贫困的人。

  起初他极不适应,束手无策。因为他只是个成长中的孩子,而那些贫困人群,年龄都比他大,人生经验比他更多,甚至能力比他更强,而且有些人对他缺乏善意。那些人都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巴菲特一个小孩子,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工作过一段时间,巴菲特渐渐有所领悟。

  到了晚年,巴菲特承认:养成我一生智慧的,恰在我无法理解、无法适应的重要人生阶段。

  ——他所说的这些受益终生的智慧,是什么呢?

  巴菲特所领略到的第一件事:学会看世界,看众生,看民间疾苦。

  人,活在自己的认知中,活在自己的观念中。

  我们以为自己了解这个世界,但这只是一个错觉。我们所了解的,是自己的主观认知,并非是这世界本身。我们所了解的众生,也不过是自我的投影。正因为我们对这世界缺乏足够了解,所以才会做事磕磕碰碰,总是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走出去,走出自己的心,你才会知道,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的认知才会打开,才会适应这个世界,才会体恤苍生之苦。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二件事:遇到恶,才知道什么叫善。

  巴菲特的一个同学,在救济中心照料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孩子暴力倾向严重,无故殴打其它小朋友。巴菲特同学就劝导暴力孩子。

  不曾想,暴力孩子认真解释说:我是为他们好呀,他们不乖不听话,我才训诫他们的。难道你希望他们都变成坏孩子吗?

  你这……暴力孩子的回答,让巴菲特和同学大吃一惊。对此巴菲特说:我这时候才意识到,一个人偏离自我,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怀疑自己能否帮助他,但毫无疑问他是我的老师,让我避免成为他。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三件事:善良无处不在。

  在救济中心服务的起初,巴菲特心中有种成见,认为贫穷是个人品质所导致。尤其是遇到对他不友善的人时,这种想法更为坚定。

  但有一天,他发现一个身患重病,对所有人恶言相向的老婆婆,坐在门前抚摸一只猫。而那只猫,在救济中心只接受老婆婆的抚摸,对其它人充满警觉。

  这件事儿让巴菲特猛然醒悟: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最脆弱的地方。只要你找到它,所谓的爱心或帮助,才会真正的有意义——这也是巴菲特成就事业与慈善的理念。说来简单,但除非心灵猛然一击,否则并不能领悟。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四件事:你所拥有的一切,并非是源于你的能力。

  年轻时的巴菲特,喜欢卖弄聪明,迷信当时在美国风行的励志鸡汤。认为凭自己的智力,理应得到更多。

  但在救济中心服务过之后,他的看法慢慢改变。

  他发现,一个人手中的一切,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境赋予的,另一部分才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如果一个人误把环境赋予当成自己的能力,就会陷入愤怒之中,就会扭曲自我认知,最终成为一个愤愤不平、但一事无成的人。

  巴菲特正是避免了这一点,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五件事:许多能力比你强的人,但环境比你更差。

  巴菲特将此称为“幸运卵巢”。他曾说:在那些最底层的人中,不乏有比我或比尔·盖茨智力更高的人,但是他们生来不幸,苦难的环境摧毁了他们。他们付诸了全部的智慧,只是用来与环境做抗争。

  所以,永远不要在那些境遇比你更差的人面前表现出优越感。

  巴菲特说:优越感,可以用来衡量人的愚蠢程度:

  你的优越感有多强,你就有多愚蠢。

  只当你学会心怀怜悯,平等待人,才会知道什么叫智慧。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六件事:能力是高于环境的存在。

  正因为环境不理想,所以才需要我们的能力。

  巴菲特在救济中心,见到许多年轻时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但人生渐行渐下,最终一贫如洗的人。他说: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脆弱,依赖性强,总是渴望更多关注。事实上,这些人都曾出身于富贵之家,但他们把所有的钱,都花在用来购买自尊上。

  但是,自尊是源自内心的力量,花再多的钱,也无法从外界买到。

  对此的洞察,让巴菲特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努力夯实自身的能力,才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七件事: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环境所压倒。

  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环境,另一种是相对环境。

  绝对环境,就是彻底灭杀你能力的情形。比如说贫困地区,资本匮乏,纵然你能力再强,也难以养活自己,更难以有更好的发展。

  相对环境因为资本充裕,因而构成能力的等级线:如果你的经济状况低于平均线,这个落差就是你能力的缺失。如果你的经济状况高于平均线,高出的部分就是你的能力——巴菲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资本充裕地带还显得有心无力,那就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了。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八件事:能力有两种,一是自身的存活能力,二是帮助别人的能力。

  巴菲特说:那些错把环境赋予当做能力的人,最容易高估自己。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客观衡量自己了。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衡量自己,他就会变得强大而无畏。哪怕这个人处在绝对贫困的环境之下,也会走出绝望的低谷。

  相反,现实面前不肯正视自我的人,会在自己心中制造迷境幻象。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迷惑自己,而我们人生唯一的工作,就是避免这种情形出现。

  巴菲特领略到的第九件事:能力的本质是资本。

  年轻人的心,纯净纯粹,对金钱有种本能的厌恶与抵触。

  小时候的巴菲特,虽然显露出了商业的天资,但未能免俗,一样对资本怀有成见。

  但在救济中心服务期间,他的想法慢慢改变。他亲睹了贫穷,而贫穷往往会带来自尊的缺失。所谓悲悯,所谓善行,所谓帮助,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充足的资本之上的。如果一个人对资本怀有偏见,又如何在这个世界践行自己的良善?

  这就是巴菲特后来成为股神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渴望帮助更多的人,就必须赋予自己更强的能力。

  德兰修女说:穷人是伟大的。

  ——但贫穷并不伟大,相反的是,贫穷是需要整个社会合力改变的不公平。

  总结巴菲特认知九条,归结为一句话:

  偏远贫困地区的支教,会让你近距离的看到:那些远比我们更有能力,更有资格享受美好生活的人们,是如何被不公正击跨的。

  这种不公正,或许责任不在于我们——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改变它。

  父辈们的努力,是想给年轻人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年轻一代的努力,是渴望获得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如南大彩云支教团的孩子,那纯洁的、美丽的、未曾受过丝毫污染的生命,他们怀有无尚的情怀,为了践行善良的理念,远赴贫困地区。但当他们遭受到滋扰之时,刹那间的惶恐与无助,让我们看到的是巴菲特的少年时代。

  从此你应该知道,你比自己要帮助的人更弱小,更无助。只是命运的机缘与父母的努力,让你获得了充足的安全感与发展机会。不要辜负生命的赐予与幸运,如巴菲特那样,于惶然之际思考,寻找自己的所在。为了践行善良的使命,你需要变得强大起来。要有向上撑起的力量,让自己走得更高。更要有向下扎牢的力量,让自己立得更稳。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智者不断提及的忍字,说的不是忍耐,而是以利刃剖开晦涩,说的是明晰的认知。只有当你的认知洞穿人心人性,才会走出迷惑惶然,才有能力应对一切不堪与艰难,才会把你心中的希望、爱与美,带给那些需要的人。

来源:雾满拦江 企鹅号

中时社论-这个当局离民间疾苦太远

1 台北果菜拍卖市场频休市春节后,台北农产公司果菜拍卖市场频频休市,竟然出现了12天休市6天的乱象,为数十年来所仅有,造成农民有菜无处卖、菜价暴跌,农民叫苦连天。台农会总干事张永成批评“匪夷所思”,痛责主管机关和台“农委会”外行领导内行,要求检讨负责并赔偿农民损失。

2 “苏花改”仅通行小型车“苏花改”终于部分开通,却仅开放小型车通行,大客车只能继续行走危险的苏花公路,不论基于安全、环保或鼓励大众运输角度,都令人费解。传出有游览车旅客集资愿代缴罚款,要求司机硬闯,台“公路总局”却语带威胁响应“硬闯会影响大客车开放时间”,官僚心态,一览无遗。

台“金管会”限制跨行存款额度台“金管会”以防制洗钱为由,3月1日起限制本人帐户金融卡跨行存款交易,每日不超过新台币3万元。对小店家而言,ATM是最方便的存款管道,限额既增添困扰,若遇长天期连假,还得面对现钞失窃风险,民众与商家非常不满。金融专家也认为,限ATM存款额度无助于管制洗钱,大多数洗钱手法是透过人头户间的资金移转,反复进行漂白,或以化整为零方式存入多个人头户后,再以开立支票或买卖金融资产等交易手段,将钱洗白。ATM存款是本人帐户,不存在所谓人头户问题,也就没有洗钱的疑虑,每日限额新台币3万元没什么道理。

这类看似合理其实荒谬的政策还真不少,2005年为防制电信及网络诈骗事件,台“金管会”同样要求限制ATM非约定转账金额每日上限新台币3万元,市井小民极为不便,但诈骗事件并未减少。

正所谓“居庙堂之高,不知民间疾苦”。

1月初台立法机构“执政党”强势通过“劳基条例”修正案,充分显露出“执政者”傲慢、官僚、本位主义的一面,施行数月问题丛生才不得不摸摸鼻子“发夹弯”。

卫生纸抢购事件同样反映官员不知民间疾苦。台行政机构屡屡以“物价平稳、卫生纸供应充足、不需过度恐慌等”态度来响应抢购现象,显然搞不懂民众为何要抢购。原因其实很简单,“居庙堂者”与“巷弄者”,薪资所得差距极大,一般民生物资价格调涨,高位者感受不大,因增加支出占所得比重极低,对市井小民而言,却是得锱铢必较的生活成本。

台“主计总处”五等分位所得分配统计,过去10年来,约170万户的所得最低20%家庭,年年入不敷出(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所得)。2016年平均每户负储蓄1万8384元新台币,10年下来已累计负债19万2216元新台币。相对地,所得最高20%家庭,平均每户1年可存下71万元新台币,光是储蓄,就比中低所得40%家庭的可支配所得来得高。

天壤之别的差距,使得两者在面对物价上涨时的感受,形成强烈对比。主政者若是一直搞不清这个道理,所作所为持续悖离民意,当然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赖清德宣布,2年内至少要孕育出1家台湾新创“独角兽”,背后也透露不知民间疾苦的问题。“独角兽”之于新创事业,如同台积电或鸿海之于一般中小企业,具有能够长成“独角兽”潜力的新创企业从不缺资金,想投资入股的天使投资人或创投比比皆是。对于这样的新创企业,当局不用着墨太多,只要运用法令工具、维持市场秩序从旁助推即可,市场力量自然会把他们簇拥成“独角兽”。当局却为了博取名声,创造宣传效应,忘却市场法则,错误投注资源。

资源有限,这样的决策牺牲的可能是更多嗷嗷待哺、更需要资金的新创企业,就整体创新创业的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蔡英文强调政治是为民众服务的事业,民众才是当局的主人,应是她不敢或忘的初衷。但看着民进党“执政”以来一连串与民意脱节、荒腔走板的政策,完全不考虑民众感受,彷佛台当局才是民众的主人,两相对照,极为讽刺。

当官员不愿走进街头巷尾,不愿晒太阳淋雨,低着头倾听民众的声音时,大概离下台日子就不远了。

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