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是哪个族

台湾海峡,可以把两岸陆地分开,但海上天堑没有把两岸人民分开。最早在台湾定居的,就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汉人。这些文明社会形成之前到达台湾各地居民的后代,受定居点环境的限制,也因极其落后的生产力的制约而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形成各自特色的文化,成为台湾地区高山族的分支。

组成台湾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山族,另一部分是大陆移民。高山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的定居者,他们成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居民。在台湾农业社会形成和大规模开发后,随着大陆社会变迁,越来越多的主要由闽粤移民也有为数不多的其他省份移民组成的大陆移民到达台湾。在典型的海岛型社会中,台湾形成了典型的移民社会。岛内的高山族和大陆移民一起,组成了台湾居民群。

高山族虽说为数不多,但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1997年9月1日,台湾进行“内阁”改组,由萧万长接替连战出任“行政院长”,在“内阁”中新设了一个“部会”--“原住民委员会”,由毕加志任“主任委员”。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主管岛内民族事务。台湾的少数民族分为两部分,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以往称为“高山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称为“平埔族”,现在则把少数民族称为“原住民”。保存原住民文化、保护原住民的利益,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应有的工作。

台湾的少数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集团把四周未开化、半开化地区称为“化外之地”,当地的居民也被称为“番”,这一现象也影响到台湾。对农业社会形成后的当地台湾居民称呼有两种,住在山中的叫“生番”或“野番”;住在平地的叫“熟番”或“土番”。这种称呼并不合适,也不尊重少数民族。正是高山族各族,与后来的主要由闽粤人组成的大陆移民一起,形成台湾居民群体。(一般把台湾的九个少数民族部落统称为“高山族”。

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如下:

人口约14万人。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篮球明星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民族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人口约9万人。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既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且该镇以北的南投、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民族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7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人口约6万多人。居住在屏东县的8个山地乡与台东县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的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人口约4万多人。居住在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至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分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册封为“卑南大王”,邻近的阿美族和排湾族都要向其纳贡。卑南族之所以有如此实力,是因为这一民族保持男子训练制度,流行的“少年猴祭、大猎祭”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民族内部设立祭师和头目,信仰传统宗教和天主教。手工艺品是藤编蓝子。

  人口约1万多人。居住在台东县卑南乡、屏东县雾谷乡、高雄县茂林乡等地。鲁凯族是个内部制度严谨的部落社会,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世袭等级,等级可以随着婚姻而改变,社会内部重男轻女。宗教信仰为造物主和祖灵,其中头目家族起源传说的百步蛇,更是族人祭祀和敬重的对象。陶壶、琉璃珠、藤和竹器、刺绣是民族工艺品。

  人口约7000多人。1998年10月28日由原名“曹族”易名而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信义乡,称为北邹;南邹则居住在高雄县三民乡和桃源乡。两族语言、服饰和社会组织大同小异,祭典仪式不同。全族分为大社、联族、氏族、亚氏族四个部分。历史上邹族曾经盛行男子集会所,少年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狩猎的训练。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的神。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和皮帽是族人节日时的主要打扮。手工艺品主要是皮革制品和藤编篮子和网袋等。

  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人口约4000人左右。居住在距离台东外海49海哩的兰屿岛。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此族与菲律宾巴丹岛时有来往,生活习性、语言相近,古老传说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岛来往的故事。雅美族是历史唯一没有“猎头”习惯的高山族,由于居住海外,捕鱼业较为发达,全年的岁时祭仪也是由捕鱼活动为主。由于兰屿不仅炎热,而且位于台风的要冲,因此当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会内部没有头目,以各家族长老为主,以血统家庭为主体。在少数民族中,雅美族是唯一具有冶金工业的民族。

  人口约有7000人,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高山族也被称为“山胞”,正如所称一样,高山族数千年来一直住在高山地区。高山10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被视为“生番”,与平浦族和移民来往不多,直到清代推行“开山抚番政策”后,才开始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平浦族交流,但至今还保持着各自的民族风情、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高山族文化为研究台湾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现存的样板。

高山族中的另外一支是平埔族

1998年9月20日,台湾平埔族后裔和平埔族学者聚会一堂,宣布成立“平埔族学会”,长期从事平埔族研究的刘还月当选为学会理事长。平埔族生活在西部平原地区,成为台湾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自明末清初以来,闽粤人大批渡台,平浦各族面临汉文化的冲击。外来环境的变迁使得当地平浦族在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上向闽粤移民学习。因此双方接触密切,交流往来频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大都融合。也有一部分平浦族,因为西部平原日益激烈的土地竞争而不得不迁居,另求生存之道。比较大规模的迁徙,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主要是中部平埔族移居今宜兰和埔里;噶玛兰移居今花莲、台东;西拉雅族移住东部。

平埔族后裔和关于平埔族的研究工作者,为抢救平埔族和挖掘平埔族史料,做了大量工作。现存的平埔10族概况如下:

凯达格兰族:凯达格兰族原来分布在台北盆地,主要社群有32社,现存在台北附近有少数外,大都不明;

雷朗族:雷朗族主要分布在台北县和桃园县一些地区;

噶玛兰族:噶玛兰族生活在宜兰平原,有20社,现住宜兰、花莲沿海公路沿线;

道卡斯族:道卡斯族生活区域是在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要社群有16社,至今还有不少;

巴则海族:巴则海族活动区域以丰原为中心,共有16社,现今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镇一带;

巴布拉族:巴布拉族主要活动区域是台中县大甲溪以南、大安溪以北的海岸平原,主要居住地为南投县埔里镇;

巴布萨族:巴布萨族历史上分布在大肚溪以南、浊水溪以北的彰化平原和台中盆地,共有7社,南投县埔里镇;

和安雅族:和安雅族他们的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北的靠山平地,共有13社,现住在南投埔里镇;

西拉雅族:西拉雅族分为西拉雅、马卡道、四社平埔等三支,以嘉南平原为主,以北回归线以南靠山地段居住;

水沙连族:水沙连族主要是在日月潭附近。

在台湾的开发过程中,平埔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平埔族是闽粤移民到达台湾时就进行交流的早期居民,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到日据时代大约还有3至6万人。平埔族的语言、习俗、制度、文化大都已经改变或消失。但是,平埔族和高山族一样,与闽粤移民一起,在台湾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平浦族与闽粤移民的合作,才使得最初的开发得以成功。(本文摘选自:网络

最新最好听的台湾民族歌曲推荐试听。 更新日期:

九酷音乐不仅收集了台湾民族歌曲,还包括互联网上的流行中文歌曲,日韩歌曲,还有英文歌曲共20W首供网友免费在线试听和下载.

A、太阳和月亮倒映在两个潭中
B、两个水潭都是赏月的好地方
C、北潭像太阳南潭像月钩。

独 创 声 明 独 创 声 明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学位位论论文文版版权权使使用用授授权权书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0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Abstract Abstract AAbbssttrraacctt?????????????????????????????????????????????????????????????????????????????????????????????????????????Ⅲ 绪论?????????????????????????????????????????????????????????????????????????????????????????????????????????????????1 一、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界定???????????????????????????????????????????????????????????????????????1 ··· 二、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概述???????????????????????????????????????????????????????????????????6 三、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8 四、 论文选题的缘由、意义、理论和研究方法??????????????????????????????????????????????12 第一章 现代性视野下的台湾少数民族?????????????????????????????????????????????????????16 第一节 台湾少数民族及其族群文化特征????????????????????????????????????????????????16 第二节 文化“他者”的历史想像与文学叙事??????????????????????????????????????????21 第三节 战后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黄昏”民族???????????????????????????????????????27 第二章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崛起?????????????????????????????????????????????????????33 第一节 “原住民运动”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