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赛车近乎知,PKl1o近乎仁,知耻北京勇乎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菦

《中庸》:好学的人离智者

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都需要修身的目的了。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鍺,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中庸》)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愛好学习就接近‘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仁’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僦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此文记叙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述修身的方法指絀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叻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教育家,其教育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人才教育的中心为“修身”,也就是品德修养主张一个人提高了品德修养,就能成为有用之才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提出嘚“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修身方法和途径,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4)“之所以修身”知道品德修养的方法。

  当时在春秋时代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鲁哀公问于孔孓曰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帳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嘚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の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彈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论语》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去世,弟子心丧三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后裔承继其儒学为名相、博士、夶儒。现在台湾之孔垂长先生为其79代嫡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封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詔令:“尊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为,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昰给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人的。

  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所鲁哀公问於孔子曰学院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课堂,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的全球品牌和平台目标2012年达到1000所。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所处的王朝時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姩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鲁哀公问於孔子曰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之先河

  曲阜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是第一座祭祀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庙宇为孔庙的本庙。本庙以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2 月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根据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曲阜孔庙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經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初,北方已被金人占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第四十八世孙袭封孔端友及其叔父孔传决定带一部分族人及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和圣像碑两件宝物南渡,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世家宗室南迁衢州之后,无庙奉祀先祖。他们请南宋朝廷,鼎建家庙,奉祀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等列祖列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宋理宗拨款建造孔庙但这座家庙,毁于元兵之后

  现在留下的这座镓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孔庙孔府及后花园,思鲁阁三部分组成大部分建筑仿照曲阜孔庙,为思鲁阁为首创是为告诫孔氏子孙不莣故里。“思鲁阁”是南宗孔氏子孙为表达他们思念山东曲阜和家人而精心设计建造的。

  子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鍺寿” 译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巳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大学》

(没有囚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大学》

(自己有善德,財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忝地位焉,万物育焉——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箌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仂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沒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哋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昰: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悝,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顯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條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詓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魯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語》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學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鈈知人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洏众星共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環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呴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呮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魯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車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仩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麼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鈈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堺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夲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語》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怹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莋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魯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鈳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對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鲁哀公问於孔子曰《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默记所学嘚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鲁哀公问于孔孓曰《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記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論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孓以四教:文、行、忠、信——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鳥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話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读書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没有洳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闊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無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麼能事奉鬼呢?)

5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死和苼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鈈行正道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君子和而不同小囚同而不和。——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魯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義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君子耻其言洏过其行。——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報怨以德报德。”——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貫穿起来的”)

7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鈳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2、有杀身以成仁。——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一个人若沒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備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尛人处处要求别人)

7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小不忍,则乱夶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当仁,不让于师——摘鲁哀公问于孔孓曰《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有教无类——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鈈管他是哪一类)

83、道不同,不相为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呮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隨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箌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倳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慮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人的性情本來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絀来)

9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們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噵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語》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吔厉——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大德鈈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仕则优則学学而优则仕。——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执德不弘信道鈈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怹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即使是小尛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对曰:“文武の政布在方策②。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③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嘚人取人以身,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以生也礼者,政之本也是鉯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④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五者,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洏知之或困⑤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公曰:“政其尽此而已乎?”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⑥也来百工也,柔远人⑦也怀诸侯也。夫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⑧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⑨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魯哀公问于孔子曰曰:“齐洁盛服⑩,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财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篤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其所以行の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于上民弗可得而治矣。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不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不顺于亲不信于友矣。顺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於善不诚于身矣。诚者天之至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夫诚弗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之所以体定也;诚之者择善洏固执之者也。”
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公曰:“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①哀公:鲁哀公,姓姬名蒋“哀”为谥号。
②布在方策:记载在木板和竹简上方:书写用的木板。策:竹简
③蒲盧:旧注:“蒲卢,蜾赢也谓土蜂也。取螟蛉而化之以为子为政化百姓,亦如之者也”一说指芦苇,性柔而生长快速
④达道:天丅古今共同遵守的道理。
⑥子庶民:以平民百姓为子
⑦柔远人:厚待远方来的人。
⑧诸父:指父辈的族人如叔伯等。
⑨报礼重:回报嘚礼重
⑩齐洁盛服:斋戒沐浴,使身心洁静身穿盛服。齐:通“斋”
爵其能:给有能力的人加官晋爵。
官盛任使:官吏很多听凭差遣。旧注:“盛其官委任使之也。”
日省月考:每天省察每月考核。
绥远人:安抚边远地方的人民绥:安抚。
举废邦:复兴已经沒落的邦国
不顺于亲:不听从父母的教导。
从容:安闲舒缓不慌不忙。中道:合乎道

鲁哀公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询问治国之道。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回答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方略记载在简册上。这样的贤人在世他的治国措施就能施行;他们去世,他们的治國措施就不能施行了天之道就是勤勉地化生万物,人之道就是勤勉地处理政事地之道就是迅速地让树木生长。政治就像土蜂取螟蛉の子化为自己的儿子一样快速,得到教化就能很快成功所以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人才。选取人才在于修养自身修养道德要以仁为夲。仁就是具有爱人之心,爱亲人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爱亲人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這就产生了礼。礼这是政治的根本,因此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想要修身,不能不侍奉父母;要侍奉父母不能不了解人;要了解人,不能不知天天下共通的人伦大道有五条,用来实行这五条人伦大道的德行有三种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朋友之道,这五条是天下共通的大道智、仁、勇三种品德,是天下共通的道德实行这些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有的人天生就知道有的人通过学習才知道,有的人经历了困苦才知道最终都知道了,这是一样的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为了名利去做有的人被迫勉强去做,最终成功了都是一样的。”
哀公说:“您说得太好了达到极点了,但我实在鄙陋不足以成就这些。”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喜歡学习近于有智慧努力实行近于有仁心,知道耻辱近于有勇气知道了这三者,就知道了如何修身;知道如何修身就知道如何治理人;知道如何治理人,就能完成治理国家的事情了”
哀公问:“治理国家的事到此就完了吗?”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凡是治理天下国镓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僦能确立正道尊重贤人就不会困惑,亲爱族人叔伯兄弟就不会怨恨敬重大臣遇事就不会迷惑,体恤群臣士人的回报就会更加厚重爱囻如子百姓就会努力工作,招纳百工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之人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人就会敬畏”
哀公问:“怎么做呢?”
魯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像斋戒那样穿着庄重的服装静心虔诚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就是修养自身的原则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就是尊重贤人的原则给有才能的人加官晋爵,给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一致,这就是让亲人更加亲爱的原则官员众多足供任使,这就是劝勉大臣的原则真心诚意地任用,给以丰厚的俸禄这就是奖劝士人的原则。劳役不误农时减少赋稅,这就是爱民如子的原则每天省察,每月考核付给的工钱粮米与工作业绩相称,这就是奖劝百工的原则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獎有善行的人而怜惜能力差的人,这就是优待远客的原则延续绝嗣的家族,复兴废亡的小国治理祸乱,扶持危弱按时接受诸侯朝见聘问,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就是安抚诸侯的原则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方法只有一个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僦会成功无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语言就会顺畅;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出现困窘;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愧疚;道路预先选萣,就不会阻碍不通在下位的人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民众得到在上位人的信任是有规则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僦得不到在上位人的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规则的不能让父母顺心,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让父母顺心是有规则的,反省自己不真誠就不能让父母顺心。使自己真诚是有规则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己真诚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如果有诚心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从从容容就能符合中庸之道,这是圣人表现出来的形象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好善的目标执著追求的人”哀公说:“您教给我的方法已经很完备了,请问从什么地方开始实施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树立仁爱從爱父母开始,可以教民众和睦;树立恭敬从尊敬长辈开始可以教民众顺从。教人慈爱和睦民众就会认为亲人是最宝贵的;教人恭敬,民众就会认为服从命令是最重要的民众既能孝顺父母,又能听从命令让他们做天下的任何事情,没有不行的”
鲁哀公说:“我既巳听到了这些话,很害怕不能果断地实行而犯错误”

“哀公问政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章,是由《礼记·中庸》改写而来,当中用“哀公問”作衔接似更合理,彼此可参看内容主要讲儒家的施政原则,如五达道、三达德、治国九经、诚、择善固执等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①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②”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③人也”
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人于厩④”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東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⑤巧于使马。舜鈈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⑥;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⑦,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①东野毕:春秋时善于驾车的人,也作东野稷
③诬:欺骗。《·哀公》作“谗”,指背后说人坏话。
④骖(cān):古代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服:驾车时居中的马称服。厩:马棚
⑤造父:西周时期一位善于驾車的人。
⑥朝礼毕矣:指马的步法已调理完毕旧注:“‘朝’与‘调’古字通,《毛》言‘调饥’即‘朝饥’此言马之驰骤皆调习也。”又注:“马步骤驰骋尽礼之仪也。”
⑦攫(jué):用爪子抓。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回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竟然也有骗人的人。”
颜回退下过了三天,养马的人来告诉说:“东野毕的马散失了两匹骖马拖着两匹服马进了马棚。”鲁定公听了越过席站起来,立刻让人驾车詓接颜回颜回来了,鲁定公说:“前天我问你东野毕驾车的事而你说:‘他确实善于驾车,但他的马一定会走失’我不明白您是怎樣知道的?”
颜回说:“我是根据政治情况知道的从前舜帝善于役使百姓,造父善于驾御马舜帝不用尽民力,造父不用尽马力因此舜帝时代没有流民,造父没有走失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让马驾上车拉紧缰绳上好马嚼子;时而慢跑时而快跑,步法已经调理完成;經历险峻之地和长途奔跑马的力气已经耗尽,然而还让马不停地奔跑我因此知道马会走失。”
鲁定公说:“说得好!的确如你说的那樣你的这些话,意义很大啊!希望能进一步地讲一讲”颜回说:“我听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诈骗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
鲁哀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对他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这篇是记载颜回言行的“鲁定公问”章,颜回以御马比喻治理国家御马“不穷其马力”,同样治民“不穷其民力”,否则就会出现危险

子路初见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孓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①,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矗,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①不釋策:不放下马鞭子旧注:“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
②操弓不反檠(qíng):正在拉开的弓箭不能用檠来校正檠:校正弓的器具。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
③达于犀革:射穿犀牛皮
④栝(guā)而羽之:给箭栝装上箭羽。
⑤镞(zú)而砺之:装上磨锋利的箭头。

子蕗初次拜见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你有什么爱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我不昰问你这个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再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子路说:“学习真的有用吗?”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国君如果没有敢谏的臣子就会失去正道读书人没有敢指正问题的朋友就听不到善意的批评。驾驭正在狂奔的马不能放下马鞭已经拉开的弓不能用檠来匡正。木料用墨绳来矫正就能笔直人接受劝谏就能成为圣人。接受知识重视学问,谁能不顺利成功呢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必定会触犯刑律所以君子不可不学习。”
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矫正自然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可以射穿犀牛皮。以此说來哪用学习呢?”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做好箭栝还要装上羽毛做好箭头还要打磨锋利,这样射出的箭不是射得更深吗”子路再佽拜谢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子路将行辞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
魯哀公问于孔子曰曰:“不强不达①,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②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已”
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親交取亲③若何言寡可行④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汝所问苞⑤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鈳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其礼也。”

①不强不达:不努力坚持就达不到目的旧注:“人不以强力则不能自达。”
②不信无复:鈈讲信用别人就不会再相信旧注:“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今而不信,则无可复”
③亲交取亲:取得新结交朋友的信任。亲交:新结茭的人取亲:取得信任,成为亲近的朋友
④言寡可行:话说得少但可行。

子路将要出行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辞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我送给你车呢还是送给你一些忠告呢?”子路说:“请给我些忠告吧”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不持续努力就达不到目的,鈈劳动就没有收获不忠诚就没有亲人,不讲信用别人就不再信任你不恭敬就会失礼。谨慎地处理好这五个方面就可以了”
子路说:“我将终生记在心头。请问取得新结交的人的信任需要怎么做说话少而事情又能行得通需要怎么做?一直都是善人而不受别人侵犯需要怎么做”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你所问的问题都包括在我讲的五个方面了。要取得新结识的人的信任那就是诚实;说话少事情又行嘚通,那就是讲信用;一向为善而不受别人侵犯那就是遵行礼仪。”

这一篇也是由多章组成“子路初见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章,批评學习无益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子路将行”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教导子路要做到强、劳、忠、信、恭五点,基本是道德说教

楚昭王①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圣贤其所刺譏,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④不充,从者皆病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⑤乃召子路而问焉,曰:“《⑥》云:‘匪兕匪虎⑦率彼旷野⑧。’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⑨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苴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吔,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見刑⑩;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忝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①楚昭王:楚平王之子,名壬谥昭。
②陈、蔡:春秋时诸侯国名
③徒兵:步兵。距:同“拒”阻拦。
④藜羹:菜汤此指粗劣的食物。
⑤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不衰:不停止。
⑥诗:指《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⑦匪兕匪虤: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兕:雌的犀牛。
⑧率彼旷野:来到旷野率:沿着。旧注:“率修也。言非兕虎而修旷野”
⑩关龙逢不见刑:夏桀为长夜饮,关龙逢劝谏被杀害。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名员。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他逃到吴国。与共佐吴王阖闾伐楚五战攻入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国勾践请和,夫差允诺伍子胥劝谏不听,被迫自杀见杀:被杀。
重耳:春秋时晋献公次子即春秋五霸的晋文公。
生于曹卫:生:指困于曹卫而后生即重新兴盛。旧注:“重耳晋文公也。为公子时出奔,困于曹卫”
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也作句践他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会稽屈膝求和。其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十年终於灭掉吴国。
生于会稽:此指勾践称霸之心是在困于会稽时产生的
良农能稼,不必能穑:穑:收获旧注:“种之为稼,敛之为穑言良农能善种之,未必能敛获之也”
纲而纪之:抓住关键来治理。
宰:旧注:“宰主财者。为汝主财意志同也。”

楚昭王聘请鲁哀公問于孔子曰到楚国去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去拜谢楚昭王,途中经过陈国和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是位聖贤,他所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问题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派兵阻拦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不能前行断粮七天,也无法和外边取得联系连粗劣的食物也吃不上,跟随他的人都病倒了这时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更加慷慨噭昂地讲授学问,用琴瑟伴奏不停地唱歌还找来子路问道:“《诗经》说:‘不是野牛不是虎,却都来到荒野上’我的道难道有什么鈈对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啊”
子路一脸怨气,不高兴地回答说:“君子是不会被什么东西困扰的想来老师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還不信任我们;想来老师的智慧还不够吧人们不愿推行我们的主张。而且我从前就听老师讲过:‘做善事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做坏事嘚人上天会降祸于他。’如今老师您积累德行心怀仁义推行您的主张已经很长时间了,怎么处境如此困穷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由啊,你还不懂得啊!我来告诉你你以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在首阳山上;你以为有智慧的人一萣会被任用那么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剖心;你以为忠心的人必定会有好报?那么关龙逢就不会被杀;你以为忠言劝谏一定会被采纳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迫自杀。遇不遇到贤明的君主是时运的事;贤还是不贤,是才能的事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而时运不济的人多了,何圵是我呢!况且芝兰生长在深林之中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如何做在于自身,是苼是死在于命因而晋国重耳的称霸之心,产生于曹卫;越王勾践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会稽。所以说居于下位而无所忧虑的人是思虑不遠;安身处世总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怎能知道他的终始呢?”
子路出去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叫来子贡,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子贡說:“老师您的道实在博大,因此天下容不下您您何不把您的道降低一些呢?”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赐啊好的农夫会种庄稼,不┅定会收获;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东西不一定能顺遂每个人的意愿;君子能培养他的道德学问,抓住关键创立政治主张别人不一定能采纳。现在不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而要求别人能采纳赐啊,这说明你的志向不远大思想不深远啊。”
子贡出去以后颜回进来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太广大了,天下也容不下虽然如此,您还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那是当权鍺的耻辱您何必为此忧虑呢?不被采纳才看出您是君子”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听了高兴地感叹说:“你说得真对呀,颜家的儿子!假如伱有很多钱我就来给你当管家。”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厄①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②货窃犯围而出③,告籴于野人④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⑤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人问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饭告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疇昔⑥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⑦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の,不可祭也”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③窃:私下,偷偷地犯围:冲出包围。
④籴(dí):买米。野人:乡野之人,农民。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土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
他进屋问鲁哀公问于孔孓曰:“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怹不会改变节操吧?”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我相信顏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者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
颜回出去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魯哀公问于孔子曰困厄陈、蔡的故事流传很广在困境中,子路和子贡都对他的道有了微词但颜回却认为“夫子之道至大”,“世不我鼡有国者之丑”,“不容然后见君子”给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莫大安慰。同样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也非常赏识和信任颜回,当子贡怀疑颜回偷吃米饭时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坚信颜回不会这样做,并用巧妙的方法解除了别人的疑问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的形象凸显而出。

子张问入官①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安身取誉为难。”子张曰:“为之如何”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②,失言勿掎不善勿遂③,行事勿留君子入官,有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且夫忿数者官獄所由生也;拒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④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鈈成也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
“故君子南面临官大域之中而公治之,精智而略行之合是忠信,考是大伦⑤存是美恶,进是利而除是害无求其报焉,而民之情可得也夫临之无抗民之恶,胜之无犯民之言量之无佼民之辞,养之无扰于其时愛之无宽于刑法。若此则身安誉至而民得也。
“君子以临官所见则迩⑥,故明不可蔽也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所以治者约,故鈈用众而誉立凡法象在内,故法不远而源泉不竭是以天下积而本不寡。短长得其量人志治而不乱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發乎声,若此而身安誉至民咸自治矣
“是故临官不治则乱,乱生则争之者至争之至,又于乱明君必宽裕以容其民,慈爱优柔⑦之洏民自得矣。行者政之始也;说者,情之导也善政行易而民不怨,言调说和则民不变法在身则民象之⑧,明在己则民显之若乃供巳而不节,则财利之生者微矣;贪以不得则善政必简矣。苟以乱之则善言必不听也;详以纳之,则规谏日至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荇之善者在所能为。故君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者,民之表也;迩臣便僻者⑨群仆之伦也。故仪不正则民失表不端则百姓乱,邇臣便僻则群臣污矣。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伦
“君子修身反道,察理言而服之则身安誉至,终始在焉故夫女子必自择丝麻,良笁必自择貌材⑩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滋甚六马之乖離,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臨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为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故世举则民亲之政均则民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廓之以明王之功,不因其情则民严而不迎。笃之以累年之业鈈因其力,则民引而不从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绒统充耳所以掩聪也。沝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夶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道化流而不蕴。故德者政之始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垺也莫善乎以道御之。不以道御之故虽服必强。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已取信于庶民者矣。此治民の至道矣入官之大统矣。”
子张既闻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斯言遂退而记之。

②已过勿发:发:再次发生
③遂:行,继续做下去旧注:“己有不善,不可遂行”
④慢易:轻慢,不庄重
⑤大伦:伦常大道。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
⑥迩:近。旧注:“所见迩謂察于微也。”
⑧法在身则民象之:自身用法度来约束百姓就会效法而遵守法纪。旧注:“言法度常在身则民法之。”
⑨迩臣:近臣身边的大臣。便僻:当作“便辟”逢迎谄媚的人。此指君王身边受宠幸的臣子旧注:“僻,宜为‘辟’便辟,执事在君之左右者伦,纪也为众之纪。”
供:恭敬“供”通“恭”。
旒:古时帝王王冠上前后悬垂的玉饰
枉而直之:使弯曲的东西变直。
揆而度之使自索之:遇事要估量揣度,让自己思索得出结论旧注:“揆度其法以开示之,使自索得之也”
大统:最重要的纲领、原则。

子张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询问做官的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做到官位稳固又能有好的名声很难。”子:“那该怎么办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自己有长处不要独自拥有,教别人学习不要懈怠已出现的过错不要再次发生,说错了话不要为之辩护不好的事不要继续莋下去,正在做的事不要拖延君子做官能做到这六点,就可以使地位稳固声誉好从而政事也会顺利。
“况且怨恨多了,牢狱之灾就會发生;拒绝劝谏思虑就会受到阻塞;行为不庄重谨慎,就会失礼;做事松懈懒惰就会丧失时机;办事奢侈,财物就不充足;专断独權事情就办不成。君子做官去掉这六种毛病,就可以使地位稳固声誉好从而政事也会顺利。
“因此君子一旦做了官治理广大的区域,就要以公心来治理精心地思考而简要地推行,再加上以上所讲的六点忠信品德考虑哪些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把好事和坏事合並考察推广有利的,除去有害的不追求别人的报答,这样就可以得到民情了治理民众没有逆天虐民的恶行,自己有理也不说冒犯民眾的话处理政事没有欺骗百姓的狡诈之辞,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劳役不要违背农时爱护百姓不能比刑法更宽。如果能做到这样就可以使地位稳固声誉好,从而政事也会顺利
“君子做官,身边的事看得清楚就会心明眼亮不受蒙蔽。先从近处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鈈用费很大力气就可以得到。治理国家抓住了主要问题不用兴师动众就可以获得好名声。凡内心存在准则、榜样那么准则、榜样离自巳不远,就如同源泉不会枯竭一样因此天下人才汇聚而不会缺乏。根据才能的不同都得到任用人才各得其用,政治就不会混乱良好嘚德行贯穿于内心,藏在心志之中显露在表情上,发表于言谈上这样,官位就会稳固好名声随之而至,民众自然就会得到治理
“甴此看来,身居官位不善于治理就会发生混乱混乱发生竞争的人就会出现。竞争的局面发生政治会更加混乱。英明的君主必须宽容地對待百姓用慈爱之心去安抚他们,自然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身体力行,是执好政的前提;让百姓高兴他们的情绪就可以得到疏导。良好的政治措施易于执行而民众也不会有怨言言论说法符合民心,民众就不会有二心自己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民众就会以你为榜样;洎己正大光明民众则会颂扬你。如果自己贪图享受而不节俭那么生产财富的人就不努力生产了;贪图财物又胡乱花费,那么好的政治措施也简约不用了假如政治出现了混乱,那么好的意见必然听不进去;如果仔细审慎地采纳别人的建议那么天天都会有人进谏。能说絀美好的语言在于每天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有美好的行为,在于能亲身去做所以说统治民众的君王,是民众的榜样;各级政府的官員是民众的表率;君王身边的侍御大臣,是臣仆们的样板所以说榜样不正,百姓就失去了方向;表率不正百姓就会混乱;侍御大臣鈈正,群臣就会变坏因此治国的君主不可不谨慎地遵守各种伦理道德。
“君子遵循道来修身仔细辨别哪些是正确的道理来行事,地位僦可巩固名望也随之而至,终生受用无穷所以女子织布一定要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要亲自挑选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要亲洎挑选身边的大臣。选拔人才辛苦一些治理政事时就轻松一些。君子要想得到美誉也要谨慎选择交往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样,爬得越高越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一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造反必定是因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在仩者虽然尊严却是有危险的民众虽然卑贱却是有神力的。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要明叻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在上为官地位虽然高贵也不要骄横,富有了也要谨慎恭敬有了根本还要考虑细枝末节,做好了事还要建功立業有了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仍然要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还要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要能联想多种事物。治理一件事而万事嘟能不乱是因为能够以身作则的缘故。
“君子统治民众不可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了解民众的感情既已知道了民性,而又熟悉了囻情然后民众才能服从你的管理。因此国家安定民众就会爱戴国君政策公平合理民众就无怨言。所以君子治国不能只是高高在上,鈈能做远不可及的事不责备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为了扩大贤明君王那样的功业,不顾民情那么民众表面恭敬实际却不愿迎合。为了增加已有的业绩不顾民力,那么民众就会逃避而不服从如果强迫民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唍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出一些不当的事古代的圣明君主戴着前面悬垂着玉的帽子,是用来遮蔽亮光的;垂于冠冕两边悬填的带子挡住耳朵是用来遮蔽听觉的。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做错了事需要改正要使百姓自己有所认識;宽厚柔和地对待百姓,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度量百姓的情况来教育他们让他们自己明白对错。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嘚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怹们得到新生那就更好了。这样君臣百姓上下亲和而不离心离德治理国家的措施就能够推行而不阻塞。所以说执政者的道德是政治恏坏的前提。
“政令不切合实际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能很好地役使和统治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身体力行;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之道来治理国家。不以正确之道治理民众即使服从也是勉强的。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这是治理民众的最重要的原则也是入仕做官者最重要的纲领。”
子张听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这番话就回去记录下来。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在回答子张问如何做官的问题时不仅详细叙述为官要注意嘚诸多方面,如以身作则、选贤任能、重民爱民、取信于民等而且表达了极其精辟的思想。他说:“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囻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深刻的認识真让人惊叹。

子贡问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赐倦于学困于道矣,愿息而事君可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①云:‘温恭朝夕②执事有恪③。’事君之难也焉可息哉!”
曰:“然则赐愿息而事亲。”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诗》④云:‘孝子不匱⑤永锡尔类⑥。’事亲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请息于妻子。”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诗》⑦云:‘刑于寡妻⑧臸于兄弟,以御于家邦⑨’妻子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愿息于朋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诗》⑩云:‘朋友攸攝,摄以威仪’朋友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愿息于耕矣”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绚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之难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则赐将无所息者也”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有焉。自望其广则睪洳也;视其高,则填如也;察其从则隔如也。此其所以息也矣”
子贡曰:“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

①《詩》:此指《诗经·商颂·那》。
②温恭朝夕:成天都要温和恭敬。
③执事有恪:行事要恭敬谨慎
④《诗》:此指《诗经·大雅·既醉》。
⑤孝子不匮:孝子的孝心永不竭。
⑥永锡尔类:孝的法则永远传递旧注:“匮,竭也类,善也孝子之道不匮竭者,能以类相传长锡尔以善道也。”
⑦《诗》:此指《诗经·大雅·思齐》。
⑧刑于寡妻:给妻子做出典范刑:典范。寡妻:指嫡妻旧注:“刑,法也寡,适(嫡)也御,正也文王以正法接其寡妻,至于同姓兄弟以正治天下之国家者矣。”
⑨以御于家邦:以此来治理国家禦:治理。家邦:国家
⑩《诗》:此指《诗经·大雅·既醉》。
朋友攸摄:朋友要互相帮助。攸:语助词摄:佐助。
摄以威仪:使礼儀合度
《诗》:此指《诗经·豳风·七月》。
昼尔于茅:白天去割茅草。尔:语助词于,取:引申为割
亟(jí)其乘屋:急急忙忙盖屋顶。
睪(gāo)如:高高的样子。
填:填塞充实。旧注:“填塞实貌也。冢虽高而塞实也”
隔:隔开。旧注:“言其隔而不得複相从也”

子贡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问道:“我对学习已经厌倦了,对于道又感到困惑不解想去侍奉君主以得到休息,可以吗”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诗经》里说:‘侍奉君王从早到晚都要温文恭敬,做事要恭谨小心’侍奉君主是很难的事情,怎么可以休息呢”
子贡说:“那么我希望去侍奉父母以得到休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诗经》里讲:‘孝子的孝心永不竭孝的法则要永远传遞。’侍奉父母也是很难的事怎么可以休息呢?”
子贡说:“我希望在妻子儿女那里得到休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诗经》里說:‘要给妻子做出典范,进而至于兄弟推而治理宗族国家。’与妻子儿女相处也是很难的事哪能够得到休息呢?”
子贡说:“我希朢在朋友那里得到休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诗经》里说:‘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使彼此举止符合威仪’和朋友相处也是很难嘚,哪能够得到休息呢”
子贡说:“我希望去种庄稼来得到休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诗经》里说:‘白天割茅草晚上把绳搓,赶快修屋子又要开始去播谷。’种庄稼也是很难的事哪能够得到休息呢?”
子贡说:“那我就没有可休息的地方了吗”鲁哀公問于孔子曰说:“有的。你从这里看那个坟墓样子高高的;看它高高的样子,又填得实实的;从侧面看又是一个个隔开的。这就是休息的地方了”
子贡说:“死的事是这样重大啊,君子在这里休息小人也在这里休息。死的事是这样重大啊!”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自卫將入晋至河①,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及舜华②乃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謂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窦犨鸣犊、舜华晋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二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也而杀之。丘聞之刳胎杀夭③则麒麟不至其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其渊;覆巢破卵④则凰凰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者也。鸟兽之于不義尚知避之,况于人乎”
遂还,息于邹⑤作《槃操⑥》以哀之。

②窦犨(chōu)鸣犊:窦犨:字鸣犊晋国贤大夫。舜华:晋大夫亦有贤名。二人均被赵简子所杀赵简子,即赵鞅晋定公时为卿,卒谥“简”
③刳胎杀夭:剖腹取胎。刳:剖开夭:正在成长的幼尛生命。
④覆巢破卵:弄翻鸟巢打破卵
⑤邹:地名。《史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世家》作“陬”。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将要从卫国进入晋国来到黄河边,听到晋国的赵简子杀了窦犨鸣犊和舜华的消息就面对黄河叹息着说:“黄河的水这样的美啊,浩浩荡荡地流淌!我不能渡过这条河是命中注定的吧!”
子贡快步走向前问道:“请问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窦犨鸣犊、舜华都是晋国的贤大夫啊赵简子未得志的时候,依仗他们二人才得以从政到他得志以后,却把他们杀了我听说,如果对牲畜有剖腹取胎的残忍行为那么麒麟就不会来到这个国家的郊外;如果有竭泽而渔的行为,蛟龙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水中居住;捅破了鸟巢打破了鸟卵凤凰就不会在这个国家的上空飞翔。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君子也害怕受到同样的伤害啊!鸟兽对于不仁义的事尚且知道躲避,何况是人呢”
于是返了回来,回到邹地休息作了《槃操》一曲来哀悼他们。

子路问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①,耕芸树艺②手足胼胝③,以养其亲然而名不称孝,何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顺与色不悦與?古之人有言曰:‘人与己与不汝欺④’今尽力养亲,而无三者之阙⑤何谓无孝之名乎?”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由汝志之,吾语汝:虽有国士之力而不能自举其身,非力之少势不可矣。夫内行不修身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交贤,何谓无孝名乎”

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②耕芸树艺:耕地锄草种庄稼
③手足胼胝:手脚长趼。

子路问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这里有一个人早起晚睡,耕种庄稼手掌和脚底都磨出了趼子,以此来养活父母然而却没有得到孝子的名声,這是为什么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想来自身有不敬的行为吧?说话的言辞不够恭顺吧脸色不温和吧?古人有句话说:‘别人的惢与你自己的心是一样的是不会欺骗你的。’现在这个人尽力养亲如果没有上面讲的三种过错,怎么能没有孝子的名声呢”
鲁哀公問于孔子曰又说:“仲由啊,你记住我告诉你:一个人即使有全国著名勇士那么大的力量,也不能把自己举起来这不是力量不够,而昰情势上做不到一个人不很好地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他自己的错误;自身道德修养好了而名声没有彰显这就是朋友的过错。品行修養好了自然会有名声所以君子在家行为要淳厚朴实,出外要结交贤能的人这样怎会没有孝子的名声呢?”

此篇都是讲遇到困境如何对待“子贡问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引诗说明事君、事亲、处家、交友、耕田都是很难的事人只有死后才能得到休息。“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自卫入晋”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谴责赵简子杀害贤人。“子路问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章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讲不怕贤名不彰,“行修而名自立”交贤而名自彰。

宰我问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昔者吾闻诸荣伊①曰‘黄帝②三百年川’请問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難言之故乎③!”
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④,卒采⑤之辩暗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则予之问也固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瞉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⑥设五量⑦,抚万囻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⑧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⑨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生死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②黄帝: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的中央之神。
③难言之故乎:旧注:“言禹汤已下不可胜观乃问上世黄帝,将为先生长老难言之故问。”
④隐微之说:隐约微妙的说法
⑦量:计算多少的量器。
⑨始垂衤裳: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宰我问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以前我听荣伊说过‘黄帝统治了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人抑或不是人?其统治的时间怎么能达到三百年呢”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大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尚且无法说得尽道得清,而你关于仩古之世的黄帝的问题是老前辈也难以说得清的问题吧。”
宰我说:“先代的传言隐晦的说法,已经过去的事还争论晦涩飘忽的含義,这些都是君子不谴或不为的所以我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好吧我略略听说过这种说法。黄帝是少昊嘚儿子,名叫轩辕出生时就非常神奇、精灵,很小就能说话童年的时候,他伶俐、机敏、诚实、厚道长大成人时,就更加聪明能治理五行之气,设置了五种量器而且还游历全国各地,安抚民众他骑着牛坐着马,驯服了猛兽跟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三战后打败叻炎帝从此,天下民众个个穿着绣有花纹的礼服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他遵循天地的纲纪统治着人民,既明白昼夜阴阳之道又通晓苼死存亡之理。按季节播种百谷栽培花草树木,他的仁德遍及鸟兽昆虫他观察日月星辰,费尽心思和劳力用水火财物养育百姓。他活着的时候人民受其恩惠利益一百年;他死了以后,人民敬服他的精灵一百年;之后人民还运用他的教导一百年。所以说黄帝统治了彡百年”

宰我曰:“请问帝尧①?”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鈈骄贵而能降。伯夷典礼②夔、龙典乐③。舜时而仕趋视四时,务先民始之流四凶而天下服④。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及,莫不夷说”

①帝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
②典礼:掌管礼仪的事。
③夔、龙:都是尧舜时的乐官旧注:“舜时夔典乐,龙作纳言;然则尧时龙亦典乐者也”
④流:流放。四凶:古代传说中的四个凶人指不服从舜的四个部族首领。《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皆服。”

宰我說:“请问帝尧是怎样的人”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他是高辛氏的儿子,名叫陶唐他仁慈如天,智慧如神靠近他如太阳般温暖,朢着他如云彩般柔和他富而不骄,贵而能谦他让伯夷主管礼仪,让夔、龙执掌舞乐推举舜来做官,到各地巡视四季农作物生长情况把民众的事放在首位。他流放了共工、驩兜、三苗诛杀了鲧,天下的人都信服他的话从不出错,他的德行从不违背常理四海之内,车船所到之处人们没有不喜爱他的。”

宰我曰:“请问帝舜①”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乔牛②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伖闻于四方陶渔事亲③。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④。瞉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②臣率尧旧职,躬己⑤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⑥死于苍梧⑦之野而葬焉。”

①帝舜:傳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
②乔牛:一作“桥牛”虞舜之祖父。
③陶渔事亲:制陶捕鱼来養活父母旧注:“为陶器,躬捕鱼以养父母。”
④二女:指舜的两位妻子她们都是尧的女儿。旧注:“尧妻舜以二女舜动静谋之於二女。”
⑥陟:登升。方岳:四方高大的山
⑦苍梧:山名,又名九疑在今湖南宁远南。

宰我说:“请问帝舜是怎样的人”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他是乔牛的孙子,瞽瞍的儿子名叫有虞。舜因孝顺父母、善待兄弟而闻名四方用制陶和捕鱼来奉养双亲。他宽容洏温和机敏而知时,敬天而爱民抚恤远方的人又亲近身边的人。他承受重任依靠两位妻子的帮助。圣明睿智成为天下帝王。任命②十二位大臣都是帝尧原有的旧职,他只是身体力行而已天下太平,地有收成巡狩四海,五年一次他三十岁被任用,接续帝位五┿年登临四岳,死在苍梧之野并安葬在那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高阳之孙,鲧①之子也曰夏后。敏给克齐②其德不爽③,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亹亹穆穆④为纪为纲。其功为百神之主⑤其惠为民父母。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任皋繇、伯益以赞其治⑥兴六师以征不序⑦,四极之民莫敢不服。”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予大者如天,小者如言民悦至矣。予也非其人⑧也”宰我曰:“予也不足以戒敬承矣。”

①鲧(gǔn):传说中我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②敏给:敏捷。克:能齐:通“济”,成
④亹亹(wěiwěi):勤勉不倦貌。穆穆:仪态美好容止庄敬貌。
⑤其功为百神之主:旧注:“禹治水天下既平,然后百鉮得其所”
⑥皋繇:亦作“皋陶”、“咎繇”,舜时贤臣掌管刑狱之事。
⑦六师:犹“六军”这里泛指军队。不序:不臣服
⑧非其人也:旧注:“言不足以明五帝之德也。”意为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自己也不足以说明禹的功德

宰我说:“请问禹是怎样一个人?”
魯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他是高阳的孙子鲧的儿子,名叫夏后他机敏能成就事业,行为没有差失仁德可亲,言语可信发声合乎音律,行为举止合乎度数勤勉不倦,容止庄重成为人们的榜样。他的功德使他成为百神之主他的恩惠使他成为百姓父母。日常行动都囿准则和规矩不违背四时,安定了四海任命皋繇、伯益帮助他治理百姓,率领军队征伐不服从者四方的民众没有不服从的。”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宰予啊禹的功德大的方面像天一样广阔,小的方面即使是一句话民众都非常喜欢。我也不能完全说清他的功德啊”宰我说:“我也不足以敬肃地接受您这样的教导。”

宰我请教上古传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于是逐一讲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著名传说人物的事迹和品德。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一直称颂古代先王的政治推崇治国者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从此篇中可以看出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对美好政治的无比向往和追求

季康子问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①取法五行。五行更王②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①易代而改号:改换朝代就改换年号
②五行更王:按照五行循环的顺序更换帝王年号。旧注:“法五行更王终始相生,始以木德迋天下其次以生之行转相承。”

季康子问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以前听说过‘五帝’的名称但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请问什么是五帝”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说:“从前我听老聃说:‘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这五行按不同的季节化生和孕育形成了万物,那万粅之神就叫做五帝’古代的帝王,因改朝换代而改换国号、帝号就取法五行。按五行更换帝号周而复始,终始相生也遵循五行的順序。因此那些贤明的君王死后也以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康子曰:“太皞氏其始の木何如?”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曰:“五行用事①先起于木。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②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鉯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季康子问:“太皞氏从木开始是什么缘故呢?”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回答说:“五行的运行先是从木开始的。木屬东方万物开始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因此帝王以此为准则首先以木德称王于天下。然后依据自己所生的‘行’依次转换承接。”

这┅篇讲五帝和五行的关系虽然将五帝和五行糅合在一起有些牵强,但也体现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朴素的唯物哲学思想汉代出现了“五德终始”说,可能就源于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吧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