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念佛拍手健身念不下去,什么原因

净土法门:念佛三昧是什么?--学佛网
&净土法门:念佛三昧是什么?
发布:心源&[ &]&& 日期: 13:11:00&&
「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一切三昧当中,三昧也是梵语,印度话,也可以翻,这些都叫做尊重不翻。三翻作正,昧翻作受,三昧是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正定。换句话说,正常的享受是定,是清净心。喜怒哀乐都不正常,为什么?心动了。诸佛如来,像阿罗汉就得正受,他在一切境界里不动心了,不会受到外境的干扰,这叫正受,梵语称之为三昧。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我们今天念佛烦恼除不掉,为什么?功夫不够,这句佛号没念熟,功效没有把它念出来。怎样是功效念出来的样子?烦恼念掉了,就是念佛三昧的样子。譬如顺境、善缘,人生欢喜心,欢喜也是情绪,也是你动了妄念,你被境界转了,一句阿弥陀佛把这种欢喜心压住,恢复正常。遇到逆境、遇到恶缘,_恚心生起来,怨恨心生起来,这都是不正常。儒家用礼来节制,情绪可以发作,不要太过分,这里头有分寸的,别超过,儒不出六道轮回用这个可以。佛要超越六道,超越六道这东西不行,一定要把它除得干干净净。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大!外面境界接触了,里面七情五欲起来,立刻用这句佛号压下去,这就功夫。这是把你的精神专注在佛号上,你就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这叫功夫,这叫真念佛。  念到什么程度?念到外面境界接触也不干扰,不念佛也不干扰,心也是平静的。这是什么?这就叫念佛三昧你得到了。不念佛也是这样的,念佛也是这样的,统统不受外境干扰,要练习。《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习就是要在生活上练习,要练这个功夫。我们虽然学不知道习,也就说在日常生活上,这句佛号没用上,还是让我们情绪不断的发作,每天依旧生活在七情五欲的世间,这是什么世间?这是轮回的世间。每天七情五欲往外面透,这个心叫轮回心,轮回心所造一切业,都是轮回业,念佛也是轮回业,念佛是轮回里面的善业,来生得福报,不能断烦恼,不能解脱,这不能不知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以修行,我们实在讲只有在学佛,没有修行。修是修正、修理,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我们天天学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我们所学的没有对上,两回事情,它不是一回事情,这就是什么?学而不习,学而不修。《论语》上讲的习,跟我们佛门讲修是一个意思,我们天天在学没有修,我们这些烦恼习气没把它修正过来,这时候功夫不得力,谈不上功夫,没有功夫,没有用功哪来的功夫?  学了真干那就叫功夫,譬如你真干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真的用这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住,才压住怎么样?它又起来,好像总是压不住,这是你在做了。不是压不住,你的功夫还不得力,烦恼习气的力量比你念佛的力量大,你压不过它。你要努力认真去干,天天干,时时刻刻提起来马上就干。三年五载大概在念佛一个小时当中,还有三、五个妄念,功夫慢慢得力了。念上个五年、六年,进念佛堂念一支香一个半钟点,一个妄念没有,那叫功夫得力,还不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不念佛的时候,日常生活当中外面所有境界,你看到都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三昧,三昧成就往生就成就。得念佛三昧的人随时走,阿弥陀佛随时来接引你,你念头只一想佛来接引我,佛就来了。不要怕,十万亿佛国土的距离,我们这念头才起,佛已经知道了。佛为什么来接你?因为你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一无所念,他就来了。我们今天求佛,求佛来接引,佛为什么不来?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牵挂,很多没放下的。佛要是真来了,我们还不想去,那佛也不好意思,所以佛不来,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他就真来;你是假的,他不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三昧真的能除一切烦恼。  这句话你如果真能记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或者讲情绪发作的时候,这一句佛号能把它伏住。密宗里三密相应,效果就更大,我们虽然是专修念佛法门,但是也可以用它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就是念佛加上观想。观想什么?《金刚经》上两句话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境界现前,你立刻提起这两句,你就恢复正常,就不再情绪化。记住,时时刻刻要提醒,在在处处要提醒,不能提醒你就迷了,你就跟著境界转。跟著境界转,就叫用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要想出轮回,我们只造西方世界的净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净业。这个世界六根对著六尘是染业,让我们的六根统统对著阿弥陀佛,才能够远离这些染污,不再著相,万缘放下了,我们才真正去得了。真干的人,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三年五载就成就了。成就之后你还没有往生,佛还没来接引你,你自己心里想去,他还没有来接引你,那肯定佛给你任务。佛的光明、智慧、愿力加持你,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跟你有缘的人,你去接引他们、去帮助他们,多带一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个任务。绝对不是叫你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享受,没有这个意思。五欲六尘稍稍有一点贪恋,你就堕落了,你就去不了,这不能不知道的。纵然三昧成就住在这个世间,那就是菩萨再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随喜里头学妙用,「随缘妙用,威仪有则」,给一切初学人做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种善根,这个住世就有意义了。所以念佛,能除烦恼,能解脱生死。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八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48&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念佛号念到停不下来怎么办?
在线时间142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愚子 发表于
真正的三昧是完全无碍的,佛号清清楚楚,其它也是清清楚楚,但完全没无执了,连境界感受都不会执着的, ...
第一句说对了。但是第二句就错了。
在线时间33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竟然还有人说功夫成片了,达到念佛三昧了。不如去看看念佛三昧是怎么回事,看看得定是怎么回事。
看看舍利弗在定中是什么样的,还能和文殊菩萨对话呢。那是了了分明,不被境转,而不是没有一个念头。
你那连思考都不能了,那算什么,如果三昧是无法思考,甚至不能生活了,那这种三昧要来又何用
在线时间33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诸佛菩萨常游三昧,常在定中,不是不能生活啊,他们照样起居,照样讲经说法,照样吃饭洗澡。
常在定中,但是他们见赞不喜,被骂不嗔,无有贪嗔痴,不被境界转。他们是转识成智,而不是没有念头。
在凡夫叫杂念,叫烦恼,因为有贪嗔痴,在圣人叫智慧,无贪嗔痴,智慧了了分明,就像六祖见五祖时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我们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
在线时间112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恭喜师兄,这是好事。这种现象在佛学上有个名词:叫“持名念佛三昧”,广钦老和尚就证过此境界,只要不念 ...
这说的也是一知半解。
楼主的情况是由「外缘」转为「内缘」了。
所谓的外缘是原先的佛号是耳识、意识所识境界,如缘「青黄赤白」为所缘修四遍,需眼识+意识去缘取对象,不假心力成就,睁眼(打开耳朵)即能缘对。
以此相为所缘数数修习之后,「想蕴」的取相功能便能缘彼「外缘」,在心中生似外缘之「内缘」,纯由意识所缘对,不假眼睛耳朵鼻子等,这就是由外缘转内缘的过程。如十三观中的日观,先必须依赖于眼,才能令心正对于「太阳」,修习止观。但数数修习之后,心里增强,便能离了外缘,由自心之构相功能,生似外缘——内缘,而令心有所缘虑,修习止观。
忆佛念佛的所缘,属于「内缘」的范畴。若心力不足,需假借于能令心容易捕捉的所缘——外缘,增长心力之后,才能缘取此内缘修习禅定。
而由外缘转折为内缘的关键,不是说转折就转折了。这其中也有关键,你等同修会粉丝虽然日夜修习无相念佛,奈何理论基础太差其中关节也未必想得明白。
外缘转为内缘的关键有二
1、续令心数数取相,然后令所取之相坚固不散。直至可以不缘外缘而在心中取内缘之相坚固、相续而住。
2、措令所缘令细。譬如「佛」为所缘,初缘之「佛」必然夹杂其他(如持名念佛,必然夹杂节奏、音韵、语言、背景、所念之身、作意、寻伺等等),当心力增加后,应能够观察所缘之「佛」,乃是一团一聚。然后用智慧抉择所缘,抛却无用之相,缘取细相,修习禅定。待心力提升后,再措细所缘,周而复始,直至极微细处。
至于主楼所描述的现象,乃是刚刚由于心力大增,心内相建立,昏沉和失念被降服所出现的暂时性的心一境性。
若想提高,续仔细辨识「所缘」,选取一微细相,重新建立止观,继续修心一境性。
譬如忆佛念佛,就是取「佛」之「语义」为所缘,建立止观。
而下一步,对于此「语义」的生起、出现、暂住、灭去这个过程,解看得明白后,自觉心有能所、有寻伺,甚为粗动。从此处舍了,便能得无能所、无寻伺之禅定。那已是静虑以上,普通学人难以企及了。
在线时间1539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当时樓主,有二个我了,
一个在唸佛,一个「知」不要念了
唸佛是妄心,不念是淨心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洞山禅师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洞山禅师的《过水颂》,一首禅诗。
在线时间189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不识本心,修行无益,
樓主,你初见本心,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这种是我梦想达到的境界啊,得首先恭喜师兄。另外我觉得,念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修一心专念,持咒也是一样的,甚至扫地也是一样。所以师兄不妨持楞严咒、大悲咒或诵读净土的经论。反正就是做什么事就做在当下,不要分心。这样估计会慢慢正常了。
楼主与深入禅定有相似状态。达到24小时一心.
Powered by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佛门弟子,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释自了法师: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
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一、忘记祖师的教诲
念佛人拜占察忏,美其名曰「正助双修」,实则却是喧宾夺主,把占察忏做为每天定课,把念佛求往生抛却脑后。正修未曾真正下过一番功夫,而一再强调助修,这不是主次颠倒吗?阿弥陀佛尚未真实念,却说佛号不灵、不能消业,殊不知,是自己念得不如理、不如法。
这个现象,是一大批念佛人的缩影:念佛念不下去,就改变路线,改变方向。太多人这样做,虽然他不一定是拜占察忏,但是他想别的办法,甚至有的净土道场,看大众普遍念佛念不下去,就想办法让大众学点别的、干点别的。这些,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厌离心、生死心、出离心不切,这才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用生死心切念佛,用真信切愿念佛,用「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的心念佛,功夫自然得力,业障自然消掉。
有人说,占察忏是某某法师弘扬的。言下之意,听某某法师的不会错。这些人忘了,忘了善导大师的谆谆教诲:大师开示专修净土,恐怕我们心志不定,被其他法门之师所夺。于是假设初、二、三、四果圣人,及住、行、向、地、等觉菩萨,乃至十方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放光,劝你舍弃净土,给你说殊胜妙法,大师说你都不肯接受!因为最初发愿专修净土,不敢违其所愿。印光大师评说:「善导和尚,早知后人者(这)山看见那山高,渺无定见,故作此说。以死尽辗转企慕之狂妄偷心。」我们是否落在「这山看见那山高」的行列里面?
彻悟大师也说:「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念佛人内心要清楚,就算是释迦牟尼佛来到面前劝你有更殊胜的法门,你都婉言谢绝,这才是对净土坚固不动的信心,怎么人家运用一点世智辩聪就轻轻易易把你十几年的念佛动摇了呢?
我们的信念要坚定到,就算是师父上人告诉你,还有更好的法门,你都不要,你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纯而不杂,这才是真信。当然这是假设。
占察忏风波值得我们反思,至少反映出一个问题:大家不信佛、不信佛力。(这二个佛字都是指阿弥陀佛)。这个问题真够严重!不单是搞占察忏的念佛人存在这个问题,不搞占察忏的念佛人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二、不信佛
不相信阿弥陀佛。我们通常不相信阿弥陀佛,而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烦恼。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关键时刻看出来。关键时刻,比如生病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这句佛号能不能派上用场?悠闲自得之时自己彷佛念佛念得很不错,可是到了紧要关头,便迅速还原成一个标准凡夫,把阿弥陀佛当成透明,把阿弥陀佛置之度外,也不念佛,也不求佛。这是不信佛的表现。
古德都说消业障最好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可是我们念了很久并不见效。我们念的方法有问题!那要怎么念呢?
(一)以怖苦心念佛
印光大师是念佛的过来人、念佛的专家,我们不得不来聆听老人家的开示。大师说:「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这段话有个要点:以怖苦心念佛,则是消除业障的第一妙法。「以怖苦心念佛」,请问我们做到了吗?佛尚未真实念、还没认真念,就说念佛不能消业障。真正用怖苦心来念佛,业障消得干干净净。「一声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一声,是用怖苦心念出来的,不是嘴皮唱唱而已。这是我们的着力点:怖苦心!第一妙法。佛说「无苦无出离」,对地狱、对六道轮回的苦产生恐怖感,我不抓紧念佛就极有可能堕入地狱受苦、长劫轮回,这种恐惧地狱、恐惧六道的心,叫怖苦心。地狱有多苦呢?我们无法想象,经论中举了一个譬喻,每天以三百根尖锐的长矛,连续不断地猛利地刺穿身体,所产生的痛苦,相比地狱的微苦,无法比喻其少分。因为怖苦,所以拼命地念佛求出离。莹珂法师是最好的例子,自古很多修行人,因为害怕堕入地狱,所以他不分昼夜地拼命修行。用强烈的怖苦心、出离心来念佛,你功夫就得力了,还担心业障消不掉吗?这是我们普遍缺乏的,急需用力。
(二)如救头燃地念佛
印光大师又说过:「如堕水火、如救头燃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好像被大水冲、被大火烧求救般迫切,好像头发着火了要赶紧扑灭般紧急地念阿弥陀佛,那么「无业魔不消」,没有业障、魔障消不掉的,双重否定即肯定,所有业障、魔障都消掉了。如果晃晃悠悠、心不在焉喊几声,肯定无济于事。着力点是「如堕水火、如救头燃」的心情。祖师的开示我们不是字面上念念就过去了,而是要去做,去落实,内心真正生起「如堕水火、如救头燃」的感觉,这种感觉推动我们念佛。
那么,怎样才能如救头燃?痛念无常。《无常经》说「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这个「吞」字非常生动,我们每一个人,终究会被无常吞没,说不定什么时候,死亡就来了。亲戚朋友当中,常常有人出乎意料地突然死亡,毫无准备。新闻中这样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无常随时都会到来,它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同样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我们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甚至每秒钟都在面临死亡。全世界平均每秒钟死亡的人数是一点八人,每分钟死亡的人数是一百零八人,每小时死亡的人数是六千四百八十人。这些死亡的人不分国家,不分地区,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是这个数字里面的一员,也许是你,也许是我。死亡并非像我们臆想的那样缓慢而充满规律,它所出现的方式、因缘及时间永远无法确定。由于死期的不定,我们又怎能保证明年、明天或下一时刻自己不是在恶道中辗转呻吟?死亡不会等待我们浪费了大量时间,还轻松充分地做好迎接它的准备之后才姗姗来迟,因此当我们看到死亡的迅猛与怖畏后,要放下对世间的追逐与执着,与无常赛跑,抓紧念佛。应该认真、慎重地考虑一下生死大事。古人常说「明天与后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我明天会不会死?不知道。没有把握。所以今天应该精进念佛。阎罗王难道是你的亲戚?难道他已经答应你「放心,今天你不会死,明天也不会死,等你退休了、老了,到八九十岁的时候,我再来接你」?我们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分分秒秒都应该拿来念佛求往生。如此念佛,无业不消。
因此,祖师的话一对照,就清楚不是阿弥陀佛不能消业障,而是我们念佛的方法、心态不正确。真信佛,就靠倒阿弥陀佛,印光大师早就说:「吾人但以净土法门为一座大须弥山,全身靠倒,庶几不被一切知识所夺,而现生可以了脱矣。否则随风倒浪,了无已时。哀哉!」全身靠倒、通身靠倒,你敢吗?真信就敢,假信就不敢。全身靠倒阿弥陀佛,则不会被一切善知识所转,那么现生可以了生脱死,否则随波逐流,见异思迁,结果是随业流转,出苦无期。
截流大师也说:「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上面说了,风平浪静的时候貌似很信佛,可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烟消云散,早把阿弥陀佛忘了,这个不是真信。
三、不信佛力
因为不相信阿弥陀佛,自然地连带不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把阿弥陀佛当成普通凡夫,小看阿弥陀佛的力量。以凡夫的心理测度阿弥陀佛的慈力。
看看印光大师怎么说:「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这段话有二个关键:「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这些话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自己没本事,必须求助「有大势力者」,谁呢?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是全仗佛力、专仗佛力,这两个词,是印光大师第一个提出来的,大师之前的大德,也有这个意思,但没有说得这么清晰、肯定并且反复强调直至让我们刻骨铭心,一般都说「二力法门」。全仗佛力、专仗佛力,关键词眼是「全」和「专」,大师用这二个字,把阿弥陀佛的力量提到最高点,强调净土法门是全部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专门仰仗阿弥陀佛的力量。那是不是净宗不要自力呢?不是。净宗的自力很特别,「念佛了生死,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愿念佛之力,感佛垂慈接引,故能带业往生也。」净宗的自力就是真信切愿。信一分,就仗一分佛力;信十分,就仗十分佛力;信百分,就仗百分佛力。不信,就不仗佛力;全信,就全仗佛力。
印光大师说:「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业力与佛力的关系,印光大师举过两个比喻,一个是洪炉点雪,一个是船载重石。「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这个比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再大再重的业力,都只是片雪,阿弥陀佛是大火炉,片雪接近火炉,马上融化。印光大师是净土法门的权威,他说得这么斩钉截铁:再深重的罪业,「由念佛故,业便消灭」。
另外一个船载重石的比喻也铿锵有力:「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净土法门为什么超胜一切法门?原因在全仗佛力,这是净土法门最特别的地方。其余一切法门,都仗自力。发心弘扬净宗的同修,应该把这一点大声疾呼,大家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会油然而生。印祖说:「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
不信佛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印光大师有答:「念佛时,毫无感应。系不知佛力,心不恳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净土经论故也。」「深研净土经论」,才会知道阿弥陀佛的力量多么不可思议。所以印光大师定的道场规约,虽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但「堂中日日常讲」,讲念佛的开示,劝信、劝愿、劝行。那么,我们的办法是听经,多听、反复听,自然会坚信佛力、强化信愿。
四、不夹杂
《竹窗随笔》中有一篇《念佛不专一》,莲池大师这样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有一天听该寺的方丈对大众说:『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我以为一定是设斋供众。但到了中元节,并没有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听说从前某寺的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祈求救护。大众以为一定要诵经持咒,结果也只是教人高声念佛而已。这二件事皆迥然出于常情意料之外,颇有大人处事风格,值得学习和效法。
今有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祈求增长寿命,便诵《药师经》;为解罪愆,就拜《梁皇忏》;为了救济厄难,则持《消灾咒》;为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一向以来所念的佛号置之不顾,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何不想一想《阿弥陀经》中说:『彼佛寿命无量』,何况人间百年寿命呢?又《观无量寿经》中说:『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于念念中,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目前的罪垢和厄难有不能消除的吗?又《无量寿经》中佛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以智慧光明照触其身,何况普通的聪明才智呢?一句佛号如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疾病。但如果三心二意,不肯信服,则纵有神圣工巧之妙术,对你也是无可奈何。」莲池大师给念佛的人照了一张大合影,生动逼真。
觉明妙行菩萨这段话大家早都耳熟能详:「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不错却。」重点是「一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我们做得到吗?
五、不学戒不等于不持戒
我们的专业是净土法门,我们的戒律是信愿持名。有人疑惑:「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不学戒律,行吗?离我们最近的两位祖师,用行动回答你了:印光大师,从二十一岁出家到八十岁往生,念了一辈子的阿弥陀佛,没有学戒律;海贤大师,从二十岁出家,到一百一十二岁往生,念了一辈子的阿弥陀佛,没有学戒律。但是,没有学戒不等于不持戒!戒有定共戒、道共戒,他念佛得到清净心了,定共戒,清净心怎么会做错事情?他开悟了,开悟是道共戒。他的起心动念和戒律自然相应。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自然持戒圆满。
「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讲的是通途法门,即是普通法门,但净土是特别法门,特别的法门注定不走普通的路线。看看印祖下面这段话:「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很明显的对比:依自力修戒、修定、修慧,这是普通法门;依真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特别法门。
六、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
占察忏能吸引一大群人,还暴露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多数念佛的人信愿不真,用现代的话说叫动机不纯。念佛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印光大师反复强调,念佛的目的是求往生,这是动机纯正。念佛的人不求往生,而是求世间福报。占察忏之所以吸引人,因为听说它无论什么事都能占察,家庭、事业、财富等等一切大事小事都能占察,这正中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把地藏菩萨当成算命先生。好一点的说,占一占往生有没有把握?这个难道要占吗?要问自己有没有真信切愿!自己心里有底。蕅益大师更是开出了一个衡量的标准:「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此事只问心,不必问知识也。知识亦劝淡世情、轻活计、专修出要耳。」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从理论上说,这个门任何一门都可以行得通;但从实践中谈,这个门只能是净土法门。为什么?因为你想今生就了生死、成佛道,只有这个门。印光大师说:「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以仗自力,决难现生了脱故也。」
占察忏是地藏菩萨代佛所说,我们决不会批评、毁谤。弘法的法师利生心切,普劝净宗同修兼修占察行法,我们随喜他的功德,可是我们有权不照单全收!我们学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给他介绍不同的法门,他坚守一句阿弥陀佛,雷打不动。真下定决心求往生的人,他们会本能地自觉谢绝占察忏,因为他们内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信念早已根深蒂固,不容许任何人来破坏;因为真念佛人都心照不宣:一句阿弥陀佛,已绰绰有余!不仅占察忏是夹杂,这一句阿弥陀佛以外都是夹杂。念阿弥陀佛,直达西方极乐世界,这条康庄大道,我们不掉头、不拐弯、不舍近求远。
「不信佛、不信佛力」是普遍的通病,我们应该整顿信心。若真信,必定真愿;真愿,必定真行;真行,功夫自然得力。
最后,供养大家一段印祖的教言:「若于此法(注:指净土法门)能生信心,虽是业力凡夫,即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不于此法认真修持,而于如来所说一切诸法中,随修一法,或兼修各法,欲了生死,勿道即生不能了,或经百千万生及百千万劫,尚不能了者,多多也!
何以故?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专仗佛力。自己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圣号。则于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余一切法门,必须修到业尽情空之时,方可了脱生死。否则任汝工夫深,功德大,烦恼若有一丝一毫未尽,则仍然不能出离六道轮回之外。以自力了生死,比仗佛力了生死,其难易奚啻(解释:何止;岂但)天渊悬殊也。
汝幸宿有善根,于此法门能生信心。然须立深重誓,决不随其余经典、知识、言教,舍此法门,另修他法。庶可不负此宿根与现缘也。若读诸大乘经,见其义理深奥,或亲近禅、教、律、密各宗知识,闻其所说亲切,遂视念佛为平常,视彼为奇特,舍此修彼,则如稚子舍父母,重病弃良医,欲得成人愈病,何可得乎!」
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41集
阅读(428)|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82066',
blogTitle:'释自了法师: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blogAbstract:'&&释自了法师:不信佛、不信佛力',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8,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佛门弟子,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机厂家foruochi 的文章

 

随机推荐