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话欢蛋是什么意思民族青大学欢青迎您

  青海民族大学在6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为党和国家培育了7万多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当再次回顾我所经历的体育生涯的时候,那些在体育竞赛中有建树的鲜活矫健的身影经常萦绕在我的眼前。

  1949年9月红旗漫卷西风。1950年解放青海的硝烟还没有完全退尽,卡毛吉这个年仅13岁出生在农牧民家庭的藏族女孩,经当地政府机关的选拔和推荐,从她的家乡循化县来到民族公学的儿童班,开始了她的学生生涯。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她的汉藏文水平均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1953年青海省首届运动会在刚刚兴建的南门外体育场举行。卡毛吉作为青海民族公学代表队的运动员,参加了女子手榴弹项目的比赛,以绝对优势夺得了首枚金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1954年西北地区首届运动会,在甘肃省会兰州举行。卡毛吉作为青海省代表队的运动员参加了女子标枪、手榴弹两项比赛。结果均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金牌。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邓宝珊将军亲自为这位藏族女孩颁了奖。运动会结束以后,经征得本人和学校同意,卡毛吉被留在西北体干班,年底西北体育学院成立,她被保送到体院中专部学习,成为全国首位进入体院学习的藏族女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毕业时被破格分配到西北民族学院,成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和社会实践,她业绩显著,最终晋升为体育教授。

  1958年我奉命到民院预科部任教,半年之后从东北师大体育系分配来了女教师侯勇鹃,在几年之内,由我们两人撑起了预科部体育教育的一片天。当时预科部有一个著名的班级,全体师生都习惯叫撒拉班,这个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崇尚体育,热爱运动。最终这个班在体育事业中涌现出了男女两名声名显赫的人物。一位名叫周毛加,这个出生在循化农牧民家庭的女孩,是撒拉班中唯一的藏族女学生。当时她还是一位花季少女,身材修长,个头高挑,性格活泼开朗,敢于和男同学较劲,真是巾帼不让须眉。1959年6月召开了一次全院运动会,预科部作为参赛单位,选拔组建了预科代表队,周毛加在竞赛中囊括了女子标枪和手榴弹两枚金牌。1962年,西宁市举办了中学生运动会,预科部参加了田径比赛。在女子标枪、手榴弹比赛中周毛加均以遥遥领先的成绩获得了金牌。运动会期间,她被省田径队的教练相中,经与本人和学校协商,以参加全国运动会的名义,转到省体育运动学校学习。以后,在全国专业运动员集训中,她又被国家队投掷教练组看中,被调到国家队训练,并于1963年11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一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办的有五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周毛加以优异的成绩夺得金牌,她的成绩改写了当时亚运会的标枪记录,为国家、青海省和她的家乡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培育、启蒙她的母校青海民族学院争得了荣誉。

  撒拉班另一位出色的人物是马明善。他酷爱体育运动,同另一位撒拉族学生韩宝善,是预科部篮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在他所参加的全院运动会和省市中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中,均获得了冠军。他在上述运动会的田径项目的比赛中,在短跑100米、200米和投掷铅球的决赛中,均夺得了金牌。除此之外,他的各门文化课成绩在班上也名列前茅。他的书法、绘画也令师生瞩目。他还能歌善舞,曾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主要成员。1962年,他从预科高中部毕业。同年底,我在省体委开会时,遇到了著名的蒙古族摔跤教练严银成同志。寒暄之后他告诉我:“最近选调了一名撒拉族运动员叫马明善,他说他在民院学习时是你的学生。据反映这个人不好管教,所以最后还没有定。”我说:“好不好管教,就看他服不服你,你是我们青海省国家级的运动健将,你的为人有口皆碑,他不服你服谁?”就这样马明善最终成了省摔跤队的一名运动员。以后他在摔跤事业中如日中天,靠勤奋考入天津体育学院。毕业工作后任青海省体委体工一大队的主教练。他以严格训练著称,先后在各个级别的摔跤比赛中培训出了180多名全国冠军,培养教练员40多人,多次代表中国摔跤队参加国际比赛,曾荣获国际摔联颁发的中国第一批教练员证书,1985年荣获国际摔联主席颁发的证章,1990年获土耳其国际摔联的荣誉金奖。曾任省摔跤、柔道协会的主席,现任中国撒拉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青海省穆斯林武馆名誉馆长、青海省河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他的书画多为省画院和穆斯林画院收藏。

  我还要说的一个人是曾任青海省人大副主任的桑杰。桑杰初中毕业后,由贵德县保送到青海民族学院社教班培训,后因时局变化社教班撤销,桑杰因汉、藏语文成绩突出,选留到培养中高级翻译人才的院翻译班深造。院系调整后,民院仅剩下干训、文化、翻译三个班。我和索海清老师分别担任翻译和文化两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那时的桑杰已经是身高体壮,特别热衷于篮球运动,他是班上的班干部,我和他一起组建了翻译班的篮球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节假日、饭后课余时间等,经常活跃在篮球运动场上。在当时民院所有学生中,他的篮球技术技高一筹,成为深受西宁地区观众欢迎的青海民院学生篮球代表队的主力队员。我和桑杰的师生情意是在篮球场上建立起来的。他心地纯正善良,他的家离黄河很近,碧水蓝天很是秀美。事隔多年,他成长为学者型的党的高级干部。我感到,是黄河的乳汁哺育了他的智慧。我和他的缘分始终没有断过,当他毕业两年之后,我因负责海北地区的招生工作,在刚察县和到县上开会的桑杰欢欣相遇,他请我到他任书记的哈尔盖公社去欣赏牧区草原的美丽风光。在一个牧民点上,他受到了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公社卫生院碰到了一个在这里当医生的,我小时候的同学,我告诉他我是他们桑杰书记的老师,是他请我来的。当我问及桑杰的人品时,他说:“品在梅之上,格在竹之间。”半年之后,桑杰就升任刚察县的党政领导。两年之后,他又成了海北州教育局长。不久又升任果洛州的副州长。仅仅一年之后,他又调到黄南州,先后任州长、州委书记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在黄南州他政绩突出,为黄南州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是除原民院党委书记多杰坚赞同志以外的,对民族学院篮球队关怀备至的另一位州一级的领导干部。他无论到省上办事还是开会,只要听说有民院篮球队参加的比赛,他都会前来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当竞赛主持人请他到主席台就坐时,均被他婉言谢绝,让人们感受了他谦逊的品格。他以民院篮球队为样板如法炮制,支持黄南州文体局长刘文远强化了黄南州篮球队。在六州八县中能与黄南州相抗衡的也只有海西和循化两只篮球队。

  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没有忘记他昔日的任课老师。一次,他请当年的几位老师一同相聚,给每人敬了三杯酒,敬献了一束质地上乘的哈达,赠送了一本精美的《桑杰文集》,畅叙了当年的师生情谊。

  韩德荣,撒拉族,1975年民族学院毕业后留校,先后在教务处、基础部、学生处工作。1995年被提拔为民族学院副院长。1997年调离学校后,任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校时(1972年)因他年轻,身材高挑,喜爱篮球运动,被选拔进青海民族学院学生篮球代表队。几十年以来青海民院篮球代表队始终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韩德荣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作为篮球队的一名主力队员,在篮球运动中整整奉献了25个年头,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争得了不少的荣誉。青海民族学院篮球队是省内一支知名度很高的优秀球队,在西宁市甲级队联赛中曾四次夺得冠军,两次代表省会西宁市参加了在宁夏银川、青海西宁举行的西北五城市篮球比赛,均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连续三次代表省会西宁市参加了在循化街子、黄南州、乐都县举办的省第八、九、十届全省运动会,比赛名次均在前三名。两次代表省“钟声”体协参加了省级运动会,取得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全省各级各类数十次的篮球竞赛中,韩德荣的身影一直驰骋在赛场上,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喜爱的尕撒拉。他虽然离校多年,但始终没有忘记在民院篮球队时结下的战斗情谊。2009年7月,他邀请当年他的几位体育老师和在篮球队中和他一起并肩拼搏的战友欢聚一堂,畅叙一起经历过的战斗情怀。

  李生荣,1976年毕业于民院化学系,毕业留校后曾任理化系党总支书记,现任青海民大党委委员、副校长。学生时代的他,留给人们的印象谦逊质朴,在专业学习上勤学苦读,在体育运动中勤奋苦练,成绩显赫。从1973年起连续三年获得院运动会5千米和1万米两项冠军。先后夺得青海省大专院校田径运动会5千米和1万米两个项目金牌。1974年和1975年西宁市元旦环城赛在近千名的运动员中,分别夺得成年组第五名和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为民族学院争得了特殊的荣誉。在校学习期间,他不但专业成绩优秀,在体育运动中也是出类拔萃,当时是我校一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从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院一年一度院田径运动会制度和省教育部门两年一度的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制度的建立,经过几年的训练和竞赛的实践,我院在中长跑项目和投掷项目中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

  在投掷项目的铅球比赛中,先后涌现了鸟成云(现任省商务厅厅长)、索南航旦(现任西藏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象仁欠(现任黄南州党校高级讲师)等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在各自参加的院运会和省大学生运动会中技压群芳,均以超越10米以上的成绩各领风骚好几年。其中象仁欠创造的10米55的记录一直保持了20多年。80年代中期毕业于我院政治系的蒙古族学生达庆,他创造的31米44的铁饼记录,也一直保持了20多年。

  王平,回族,80年代毕业于青海民院理化系。他曾以17秒的优异成绩创造了110米栏的省大运会的新记录,这个成绩一直保持了十几年。当时他以完美的三步连续跨越10个栏而著称,这在当时所有的业余运动员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竞走项目中,我院还先后培养了两位优秀的蒙古族运动员。索亚利,90年代毕业于青海民院少语系蒙文专业。他是省大运会5千米和1万米竞走两个项目的金牌得主,被选入青海省大学生代表队,参加了在南京市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有2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5千米竞走项目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海英,男,1994年毕业于少语系蒙文专业,同样以省大运会金牌得主的身份被选入青海省大学生代表队,参加了1992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大运会,夺得了男子1万米竞走的银牌,为青海省和民族学院争得了荣誉。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把自己一生中的主要年华全部奉献给了青海民族学院的体育事业。多年来,我一直是学校各项体育运动竞赛的主要组织者和直接执行者。那些事业有成,曾经在各项体育竞赛中取得优秀名次的精英人才,他们当年竞赛时的勃发英姿在我的记忆中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一种把他们的风云事迹记录下来的愿望促使我草拟了上述这样一篇文章,算是对我老年精神生活的一种慰藉。也是对我的战友以赵立刚、索海清为主要代表的民族学院体育团队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很少一部分工作业绩的记载。


张文奎,男,1936年11月生于青海西宁,副教授。1958年西安体院毕业,分派至青海民族学院,先后任青海民族大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教研室主任等。

特别推荐:亲爱的校园达人们,青春不要挥霍,财富等你创造,检验你的能力,实现你的抱负!诚邀高校学子,课余创业,成就自己!

联系QQ:、,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话欢蛋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