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从什么层面考虑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从什么层面考虑,需要有更开放的思路_百度知道
一带一路建设从什么层面考虑,需要有更开放的思路
我有更好的答案
脱离实际的政策措施,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4.5%、人力资源保障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境内沿线省市在国家制定的目标政策前提下,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战略推进要充分尊重沿线国家的意愿。“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单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构想,也是大国竞争的战略要冲,也应坚持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不能无限制的“让利”,要依据十八大三中全会确立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国家层面不应制定过于细致的实施方案,而是要确立原则、目标、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要促进沿线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激活市场主体的内在动能和活力,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由于过于具体,时间,避免问题出现时而措手不及。要“多做少说”,避免与美欧日俄等国在争夺中亚市场的直接对抗,使其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加强,要学会使用博弈策略,既不张扬,贸易和投资的上升自然需要货币的跟进、金融机构、中介组织要在信息传导;日本于1997年提出“丝绸之路外交”,并推动设立“中亚⑤+日本”外长会晤机制;中亚是俄罗斯长期的“后院”,俄罗斯对其政治倾向特别关注。虽然中国反复强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但在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而非具体、微观的项目设计。因此,战略安排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我国企业在沿线各国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的45.4%。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上层建筑、国家安全等。“政策沟通、道路联通,使企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和支撑力。政府部门,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当前,最终就可实现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实现经贸自由化。也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以点带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于具体的项目规划,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战略布局的时空范围广跨度大、更高水平拓展的战略布局,战略设计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和能力,“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不是项目,避免出台由我国单方面主导,对各国统一的。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向东涉及亚太经济圈,向西紧连欧洲经济圈,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时空范围广、跨度大、周期长,甚至将伴随中国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要采取灵活的、符合沿线各国意愿的举措,避免因为过度主导使沿线有些国家产生逆反心理,怀疑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真正动机,而降低参与热情。第五,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也为沿海、内陆,另一方面,由于沿线国家经济体制“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战略实施要考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因此,要充分预估可能的反作用力,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文化差异较大,甚至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我国在推动建设进程时、方针、路径等,要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市场做主”。第三,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及外延丰富,涉及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经济战略不同,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一带一路”建设是深刻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以全球化视野对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所进行的战略构想,从线到片,逐步推进区域大合作。要以实质性利益调动相关国家参与的积极性,防止短期目标设定的过高过大。第四。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国。据悉,发改委已经初步完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   第六、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的方向和方法上也要形成统一认识,需要对沿线国家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承受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质是实行“以我为主”的开放及外交战略,要充分考虑因此而带来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一方面,中国与亚欧发展中国家的政经合作会加强,美国于1999年就通过了“丝绸之路战略法案”,并先后在中亚开辟了8个“转运中心”;中亚是欧盟主要贸易伙伴、投资及能源供应地、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若能在现有基础之上,依据我们现有的能力,推动经贸先行,2013年,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截点过于清晰,一方面增加了推进的难度,易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发展能力、线上线下多方面内容,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另一方面,与大国的竞争也会更为激烈,也不畏缩,以利益驱动和吸引沿线国家主动参与及合作。三、对“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路径的几点思考一是加快启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工作。要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原则,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能干的先干起来。首先,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停止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产业布局规划,制止地方政府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盲目规划与过度投资。其次,要确定重点领域优先推动,对中亚地区,加强与其在能源、原材料、机械、农业等领域经贸合作;对中东欧地区,加强与其在机械装备、农业、能源、金融等方面的产业内贸易和双向投资;对南亚国家,要对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第三,选择参与热情高,与中国经贸合作基础好,对中国依赖性和互补性强的国家优先推动,并使先期加入的国家能获得较大的利益,使这些国家成为样板和示范,吸引其他国家主动参与。第四,为企业提供相关国家的投资合作指南,使企业自行选择适宜的贸易和投资地区。第五,要扩大文化贸易,输出中国文化,引进亚欧文明。二是推动跨国产业链建设。产业链优势是中国产业和外贸发展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成果,随着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的减弱,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我国的产业链优势面临着新的整合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在边境和沿线有条件的国家,选几个点,建立边境经贸合作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强同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协商,将我国的产业链向外延伸,建立跨国产业链,有助于释放我国的经济发展量能,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吸引力,“润物细无声”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扩展我国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将部分产能外延,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拓展产业和贸易发展空间,扩大沿边开放,巩固我国产业链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一是提升我国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赋予更为积极灵活的便利化措施,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与深度加工、生产服务以及区域性物流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二是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经济圈、两廊一圈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等地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扩大与中亚5国、俄罗斯南部、蒙古西部的边境合作区建设;三是完善境外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支持措施,扩大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中选择与我国关系比较好、政局稳定、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国家建立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三是着手做好法律制度的安排。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是我国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层面需要重点做的工作之一。近期内就可以展开与部分经贸合作关系基础好、有条件的国家商签相关的合作协定,包括双边投资保障协定、避免双重免税协定、政府间经贸合作协定以及部门、产业的合作协定,如司法协助协定、交通运输协定等,并赋予这些协定以法律制度保障。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国家,可以进一步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次区域合作协定,并扩大示范效应。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未必要按照传统模式,可秉着开放性、多元化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先签署框架协定、早期收获计划,只要是互利互惠、双方都能够接受、能够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削减贸易投资成本和壁垒的协定都可以签署,以后再逐渐增加补充协议,只要先起步就可以再逐渐深化和加强,从而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最终形成“五通”的经济共同体。四是务实推动先行先试举措。要使“一带一路”建设从构想落到实处,不应等到所有的设计规划都完成之后再行动,应从能做的先行务实做起来,重点还是要推动产业和经贸合作,道路、货币、人文、交流相配合,最终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动与畅通。产业合作方面,可优先推动四个领域的合作,一是资源能源加工业,要加强和中亚地区能源合作;二是加强农业合作,要推动传统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三是突出是各地自身培育的特色产业;四是要打文化牌,输出中国文化,引进亚欧文明。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可充分发挥亚欧博览会和欧亚论坛等平台作用,创造条件打造一批新的交流合作平台。选择境内沿线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海上驿站”和先行先试载体。条件成熟时,推动在相关领域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标准,如通关一体化标准,产业行业标准,物流运输标准等,以标准的统一来实现政策的沟通和市场的衔接。五是要突出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要通过道路联通,带动沿途省份开放性经济发展,物流运输的便捷,推动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被称为“新丝绸之路”的陆路交通大动脉,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在我国连云港建立了物流中转分拨基地,已将连云港作为其出海口。从目前中国的地缘政治及现有的基础看,应充分发挥中国已建好的欧亚大陆桥的作用。但目前欧亚大陆桥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竞争力正在减弱,在2014年4月铁路运输费用再次上涨后,欧亚大陆桥国内运输成本较西伯利亚大陆桥已经高出30%。当务之急,需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实现欧亚大陆桥通关便利化。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优先实现与周边邻国的互联互通,共享便利。最终根据我们的海洋实力再考虑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总体来说,要使“一带一路”建设达到良好效果,重要的是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以开放的精神和体制制度创新的举措加快发展,地方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历史基础,创造性地做些实践。对于布局性重大项目要慎重决策,要防止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挤压了市场主体更多活力和空间。放手让市场发挥作用,自然会产生更多边际效应,催生更多动能和活力。对于亚欧国家,他们需要的是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开放红利,只要我们可以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就可以巩固和发展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关系,相信中国的对内对外开放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将使开放红利更多的惠及民生。,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逐步实现市场一体化,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要妥善处理好战略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尤其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达成共识:首先,需要沿线各国的参与与合作才能真正落实,但“一带一路”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贸易投资、金融体系及风俗文化等硬件软件,以企业为纽带,将各国利益捆绑在一起,从中国的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很难与这些国家的发展规划衔接,可能给外界以中国主导的感觉,使规划最终难以真正落实,影响战略倡议的落实效应。其次。二。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与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正在加快。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推动各国经贸往来的共同法则。“一带一路”建设既要发挥政府的管理服务功能,更要发挥好市场的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束缚,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作用,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人流物流的发展也会产生对道路的需求,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15%;我国企业对沿线各国的非金融类投资达35亿美元、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任务和目标,“五通”包含了国家政策、基础设施、东盟、南亚,但也难免不产生中国与欧美日俄抗衡的嫌疑,与上合组织成员、平台建设、资金支持,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
采纳率:9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带一路”项目必须做好的“十件小事”|项目|一带|建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标题:“一带一路”项目必须做好的“十件小事”
  “一带一路”的项目要想成功,除了大处着眼,更要小处入手。把各类“小事”做好了,有了根基,项目才能水到渠成
  “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绝对称得上是“大处着眼”。其战略高度、战略重要性怎么强调均不为过。
  如何推进和实施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正如清代名臣曾国藩所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载体是项目,若没有项目做支撑,建设倡议便宛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将围绕项目及项目管理,从十个“小”方面,谈谈“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该如何推进。
  树立小目标:正如王健林先生所言,“比如先赚上一个亿”,这是个“小目标”。搞“一带一路”建设,在国家大的战略规划框架下,每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和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应树立自己的“小”目标,做好分国别的调查研究,弄清楚自己在“一带一路”地区节点国家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最好设置达成目标的路径。可以分近中远期目标,但目标的核心切忌空洞,最重要的就是要赚钱、要能盈利,或者至少是在看得见钱影子的地方投资,千万别是“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而盲动”。
  立足小范围:正所谓“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企业或机构负责人在谋划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一定不要随大流,不能跟风,更不能以社会舆论的导向、新闻媒体的宣传和专家学者的推荐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而是在把握市场动向的基础上,关起门来,问问自己,问问自己的核心团队,有没有必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到什么程度?
  另一方面,要真正找到与本企业匹配的细分市场,范围小一点,切忌一下子将摊子铺的太大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一带一路”除中国外,有64个国家,大多系发展中国家,且多数为伊斯兰国家,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个本产业领域的“节点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之于石油天然气产业),进行深耕细作,先做出成效再说。
  如果能在2个-3个小范围、小市场做到领头羊并获得高回报,则说明已经基本成功了。要知道,于企业而言,真正赚钱的就那么几个项目、几个市场,符合“二八法则”。
  始于小项目:小项目风险可控,即便失败了,也有回头的余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差、交易规则欠透明,一些国家存在着较高安全风险,一些国家的政府干预和官员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时候,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以投资少、资金回笼快、成熟度高的小项目为突破口,先试试水,再滚动发展。
  于石油企业而言,特别对于石油民企,资金和技术实力不如央企,尤其要有先后顺序,先从成熟度高的中小型待开发或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开干,先不要碰风险勘探项目、深水项目或大型油田建设项目。滚动、渐进式发展最重要。
  注重小设计:“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载体就是项目,无论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或资金融通,都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或者都是与项目挂钩。而设计是项目的源头,往往显得更加重要。注重源头,就是注重项目的设计方案,要从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抓起。
  统计显示,一个项目的详细设计一旦确定,后续95%左右的投资和工作量基本确定,好的设计绝对是“事半功倍”,否则,后续花费再多的力量,也难以挽回项目在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
  另外,在一个项目整体设计框架下,一个个细分的小型“设计包”也很重要。总之,小设计牵动着大投资。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投资或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普遍较高,把握好源头显得更加重要,一定要改变轻设计方案、重建设运营的做法。
  纠缠小条款:合同条款是项目执行的“宪法”。如前所述,“一带一路”大多国家市场欠发达,透明与合规程度都较低,这时候,合同条款的清晰程度对维系项目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往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合同条款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去纠缠,力争做到“吃干榨净”。
  例如,对于“不可抗力”条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投资环境风险较高,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风险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这时,于中方投资者而言,不可抗力的类别和事项一定要界定清楚,可针对当地情况,力争将一些不可控事项纳入不可抗力。再如,对于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也要特别留意,力争实现在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第三国仲裁”,而不是本地仲裁或对方的友好国家仲裁。
  研提小策略:战略要“大”,策略要“小”;战略“务虚”,策略“务实”。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而言,对项目经营策略的研究提炼和落实是重中之重。项目经营策略一定是个性的、差异化的,是基于项目技术和经济评价的定量分析,最终以量化的手段实现量化的成果。当地市场利率、汇率、税率,项目本身债务架构、股权架构、资本成本等,都是项目经营策略所要考虑的范畴。
  鉴于项目经营策略的“小”和差异性,在研提或优化项目策略时,一定要细化不同情景、不同国别下的应对策略,做到异项目异策略。项目经营策略的深度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专业性、工匠精神和精细管理程度。
  严控小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一带一路”搞项目投资和建设,一定要重视和严控各类“小问题”,稍有不慎,小问题就会酿成大风险,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典型的小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一些不起眼工程段的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具有国际资质的监理公司,采用“EPC+PMT+PMC”(工程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管理团队+项目咨询监理团队)的三位一体项目管理模式,由独立第三方把控工程质量;
  二是设备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要未雨绸缪,提前预判和筹划与标准对接,否则会大大影响项目进度和工期;
  三是重视“当地含量、当地化比例”,多数项目合同条款均规定了投资方要注重当地市场采购、当地承包商服务商供应商员工的雇员,并明确了当地化比率(有些比率是随时间而滑动变化的),投资方或总包方对此特别给予重视,杜绝一味用自己人、用母国设备物资的现象,多多换位思考,免得遭政府频繁稽查和当地法院起诉;
  四是关注关爱员工,特别是关注当地员工的个人诉求,哪怕项目上只有一名伊斯兰员工,原则上也要建立一间“祷告室”,满足当地员工的宗教信仰需求。
  深入小地方:以油气项目为例,油气项目与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项目还不一样,往往地处偏远地带,可能在沙漠腹部,也可能在热带丛林,也可能在偏远的海滩,项目所在地要么荒无人烟,要么与一些当地少数民族的部落、村落,或是被政府忽视的社区相连。
  这种情况下,项目成败往往取决于项目管理人员“接地气”的程度。在国内,我们叫“下基层”,海外项目,更多要深入当地部落、村落、社区了解情况,一方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不要破坏当地风俗和一些“潜规则”,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对道路使用、水源使用、环保、排放、扬尘、噪音等诸多问题的约束。
  有些国家的项目建设所在地虽然基础设施差,甚至处于原始状态,但由于过去曾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对环保、可持续等事项的规定比我们国内还细、还严,甚至不亚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的项目,投资建设方就务必小心谨慎,避免一不小心掉进“环保陷阱”,牵涉进“社区部落纠纷”而遭遇长时间诉讼或天价罚款。
  处好小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的一个特点是,“大部落、小国家”,在大多数当地人看来,忠于自己的部落、酋长和族长往往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有祖国和国家总统、总理的概念。
  这就告诉我们,在项目启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要思维定势,以为搞定与该国中央政府、项目所在地方政府的关系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处理好与项目所在地的部落首领、各类协调人(在国内可以称为“掮客”)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真实和典型的案例是,某海外石油项目建设过程中,几名中国员工遭当地绑匪(疑似恐怖分子)绑架,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根本无能为力,最终还是找到当地部落首领,首领通过他自己的关系和渠道,与绑匪头目接上话,才把事情解决,把我们的员工安全解救回来。
  关注小人物:“一带一路”建设要做好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在宏观层面是文明的交汇、跨文化沟通,在微观层面就是关注小人物,关注关爱当地的小人物,因为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而且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一个大人物对项目建设的成就夸夸其谈的传播效果和说服力,可能远远比不上项目上一个当地小人物讲述的关于该项目的一个小故事、小插曲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比如,一个小人物讲述了自己参与项目的心历路程,讲述该项目给他带来的成长的价值、给他的家庭带来的物质保障和家庭幸福,可能要比一些无聊的数据和夸夸其谈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来得生动和更具感染力。少了小人物这个“点”,是构不成大项目这个“面”的。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除了大处着眼,更多是要小处入手。把各类“小事”做好了,“一带一路”建设才有了根基,才能水到渠成。
  (作者为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部综合处处长)
  (陆如泉/文 马克/编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建议研究
[摘 要]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要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加强沿线智库合作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进一步进展。[关键词]“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对接;自由贸易网络;国际产能合作[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6前 言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截止2016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参与意愿,中国与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6份共建“一带一路”协议。日,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总的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建设进展超出预期。~15日,我国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家高峰论坛,对4年来“一带一路”的建设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对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规划和展望。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要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来,如何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应坚持规划先行,以重大建设项目为抓手,以自由贸易网络建设、国际产能合作、沿线地区互联互通为重点,以“一带一路”建设机制、沿线国家智库交流合作为保障,统筹协调、循序渐进,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深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六方面建议。一、沿线各国共同启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尽早收获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为进一步凝聚合力,将“一带一路”建设分阶段、分步骤、有序稳步地推向前进,建议沿线各国共同启动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推动各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对接,尽快签署一批合作备忘录,推进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尽早收获一批建设成果。(一)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经济合作发展有共同的诉求和期盼,除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外,沿线一些国家及域外相关国家也提出了各自版本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如欧盟“容克计划”、俄罗斯“欧亚联盟”、英国“北方动力”、印度“季风计划”、巴基斯坦“愿景2025”、蒙古“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土耳其“中间走廊”、波兰“琥珀之路”、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沙特“2030愿景”、越南“两廊一圈”、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等等,这些计划与“一带一路”异曲同工、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未来相关国家应共同努力推动这些计划与“一带一路”、这些计划之间的充分对接,大家朝着一个统一的、共同商定的目标“齐步走”,形成相向而行的共同战略和政策选择,进一步凝聚合力,建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套式发展格局,结成更为巩固的“命运共同体”。(二)沿线各国应共同启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一带一路”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必须规划先行,沿线各国应尽快启动“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合作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坚持求同存异,充分尊重沿线每个国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沟通协调解决意见分歧;要坚持权责明确,明确各国任务分工,重大投资建设项目要明确建设任务、建设主体、建设工期、投资方式;要坚持有序推进,率先推进一批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关键领域的重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和全局带动力。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沿线各国应在交通、能源、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共同制定专项规划,丰富规划层级,细化规划内容。根据“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沿线各国应共同开展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明确落实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建立对“一带一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行动方案的动态评估机制,每隔两至三年,对上一阶段的规划执行情况、建设进展进行科学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修编和调整。(三)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重大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沿线各国应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将涉及“一带一路”的重大交通、能源、通信、文化、民生、国际援助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各领域的重大项目囊括其中,使其成为“一带一路”项目选择的主菜单。项目入库可采取提案制,沿线各国可单独提出或多国共同提出重大项目入库申请,经专业机构前期论证和科学评估后可进入项目库。库中项目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扶持项目和重点推介项目,项目库可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及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开放,政策性资金优先向入库项目倾斜。重大项目储备库将采取滚动实施机制,项目开工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逐年进行调整,并要定期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评估,对多次未通过评估的项目要从项目库中剔除。(四)共商签署一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为进一步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沿線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双多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合作意愿较强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应积极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围绕编制对接规划、共建重大项目、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形成文件并推动落地,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前期工作扎实的重大项目和合作议题抓紧启动实施,尽快形成一批标杆性工程和典型合作示范项目,与沿线各国、各国际组织围绕“一带一路”积极磋商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相关协议或备忘录。中国应率先投资建设若干“一带一路”重大示范工程,为各国开路搭桥、摸索经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早日开花结果。endprint二、沿线各国共同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体系,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近十年,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阴霾,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疲软乏力。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日益激烈,封闭保守、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时有推出,这为原本脆弱的全球经济增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参与方,沿线各国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同推动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体系,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一)加快推进沿线国家双多边自贸区建设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已启动了欧盟、东盟、中国—东盟、中国—瑞士、中国—新加坡、中国—巴基斯坦等一批多双边自由贸易区,对于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区域全面伙伴关系(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欧BIT、中国—海合会自贸区、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中国—斯里兰卡、中国—以色列等一批自贸区谈判也正在积极推进。当前沿线各国应积极推进各类双多边自贸区建设,已签署协定并启动的双多边自贸区可结合各国国情努力打造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开放程度;正在谈判的自贸区协定应积极加快谈判进程,必要时可考虑创新谈判规则,推动尽早达成关键共识和早期收获;共同开展一批新的双多边自贸区谈判,推动各国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自贸区建设;沿线各国也应积极推进同域外国家的自贸区建设,如推进沿线各国与域外国家的双边自贸区建设、域内外國家共同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等。(二)欢迎沿线各国在国内选择部分地区建设自由贸易开发特区目前中国已在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等地开展了一批自由贸易区建设试点,实际成效明显,在开放型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欢迎沿线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在国内选取一些园区、开发区或专门划定一片地区,开展自由贸易开发特区试点,先行先试高标准自由贸易规则和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方式,搭建新的开放平台,各国自由贸易开发特区之间实行对等开放、制度对接,这对于各国逐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开放模式、提升开放型经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应将自由贸易开发特区建设的试点经验向沿线国家分享,欢迎各国来到中国自由贸易区试点调研考察。(三)沿线各国共同开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沿线各国应在已建成和未来将逐步建成的双多边自贸区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机制整合,探索建立基于WTO框架,但标准更高、合作程度更紧密、沿线各国全部参与其中的“一带一路”自贸区。考虑到沿线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对高标准经济规则的接受程度不同,该自贸区可从标准规则相对较低的1.0版开始做起,未来逐步提高标准,升级版本,力争早日建成全球最大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欢迎有意愿的域外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自贸区的谈判和建设中来,深入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沿线各国应顺应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先后经历了多轮产业转移浪潮,全球制造业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转移到北美,二战后又进一步转移至东亚特别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全球工厂”。随着中国发展水平提升、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中国的一些产业也正在沿“一带一路”向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走出去”,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大幕正在拉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顺应这一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基于各自比较优势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重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一)构建沿线国家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不相同、比较优势差异较大,当前这一差异主要以沿线国家之间的最终产品贸易形式体现,各国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总体尚未实现。各国应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各环节整合,积极承接来自沿线其他国家的产业转移,积极推动不适应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或生产流程向沿线其他国家转移,提高中间品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基于各自比较优势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重构“一带一路”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形成共建、共赢、共享的包容性经济发展模式。(二)沿线国家共同建设跨境经贸合作区目前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了56个跨境经贸合作区,合作领域涉及加工制造、资源能源、商贸物流、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践证明跨境经贸合作区模式对于推动企业跨境投资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更多跨境经贸合作区,通过专业化园区运营,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吸引全球企业入区投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以点带面、聚点成片,进一步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三)沿线国家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沿线国家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不仅有助于开发国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经贸市场,也有助于帮助第三方国家提升发展水平,是一件各得其所、互利共赢的好事。“一带一路”两端的东亚和欧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中间广大腹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国愿与欧洲国家一道率先开展对中亚、南亚、中东、非洲腹地等地区的第三方市场开发,推动中国与欧洲的资金、技术、人才、装备等要素流向腹地地区,帮助“一带一路”腹地国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四)沿线国家共同适应、参与、引领信息经济条件下的新经济革命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涌现与成熟,围绕信息这一经济要素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业态,信息要素融入传统产业彻底颠覆了一些传统经济模式,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而生。“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共同开展对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系统研究,共同探索建立新经济的监管模式和引导性政策,创造新的经济规则和标准,建设“网上丝绸之路”“信息丝绸之路”“数据丝绸之路”,共同适应、参与、引领信息经济条件下的新经济革命。endprint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沿线各国应共同努力提升“一带一路”交通、金融、能源、信息、文化等领域互联互通水平,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以互联互通代替逆全球化的“孤岛经济”,塑造全球互联互通的超级版图。(一)共同打造通达互联的“一带一路”交通网络体系交通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应积极推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关键通道、关键节点、重点项目和工程为抓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沿线国家应共同推动建设“陆上丝绸之路”,以内陆港建设为重点,拓展高铁和铁路国际运输通道,继续打造“中欧班列”品牌,推动建设泛亚高铁、中亚高铁、欧亚高铁;共同推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拓展联通沿线国家的重要海上航线,以重点港口群建设为重点,建设国际海洋运输大通道。沿线国家应共同推动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推动沿线国家“第五航权”开放,进一步密集中欧、中国—东南亚航线网络,加强中国与南亚地区城市间的空中联系。通过落实“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计划”,形成覆盖亚非欧大陆的航空网络体系。沿线国家应共同推动交通标准的对接和统一,形成沿线国家统一的铁路和公路标准体系,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二)共同打造自由互联的“一带一路”金融网络体系金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沿线各国必须深入开展金融合作,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持结构、创新运用方式,为“一带一路”长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要进一步发挥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各国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等投融资机构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亚洲区域合作转向资金、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非基金等多双边基金的重要作用。要加大沿线国家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要推动沿线国家债券市场开放和发展,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他国发行债券,支持沿线国家面向全球发行“丝路债券”,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沿线国家要构建稳定的货币体系,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中国应在沿线建立更多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出更多人民币投资产品,与更多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和结算协议。沿线国家应积极构建跨区域的信用体系,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各国现有信用评级体系的改进与完善,研究建立符合地区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与标准,逐步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平衡的“一带一路”信用体系。(三)共同打造稳定互联的“一带一路”能源网络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能源储量极为丰富,同时也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市场,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供需国大部分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沿线国家应密切加强能源领域合作。沿线国家可成立“一带一路”能源俱乐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大宗能源产品交易平台,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掌握全球能源产品定价权,避免能源价格大涨大落对供需双方造成损失。沿线国家应共同推进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建设一批以油气为核心的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及加工转化合作带和示范区,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沿线国家应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可考虑共建一批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基地,推进中国与中亚、西亚、东南亚能源通道建设合作,加快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提升中俄油气管道运输能力,推进中国与俄罗斯、东南亚、中亚跨境电力通道建设,加快联网步伐,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油气丝绸之路”“电力丝绸之路”和“绿色能源丝绸之路”。(四)共同打造安全互联的“一带一路”信息网络体系信息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一带一路”建设要把信息互联放在突出位置。沿线各国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沿线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国与中亚、东盟地区的跨境光缆建设和改造升级,规划建设中国—印度洋—欧洲跨境光缆并接入洲际海底光缆,完善沿线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要在沿线选取适宜地区建设若干大型国际数据中心、信息平台、信息港,形成强大的信息数据交换能力、路由能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面向沿线国家提供高速、低价的国际通信和互联网服务。要共同构建和完善沿线国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法制建设,建立多边、民主、透明、安全的信息治理体系。(五)共同打造多彩互联的“一带一路”文化网络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并通过交流形成了多彩绚烂的丝路文化。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多极化的世界,不同国家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宗教信仰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形成了多彩多样的现代文明,沿线各国要在传承古丝绸之路交往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国文化间的交流合作,创造新的文明。各国应共同精心打造一批“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深入开展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历史、体育旅游、卫生健康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论坛、展览、演出活动,共同举行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活动,联合译介、出版相关书籍,拍摄、播放有关影视片,支持各国青年往来、学术往来、志愿者派遣、非政府组织交流,广泛开展教育医疗、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推进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同、感情认同、发展认同和道路认同,形成代表人类进步和正义的和平观、义利观、历史观、发展观和价值观。五、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机制性安排,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保障endprin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逐渐突破各国体制机制割裂的藩篱,逐步推进相互对接的制度性安排,并做出重大制度创新,形成一些新体制、新规则、新办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一)建立域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机制世界各国、国际和地区组织,只要有意愿都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共同致力于允许新成员国、新成员组织加入的开放机制建设。中国应与世界上有志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一道,共谋盛举、共享盛宴,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二)建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为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可共同成立专门的“一带一路”组织协调机构,该机构由沿线各国政府派出代表组成,主要负责“一带一路”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进展评估、重大项目选择、相关信息统计发布及相关重大问题协商等,并制定“一带一路”年度建设工作安排,该机构可在北京设立机构秘书处,形成常态化的联合工作机制。(三)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地区地缘政治军事冲突激烈、恐怖主义问题严峻、分离分裂主义势力猖獗,对安全稳定建设“一带一路”构成威胁。沿线各国应共同建立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形成制度化的共同对话框架,围绕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安全问题沟通协商,在充分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凝聚相关方最大共识,逐步拓展利益契合点。沿线各国应共同建立常态化的安全合作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联合反恐演习、海上合作巡逻、重大灾害救援演习、地区维和演习、网络安全应急演习等,进一步深化各国安全互信,不断强化安全合作水平,建立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安全力量。(四)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通关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以一体化通关为重点,改革海关监管体制,优化作业流程,合作建立沿线国家大通关机制。沿线国家海关应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互认;应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推动口岸操作、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运输规则,达到“一次通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目标;加强沿线国家出入境管理和边防检查领域合作,积极开展扩大双向免签范围谈判,方便沿线国家人民友好往来。(五)建立沿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强参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沟通,形成趋同化、协同化和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各国应藉此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沟通,统筹兼顾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減少相关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和不均衡性,将政策负面外溢效应降至最低,以支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应对潜在风险。(六)建立“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常态机制以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家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为契机,建议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每年一次的形式持续办下去,沿线所有国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高级别官方论坛。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家高峰论坛为首届论坛,未来几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可考虑在“一带一路”的主要起点城市中国西安和厦门举办,长期可考虑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主要国家、重要城市举办。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智库交流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认可和支持。智库在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沿线各国智库应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密切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真知灼见,用智慧、理性和深邃的思想力,构筑更具引领性的共识、议题和方案,进一步凝聚沿线各国的共信、共识和共知,面向未来,创新、扬弃、联通、协同,让站在人类道德和道义制高点上的思想光芒普照大地。(一)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智库交流网络智库是一国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会舆论与公共知识传播具有深刻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应特别注重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建议全球智库共同成立“一带一路”全球智库交流网络,智库和相关机构可通过这一网络开展围绕“一带一路”的双边或多边联合研究,共同举办有关研讨活动,相互交流“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共同发布研究报告,促进各国智库在“一带一路”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二)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依托“一带一路”全球智库交流网络,沿线国家智库可合作建立“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组织开展“一带一路”顶层设计谋划和“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制定,组织设计策划“一带一路”全球智库论坛,组织围绕“一带一路”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组织跟踪沿线国家社情民意,对苗头性动向性问题进行疏导,对公众关切的重点问题主动回应,对舆论曲解的热点问题有效引导,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可行性论证、社会调查、风险评估等服务。(三)共同发布沿线智库“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要充分发挥沿线各国智库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整合利用各国数据平台的信息资源,打造面向政府和社会的“一带一路”大数据库,让大数据和科学之光普照“一带一路”的现在和将来。“一带一路”大数据库可由国别库、区域库、理论库、实践库、项目库、资讯库等若干部分组成,囊括沿线国家基本概况、经济产业、政策法规、规划计划、项目工程、文化交流、社会舆情等多种信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多元化、常态化、可视化的大数据产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和未来建设需求。中国智库应与沿线各国智库一道,链接沿线各国政府、智库、研究机构和媒体等的数据信息,进一步丰富完善大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使大数据库更好发挥作用。endprint(四)共同发布沿线智库“一带一路”年度研究报告和年度贸易投资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智库应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全、舆论等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每年定期发布“一带一路”年度报告,对“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问题进行年度总结,为各国政府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每年定期发布“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报告,通过对沿线国别、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跟踪研究,形成对沿线国家投资营商环境变化的动态跟踪,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提供指导。[1] 曾培炎.“一带一路”:全球共同需要,人类共同梦想[J].求是,2015(10):14-16.[2] 曾培炎.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新机遇加强亚洲金融合作[J].全球化,2015(2):5-7.[3] 陈文玲,梅冠群.“一带一路”物流体系的整体架构与建设方案[J].经济纵横,2016(10):19-26.[4] 陈文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新未来[J].全球化,2015(6):5-29.[5] 陈文玲.“一带一路”建设开启新全球化伟大进程[J].人民论坛,2017(4):6-16.[6] 陈文玲.对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几点建议[M]//中国智库经济观察.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7]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5(11):30-38.[8] 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20-24.[9] 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15(1):54-63.[10] 張蕴岭.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J].世界知识,2015(2):28-31.Research on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Mei Guanqun(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Beijing 100050,China)Abstrac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main work of constructing the Belt and Road should transfer from reaching agreements to implementation. All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should cooperate on strategy matching, idea planning, action planning, free trade system build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interconnectivity, mechanism perfecting and think tank cooperation, strive to get a win-win situation, and strive to harvest a number of early major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progress further.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terconnectivity; strategy matching; free trade system;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责任编辑:张积慧)endprint
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11期
当代经济管理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