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款游戏怎样在wps中画一条线线就可以投篮那种

NBA2KOL投篮技巧教你提高投篮准确率-武林游戏
当前位置:&&&NBA2KOL投篮技巧教你提高投篮准确率
NBA2KOL投篮技巧教你提高投篮准确率
2Konline中的投篮分为了近、中、远投,上一期名叫《为什么138近投的00麦迪,强起却还不赖?》,其实那期聊的不是近投,讲的是“上篮”的作用和“抗扰”的部分作用。这期我确实攒了很久,我们来看“投”,这个在篮球、在本版本的ol里绝对绕不过的能力。基础:信号格 当球员拿球接近对方半场三分线的时候,他身子下面会出现这个像是手机信号条的东西,这个信号条其实是球员在当时该位置投篮数值的一个反映。之所以说当时,因为球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比如王朝和自由模式的读秒时间和第四节,比如技能发动)投篮数值会在基础数值上有所变化。这个信号格通过数量的多少和颜色变化反映球员的出手状态。具体的数值我以往没太详细注意过,是看十一直播的时候才记下来的。是这样:数值大于等于192,五格满格;数值大于等于162小于192,四格;数值大于等于132小于162,三格;数值大于等于102小于132,两格;数值大于等于72小于102,一格;小于72的,空格。为了明确这个数值,我专门在2K11里,在边界数值上做了调整,通过控制球员移动去看信号格的变化,都是非常非常准确,1点不差的(或者2点不差)的。球员的三(四)种投数值真正的含义关于近投、次近、中投、远投区域的划分,我刚开始通过球员的挪动找到了一些边界,之前写这块,正准备用画图软件去画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在之前玩生涯模式的时候,有个不同区域加分不同的投篮训练场,和一个同队的哥们单练,投完还有奖励。我一看,大概靠谱。咱们暂且把它当做每个数值所影响的投篮区域的划分,内到外依次是近投、次近、中投、远投。为了确定几种投篮数值的含义,在根据训练场提供的分区大概划分出几个投篮数值所掌管的区域后,我果断用修改器给我的球员来了个大修,搞成了近投99、次近25、中投99、远投25(2K11里的数值,ol要乘2)这样的完全不现实的数值,想试下这样一个球员从篮下挪到三分线信号格会发生的变化。出乎意料,这样的调整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近投99(ol里的198,应该满格),次近25(ol里的50,应该没信号),中投99(应该满格),远投25(应该没信号)的球员在球场上移动时,信号格却没有按照所在区域直接发生变化,没有出现预想中的近投区域满格,次近0格,中投区域满格,一踩三分线立刻0格的现象。球员的数值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渐变,不是想象中直截了当的满→无→满→无,而是逐渐变化。 而中投99的他在“中投区域”只能在移动中会看到5格闪过。实际操作起来,他基本只能出4格,因为5格真的只是移动过程中的一闪而过而已,打起球来,我基本没法让他站在满格的位置上。站着都没动,194,196,194,196,一米七,一米八。 我尽力的挪动,然后发现当99,25,99,25时,站在这个位置,信号格在四格五格四格五格四格五格的不停闪动。明明有99(也就是ol里198)的满值中投,可在中投区域内满格只能一闪而过!?这是怎么个情况?我把25的次近和远投全部调整成35,渐变依旧明显。我又尝试了多个数值,当把数值调整在90,65,90,65的时候,数值也有比较明显的渐变,而当球员处在中投区域的正中间那条弧线附近时,他的信号格是满的。前、后移动都会掉信号格。在调整了很多次之后,我又在ol里试了很多球员,直接说下结论吧:次近和中投两个数值,实际上不是指球员在这两个“区域”内的数值,而是这个球员在这个扇形区域的中间一条线上的数值。而远投是球员在三分线向外边缘一条线上的数值。在这两条线之间的数值是渐变的,数值之间差异越大,移动中数值变化就越“陡峭”,单位距离的移动中数值的变化就越大,像99/25/99/25的变化中,甚至稍微移动就会产生信号格的增减,以至于会造成99的中投数值在中投区域却基本无法满格、只能一闪而过的情况。想在ol里明确下的兄弟,可以去自由对抗训练场里用一下湖人新签的莫兹戈夫(更新前会还在骑士队),满级满突破中投164,远投70。另外,冠军PG骚文目前满级满突破中投194,远投154。他们的信号格变化不要太明显。特别是中投四格(莫兹戈夫)和满格(欧文)的点,必须要挪动到位。因为大多数球员的三投数值差异没有那么明显,或者没有处在信号格变化的边界线上,所以没法通过信号格直观的体现。但一个信号格之间最小有2点投篮值差异(正好处于信号格变化的边界数值,比如162和164),最大则有30这么大的跨度,即使信号格没有变化,如果某个投篮值极高或者极低,那对他附近范围的投篮出手影响也会是很大的。所以……某个球员中投高,但三分线内一步的“中投区域”内,他却不一定会准,如果他的远投实在捉急,会严重托他在超远两分位置的后腿。相反,如果一个球员的远投投篮数值高,则可以拉高球员中投到远投过度区域的投篮能力。其他区域同理——也可以这么理解,数值是向外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数值有向外辐射的影响。靠打受投篮数值影响吗? 是的。在靠打数值的完整作用还不算非常清楚的情况下,先后把Morefree的靠打数值和某个投篮数值中的一项调整到最低,另一项到满值。发现只要靠打数值和靠打出手所在区域的投篮数值内的任何一个给到最低,靠打都非常难进,即使挑篮的时候手和篮筐已经非常接近,靠打翻身投篮更是无比惨淡。这两个配图都是调整靠打的时候截图的……从低到高慢慢加10的调整,也能感觉到比较明显的命中率变化。所以无论靠打数值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比如护球啊、更容易衔接动作之类),靠打出手的命中率是受到出手位置的投篮数值影响的。顺便,在中高投篮数值的时候专门留意了一下按键时间对靠打出手命中率的影响(基本都是试的中距离靠打翻身投篮),我的结论是没有影响,按长按短,同一个位置几十个球投下来进的数量基本没差别。投篮是如何判定的? 投篮受几种因素影响?咱们列一下,列直接一点儿的。 操作影响:按键时间的长短、面对干扰的强度、投篮的方式(变形,后仰,漂移,特殊投篮键按出的转身投篮、撤步投篮等,抛投,打板投篮)。投篮数值本身的影响:出手位置的数值、抗扰、信号格的颜色、比赛的时间、球员的体力。有个常识应该很多朋友都懂的,按键时间过长的话,投篮会短砸篮球前沿,按键时间短了的话会偏或者投大。所以什么样的出手可以进?——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什么样的出手都有可能打进,只要投了(甚至没投只是把球扔出去了)。(14)这样的超远绝杀,可以进,只要你按了D。没有按投篮键的空接失误得分有很多。最近甚至在官方和魔术的微博见到了神一样的考辛斯怒砸篮球反弹得分(算了得分,而且是在比赛时间外)。所以还是应该这样说“投篮是怎么判定进不进的”?只要掌握好投篮包,次次完美就可以射进吗?之前的投篮助手就很好的告诉了我们,肯定不是……我用戈伯特轻松按出了几乎就在中间那条线上的完美出手,可是他就说我是稍短。所以投篮的判定最后还是建立在数值和运气的基础上,操作之后要看球员的本身,又要看脸。不过在11里的试验证明,最好按键时间不要太离谱,否则即使满数值、参数超高,也有可能出现球弹筐而出的情况。也说下个人对几种投篮方式的看法: 沃尔、保罗(里德诺)、包括杜兰特这些投篮包的篮下后仰一度有非常好的命中率,但目前投篮的参数上来了,干扰投篮的参数貌似下来了,所以投射看起来明显牛逼了很多,唯一的输家就是几乎必被干扰的后仰投篮;魔术师和罗斯的篮下小抛受投篮数值而不是上篮数值影响;顺便聊一聊打板投篮(默认W+D,晃人键加投篮键),这个偏冷门的投篮方式。在两侧45度,甚至正面的打板投篮其实效果不错,玫瑰王朝有两个打法偏浪的大师(前大师)非常喜欢这样投,有一个在我的排位日记里遇到过,叫什么什么天翼,打的很有想法,射的也非常稳,只要习惯了节奏,侧面打板手起刀落。打板的优势在于球出去之后,弧度比较平、快,球是冲篮板上那个小白框里去的,球扔出去感觉比较钝,反弹不高,经常可以砸在篮筐正上方那块篮筐附近然后往筐里坠。球几乎从来不会出现高反弹,经常可以在篮筐上方小涮两下就进去了,如果投丢基本就是投大,在篮筐的另一侧一捡一个准。体力不支、比赛最后时刻、信号格颜色 先说体力值,体力对投篮数值的影响是极大极大极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我用德拉季奇做了一个试验,之前把德拉季奇的所有投篮数值都调整到了84(ol里的168),大于162,全部是四格信号。然后我用德拉季奇跑啊跑啊跑啊跑,当刚刚出现佳得乐标志(体力开始出现影响),信号格掉了一格,从84减少到66以下,也就是说至少减掉了18(ol里的36)点的投篮数值。然后继续跑,跑,跑,信号格就慢慢的减少,直到最后,完全没有了信号格,80(ol里160)投篮值因为体力不支减少到了36(ol里72)以下。哦,不不不,应该还要低,因为这已经完全不显示信号格了!一个精英级别的射手瞬间精尽人亡。这是个多大的跨度…考虑一下。遇到好斗者8的各位内线好运,毕竟投篮失准,还不是体力耗尽唯一的影响。无论是王朝、自由还是街头赛,大家都经常会提到一个特殊的时间段,通常说王朝的时候,大家会说第四节,说街头的时候,会说最后两分钟。估计你我上次提到这个时间,还是在说抓帽的时候。当然,估计三年前很多人就发现了自由对抗里第四节的科比全程满格信号,手烫的一匹。球员到了这个时刻,是有数值加成的,明显的一是盖帽,二是投篮。这儿只看投篮。各种比赛的最后两分钟,球员的投篮数值会得到多少加成呢?这就还要参考另一个数值了,那就是——关键时刻进攻(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几个数据查询公众号里说的“压哨”)。当一个球员的关键时刻进攻是99的时候,会对球员最后两分钟的投篮有多少加成呢?因为每场之前都调整了好几个球员的数值,用了两页就全试完了,其实这期因为有信号格直接可以观察所以不需要之前几期实验室那么大的量去得出结论(这不是我的常规字体,真的,真的,真的)。我开始了一遍一遍试验去卡明确的数值,逐渐缩小范围直到最后确认,最后得出是15(也就是ol里的30)。是的,30!也就是说,远投170,关键投篮198的某球员,在王朝模式的第四节远投数值可以冲击满值(体力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关键进攻为60的球员,最后一节加7点(ol里的14点),也就是基本按照关键进攻能力确定所加投篮数值,62点是个中间值(2K11里最低是25,最高是99),可以加到8点,按公式递增。总体来说对大部分球员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我也猜测弹跳不够的10霍华德可以抓是因为他的关键防守比较流弊…当然,还是需要再试一试。然后就是信号格的颜色。球员投嗨了,有时候会进入手感火热的状态,身子下面的信号格变成大红色。有时候球员连续打铁,手感差了,身子下面的信号格变成青蓝色甚至深蓝色。但是这个颜色并不影响球员的具体数值,投热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号格即使在边界数值上也不会增加格数。在信号格大红的时候投射效果会极大极大的加强,我没法用比较大的数据去量化,因为大部分投篮的出手情况不尽相同,我只能说,当手烫(我会先没羞没臊的把游戏设置里的投篮成功率全部调满,然后不停的射直到手感火热)的时候,投起来真的会比正常的时候疯很多。什么会影响信号格颜色的变化?又是怎么影响的?试啊试啊试。一,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初始颜色正常的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个球员连续命中3个球,无论投篮上篮还是扣篮,在下个回合,都可以进入红色状态。二,球员维持信号格颜色的能力,其实是这个:以前以为几个公众号里的“手感”是指“接球(hands)”,现在感觉好像并不是这样。这个叫“consistency”数值直译过来是:持续性或者连贯性。这也是在试的时候,有些球员投丢4个就直接变成了深蓝色手感,有些连续投丢6个才会(持续性99的球员,这么吊的球员,一般谁会连续丢这么多?)。连续性仅为25的塔比特,在手感火热后投丢一球就会迅速脱离红色状态,而持续性99的吴悠(自己做的球员)在连续投丢两个后才会失去红色状态,并且如果再续上一个进球就会再次变红。我相信2Konline里的一些自建技能和球星技能里与这个数值相关……以上就是本攻略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correlation article
/HOT VIDEO
/HOT strategy
/HOT PICTURE
/HOT strategy
/HOT PICTURE幼儿感统训练——65个游戏
1、扔球3米远(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互动式投篮(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3、 一步1级上、下楼梯(3-4岁)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
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岁)
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5、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岁)
6、 双脚原地跳(3-4岁)
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岁)
8、 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岁)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岁)
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岁)
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岁)
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12、 单脚原地跳(3-4岁)
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岁)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岁)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岁)
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
16、 能来回滚动身体(4-5岁)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17、 转椅游戏(3-4岁)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帮助给予:
18、 做5次前滚翻(4-5岁)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岁)
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岁)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 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岁)
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
帮助给予: 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岁)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
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岁)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岁)
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岁)
训练目的:动作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岁)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岁)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28、 用脚尖向前行3米(4-5岁)
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29、 单脚向前跳5步(4-5岁)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4-5岁)
训练目的: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双手放在腿上,保持双腿垂直,腰干挺直的坐姿势。B家长蹲下与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传球游戏;C让孩子右手前平举,右脚向上踢并碰到手心。再换成左手重复以上游戏。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给予身体指导,帮助孩子学会保持平衡,然后在每一个(难度)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直至该环节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的训练。
31、 照镜子游戏(4-5岁)
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
32、 吊床游戏(4-5岁)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近时放到他/她手中。
33、治 疗球—平衡调整(4-5岁)
训练目的: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力、促进保护反应。
训练要求: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注意手握关节的位置;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难度设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B双手的交互屈伸。(*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C双脚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异常机张力的移动弹动;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G倒置运动(手不撑地);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大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4、治疗球—肌力训练(4-5岁)
训练目的:肌力、速度等。
训练要求:仰卧/俯卧/站立;(1)以倾斜度控制难易度;(2)运动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时实施。
难度设置:(1)治疗球上侧滚翻;(2)仰卧抬头训练加强颈屈肌;
(3)仰卧起坐; (4)俯卧撑双臂屈伸;(5)俯卧后弓身;
(6)仰卧/俯卧抬腿;(7)站立治疗球上用脚弹跳;(8)球*墙,面对或侧对球站立,单足举腿置于球上;
(9)坐在治疗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5、治疗球—月球游戏(4-5岁)
训练目的:体能要素的提升,身体意识的培养,兴趣与幸福感等。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循序渐进,配合音乐,配合协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
难度设置:(1)以治疗球压挤全身;(2)推大笼球前进,或拨球后退走;(3)依规定路线推球前进或回避障碍物推球前进;(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6、用力拉着绳子时,仍能拉动绳子(5-6岁)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
训练要求:成人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A 成人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孩子容易拉动绳子;B
成人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孩子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1 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孩子把成人拉过横线就得奖;2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尝试和成功;训练时,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当用力而受伤。
37、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岁)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
38、 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
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
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
39、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岁)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置:A 先熟练双脚跳;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40、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岁)
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置: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岁)
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岁)
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她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岁)
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她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
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44、 滚筒游戏(3-4岁)
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
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45、 袋鼠跳(5-6岁)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
46、平衡与协调(5-6岁)
训练目的:平衡、协调、肌力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
难度设置:(1)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2)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3)俯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4)仰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5)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
(6)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7)俯*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8)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夹起。
帮助给予:(1)每一动作次数或时间不能太久(视其肌张力而定);(2)动作由易而难、次数时间由少到多;(3)注意协助(他动─协动─主动)。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47、 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
48、 打保龄球(3-5岁)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
49、 运小球(4-5岁)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
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
50、 滑雪(4-6岁)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
难度设置:A 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 双脚踩纸前进;C 赤脚踩纸前进;D
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
51、 鞋子走路(4-6岁)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52、 跳跃(3-5岁)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53、 拍气球(4-6岁)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54、 软骨功(5-6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
55、 摇摇船(5-6岁)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56、抱球翻滚(5-6岁)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57、糊壁纸(5-6岁)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
58、压马路(3-6岁)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59、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
60、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
61、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
62、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
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
63、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
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
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
64、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
65、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难度设置:A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以保持身躯平衡,并且可以闭眼尝试不同的感觉,或在平衡台上缓缓移动身体,以调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开始时可练习10-20下,习惯到60下时,平衡效果较易发挥;C再逐步练习到100-200下,以加强对前庭固有体系的调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在wps中画一条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