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打赢了吗有没有打赢日军?

更多精彩视频
姓名昵称:
&分袂与不舍老是充斥着七月的高校校园,将还没诉说的遗憾留给一…
减肥和饮食从来就是势不两立的两方,对于那些想瘦的人来说,必须从两者中选…
灰色T恤+蓝色仔裤,卷起裤脚,随意休闲!
印花让白T恤生动起来! …
&&地铁呼啸、站台等待,便捷穿梭于繁华城市的地下生…
24小时点击|
&&&&&常常跟自己v, 我是真的茬笑, 可心什麽s疼的那麽底。文 …[]
QQ个性签名/唯美网名
现下流行非主流,特别是90后的人。今天在查询搜索词……
日晚,李玉刚《镜花水月》全球巡演的第11场演出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记实
中国远征军重机枪阵地在火线上
中国远征军的诞生
1941194061940101941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
19411223日在重庆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了中英军事同盟。
1942国在华盛顿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决定,将缅、泰、法属印度支那(即越南)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为“中缅印战区”,蒋介石出任总司令,美国派出史迪威将军任参谋长。据此,中国派遣了入缅抗日
19411219428194281945
19422251943101944519451273
19421945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
194119411223
20019425人送来“感谢信”,并代表英国女王向孙立人颁发“英帝国司令”勋章。
史迪威为孙立人颁发勋章
194210291942121956921
19438中国驻印军,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英国提供给养,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利用从驼峰返航的飞机空运到印度,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升。
194310号为“安纳吉姆”反攻缅北的作10
1944341505118——“”
6497729146411119
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一军、新六军分左右两路1219453830
         &
 中国远征军进军滇缅
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伊斯特布鲁克说:“同样,中国远征军放弃了他们的明天。他们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就为抵抗无缘无故的侵略而牺牲了生命。他们甚至还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里程碑,比如结婚、生子……安享晚年。”
他们是值得后人永远牢记的军人─—入缅援助英军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发动缅北反攻战役的中国驻印军、进行滇西反攻战役的中国远征军。这三支部队现在统称为中国远征军。
凭“血肉长城”和民族意志而没有钢铁是挡不住敌人的。民族精神固然重要,但光有血肉绝对是屠杀对象。
事实上,中国军队只要有物资,并不比日军差。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曾说,这支营养不良的穿草鞋的军队,只要有正确的管理和充分的装备,并不亚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
李雨说,当时就是没有装备、训练不够,怎么能打仗呢?而且如果没有滇缅公路,陈纳德就不可能组建航空队,也就没有日后著名的“飞虎队”。
1938196012
&&&&&&&&&&&&&
一九四四年史迪威公路上拖拉机为运输物资的军车开路
史迪威公路的二十四道弯
19411219423
“后来英国很被动。”李
是"珍珠港事件",美国不会介入滇缅抗战。美国一直在观望,并不想跟日本翻脸,并且还向日本供应钢铁和石
1942320428
李雨说“其实大家都很清200都是师级。”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
李孙立人的军团200复杂。”
8001942428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的直属部队和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九十六师闯入了野人山的丛林
1945年2月孙立人将军在印度视察部队,最右边是美军陈纳德将军
“我必8000
“至今,我们章。”李
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在野人山上的阵亡者
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穿越野人山抵达印度的幸存士兵
野人山,缅甸当地人称之为胡康河谷,这是每一百米就有十具至三十具骨架的道路。
杜聿明回忆:胡康地区包括那加山以东大洛盆地及新平阳盆地,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中国历来叫作野人山。其中河流交错,雨季泛滥,水势汹涌,舟船难通,因此有“绝地”之称。
部队从野人山撤退时正好赶上缅甸的雨季,原始森林内潮湿,蚂蟥、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
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皆洪水汹涌。
一个发高热的人已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蟥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
云南作家晓曙,这个八进金三角的女人与从野人山走出来的唯一健在的女兵刘桂英,同吃、同住了半个多月。她向《法治周末》记者描述了刘桂英对野人山的回忆:
就会“打摆子”,所以军用水壶
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护士长临终前对她说:“你一定要坚持走出去,把这段故事告诉外面的人。”
有一天,刘桂英的战友把一根绳子绑到树上自杀。她看着战友说:“你走吧,你今天走明天我就跟你来。”
&&&&&&&&&&&&&&&&
中国远征军第二次赴缅作战
1944年9月6日第五军官兵在昆明机场即将空运云南反攻前线
缅甸北部边陲重镇克钦邦首府
665511823000
1944年9月第五军官兵空运云南反攻前线
来被蒋介石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包围腾冲
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第五十三军在腾冲的街头阵地
美国军事顾问学英语;孩子们会一边吃着美军送给他们的巧克力、口香糖、罐头,一边站在边上看美国通信兵发电报。
看到飞虎队的飞机飞过上空,腾冲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口中喊着:“顶好!”
是他写“大日本天皇”,我
1944年10月中国士兵在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日军碉堡
14830005000
上图1944年5月5日卫立煌在炮兵总指挥邵百昌中将(手指前方者)陪同下于怒江东岸山头观察西岸松山日军阵地。着浅色咔叽布军服、不戴军帽者,为远征军参谋长萧毅肃中将
当地老人说起曾经的这场血战时,都会说:“我们国军……”
1944649793
&&&&&&&&&&&&&
中国远征军进入龙陵
攻差一点就崩溃在龙陵。如果攻击龙陵失败,松山不保,腾冲也会丢掉。
龙陵之战吓住了蒋介石和史迪威。当时美国的军事顾问团科恩给史发了电报,称“赶快来救命”。
龙陵虽小,却成为中美战时关系的转折点。
斯福总统发电报,称蒋介石要撤出龙陵,最后一句话是:“这个小杂种可能误了大事。”史迪威认为,如
103642838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仅击毙日军1万
导读: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是国民党抗战史的“重头戏”之一,但可惜战果不实之处也比比皆是,如宣布缅北、滇西反攻全歼日军18、56师团,击毙日军4.8万等,但经核实夸大战果3倍。鉴于这一题材近年被“热炒”,也须详细分析。
  1942年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其显著战绩除“仁安羌解围”外,还有所谓“同古大捷”。同古(又译东瓜,正式译名应为东吁)此役远征军第5军宣称击毙日军55师团143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还称从横田尸体处搜出其阵中日记,其中3月25日记载:“自南进以来,
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是国民党抗战史的“重头戏”之一,但可惜战果不实之处也比比皆是,如宣布缅北、滇西反攻全歼日军18、56师团,击毙日军4.8万等,但经核实夸大战果3倍。鉴于这一题材近年被“热炒”,也须详细分析。1942年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其显著战绩除“仁安羌解围”外,还有所谓“同古大捷”。同古(又译东瓜,正式译名应为东吁)此役远征军第5军宣称击毙日军55师团143联队长横田大佐以下5000多人,还称从横田尸体处搜出其阵中日记,其中3月25日记载:“自南进以来,敌军望风披靡,我军所向无敌。不料东瓜之战却遇劲敌。劲敌者,中国军是也”(参见《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有关记述)。东吁之战,远征军参战主力部队是200师,为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也是国民党军头等主力(全州大阅兵排名第一)。而日军参战主力部队是55师团,是日成立的新部队,从未经过实战锻炼,又是以不完整建制投入战斗,故一时受阻也不足为奇。至于此役击毙日军5000可称荒谬,因日军1942年攻占整个缅甸不过伤亡4600人(亨利·莫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349页;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327页),还不够填平其在东吁一战被国民党军消灭的“窟窿”。至于所谓“击毙联队长横田大佐”,更属子虚乌有。查日军55师团当时作战编制和部队主官,师团长竹内宽中将,下辖:55步兵团,堀井富太郎少将112联队,小源泽幸藏大佐143联队,宇野节大佐144联队,楠濑正雄大佐堀井少将指挥步兵团司令部、144联队等组成著名的“南海支队”,并未参加缅甸作战,而是先进攻关岛,后投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翻越欧文·斯坦利山攻击莫尔兹比港。55师团143联队中,也根本没有“联队长横田大佐”,又何来阵中日记?55师团的联队长期间只换了一名,就是112联队因在仰光遭英军装甲部队(著名的“沙漠之鼠”第7装甲旅)痛击,联队长小源被撤职,由棚桥真作大佐(因在若开作战中重创并屠杀英军而名声大振)接替。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以惨败告终,10万大军仅余4万,而且大多为非战斗损失。以第5军为例,总兵力4.2万人,战斗伤亡不过7300人,撤退途中损失却达14700人,是前者一倍(主要是翻越无人迹的野人山回国途中被折磨致死)。至于远征军大反攻(分为驻印军反攻缅北和云南远征军反攻滇西)虽然获胜,但既无击毙数万日军,也没有全歼日军一个联队,当然更谈不上全歼18、56师团。远征军既为全美械装备,又得美国顾问指导充分训练(训练时一门炮一天即可打400发炮弹,为以前不可想象),加之人员充实,兵强马壮,其装备水平达到近代中国军队最高峰。以驻印军为例,新编30师有2个75毫米山炮营,每营12门,分别由吉普车和骡马牵引。新编22、38师各有卡车牵引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2个营24门山炮。就压制火炮数量而言,已接近日军侵华初期常设四单位制师团的水平(师团炮兵联队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75毫米野战炮),而强于当时日军师团火力(三单位制师团,75毫米压制火炮约30门)。不过后来又增编陈诚嫡系14、50师(原拟增调阙汉骞的整个54军,但史迪威不要军部),新编22、38师各拨出1个山炮营编入这2个师,全部5个师改编为新编第1、6军,105毫米榴弹炮为军直属。因此最后远征军1个师不过75毫米山炮12门,又弱于日军师团了。但由于远征军还编有大批机枪、冲锋枪、卡宾枪等自动武器,又有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重武器,故火力仍然相当强。且远征军系新编1、6军整体作战,有美国空军支援,日军兵力则十分分散,故战斗中远征军火力居于压倒优势。不仅如此,驻印军总部还直属3个重炮团,其中2个团各有汽车牵引的105毫米榴弹炮36门;1个团有155毫米榴弹炮36门。直属重型迫击炮团有48门150毫米迫击炮,汽车团有2.5吨载重汽车400多辆。故驻印军总计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96门,大致相当于二战时美军3个步兵师的标准装备,确实面目焕然一新。驻印军反攻胡康(富昆)河谷之战,其全新战斗面貌令日军大吃一惊。该地的日军18师团编成地在九州岛北部久留米,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编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于1914年11月攻占了德军防守的青岛,是1925年“大正裁军”中裁掉的4个师团之一(另3个为13、15、17师团)。1937年9月由于侵华战争的扩大,第18师团重建,但并不是常设师团,而是作为同在北九州久留米编成的第12师团的特设师团。但与由老弱组成的100字号特设师团和三单位制第15、17师团不同,第18师团与来自仙台的第13师团一样,为精锐的四单位制师团,是战斗力堪比常设师团的一流劲旅。日本防卫厅官方战史对18师团的评价是:“第18师团不属于原来常设的常备师团之列,是在中国事变初期才组建成立的新师团,官兵均来自于素以出强将勇兵的北方九州地区。师团最初从杭州湾登陆,以后在华中,华南等地历经了多次战斗。东南亚战争爆发后,为了进攻新加坡,装备了毫不逊色于常备师团的优良的武器装备 ,并成为从上到下战斗力最充实的师团”。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18师团实力却一再削弱。先是第124联队于1941年11月被编入了第35旅团(旅团长川口清健少将,即川口支队),前往瓜达尔卡纳岛作战,结果和第7师团的一木支队一样,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但第18师团却创下一个记录:打响太平洋战争第一枪。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的2个小时,也就是日晚上11时55分(当地时间),第18师团由第56联队为基干组成的佗美支队(支队长佗美浩少将)在马来半岛登陆,从而揭开所谓“大东亚战争”的序幕。攻占缅甸后,第18师团进一步削弱,从瓜岛败退回来的第124联队残兵编入新的第31师团,第18师团为此抽出了1/4的兵力编入第31师团。1943年8月,第18师团正式改编为三单位制师团,每个步兵大队从4个步兵中队缩减为3个步兵中队,骑兵大队被解散,野战医院和山炮联队的汽车被撤销,辎重兵联队也失去1个汽车中队,导致运送物资十分不便,弹药保障不足,每支步枪仅配备子弹150发,每门火炮配备炮弹100-120发。但增编了1个野炮大队(缺编1个中队,只有8门150毫米榴弹炮),全师团总兵力1.5万人。春秋中文社区驻印军反攻胡康河谷时,第18师团兵力高度分散,在胡康河谷仅3个步兵大队,4000多人。另4个步兵大队在怒江作战后返回密支那途中,其余分散在密支那、八莫、杰沙等地。第18师团素称精锐,转战中国多年一向看不起中国军队,但此次与驻印军作战却接连受挫。第56联队在于邦与孙立人的新编38师交战,尽管日军“奋力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炽密的火力网和空军的支援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我军的损失却不断增加……使全军不禁为之愕然。”(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51页)。此次作战系驻印军第一次与日军王牌部队作战获胜,称为于邦大捷,史迪威也到一线督战,据记载共击毙日军184名,未有俘虏。现在有的网友在网上大肆炒作,称于邦作战孙立人活埋日军1200名俘虏,稍有常识之人均知纯属意淫。随着驻印军节节胜利,1944年7月第18师团被迫放弃甘马因,已处于“最后死斗阶段”,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写下遗书,作最后死斗,但3天后侥幸全部撤出(《长编》,中册,281页)。驻印军胡康河谷之战,宣布毙伤日军2.8万人,自身伤亡1.1万。但日军记载18师团胡康河谷作战,死亡3200人,受伤1800人,合计5000人(《长编》,中册,282页)。史迪威认为日军之所以在绝对劣境中逃出,是因为中国军队害怕日军困兽犹斗招致自身重大伤亡,所以封闭合围圈迟缓,故日军18师团甚至出乎自己意料,得以大部脱出。密支那之战,远征军宣布将日军3000人全部消灭。查此次作战,密支那的日军确为3000人左右,由56师团步兵团长水上源藏少将指挥。5月17日远征军袭占机场,7月12日总攻,日军死亡已达790名,负伤1180名,陷于困境。此时日军33军司令部发出死守命令,其中第3点是:水上少将务须死守密支那(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83页)。不提“水上部队”而提“水上少将”,对个人下死命令,是日军历史上“前无此例的异常命令”。据当时33军参谋回忆,此命令是辻政信(昭和陆军风云人物)起草,拒绝修改发出的(《长编》,中册,287页)。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极为愤慨,向33军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8月2、3日夜间,密支那残余日军800人成功撤退到八莫,伤病员则用木筏沿伊洛瓦底江顺流下放,大部为激流吞没。水上少将则留下自杀,是在并非陷于死境的情况下被33军高级参谋逼死的。此役美中联军损失6500人以上。20万远征军滇西反攻战以腾冲、龙陵大战最著,宣称歼灭日军113、148联队等全部,击毙1万多人。查腾冲日军为56师团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指挥的1个步兵大队、2个炮兵中队,2025人(《长编》,中册,304页),坚守60多天后被全歼,谈不上歼灭整个联队(日军1个步兵联队辖3个大队,3000多人),但确实是国民党军在八年抗战中一次全歼日军最多的战役。此役远征军阵亡8671人,为日军4倍。下面重点谈谈龙陵松山之战。国民党军称松山日军为56师团113联队3000人以上,查实龙陵松山原确为113联队全部驻守,但远征军反攻后联队主力支援腾冲,再无返回(《长编》,中册,299页)。当时日军守备队仅为1260人。此战战况兹摘邓贤《大国之魂》有关内容如下(有修饰):“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2690米,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松山被美国报纸称为“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见美国驻华新闻:《怒江战役述要》)。松山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我双方都高度重视。远征军最初将腾冲选作主攻方向,其中就有考虑松山易守难攻的因素。驻守松山之敌为日军腊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计有115重炮群、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1260名。早在1943年初,日军在太平洋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日本战略专家深谋远虑地设想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卫体系的重要据点。日军第15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另外从泰国、缅甸征集大批民工(为保密不用中国人)昼夜施工,苦心经营年余始得完成。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极为复杂坚固,甚至连坦克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活动自如。日本缅甸方面军总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第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500磅重型炸弹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司令官们对此极为满意,河边总司令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八个月以上’(见《缅甸作战》)。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本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抗战胜利后,一位名叫方诚的国民党将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一本名叫《八年抗战小史》的书,意在总结经验,明辨得失。该书于1946年在昆明出版,受到陈诚、李根源等国民党将领和元老的高度肯定。方列举23大条对中日两军进行详尽比较,比较结果,除“领袖英明”和“全民抗战”两条外,日军竟有21条优于华军。例如第2条:“敌中级以上官佐,其战术修养比我高一至二级,下级军官比我高二至三级;至士兵素质,我简直不能与敌相比。”又如第13条:“独立作战精神;我军一连有时尚不能独立作战,敌兵一班甚至一名,担任搜索、掩护与阻击时,常能发生很大效用。第一次南宁作战,我军追击数师,因受敌一班掩护之兵力,而迟滞数小时前进。”结论:“就作用而言,敌兵可望以一当五、当十,我军若无五倍十倍优于敌人,则不能歼敌……”日军第56师团官兵全都由日本本州造船工厂的产业工人组成,亦称“本州兵团”。这些曾经熟练掌握过铁钳、机床和电焊机的粗糙大手如今紧握枪杆,为了天皇的神圣使命而进行野蛮侵略和屠杀。他们有文化,守纪律,意志坚定,斗志顽强。这些由日本工人组成的大军自始至终都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对手和最顽强的敌人。松山日军指挥官金光惠次郎,炮兵少佐,29岁。在56师团,金光以作战勇猛和头脑冷静著称……1939年南昌战役……金光冒着危险,指挥一门野战炮抵近射击,直接命中守军指挥部,当场击毙中国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宝。在缅甸方面军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军事演练大会武中,腊孟守备队一直保持步枪射击、火炮射击和负重攀登3项第一的优异成绩。松山大战历时120天。在这座方圆不足10平方公里的山头上,中国军队先后投入2个军5个步兵师及工兵部队若干,总计达6万余人,火炮200门,发射炮弹数万发。动员后勤民工达10余万人次。另有美国飞机空中支援。日本军队在松山的兵力为1200余人,火炮30门,坦克4辆。交战双方兵员之比约为50:1。是役中国官兵阵亡8000余人,伤者逾万。日本守军除1人突围外全部战死。双方付出的代价之比为15:1。”以上记述确实令人瞠目结舌。打通中印公路后,驻印军携带庞大装备陆续回国。1945年夏,新1军空运云南沾益(新6军1944年秋已空运沾益),兵员4万多人,使用飞机2500架次运输(失事2架),另运送骡马等也用了2000架次以上。汽车2000多辆由中印公路开回国。但由于云南境内桥梁承重仅7吨,所以驻印军装备的美制35吨、14.5吨中型坦克全部移交英军。日军记载:日至日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56师团等部死亡8390人,受伤4810人,生病5000人(《长编》,中册,312页),合计18200人。连同18师团的损失,日军与远征军作战总计损失2.3万人,其中死亡1.16万人,占日军在缅甸战死总数18.5万人的6.3%。中国远征军(包括驻印军)有3.1万人死亡和5万多人负伤,就死亡数而言是日军3倍,就伤亡总数而言为日军4倍。中国远征军(包括驻印军)滇西缅北反攻仅击毙日军1万多人,与传统说法相距甚远。我国战史一般宣称,远征军反攻基本全歼日军第18、56师团,击毙日军达4.8万人。因此这个问题还须详细说明。中国学者一般引用日本厚生省战后统计,在缅死亡的16.2万日军(另外还有“军属”即随军附属人员2万人死亡)中,4.1万人属于缅北的第18、第56师团,方面军直属的部队又有1万多人死于这一地区。若扣除美军轰炸和英军突击队(空降兵)的战果,至少有4万日军死于同中国军队作战。乍一看确实如此,但对照日本史料,就会发现日军18、56师团主要损失在缅甸中部与英军作战中。据日本关于缅甸作战的权威战史、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缅甸作战》一书中记载,根据厚生省援护局截至1952年的调查,在缅甸作战的日军(只计陆军)前后共计303501人,其中死亡185149人。其中,第18师团死亡20393人,第56师团死亡17895人,第33军直属部队死亡2854人,合计死亡41142人。至于中国学者宣称缅甸方面军直属部队有1万多人战死在缅北,估计系指缅甸方面军直属的第2师团死亡12748人。问题是,这些日军是否全部死于与中国远征军的作战中?我在前面的分类中已清楚列举,日军明确划分,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18师团死亡3200人,56师团等部共死亡8400人。查《缅甸作战》、《大东亚战争全史》等日本史料,在缅北的日军18、56师团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并未遭受歼灭性打击,退到缅甸中部后建制大致保持完整,还被日军作为主力使用。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在部署与英军决战的曼德勒会战中,还决定把从北方撤下来的编制仍较齐全的第56师团作为后备力量的核心来使用(见吕德宏 赵建中所著:《英伦之豹——蒙巴顿》,第19章)。至于第18师团,更是作为机动的主要战略预备队。1945年3月初,英军突袭并攻占了缅甸中部的战略要地敏铁拉。敏铁拉是日军第15、33军的后勤中心和军需屯集地,有6个机场,供应着从东面的萨尔温江到伊洛瓦底江这两条战线上全部日军的补给物资,该地的失陷使日军在缅甸的整个弧形战线陷于背部受敌的境地。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兵太郎下令务必夺回,以第18师团为骨干,从15、33师团各抽调1个步兵联队以及重炮兵主力配合进行反攻(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4卷1392页),但终告失败。“敏铁拉会战的失败构成了缅甸战线全面崩溃的直接原因”(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4卷1754页)。从18师团作为此次关键会战的主力,另2个步兵联队以及重炮兵只是配合作战来看,此时18师团的力量还是相当强大和完整的。但由于敏铁拉会战失利,日军缅甸战线全线崩溃,在英军大反攻下丢失首都仰光和整个缅甸,死亡在10万人以上(详情本文后面再述),第18、56师团的损失主要还在这里。还有学者认为,在缅北与中国远征军作战的日军不只18、56师团,还有2、49、53师团等部,也在作战中遭到惨重损失。上文已指出,日军在缅北与中国远征军(不包括驻印军)作战中死亡8400人并不只是56师团、还包括其他部队的损失,但损失并不大。具体情形是:-11日,英军温盖特少将指挥第3印度师3个旅共9250人在缅北日军后方的伊洛瓦底江东岸杰沙的丛林中空降,切断了日军第18师团的唯一补给线,并给日军第15军英帕尔作战造成极大困难。3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团和第2师团一部进行攻击均失败。缅甸方面军鉴于情况严重,下令战略预备队第53师团前往攻击,并于4月8日下令成立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下辖18、53、56师团,一并指挥第2、49师团各一部,负责对中国远征军和英军空降兵的作战。但原定用于英帕尔作战的日军第15、33师团一部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第53师团完全被英军空降兵吸引,无暇顾及中国远征军。由于太平洋战场形势危急,塞班岛失守,菲律宾面临进攻,日,日军第33军将第2师团和49师团168联队交还缅甸方面军,其中第2师团调往曼德勒(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92页)。因此日军第49、53师团较少与中国远征军交战,第2师团则派出少量兵力参与了八莫、龙陵作战。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第33军将第2师团集结于芒市,预定与56师团一并组织反攻密支那的攻势,第53师团则在利多北部与英印第36师对峙。第2师团派出一部和搜索联队共1200人占领八莫,1944年8月下旬到达南坎。八莫被中国远征军包围后,第2师团所部“发扬东北兵团的传统,冷静沉着应战”。12月14日夜,守军携带200多名伤员突围成功,17日撤退到南坎,计损失人员450名(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94页)。驻印军却宣称在八莫击毙日军第2师团5000多人。除八莫外,第2师团还派出藤木大队的440人于日到达龙陵参与防守,后被中国远征军全歼。由此可见,第2师团在与远征军作战中,损失仅900人左右。远征军印缅抗战确实取得最后胜利,但人们忽略的是,就整个太平洋战场大势而言,却是个极大的战略失误。美国之所以积极装备国民党军,就在于罗斯福、丘吉尔企图利用中国人牵制缅甸日军,以利盟军作战。但远征军在缅甸只是盟军的一支小力量,其时英联邦军队和美军投入缅甸作战总兵力达120万人,武器装备也为绝对优势,一次战役即可击毙日军数万(如英帕尔战役击毙日军5万),所以中国军队只起次要作用。而当时中国战场却极需要远征军,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击溃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数十万,而此时中国军队却有一支精良装备的30万大军陷于缅北滇西一隅,在崇山峻岭、不见天日的热带雨林中与日军胶着,远水难救近火,坐视大片国土沦亡,千百万难民颠沛流离(新6军空运芷江也赶不上湘西会战)。设想如果30万远征军1944年投入正面战场,在占空中优势的“飞虎队”掩护下势必予日军以重大打击。长衡会战时日军后方供应线遭“飞虎队”打击,前线日军供应困难,连11军司令官横山勇也因只能吃生割稻谷充饥而连日腹泻,狼狈状可见一斑。日军11军参加长衡、湘桂会战总兵力不过36万,如遇上全美械装备的30万远征军,遭遇如何可以想象,素称精锐的18师团的惨状就是前车之鉴(中国军队不会全线溃退,日军也不可能打到贵州独山)。惜罗斯福、丘吉尔只顾打自己小算盘,丢了中国战场的大局,不能不说是战略眼光的短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十万火急与日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