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航母甲板材料上停满飞机,俄罗斯的这么寒酸

美国航母飞机起降落过程是怎样的?
13:46:49 本文行家:
航母  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尤其是在夜间或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是最困难的飞行技巧了。以美国航空母舰为例子,降落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回归的飞机要进入环绕母舰的环型航线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有些时候可能还需要脱离等待中的降落航线去进行空中加油。  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地步。飞行员将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将捕捉钩伸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航舰上的降落官指挥飞机降落,他不断地告诉飞行员,他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在航空母舰的后部有四条拦截索。降落的飞行员必须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他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他挂上前两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他挂上最后一条,那么他的下降角度太陡。  由于拦截索制动力有限,使得全武装挂载战斗机在降落前需抛弃部分武器,由于现在武器价格昂贵,为减少这种浪费,美国最新下水的雷根号航空母舰则仅装有三条拦截索,其目的为每组拦截索可以安装更大的制动装置,提供更大的制动力。这样就不用再抛掉过重的武器挂载。  在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钩住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他没有挂上拦截索的话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拦截索是由液压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的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车并且离开降落区。  在紧急情况下,比如飞机的挂钩损坏了,飞机无法使用拦截索停下来,在甲板上可以拉起拦截网来协助飞机迫降.起飞就简单多了。  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操作起飞装置的官员必须知道飞机的型号和载重来调节起飞装置。  为了保护甲板上的人员和器械,在飞机后面要装上屏蔽飞机喷气流的壁板。  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运动。  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他要放开刹车,同时起飞装置起动,将飞机弹出跑道。这个过程一共持续1.5秒钟。
参考资料:
[1] 搜搜百科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毕业于北京生物科技研究学院生态动物研究专业,生态动物研究小组成员,喜欢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动物,更热爱在热带雨林中探险。苏-24、苏-27突入美国航母战群内幕
主页 & 国&际 & 时事要闻
俄战机穿透“小鹰”巢 打破不可战胜神话苏-24、苏-27突入美国航母战群内幕徐冰川
&&&&&&&&&&&&■多次低空掠过“小鹰号”的苏-24战斗机&
  11月17日,持续时间长达17天,对外秘而不宣的美日联合军事大演习落下帷幕。除了演习本身的敏感性和美国空军两机空中相撞事件引起各国瞩目外,更引人瞩目的则是演习期间发生的俄罗斯苏-27和苏-24多次成功突防“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事件。  小伙子们应该得军功章  11月15日,俄罗斯《消息报》、国际文传电讯社、俄通-塔斯社和英国路透社纷纷刊发一条不大但内容却颇为轰动很有意味的消息:今年10月和11月,当美国在亚洲地区惟一的一艘常驻航母“小鹰号”在日本海域举行军事演习期间,多架俄罗斯战斗机先后数次成功突破航母和保卫舰群防空预警雷达的探测,出其不意地掠过“小鹰号”上空!  《消息报》在其显著的版面上披露这一惊人消息时报道称,10月17日,当“小鹰号”航空母舰在日本海正举行军事演习,整个航母战斗群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的防空和预警雷达全部开启进入实战的时候,两架俄罗斯战斗机居然避开了美国航母战群雷达的层层设防,突然从“小鹰号”上空超低空飞过;11月7日,“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日本海参加美日联合大演习的第一天,又有两架俄罗斯IL-38型侦察机避开航母雷达的侦测,再度成功从航母上空掠过。《消息报》毫不隐讳地说,俄罗斯战斗机两次成功突防美国航母防线的行动除了证明俄罗斯空军潜在的战斗力外,还一举打破了美国人自诩其航母战群防卫“滴水泼不进”的神话。《消息报》不无讽刺地说,如果俄罗斯战斗机执行的是攻击任务的话,那么“小鹰号”早就被击沉了!据报道,成功突防“小鹰号”航母战群的是俄罗斯空军的苏-24MR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  路透社驻莫斯科记者在16日发回国内的电讯中则进一步透露俄战机突防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惊人内幕:俄罗斯空军司令阿纳托利·科尔尼亚科夫大将向记者证实说,10月17日和11月7日,俄罗斯空军的苏-24MR战斗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两度成功突破美国“小鹰号”航母的防空雷达网,多次在航母上空来回穿越。科尔尼亚科夫大将不无得意地向记者描述说:“我们战斗机第一次超低空飞越航母的时候,航母上的美国人显然还没有醒悟过来,有的美国兵甚至还冲我们竖起V形手势,好像是夸我们飞行技术一样,很明显,他们是把我们的飞机当成自己的战机了。当第二次再次飞越美国航母的时候,他们中的有些人总算看清了我们战斗机机翼上鲜红的五星,那些美国海军官兵显然万万没有料到居然会有外国的战斗机成功超低空掠过他们的航母,所以惊恐慌张的程度可想而知。我们的战机清晰地拍下了‘小鹰号’航母甲板上和指挥塔上的人员在最终发现我们超低空飞过的战斗机后乱成一团的照片,许多官兵惊慌失措地跑向防空武器系统,飞行员则慌慌张张地跳进战斗机。不过,没等他们的战斗机升空,我们的侦察机已经完成任务返航了。”科尔尼亚科夫大将毫不掩饰地表示,这种飞行侦察的结果“相当鼓舞人心”,而且“这样的任务不会是就这么一两回”!科尔尼亚科夫大将表示,执行突防美国航母任务的飞行员将立功受奖。“小伙子们应该得到奖章的理由非常充分,一是这种行动对于飞行员们来说是一次极好的训练机会;二是我们为俄罗斯感兴趣的情报部门提供了确信详细的美国航母活动情报!”  俄罗斯第11防空军司令安纳托利·纳戈维岑中将透露说:“当我们的小伙子们驾驶的战机突然出现在美国‘小鹰号’航母上空的时候,航母浑然不觉地仍在加油,甲板上停满了毫无防备的美国各型战机,直到我们的战机第二次呼啸着从他们头上掠过的时候,他们才慌里慌张地切断横七竖八的加油管道,这才派飞机紧急升空进行拦截。”  美方无话可说  美国人对其“小鹰号”航母多次遭俄军战斗机突防的事三缄其口。对此,国际军事分析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家的脸面要紧;二是不想引起更多人对“小鹰号”正在参加演习的关注。  第一个原因相对简单,因为当今的美国海军一向坚信自己的航母战群“不可战胜”。冷战结束后,美国人一下子就找到了“世界惟一军事超级大国”的感觉,对自己的海上和空军力量更是迷信到极点,根本没有把世界其它国家任何力量放在眼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常驻太平洋地区惟一一艘航母居然在全面战备的情况下被俄军战机超低空突破,着实有损美国海军乃至整个美国军方的脸面。  第二个原因跟“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参加的于11月17日结束的美日联合大演习有关。尽管此前有诸多媒体报道了这次自去年美日修改防卫指针以来的首次联合大演习,但却始终无法得知更多的详细情况,甚至连演习的名称也不清楚。实际上,根据俄罗斯战斗侦察机获取的情报,这次美日联合军事大演习是由驻日美海军、空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日本海举行的,代号是“年度12G-利剑2000”演习。这次大演习的参演部队是驻日美海军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美军参演人员达8000人,其中“小鹰号”航母和其搭载的第五航母舰载机联队是最主要的攻击部队。按照“利剑2000演习”的设想,一个“既具有强大攻击能力又有防卫能力”的国家向日本西部发起了侵略,美日两国紧急出动在日本西部海域进行阻击。美国参演部队根据演习方案的不同,既扮演攻击日本“坏国家”的角色,又扮演保护日本“好国家”的角色。  非常有讽刺意味的是,“小鹰号”航母战群还在这次大演习中演练了“如何保护航母不受空中威胁”的科目!  11月16日,美国“小鹰号”航母在紧急发布的新闻通报上声称:“这次演习完成得非常出色,没有丝毫的差错!”不过,不知发表这份声明的美国“小鹰号”航母对几天前发生的遭遇俄罗斯战机一事感想如何。&&&&相关资料:  苏-24MR 苏-27  苏-24MR并不是最先进的战斗侦察机。这种1972年开始投入苏联空军服役的战斗侦察机属于全天候超低空及高空战斗侦察机,该机装备内置式BKR-1型侦察系统,这套系统包括红外前视、雷达跟踪、电视、激光、通用无线电和辐射侦察仪。在机身两侧装备有主动式全景照像系统,这些系统既可以人工操作,也可以自动进行,在机腹部位安有一套AP-402M航拍系统,驾驶舱尽后部装有另一套红外侦察系统。在机腹中部舱内则隐藏着一套FIR-M激光系统和辐射侦察系统。苏-24MR可以在飞机上对搜集到的图像和声音情报进行现场处理,然后通过特殊的情报系统传送给地面情报站。由于苏-24MR战斗侦察机研制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对付美国的F-111战斗轰炸机,并且因在超低空200米仍能保持时速1320公里的出色机械性能一度生产了800余架,现已基本上被苏-27IB型战斗侦察机所取代,甚至鲜为外人所知。  苏-27现在是世人最熟悉的先进战斗机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使用这种战斗机。该型战斗机属于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它以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闻名于世。
&&&&&&&&&&&■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
相 关 专 题
主页 & 国&际 & 时事要闻
镜像: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
电话:(010)
广告:(010)0)0)& “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争武器,为海军飞机提升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档并且离开降落区。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概括选文主要说明内容(15字以内)(3分)2.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拦截索能够在约两秒钟和五十米距离内使飞机停下来。
B.舰载机的起降技术是航空母舰的核心技术。
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
3.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4分)①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② &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④ &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4.对本文赏析错误的是 &(3分)
A.选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B.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C.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好处是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简便易行。
D.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不能删掉,其准确地说明了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失速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浙江省东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争武器,为海军飞机提升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航空母舰舰载机”,而“舰载机的升降技术”是航空母舰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3---6小节讲的是舰载机的起飞”;文章7---8小节讲的是舰载机的降落。所以,本文的主要说明内容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分析:
考点1:写景抒情类文本阅读
& & &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散文(包括托物言志的散文),往往不是开门见山,不是单刀直入, 而是在开头通过对本文主要表现的事物之外的他物的描写,来委婉地、曲折地表现。如果命题是问这样写的作用,我们可从以上两个方面作答。 & 题型拓展: (1)如果开头不是通过它物写景,而出现与上述类型相反的情况,如,“青瓦啊, 令人难忘的青瓦啊!”这样直抒胸臆的开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 ①内容上: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青瓦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给全文定下了浓重的抒情基调。 ②结构上:点题(或照应题目),与结尾遥相呼应(不一定都有,只是结合本文进行的分析)。 ③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青瓦的描写。 & 提醒注意:凡事不可犯经验主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关于作用: & 第①点是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一是呼应标题(有的文章还照应开头),一是卒章显志(有的文章在前文已经显了志,即上文已经有抒情议论性的显示中心的句子,那么,最后再用表达中心的句子就不是卒章显志了,而是强化主旨或升华主旨了)。具体显什么志,还得答出来 第②点是所用表达人称或说是所用语气的作用,这样的题一般考查的是由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二人称的好处或作用,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上的:常用“人格化”“生动形象”“拉近距离”“更强烈地表现”“便于表现”等词语来表达组织语言,二是思想上的、情感上的,常用“表达了??的情感”等词语来组织语言。 & 题型拓展: & &如果针对本文最后一段,直接问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那么,作答时要答三个方面: 内容方面; 艺术手法方面(包括人称转换);结构方面。也就是说答案包括了含义和作用。& & &散文或者古诗中的此类考查手法及效果的题均可按此思路作答,应引起我们注 意的是,这类题在古诗阅读中考查的几率很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争武器,为海军飞机提升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争武器,为海军飞机提升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档并且离开降落区。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概括选文主要说明内容(15字以内)(3分)2.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拦截索能够在约两秒钟和五十米距离内使飞机停下来。
B.舰载机的起降技术是航空母舰的核心技术。
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
3.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4分)①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②____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④____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4.对本文赏析错误的是____(3分)
A.选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B.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C.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好处是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简便易行。
D.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不能删掉,其准确地说明了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失速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现代文阅读航空母舰(13分)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争武器,为海军飞机提升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档并且离开降落区。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概括选文主要说明内容(15字以内)(3分)2.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拦截索能够在约两秒钟和五十米距离内使飞机停下来。
B.舰载机的起降技术是航空母舰的核心技术。
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
3.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4分)①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②____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④____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4.对本文赏析错误的是____(3分)
A.选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B.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C.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好处是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简便易行。
D.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不能删掉,其准确地说明了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失速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
”相似的习题。为什么苏联的舰船有外甲板,美国的没有_百度知道
为什么苏联的舰船有外甲板,美国的没有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什么意思,美军也有外甲板啊,没有外甲板直升机降落在哪里?这是美军一艘提康德罗加级被靶弹击中的配图,前面舰炮所在的位置不就是外甲板么
采纳率:6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军用机场一般都设有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加油坪、防吹坪、塔台、进场监视雷达,也有供飞机及其发动机维护的机库或掩体等。正"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布局精巧的航母飞行甲板
  军用机场一般都设有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加油坪、防吹坪、塔台、进场监视雷达,也有供飞机及其发动机维护的机库或掩体等。正是有这么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一个中等规模的机场占地面积至少在1.5平方公里以上,而更大些的机场占地则有4~15平方公里。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5881335.htm  与之相比,美国的超级航空母舰相当于把陆上机场浓缩为飞行甲板只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排水量超过八九万吨的立体海上机动平台。这个只及陆上机场长度1/6甚至更小的大型水面舰艇,几乎具有陆上机场的所有功能,包括飞机停放、维修、起降,以及与之相关的指挥、引导、加油、飞行员住宿、中短程防空等。飞行甲板是航空母舰区别于其他水面舰艇的重要设施,没有飞行甲板也就没有航空母舰。和陆上机场一样,寸土寸金的航母飞行甲板上也有功能分区,甚至在某些地方更为严格。美国的超级航空母舰历经数十年发展,其总体布局和外形尺寸已经基本稳定。之所以如此,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本文将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成的几种超级航母的飞行甲板及其附属设施的分布情况和技战术特点。   飞机弹射装置   在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的起飞与降落是两件头等大事。下面先介绍与飞机起飞相关的甲板设施―蒸汽弹射器。   航空母舰诞生不久便装备了依赖压缩空气、火药或液压装置的多种形式的飞机弹射器。直到二战期间,航母舰载飞机在大部分时间都采取自由起飞方式,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才采取弹射起飞。二战以后,喷气式舰载飞机的重量比二战时期的活塞式飞机大了许多。比如二战时期的F6F-3战斗机翼展13.06米,机长10.24米,空重4128公斤,最大起飞重量7025公斤;F4U-1A翼展12.49米,机长10.16米,空重4074公斤,最大起飞重量6350公斤。较早的舰载喷气式战斗机F2H-3翼展13.67米,机长14.48米,空重58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0270公斤;FJ-4翼展11.91米,机长11.09米,空重5992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0750公斤。正是因为重量增加许多的缘故,为了增加升力,导致喷气式飞机的起飞速度增加不少,需要滑跑相当长的距离后,方能达到起飞速度。陆上机场的跑道长度不成问题,但航空母舰的长度则非常有限。为了帮助作战飞机从航母上正常起飞,必须想法为其加速到可以正常起飞的速度,其办法就是借助功率更大的弹射装置,将飞机加速到离舰起飞速度。   1950年,英国海军志愿兵预备司令部米切尔中校率先提出蒸汽弹射器的设想。1951年,英国人研制成功蒸汽弹射装置,并安装在“英仙座”号维修航空母舰(属于“巨人”级)上试用。从外部看,这种弹射装置就是一条数十米长的轨道,通过连接装置和飞机相连。蒸汽弹射装置基于往复式蒸汽机的原理,即锅炉里的蒸汽通过储气筒蓄压,在使用时,高压蒸汽进入汽缸,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动活塞组件和往复车高速运动,以此带动飞机加速。1955年,该种蒸汽弹射装置正式安装到英国“皇家方舟”号(属于“卤莽”级)舰队航母上。美国海军从英国购买了专利与5部蒸汽弹射器,定名为C11型弹射装置。1954年6月,美军在“ 汉考克”号(属于“埃塞克斯”级)航母上首次使用了蒸汽弹射器。后来,美国对英国设计的蒸汽弹射器做了一些改动,定型为C11-1,安装在“中途岛”号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上。由于早期   的喷气式舰载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不是很大,使舰载飞机达到起飞速度的蒸汽弹射器的长度不是很长,如“英仙座”航母上安装的BXS-1弹射器冲程45.5米,改进型的“埃塞克斯”级的C11蒸汽弹射器轨道长68.58米,动力冲程64.31米。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F-4战斗机和A-5、A-6攻击机服役以后,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迅速提高。为了把这些重型舰载飞机加速到起飞速度,弹射器的动力冲程至少需要达到75米。美国海军遂将当时的“中途岛”级和“福莱斯特”级使用的C7和C11型蒸汽弹射器予以换装,使其适应新一代重型舰载飞机的起飞要求。为此,美国海军研制了C13-0弹射器,其轨道长度为80.72米,动力冲程76.2米,并装备于新一代的“小鹰”级航空母舰。在其基础上研发的C13-1蒸汽弹射器轨道长99.01米,动力冲程94.49米,末端速度185节,装备于“企业”号和“尼米兹”级前4艘航母。从“尼米兹”级“林肯”号航母开始,安装了C13-2蒸汽弹射器,轨道长度未变。这些蒸汽弹射器可以顺利弹射在全部战斗载荷情况下的重量介于25~33吨的现役舰载飞机。这些飞机,如果不借助蒸汽弹射器,根本无法自行飞离航母。例如,A-6E攻击机最大弹射起飞重量26580公斤,陆上最小起飞滑跑距离1185米;F-14战斗机的最大弹射起飞重量33724公斤,陆上最小起飞距离427米;F/A-18C的最大起飞重量25402公斤,起飞滑跑距离427米;E/A-6B在携带5个干扰吊舱情况下,起飞重量24668公斤,起飞滑跑距离至少需要814米。   蒸汽弹射器的数量不仅决定飞机的起飞效率,也决定飞机的降落效率。因为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只有在飞机紧急起飞后,才可为降落中的飞机腾出降落的地方和停放位置。从“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开始,每艘已服役的超级航母上均有4部蒸汽弹射器。其中舰艏两部,左侧边缘两部。从舰艏右舷开始,从右向左依次为1号、2号、3号、4号弹射器。在具体的安置上,除了“福莱斯特”级航母的1号和2号弹射器在舰艏对称布置外,其余从舰艏方向开始,皆向右偏移目的是让2号弹射器避开斜角甲板。   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采用的蒸汽弹射装置,一次可以让4架飞机同时准备放飞,3架飞机可以同时起飞。最快时,60秒内可以弹射8架飞机。而采用滑跃起飞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在飞机轻载时可以保证3架飞机同时做起飞准备,但一次只能起飞1架。如果是重载起飞,只能让1架飞机在滑跑距离最长的3号位置起飞。由此可见,是否使用弹射器,以及安装数量的多寡成为衡量母舰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当然,如此高的弹射效率,还需更多的升降机与之配套。
  航空母舰的进步,除了动力装置外,最为主要、最为关键的变革是弹射器的革新。美国海军从目前正在建造的“福特”级航母开始,将使用电磁弹射系统。与传统的蒸汽弹射系统相比,电磁弹射系统非常利于航母作业:能够大幅提高能量效率,典型的蒸汽弹射器的效率在6%左右,而电磁弹射器的效率大约是蒸汽弹射器的10倍;具有较宽的能量范围,可以弹射起飞重量较小的舰载无人机;具有恒定的性能,不像蒸汽弹射系统那样在弹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一次弹射行程末端的速度可能不一样;可增加可用性,重大故障间隔期较长;无   需使用蒸汽动力活塞及配套的管道设备,几乎没有容易出现故障的机械运动部件,可大大减少操作和维修所需的人员,可节约人力成本30%以上,降低维护和全寿期费用20%;采用的直线电动机可以较低的峰值推力与均值推力之比将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加速至弹射速度,从而减少弹射时传递给飞机的疲劳载荷,可使飞机的极限使用寿命延长31%;可减少重量、容积,可以增加弹射系统设备总布置的灵活性,使舰内布置最大限度地达到了最佳化,包括更好的载荷分布。   电磁弹射器利用直线感应电机的直线运动,带动舰载机加速到起飞速度。其工作原理是:直线感应电机的初级(固定部分)输入交流电后,产生交变磁场,这种磁场在直线感应电机的次级(运动部分)产生感应电流,使次级变为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处于交变磁场的次级部分就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向前运动。因电磁驱动力与电流平方成正比,所以只要保证足够的电流输入,便能在发射装置内产生足够大的推力,使舰载机达到需要起飞的速度。   挡流板   飞机在起飞前均要试车,个别时候用时较长。陆上军用机场一般都设有为防止喷气式发动机尾喷流吹坏其他设施而修建的防吹坪。在防吹坪后设置的挡流墙,可以改变发动机尾喷流的气流方向,以降低直至避免排气对其他设施或植被的破坏。这些构筑物一般用混凝土板或砖石铺砌,设在集体停机坪后或试车场后。无独有偶,航空母舰也有与之类似的装置――挡流板,其作用与陆上机场的挡流墙大体相当,但也有一些差别。   在面积极其有限的飞行甲板上,当进行起降作业时,舰载飞机有可能集中停放在飞行甲板上,或排队等候起飞,或降落后等待检查。假如没有在等待弹射起飞的飞机后面设置面积足够大的挡流板,在该飞机之后相当一块区域内根本无法停放飞机或站立人员。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舰载飞机的运行效率,进而影响到航母的作战能力。为了进一步说明,下面我们不妨看看F/A-18战斗机所用F404涡扇发动机在飞机起飞前对尾喷口后面狭长范围内的影响情况。   F404发动机在慢车状态时,尾喷口排出的尾喷流流速为60.7米/秒,其温度在尾喷口后面狭长范围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在3米以内超过199度,在5.5米以内超过143度,在10米以内超过88度,在17米以内超过60度,在34米以内超过38度。发动机在军用状态时,尾喷流以610米/秒的速度喷出,温度超过560度的范围有5.2米,在5.5米的范围内超过371度,12.2米内超过171度,39.6米内超过60度,77.7米内超过38度。在发动机行将起飞的最大(全加力)状态时,排气速度没有增加,但在尾喷口之后4.6米以内,温度上升到原来的两倍之多,达到1393度,在11.6米处达到560度,在20.7米处达到282度,在31米处达到171度,在125米处为60度,在201米处达到38度。在这种环境下,人与飞机的生存性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不利情况,保护紧邻其后的飞机与人员等,美英两国海军在喷气式飞机上舰之初,便为航母配备了挡流板。   在常规起降航母上,每一个起飞位置都要设置一组挡流板。对挡流板的技术要求是可快速降温,耐冲击,可快速竖起并放平,与飞行甲板要严丝合缝,不能有锐角突出,结构强度满足要求,能够有效遮挡发动机尾喷流。为防止高温燃气烧坏挡流板,挡流板都内装有供循环冷却水流动的格状水管,通过调节海水流量来控制冷却水温不超过100度。为挡流板降温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不降温,后继飞机从其上面滑行过去,就有可能爆胎。   目前,美国使用的水冷式挡流板,正在升起时可以承受93.26千牛的喷气推力;在完全升起后,可以承受400千牛的喷气推力。该板放下后与飞行甲板齐平,能够承受31572公斤重的飞机在中等海况下从其上通过或静止不动地压在上面。从作战效能讲,要求挡流板可以快速放下,以利于后面的飞机快速跟进。然后,再快速升起,以使下一架飞机快速起飞。在美国超级航母上,其现役挡流板的升降周期仅有30秒。最早的挡流板面积很小,当时的发动机推力小、尾喷流的危害也不大。随着发动机推力的增加,尤其是安装两台发动机后,原先的挡流板已经无法有效使用。因而,现在大型航空母舰的挡流板均由6块并排紧密排列的活动板组成。   斜角甲板   舰载机起飞后,终究要降落到航空母舰上。在现代大中型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是在一个被称为“斜角甲板”的着舰区域降落的。为了说明斜角甲板,我们还得先看看航空母舰最早的平台样式―直通式飞行甲板。   早期航母的起飞与着舰两个区域是重叠布置在军舰的轴线上的,因前后直线贯通,被称为直通甲板或轴向甲板。这种航母在使用上的特点是,等待起飞的飞机集中在军舰的前半部分,而舰艉甲板则留给返航飞机供其降落。在着舰区和停机区之间设有一组安全屏障,可以   防止降落滑跑中的飞机冲入前部停机区。也就是说,没有挂住阻拦索的逃挂飞机在舰艏停有待飞飞机的情况下,根本没有逃逸复飞的出路,只能撞到安全屏障上。轻则机毁,重则人亡。在喷气机上舰后,因着舰速度增加,大大加重了这一矛盾。为避免这种情况,往往将起飞与降落作业分开进行。由于这种飞行甲板不能保证在高强度作战时起飞、着舰作业同时实施,飞行甲板使用效率低,循环作业周期长。为克服以上不足,需要另辟蹊径。   二战之后,英国海军上校卡姆贝尔和博丁顿在他们研究的“灵活甲板”课题中首先提出斜角甲板的概念。1951年,英国人在其轻型航母“凯旋”号(属于“巨人”级)做了可行性试验。当时,在“凯旋”号的飞行甲板上与军舰轴线成10度角处画出一条降落跑道中线,飞机沿这条跑道线做触舰复飞试验。试飞证明,斜角甲板概念是可行的。根据试验结果,英国将建造中的4艘“半人座”级航母全改为带有5度夹角的斜角甲板。而美国海军却率先在1952年将其服役中的“安提坦”号(属于“埃塞克斯”级)航母进行了改装,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设置有斜角甲板的航母。此后,斜角甲板便成为各国大中型航母的标准飞行甲板。
  斜角甲板的应用,是航空母舰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简单说,斜角甲板是从舰艉右舷向舰艏左舷延伸的一块狭长的着舰区域。带有斜角甲板航母的最大特点或者说最大优点在于将着舰区和起飞区分开,可以保证航母起飞和着舰作业同时进行,大大增加了自身的作战效能。正是因为将着舰区和起飞区分开,使逃挂的飞机可以复飞重新着舰,消除了撞到安全屏障上或与其他飞机相撞所造成的机毁人亡的可能性。   除了安全性方面外,这一功能在战术方面尤为重要。在二战时期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就是因为停放在航母甲板上的飞机要为完成攻击中途岛任务的飞机让出跑道而出现混乱,导致4艘航母被美军炸沉。当时,准备迎击可能会出现的美国航母的九七式鱼雷机,在接到新的命令后,将航空鱼雷换上航空炸弹。就在此时,日军突然发现附近海域果真出现了美国航母。在此关键时刻,第一波攻击中途岛的作战飞机已经返航。为了尽快为其腾出飞行甲板,日军命令所有停放在飞行甲板上的飞机入库换鱼雷。仓促间,取下的航空炸弹没有按规定送回弹药库,而是临时堆放在机库甲板上。在美军的攻击下,那些凌乱摆放的鱼雷和炸弹被引爆……   现代航母飞行甲板的最大宽度取决于斜角甲板与航母轴线的夹角及斜角甲板的长度,这也最终决定了航母的排水量。例如英国“鹰”号航空母舰(属于“卤莽”级),1951年10月建成之时,依然采用直通甲板。在年的改装中,增设5.5度的斜角甲板。在年实施的最后一次改装中,将斜角甲板与航母轴线的夹角改为8.5度。其满排水量,从最初的45720吨增到最大时的54100吨。“中途岛”号经过三次现代化改装,从直通甲板航空母舰变为拥有8度斜角甲板(174米长),后变为13度斜角甲板(210米长)的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也由51000吨增至64000吨。   美国第一种超级航母――“福莱斯特”级10.5度的斜角甲板足有210米长,满载排水量约80000吨左右;“小鹰”级11度20分的斜角甲板长210米,满载排水量超过80000吨;“企业”号航母斜角甲板长220米,满载排水量超过90000吨;“尼米兹”级9.5度的斜角甲板长237.7米,满载排水量100000吨左右。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为了控制排水量,实际上是围绕着斜角甲板的布局而设计的。该航母满载排水量40550吨,8.5度的斜角甲板长195米,并与位于舰艏的1号弹射器相交。出于控制舰体大小的原因,该舰的上层建筑非常靠前,而两座舷侧升降机只能排在舰岛之后。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常规航母飞行甲板具有弹射起飞区和着舰回收区,起飞区的长度由弹射器的长度决定。在美国超级航空母舰上,这一区域长度为100米左右。着舰区是回收飞机的部分,整个着舰区的长度在美国超级航母上为200多米(其中包括3号、4号弹射器)。整个飞行甲板的长度基本是两者长度的总和,这也是美国超级航母为什么有300多米长的原因。   阻拦装置   陆上机场的跑道足够作战飞机正常降落,一般不需要为飞机准备阻拦装置。由于存在刹车失灵、油门失效、减速伞或拦阻钩放不下来等原因,降落滑跑中的飞机有可能冲出跑道。因此,在一些军用机场,会在跑道或跑道尽头设置阻拦索和拦阻网。同样地,阻拦装置是保证常规起降飞机在航母上安全降落的重要设施之一,其重要程度与意义非陆上机场的同类设施所能企及。   现代舰载飞机在陆上机场正常降落时,着陆滑跑距离一般有七八百米甚至更长。其中:F-14战斗机在最大着舰重量时的进场速度248公里/小时,最小着陆距离884米;F/A-18C的进场速度248公里/小时,着陆滑跑距离670~810米;A-6E的进场速度204公里/小时,   最小着陆滑跑距离521米;E-2C进场速度191公里/小时,最小着陆距离439米;S-3A进场速度185公里/小时,在16556公斤着陆时,滑跑距离488米。一般来说,供喷气式战斗机、攻击机起降的陆上机场跑道足有2000米。而航母的总长度不及陆上跑道的1/6,如果不借助阻拦装置,舰载飞机根本无法在总长仅有200多米的斜角甲板上停下来。   早在航母问世之初,在其飞行甲板上便设有多道阻拦索。现代常规起降航母一般设有3道或4道液压缓冲式阻拦索,其作用是将着舰飞机的动能吸收掉,使之在很短的距离内停下来。美国的超级航母、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均设有4道平行设置的阻拦索。为了防备万一,还在液压缓冲式阻拦索中间或之后设置一道拦阻网,美国超级航母的拦阻网则设在最后一道阻拦索之前。液压缓冲式阻拦装置在甲板下面是一套复杂的机械系统,它通过滑轮与缓冲器,将阻拦索固定在斜角甲板上。美国超级航母自舰艉大约55米处开始设置阻拦索,顺斜角甲板方向每隔约14米即布置一部阻拦装置。在板簧的支撑下,每根阻拦索距离甲板的高度约为50~140毫米。   舰载飞机在着舰时,其起落架和位于机尾下方的拦阻钩同时放下。在飞机主起落架接触斜角甲板前后瞬间,拦阻钩钩住甲板上的任意一根阻拦索后,飞机就会很快停下来。如果飞行员成功钩住第1道,则说明下滑角偏大或速度过慢;钩住第4道,则说明下滑角偏小或速度偏快。美国海军认为,舰载飞机降落到第2和第3道阻拦索之间,也就是钩住第3道阻拦索最为理想,第2道次之。据美国海军统计,白天着舰的舰载机拦阻钩钩住第2道、第3道阻拦索的概率为62%~64%,挂住第4道索的可能性约为18%,挂住第1道索的概率约为16%。在夜间,拦阻钩多挂住第3、第4道索。一旦拦阻钩未挂住阻拦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飞机必须拉起复飞,准备再次进场降落。这在白天的概率约为5%,夜间则高达12%~15%。舰载飞机被阻拦停下,即完成脱钩移动,同时阻拦索自动复位,迎接下一架飞机着舰。美国超级航母飞机着舰回收的间隔是35~40秒一架。   美军现役Mk7-3阻拦装置用的阻拦索有两种规格,即6×30平钢绞大麻纤维芯阻拦索和6×30平钢绞聚酯芯阻拦索,破断力和直径分别为835千牛、34.9毫米和911千牛、36.5毫米。每根阻拦索由6股钢丝绳组成,每股钢丝绳由12根主钢丝、12根中间尺度钢丝和6根呈三角形布置的细钢丝扭成,每股钢丝绳间还有交接钢丝。该型阻拦装置可以使30吨重的飞机以260公里/小时的速度着舰后,在滑跑91.5米距离内即可停下来。
  尽管液压缓冲式阻拦装置在航母上的使用已有七八十年,但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缺陷:对舰载机寿命损耗大,所能拦阻飞机的着舰重量和着舰速度的增长潜力已到极限,故障率高、维护复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在设计“福特”级航母时,同步实施了先进阻拦装置的开发。美国现在研制的先进阻拦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轮电力系统。该系统采用简易、成熟的吸能水力涡轮来替代传统的液压油缸,和一个大型感应电机联合使用,可以对飞机承受   的拦阻力实施良好控制。涡轮电力系统采用了更轻的合成电缆系统和电机,以满足美国海军对阻拦装置性能的要求,即在飞机以45~87米/秒的速度着舰时,绊住飞机的阻拦索能够以12~95兆焦的能量将其拉回。而Mk7-3的最大钩索速度和最大吸能量只有66.88米/秒、64.4兆焦。由于具有无与伦比的技战术优势,涡轮电力式阻拦装置将成为美国新一代航空母舰的标准装备之一。   拦阻网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如作战时飞机拦阻钩被打坏、起落架或发动机等失灵、飞机燃油已耗尽无力做第二次着舰时,就需采用紧急措施,这时就需要由拦阻网来完成帮助飞机着舰的任务。   和液压缓冲式阻拦索一样,拦阻网用于吸收飞机动能的主要部件也是位于飞行甲板下方的阻拦机,所不同的是将阻拦索换成了拦阻网。拦阻网由承载带、释放带、三重带组件、垂直啮合带、维克牢尼龙搭扣拴带等网带组件,以及平行索、延伸索、附件、支柱等组成。它高约4.5米,在斜角甲板上略宽于阻拦索,舰载飞机在撞网后50米左右距离内即可停下。拦阻网阻拦机所提供的拦阻力的最大值,是随飞机的撞网速度的不同而自动改变,以减少飞机损伤。拦阻网还具有自动纠偏的协调系统,飞机撞偏时也能在网内正常滑行,保证可靠拦阻。平时,由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拦阻网支柱倒放在飞行甲板的凹槽内,与甲板齐平。应急时,拦阻网必须在2~4分钟内架设完成。   光学助降系统   在陆上机场,由于跑道较长且固定不动,飞行员可以驾机以较小的下滑角降落,对于飞机降落点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在航空母舰上降落就不同了,飞行员驾机时必须以较大的下滑角降落,并准确将飞机降落在阻拦装置附近。因此,舰载飞机必须严格按照预定的进场速度和飞行轨迹下滑、降落。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担负飞机着舰指挥任务的着舰指挥官(LSO)对准备着舰的飞机,依然沿袭利用旗语的方式来指挥飞机降落。好在当时的活塞式飞机的进场速度较慢,飞行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命令做出不同的反应。随着喷气式飞机上舰,降落指挥官的操作开始接   近人类的反应极限。英国海军古德哈特中校为此发明了给飞行员指示进场高度的第一代航母助降灯―凹面镜反射灯光系统,并在“海洋”号(属于“巨人”级)上进行了试验。后来,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的性能更好的菲涅耳透镜光学助降系统,成为又一个保证常规起降舰载飞机安全降落的重要设施之一。   菲涅耳透镜光学助降系统由透镜灯箱、禁降灯、切断灯、基准灯、电源和控制装置等组成。菲涅耳透镜灯箱由5个垂直叠落在一起的灯室组成(新改进的增加到12个灯室,比原来的多7个灯室,目的是为了提高着舰精确度),最底下的一个为红色,其余为橙色。在该灯箱两侧是一排水平布置的绿色基准灯和两排垂直设置的红色禁降复飞灯,在红色禁降复飞灯的上方有两组绿灯被称为“切断灯”。菲涅耳光学透镜可发出直线性极好的柱形光束,可为飞行员提供垂向约1.7度和横向40度的线性光学视场。   舰载飞机在返航时,首先由航母上的导航装置或预警机,将其引导到合适的空域。接着按照规定进行箱型转弯,在第4次转弯且不断降低飞行高度后对准航母斜角甲板。在进场着舰的最后阶段,飞行员都要在着舰指挥官的协助下,目视光学助降系统。在最后的20秒时间里,飞行员不再观察座舱仪表,而将主要精力用于观察菲涅耳透镜光学助降系统,并按照着舰指挥官的要求,调整飞行高度、速度等,直至飞机挂上拦阻钩。为了不影响飞行员准确着舰,这套光学系统位于航母左舷,紧挨着斜角甲板。其中,“尼米兹”级的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与飞行甲板齐平,位于舰艉之前148米处。   在舰载机进场下滑过程中,如果飞行员看见中间灯组的橙色光柱(通常称之为“肉球”)在绿色基准灯的上方,说明飞机高了。如果橙色光柱在绿色基准灯的下方,说明飞机低了。如果橙色光柱和绿色基准灯在同一直线上,说明飞机下滑的航迹正确,只要保持就能准确着   舰,并钩住阻拦索,完成着舰。如果见到绿色基准灯下面的红色光柱,说明飞机太低,必须紧急拉起重飞,否则会撞向舰尾或坠入大海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如果看见红色禁降复飞灯闪烁,则应当停止着舰过程,立即拉起。此时可能是舰面人员发现飞机异常或舰上发生事故,无法着舰。   舷台结构   舷台是现代大中型航空母舰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航母区别于其他水面舰艇的主要特征。在斜角甲板出现以前,航母尽管总宽度大于型宽,但作为飞行甲板的舷伸甲板不会超出两舷太多。斜角甲板出现以后,为了保证斜角甲板的长度,设计人员顺势将斜角甲板向左舷延伸出一块。由于有飞机在此起飞,为保证强度,将其直接和下面舱室或机库甲板相连,并在垂直方向形成多道甲板和舱室,这就是舷台结构。以改进型“埃塞克斯”级和“中途岛”级航母为例,“埃塞克斯”级航母加装斜角甲板后,因舰宽不够,只能从左舷自后向前斜向延伸,直到新增的舷侧舰载机升降机处。第一次改装的“中途岛”级航母也是这样。   舷台挑出的长度,还与舷侧舰载机升降机有很大关系。升降机以内即是航母的船体,也是机库所在。早期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舷侧升降机和当代两栖攻击舰上的舷侧升降机相似,由于缺乏更多的围护结构,强度相对较差,不能运输重量更大的飞机和直升机。而舷侧升降机为了增加结构强度,并在外侧安装提升钢缆,也需要在船体之外,有一个挑出结构。“埃塞克斯”级航母在进行现代化改装时,为右舷舷侧升降机增加了围护用的舷台结构。完成最后一次改装的“中途岛”号航母,所有3部舷侧升降机也采用了相同结构,而且更为彻底。为了扩大飞行甲板面积,在后来的“福莱斯特”级航母上,干脆将右舷的3座舷侧升降机的围护结构连成一体,而左舷的舷台结构也乘机向后延伸以容纳第4部蒸汽弹射器,最终形成目前的舷台样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航母甲板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