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在美国牺牲的中国飞行员,中国借了美国多少钱

《浴火重生: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日战争

2016年08月22日 16: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摘要:基本信息书名:《浴火重生: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为“《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之一,系《纽约时报》1937年 7月至1945年 9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20多篇出自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仅反映了八年抗战的战争状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状况。“《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已出版《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与《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一起构成“《纽约时报》百年看中国”三部曲。抗战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传奇,可爱的中国和可爱的中国人民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大批国际主义战士来到中国,援助中国人民。

关键词:中国;抗战;纽约;时报;战场;人民;观察;民族;反法西斯战争;国际社会

  书名:《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

  出版年月:2016年7月

  定价:79.00元

  《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为“《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之一,系《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20多篇出自西方记者的报道,不仅反映了八年抗战的战争状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方面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和坚持持久战的战略、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客观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评论分析深入,给读者提供了回顾这段历史的另一种视角,给人以启示。

  本书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选题”之一。

  “《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已出版《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郑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1984年选调生,志愿到陇南乡村工作3年。后供职于甘肃省文化厅、国家物价局和外交部,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领事、驻希腊大使馆首席馆员兼政务参赞、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现任中国驻孟买总领事。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李方惠合著)、《高位的危机》(与以克合著)、《帝国的回忆》、《共和十年》等。协助其父郑时文核校《穿过硝烟的军列:一个学生兵的朝鲜战场亲历记》。

如果说到二战美国援华,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传奇般的飞虎队和飞虎将军陈纳德。克莱尔··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一战时起在美军服役,他坚信空战中战斗机的重要作用并撰写了The Role of Defensive Journal(《海岸炮兵期刊》),但上世纪30年代的美军深受杜黑思想的影响,流行轰炸至上的空军理论,过分重视高空轰炸机,战斗机的作用受到极度轻视。19374月陈纳德因身体原因加上与上司不合而从美军退役,46岁的他此时的军衔还不过是上尉,他在美军中的征途坎坷和郁郁不得志由此可见一斑。恰在这时,面对日本迫在眉睫的军事威胁,国民政府急需在空军等技术兵种方面获得外援,通过好友的联络,陈纳德应约赴华,63日面见蒋介石及宋美龄后,获时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委任为顾问,考察中国空军当时的现状。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当即主动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后赴南昌,被指派指导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陈纳德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与中国和苏联援华空军共同战斗。他还在湖南芷江组建了航空学校,后来又到昆明航校任飞行教官室主任。按照陈纳德与中国航空委员会所订的3个月合同,他的顾问任期到193710月就满了。之后,蒋介石、宋美龄邀请他留在中国参加抗战,他毅然留下了,甚至也没谈延长合同的事。当时,美国政府对日侵华战争持中立的态度,日本人得知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曾要求美国下令让所有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离开中国。美国政府将此情况转告陈纳德时,陈斩钉截铁地回答: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1941年初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援华空军撤走,而中国空军在之前的英勇战斗中已损耗大半,实力已处于绝对劣势,日本几乎完全掌握了中国的制空权。此时陈纳德临危受命返美争取援华物资和人员,他的游说打动了罗斯福总统的助手,几经周折美国政府同意首先以援助盟国武器的租借法案,为中国提供一百架P-40战斗机;同时又准许退役或备役的美军到中国参加志愿队对日作战。

AVG"),但这两批次的计划最终因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直接参战而取消),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同年1220日,美籍志愿大队首次升空迎击,并出师告捷。日入侵飞机10架,被击落6架,击伤3架,志愿队无一损失。初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志愿大队的P-40机首处通常会画上鲨鱼大嘴和利眼,原本用意是令其状似鲨鱼。此创意是沿用自在北非的首批装备P-40战机的英国皇家空军(Royal Squadron)的涂装(而英国皇家空军第112中队采用机头鲨鱼嘴涂装又是借鉴自德国空军第76驱逐机(重型战斗机)联队(Zerst?rergeschwader 76”)部分梅塞施密特Bf-110战机的涂装)。关于此涂装与队名的传说相当多,但将其中最可信者为:长期躲警报的中国百姓看到该队伍在空中神勇的与日军交战并占据上风,极为振奋,但内陆居民不识鲨为何物,见其血盆大口的涂装 "会飞的老虎"。此恰与成语如虎添翼相符,口耳相传、以讹传讹下便成飞虎队。美籍志愿大队的人员听到这个误传反而非常喜欢,既独特也有中国风味,颇能突显自身单位的存在感,便传达给上层并获得了相同的意见,最终获得许可后成为对媒体宣传上的正式名称。从此飞虎队成为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乃至其后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驻华空军特遣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及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的代称。

"AVG")队徽,由美国著名的迪斯尼公司设计,且据传由老板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亲自操刀,根据飞虎队之名,设计出了飞虎图案,其中还暗含有象征胜利的“V”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志愿队还曾协同英军保卫仰光,延续以少胜多的纪录。194223日,宋美龄致电陈纳德,要他出任驻华空军指挥官,军衔升为准将。陈纳德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陆军航空队上尉,一跃成为世界各国的新闻人物。在美国,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各个战场上的消息都不佳,战争正处于黑暗的时刻。这时突然冒出陈纳德带领一小批兵油子取得辉煌胜利的消息,立即引起美国人的轰动和兴奋,陈纳德顷刻之间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获得飞虎将军的美称。

Chennault),刊载于1942810日的LIFE封面。照片上的陈将军满脸沧桑,他手下的美国飞行员叫他老头子,中国百姓亲切地称他老脸皮看来是事出有因

19425月,第一次缅甸战役以日军侵占缅甸而告终,日军继而进犯云南,企图包抄中国西南大后方。为阻止日军跨越怒江,陈纳德指挥志愿大队倾尽全力连续出击:袭击保山、腾冲、龙陵一带的日军运输队,企图强渡怒江的一队日军在志愿队的轰炸下几乎全军覆没。194273日,陈纳德根据美国陆军部和蒋介石的命令,解散美国航空志愿大队,该队所留飞机和原志愿队部分队员为主组建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并与派驻中国的第16战斗机中队以及从印度飞来中国的7B-25轰炸机组成的第11轰炸机中队,组成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China ,隶属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陈纳德改任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司令,军衔为美国陆军航空队准将。19433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升级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

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可以说是老飞虎队的嫡传,因此成为扬名中外的明星部队,并出现在很多报刊杂志上:

可口可乐的广告也以驻扎在中国的第14航空队美国飞行员与中国军人聚会的图片作为背景,刊载于19431110日的LIFE封底

 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的1941年,就有中国飞行员辗转赴美在亚利桑那州的雷鸟战时飞行学校(Thunderbird Field)接受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训练。1942年起中美双方根据租借法案商定派遣中国空军各部队飞行员轮流赴印度进行改装训练,并从美国接回美制P-40P-43P-66等型作战飞机。训练科目有:驾驶技术,包括基本驾驶术、特技、编队和战斗飞行等,以及轰炸、射击技术。截至1943年春,中国空军已有一批新式飞机和能驾驶新式飞机的飞行员,战斗活动也逐渐增多。19436月,为使中美空军更好地协同作战,陈纳德建议由中美两国空军组成混合联队,此建议被中国军事当局采纳,同年725日陈纳德担任中国空军参谋长。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CACW") 在桂林正式成立,混合联队隶属中国空军序列,但归陈纳德指挥。值得注意的是从美籍志愿航空队起,陈纳德就设想建立战斗机和轰炸机混编的进攻性空军,从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到中美空军混合连队,这一战术思想得到了实际的施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亚利桑那州雷鸟战时飞行学校(Thunderbird Field)接受美国陆军航空队训练的中国空军学员,刊载于194254日的LIFE封面


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第三大队王牌飞行员王光复(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兄长),抗战期间共完成75次任务,先后击落日机8.5架(其中一架是与美军飞行员合作一同击落,故算0.5架);时任第三大队7中队队长,座机为机头写有太公令P-40N,驾驶过这架著名飞机的是第三大队7中队第一任队长徐华江和第三任队长王光复。

 珍珠港事件后陈纳德不断强烈要求罗斯福总统加强驻华空军力量,夺回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并伺机攻击日本本土。他在作战计划和指挥权等问题上与美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发生冲突,鉴于蒋介石与史迪威素来不和但对陈纳德却极其信任,所以陈、史二人在作战战略上的分歧又蒙上了一层个人感情因素。最终华盛顿以各打二十大板的方式处理这一矛盾:史迪威和陈纳德先后于194410月和19457月被调回美国。欢送陈纳德将军的仪式空前绝后,在战时陪都重庆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地前来为陈纳德送行,百姓们亲切的称他为老脸皮,当时,老百姓不让汽车开动,而是把陈纳德的汽车抬起来,走上层层台阶,一直抬到重庆中心广场。观礼台上装饰着飞虎队的标志,松枝与鲜花构起一道长虹。当人们排成一队争着与他握手的时候,陈纳德望着送别的人海,泪水流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一位多年来跟随飞虎队的国军地勤人员激动地说:自从马可波罗以来,还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够如此博得中国人的人心。

陈纳德将军早在卢沟桥事变前就来到中国担任中国空军顾问,与中国军民一起经历了几乎整个八年抗战的烽火岁月,以并不充分的装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根据中缅印战区报纸CBI Roundup(《中缅印战区新闻摘要》)1945118日的报道:截止1945年初的初步统计,第14航空队自19427月起(应该是从其前身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成立时算起)共击落击毁日机1763架,而自身仅损失121架飞机。更为重要的是在抗战最为艰难的岁月里,屡建奇功的飞虎队成了中国百姓心目中抗战最终胜利的精神支柱:很多中国百姓在日机空袭时竟然不及时避难,而是不顾生命危险爬上屋顶、树梢观看飞虎队迎击来犯的日机。

需要指出的是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能够在战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与其背后中国军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下图是向美籍志愿大队配发的血幅(Blood chit),上书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来华参战的美国飞行员的军装上都缝有这样一块绸布。血幅是飞行员所使用的身份证明,以在被击落的情况下向外国平民传达信息并请求他们的协助,有时也被称作人物证明书。英文中”Chit”一词来自于18世纪的英式英语,起源自印地语”Citthi”抗战期间许多援华美军飞行员在迷路、事故或被日军击伤而迫降、跳伞后,得到了中国军民的救护,特别是在敌占区的中国百姓冒着全村人被日军屠杀的风险对在当地迫降、跳伞的盟军飞行员舍命相救。如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航空委员会配发的血幅已成为中美两国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航空委员会向美籍志愿大队配发的血幅(Blood chit)  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先后出动150多万人,在对原有的24个机场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又相继新建了28个机场!就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在一省之内修建52个机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就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云南举全省之力,创造了机场数量、质量均为全国第一的奇迹。当时很多青壮男性都已上战场,机场建设多依靠妇女、老人甚至少年,很多机场建设的挖土、运土、滚压等工作,都是靠人力手工完成,这一工程奇迹令援华美军飞行员肃然起敬。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及中国跻身世界四强

194112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向德、意、日宣战,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进一步壮大。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LIFE,

美国人民惊讶地发现第一个起来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竟然是远在万里之遥的贫弱的中国,而且在敌强我弱的极端不利条件下竟然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战多年,美国民众于是立即把中国人视作自己的亲密盟友,甚至在报刊上出现了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文章。

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LIFE, 19411222日。这篇文章通篇充满对中国人的赞美和对日本人的鄙视:中日两国人本来相貌上的差异就很小,这篇文章愣是扯出了两者的多处差异,且对于中国人多用赞美之词,对于日本人多用贬损之语;更为搞笑的是作为范例进行对比的两人:一位是儒雅的翁文灏,任经济部长,在抗战期间主管中国的战时工业生产及经济建设;另一个是凶横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这样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导致一定程度的种族歧视的文章肯定很难在后来的历史书中找到,这也是作者认为收藏当时报刊资料的价值所在。(回哥觉得大家普遍认为美籍华人多英俊帅气,可能和这有点关系:因为不好看的家伙当年可能都被当作日本人给做掉了,呵呵

又称《二十六国宣言》。签字国赞同英美两国于1941814日发表的《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宣言中宣布:(1) 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2) 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宣言于11日由美、苏、英、中四国先在美国白宫签字,次日,由其他各国签名,由此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四强国之一,国际地位空前提升。随后,中国与美国签署租借协定,获得美援超过8亿美元。

  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LIFE,

宋子文在租借协定上签字;LIFE,

四巨头:斯大林(Joseph Stalin)、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TIME,

此外19411231日,罗斯福正式电告蒋介石,建议由蒋组织成立盟国中国战区,并在在华盛顿26国联合宣言签字仪式上,公开宣布这一决定,蒋介石由此成为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

同盟国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TIME,

从一定程度上说,抗战期间,中美双方在政府层面能够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与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及时任驻美大使的胡适先生的特殊贡献有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被日寇铁蹄蹂躏的中国亟待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援助。胡适先生临危受命到欧美游说,并在不久之后出任驻美大使,为中国的抗日救亡事业奔走呼号。在美期间,胡适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大学同窗之便,多次拜会罗斯福,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并在珍珠港事件前获得美国对华的部分援助。

中华民国驻美全权大使——胡适;LIFE,

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一生横跨自光绪年间直至21世纪的106个春秋,她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卫斯理女校(Wellesley College),接受过正统的西方精英教育,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女性中极为罕见。凭借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及家族势力,她日后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空军实力非常弱小,装备乃至人员均需外援,宋美龄优异的英语交流能力使她于1932年起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会长,负责当时中国空军之组建,成为事实上的中国空军领导人,日后被誉为中国空军之母

1937年日军空袭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宋美龄在空袭现场用英语向全世界控诉日军的暴行。

1943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为了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更多支持和同情,宋美龄作为蒋中正的特使,于该年2月访问美国,成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的贵宾,在白宫住了11天,其优美的仪态、高雅的风度和适度的言谈,赢得了广大美国民众的敬佩。宋美龄在此期间并完成对美国募款的任务,并于218日在国会发表了《战争与和平》的演说,成为第1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2位女性(第1位是荷兰女王),为中国赢得了美国的同情,随后,宋美龄又去美国各地发表演说,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总计有超过25万人听过她的演说。当时,美国朝野对日本空袭珍珠港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所遭受的重创还记忆犹新,所以对中国艰苦抗战的英勇表现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们把这种敬意集中表达在对宋美龄的欢迎上。加以宋美龄有着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背景,美国人更觉得亲近,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美国一时掀起了宋美龄热,传播媒介大量报导她的行涵,许多杂志以她的肖像作为封面。她所到之处,人们鼓掌欢呼,慷慨捐款,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美国国会更顺势废除实行已有60年恶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提高美国华人的地位。

1940418日,宋美龄偕宋霭龄、宋庆龄到重庆广播电台发表演说,并由NBC广播网向美国全国转播。宋霭龄首先发言,她在演讲中用充满感激之情的口吻感谢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和支持,痛斥汪精卫的卖国投敌行为,强调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的信念,她还回忆了自己在美国生活、学习时留下的美好感情,呼吁美国人民继续站在中国人民一边,支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等。接着,宋庆龄和宋美龄也分别作了讲演。宋氏三姐妹用流利的英语向美国人民作演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为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起了促进作用。

19437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英、美、中三方首脑高峰会晤的开罗会议。会议本来全是男人们的天下,惟独宋美龄母仪开罗,与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三巨头高峰会变成四巨头会议。有人说她的穿着、谈吐和举止是会场附近的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以外的最生动、最鲜活的形象。

据统计,宋美龄在抗战时期的对外演讲为:对澳洲1次,对英国4次,对加拿大2次,对印度3次,对美国26次。身为第一夫人的宋美龄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抗战争取了广泛的外援并奠定了极佳的国际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时期在美国牺牲的中国飞行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